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别了,“不列颠尼亚”“东方之珠”香港!一、导语设计 年月日,是一个彪炳史册的日子。这一天的零点,全世界都在谛听从东方响起的庄严钟声。它响彻环宇,向五洲四海郑重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的时刻到来了!这是中华民族洗雪百年耻辱,长民族志气、振国家声威的喜庆时刻。这是中华民族的一件百年盛事,也是20世纪世界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它将永载史册。为了报道并见证这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盛事,世界各大新闻传播媒体纷纷聚集香港,其阵容之大、人数之多,是世界新闻史上所罕见的。仅据香港布政司办公室交接仪式统筹处统计,截至年月日,全球有家传媒、人登记采访香港政权交接仪式。 作为中国国家通讯社的新华社,数位新
2、华社记者不辱使命,不负众望,作为历史的见证人,真实、准确地记下了这难忘的时刻,写下了别了,“不列颠尼亚”这篇寓意深刻、耐人寻味的佳作,很受读者欢迎,并在第八届中国新闻奖评选中荣获一等奖。新闻是目前世界上发表量最大,受众最多的文体,它通过各种传媒(报纸、电视台、电台、网络等)对当前的政治事件和社会生活进行报道。新闻广义消息通讯报告文学特写访谈狭义消息新闻内容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事件发展事件结果1. 新闻的特点:2. 结构:针对性、及时性和真实性。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标 题可分为引题、主题和副题。导 语放在开头,由最新鲜、最主要的事实或依托新闻事实的精辟议论组成。主 体是新闻的
3、主干、核心。要求围绕导语具体介绍新闻事实。背 景对新闻事实进行解释的事实材料结 语用来小结、展望、评价、激励等。港督降旗传统的介绍 港督府的介绍 英军占领香港的历史介绍新闻背景:末任港督 彭定康历史反思、不忘国耻(一) 19世纪40年代和50年代,英国两次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迫使清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和北京条约,把香港岛和九龙割让给英国。1898年,英国又通过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强行租借“新界”99年,从而侵占整个香港地区。 香港被侵占,是中国近代受屈辱的一个历史缩影。南京条约是西方列强强加在中国人民身上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鸦片战争是中国由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转折点。列强对中
4、国的野蛮侵略,帝国主义与封建主义相结合对中国人民形成的双重压迫,加深了中国人民的苦难和中华民族的危机。香港回归谈判: 1982年6月至1983年6月,英国提出继续统治香港,不肯归还,邓小平坚决地说:“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中国政府没有回旋的余地,我们可以明确告诉你们,中国在1997年要收回的不仅是新界,而且包括香港和九龙。如果在新中国成立48年后还不收回香港,任何一个中国领导人都不能向中国人民交代,甚至不能向世界交代。”邓小平又说:“中国希望和平收回香港,谈判收回。如果谈不成,中国也要收回。” 1983年7月至1984年9月。英国这时企图以主权换治权。对此,中国政府寸步不
5、让,因为主权是不可分割的,终于经过两年的谈判,两国在1984年12月签署了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 1997年7月1日,是一个彪炳史册的日子,这一天,全世界都在谛听从东方响起的庄严的钟声,它响彻环宇,向五湖四海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这是雪百年耻辱,长民族志气,振国家声威的喜庆时刻,历史已经铭记这一刻,我们每一个华夏儿女也将铭记这一刻。 当你了解到经过156年5个月零4天,中国国旗重新飘扬在上空,你有何感想?文章的标题文章的标题往往是文章的眼睛,文章的中心,新闻标题更是如此。思考这篇新闻标题的用意所在。学生作答从字面上看,参加完交接仪式的查尔斯王子和末任港督彭定康乘坐英
6、国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离开香港,“不列颠尼亚”号在中国人的目光中消失在茫茫的南海夜幕中,这是现实的场景。另一方面,“不列颠尼亚”号的离去,象征着英国殖民统治在香港的终结,中国历史上屈辱的一段终被洗雪。标题一语双关传递出中华民族在这种特定历史时刻的自豪感,同时,此刻所传递的情绪又是复杂和深沉的。标题寓虚境于实境,独具匠心又了无痕迹。毛泽东主席在年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回国、美国政府的白皮书发表之时,曾经写过一篇文章,题目是别了,司徒雷登。本文活用此标题,以英国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象征英国在香港的殖民统治。“别了”委婉的口气中略带一丝嘲讽,借以表达英国殖民统治的结束。主谓倒装,更能表达情感。
7、这个标题不仅揭示了事件的主题,而且新颖别致,寓意深刻。归纳: 标题创意1、旧题新用 意味深长; 2、句式倒装,重在突出、强调;3、寓虚境于实境,匠心独运,了无痕迹。回归、雪耻告别实境虚境阅读全文,然后思考以下问题:1、找出新闻的导语和主体部分,并简单用语言概括。2、把主体部分中记者们所选择用来作为报道和介绍新闻的材料找出来。导语(第1段):“不列颠尼亚”号离 开,英国 对香港统治的结束。主体(第211段):以时间为序,具体记叙告别仪式。别了不列颠尼亚 4:30 港督降旗6:15 添马舰东面的告别仪式7:45 “威尔士军营”降旗0时左右 交接仪式上的易帜0:40 “不列颠尼亚”号离港4:40 彭
8、定康离开港督府导语(第自然段)。它告诉我们,香港末任港督乘“不列颠尼亚”号离港,这标志着长达年的英国统治的结束。导语部分有三个重点,一个是点题,点明了英国国旗降落后,查尔斯王子和港督彭定康将乘坐“不列颠尼亚”号回国,“不列颠尼亚”号将最后完成接载英国王子和港督撤离的使命,这样就赋予了“不列颠尼亚”号以象征意义;二是揭示全文主旨,在香港飘扬了年的英国米字旗即将下降,香港即将回归;三是导语突出时间概念,为新闻主体部分按时序顺序组织材料奠定了基础。 特写往往采用文学手法,集中、突出地描述某一重大事件的发生现场,或某些重要和精彩的场面,生动形象地将所报道的事实再现在读者面前。 本文主体部分就是选取97
9、香港回归,英国撤退时的几个重要场景。请快速阅读课文,找出这几个场景。四个场景第一场景:6月30日下午4点30分,末任港督彭定康告别 港督府,降下港督旗帜。(24段)彭定康和女儿离开港督府第二场景:下午6时15分,在添马舰军营东面广场举行象征英国统治结束的告别仪式,降下英国国旗。(57段)彭定康接过降下的旗帜第三场景:七月一日子夜时分,中英香港交接仪式,米字旗在香港最后一次降落,五星红旗升起。(89段)第四场景:7月1日零点40分,查尔斯王子和彭定康登上“不列颠尼亚”号离开香港。 (第十自然段)小结主体部分按时间顺序组织材料,将事件的始末说清楚,通过对四个特定的场景的描述,这篇新闻真实地再现了香
10、港回归祖国怀抱这一历史时刻。几个特定场景中着重描述了次降旗与次升旗。国旗是一个国家的象征与标志,英国米字旗的降下象征着英国一百多年的殖民统治的结束,五星红旗的升起则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主体部分共有个自然段,其中有个自然段,都是作者在新闻发生的现场,以眼睛为“摄像机”,以耳朵为“录音机”,简笔勾勒出的清晰可视的一个个场景、一幅幅画面,这些仪式的叙述都很简洁,但都有着历史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介绍了每一种仪式之后,作者总要引用一些背景材料,突出仪式本身的涵义。另外还有两段,一个是第段,交代有关港督府的一些背景材料,一个是最后一段,作者又一次把历史的今昔放在一起相互对照,深化了主题。
11、作者郑重地记录下这一历史时刻,含蓄地表达了一种祖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时的庄严与喜悦的心情。为何这篇新闻能够获奖报道重大历史事件,描述现实场景的同时,兼顾历史的回顾,可以增加作品的厚重感。别了,“不列颠尼亚”一文在这方面堪称典范,说说课文中现实的场景和背景材料两方面是如何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的。 新闻用事实说话,作者的情感应自然流露于真实细节的选择中,适当地运用细节可以使新闻事实“活”起来,使报道具有现场感和感染力。说说细节在别了,“不列颠尼亚”中的作用。 新闻报道中往往要交代有关的背景材料,试找出课文中运用的背景材料,并体会它们在文章中的作用。 如文章的第4、7、11自然段。 背景中有历史事件的回
12、顾,港督府的修建,英国统治香港的天数,英国米字旗和港督旗的升降等,都有准确的记载,虽然只写了一天中发生的事件,但有很大的历史跨度,容量非常大,使人在丰富的知识中,感受到深厚的历史内涵。说说细节在别了,“不列颠尼亚”中的作用。作为历史的见证人之一彭定康在“日下午”这个特定的历史时刻,“在蒙蒙细雨中”,作为“末任港督”,“告别了这个曾居住过二十五任港督的庭院”,“点分,面色凝重的彭定康注视着港督旗帜在日落余音的号角声中降下旗杆”,两个细节把英国对香港的管治已到了“日落余音”的气氛渲染得淋漓尽致,纤毫毕现地见证了这一微妙的历史时刻,在含蓄的细节勾连中包含了很多言外之意,耐人寻味。再如“停泊在港湾中的
13、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和邻近大厦上悬挂的巨幅紫荆花图案,恰好构成这个日落仪式的背景”,这一细节的点染,进一步烘托出英国在香港的“日落”。之后便有了“在新的一天来临的第一分钟,五星红旗伴着义勇军进行曲冉冉升起,中国从此恢复了对香港行使主权”,正是有了这些生动的细节,突出了见证历史、演绎尊严的主题,反映了中国人民扬眉吐气走向富强的豪情,使报道的思想内涵更为深刻。记者还特别注意到以色彩增强文章的“视觉效果”:黑色的“劳斯莱斯”、白色的总督府、绿色的树丛,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记者准确、客观地记录下历史性的一幕,始终以事实表达着丰富的情感。消息的最后一段是这样写的:“从年月日英国远征军第一次将米字旗插上港
14、岛,至年月日五星红旗在香港升起,一共过去了年个月零天。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没有任何修饰性的语言。然而,就在这看似不动声色的描写中,却显现出语言的张力。全篇以港督告别式开头,在子夜易帜时高扬,又以“不列颠尼亚”离去收尾,起伏跌宕,制造出递进的节奏,留给读者无尽的想象。 构思创意借鉴价值:极强的实录性一、清晰的可视性二、生动的可听性三、清新强烈的动态感四、对比强烈的色彩感描述现实场景时,兼顾历史的回顾,增加作品的厚重感。场景一场景二场景三场景四场景五一、清晰的可视性港督降旗 彭定康离开港都府添马舰东面的告别仪式“威尔士军营”降旗交接仪式上的易帜“不列颠尼亚”号离港捕捉镜头象征意义:英国
15、殖民主义者结束在香港的 统治权,中国恢复香港主权环境音响二、生动的可听性(环境描写烘托气氛)旗落雨声讲话声乐曲声三、清新强烈的动态感背景与现场对比米字旗插上港岛五星红旗在香港升起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四、对比强烈的色彩感画面色彩交错 色彩明快黑色“劳斯莱斯” 广场上灯光渐暗 绿树丛 白色建筑 南海的夜幕 巨幅紫荆花图案 五星红旗1、 领悟情感深入解读:、品味语言1、但这一次不同:永远都不会有另一面港督从这里升起。2、停泊在港湾中的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和邻近大厦上悬挂的巨幅紫荆图案,恰好构成这个“日落仪式”的背景。文中多处运用了恰当的对比,是怎样表现出来的?运用对比,强调了这次升旗是具有
16、标志意义的最后一次,象征着英国殖民者在香港的终结。“不列颠尼亚”号和巨幅紫荆花图案构成形成鲜明对比,说明英国在香港的统治即将结束,而作为特别行政区象征的紫荆花图案将在香港上空冉冉升起,香港即将回到祖国的怀抱。3、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短短的十三个字,运用对比手法,包含这无穷的意蕴:当年从海上耀武扬威地来,今天黯然地从海上离去。中国人胜利的自豪之情,溢于言表。一百五十六年前,一个叫爱德华贝尔彻的英国舰长带领士兵占领了港岛,在这里升起了英国国旗;今天,另一名英国海军士兵在“威尔士亲王”军营旁的这个地方降下了米字旗。这句话平实的语言,对比的鲜明,其中之一饱含了中国人民对长达一个半世纪的殖民统
17、治结束的欣喜之情。课堂小结:在众多关于香港回归的报道中,别了,“不列颠尼亚”是最别致的一篇,作者没有写交接仪式现场多么庄严,也没有写欢庆回归的人们多么激动,而是像一位高明的摄影师,善于捕捉香港主权回归、末任港督撤离香港的最后时刻里那一个个重大场面的一瞬间;又像一个熟练的影视导演,巧妙地将一个个镜头组接起来,既准确生动又色彩明快地再现了这一历史时刻的真情实景,突出这一事件的历史意义。这篇新闻从客观的角度叙述了英皇家油轮“不列颠尼亚”号离去的过程,表明象征着英国殖民统治在香港的终结,中华民族的一段耻辱终告洗刷。把这篇特写新闻改写成一般新闻,你将省略哪些语言?:“掩映在绿树丛中的港督府”“古典风格的白色建筑”“广场上灯光渐暗”“不列颠尼亚号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上海电力大学《电子封装可靠性理论与技术》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探店视频文案课程设计
- 教科版二年级上册科学期末测试卷及参考答案(a卷)
- 小类目电商课程设计
- 政府迎新春课程设计
- 最小生成树 课程设计
- 幼儿园养殖生成课程设计
- 张掖黑河课程设计
- 工艺美术品店铺经营与管理考核试卷
- 指尖测心率课程设计
- 汉语教程(讲课)-第二册第01课
- 寻猫启事标准范文
- 高中音乐-《锦鸡出山》教学课件设计
- DB51T3062-2023四川省高标准农田建设技术规范
- 轮毂产品设计参考手册2007
- 中国姓氏名字文化
-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九一八事变与西安事变》教案及教学反思
- 2023年成都市生物毕业会考知识点含会考试题及答案
- 高速公路总监办年度平安总结
- 2023年小学德育处三年发展规划
- 高中走读申请书范文(必备5篇)-1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