2021黄石市中考语文临考押题密卷分项汇编5文言文阅读 原卷版+答案版_第1页
2021黄石市中考语文临考押题密卷分项汇编5文言文阅读 原卷版+答案版_第2页
2021黄石市中考语文临考押题密卷分项汇编5文言文阅读 原卷版+答案版_第3页
2021黄石市中考语文临考押题密卷分项汇编5文言文阅读 原卷版+答案版_第4页
2021黄石市中考语文临考押题密卷分项汇编5文言文阅读 原卷版+答案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Word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2021黄石市中考语文临考押题密卷分项汇编5文言文阅读 原卷版+答案版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2021黄石市中考语文临考押题密卷分项汇编5文言文阅读(一)(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共10分)四、陶渊明字元亮。或云潜,字渊明。浔阳柴桑人也。渊明少有高趣,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群,任真自得。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家贫亲老,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羸疾,江州刺史檀道济往候之,偃卧瘠馁有日矣。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对曰:“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道济馈以粱肉,

2、麾而去之。译文:陶渊明,字元亮。有人说他叫陶潜,字渊明,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境内)人。陶渊明少年时就有很高的志向,博学多识,擅长写文章;聪颖洒脱,卓尔不群,任性率真,清高自负。曾经著作五柳先生传自娱自乐。孝敬老人,家里很穷,被起用任命为州祭酒(官职名),忍受不了官场琐事,不久自己弃官回家了。州郡召他担任主簿,没有接受。亲自耕种自给自足,得了疾病。江州刺史(官职名)檀道济前去探望他,陶渊明卧床挨饿好几天了。檀道济说:“贤人处世,朝廷无道就隐居,政治开明就出来做官,如今你生在开明盛事,为什么自己如此糟践自己呢?”陶渊明回答说:“我怎敢充当贤人,我的志向比不上他们。”檀道济送给他粮食和肉,他却挥手叫

3、檀道济离开。后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岁终,会郡遣督邮至,县吏请曰:“应束带见之。”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渊明不解音律而蓄无弦琴一张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渊明若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眠,卿可去!”其真率如此。”后来担任镇军、建威参军(官职名)。陶渊明对亲戚朋友说:“我打算当一个小县的县令过隐居的生活,可以吗?”当政者听说后,调任他为彭泽县令。年终,恰逢州郡派督邮(官职名)到彭泽县,下属请示陶渊明说:“您应该装束整齐穿官服面见他。”陶渊明叹气说:“我怎么能为了五斗米,

4、向乡里小人折腰!”当天就解下官印辞去官职,写了一篇归去来赋。陶渊明不懂音律,却保存了一张无弦琴,每次喝酒喝到酣畅之处,都弹拨一番寄托新意。来拜访的人不论贵贱,只要有酒就招待他们。陶渊明如果先喝醉,就告诉客人:“我喝醉了要睡觉,你可以走了。”他的天真直率达到这种地步。8.为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A.渊明不解音律/而蓄无弦琴一张/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B.渊明不解音律/而蓄无弦琴一张/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C.渊明不解音律而蓄/无弦琴一张/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D.渊明不解音律而蓄/无弦琴一张/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8.B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5、(2分)A.选文塑造了陶渊明自由洒脱的形象,表现了他高洁的人格。B.陶渊明已卧床挨饿多日,江州刺史檀道济馈赠他粮食和肉,他接受后就离开了。C.陶渊明不愿束带迎接督邮,当日辞官,体现了他不愿做官的意愿。D.陶渊明嗜酒。亲朋无论穷富,都会设酒招待他,而陶渊明逢酒必醉。9.解析AB.不是陶渊明接受后就离开了,而是陶渊明挥手叫檀道济离开不愿接受檀道济的馈赠。C.应体现的是“不汲汲于富贵”的品质。D.“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说的是陶渊明对来拜访的人,无论贵贱,有酒就会设宴招待他们:”而陶渊明逢酒必醉”属无中生有。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3分)(2)贤

6、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3分)10.(1)(陶渊明)不能忍受官职的束缚,没几天就自己弃官回家了。(2)贤人处世,朝廷无道就隐居,政治开明就出来做官。(贤能的人处世的原则是在天下不太平的时候隐居,天下太平的时候入世。)(二)(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共10分)杜甫,字子美,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曾祖依艺,位终巩令。祖审言,位终膳部员外郎,自有传。父闲,终奉天令。杜甫,字子美,原来是襄阳人,后来搬家到了河南巩县。曾祖父杜依艺老死在巩县县令任上,祖父杜审言老死在膳部员外郎任上。甫天宝初应进士不第。天宝末,献三大礼赋。玄宗奇之召试文章授京兆府兵曹参军。十五载,禄山陷京师,肃

7、宗征兵灵武。甫自京师宵遁赴河西,谒肃宗于彭原郡,拜右拾遗。房琯布衣时与甫善,时琯为宰相,请自帅师讨贼,帝许之。其年十月,琯兵败于陈涛斜。明年春,琯罢相。甫上疏言琯有才,不宜罢免。肃宗怒,贬琯为刺史,出甫为华州司功参军。时关畿乱离,谷食踊贵,甫寓居成州同谷县,自负薪采梠,儿女饿殍者数人。久之,召补京兆府功曹。刚天宝年初(,考进士,落榜。天宝末年,向唐玄宗进献了三大礼赋。玄宗觉得这个人是个奇才,就召他进宫考察他的文笔,然后授予了他京兆府兵曹参军。天宝十五年,安禄山攻陷京师,肃宗在灵武征兵。杜甫从京城趁夜逃奔到河西地区,在彭原郡拜见肃宗,被封为右拾遗。房王官还是个平民时,和杜甫交情较深。当时房王官做

8、宰相,请求亲自带兵平定叛乱。唐肃宗应允了。那年十月,房王官在陈涛斜这个地方吃了败仗。第二年春天,房王官的宰相职务就被免去了。杜甫上疏给肃宗说房王官有才,罢相这个处罚不合适。肃宗很生气,把房王官贬为了刺史,把杜甫贬为了华州司功参军。当时关中百姓流离失所,谷等粮食的价格很高。杜甫寄居在成州同谷县,亲自砍柴。他的儿女们之中,有很多都饿死了。很久以后,朝廷召杜甫做京兆府功曹,补个缺。是岁,崔宁杀英乂,杨子琳攻西川,蜀中大乱。甫以其家避乱荆、楚,扁舟下峡,未维舟而江陵乱,乃溯沿湘流,游衡山,寓居耒阳。甫尝游岳庙,为暴水所阻,旬日不得食。耒阳聂令知之,自棹舟迎甫而还。永泰二年,啖牛肉白酒,一夕而卒于耒阳,

9、时年五十九。(节选自旧唐书?杜甫传)那年,崔宁杀了郭某人,杨子琳攻陷了西川,四川地区就大乱了。杜甫就搬家到荆楚大地避难(注:离开四川后在夔且居住了二年。史书上遗漏了)。当时是驾着小船走三峡这条道的。还没靠岸,江陵就发生了战乱(注:当时江陵无什么大事)。于是杜甫驾着小船逆湘江而上,寄居在耒阳(注:从衡阳到郴州,只是把船停在耒阳罢了,没有寄居下来啊)。杜甫曾经想游览岳庙,结果洪水爆发,没能成功(注:洪水阻拦的,不是去岳庙那次),十几天没有东西吃。耒阳县令听说后,亲自驾小船把杜甫接回来。永泰二年(注:应当是大历二年),在耒阳吃牛肉喝白酒时,突然就逝世了,当时59岁。8.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语句的断句,

10、正确的一项是()(2分)A.玄宗奇之召试/文章授京兆府/兵曹参军B.玄宗奇之召试文章/授京兆/府兵曹参军C.玄宗奇之/召试文章/授京兆府兵曹参军D.玄宗奇之/召试文章授/京兆府兵曹参军8.C9.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A.杜甫向肃宗请求亲自率领军队讨伐叛贼,帝准许他。B.杜甫上奏说房琯还是有才干的,肃宗生气,贬杜甫当刺史。C.杜甫寄住在河南巩县,自己背柴火采集橡栗,饿死的儿女有几个人。D.杜甫带着他的家人到荆、楚地区躲避战乱,游历衡山,寄居在耒阳。9.D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每小题3分,共6分)(1)房琯布衣时与甫善(1)房琯平民时和杜甫很友好(2)甫

11、尝游岳庙,为暴水所阻,旬日不得食。(2)杜甫曾游览耒阳的岳庙,被洪水阻隔,十多天都得不到食物。(三)(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共10分)刘禹锡,字梦得,自言系出中山,世为儒。贞元九年擢进士第,登博学宏辞科。工文章,善五言诗。淮南杜佑表管书记,入为监察御史。刘禹锡,字梦得,自己说是中山人,家中世代是儒生。(刘禹锡在)贞元九年被提拔为进士的等第,荣登博学宏辞科。(刘禹锡)精通写文章,善于作五言诗。在淮南节度使杜佑府做管书记,后又入朝担任监察御史。贞元末,王叔文得幸太子,禹锡以名重一时,与之交,叔文每称有宰相器。太子即位,朝廷大议秘策多出叔文。引禹锡及柳宗元与议禁中,所言必从。擢屯田员

12、外郎,判度支盐铁案,兼崇陵使判官。贞元末年,王叔文被太子欣赏任用,刘禹锡因为名气在当时很大,(王叔文)和他交往,叔文经常称赞(刘禹锡)有做宰相的才能。太子继承皇位后,朝廷中的重大议题和秘策多出自王叔文之手。(王叔文)请刘禹锡和柳宗元在宫中商议(国事),(刘柳)所提出的观点都被(王叔文)采纳。(刘禹锡)被授为屯田员外郎,判度支盐铁案,兼任崇陵使判官。叔文败,坐贬连州刺史,未至,贬朗州司马。地居西南夷,土风僻陋,举目殊俗,无可与言者。禹锡在朗州十年,唯以文章吟咏陶冶性情。蛮俗好巫,每淫词鼓舞,必歌俚辞。禹锡或从事于其间,乃依骚人之作,为新辞以教巫祝。故武陵溪洞间夷歌,率多禹锡之辞也。王叔文(的改革

13、)失败后,(刘禹锡)被牵连贬为连州刺史,(还)没到(连州),(又被再)贬为朗州司马。(朗州)地处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当地的风气落后,满眼都是不同(于文明地区)的风俗,没有可以交谈的人。刘禹锡在朗州十年,只能用写文章和吟咏诗文来陶冶性情。少数民族的风俗喜好巫祝,每次祭祀,敲着鼓跳舞,一定唱俚俗的歌词。刘禹锡有时参与这些活动,于是依据楚辞作家的作品,写了新的歌词来教给巫祝。所以武陵溪洞之间的夷人唱的歌,大多是刘禹锡写的歌词。元和十年,自武陵召还,宰相复欲置之郎署。而禹锡作游玄都观咏看花君子诗,语涉讥刺,执政不悦,复出为播州刺史。诏下,御史中丞裴度奏曰:“播极远,猿狖所宅,禹锡母八十有余不能往,当与其

14、子死决,恐伤陛下孝治,请稍内迁。”宪宗曰:“为人子者宜慎事,不贻亲忧。若禹锡望他人,尤不可赦。”度无以对。帝改容曰:“朕所言,责人子事,然不欲伤其亲。”乃易连州,又徙夔州刺史。元和十年,(刘禹锡)从武陵被召回(京城),宰相又想安排他到郎署(任职)。但刘禹锡写了游玄都观咏看花君子诗,诗中有讥讽之意,执政的人很不高兴,又被贬出(京城)做播州刺史。诏书下达后,御史中丞裴度奏禀(皇帝)说:“播州特别偏远,(是)猿猴居住的地方,刘禹锡母亲八十多岁了,不能(跟着儿子)前去,(就)将与她的儿子死别,(我)担心(这样会)伤害陛下以孝治天下的方针,请求您稍稍往近的地方调动(他)。”宪宗说:“做人儿子的应该谨慎做

15、事,不让父母担忧。像刘禹锡(这样不谨慎)比别人还严重,更不能饶恕了。”裴度没有话回答了。(过了一会儿)宪宗改变了(严厉的)脸色说:“我所说的,是责备做儿子的事,但不想伤他母亲的心。”于是改调(刘禹锡)去连州,又迁任夔州刺史。禹锡尝叹天下学校废,乃奏记宰相曰:“言者谓天下少士,而不知养材之道,非天不生材也,郁堙不扬也。是不耕而叹廪庾之无余,可乎?贞观时,学舍千二百区,生徒三千余,外夷遣子弟入附者五国。今室庐圮废,生徒衰少,非学官不振,病无资以给也。旧时,凡学官,春秋祭于先师,斯止于太学辟雍,非及天下。今凡州县四时皆有事于孔子庙,甚非孔子意。今夔四县岁费十六万,举天下州县岁凡费四千万,而于学无补也

16、。请罢天下州县四时祭,籍其资半归所隶州,使增学校,举半归太学,犹不下万计。可以营学室,具器用,丰馔食,增掌故,以备使令,儒官各加稍食,则古时之风,粲然可复。”当时不用其言。刘禹锡曾经感慨天下学校荒废,就上书给宰相说:“言官说天下缺少读书人,却不懂得培养人材的方法,不是上天不降生人才,而是(人才被)湮没不能发展的缘故。这就如不耕田而只感叹仓库没有剩余的粮食,可以(这样)吗?贞观的时候,(全国有)学舍一千二百处,学生门徒三千多人,外国派年轻人来跟着学习的有五个国家。现在学校坍塌荒废,学生门徒缺少,不是管教育的官员不努力,问题是没有资金来供给。过去,凡是管教育的官员,在春秋两季向先师(孔子)祭奠,只

17、是在国立大学里这样做,没有遍及天下的学校。现在地方州县一年四季都在孔子庙中祭奠,恐怕这不是孔子的意思。现在夔州四县每年(祭奠)花费十六万钱,全国地方州县每年(祭奠)花费共四千万钱,但对办学却没有补益。请求废除全国地方州县每年四季祭奠孔子的制度,登记那些(用来祭奠)的资财,把一半给予所隶属的地方州县,让(地方)增设学校,拿另一半给国立大学,还不止用万来计算。(这些钱)可以营建学舍教室,制备教具,丰富(师生的)饮食,增添旧制,来准备雇用使唤的人,教书的官员各自稍微增加一些俸禄,那么古时的风气,明显地可以恢复了。”(朝廷)当时没有采用他的主张。禹锡晚年与少傅白居易友善,诗笔文章,时无在其右者。常与禹

18、锡唱和往来,因集其诗而序之曰:“彭城刘梦得,诗豪者也。其锋森然,少敢当者。予不量力往往犯之夫合应者声同交争者力敌一往一复欲罢不能。太和三年春以前,纸墨所存者,凡一百三十八首。”梦得尝为西塞怀古金陵五题等诗,江南文士称为佳作,虽名位不达,公卿大僚多与之交。刘禹锡晚年和少傅白居易交好,诗词文章,(当时)没有在白居易之上的人。(白居易)常常和刘禹锡相互和诗酬答,于是(白居易)集录这些诗并为之写序说:“彭城刘梦得是诗人中的豪者。他的(诗)锋芒突出,很少有敢和他对诗的。我自不量力,常常和他对诗。互相呼应的人声气相同,交锋的人力气相当。(我们两人)一去一回(互相唱和),想要停也停不下来。太和三年春天以前,

19、用纸墨记录下来的(诗),共一百三十八首。”刘禹锡曾经写了西塞怀古金陵五题等诗,江南文士称(这些诗)为佳作,虽然(刘禹锡)官位不显达,(但)公卿大官中有很多人与他交往。开成初,复为太子宾客分司,俄授同州刺史。秩满,检校礼部尚书、太子宾客分司。会昌二年七月卒,时年七十一,赠户部尚书。(取材于新唐书刘禹锡传)开成初年,(刘禹锡)又做了太子宾客分司,不久授为同州刺史。任期满,做检校礼部尚书、太子宾客分司。(刘禹锡)会昌二年七月去世,去世时七十一岁,被追赠为户部尚书。8.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A予不量力往往犯之夫合应者声同交争者力敌一往一复欲罢不能B予不量力往往犯之夫合应

20、者声同交争者力敌一往一复欲罢不能C予不量力往往犯之夫合应者声同交争者力敌一往一复欲罢不能D予不量力往往犯之夫合应者声同交争者力敌一往一复欲罢不能8.A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刘禹锡与柳宗元因为王叔文的引荐参与朝政,提出了很多建议,均被采纳。B.刘禹锡被贬播州,裴度以会对皇帝以孝治天下的理念有损害为由替他求情。C.宪宗认为孝亲应谨慎,但刘禹锡指望别人来帮他奉养母亲,实在罪不可赦。D.刘禹锡第一次被贬是受王叔文变法失败连累,第二次是因写诗得罪当政者。9.C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禹锡以名重一时,与之交,叔文每称有宰相器。江南文士称为

21、佳作,虽名位不达,公卿大僚多与之交。10.(1)刘禹锡因为名气在当时很大,(王叔文)和他交往,叔文经常称赞(刘禹锡)有做宰相的才能。(2)江南文士称(这些诗)为佳作,虽然(刘禹锡)官位不显达,(但)公卿大官中有很多人与他交往。(四)(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共10分)苏轼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辊能语其要。程氏读东汉范滂传,慨然太息,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程氏曰:“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嘉佑二年,试礼部。以春秋对义居第一。后以书见欧阳修,修语梅圣俞曰:“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

22、梁山泊,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日:“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政城。”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日:“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日:“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雨日夜不止,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过金陵,见王安石,日:“大兵大狱,汉、唐灭亡之兆。祖宗以仁厚治天下,正欲革此。今西方用兵,连年不解,东南数起大狱,公独无一言以救之乎?”安石曰:“二事皆吕惠卿启之,安石在外,安敢言?”轼日:“在朝则言,在外则不言,事君之常礼耳。上所以待公者非常礼,公所以待上者,岂可以常礼乎?”安石厉声日:“安石须说。”又曰:“出在安石口,入在子瞻

23、耳。”又曰:“人须是知行一不义,杀一不辜,得天下弗为,乃可。”轼戏日:“今之君子,争减半年磨勘,虽杀人亦为之。”安石笑而不言。仁宗初读轼、辙制策,退而喜曰:“朕今日为子孙得两宰相矣。”神宗尤爱其文,宫中读之,膳进忘食,称为天下奇才。而卒不得大用。(选自宋史?苏轼列传)8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A、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B、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C、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D、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8、A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苏轼从小就以东汉范滂为

24、榜样,母亲赞许他的志向,并说儿子你能做范滂那样的人,母亲我也能像范母一样。B苏轼在徐州当政期间,遇到水灾,他身先士卒,发动城里的富人和禁军一起修筑城墙,最后徐州城得以保全。c路过金陵,苏轼劝王安石面对国家危险的政治局势要勇于向皇上进言,两人针砭官场现状,相谈甚欢。D苏轼才学受到欧阳修称颂,文章得到宋仁宗、宋神宗夸赞,词学成就被王灼褒奖,可惜他最终没有得到重用。9、B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题3分,共6分)(1)今西方用兵,连年不解,东南数起大狱,公独无一言以救之乎?10、(1)如今西边正在打仗,多年都不见停战,东南地区发生多起刑狱事件,您难道就不说一句话来解决这种局面吗?(2

25、)上所以待公者,非常礼,公所以待上者,岂可以常礼乎?(2)皇帝用来对待您的是非同寻常的礼数,您用来对待皇上的,难道可以是寻常礼数吗?(五)(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共10分)冯唐以孝著,为中郎署长,事文帝。文帝曰:“吾尚食监高祛数为我言赵将李齐之贤,战于钜鹿下。父知之乎?”唐对曰:“尚不如廉颇、李牧之为将也。”上既闻廉颇、李牧为人,良说,而搏髀曰:“嗟乎!吾独不得廉颇、李牧为吾将,吾岂忧匈奴哉!”唐曰:“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也。”当是之时,匈奴新大入朝那。上以胡寇为意,乃卒复问唐曰:“公何以知吾不能用廉颇、李牧也?”唐对曰:“臣闻上古王者之遣将也,跪而推毂,日阃以内者寡人制

26、之阃以外者将军制之。军功爵赏皆决于外,归而奏之。今臣窃闻魏尚为云中守,其军市租尽以飨士卒,出私养钱,五日一椎牛,飨宾客军吏舍人,是以匈奴远避,不近云中之塞。夫士卒尽家人子,起田中从军,安知尺籍伍符。终日力战,斩首捕虏,上功莫府,一言不相应,文吏以法绳之。其赏不行而吏奉法必用。臣愚,以为陛下法太明,赏太轻,罚太重。且云中守魏尚坐上功首虏差六级,陛下下之吏,削其爵,罚作之。由此言之,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也。”文帝说。是日令冯唐持节赦魏尚,而拜唐为车骑都尉,主中尉及郡国车士。(选编自史记冯唐列传)8.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语句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A.日阃以内/者寡人制之/阃以外/者将军

27、制之B.日阃以内/者寡人制之阃/以外/者将军制之C.日阃以内者/寡人制之阃/以外者/将军制之D.日阃以内者/寡人制之/阃以外者/将军制之8.D9.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A.文帝向冯唐询问李齐的情况,冯唐毫不避讳,直言李齐比不上廉颇、李牧。B.冯唐认为,虽然将帅在外带兵打仗,但是军功奖赏依旧应由朝廷裁定。C.冯唐认为,面对将士们的所作所为,汉文帝赏罚分明,公正公平。D.冯唐认为,魏尚粗心大意,错报多杀了六名敌人,理应受到相应的处罚。9.A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每小题3分,共6分)(1)吾独不得廉颇、李牧为吾将,吾岂忧匈奴哉!(1)我(怎么)偏偏得不到到

28、廉颇、李牧那样的人才来做我的将军?(如果得到了),我又怎会担忧匈奴为患呢!(“独”、“岂”各1分,总体1分)(2)夫士卒尽家人子,起田中从军,安知尺籍伍符。(2)那些士卒都是平民百姓的子弟,由田野间出来从军,(他们)哪里了解军中规章条令呢。(“尽”、“符”各1分,总体1分)(六)(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共10分)辛弃疾,字幼安,齐之历城人。乾道四年(1168年),通判建康府。寻知谭州兼湖南安抚。盗连起湖湘,弃疾悉讨平之。遂奏疏曰:“夫民为国本,而贪吏迫使为盗,欲望陛下深思致盗为由,讲求弭盗之术,无徒恃平盗之兵。申饬州县,以惠养元元为意,有违法贪冒者,使诸司各扬其职,无徒按举小吏

29、以应故事,自为文过之地。”诏奖谕之。辛弃疾,字幼安是齐历城人,乾道四年(1168年),辛弃疾任建康府通判。不久,任潭州知州景湖南安抚使。湖湘地区接连兴起盗贼,辛弃疾全部将他们讨伐平定,于是他上疏说:“百姓是国家的根本,而贪吏迫使他们成为盗贼,希望陛下深入思考产生盗贼的缘由,讲求消弭盗贼的方法,不要只是依靠平盗的军队。告诫州县,以仁爱百姓为本,有违法食延者,让有关部门各自运用职权进行处理,不要只检举小官吏来应付了事,为自己掩饰过错。”皇上下诏嘉奖他,诏委以规画,乃度马殷营垒故基,起盖寨栅,招步军二千人,马军五百人,傔人在外,战马铁甲皆备。先以缗钱五万于广西买马五百匹,诏广西安抚司岁带买三十匹。时

30、枢府有不乐之者,数沮挠之,弃疾行愈力,卒不能夺。经度费巨万计,弃疾善斡旋,事皆立办。议者以聚敛闻,降御前金字牌,俾日下住罢,弃疾受而藏之,出责监办者,期一月飞虎营栅成,违坐军制。如期落成,开陈本末,绘画缴进,上遂释然。军成,雄镇一方,为江上诸军之冠。皇上下诏委任辛弃疾筹划(飞庞军),于是,他测量马殷的营垒故基,在此盖起幕栅,招步军二千人,马军五百人,侍卫守在管外,战马铁甲都备齐,辛弃疾先用五万经钱在广西买三百匹马,后诏令广西安抚司每年代买三十匹。当时,枢密院有不喜欢这种做法的人,多次阻挠这件事,但辛弃疾却做得更尽力,最终没有改变他的做法。经营耗费数以万计,辛弃疾善于筹划,事情都办理得很快。议论

31、的人用搜刮的罪名奏告,皇上降下御前金字牌,让辛弃疾立即停止,辛弃疾接受后把金字牌藏起,出去责成监督办理的人,限期一月修成飞虎营栅栏,违期按军法处置。飞虎营析如期建成,辛弃疾向朝廷陈述事情本末,绘图进献,皇上才解除了疑虑。飞虎军建成,雄镇一方,成为长江沿岸各军中最强的一支军队。差知隆兴府兼江西安抚。时江右大饥,诏任责荒政。始至,榜通衢曰:“闭籴者配,强籴者斩。”次令尽出公家官钱、银器,召官吏、儒生、商贾、市民举有干实者,量借钱物,逮其责领运籴,不取子钱,期终月至城下发粜。于是连樯而至,其直自减,民赖以济。时信守谢源明乞米救助,幕属不从,弃疾曰:“均为赤子,皆王民也。”即以来舟十之三予信。帝嘉之,

32、进一秩。辛弃疾被差遣为隆兴知府共江西安抚使,当时江右发生严重饥荒,主上命他负责赈灾等事,他刚到灾区,就在大街上张榜宣布:“不让买粮的发配,强行买粮的斩首。”又命令拿出公家全部的官钱,银器,召官吏、儒生、商贾,百姓选出正直诚实的人,酌量借给他们钱财物品,等到他们负责运输买粮时,不收利息,限期月终到城下发售粮食。于是运粮船接连而至,粮价自动降低,百姓靠此得到接济。此时信州太守谢源明请求拨米救助,幕僚不同意,辛弃疾说:“我们都是上天的子民,都是帝王的民众。”他就把十分之三的米船给了信州,皇上嘉奖他,让他进一级官阶。弃疾豪爽尚气节,识拔英俊,所交多海内知名士。弃疾尝同朱熹游武夷山,赋九曲櫂歌。熹没伪学

33、禁方严门生故旧至无送葬者弃疾为文往哭之曰所不朽者垂万世名孰谓公死凛凛犹生,弃疾雅善长短句,悲壮激烈,有稼轩集行世。(选自宋史辛弃疾传)辛弃疾为人豪爽,崇尚气节,能识别和提拔有才能的人,所结交的多是海内名士,辛弃疾曾和朱熹游武夷山,写下了九曲罹歌,朱熹去世时,伪学禁令正严厉,门生旧友甚至没有为他送葬的,辛弃疾写祭文去哭他说:“垂名万世是不朽的,谁说你已经死了,你凛然犹生!”辛弃疾平时善于写词,他的词悲壮激烈,有稼轩集流传于世。8.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A.熹没/伪学禁方严/门生故旧至无送葬者/弃疾为文往哭之曰/所不朽者/垂万世名/孰谓公死/凛凛犹生/B.熹没/伪学

34、禁方严/门生故旧至/无送葬者/弃疾为文往哭之曰/所不朽者/垂万世名/孰谓公死/凛凛犹生/C.熹没/伪学禁方严/门生故旧至/无送葬者/弃疾为文往哭之曰/所不朽者/垂万世/名孰谓公死/凛凛犹生/D.熹没/伪学禁方严/门生故旧至无送葬者/弃疾为文往哭之曰/所不朽者/垂万世/名孰谓公死/凛凛犹生/8.A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辛弃疾关注民生。他在担任潭州知州兼湖南安抚使期间,给皇帝上疏,希望皇帝告诫州县以仁爱百姓为本,惩处违法贪赃者。B.辛弃疾忠心国事。他奉命筹建飞虎军时,藏起御前金字牌,最终建成飞虎营栅,再陈奏事情的本末,画图进献,解除了皇上疑虑。C.辛弃疾

35、注重大局。任江西安抚使时,成功赈灾;信州谢源明不顾幕僚的反对向辛弃疾求助,辛弃疾将十分之三的米船给了信州。D.辛弃疾很有文才。辛弃疾曾经和朱熹一起在武夷山游玩,并写了九曲櫂歌;他的词悲壮激烈,有稼轩集流传于世。9.C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欲望陛下深思致盗为由,讲求弭盗之术,无徒恃平盗之兵。(2)时枢府有不乐之者,数沮挠之,弃疾行愈力,卒不能夺。10.(1)希望陛下深入思考产生盗贼的缘由,讲求消弭盗贼的方法,不要只是依靠平盗的军队,(得分点“致”“弭”“无”“恃”每点1分,句意1分)(2)当时,枢密院有不喜欢这种做法的人,多次阻挠这件事,辛弃疾却做得更尽力,最终没

36、有改变他的做法,(得分点:“乐”“沮挠”“行”“夺”每点1分,句意1分)(七)(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共10分)苏轼,字子瞻,徙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日:“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日:“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率其徒持畚锸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雨日夜不止,城不沉者三版。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节选自宋史苏轼传)8.下列对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7、(3分)A.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B.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C.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D.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9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A.黄河决堤,苏轼考虑到富人有钱,鼓励他们尽快出城。B.黄河决堤,苏轼到武卫营,希望禁军不要影响他们修筑堤坝。C.黄河决堤,卒长认为修筑堤坝和他们无关,于是对苏轼提出的建议不予理睬。D.黄河决堤,苏轼天天住在城上,即使国家们也不入,最终保全了苏州城。8.B9.D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每小题3分,共6分)(1)富民出,民皆动摇

38、,吾谁与守?(3分)10.(6分)答案示例(1)(3分)(如果)富人都出了城,民心都会动摇,我和谁一起守城呢?(“皆”和“吾谁与”的句式译对各1分,句意1分)(2)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3分)(2)(3分)河水将要危害(冲进)城里,事情很紧迫了,(你们)虽然是禁军也要暂且为我尽力。(“害”“虽”译对各1分,句意1分)参考译文:苏轼调任徐州。黄河在曹村附近决堤,在梁山泊泛滥,从南清河溢出,汇聚在徐州城下,水不断上涨不久就要泄进城里,城墙即将被冲毁,城里的富人争着逃出城去避难。苏轼说:“如果富人都出了城,民心一定会动摇,我和谁一起守城呢?只要有我在这里,就不会让决堤的水毁了城墙。”

39、于是将富民们赶回城中。苏轼到武卫营,把卒长叫出来说:“河水将要危害(冲进)城里,事情很紧迫了,(你们)虽然是禁军也要暂且为我尽力。”卒长说:“太守您尚且不逃避洪水,我们这些小人物应当为您效力。”于是率领他的士兵拿着畚锸出营,修筑东南方向的长堤,堤坝从戏马台起,末尾与城墙相连。雨日夜不停,没有受损的城墙只有三版。苏轼天天住在城上,即使经过家门也不入,派官吏们分别在城墙各处守卫,最终保全了徐州城。(八)(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共10分)屈原者,名平,为楚怀王左徙。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

40、害其能。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节选自史记)8、下列对文段中画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B.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C.

41、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D.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8、C9、下列对原文的理解,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屈原比上官大夫官位高,看见屈原得到楚王的宠爱而心生嫉妒。B.屈原见闻广博,记忆力很强,与楚王商议国事,应酬诸侯,深受楚王的信任。C.屈原草拟宪令后,上官大夫想将草稿抢过去(邀功),但屈原不给。于是上官大夫就从此疏远了屈原。D.屈原作离骚,是因为自己不被重视而引起的。9、B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分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3分,共6分)(1)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1)译文:惑于小人之言,不能明辨是非,小人混淆黑白,使怀王看不明白,邪恶的小人妨碍国家。(2)屈平正道直行

42、,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2)译文:屈原行为正直,竭尽自己的忠诚和智慧来辅助君主,谗邪的小人来离间他,可以说到了困境了.(九)(一)读下面文章,完成810题(10分)天祥至潮阳见弘范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厓山,使为书招张世杰。天祥曰:“吾不能扞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其沫有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弘范笑而置之。厓山破,军中置酒大会。弘范曰:“国亡,丞相忠孝尽矣,能改心以事宋者事皇上,将不失为宰相也。”天祥泫然出涕,曰:“国亡不能捄,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弘范义之,遣使护送天祥至京师。(节选

43、自宋史?文天祥传)弘范:元军元帅。扞(hn):保卫。泫(xun)然:水滴下的样子。捄:同“救”8.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天祥至潮阳/见弘范左右/命之拜/不拜B.天祥至潮阳/见弘范/左右命之拜/不拜C.天祥至/潮阳见弘范/左右命之拜/不拜D.天祥至/潮阳见弘范左右/命之拜/不拜9.下列选项中表现文天祥不辱民族气节,不恰当的一项是()A.弘范左右让文天祥叩拜,天祥拒而不拜。B.弘范要求文天祥写信劝降张世杰,文天祥写诗拒绝。C.文天祥拒绝弘范高官厚禄的劝降。D.弘范敬佩天祥的仁义,派人护送文天祥到京师。8.B9.D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弘范遂以客礼见

44、之,与俱入厓山,使为书招张世杰。(2)国亡,丞相忠孝尽矣,能改心以事宋者事皇上,将不失为宰相也。10(1)弘范于是用宾客的礼节接见他,文天祥与元军一起进入崖山,弘范让文天祥写信招降张世杰。(2)国家已亡,丞相你已经尽了忠孝之心了,如果你改变对南宋的忠心来效忠于元朝皇上,还给你宰相的官职。(十)(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共10分)三国,蜀将诸葛亮师众十余万出斜谷,垒于渭水之南。魏遣大将司马懿拒之,诸将欲往渭北以待之,懿日:“百姓积聚皆在渭南,此必争之地也。”遂引军而济,背水为垒。因谓诸将曰:“亮若勇者,当出武功,依山而东。若西上五丈原,则诸军无事矣。”亮果上五丈原。会有长星坠亮之垒,

45、懿知其必败。时魏王以亮率军远人利在速战每命懿持重以俟其变。亮数挑战,懿不出,因遗懿以巾帼妇人之饰,懿终不出。懿弟孚书问军事,懿复曰:“亮志大而不见机,多谋而少决,好兵而无权,虽提卒十万,已坠吾画中,破之必矣。”与之对垒百余日,会亮病卒,诸将烧营遁走,百姓奔告懿,出兵追之。亮长史杨仪反旗鸣鼓,若将向懿者。懿以归师不之迫,于是杨仪结阵而去。解释武功:武功县,地名。五丈原:地名,南靠秦岭,北临渭水。长星:巨星,古人认为长星坠地预示重要人物死亡。孚:司马孚,司马懿的弟弟。8.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时魏王以亮率军远入/利在速战/每命懿持重以俟其变B.时魏王以亮率军/远入利在/

46、速战每命/懿持重以俟其变C.时魏王以亮率军远入/利在速战/每命/懿持重以俟其变D.时魏王以亮率军/远入利在速战/每命懿持重以俟其变8.A9.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项是()A.司马懿认为渭南是必争之地,否决了将领们提出的驻守渭北的建议。B.司马懿认为如果诸葛亮向西登上五丈原,那么魏军就平安无事了。C.司马懿闭门不战,是为了等远道而来,士气正盛的诸葛亮军队出现疲惫不堪之状或异常情况。D.诸葛亮与司马懿交战百余日后兵败病死,蜀军随即烧掉营帐逃走。9.D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题3分,共6分)(1)遂引军而济,背水为垒。.10.(1)于是领着部队渡过渭水,背靠渭水扎下营地。

47、(2)亮长史杨仪反旗鸣鼓,若将向懿者.。(2)诸葛亮手下长史杨仪见魏军追来,调转旗帜,擂响战鼓,做出要向司马懿反击的样子。(十一)(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共10分)宋濂,字景濂。幼英敏强记,就学于闻人梦吉,通五经,复往从吴莱学。已,游柳贯、黄溍之门,两人皆逊濂,自谓弗如。濂性诚谨,官内庭久,未尝讦人过。所居室,署“温树”。客问禁中语,即指示之。尝与客饮,帝密使人侦视。翼日,问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何物。濂具以实对。笑曰:“诚然,卿不朕欺。”间召问群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主事茹太素上书万余言。帝怒,问廷臣,或指其书曰:“此不敬,此诽谤非法

48、。”问濂,对曰:“彼尽忠于陛下耳。陛下方开言路,恶可深罪。”既而帝览其书,有足采者。悉召廷臣诘责,因呼濂字曰:“微景濂,几误罪言者。”自少至老,未尝一日去书卷,于学无所不通。在朝,屡推为开国文臣之首。士大夫造门乞文者,后先相踵。外国贡使亦知其名,数问宋先生起居无恙否。高丽、安南、日本至出兼金购文集。四方学者悉称为“太史公”,不以姓氏。卒于夔,年七十二。正德中,追谥文宪。讦,攻击。禁中语,宫中事的话题.馔,吃喝8.下列对文中划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A.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B.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C.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D.

49、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8.D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宋濂小时候师从名人梦吉、吴莱,后来游学到柳贯、黄溍之门,两人都自认为比不上宋濂,这样写是为了衬托宋濂的才学渊博。B.宋濂性情谨慎,他的居室,题名为“温树”,长期在宫中为官,如果有客人问起宫中情况,宋濂便将“温树”两字指给他看。C.宋濂平时只讲人家的优点,不讲人家的缺点,但文中写茹太素上万言书一事,却一反常态,指出了万言书中的缺点。D.外国前来进贡的使者都知道宋濂的名声,高丽、安南、日本甚至出双倍价收购宋濂文集,从侧面烘托了宋濂的人物形象。9.C10.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50、)(1)悉召廷臣诘责,因呼濂字曰:“微景濂,几误罪言者。”(2)士大夫造门乞文者,后先相踵。10.(1)于是便将廷臣全部召来责问,并直呼宋濂的字说道:如果没有景濂,我几乎就要错误地加罪于进言的人(2)士大夫登门索要诗文者,接踵而至。(十二)(一)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10分)辛弃疾字幼安,齐之历城人。时虞允文当国,帝锐意恢复,弃疾因论南北形势及三国、晋、汉人才,持论劲直。以讲和方定,议不行。译文:辛弃疾字幼安,山东历城人。当时虞允文主持国政,皇上下决心要恢复失地,辛弃疾趁机论述南北形势以及三国、晋、汉的人才,所持观点强硬而直露。因为讲和刚刚成定局,(所以)他的建议没有被采纳。留守叶衡雅重之

51、,衡入相,力荐弃疾慷慨有大略。召见。寻知潭州兼湖南安抚。盗连起湖湘,弃疾悉讨平之。又以湖南控带二广,与溪峒蛮獠接连,草窃间作。乃度马殷营垒故基,起盖砦栅,招步军二千人,马军五百人。先以缗钱五万于广西买马五百匹,诏广西安抚司岁带买三十匹。时枢府有不乐之者数沮挠之弃疾行愈力卒不能夺。经度费巨万计,弃疾善斡旋,事皆立办。留守叶衡平素很器重他,叶衡入朝为相,极力向朝廷推荐,说辛弃疾胸怀大志,有深谋远虑。皇上就召见了辛弃疾。不久,辛弃疾担任了潭州知州兼湖南安抚使。湖湘地区盗贼四起,辛弃疾都讨伐平定了他们。又因为湖南连着两广,和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相接,草寇作乱之事时有发生。辛弃疾就丈量原先马殷营垒的房基,

52、修建新的营垒,准备招步兵两千人,马军五百人。先拿铜钱五万在广西买了五百匹马,皇上又下诏命令广西安抚司每年捎带买三十匹。当时枢府有不愿做这件事的,便屡次阻挠他,辛弃疾干得反而更加卖力,最终也没有改变他的想法。(虽然)各种费用上万计,(但)辛弃疾善于斡旋,事情都能马上解决。议者以聚敛闻,降御前金字牌,俾日下住罢。弃疾受而藏之出责监办者期一月飞虎营栅成违坐军制。如期落成,开陈本末,绘图缴进,上遂释然。时秋霖几月,所司言造瓦不易,问:“须瓦几何?”曰:“二十万。”弃疾曰:“勿忧。”令厢官自官舍、神祠外,应居民家取沟敢瓦二,不二日皆具,僚属叹伏。军成,雄镇一方,为江上诸军之冠。进谏的人把辛弃疾聚敛财富的

53、事上奏给了朝廷,朝廷就下发了御前金字牌,让他日落的时候停止工作。辛弃疾接到后把它藏了起来;出去严责监办的人,限期一个月建成飞虎营栅,超过期限就要按军法治罪。飞虎营栅如期落成,辛弃疾上书陈述事情的经过,画好图纸呈给皇上,皇上于是消了气。当时连续下了几个月的秋雨,有关部门说造瓦很困难,辛弃疾问:“需要用多少瓦?”回答说:“二十万。”辛弃疾说:“不用担忧。”命令厢官除官舍、神祠之外,动员居民每家献出沟敢瓦两块,两天不到就备齐了,僚属都叹服。军队建成,雄镇一方,是江上各部队中最好的一支。时江右大饥,诏任责荒政。始至,榜通衢曰:“闲籴者配,强籴者斩。”次令尽出公家官钱、银器,召吏民各举有干实者,量借钱物

54、,逮其责领运籴,不取子钱,期终月至城下发粜,于是连樯而至,其直自减,民赖以济。时信守谢源明乞米救助,幕属不从,弃疾曰:“均为赤子,皆王民也。”即以米舟十之三予信。帝嘉之,进一秩,以言者落职。(节选自宋史辛弃疾列传,有删改)当时江西一带发生严重饥荒,皇帝命令辛弃疾督办赈灾事务。刚到灾区,辛弃疾就在大路边张榜说:“囤积粮食的流配,强买粮食的杀头。”接着下令拿出公家全部的官钱、银器,号召吏民分别推举有实际才能的人,根据情况借贷钱物给他们,等到他们领命运回买来的粮食,不取利息,约定月底到城下销售。于是运粮的船只接连来到,粮价自行降低,百姓因此得以熬过饥荒。当时信州太守谢源明乞求拔运米粮救助,部属都不答

55、应,辛弃疾说:“都是一样的老百姓,而且都是皇上的子民。”就拿出米舟的十分之三给了信州。皇帝嘉奖了他,给辛弃疾涨了一级俸禄,后来他又因为谏官弹劾丢掉了职务。8.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语句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A.时枢府有不乐之者数沮挠之弃疾行愈力卒不能夺。B.时枢府有不乐之者数沮挠之弃疾行愈力卒不能夺。C.时枢府有不乐之者数沮挠之弃疾行愈力卒不能夺。D.时枢府有不乐之者数沮挠之弃疾行愈力卒不能夺。A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叶衡很器重辛弃疾,入朝为相后,极力推荐辛弃疾。辛弃疾在修建军队营房时,遇到了重重困难,但他最终顶住压力,如期完成了修建工作。B辛弃

56、疾督办江西赈灾工作时,抑制奸商囤积粮食,发放无息贷款,扩大粮源,最终稳定了粮价,使百姓熬过了饥荒。他还慷慨地拿出米舟的十分之三帮助信州渡过难关。C文章的结尾,运用了传奇手法。堂上急促的声音好像是辛弃疾在鸣发心中的不平,含蓄地表露了对辛弃疾壮志未酬、仕途坎坷的同情。D辛弃疾早年就有济世报国的宏伟抱负,于是投笔从戎,报效国家,但最终因生不逢时,他的政治军事才能一直都没有施展的机会。9、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归纳文章内容的能力。“他的政治军事才能一直都没有施展的机会”有误,这从文中辛弃疾做官时所做的事情可以看出。10、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弃疾受而藏之,出责监办者,期

57、一月飞虎营栅成,违坐军制。译文:(2)始至,榜通衢曰:“闭籴者配,强籴者斩。”译文:10、(1)辛弃疾接到后把它藏了起来,出去严责监办的人,限期一个月建成飞虎营栅,超过期限就要按军法治罪。(得分点:“责”“期”“坐”“制”四个关键词各1分,句意通顺1分)(2)刚到灾区,辛弃疾就在大路边张榜说:“囤积粮食的流配,强买粮食的杀头。”(得分点:“榜”“衢”“闭”“配”四个关键词各1分,句意通顺1分)(十三)(一)阅读下面周敦颐传文言文,完成810题。(10分)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人,以舅龙图阁学士郑向任,为分宁主簿。有狱久不决,敦颐至,一讯立辨。邑人惊曰:老吏不如也。部使者荐之,调南安军司理参军

58、。有囚法不当死转运使王逵欲深治之逵酷悍吏也众莫敢争敦颐独与之辨,不听,乃委手版归,将弃官去,曰:如此尚可仕乎!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逵悟,囚得免。移郴之桂阳令,治绩尤著,郡守李初平贤之,语之曰:吾欲读书,何如?敦颐曰:公老无及矣,请为公言之。译文: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县人。由于舅舅龙图阁学士郑向的推荐,做了分宁县的主簿。有一件案子拖了好久不能判决,周敦颐到任后,只审讯一次就立即弄清楚了。县里的人吃惊地说:老狱吏也比不上啊!部使者推荐他,调任他到南安担任军司理曹参军。有个囚犯根据法律不应当判处死刑,转运使王逵想重判他。王逵是个残酷凶悍的官僚,大家没人敢和他争,敦颐一个人和他争辩,王逵不听,敦

59、颐就扔下笏板回了家,打算辞官而去,说:像这样还能做官吗,用杀人的做法来取悦于上级,我不做。王逵明白过来了,这个囚犯才免于一死。(周敦颐)改任郴州桂阳县县令,政绩尤其显著。知州李初平很尊重他,对他说:我想多读些书,怎么样?敦颐说:您年龄太大来不及了,请让我给您讲讲吧。二年果有得,徙知南昌,南昌人皆曰:是能辨分宁狱者,吾属得所诉矣。富家大姓、黠吏恶少,惴惴焉不独以得罪于令为忧,而又以污秽善政为耻。历合州判官,事不经手,吏不敢决,虽下之,民不肯从。部使者赵抃惑于谮口,临之甚威,敦颐处之超然,通判虔州,抃守虔,熟视其所为,乃大悟,执其手曰:吾几失君矣,今而后乃知周茂叔也。两年后,李初平果然有收获。周敦

60、颐调任南昌知县,南昌人都说:这是能弄清分宁县那件疑案的人,我们有机会申诉了。那些富豪大族,狡黠的衙门小吏和恶少都惶恐不安,不仅担忧被县令判为有罪,而且又以玷污清廉的政治为耻辱。担任合州通判时,事情不经他的手,下面的人不敢做决定,即使交下去办,老百姓也不愿意。部使者赵抃被一些毁谤他的话所迷惑,对他的态度很严厉,周敦颐处之泰然。后来(敦颐)当了虔州通判,赵抃是虔州的知州,仔细观察了他的所作所为,才恍然大悟,握着他的手说:我差点失去你这样的人才,从今以后算是了解你了。熙宁初,知郴州,用抃及吕公著荐,为广东转运判官,提点刑狱,以洗冤泽物为己任,行部不惮劳苦,虽瘴疠险远,亦缓视徐按。以疾求知南康军。因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