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课 喜看稻菽千重浪(考点训练)-2022-2023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上册考点精讲精练统编版(原卷版)_第1页
第04课 喜看稻菽千重浪(考点训练)-2022-2023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上册考点精讲精练统编版(原卷版)_第2页
第04课 喜看稻菽千重浪(考点训练)-2022-2023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上册考点精讲精练统编版(原卷版)_第3页
第04课 喜看稻菽千重浪(考点训练)-2022-2023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上册考点精讲精练统编版(原卷版)_第4页
第04课 喜看稻菽千重浪(考点训练)-2022-2023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上册考点精讲精练统编版(原卷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04课喜看稻菽千重浪一、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以下小题。杂交水稻之父1982年的一个秋日,马尼拉洛斯巴洛斯镇国际水稻研究所的学术报告厅里,正在举行国际水稻科技界的 盛会,座无虚席。会议开始,国际水稻研究所所长、印度农业部前部长斯瓦米纳森博士庄重地引领袁隆平走上 主席台。这时,屏寐上赫然打出袁隆平的巨幅头像,下方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一行特大黑体英文字。报告 厅里顿时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国际同行的推崇,确实使袁隆平感受到了心智与汗水的价值,以及来自光明正大的竞争对手的真诚友谊 和温暖。想到国内学术界某些权威至今仍然把自己看作湘西泥巴地里滚出来的土老帽儿,把杂交水稻技术视 为不值一提

2、的雕虫小技,袁隆平内心不由得黯然掠过一丝淡淡的悲哀。会后,袁隆平跟斯瓦米纳森博士开玩笑说:“您今天这样突然袭击,大张旗鼓地贩卖我,可真叫我有点措 手不及呀。我就是特意要给您一个惊喜呀!”“可我1980年第一次应邀来合作研究时,您竟然给我定了个每月 800美元的实习研究生工资!”袁隆平笑着说。那一次他曾向斯瓦米纳森提出严正抗议,准备拂袖而去。经斯瓦 米纳森反复抱歉,极力挽留,并把他重新定为特别研究员,每月工资提到1750美元,他才留了下来。“哈哈,您还记得那件事哪!说实话,那时候我们看您在国内地位也很低似的,这里给您待遇太高,反而使我 们丢份。加上那时我们毕竟还没有亲眼见过成功的三系配套杂交水稻

3、,所以给您定工资估计为您在国内的10 倍,想来您该可以接受。没想到您还很有气派!而第二年我们就看到中国政府给您颁发了科技特等创造奖,而且 您的伟大成果也让我们亲眼看到了。所以我们后来一直为那件事感到惭愧。今天,也算是我们正式为您正名 吧!”“哈哈,原来阁下您也曾亲自参与歧视我的勾当啊!坦率地说,我们在国内是从来不争经济利益的。可是, 到了您这里,拿多少钱可就关系到中国科学家的尊严了,所以我一定要跟您斗争到底啊。不过,中国有句老话, 叫作,不打不相识,。这就像我们国除科技界的朋友们,实际都是同一阵地上的竞争对手。但是也正因为在同一 阵地上竞争,才有机会成为朋友啊!我和您一见面就打了 一仗,所以我

4、们的友谊也将更加长久。是不是?袁隆 平说。袁隆平创造的杂交水稻技术,使水稻平均亩产比原先增加20%以上。这项世界领先的科技成果,不仅有助 于中国以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占世界22%的人口,而且惠及全世界。为此,他被美国科学院选聘为外籍院士, 院长西瑟罗纳先生介绍袁隆平中选的理由是:“袁隆平先生创造杂交水稻技术,为全世界粮食平安作出了杰出 贡献,增产的粮食每年为世界解决了 7000万人的吃饭问题。”湖南郴州农民曹宏球说“邓小平送来了好政策, 然博物馆建设,承当了自然博物馆500块中英文图文的编写工作,出版了 3本科普著作和6本科普译著,每年主讲30场科普讲座。钟扬,是有口皆碑的明星科普专家。高原永

5、生2017年9月25日凌晨5时许,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在为民族地区干部授课返程途中,钟扬遭遇车祸, 生命定格在了 53岁。这就是那个像守护生命一样守护祖国植物基因库,在青藏高原跋山涉水50多万千米,数次攀登至海拔 6000多米,收集了 4000多万颗种子,打响了“植物保卫战”的人吗?这就是那个不顾高血压、心脏肥大,坚 持16年援藏,让西藏大学生态学科入选国家“双一流的人吗?这就是那个从教30余年,立志要为每个少数 民族培养一位植物学博士的人吗?钟扬那带着湖南味的普通话依然回荡在耳边:“任何生命都有结束的一天,但我毫不畏惧,因为我的学 生会将科学探索之路延续下去,而我们采集的种子,也许会在几百年后

6、的某一天生根发芽,到那时,不知 会完成多少人的梦想。”(摘编自2018年3月26日人民日报).以下对文中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钟扬走进西藏,最初是出于生物学家的使命感:为祖国守护植物基因宝库,为人类建种子的“庇护所B.钟扬托物言志,写诗赞颂藏波罗花深深扎根高原,能在艰苦环境中顽强绽放。这朵孤傲顽强的小花象征 了他的生命品格。c.在漫长的科考途中,帮助西敏大学建好生态学科,留卜.一支优秀科研团队,成为钟扬的新梦想、新目标。 D.钟扬艰苦援藏16年,为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科普教育、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作出了重要贡 -Ph献。.以下对文中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7、为哪一项()A.文章标题一粒种子的初心与梦想中的“种子”一语双关,既指他提供的种子和培养的学生,又指钟扬 自己。B.文章开头用袁隆平等三个事例强调了植物基因库在国家建设中的关键作用,这是钟扬成为科普专家的直 接原因。C.文中交代了钟扬突发脑出血和遭遇车祸去世的具体时间,这样精准的表述饱含了对钟扬离世的无限哀痛 之情。D.文中屡次引用钟扬说过的话,直接表现了钟扬的内心世界,更好地塑造了钟扬的形象,使文章更加真实、 准确、可信。.钟扬在植物学研究、共产党员的追求和教师的责任等方面有自己的价值观。请结合材料,探究在钟扬 身上表达出的价值观与人生的关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以下小题。踏过平庸,一生为中

8、国“天眼”燃尽陈芳董瑞丰刘宏宇“天眼”之父南仁东,17日被追授“时代楷模荣誉称号。24年,8000多个日夜,500米口径球面射也望远镜首席科学家、总工程师南仁东心无旁鸯,为崇山峻岭间 的中国“天眼”燃尽生命,在世界天文史上镌刻下新的高度。调试期的“天眼”已经一口气发现多颗脉冲星,成为国际嘱目的宇宙观测“利器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 “天眼”与“天宫蛟龙、大飞机等一起,被列为创新型国家建设的丰硕成果南仁东来不及目睹。但他执着追求科学梦想的精神,将激励一代又一代科技工作者接续奋斗,勇攀世 界科技高峰。“天眼”:一个国家的骄傲看似一口“大锅天眼是世界上最大、最灵敏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可以接收到百亿光年外

9、的电磁信 号。它有着超高的灵敏度和巡天速度。与美国寻找地外文明研究所的“凤凰”计划相比,“天眼”可将类太阳星 巡视目标扩大至少5倍。随着“天眼”的落成,中国射电天文学黄金期正在开启,越来越多国际天文学专家 加入中国主导的科研工程。20多年前,这是一个异常大胆的计划。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最大的射电望远镜口径不到30米。1993年,日本东京,国际无线电科学联盟大会在此召开。科学家们提出建议:在全球电波环境继续恶 化之前,建造新一代射电望远镜,接收更多来自外太空的讯息。会后,南仁东极力主张中国科学家启动“大眼”工程。“天眼”到底是一个多大的工程?在天眼”馈源支撑系统高级工程师杨清阁的印象里,这个

10、工程大到“漫 山遍野”。这又是一个多细的工程? “600多米尺度的结构,馈源接收机在天空中跟踪反射面焦点的位置度误 差不能超过10毫米。”杨清阁说,“南老师做的事,就是带着我们用漫山遍野的设备和零件建起这口精密的大 锅,。”南仁东曾在日本国立天文台担任客座教授,享受世界级别的科研条件和薪水。可他说:“我得回国。” 做世界独一无二的工程,他扛起这个责任。这个当初没有多少人看好的梦想,也最终成为一个国家的骄傲。72岁的“天眼”工程高级工程师斯可克回忆:“南仁东总跟我说,国家投入10多亿元搞这个望远镜,如 果因为质量问题或者工程延期导致停工,每天损失将达50万元。花了这么多钱,如果搞不好,就对不起国

11、 家。”执着:为“大眼”燃烧20多年人生从1994年到2005年,南仁东走遍了贵州大山里的上百个窝由。乱石密布的喀斯特石山里,没有路, 只能从石头缝间的灌木丛中,深一脚、浅一脚地挪过去。一次,南仁东下窝占时,瓢泼大雨从天而降。他曾亲喂见过窝幽里的泥石流,山洪裹着沙石,连人带 树都能一起冲走。南仁东往嘴里塞了救心丸,连滚带爬回到城口。“有的大山里没有路,我们走的次数多了,才成了路。”“天眼”工程台址与观测基地系统总工程师朱博勤 回忆,十几年下来,综合尺度规模、电磁波环境、生态环境、工程地质环境等因素,最终在391个备选洼 地里选中了条件最适宜的大窝南。选址、论证、立项、建设,哪一步都不易。许多工

12、人都记得,即使在炎热的夏天,为亲自测量工程项 目的误差,南仁东总会丢下饭碗就往工地上跑。“发文章和研发科学重器比拟,哪个对科技的实质进步更重要,我选择后者。”南仁东总是这样说。“20多年来他只做这一件事。”国家天文台台长严俊说,“天眼”工程就像为南仁东而生,也燃烧了他最 后20多年的人生。寻梦:探索科学未知无止境对待科学研究,南仁东无比严群和严谨。天眼没有哪个环节能“忽悠”他,任何瑕疵在他那里都过不了 关。工程伊始,要建一个水窖,施工方送来设计图纸,他迅速标出几处错误打了回去。施工方惊讶极了: 这个搞天文的科学家怎么还懂土建?“南老师对自己的要求太高,他要吃透工程建设的每个环节。”学生甘恒谦说

13、,“如果再给他一次机会, 是选择天眼还是多活10年,他还是会选择天眼。他一心想让“天眼”尽快建成启用。“天眼的英文名字FAST,正是“快的意思。在南仁东看来,“天眼”建设不由经济利益驱动,而是源自人类的创造冲动和探索欲望。”如果将地球生 命46亿年的历史压缩为一年,那么在这一年中的最后一分钟诞生了地球文明,而在最后一秒钟人类才摆脱 地球的束缚进入广袤.无垠的太空。”南仁东的心中,总是藏着许多诗意的构想。“让美丽的夜空带我们踏过平麻。”这是他留给人世间的最后思考。(有改动).以下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全球电波环境不断恶化对人类有效接收外太空讯息的干扰越来越大,南仁东响

14、应国际无线电科学联盟大 会上科学家的建议,提出“天眼”工程研发主张。B.与美国“凤凰”相比,天眼巡天速度更快,灵敏度更高,可接收百亿光年外的电磁信号,而“天眼的快 速落成得益于众多国际天文学专家的参与。C. “天眼”结构庞大,精密度高,工程工序繁杂,在选址、论证、立项、建设过程中,南仁东对每一个环节 都严格要求,亲自把关,以防止出现任何瑕疵。D.文章围绕“时代楷模”这一主题,依托“天眼”工程的研开展开表达,旨在凸显南仁东追求科学梦想的精神, 激励更多科技工作者前赴后继,勇攀高峰。.以下对文章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开头局部通过阐述“天眼”对于天文学研究和创新型国家建设

15、的重要意义,表达对南仁东勇于献身科学的 无比崇敬之情。“让美丽的夜空带我们踏过平庸”是南仁东追求理想的真实写照,诗化的语言为充满艰辛的科学研究赋予 了浪漫和温情。C.文中多处引用南仁东的原话和他人的评价,既有利于刻画南仁东朴实而伟大的形象,乂能够增强文章的 真实性和可信度。D.文章按“天眼”的研发建设过程安排材料,依次串联起三个小标题,内容上构成递进关系,使文章一步步 走向深入。.南仁东身上有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请结合文本加以概括。阅读课文“探界者”钟扬,回答以下问题。“探界者钟扬拟南芥,一种看起来细弱的草本植物,因为生长快、体型小、分布广、基因组小,常被植物学家比作“小 白鼠”,是进行遗传

16、学研究的好材料,全世界有众多的植物学家都在研究它。在植物学家很少涉足的青藏高原,执着的钟扬团队发现了它。钟扬把拟南芥栽种在自己位于西藏大学 安置房的后院中,把它做成标本带回了复旦大学。植物学家、科普达人、援藏干部、教育专家哪一个身份都可以以一种完整的人生角色在他身上呈 现,在生命的高度和广度上,他一直在探索自己的边界,直到他生命戛然而止的那天“英雄”少年1978年,湖北黄冈一所中学的大操场上举行隆重的欢送仪式,庆祝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大学生即将入 学,4名考上大学的同学胸前戴着大红花,像英雄一般。钟扬也渴望成为那样的“英雄”。父亲是当地的招办主任,为了避嫌,父亲不让他以在读生身份提前参加 高考,

17、在与父亲赌气的同时,钟扬参加了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的考试,当时的竞争非常激烈,就在钟扬差 点失去信心的时候,他接到了通知考上了!这个15岁考入中科大无线电专业的少年,开始了他不安分的人生。钟扬的母亲王彩艳回忆,钟扬在考上少年班以后就开始补习教学、物理,因为老师说他这两门考得不 好。进入大学以后,钟扬一边忙着学生会宣传委员的事务,一边坚持每月往家里写信。那时,学习无线电专业的他对植物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此转向用计算机技术研究植物学问题。1984 年,钟扬被分配到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所工作,那时,他曾用两年的业余时间,旁听了武汉大学生物系的 课程。回忆起这段往事,钟扬的妻子也感叹:“他在这方面的知识

18、储藏非常充足。和钟扬外向热情的性格相比,他的妻子就显得内向了许多。那时候,工作调动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 加上不愿和父母分居异地,妻子对于与钟扬的婚事一直犹豫不定。一次,张晓艳在工作结束后回到武汉,钟扬在车站接她时突然开门见山地说,自己把证明开好了。“什么证明? ”张晓艳问。“我们的结婚证明啊。”“我还没同意呢,你怎么就把这个证明开了呢?“没有问题,大家都觉得可以了,到时间了。”“于是我就这样有点被胁迫地领了结婚证。”张晓艳笑说。结婚没几年,33岁的钟扬就成了武汉植物所副所长。后来,这位在生活和工作中都雷厉风行的年轻副 局级干部干出一件让常人无法理解的事情放弃武汉的一切,去上海当一名高校教师。种

19、子达人2000年,钟扬辞去武汉植物所的工作来到复旦大学。那年5月钟扬报到时,学校还没有过渡房。系里临时给他找了一个系里别的老师提供的毛坯房,他毫 无怨言接受了这个连煤气、热水器都没有的房子,洗着冷水澡住了半年。尽管钟扬对生活品质不讲究,但对于“种子”却一点也不将就。为了自己的“种子事业”,他的足迹延伸到 了气候恶劣、人烟稀少的青藏高原。从他到复旦大学的第二年起,钟扬就开始主动到西藏采集种子。2009年,钟扬正式成为中组部援藏干 部。据统计,在这十几年间,他收集了上千种植物的4000万颗种子,占到了西藏特有植物的1/5。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钟扬要收集种子?“一个基因能够拯救一个国家,一粒

20、种子能够造福万千苍生。青藏高原这个占我国领土面积1/7的地区, 植物种类占到了 1/3。有些地方甚至100年来无人涉足,植物资源被严重低估。钟扬曾在一次公开演讲中 这样介绍。他扎根在此,努力为人类建一个来自世界屋脊的种子宝库。对钟扬来说,采种子是一件乐事。”作为一个植物学家,我最喜欢的植物是蒲公英,如果发现它开花并 且结了种子,我会用手抓一把,一城开里面一般有200颗。我最讨厌的植物是什么呢?椰子。那么大一颗, 8000颗的样本数量,我们需要两卡车把它们拉回来。“钟扬调低道。然而,在西藏采集种子更多的是随时出现的高原反响和长时间的体力透支。而钟扬却背着他经典的黑 色双肩包,穿着磨白了的牛仔裤,

21、戴着一顶岫变色的宽檐帽,迈着长期痛风的腿在青藏高原上刷新一个植 物学家的极限,连藏族同事都称他为“钟大胆”。钟扬在西藏大学理学院的一位同事说:“每次和钟老师采种子都是惊险和惊喜并存。”“那次,我跟着钟老师去采集高山雪蓬。我们从海拔5200米的珠峰大本营出发向更高的山地挺进时, 钟老师出现了严重的高原反响,头痛欲裂、呼吸急促、全身无力,随时都会有生命危险。拉琼回忆。大家都建议钟扬待在帐篷里,而他却说:“我最清楚植物的情况,我不去的话,你们更难找。你们能爬, 我也能爬。“最终,钟扬带着学生在海拔6000多米的珠峰北坡,采集到了被认为是世界上生长在海拔最高 处的种子植物鼠麴雪兔子,也攀登到了中国植物

22、学家采样的最高点。如今,这些种子静静地沉睡在一个又一个玻璃罐头里,等待看有一天,改变人类的命运。按钟扬的话 说,也许那个时候,胖胖的钟教授已经不在了,但是他期待着它们可以派上用场。科学队长“生命诞生以来,从原核到真核,从单细胞到多细胞,从海洋到陆地,简单与复杂并存,繁盛与灭绝交 替,走向了一篇篇跌宕起伏的演化乐章,其间洋溢着生命诞生与繁盛的欢颂,伴随着物种灭绝与衰落的悲 怆。”这是钟扬为2016年刚刚竣工的上海市自然博物馆(以下简称“自博馆)参与写作的500多块图文展板 之一,很少有人知道,这细腻而又富有文采的文字,竟出自这位看起来五大三粗的理工男之手。如果说,采种子是钟扬的“主业”,那么科普

23、那么是他最爱的“副业在自博馆建设期间,设计院展览设计部主任为寻找图文写作顾问“操碎了心因为学科跨度大、文字要 求高,她先后联系的几家高校都因这个工程难度太大而婉拒。设计部主任知道钟扬太忙了,因此想拜托他帮助牵线或引荐一些专家。令她没想到的是,钟扬二话不 说就接下了这个没什么回报、时间紧的“烫手山芋”。我们会毫不客气地把最难的局部留给他。在半年多的时间里,每次听说钟老师从西藏回上海了,我们 都会立刻和他预约时间,他总是爽快容许。”设计部主任告诉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从2001年起开始和上海科技馆合作,他使用过很多身份,有时是评审专家,有时是科学顾问,有时是 科普活动主讲人,有时是标本捐赠人,有

24、时甚至是供应商。他时不时会出现在科技馆或者自然博物馆的各 个角落,每一次,都带着特定的任务过来。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师赵佳媛是钟扬的学生,她见证了导师这些年在这条“不归路”上越走越远。2003年2017年,钟扬共撰写、翻译、审校了 10本科普著作,其中不乏大流感这样的“网红书 “大流感这本书,内容包罗万象,语言风格多变,钟老师对推敲文字乐在其中,他会忽然在吃饭时得意 洋洋告诉大家他的译法,当然偶尔会被我们反驳,他也会欣然接受。”赵老师回忆。对中小学生来说,钟扬可以称作“科学队长了。他连续7年屡次为全国中小学生义务进行形式多样的科 普,任学校科学顾问。来自上海实险中学的一位同学就深受他的感染。

25、“当时去听教授讲座,一下子就被钟教授生动的演讲吸引住了,从此我就成了教授年龄最小的学生,并 开始跟随他学习科学听他的课,你永远都不会感到无聊,在钟老师的指引下我慢慢爱上了科学。”这位 同学说。“做科学传播是件好事情,我当然支持啊!在钟扬的鼓励下,同学们在学校开设了“学与做科学社另 外,钟扬还帮这个社团撰写舞台剧脚本,并利用零碎时间帮助同学们排练。钟扬为什么要用这么大的精力做科普?他的学生认为,与其说科普,不如简单地说是他愿意教人。“钟老师对批判性思维念念不忘。他觉得对中小学生的科学教育乃至思维教育非常重要,他还想着要 把大学专业教材改成适合小朋友的音频故事,想着要为孩子们写一本科学故事书,想着

26、去中学给科学社的 孩子们上课,还想着开设更系统化的科学营”他的学生说。“接盘”导师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卢大儒老师分管研究生的培养工作,目睹了不少钟扬在收学生时的“奇葩” 事儿。“我们每个人招研究生有一个数量限制,但是他招得特别多,后来我就去了解,才发现事情的真相。” 卢大儒说。卢大儒发现,当学生和老师进行双向选择时,较差的学生,或者不太好调教的学生,老师不喜欢,就 会流落街头还有学生跟导师相处以后有一些矛盾,提出转导师。这样,问题来了,谁来“接盘”?这时,身为研究生院院长的钟扬总是负责兜底。“他总说有问题我来,这是他的一种责任与担当。他 说以后在他的位置上,必须承当这个责任,这个位置必须

27、要有这种担当。”钟扬的“暖”是有目共睹的,这更表达在他对学生的关爱上。他从不抛弃、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更会根 据每个学生的特点为他们量身定制一套个性化的开展规划,不让一个人落伍。钟扬曾说:“培养学生就像我们采集种子,每一颗种子都很珍贵,你不能因为他外表看上去不好看就不 要对吧,说不定这种子以后能长得很好。”而当钟扬的工作重心转到西藏时,他成认,自己的招生名额渐渐倾向这所他心目中的“世界最高学府钟扬的学生、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一位博士生回忆道,实验室里有很多学生是钟老师从少数民族 地区招进来的。“这些同学由于底子薄,知识基础与上海本地学生有一定的差距,刚开始都是抱着试一试的 想法联系了钟老师,

28、钟老师总是鼓励他们报考自己的研究生,他说,读我的研究生基础差一点没关系,我 帮你补,你只需要有一颗热爱植物学的心”于是,钟扬的学生就像古代的门客一样“各显神通”,有做科学研究的,有做科普的,有从事创新创业的。 钟扬停不下来的点子和“脑洞”,就这样在他每个学生中生根发芽,变为现实。生命延续2017年5月的一场讲座中,钟扬曾介绍自己实脸室里研究过一种“长寿基因他们使用生命期57天 的线虫作为实脸对象,当某种基因被敲除后,线虫寿命可增加57倍。有人问,只要敲除一个基因,人是否可以更长寿。钟扬回答:“这个基因主管生殖,要想长寿必须在一 出生就去除掉,意味着你将终身无法生育。”对于钟扬这样的植物学家来说

29、,生命的长短成为了藏在基因里 的秘密。但对于他个人来讲,生命的意义是什么?或许在与千千万万种生命打交道的过程中,钟扬已经有了答 案。“在一个适宜生物生存与开展的良好环境中,不乏各种各样的成功者,它们造就了生命的辉煌。然而, 生命的高度绝不只是一种形式。当一个物种要拓展其疆域而必须迎接恶劣环境挑战的时候,总是需要一些 先锋者牺牲个体的优势,以换取整个群体乃至物种新的生存空间和开展机遇。换言之,先锋者为成功者奠 定了基础,它们在生命的高度上应该是一致的。在2012年7月6日复旦大学的校刊上,钟扬发表的生 命的高度一文这样写道。在探寻生命的边界时,他甘愿成为一个先锋者。钟扬的身体条件是不适合长期在高

30、原工作的。2015年,钟扬突发脑溢血,对常人来说,这应是一次生 命的警告,钟扬却把它理解成工作倒计时的闹钟。“他有一种想把时间抢回来的劲头。”钟扬的同事回忆道,病好以后,大家都以为原本忙碌的钟老师可以 调整一下超负荷的生活节奏,“收敛一点”。没想到的是,他变得更加拼命了。西藏大学的老师展示了钟扬2017年6月24日的行程安排:上午到拉萨贡嘎机场,下午3点半参加西 藏大学博士生辩论会,5点跟藏大同事和研究生处理各种学科建设和研究生论文等事情,晚11点回到宿舍 网上评阅国家基金委各申请书,凌晨I点开始处理邮件,凌晨两点上床睡觉,清晨4点起床,4点半赶往墨 脱进行野外科学考察。钟扬未完成的愿望很多,

31、他希望继续收集青藏高原的种子资料,希望帮助西藏大学学科建设不断提高, 希望培养出更多扎根高原的植物学人才脑溢血之后,医生、亲友、同事都劝钟扬不要再去西藏,说他简直是拿自己的生命做赌注,而他第三 次向组织递交了继续担任援藏干部的申请书,成为第八批援藏干部。“再次进藏时,我明显感觉到他的身体大不如前,连上车和下车都特别吃力。但他总说没事,我很好 他对我说,自己的时间太短了,必须这样。“钟扬的同事说。2017年9月25日,钟扬忙碌的行程在“出差赴内蒙古城川民族干部学院作报告干部创新能力与思维的 培养之后戛然而止。而他双肩背包的很多张小纸条显示出,他的工作依然很满一9月26日,他将回到复旦大学上党课,

32、带大家学习科学家黄大年的先进事迹;9月28日,他将来到拉萨,参加29日的西藏大学生态学一流学科建设推进会;之后,他将完成和拉琼参与创办的西藏,植物学期刊的创刊文章;和杨亚军一起完成关于“生物样本库的 伦理问题和管理政策研究的国家社科基金工程的招标;继续英文科普书籍非凡的物种的翻译工作未来,他还希望在成都或上海建立青藏高原研究院,让上海的红树林实现自由生长,让更多的中小学 生通过科学课程提高科学思维,让更多的学生致力于青藏高原的种子事业“任何生命都有结束的一天,但我毫不畏惧,因为我的学生会将科学探索之路延续,而我们采集的种子, 也许会在几百年后的某一天生根发芽,到那时,不知会完成多少人的梦想。”

33、对于生命的意义,钟扬这样说。 23.以下对“探界者”钟扬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钟扬考上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后补习数学、物理,说明他有自知之明和上进心。B.在与张晓艳的婚事上,钟扬处事果断强硬,胁迫张晓艳领了结婚证。C.钟扬不讲究生活品质,却执着于自己的“种子事业”,甚至透支身体。D.缘于对科学的热爱,钟扬喜欢科普活动,更愿意为青少年学业做科学传播。.结合“探界者”钟扬一文,解释标题1探界者钟扬”的内涵。.“科学队长”一局部写了钟扬哪些事迹?从中可以看出钟扬是怎样一个“科学队长”? 阅读课文“探界者”钟扬,回答以下问题。种子达人2000年,钟扬辞去武汉植物所的工作来到复旦大学,经

34、佐某成为他的行政秘书、后勤主管。那年5月钟扬报到时,学校还没有过渡房。经佐冬临时给他找了一个系里别的老师提供的毛坯房,当 经佐琴愧疚地和钟扬沟通此事时,没想到他毫无怨言接受了这个连煤气、热水器都没有的房子,洗着冷水 澡住了半年。十几年过去了,钟扬和家人的住房仍没有太大改善,只是从毛坯房搬进了一套仅有几十平方 米的小屋。这和光鲜亮丽的上海形成了强烈比照,和他后来担任的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常务副院长、研 究生院院长的职位也产生了巨大反差。为了供孩子上学,钟扬夫妻把唯一的房产卖了,如今的住所是岳父 岳母的房子。这个小屋紧挨着一片工地,却住着钟扬一家四口和他的岳父岳母。尽管钟扬对生活品质不讲究,但对于

35、“种子”却一点也不将就。为了自己的“种子事业”,他的足迹延伸到 了植物学家的“无人区”西藏。从他到复旦大学的第二年,钟扬就开始主动到西藏采集种子。2009年,钟扬正式成为中组部援藏干部。 据统计,在这十几年间,他收集了上千种植物的4000万颗种子,占到了西藏特有植物的1/5。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钟扬要收集种子?“一个基因能够拯救一个国家,一粒种子能够造福万千苍生。青藏高原这个占我国领土面积1/7的地区, 植物种类占到了 l/3o有些地方甚至100年来无人涉足,植物资源被严重低估。钟扬曾在一次公开演讲中 这样介绍。他深扎在此,努力为人类建一个来自世界屋脊的“种子方舟”。对钟扬来说,采种子

36、是一件乐事。”作为一个植物学家,我最喜欢的植物是蒲公英,如果发现它开花并 且结了种子,我会用手抓一把,一抻开里面一般有200颗。我最讨厌的植物是什么呢?椰子。那么大一颗, 8000颗的样本数量,我们需要两卡车把它们拉回来。“钟扬调侃道。然而,在西藏采集种子更多的是随时出现的高原反响和长时间的体力透支。而钟扬却背着他经典的黑 色双肩包,穿着磨白了的“29块钱的牛仔裤”,戴着一顶晒变色的宽檐帽,迈着长期痛风的腿在青藏高原上 刷新一个植物学家的极限,连藏族同事都称他为“钟大胆”。对于钟扬的博士生、西藏大学理学院教授拉琼来说:“每次和钟老师采种子都是惊险和惊喜并存。”“那次,我和扎西次仁(钟扬在西藏的

37、首位植物学博士记者注)跟着钟老师去采集高山雪莲。我们 从海拔5200米的珠峰大本营出发向更高的山地挺进时,钟老师出现了严重的高原反响,头痛欲裂、呼吸急 促、全身无力,随时都会有生命危险。”拉琼回忆。大家都建议钟扬待在帐篷里,而他却说:“我最清楚植物的情况,我不去的话,你们更难找。你们能展, 袁隆平送来了好种子”,他专门花钱雕了一尊汉白玉的袁隆平石像供在家里。袁隆平把他的研究生介绍到美国、澳大利亚等国攻读博士学位,这些研究生学成后都选择留在外国工作。 有人便跟袁隆平开玩笑说:“您老人家送出的人才都飞了,您可是白费心血了!袁隆平那么认真地回答说:“你们 不要见识短浅。中国杂交水稻事业的未来,需要大

38、量超过袁隆平的人才。优秀的人才的成长需要广阔的自由 天地,让他们通通窝到我的手下来,受着我的思想束缚,而且我还无法给他们提供一流的研究条件,怎么能使他 们成长为超过我的杰出学者呢?一旦祖国有条件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他们随时都会回来的。相反,如果他们 回来而又无用武之地,那又叫人家回来干什么呢?”(摘编自庄志霞袁隆平传) 1.以下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A.斯瓦米纳森博士在他主持召开的一次国际水稻科技界会议上的隆重推介,使袁隆平作为世界著名水稻专 家而广为人知。B.袁隆平因为创造了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杂交水稻技术,为全世界粮食平安作出了杰出贡献,被美国科学院 选聘为外籍院士。

39、C.湖南郴州农民曹宏球为了感谢袁隆平专门给他送来了好种子,专门花钱请人雕了一尊汉白玉的袁隆平石像 供在家里。D.袁隆平的研究生经他介绍到美国、澳大利亚等国攻读博士学位,为了成为超过老师的杰出学者,学成后都 选择留在外国工作。E.本文通过为广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相关事迹的描述,表现了一位伟大的科学家的博大胸怀以及勇于探索、 不计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尽管被国际同行称为“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内心却“不由得黯然掠过一丝淡淡的悲哀这是为什么?请 简要分析。.有人说袁隆平送出的人才“都飞了”,他是“白费心血”,袁隆平却认为这种看法是“见识短浅”。为什么?请简 要分析。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以下问题。喜看

40、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袁隆平1930年9月出生于北京,汉族,江西德安人。1953年毕业于西南农学院,分配到湖南安江农校 任教。1964年开始杂交水稻研究,1971年调入湖南省农业科学院,1978年晋升为研究员,被评为全国劳动 模范。1995年中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袁隆平的初型杂交水稻研究获我国迄今唯一特等创造奖;湖南省委、省政府授予袁隆平“功勋科学家” 我也能爬。“最终,钟扬带着学生在海拔6000多米的珠峰北坡采集到了,被认为是世界上生长在海拔最高 处的种子植物鼠麴雪兔子,也攀登到了中国植物学家采样的最高点。如今,这些种子静静地沉睡在一

41、个又一个玻璃罐头里,等待着有一天,改变人类的命运。按钟扬的话 说,也许那个时候,胖胖的钟教授已经不在了,但是他期待着它们可以派上用场。26.以下对课文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钟扬辞去武汉植物所的工作来到复旦大学一直到最后,住房条件都没有太大改善,这和光鲜亮丽的上海 形成了强烈比照,也和他后来担任的复旦大学的职位产生了巨大反差。B.经过数年的寻找,钟扬自己在“无人区”海拔6000多米的珠峰北坡最终寻获“植物界小白鼠”一拟 南芥,也攀登到了中国植物学家采样的最高点。C.探寻生命的边界时,钟扬甘愿成为一个先锋者,一一个牺牲个体的优势,以换取整个群体乃至物种新 的生存空间和开展机遇

42、的先锋者。D.钟扬无论在上海还是西藏,都为国家的科普教育、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以下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种子达人”这一局部中的“种子”一语双关,既是指他提供的种子和培养的学生,乂是指钟扬自己。“生命延续”这局部,西藏大学的老师展示了钟扬2017年6月24日一天的密密麻麻的具体行程安排,这 样的精准表述了钟扬“有一种想把时间抢回来的劲头C.文中屡次引用了钟扬说过的话,直接表现了钟扬的内心世界,更好地塑造了钟扬的形象,使文章更加真 实、准确、可信。D.钟扬曾说:“一个基因能够拯救一个国家,一粒种子能够造福万千苍生。”正是这种胸怀天下的使命感

43、, 让他在科研的道路上奔跑前行,直至生命尽头。.“种子达人”局部为什么从钟扬的住房写起?.从节选局部来看,你认为钟扬身上表达了哪些优秀品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5月11日,中国公布了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本刊为此专访了中国与全球化智库特邀高级研究员、“人 口与未来“网站联合创始人黄文政。三联生活周刊:根据最新公布的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中国人口总量为141178万人。你怎么看这一数 字?黄文政:普查人口总数到达14亿与之前官方每年公布的出生人口数基本吻合。这验证了过去十年的实 际生育率没有抽样调查显示的那么低,但也已经非常低了。从对经济社会的实标影响来说,总人口数据是 超过还是不到14亿

44、其实并没有特别大的意义。三联生活周刊:除了总人口这个数据之外,你认为本次人口普查数据中,还有哪些点值得关注?黄文政:我比拟担忧的是,人口总数超过14亿了,会淡化人们对超低生育率的感受,从而让很多人认 识不到大力鼓励生育的紧迫性。“七普”公布实际数据说明,2020年的出生人口仅为1200万,2020年我国育 龄妇女总和生育率为1.3,处于非常低的生育水平。这些才是值得我们特别关注的。三联生活周刊:与总人口 14.1亿相比,为何出生人口、总和生育率这些数据更值得关注?黄文政:因为我们之前预判,中国人口负增长的“拐点”大概会在2023-2025年之间出现。不过,这些判 断是基于2010年的“六普”人

45、口结构数据以及近年的出生人口数据,而且也没有考虑到新冠疫情的影响。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9年中国出生人口为1465万人,死亡人口为998万人。中国的出生人口自 2016年开始是逐年递减的,分别是1786万人、1723万人、1523万人、1465万人,到2020年是1200万。 由于二孩生育堆积效应趋于结束以及育龄妇女人数减少等原因,这个下降趋势将会持续,而死亡人口那么逐 年上升。因此,中国人口大概率在“十四五”期间进入负增长。疫情发生可能会导致一个短期的生育低潮以及随后的补偿期,这有可能使这个拐点提前,并导致拐点 在几年的时间内拉锯式地摆动。但长远来说,中国人口将进入负增长,出生人口塌陷。

46、三联生活周刊:为什么说这将是一种“岁亨?黄文政:因为首先,当下育龄女性的数量在快速萎缩,育龄女性就是潜在的母亲数量。近年来中国育 龄妇女数量平均每年减少500万左右。目前22岁到35岁的女性是生育主力,在未来10年,这一育龄高峰 年龄段的女性也将锐减30%以上。其次,新一代人的生育意愿更低。现在很多年轻人不愿结婚,结了婚也 是丁克,这种现象越来越普遍。育龄妇女受教育水平提升,以及房价、养育孩子的本钱过高等,都导致女 性可能推迟生育时间,甚至是减少生育数量。三联生活周刊:生育意愿下降确实在这些年特别明显。另一方面,“全面二孩”的政策就没有起到效果吗?黄文政:“全面二孩”政策起到了一定效果,但它有

47、明显的堆积效应,在这些年已经在慢慢地释放出来, 导致效果也在逐步减弱。各种生育意愿的调查显示,生育了 一孩的家庭愿意生二孩的比例不到50%,这意味着在年龄结构和生 育状态逐渐趋于稳定后,以后二孩的数量只会有一孩的一半,也就是说目前所生的二孩中,有一半是暂时 性的堆积。如果不是二孩放开的话,这几年的数据就会不如现在,所以“全面二孩”的效果还是很大。三联生活周刊:本次“七普”人口数据公布之后,你怎么判断中国人口在未来10年甚至更远的走向?黄文政:中国未来的人口会很快进入负增长“拐点”。但如果根据过去几次人口普查的数据,那么未来10年人口下降的幅度会趋缓,可能会进入一个平台期。三联生活周刊:从政策角

48、度,我们应该做哪些调整?黄文政:首先应该尽快全面放开生育。我们认为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公布之后,今年应该就可以全面 放开了,但仅仅全面放开可能也无法逆转这个下降趋势。因此,我们不只要全面放开,还要鼓励生育。推出鼓励生育的措施,很多国家都在做。鼓励生育真的 不是简单说说而已,要花很大的力气去做,这个具体取决于政策高度了。如果政策提升到比经济短期开展 更重要、关乎国家未来的角度,跟环保、扶贫等政策相提并论,肯定还是有方法的,方法总是比困难多。 我们要花非常大的力气,才再进一步提高到更替水平。这个是高度,取决于政装的选择,取决于我们要认 识到这个问题有多严重。三联生活周刊:中国人口也面临着老龄化的问题

49、。本次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超2.6 亿,占总人口 18.70%,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但你一直强调少子化才是最大的危机。为什么?黄文政:老龄化其实是少子化的一个结果。就是因为孩子少了,老年人才相对多了,如果小孩足够多 的话,老龄化的问题就没有这么糟糕。(节选自三联生活周刊,有删改).以下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本次普查人口总数超过14亿,证明过去十年对实际生育率的抽样调查是不可靠的。B.相比于人U总数超过14亿,出生人口、总和生育率这些普查数据更值得我们关注。C. “全面二孩”政策有明显的堆积效应,促进生育的效果会相对集中在某一时段释放。D.全面

50、放开和鼓励生育,有助于解决我们国家目前正面临的越来越严重的老龄化问题。31.以下对三联生活周刊提问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提问由浅入深,从普查数据反映的问题到开展趋势,再到政策调整建议。B.根据专家的回答作追问,有助于访谈深入,但不利于与受访者的互动。C.站在读者的立场,提出群众关心的问题,回应了读者对人口问题的关切。D.既有预设的问题,更有现场生成,表达了对采访内容和进程的良好掌控。32.以下引文不能支持黄文政观点的一项为哪一项()A.地有余而民缺乏,君子耻之。(礼记杂记下)B.丈夫二十而室,妇人十五而嫁。(国语)C.不患土之不广,患民之不育。(宋书周朗传)D.民之多寡缺乏为国之

51、盛衰。(文献通考自序).解释塌陷在文中的含义并分析其表达效果。.根据材料,简要阐述人口普查的意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材料一为了规避种子遗传之间的杂交问题,钟扬每走50公里,才能采一个样;一个地方的两棵取样植物,至 少相隔20米;一个物种,需要5 000个优质的种子。夜以继日,弹精竭虑,一个夏天,他和学生们能采500 个样。如今,这些种子被精心保存在零下20摄氏度、湿度15%的冷库中,仿佛坐上了一艘驶向未来的时空飞 船,将在80年到120年后,为那时的人们绽放生机。16年来,钟扬和学生们走过了青藏高原的山山水水, 艰苦跋涉50多万公里,累计收集了上千种植物的4 000多万颗种子,近西藏

52、植物的1/5。这些年,除了为国家收集植物种子,钟扬倾注了巨大心血培育最心爱的“种子”学生。初始援藏,钟扬想为青藏高原盘点植物“家底漫长科考道路上,他慢慢意识到,这片神奇土地需要的 不仅仅是一位生物学家,更需要一位教育工作者,“将科学研究的种子播撒在藏族学生心中,也许会对未来 产生更为深远的影响”。16年艰苦磨砺,钟扬帮助西藏大学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第一”:申请到西藏第一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第一个理学博士点,为藏族培养了第一位植物学博士,带着西藏大学生态学科入选国家“双一流”不仅填 补了西藏高等教育的空白,更将西藏大学生物多样性研究成功推向世界。2017年9月25日凌晨5时许,内蒙古鄂尔多斯市,

53、在为民族地区干部授课途中,钟扬遭遇车祸,生命 定格在了 53岁。钟扬的骨灰被他的学生庄严地撒入奔腾不息的雅鲁藏布江,奔腾不息的浪花会将他的骨灰送到青藏高 原的每个角落,成为祖国山河的一局部,而他,永远也不会与这片深爱的土地别离。(有删改)材料二在上海自然博物馆,近500块中英文展板上的文字都经他反复斟酌。上海自然博物馆图文工程负责人 鲍其涧说,当初找到钟扬,没敢奢望他会接下这个要求高但回报少、时间紧却周期长的“烫手山芋”。没想到 他二话不说就揽下了。每条不到200字的文稿,涉及天文、地质、生物、人文等学科,文字要求兼顾准确 性、前沿性和可读性,通常一天只能讨论十几块图文。钟扬常和他们一字一句斟

54、酌,他的50岁生日就是在 自然博物馆的讨论会中度过的。(颜维琦钟扬,用一生书写种子的故事)材料三红树是一种适应海岸生活的植物,以往最北存活在浙江温州。一次钟扬提出,现在气温变暖了,也许 上海也能种活。这是前人不曾有过的设想。上海的海岸线很脆弱,如果有红树,对于生态保护将大有裨益。 钟扬在南汇投入了这项尝试。从小苗长大需要50年,成为红树林那么要1(X)年甚至更久,种树者自然看不到 这一幕。但钟扬说,这是我献给未来上海的礼物。(董少校复旦钟扬:不忘初心追梦人)材料四世界范围的种质资源赛在兴旺国家一直不见硝烟地进行着,耗资8 000万英镑的英国邱园“千年种子库 合作计划”就旨在以技术揄出的方式纳入

55、各国的种质资源,并计划在2020年收集到全世界25%的植物物种。(王丹阳青藏高原上的“种子方舟”).以下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为哪一项()A.钟扬带着学生收集了上千种植物的4 000多万颗种子,为中国植物种子库丰富了种质资源。B.在西藏大学,钟扬开创了全新的生态学科,培育了科研人才,将生物多样性研究推向世界。C.钟扬积极参与上海自然博物馆的建设,斟酌、讨论中英文展板上的图文,耗费了大量心力。D.钟扬为保护上海脆弱海岸线而创造性地尝试种植的红树,是他希望献给未来上海的礼物。36.以下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A.钟扬收集种子,为祖国守护植物基因宝库,为人类建造

56、种子的“诺亚方舟”,其意义不在当下,而在未来。 B.过去中国缺乏种子资源保护意识,在植物学研究中缺失话语权,这坚定了钟扬为国家收集种子的决心。 C.青藏高原是植物学研究的空白地带,地理环境恶劣,科考道路艰辛,因此钟扬着力培植当地科研力量。 D.钟扬一生矢志报国,他去世后,学生们遵照他的愿望将其骨灰撒入雅鲁藏布江,让他与深爱的土地相融。 37.作为科学家,钟扬身上表达了哪些科学精神?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阅读下面三那么材料,完成后面的问题。材料一:袁隆平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最有影响力的“种田人”中国一半以上的农田都种上了杂交稻种。民间一 度流传,两个“平让中国人吃上了饭:一是邓小平,二是袁隆平。他

57、艰苦卓绝的研究为曾经被饥饿困扰的国 家带来希望,国家的鼎力支持为他带来了盛名,持久不衰的盛名也给他带来了争议。那么,其实的袁隆平是怎样的?他对环球人物记者说:“我日日下田,而已。”他的神坛下,是无数 人的拭目以待;他的眼睛里,却只有秧苗摇曳的一亩田。他身上有科学家的固执,也有历史亲历者的豁达。 对待外界的争议,他尽量选择消化于田间。其他的争议他不予理会,但关于超级稻,他绝不退让。2014年10月,他在环球时报上发表题为“请别再向超级稻泼脏水的文章,从历史开展、现实数据 的角度对网友的质疑一一进行驳斥,成认有问题,但也绝不是一些“居心叵测”之人描述的那样,文章不卑不 亢。结尾处他写道:“超级稻研

58、究事关国家荣誉和粮食平安,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我绝不会退缩。”材料二:2000年,隆平高科要上市,想要使用袁隆平的名字。他没同意,后来多位国家级领导劝说,加上他考 虑到隆平高科成立后,杂交水稻研究可以不再需要外国人投资,就同意了。隆平高科许诺每年提供200万 元的科研经费,以及由姓名使用权换算而来的5%股本。许多人说袁隆平卖掉股份就能轻松拿到上亿元,他 说:“我一分钱都不能卖,我一卖,隆平高科就垮掉了。人家会想,隆平高科是不是有什么问题了? “他的名 字,就是金字招牌。上世纪80年代他最负盛名时,湖南省组织部请他出任省农业科学院院长,正厅级。他拒绝说:“我不 适合,当院长,意味着我要离开杂交水稻

59、的研究岗位。“隆平高科成立不久,袁隆平辞去了董事的职务,埋 首新一轮超级稻的研究,他说:“我就是个过路财神。我就是还想争取新的东西。我们一生有很多东西需 要坚守,如果浮躁了,就难以看清事物的本来面目:有些事情,我们也要勇于放弃,必要的放弃,是另一 种意义上的坚守。”材料三:“失败那么屡次,消耗那么多时间,究竟是什么支撑你? ”记者问道。他说:“讲大道理的话,就是为人民服务。但我觉得还有一方面是我的好胜心,有一个内在的动力,我 就是还想争取新的东西。”这便是科学家的本心,他们天然对获得答案有着强烈渴望。为了这种渴望,袁隆平错过了母亲的弥留 之际,错过了儿子的成长,上世纪70年代里唯一一次请假还是

60、妻子突发病毒性脑炎的时候。一连10天在 医院照顾妻子,那是他在中年时代与妻子最长的一次独处:在病床前为她念诗、唱歌、讲故事等妻子 醒来,他又继续踏上了前往田野的路。38.以下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A.袁隆平的研究给国家带来了希望,获得了国家的大力支持,这既为他带来了盛名,也不可防止地给他带 来了争议.B.袁隆平身上有科学家的固执和豁达,对外界对他的所有争议,他都不予理会。C.在请别再向超级稻泼脏水一文中,袁隆平成认“三不稻”确实有问题,这表达了他作为科学家的责任 和担当。D.袁隆平不愿担任省农业科学院院长,后来还辞去隆平高科董事的职务,完全是因为他不愿意放下研究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