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废排放管理及治理措施_第1页
三废排放管理及治理措施_第2页
三废排放管理及治理措施_第3页
三废排放管理及治理措施_第4页
三废排放管理及治理措施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三废排放管理及治理措施三废排放管理及治理措施文章标题:三废排放管理及治理措施总厂的“三废”治理工作,坚持预防为主,在采取综合利用、二级处理、层层把关、减少排放的措施的同时,注重“三废”治理和环保科研相结合,运用科研成果,提高“三废”治理效果,改善和提高环境质量,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第一节 三废 排放管理一、废水排放管理一期工程投产前,对废水中的化学耗氧量、悬浮物等17 种污染物的排出,制定了严于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1979年 1 月始,试行污水处理厂与生产厂签订污水处理经济合同。各厂按规定的排放浓度,每排放1 吨污水向污水处理厂交纳处理费 0.16 元。超标排放按其排放的污水量、浓

2、度罚收超标处理费。1979年25月,涤纶、维纶、月青纶、化二等生产厂超标排放各种高浓度污水达50 天,致使污水处理厂出水超出国家排放指标达 42 天。是年,处理污水1595 万吨,收费 313.6 万元,其中罚款87.9万元。污水厂的污水处理化学耗氧量去除率为 80.8 ,合格率79.2 。每吨污水处理费用 0.14 元。1982年 5 月,制订总厂环境保护奖惩条例 。翌年二季度起按照包、保、核责任制对各分厂环保工作实行考核。 是年, 污水厂污水处理化学耗氧量去除率上升到 96.3 , 合格率上升为 99.7 , 每吨污水处理成本为 0.12 元, 创历史最好成绩。1986年 10 月起,实行

3、目标管理和排污总量控制。总厂根据中国石化总公司年初下达的排污总量控制指标, 按季分解落实到排污单位, 单位再分解落实到各车间、班组,每季与奖金挂钩考核一次。金山县对总厂排放的氨氮、耗氧量、油、硫化物、氰化物等有毒有害物质,实行征收超标排污费。 1987年起,万元产值排污量开始下降。是年,化学耗氧量28.91 千克万元,比计划下降17.4 ;生化需氧量 1.4 千克万元, 比计划下降30; 油 0.45 千克万元, 比计划下降55。19*7 月,实行优质低价,劣质高价收取排污费的新办法。同年,总厂与金山县联合组成水源保护办公室。将总厂沪杭路以北至金山县枫亭公路以南的紫石泾、张泾河水域; 浙江平湖

4、县金丝娘桥至金山县金卫西门黄姑塘水域; 金山县运石河水城以及上述河、 泾、 塘两岸纵深各1 公里陆域划为水源保护区、 对区内有液体废弃物排放的企事业单位和船只进行统一管理,实行排污总量控制和浓度控制、颁发排污许可证、交纳排污费等管理措施。二、废气排放管理1976年 7月,乙烯对农作物造成危害,首次发生农业赔款1.92 万元。 1979年 4月5日5月4日,乙烯浓度超过排放标准达16天。5月3日,浓度超标达0.472PPM致使金卫公社493 亩油菜落花,阴荚增加,赔款近万元。至1982 年,先后赔款6 次,共计 17 万余元。为控制大气污染, 1982 年, 由化工一厂、 化工二厂、 塑料厂组成

5、乙烯联防小组,采取从工艺上把关,减少泄漏和排放等措施,同时在环保奖惩条例中规定:因烟尘、 有害气体严重污染环境, 除酌情赔偿危害损失外, 并处以每台设备每天次 100 元罚款。1983年后,废气污染农业赔款事件基本消除。1988年, 金山县环保局开始对总厂地区的燃煤锅炉烟道气排放进行监测和收费。三、工业废渣与生活垃圾管理建厂初, 生活垃圾就近堆放, 工业固体废弃物倾倒在 2 号泵排水口外以及从戚家墩到纬九路一带的沪杭公路两旁。因管理不善,二次污染时有发生。1982 年,工业废弃物和生活垃圾混合堆场山阳乡新江堆场建成启用。二次污染明显减少。 对随意倾倒废弃物而影响厂容的, 处以 200 元吨的罚

6、款; 对倾倒在海堤外污染杭州湾水质的,罚款加倍。1985年初, 纬八路临时堆场启用, 工业废弃物与生活垃圾开始分开堆放。 19* ,投资 200 万元,在纬五路二期围堤处建工业废渣堆场,占地7900 平方米,容积为 9300 立方米,纬八路临时堆场停用。第二节 废水治理厂工业废水采用分散处理与集中处理相结合的治理方案。 一期工程的工业废水日排放量为 4.6 万吨,主要成份有:油类(原油、煤柴油、重油) ;腈类(乙腈、丙烯腈、氰氢酸) ;醇类(甲醇、异丙醇、乙二醇) ;醛类(甲醛、乙醛、丙烯醛) ;芳烃类(苯、甲苯、 二甲苯、酚) ;重金属类 (铜、锌、铬、 铅、锰、钼、钴、镍、锡、铁) 。因废

7、水成份复杂,先由各分厂(单位)根据各类废水的不同性质, 采取不同的工艺进行预处理。 各厂预处理后的废水排入污水总管, 输送到水质净化厂进行二级生物化学处理,达到国家排放标准后,由专用海底隧道从4号泵排水口排入杭州湾。一期共有废水处理设施23 套,总投资达6470 余万元,废水处理能力达6 万吨日。 1979年,处理废水1595.27 万 三废排放管理及治理措施第2 页吨,处理率达100。时10项出水控制指标中,化学耗氧量等4 项指标没有达到排放标准。 1982 年起,强化运行管理,提高治理效果。是年,化学耗氧量(铬法)去除率、废水处理合格率由 1979 年的 80.8 和 79.2 ,分别提高

8、到 1982年的 96.3 和 99.7 。二期工程设计废水排放量3.6 万吨日,主要有害物质有油、硫、酚、醇、酯等有机物。 二期新增废水处理装置9 套。 同时扩建水质净化厂, 废水处理能力增至9.6 万吨日。 1985年,二期工程全面投产,废水量及排放浓度骤增。涤纶二厂的污水处理装置由于未能与生产装置同时投用, 使该厂每小时300 吨污水的化学耗氧量浓度在40005000PPmfc右,大大超过排放标准。水质净化厂日处理废水量达 10 万吨, 峰值负荷在 12 万吨日左右。 是年, 超标天数为建厂以来最多的一年,其中化学耗氧量超标达65 天。年综合合格率由上年的92下降到1985年的 81.4

9、 。为提高污水处理能力,水质净化厂引进 2 台带式脱水机,解决了33的污泥脱水。1986年,采用鼓曝新工艺,使生化需氧量去除率稳定在95左右,化学耗氧量去除率稳定在85左右。1987 年 9 月,与北京市政设计院共同开发的国产化纯氧曝气新工艺改造项目竣工(国家城乡环保部列项) ,填补了国内空白,使总厂的污水处理工艺提高了一步。 1988年,污水处理综合合格率为 97.77 , 10项考核指标的99达到国家排放标准。总厂三期工程污水排放量设计为 7 万吨日, 各生产装置均配置了废水处理设施。水质净化厂污水处理设施16 套,提高污水处理能力 2.5 万吨日,总投资4800万元。至 1992 年底,

10、总计建有污水处理装置48 套。 1992 年全年处理废水6741 万吨,处理率为100,合格率88.49 。污水排放量统计表序号厂名(装置)一、二期工程(万立方米日)30 万吨乙烯工程(金山部分)(万立方米日)大型技措项目(万立方米日)小计(万立方米日)第一阶段第二阶段合计8.211.311.083.0113.611化工一厂1.321.322 化工二厂 0.380.120.50 3 乙烯厂 乙烯装置 渣油加工0.480.29 0.77 4 涤纶二厂 直接纺装置0.670.09 0.765 涤纶厂 0.310.316腈纶厂 扩建 0.970.40 1.377 塑料厂 0.110.07 0.250

11、.438 维纶厂 0.740.749 总厂实验厂0.120.55 0.6710 化工实验厂1.081.0811 热电厂 0.050.0512 第二热电厂0.20 0.2013 黄姑塘开发区0.13 0.1314 海运码头 0.150.1515 生活污水 1.85 0.64 0.833.3216 其他1.530.271.80附:随塘河治理随塘河是总厂地区雨水、 生产清下水受纳水系。 一期工程雨水及生产清下水日排放量为 90.85 万吨,其中 34.85 万吨排入随塘河。因生产过程中的跑、冒、滴、漏和设备腐蚀, 部分有害化学物料随生产清下水进入随塘河。 二期工程每天排入随塘河的雨水和生产清下水增至

12、73.75 万吨。 由于水量大, 有害物质的绝对量大于水质净化厂的 4 号泵站排水口,其中油的绝对量比 4 号泵站大 41.4 倍。为解决随塘河的污染,二期工程所有新建装置的冷却水全部采用循环水或风冷工艺。1987 年 5 月,由环保处、环保研究所、水质净化厂及有关生产厂等8 个单位组成随塘河污染状况及治理对策调研小组,寻求对策。 1988年,随塘河的污染日趋严重,排入随塘河的污染物质增至32 种。总厂每年上交的排污费达300 万元以上。 是年 9 月 8 日, 总厂随塘河治理讨论会后, 埋设地下清水管道和去水质净化厂的污水管道,填平随塘河纬八路以东河段。第三节 废气治理一期工程废气日排放量为

13、 1.02 亿标准立方米。废气中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日排放量 8.45 吨,氮氧化物 16.32 吨,丙烯腈3.75 吨,乙醛 0.54 吨。按先利用,后处理的原则,对废气进行工艺回收或作锅炉燃料。不能利用的废气,作高空排放。因总厂生产装置高度集中,污染源广,易产生毒性叠加,所以采取超高空烟囱排放的治理措施。一期工程建有烟囱(排气筒) 30座,其中化工一厂、腈纶厂、维纶厂、热电厂分别建造80米、 100米、 70米、 150米高的烟囱,使废气得以高空稀释扩散, 降低废气落地浓度。 对排放黑烟、 粉尘的烧却炉和机修厂的 2 座烟囱采取静电与机械除尘措施。 1979年后,又结合技术改造,对废气进行回

14、收利用。塑料厂投资40 万元,对高压聚乙烯装置一、二系列进行工艺改造,每年可回收乙烯400 吨,获益 40 万元,减少了废气排放。原作烧却处理的化工二厂聚乙烯醇装置蒸发残液, 经技术改造后, 每年回收乙二醇和乙二醇二乙酸酯约 100 吨。 热电厂采取提高锅炉热效率和余热利用等措施, 使万元产值能耗由 1980年的 8.3 吨标准煤降到 1982 年的 7.2 吨标准煤,同时减少了废气污染。1983年,化工二厂聚乙烯醇装置,利用反应后的循环乙烯废气代替压缩机密封用的乙烯,回收率达98.5 ,革除了小火炬,每年回收乙烯247 吨,价值 24.7万元。二期工程投产后, 因改用含硫量较高的任丘和胜利混

15、合原油, 二氧化硫年排放量比一期增加3.2 倍,氮氧化物平均排放量增加78。废气日排放量增至1.18 亿标准立方米,污染物总量为 54 吨日。为了净化大气,增加绿化面积133.33公顷,绿化总面积占全总厂面积的19左右。生活锅炉改用燃料气,以解决黑烟污染。 1988年,化工一厂投资95.63 万元,新建火炬气回收装置,年回收火炬气 2400 吨,增加利润 100 万元。是年,可燃性气体利用率为 95.70 ,有毒有害气体治理率为 93.09 。三期工程废气日排放量为1.29 亿标准立方米,主要污染物有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以及由燃烧产生的乙烯、 丙烯、 环氧乙烷等废气。 主要采取火炬烧却和高空稀释

16、排放。送火炬烧却的废气为高压聚乙烯、聚丙烯、乙烯、丁二烯等装置的排放气,采取高空稀释排放的废气为丙烯腈装置洗涤放空气、乙烯装置裂解炉烟气、开工锅炉及蒸气过热炉烟道气、煤电厂锅炉燃烧烟气等。时按20系数规划绿化覆盖面积以净化空气。至1990 年底,废气综合利用项目共6 项,利用量达5849.28 吨年,价值2584.52 万元年。第四节 废渣治理一期工程工业废渣主要为涤纶氧化装置残渣、石灰石渣、硅藻土、炉灰、废白土、废脱水剂、废催化剂、油污泥、生活污泥、废纤维聚酯等,废渣年排放量为 8492 吨。分别采取填埋、焚烧、出售和综合利用等治理方法。塑料厂原设计废渣排放量1278 吨年,经过工艺改革,大

17、部分得到综合利用,年排放量减至86 吨。涤纶厂将原设计作焚烧处理的聚酯废料和酸钴残渣外售。污水处理厂的污泥经过浓缩脱水后外运作农肥。 1982年, 总厂生产过程中产生废渣3.16 万吨,其中综合利用0.29万吨。同年,为解决每年48007200吨聚酯废料回收利用,总厂投资 1500万元, 建设年产 3250吨涤纶再纺装置, 于 1984年 10月 9 日, 投料试车成功。二期工程投产后,精对苯二甲酸和对苯二甲酸的废渣、废白土、废脱水剂、废催化剂、 油污泥、 生化污泥等大幅度增加。 由于农村停止使用总厂的活性污泥作农肥, 1985年 5月,在纬八路至纬九路的围堤西侧,用草包垒筑一容量为 5万立方米的围堰,暂时解决了每天350400吨剩余污泥堆放处理场地。1986年,涤纶厂应用污泥厌氧回流工艺, 提高了处理效率, 使该厂的污水处理装置达到无污泥排放。因此,原污泥脱水焚烧装置也停用,每年可节约用电 45 万度,油 400吨,化工料100 多吨。同年,涤纶二厂投资15 万元,将氧化装置排放的精渣,由日方设计作焚烧处理的工艺改为返回工艺, 每年可回收精渣1510 吨, 获益 233万元。三期工程建成后,废渣排放量将达54.25 万吨年,其中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