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在实践中追求和发_第1页
62在实践中追求和发_第2页
62在实践中追求和发_第3页
62在实践中追求和发_第4页
62在实践中追求和发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复习提问:1、实践的含义2、实践的三个特点3、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表现在哪四个方面?总结: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实践决定认识 (基础)认识反作用于实践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方法论方法论正确的认识、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则会把人们的实践活动引向歧途。认识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要求我们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实践观点是辨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二、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 探究一: 超短裙“风波” 某大学某年特别风行超短裙,而

2、且一个比一个穿的短,学校领导见了认为极不雅观,贴出布告欲严厉禁止。谁知,布告一帖出,就掀起轩然大波。 最先作出反映的是中文系女生,她们在宣传栏和报眼位置写了一首打油诗:“几千师生齐争吵,只因裙子太短小,具体情况怎么样,宣传栏内有报道。” 美术系写道:“维纳斯证明适度的缺少会更加美丽。” 法律系写道:“法律禁止的只是原告由超短裙萌发的邪念,而非被告穿的超短裙。” 生物系写道:“人与猩猩的根本区别不是裙子的长短,而是看见长裙与短裙能否作出不同的想象。”为什么不同专业的学生会有不同的提法? 人的认识都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由于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同,每个人的知识结构、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不同,对于同

3、一个确定的对象就会有多种不同的认识。与客观事物相符合与客观事物不相符合真理谬误那么,到底什么样的认识才能叫做真理?认识 一、真理的含义: 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谬误的含义: 谬误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错误反映。 1、真理的最基本属性:客观性二、真理的属性(或特点)为什么说客观性是真理的最基本属性?第一、真理是客观的,是因为其反映的内容即客观事物及其规律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第二、真理是客观的,是因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即实践本身也是客观物质性的活动。 2、真理在内容上是客观的,形式上是主观的 。 3、方法论要求:坚持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注意:

4、 1、真理的客观性决定真理的唯一性。 真理的客观性告诉我们:对于同一个确定的客观事物,其本来面目只有一个,因此与之相一致的主观反映也只能有一个。为什么?(看课本)【辨析】有用的就是真理吗?真理作为正确认识,对人们的实践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所以是有用的。“有用”的不一定是真理,“有用就是真理”是以主观需要作为衡量真理的标准,否认了真理的客观性,是错误的。思考:下雨是好事还是坏事? 说明离开一定的条件,不好判断一种认识是不是真理。 古时候,有个老婆婆总是不停地在一座庙跟前哭泣,睛天哭,雨天也哭。人们都叫她哭婆。 一天,有个老和尚问她:“老人家,你为什么哭得这么伤心?”老婆婆说:“我有两个女儿,大女儿

5、卖伞,小女儿卖布鞋。天晴的时候,大女儿的雨伞卖不出去;下雨天的时候,又没有人去买小女儿的布鞋。她们挣不到钱,可怎么生活呀!一想到这些我就难过。人呀,怎么这么难?”说完,又悲悲怯怯地哭了起来。 “老婆婆,你为什么不反过来想呢?晴天,你小女儿的鞋店前门庭若市;雨天上街的行人又都往你大女儿的伞铺里跑。这样不是就不苦了吗?”老婆婆觉得他的话有道理,便听从他的劝告。从此,天天笑得合不拢嘴,哭泣婆变成了笑婆。2、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1)、真理都是有条件的 任何真理都有自己的适用条件和范围。超出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提示】 这里的条件和范围从空间上讲,即任何真理都只是对物质世界的某一领域、

6、某一层面的正确认识。 探究二:这些认识对不对?1、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度2、效率优先,兼顾公平3、“农村包围城市”有适用条件和范围有时间、历史限制有具体国情限制(2)、 真理都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离开这一特定的过程,真理就会变成谬误。指主观认识符合当地的实际.指主观认识符合当时的实际. 【提示 】:这里的特定过程从时间上讲,即任何真理都是对事物发展过程中某一特定历史阶段的正确认识。前苏联的社会主义革命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先在城市夺取政权”理论“农村包围城市”理论 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

7、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例: “造反有理”这个观点是真理还是谬误? 在中国人民身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压迫时,毛泽东说“造反有理”,指人民要求解放。 在20世纪60年代,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在十年浩劫中又打出“造反有理”,要造人民政权的反,造社会主义的反。 说明真理是具体的,要在具体的历史范畴来判别某个观点是真理还是谬误。 思考:真理永远都是真理吗?【注意】 不能说真理是绝对的还是相对的 从真理的客观性来说,真理是绝对的,从真理的相对性(具体的、有条件的)来说,真理又是相对的,所以真理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没有绝对的真理,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结论:真

8、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表明,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在人们探索真理的过程中,错误是难免的。犯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正确对待错误。世界观:真理是有条件的和具体的,方法论:要求我们要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原理世界观方法论真理的客观性真理的条件性真理的具体性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真理只有一个。坚持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真理都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要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真理的属性:是客观的、有条件的、具体的(认识真理)真理都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

9、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探究二:艰难的登月历程体现人类认识的什么特点?说明追求真理是一个怎样的过程? 追求真理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实践认识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追求真理比占有真理更宝贵”德国诗人莱辛 三、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1. 认识具有反复性认识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从主体来看,受具体实践水平、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生理素质等条件限制。从客体来看,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变化性,使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有一个过程。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实践认识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火星,是太阳系第四颗大行星,从地球上望去,火星犹如一个巨大的

10、火球。人类对这个红色星球充满了巨大的好奇和无限的遐思 人类的对火星的探索早在上世纪60年代就开始了。1965年美国的宇宙飞船拍摄照片显示火星表面是一片坑坑洼洼的贫瘠荒地。1969年美国同时派两艘飞船去探测火星.拍下了100多张照片。 1976年发射的宇宙飞船在火星表面着陆,在火星土壤中发现了奇特的化学元素。 1996年美国宇航局的“火星全球调查者号” 发射,科学家们意识到火星表面下可能有水。 目前,美国的两个火星探测器仍在火星轨道工作;另外,欧洲发射 了“火星快车”探测器。人类对火星的认识还会发展吗?为什么?三、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2) 认识具有无限性认识的主体(人类)认识的基础(实践)世代延

11、续不断发展人类认识无限发 展每个时代、每个人的认识发展的有限性构成了整个人类的认识发展的无限性。 人类认识的发展是有限性和无限性的统一。认识的对象(物质世界)无限变化(即认识是发展的,是不断深化、扩展、向前推移的。)三、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1. 认识具有反复性2. 认识具有无限性3. 认识具有上升性(真理是不断向前发展的) 认识运动的反复性和无限性表明:人的认识运动不是圆圈式的循环运动,而是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4、方法论意义: 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原理世界观方法论认识的反复性认识的无限性认识的上升性认识具有无限性,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

12、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认识具有上升性,人类认识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和螺旋式的上升。真理是不断向前发展的。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认识具有反复性,人们对同一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追求真理不是一帆风顺的。真理的含义真理的客观性真理的属性真理都是有条件的真理都是具体的追求真理认识具有反复性认识具有无限性认识具有上升性真理本课小结认识真理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方法论要求拓展深化:区分意识、认识、

13、真理、理论、科学理论 区别联系意识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属于唯物论的范畴,与物质概念对应,有正确和错误之分它们都来源于实践,都是实践基础上产生的主观的东西,是第二性的,它们统一于实践;它们的内容都是客观的,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科学理论是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理论,是真理性的认识,理论、真理、科学理论都属于人们的认识认识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它既指反映过程,又指反映结果,属于认识论的范畴,与实践对立。有正确、错误之分,有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之分真理真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理论理论是人们把在实践中获得的认识和经验加以概括和总结所形成的某一领域的知识体系,它包括正

14、确的理论,也包括不正确的理论,不形成体系的认识不称为理论科学理论科学理论是正确的理论选择:“只要再多走一小步,哪怕是朝同一方向迈进的一小步,真理就会变成谬误。”这句话说明A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B真理和谬误是认识过程的两个阶段 C真理和谬误没有确定的界限 D真理是有条件的D例 (2010全国文综)1912年,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说,否定了前人的大陆均衡说、陆桥说,却被大多数学者斥为“荒诞的怪论”。20世纪50年代,支持大陆漂移说的新证据越来越多,大陆漂移说重新活跃起来。在此基础上,科学家通过进一步探讨,创立了后来成为主流的海底扩张说和板块构造说。人们对大陆漂移说认识的转变佐证了( )认识

15、具有反复性,人们追求真理的过程总是曲折的认识具有无限性,人们追求真理是永无止境的过程认识具有创新性,认识的进步以推翻已有理论为前提认识具有相对性,任何真理性认识都包含着谬误的成分ABCD解析 大陆漂移说从“提出”到“被怀疑”再到“被认可”,证明人的认识具有反复性和上升性。正确。中的“推翻”不正确。中内容否认真理与谬误的区别。答案 A非选择题: (2010年1月会考第32题)长期以来人们习惯视沙漠为害,是资源的“荒地”。 如何治理沙漠、化害为利?人们进行了不懈的探索,积累了许多有益的经验。上个世纪80年代,中国科学家认为,“沙漠是资源”并提出了“沙产业理论”,提出创建“利用阳光,通过生物,延伸链

16、条,依靠科技,对接市场”的沙产业。这是人类认识自然的一次重大突破。 在“沙产业理论”的指导下,我国沙产业不断发展壮大,不少企业将自己的目光投向了广袤无垠的沙漠,利用沙漠资源创造经济效益,使被动的治沙转变成主动的沙漠生态构建。随着实践的发展,人们的认识再次升华:科学开发利用沙漠,沙漠是可以化害为利造福人类的。 上述材料体现了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哪些道理?课堂练习参考答案:(1)对于治理沙漠、化害为利,人们进行了不懈的探索,积累了许多有益的经验。这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2)中国科学家提出了“沙产业理论”,提出创建沙产业这是人类认识自然的一次重大突破。这体现了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3)在“沙产

17、业理论”的指导下,我国沙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创造经济效益,这体现了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和归宿.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4)随着实践的发展,人们的认识再次升华:科学开发利用沙漠为人类造福。体现了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 中国自古就有嫦娥奔月、吴刚折桂的传说。 1962年,中国人就开始了对月球的探索。中国科学家们不懈坚持,形成了一批年龄和知识结构合理的基础研究队伍,为今天的探月工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004年,中国正式开展月球探测工程,并命名为“嫦娥工程”。嫦娥工程分“绕落回”三个阶段。 2007年10月24日,18:05分,我国自行研制的嫦娥1号月球探测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站发射成功,11月12日15时05分,根据中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获取数据制作完成的“中国第一幅全月球影像图”正式亮相。据介绍,这也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已公布的月球影像图中最完整的一幅影像。 2010年10月1日下午18时59分57秒,中国探月二期工程先导星“嫦娥二号”在西昌点火升空,准确入轨,赴月球拍摄月球表面影象、获取极区表面数据,为嫦娥三号在月球软着陆做准备 。 中国人将不断克服困难,进行探月技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