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5篇_第1页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5篇_第2页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5篇_第3页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5篇_第4页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5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5篇1.五班级下册语文教案: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会用“仿照、明显”造句。 2、理清课文层次,给课文分段。 3、创设情境,激发同学学习爱好。 4、体会船长在危险中坚决处理问题的方法,教育同学懂得遇到危急状况要镇静冷静,坚决处理。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抓住关键词,联系上下文理解感悟表现孩子境况危急的句子,并有感情地朗读。 2、学习船长的才智,冷静的处事方法。 教具预备: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谈话导入 1、师:课前老师已布置大家阅读了跳水这个故事,你对故事有了哪些了解? (同学纷纷发言,各抒已见) 2、课文是怎样记叙这个故事的呢?老师要请同学来

2、读读课文,留意要读得正确流利。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理一理:课文是根据什么挨次记叙的? (1)个人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2)小组内沟通,这个故事的进展过程是怎样的? 三、精读课文,体验感悟 1、学习第46自然段。 (1)师:这篇课文的人物有许多,不知同学们能否找出来? 老师信任你们,请行动吧!快速扫瞄课文。 (板书:孩子猴子水手船长) (2)师:(出示课件1。边放课件边解说)有一天,在无边无际的大海上一艘帆船正往回航行,水手们正闲适地站在甲板上观赏着漂亮的大海。瞧,一只猴子出来了,正和水手们取乐,可事隔一会儿,这里却发生了让人心惊肉跳的事。 (3)(出示课件2:一个孩子摇摇摆晃地站在桅

3、杆的顶端) 师:同学们,你们的神态、语言已经告知我,你们都感到这个孩子的境况太危急了。 师:请打开书本快速扫瞄课文,看看课文里哪几个自然段描写这个孩子境况很危急,找到了可以大声告知同学们。 (4)师:现在请大家小声读文,边读边画出这三个自然段中哪些句子描写了小孩子境况危急,找到后可以和同桌议一议。 师:找得非常精确,请再读课文中描写男孩境况危急的句子,试一试你用什么方法理解这些句子。 (5)师:思索好了,请找自己的学习伙伴沟通、争论。 (学习小组争论,老师参加其中的二、三个小组学习争论) (6)师:现在哪个小组来汇报一下。(引导同学抓重点词句沟通自己的感受。) 预设1:若同学抓住文中关键词“放

4、开绳子”,摇摇摆摆”,“走上横木”,感受到孩子境况非常危急时,老师可抓住时机引导同学抓住文中的关联词“只要就”这段话,更深层的感悟到“只要孩子一失足,他就会跌到甲板上,摔个粉碎。”更体会到孩子境况的危急,并指导同学有感情的读文。 预设2:若同学只抓住了正面描写的句子,没有发觉“这时候,甲板上的人都在望着全都吓呆了”这个侧面描写的句子时,引导同学再读文,抓住“吓呆”一词,从中感悟这些经受很多困难的水手已被眼前情境(太危急的情境)吓得不知如何是好,只知道傻站着,更深化感悟了孩子的境况太危急了。 (7)师:同学们把刚才对课文的感悟用朗读的方式再现出来,就更棒了! (生朗读师引导同学对朗读状况进行评价

5、。) 师:用什么样的语气读更能够表现出孩子的境况危急呢? (引导:语速再快一点、声稍高一些,突出重点词语。生练读文。) 师:你们读文的技巧把握得真好,太令老师观赏了! (8)师:我知道此时你们特别想救这个孩子,谁有好方法? (同学各抒己见,进一步体会当时状况的危险。) 师:大家的方法,究竟行不行呀,为什么呢?我现在不替你们作评判,由于学习原本就是个从不会到会的过程。请再读描写孩子境况危急的句子。 师:那个孩子摔到甲板上了吗? 2、理解文中第7、8自然段。 师:谁救了他?请同桌一起读7、8自然段,把能作为你的理由的句子划下来。 (同桌读书争论,生汇报。) 师:请自己读读描写父亲和水手的句子,你从

6、中体会到了什么? (同学沟通自己的看法。) 师:能把你们的体会有感情的朗读出来吗? 四、畅谈收获,拓展延长 1、师:学习本课后,你有哪些收获?(生沟通) 2、拓展练习:孩子被救上来后,船长、水手、孩子又会说些什么?说一说,再写下来。 2.五班级下册语文教案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8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3、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儿童的美妙心愿。激发同学从小维护世界和平的美妙心愿,并鼓舞同学能为此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重点难点】熟悉解释,并能够借助解释关心了解儿童和平条约 【教具预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支配】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诗歌,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熟

7、读诗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3.熟悉解释,知道解释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观看画面,谈话导入 近年来,中东地区战火不断,我们随着画面到那里去看看。(出示课件)看到这些画面,你有什么想法? 二、揭示课题,熟悉解释 1、老师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引导同学观看课题和以前的课题有什么不同?(课题右上方有符号) 3、老师引导:这是什么意思呢?那位同学在预习中弄明白了?打开课本55页,看“金钥匙”,自己读读看这是什么意思。 4、读读儿童和平条约的解释,看看它说明白什么? 小组沟通、汇报。 老师总结:1986年是国际和平年,我国石家庄市的刘玲同学代表我们中国儿童在纽约法拉兴草坪公园进行的儿童和平条约

8、签字仪式上签了字。这个和平条约究竟说了什么呢? 三、自读诗歌,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诗歌,想想“宣告”是什么意思?全世界的儿童向世界宣告了什么? 2、四人一组相互沟通、评价,推举一名代表发言。 3、各组代表发言、同学评价。 (总结:这首诗主要内容是全世界的儿童向世界宣告:将来的世界应当和平,没有战斗、破坏、仇恨,人类应共享大自然的恩惠,共同制造美妙的生活。) 4、同学集体读全文。 四、自同学字,沟通释疑 1、和同桌沟通一下,预习中你发觉的这些生字的留意要点,提出问题,两人探讨。 2、提出解决不了的问题,老师依据反馈进行生字读音和书写的再强调。 3.五班级下册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

9、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3、学习按肯定挨次进行叙述的方法。 教学重点:结合重点词句,感受在“会飞的蒲公英”中寄予的不断追求新的抱负,以及对将来布满盼望的思想感情。 教学预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师:请同学们轻轻闭上眼睛,听老师的描述,猜一猜。“初夏季节,风儿轻轻吹过山坡,一朵朵长着圆圆脑袋,白白茸毛的花,便随风轻快地飞了起来。”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花吗?(蒲公英)这正是我们山里人最常见的一种的花。今日我们就来熟悉这些会飞的蒲公英。 2、齐读课题。 3、师: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 1、老师泛读课文。 要求:专心听老师读课

10、文,留意听准字音,思索: (1)本文是按什么挨次叙述的? (2)蒲公英给你留下了怎么样的印象。 2、汇报。学习13自然段。 (1)课文是按什么挨次写的,从哪些地方看出来? (2)蒲公英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从哪里看出来? (3)写火红的杜鹃、鹅黄的迎春、淡紫色的牵牛有何用意呢?(衬托) (4)从妈妈对蒲公英的描述中,你能看出什么? 板书:妈妈的盼望 (5)过渡:蒲公英给我留下了怎么样的印象?(很深,甚至在梦中都盼望自己成为一朵会飞的蒲公英。(板书:我的幻想)这个幻想实现了吗? (6)师:这一蜕变的过程在的笔下,横穿成线、竖串成串,纵横交叉成了一张学问的网,这网就在你语文书69页上,打开书看一下。

11、请同学们结合学问网的思路提示,快速自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你认为重要或让你感受深刻的词语、句子等。 (7)小组合作填写表格。 三、阅读感悟 师:就让我们沿着记忆的路线边走边看。 1、汇报填表。哪几段是写学校期间的事?这部分中你是结合哪些词句理解的? (1)上学了,理所当然应当有书包,妈妈送我书包和一般的书包有什么区分,妈妈又有什么特别的用意呢? (2)看到我从学校里有所收获,妈妈又什么样的表现呢? 课件出示:妈妈有些感动,目光亮亮的,那目光追随着一朵朵飘飞远去的小白花。(妈妈看到我开头起飞,很兴奋。) 从妈妈的目光中,我仿佛看到了晚上经常做的那个梦:一朵白色的蒲公英,在轻风的吹送下,飞呀飞,飞过一

12、件件古旧的小木屋,飞过一片片茂密的山林,飞进金色的阳光中(看出妈妈对我的成长感到很满足。) 2、汇报填表。哪些段落是写中学期间的事?把你对这部分的理解和大家一起共享。 (1)课件:那个绣着蒲公英的花书包旧了破了,有几个深夜,妈妈把花书包放在桌子上,望了好久好久。后来,妈妈又守着小油灯,为我做了一件蓝色连衣裙,裙上绣着一朵白色的蒲公英。 (2)找出这段中的动词,从这些动词中,你能看出什么? (3)昏黄的油灯下,妈妈熬红了眼,扎破了手,却还在一针一线地绣着那多白白的蒲公英,妈妈的心里是怎样想的呢? 3、汇报填表。 (1)收到高校录用通知书,幻想实现,最难忘是临别前的一个黄昏。 (2)重点指导朗读第

13、8段。 (3)妈妈的水彩画是怎样一副画面?妈妈的心里是怎么想的呢? (4)从妈妈的画里,我读出了什么? 4、高校毕业后。汇报填表。 (1)高校毕业后,实现自己的抱负,妈妈又会送来什么礼物,他又将在怎么样的路上飞来飞去呢? (2)纵观全文,蒲公英飞向宽阔天空的过程,恰恰是我从山里走出去,闯荡世界的过程,实际上是借物喻人。这种表达的手法叫象征。同学们可以学习这种写法,运用到写作中。 蒲公英象征着山里的孩子,那么只是象征自己吗?从哪里看出来? (3)读最终一段,弄清:象征千千万万的山里孩子。 反问句结尾,增加表达效果,引人深思。 四、感悟提升。 (1)师:我们也都是山里的孩子,我们的妈妈又何尝不是满

14、怀期盼呢?虽然没有绣在你的书包上,但在她们的眼里,盼望你是会飞的鸟,飞到山外,飞向蓝天;盼望你是远行的船,环游世界,登上抱负的彼岸。那你有拿什么来回应这份期盼呢? (2)说一说。(不懈的努力,人生的追求) (3)师:你们是山里的孩子,而我是山里的老师,最为一名大山里的老师,我也有一份悄悄的期盼,期盼着你们呢每个人都如雄鹰般振翅飞行,搏击长空,去追寻抱负的那片天。 4.五班级下册语文教案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正确书写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课文介绍的五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用途。 3、了解快速进展的当代科技及其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激发同学爱科学、学科学

15、的乐观性和为科技事业的进展进步而勤奋学习的自觉性。 教学重难点: 了解五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用途。 教学过程: 一、回顾导入 1、同学们,回忆一下以前我们学过哪些说明文? 2、还记得我们学习了哪些常用的说明方法吗? 今日,我们再来学习一篇说明文,第十一课新型玻璃(板书课题)。 二、精读指导 1、轻声读课文,边读边想边画出:课文主要讲了哪几种新型玻璃? 2、指名同学回答。(相机板书:夹丝网防盗玻璃、夹丝玻璃、吸热玻璃、变色玻璃、吃音玻璃) 3、这五种新型玻璃有什么特点和作用?用自己喜爱的方法读课文,仔细想,先在小组中沟通,再小组合作设计一个表格,把它们的特点和作用填在表格中。 4、老师巡察指导。

16、5、检查合作学习状况。 (1)哪一个小组先来说夹丝网防盗玻璃有什么特点和作用? 同学回答(相机板书:自动报警防盗) (2)夹丝玻璃的特点和作用谁来说? 同学回答(相机板书:坚硬、不易碎安全牢靠) 理解“安稳无恙”“藕断丝连”。 (3)变色玻璃的特点和作用如何? 同学回答(相机板书:调色调整光线) 把变色玻璃称为“自动窗帘”,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4)吸热玻璃的特点和作用是什么?那个小组情愿说。 同学回答(相机板书:吸热、挡冷空气冬暖夏凉) (5)谁来介绍吃音玻璃的特点和作用? 同学回答(相机板书:消退噪音减弱噪音强度) 采纳什么方法写的?这样写有何好处? 6、齐读最终一段,想一想

17、,这一段主要写什么?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同学回答(相机板书:重要作用展望将来) 看板书,发觉文章是按什么结构写的吗? 三、拓展延长 1、这篇文章根据先分述后总述的结构,介绍五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作用,可见,新型玻璃种类之多,功能之全,应用之广泛,在现代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不过,在新型玻璃领域中,人们还将会制造出更多奇迹。同学们,能否做一次小创造家,也设计一种新型玻璃,制造出一个奇迹来填补玻璃进展的空白?怎么样?有信念吗?(同学答:有) 那就请大家放飞想象的翅膀,发挥制造潜能,大胆设计一种新型玻璃吧! (同学说自己设计的新型玻璃) 2、总结 同学们的想法真好,既新颖又有用,老师信任你们只要刻苦学习

18、,把握先进的科学技术,就肯定能够把自己的奇思妙想变成现实。课下,同学们可以学习介绍新型玻璃的写作方法,将你预备创造的新型玻璃也写成一段话加以介绍,插入到课文中,使它和原文有机整合。 5.五班级下册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学问与技能: 1、熟悉“窃、腋”等7个生字,会写“窃、炒”等14个生字。正确读写“窃读、炒菜、锅勺、踮起脚、饥饿、惧怕、充分、屋檐、一碗、真酸、支撑、书柜、哎哟”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主要内容,体会窃读的简单味道,感悟对读书的喜爱,对求知的渴望,并受到感染。 3、学习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用词的精确生动。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课文、小

19、组合作探究学习本课学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育同学从小喜爱读书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窃读的简单味道,感悟对读书的喜爱,对求知的渴望。 教学难点: 学习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用词的精确生动。 课时支配:2课时。 课前预备:让同学搜集名人读书的故事或读书名言。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读书爱好 1、同学们,书籍能使我们增长学问,开阔视野,陶冶情操。读书是一种享受,一种欢乐。读一本好书就好比吃上一顿美味佳肴。那么,你们有没有这样的经受与感受呢?(同学放谈读书的经受与体会,老师依据同学的汇报适当的激励与点评。) 2、刚才,同学

20、们谈得特别好,老师也感受到了你们读书的乐趣。是啊!读书能使人奋进,使人进步,读书也是一个人生命的需要。有这样的一个小女孩,特别喜爱读书,竟然去“窃书”。这毕竟是怎么回事呢?今日,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窃读记。 3、板书课题。 4、看了这个课题,你有什么疑问?猜测:为什么要窃读?是怎么窃读的?窃读是怎样的感受? 二、初读课文,自同学字新词 1、刚才同学们提出了那么多问题,那么就让我们带着问题走进课文,边仔细读边思索,课文写了什么事?(从整体入手,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培育同学阅读的概括力量。) (同学读书、思索,老师与个别同学沟通。) 2、引导同学概括课文内容。 3、自同学词新词。 三、检测学情 1、认

21、读生字与写字: 如“目的地”的“的”读d;“踮起脚尖”中的“踮”din读;“临时”中的“暂”读zn;有一些字的笔划较多,如“饿”“惧”“檐”“酸”“撑”等,要提示同学留意各个部件的组成。 2、体会词语的含义: 3、熟读课文,理清课文记叙的线索 (1)、学习一篇课文的方法就是多读,读懂意思,读出味道。下面,就让你们就反复地读一读吧! (2)、指名分段读课文,看看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通顺。 (3)、让同学概括地说说课文是怎么记叙“我”窃读的经受与感受的。 (4)、整理课文记叙的线索: 放学后边走边想跨进店门打开书阅读恐惊被发觉饥饿难耐放回书架走出书店。 4、品读课文,体会走进书店的经受 (1)

22、、默读第3自然段: 画出“我”的动作和心理活动的句子或关键词。指名同学朗读,说说体会到了什么? (“跨进店门,暗喜”,“踮起脚尖,从大人腋下钻过去”,“终于挤到里边来了”,“急迫地查找”,写出了她读书的渴望与急迫,这些都说明白她特殊喜爱读这本书。) (2)、想像当时“我”找书的样子。表演体会。 (把鲜活的文字转化成直观的想像与表演,有助于对课文的理解,加深体验。) (3)、她这样去窃读,你们有什么感受? (引导同学发表不同的看法。) (4)、引导同学朗读第3自然段,读出暗喜、渴望、急迫的心情。 四、置留问题,当堂训练。 1、她是一个多么爱读书的小姑娘!当她找到那本想读的书,又是怎样阅读呢?她有

23、怎样的心理感受?下节课我们连续学习? 2、读一读,写一写: 窃读、炒菜、锅勺、踮起脚、饥饿、惧怕、充分、屋檐、一碗、真酸、支撑、书柜、哎哟 3、解释划线的词语: 我赶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欲地读着。 我很欢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味道! 我怕被书店老板发觉,每当我觉得当时的环境已不相宜再读下去的时候,我会知趣地放下书走出去。 4、抄写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并初步体会句子的含义。 其次课时 一、复习引入 1、认读词语“窃读、炒菜、锅勺、踮起脚、饥饿、惧怕、充分、屋檐、一碗、真酸、支撑、书柜、哎哟”等。 2、回顾课文内容。 3、过渡: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知道“我”是一个爱读书的小姑

24、娘,为了读到自己喜爱的那本书,费劲了力气才找到。那么,她是怎样阅读呢?有什么感受?这节课我们连续学习这篇课文。(板书课题。) 二、自学提示: 1、仔细阅读课文。 2、用画出“我”窃读时的样子;用画出“我”窃读的方法。并同桌沟通体会。 三、检查自学状况。 1、指名朗读课文,同学们谈各自的体会。 2、重点指名读第3自然段,体会我读书的样子与内心: 体会“我像一匹恶狼,贪欲地读着。 这句话把什么比作什么? “饿狼”给我们留下的是不太美妙的形象,可“我”却把自己比作“饿狼”,那样“贪欲地读着”,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表现出如饥似渴地读书。) (感悟写法,体会语言精妙,训练语言运用力量。) 体会“我很欢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味道” 欢乐的是什么?恐惊的是什么? 你在生活中有这样的体验吗? (联系生活说一说。) 引导同学读出这种简单的内心。 3、默读510自然段: 体会“我”窃读的味道,沟通自己的感动: 要求同学读出自己的体会,读出自己的感动,然后,自主沟通,师生对话,联系生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