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石化行业季度分析报告_第1页
石油石化行业季度分析报告_第2页
石油石化行业季度分析报告_第3页
石油石化行业季度分析报告_第4页
石油石化行业季度分析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中国行业季度分析报告 石油石化行业(2005年2季度)要点提示国际油价自2002年开始持续攀升,2005年6月再次创下历史新高。本轮油价升势受到:石油需求增长超出预期、剩余产能不足、成品油库存量偏低、投机基金推波助澜、伊朗大选等政治性事件和短期季节性飓风气候等多重因素推动。从近期看,高油价对需求的抑制作用和对生产的促进作用正在显现,预计今年下半年和2006年可能是油价走出高峰的转换期,但月平均油价仍将保持在较高水平。从长期看,世界经济的增长正在减少对石油的依赖,高油价也将促进石油生产能力和替代能源的发展。2005年上半年与去年同期相比,中国市场石油供应和需求增幅均有较大幅度下降,但总体上供应

2、依然偏紧,石油价格屡创历史新高,行业效益走势产生分化,高油价已经影响到石化行业景气,中国石化行业景气在第二季度较第一季度再次环比大幅降低,国内石油炼制及成品油销售企业利润出现亏损。上半年原油加工量和绝大部分油品产量同比增速均有较大幅度的下降。受原油加工量增速下降等多种因素影响,原油进口增幅有所下降。2005年下半年国内原油和成品油需求继续保持较快增长,但增速明显减缓,增幅将比去年有所下降。受国际油价高涨和国内资源短缺等因素影响,国内油价将继续保持高位运行。受高油价刺激,下半年国内石油石化生产仍会保持相对较快的增长速度,增速趋于缓和。原油进口继续保持高位,但增速比去年同期下降。在国际油价持续攀升

3、的背景下,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逐渐提上日程。 目录 TOC o 1-3 h z u 一、国际石油石化市场综述5(一)国际石油和化工价格运行情况51.原油价格高位震荡52.成品油价格继续坚挺143.化工产品价格走低,高油价影响石化业景气度16(二)全球石油企业开始新一轮整合并购18二、国内石油和化工行业市场运行状况20(一)上半年国内石油和化工生产增速放缓,市场供略大于需201.原油生产增速加快,增幅高于去年同期202.原油加工增速大幅下降,库存下滑213.主要化工原料产量继续呈现较快增长234.石油需求增速同比大幅减缓255.石油进口增速大幅回落,出口有所增长26(二)石油价格创历史新高,石化产

4、品价格波动下行291.上半年国内原油基准价涨幅创历史最高纪录302.国内油品调价频率加大,价格水平创历史新高303.上半年国内化工产品价格先涨后跌,同比升降不一32(三)石油化工业上半年业绩分化明显加剧381.原油开采业绩仍不俗392.油价倒挂导致国内炼油业呈全行业亏损403.化工业成本压力加大,二季度毛利低于一季度42三、中海油竞购优尼科收获经验44(一)降本增效的出发点符合国际做法44(二)资源整合价值预估比较理想46(三)中海油风险承受力遭受多重压力与挑战47四、2005年国际石油市场价格分析和预测51(一)下半年国际市场油价走势预测511.影响油价上升的主要因素512.影响油价下降的主

5、要因素54(二)2005年油价水平预测55五、2005下半年中国石油石化市场预测57(一)石油石化产品需求保持强势增长571.我国经济仍将较快增长,石油需求保持一定的增长572.消费需求间歇性回落,石化产品需求稳定放缓59(二)下半年我国石油化工品进出口将继续回落601. 油品进出口将继续向平稳过渡602.化工产品出口遇到新的困难60(三)我国石油和化工生产增速将趋于缓和61(四)石油价格将全面上涨,油价涨幅大于下游产品价格变动幅度61(五)我国石化行业效益将降低62图目录图1-1 2004年5月-2005年6月国际市场主要原油现货价格走势5图1-2 原油中价国际 A指数(现货) 走势7图1-

6、3 1999-2005年欧佩克剩余产能趋于不足9图1-4 油价走势与欧佩克剩余产能关系预测10图1-5 2005年1-6月俄罗斯原油日产量走势11图1-6 基金在NYMEX的原油总持仓量和WTI价格关系12图1-7 基金在NYMEX的原油净持仓量和WTI价格关系12图1-8 WTI原油远期期货合约对油价的影响预测13图1-9 2005年4月-6月国际市场主要成品油现货价格走势15图1-10 主要化工产品中价国际A指数(现货)变动趋势18图2-1 2004年5月-2005年6月国内原油生产增长趋势20图2-2 2005年1-6月国内主要成品油生产增长趋势22图2-3 2005年1-6月中国原油进

7、口量走势27图2-4 2005年1-6月中国原油进口金额走势28图2-5 2004-2005年5月国内成品油价格走势31图2-6 2002年-2005年6月黄磷价格走势比较33图2-7 2005年1-6月两碱价格走势34图2-8 2002年-2005年6月尿素价格走势比较34图2-9 2005年1-6月中国五大合成树脂价格走势35图2-10 2005上半年中国大陆乙烯平均合约价与2004年同期比高约15.4%36图2-11 2005年上半年中国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盈利水平变化39图2-12 2005年上半年原油加工及石油制品制造业利润总额完成情况40图2-13 2005年上半年中国化学工业利润总

8、额完成情况43图3-1 国际石油公司预测并购所能节省的成本数据44图3-2 近年中海油在亚太地区海外收购活动频繁45图3-3 近年来中海油资产负债率变动情况49图3-4 中海油(中国离岸)单位产品成本图50图4-1 2005年1-7月欧佩克一揽子油价走势52图4-2 全球石油库存季度变化状况53图4-3 EIA预测的2005年国际油价走势56图5-1 GDP同比增长率已经连续7个季度在9%以上58图5-2 中国石化产品消费增长趋势59表目录表1-1 2005年二季度国际石油市场变化情况6表1-2 欧佩克原油产量季度变化情况8表1-3 欧佩克剩余产能质量情况9表1-4 非欧佩克原油产量统计与预测

9、11表1-5 二季度国际市场主要油品现货价格水平14表1-6 原油、成品油与主要石化产品价格变动17表2-1 2005年1-6月全国油品产量21表2-2 2005年1-6月全国主要石化产品产量24表2-3 上半年中国石油表观需求情况25表2-4 2005年1-5月主要石油和化工产品出口情况29表2-5 2005年上半年中国成品油价格调整情况30表2-6 2005年1-6月国内主要化工产品平均价格32表2-7 2005年1-6月份中国石油和化工各行业经济效益完成情况38表2-82005年上半年原油加工及石油制品制造业亏损情况41表3-1中海油上市后收购项目汇总45表3-2并购成功后的中海油产业结

10、构46表3-3 中海油并购资金来源48表5-1 2005年各行业对成品油消费增量的预测58一、国际石油石化市场综述受一季度世界石油需求依然旺盛及一些权威机构不断上调2005年世界石油需求预测数据的支持,二季度国际油价总体呈上扬趋势。持续增长的需求和对供给的担心等依然是支撑高油价的基本面因素,但中国因素的影响有所减弱。(一)国际石油和化工价格运行情况1.原油价格高位震荡2005年以来由于世界石油需求增长较快、欧佩克剩余产能不足、国际投机基金炒作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国际原油价格继续保持坚挺的态势(图1-1)。数据显示,1-6月份伦敦布伦特原油(Brent)现货平均价格达到49.66美元/桶,同比上涨

11、47.40 %;纽约轻质原油(WTI)原油现货平均价格达51.39美元/桶,同比上涨39.65 %。6月份,WTI、布伦特、迪拜原油单月平均现货价格分别达到56.36美元/桶、54.39美元/桶和51.08美元/桶的历史最高记录。图1-1 2004年5月-2005年6月国际市场主要原油现货价格走势单位:美元/桶资料来源:中国石油学会。如上图所示,2005年上半年原油价格不仅持续高涨,且波动更大,最大振幅达18.5美元/桶。从价格走势看,上半年国际市场油价变化分为四个阶段:一是年初至2月上旬,价格高位震荡。二是2月中旬至4月初,价格持续大幅攀升。三是4月上旬至5月中旬,价格震荡回落。四是5月下旬

12、以来,价格再次大幅攀升。截至2005年6月底,欧佩克原油监督价格达到53.1美元/桶,比去年底上涨59.45%。表1-12005年二季度国际石油市场变化情况美元/桶平均油价最低价最高价期初价期末价 欧佩 克05年2季度49.4044.6554.2651.6552.0105年1季度44.1935.6751.7635.6750.232季度变化5.218.982.5015.981.78变化的%122554542004年35.9928.0946.6129.8536.43对04年变化13.4116.657.6521.8915.58变化的%3759167343 布 伦 特05年2季度51.9246.325

13、8.4953.8955.3505年1季度47.8340.0855.7040.0852.902季度变化4.096.242.7913.812.45变化的%91653452004年38.4828.9052.1331.0239.90对04年变化13.4417.426.3622.7815.45变化的% 3560127438 西 德 克萨 05年2季度53.1446.8160.5457.2856.5005年1季度49.8842.1356.7342.1355.412季度变化3.264.683.8115.151.09变化的%71173622004年41.4532.4855.2333.7843.36对04年变化

14、11.6914.335.3123.5013.14变化的% 2844107030资料来源:欧佩克月报、国际能源署石油报告。由中国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监测中心编制的主要反映国际市场初级产品现货价格水平的原油中价国际指数显示了相似的油价走势(图1-2)。图1-2 原油中价国际 A指数(现货) 走势数据来源:中国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监测中心。就第二季度来说,纽约轻质原油(WTI)期货二季度平均价每桶53.14美元,与第一季度相比增加3.26美元,与去年同期比上涨39%;伦敦布伦特原油(Brent)期货平均价每桶51.92美元,与第一季度相比增加4.09美元,与去年同期比上涨49%;欧佩克一揽子油价均价每桶

15、49.40美元,比第一季度高5.21美元,比去年同期高13.41美元。我们认为,二季度油价快速上升的主要原因是基本因素、投机与伊朗大选:基本面上,石油需求持续增长与供应量增幅下降、剩余产能不足之间的矛盾继续威胁着全球石油供求稳定,市场对供应紧张的忧虑持续不断,推动国际市场油价持续攀升一方面,世界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石油需求持高不下。从上半年世界经济实际增长情况来看,尽管日本、欧盟经济增速有所放缓,但世界经济增长的火车头美国和中国经济继续持续稳定增长,全球经济仅仅是温和减速,总体仍较为平稳,这导致原油需求居高不下,还在继续增加。2005年上半年, 在成品油需求大幅上升背景下, 国际能源机构IEA在

16、其2005年6月份出版的最新石油市场月报中,预期2005年全球石油日需求增长2.2%,即日均增加180万桶,将达到8430万桶,再次表明国际原油需求仍呈较快增长速度。从目前来看,不断上涨的能源价格还没有对全球经济增长产生较大的影响,因而难以抑制石油需求,这是原油价格始终居于高位的基础因素。另一方面,二季度石油供应仍然偏紧。其中,欧佩克方面,自3月中旬以来,欧佩克成员国中除伊拉克外都提高了石油产量(见表1-2),但仍难改变轻质原油供应偏紧的局面原油供应特别是轻质原油供应增长落后于需求增长从根本上决定了二季度油价攀升走势。表1-2 欧佩克原油产量季度变化情况单位:万桶/日生产国2004年2004年

17、2005年2005年比上季在Opec4 季度1 季度2 季度度变化中配额沙 特989945923946.323.3894阿联酋236249240242.12.1240科威特234245244251.37.3221卡塔尔78.1807979.60.671欧佩克10国2705279527692812.343.32750欧佩克总产量2907299129513000.249.2资料来源:欧佩克月报、国际能源署石油报告。欧佩克6月15日在维也纳达成的有关增加原油日产限额50万桶的决定(见上表),对过高的国际油价没有产生抑制作用。当天纽约原油期价超过每桶55美元。二季度欧佩克日均原油产量增加了49.2万桶

18、,欧佩克的日均原油产量由今年一季度的2951万桶增加到二季度的3000多万桶,比2004年的第四季度略增,其中,沙特增加了23.3万桶,尼日利亚增加了9.2万桶,伊朗增加了5.7万桶,科威特7.3万桶,阿尔及利亚2.3万桶,阿联酋2.1万桶,利比亚2万桶;委内瑞拉和印度尼西亚每天分别减少了6.3万桶和7万桶。欧佩克国家的产油能力达到了极限。由于目前几乎所有的欧佩克成员国事实上都在超配额生产,欧佩克实际原油日产量已经达到25年的高点。占世界原油产量约40%的欧佩克,因产油政策中过多的“泡沫”,已渐失对国际油市的影响力。所谓“泡沫”,一是多数成员国长期超限额生产,将限额提高50万桶并不会增加实际产

19、量,只是将部分超产产量合法化。图1-3 1999-2005年欧佩克剩余产能趋于不足资料来源:中国石化集团公司 陈 捷 刘建虎。二是,欧佩克目前少量的剩余产能,主要以市场需求量较小的中、重含硫原油(API在32以下,含硫2%)为主(表1-3)。考虑到石油产业投资的周期性,欧佩克短期内很难大幅度提高轻质原油的产能。表1-3 欧佩克剩余产能质量情况 单位:百万桶/日2004年产能2004年产量剩余产能API含硫量%阿尔及利亚1.351.210.14450.1印度尼西亚0.980.970.01350.1伊朗3.903.93311.7科威特2.552.290.26312.5利比亚1.701.550.15

20、390.3尼日利亚2.402.340.06340.2卡塔尔0.870.770.10361.6沙特阿拉伯10.759.051.70302.5阿联酋2.602.350.25381.0委内瑞拉2.652.620.03202.4资料来源:中国石化集团公司 曹湘洪。三是,石油输出国组织一直强调世界缺乏炼油能力,尤其是石油消费国炼油设施不足,导致汽油及取暖燃油等油产品出现短缺。为此,在苏格兰召开的八国峰会结束后,八大工业国发表的宣言中表示将采取措施促进耗油国增加在炼油设施方面的投资。问题是,提高配额使欧佩克实际增产能力受到质疑根据美国能源信息署(EIA)发布的2005年6月份欧佩克石油产量评测报告,目前欧

21、佩克成员国中只有沙特尚有100万桶/日左右的富余产能,科威特和阿联酋的剩余生产能力已很有限,无法通过提高产量来降低原油价格。尽管作为世界第一产油大国的沙特近年来最大的增产项目已投入运行,目标是达到每日150万200万桶的剩余生产能力,并且表示还将投资500亿美元用于增加产能,其他欧佩克成员也在竭尽所能地通过提高产能来推低油价,然而,在全球原油需求增量为180万桶/日的情况下,重新建立起充足的剩余生产能力绝非易事。据预测,现行油价与欧佩克剩余产能呈反向走势(图1-4)。图1-4 油价走势与欧佩克剩余产能关系预测资料来源:国际石油经济,伦敦全球能源研究中心 朱利安李预测。非欧佩克方面,2004年9

22、月至2005年5月间,因需缴纳的税款增加且石油巨头尤科斯(YUKOS)陷入困境,俄罗斯每日石油产量在930万桶附近停滞不前。2005年上半年俄罗斯石油产量包括凝析油的开采量达到2.3亿吨,同比增长2.7%,增长量为665吨,产量虽然同比在增加,但增长缓慢(见图1-5);据俄罗斯工业与能源部对外公布的材料数据,2005年上半年俄罗斯的石油出口总量虽然占到产量的54.2%,达1.264亿吨,但仅比2004年同期提高了0.6%,其中通过管道向独联体以外国家出口石油9320万吨,通过铁路和其他运输方式的石油出口量同比减少了31.9%,为1260万吨。图1-5 2005年1-6月俄罗斯原油日产量走势数据

23、来源:俄罗斯工业与能源部公布数据,国研网整理。因此,国际能源机构在6月的石油月报显示,非欧佩克国家增产幅度放缓(见表1-4)。表1-4 非欧佩克原油产量统计与预测(万桶/日) 供应量修正值供应增长量修正值2005年5100-90-81季度5030-20-2季度5060-50-3季度5110-10130-4季度5190-10160-10数据来源:国际能源署2005年6月石油市场月度报告。基金炒作是加剧油价震荡的主要原因。上半年,美国股市止步不前,欧元企稳和道指下跌都对美国的金融形势构成了重大压力,在此情况下游资流出股市,许多机构投资者纷纷进入原油市场谋求更高的收益,大大提高了原油的投机性溢价。6

24、月以来的油价上涨很大程度上是投机因素推动。从纽约商品交易所看,主要有两种力量从事石油期货交易:第一,石油和石油产品用户;第二,对冲基金和投资银行,前者交易目的主要是为了使用,后者交易目的则是为了获利。过去一年中,一些国际投行,如摩根士丹利、巴克莱银行和高盛在纽约和伦敦已经成为最主要的原油投机商。由于这些国际投行、对冲基金规模庞大,他们对原油期货合约的投机性购买需求,远远超过了生产企业、贸易商的套期保值需求。最近,随着投资银行和对冲基金加入,对冲基金的非商业性原油采购量翻了一番。基金大肆参与短期石油期货交易,会加大短期油价的波动幅度,使市场价格变动严重偏离基本供求关系。短期基金总持仓量和净持仓量

25、变化同国际油价变化正相关(见图1-6和图1-7)。另外,基金参与国际石油期货交易正趋于中长期投资。据美国商品期货委员会统计,6月中旬以来,投机力量严重夸大了产油国剩余生产能力不足这个缺陷,投机力量开始大量购买原油期货合同,特别是远期合同。而从期货市场价格结构的变化看,基金增持中远期期货合约将对油价的中长期变化趋势有重要影响,可能会降低未来市场的波动幅度(见图1-8)。图1-8 WTI原油远期期货合约对油价的影响预测资料来源:CFTC和NYMEX。伊朗在中东地缘政治的演化拉动油价。目前中东地区伊拉克政局动荡,中亚的“颜色革命”仍将会进行,尼日利亚等国石油罢工事件频繁等等地缘政治事件不断,其中影响

26、最深远的是伊朗大选结果使美伊关系再度紧张,伊朗在中东地缘政治的演化推动油价近期连创新高。伊朗的政治因素对油价产生了重要影响。伊朗是OPEC第二大产油国,日产量超过400万桶,因此伊朗在中东地缘政治和世界原油供给格局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伊朗总统大选激进保守派候选人内贾德以高票数当选伊朗总统,则基本上宣布了美国以温和方式解决伊朗问题的可能性减小,为伊朗出口原油平添了许多不确定。而围绕着伊朗大选的最终结果,包括德国、法国、俄罗斯以及部分阿拉伯国家等在内的相关各方均有不同的表态,并与美国存在着或大或小的差异,这在短期内制约了美国采取极端行动。美国伊朗双方矛盾的发展可能还需要一段时间酝酿,目前油价连续

27、大幅上涨的动力并不充足。各方态度进一步明朗化以后,油价可能会明确短期方向。由上可见,在1-6月油价上涨的过程中,国际金融市场联动机制和中东地缘政治局面的演化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一旦OPEC国家再出现什么风吹草动,油价将会继续攀升。2.成品油价格继续坚挺随着国际原油价格的高企,2005 年以来国际成品油价格一直呈大幅上升走势。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上半年,国际市场95号无铅汽油平均价格(普氏现货)达55.7美元/桶,同比上涨24.1%;柴油平均价格为62.6美元/桶,同比上涨51.2%;航空煤油平均价格62.3美元/桶,同比上涨53.4%;石脑油平均价格46.2美元/桶,同比上涨23

28、.9%。其中,新加坡市场汽油平均现货价格为56.47美元/桶,与去年同期相比上涨26.70%。新加坡市场95号无铅汽油和柴油价格分别比去年同期上涨11.6美元和21.3美元(表1-5)。表1-5 二季度国际市场主要油品现货价格水平石脑油(美元/吨)汽油(美元/桶)航煤(美元/桶)柴油(美元/桶)燃料油 (美元/吨)180cst380cst新加坡4月476.9963.0473.8171.15272.515月429.5955.9966.4865.43264.086月437.9760.2871.3173.37272.03东京4月440.926961.36238.695月395.561.5456.62

29、40.726月408.6266.9865.62250.39中东湾4月428.0361.8271.8868.82254.84249.015月380.9154.4663.3962.74252.81246.216月389.0259.6568.9371.32262.67252.35资料来源:路透社,普氏报价。纽约市场WTI价格从1月初的42.13美元/桶涨到了6月21日的59.37美元/桶,上涨17.24美元/桶。其中,纽约市场汽油价格从48.89美元/桶涨到72.786美元/桶,上涨23.776美元/桶,柴油价格从49.01美元/桶涨到69.101美元/桶,上涨20.091美元/桶,柴油平均现货价格

30、为62.90美元/桶,与去年同期相比上涨51.71%。原油与汽、柴油的价差由年初的6.76、6.88美元/桶上涨到13.41、9.73美元/桶。成品油和原油的高价差为炼油企业其带来了较高利润,因此,国外炼油企业缺乏压低油价的积极性。中国商务部重要生产资料监测系统显示,二季度国际市场汽油、柴油和航煤价格均呈“U”型走势(图1-9)。具体特点分析如下:图1-9 2005年4月-6月国际市场主要成品油现货价格走势单位:美元/桶数据来源:商务部重要生产资料监测系统。二季度成品油市场柴油需求反季节增长特点明显。美国柴油需求旺盛增长,价格超过汽油,反季节变为油价的风向标,成为此轮油价飙升的引擎。在美国,柴

31、油多为冬季取暖用油,二季度以来美国柴油需求的反季节性增长源于该国的经济增长以及进口快速增长对运输燃料和发电燃油需求的大幅度增加;欧洲柴油需求强劲主要来自车用燃油。去年以来,欧洲轿车用油逐渐由汽油转换为柴油,促使柴油需求强劲增长。强劲的需求使鹿特丹市场柴油价格自去年10月份以来就一直明显高于汽油,在今年6月初的两周内,欧洲车用柴油价格更是每吨大幅上涨50美元。此外,欧元对美元疲软促使批发商加紧购买柴油,以防欧元进一步下跌带来损失。预期柴油供应紧张还促使欧洲最大消费国德国用户积极购买,在上一个冬季过后,该国取暖用柴油库存已降到库存能力的44%;在亚洲,经济增长、公路和铁路运输增加也导致印度、印尼和

32、中国的工业用柴油、运输用柴油的需求大增。中国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今年16月份,我国生产柴油5359.5万吨,同比增长9.2%;同期,我国生产汽油2625.3万吨,同比仅增长2.4%。无论是实际产量还是增量,柴油都远高于汽油,反映出我国对柴油的旺盛需求。旺盛的油品需求导致成品油库存水平比较低。欧佩克在其7月石油市场月度报告中反映,2005年6月美国商业石油库存自2002年8月以来第一次超过10亿桶,达到10.155亿桶,比去年同期高5%,比5月份高2%。其中馏分油库存增长23,而其他主要产品库存增量不多,汽油库存略微下降。而且6月夏季用油高峰期内,柴油需求强劲地反季节增长,同比增长了6.9%,

33、增幅比应季的汽油需求增幅(2.6%)还高一倍多,柴油库存下降了30万桶,处于历史同期的低点水平。6月份欧洲16国(欧盟+挪威)石油库存总量11.14亿桶,与5月份相比几乎没有变化。在上半年欧佩克高产和欧美原油高库存的情况下,原油库存增量抵销了油品库存下降的数量,与去年同期比,石油库存总量增加4%。结构性供应紧张驱使成品油价格继续坚挺。就像我们一季度报告里分析的那样,炼油能力的瓶颈问题制约着国际市场油品供应。在欧佩克生产最大化的同时,全球炼油能力也已“最大化”,落后的世界炼油能力不能满足燃料消耗的需要。截至6月份,欧洲炼油厂的开工率都在92%左右,亚洲炼油厂开工率也是5年多来最高的。美国能源信息

34、署发布的石油库存报告显示,截至6月17日当周,美国炼油厂开工率达到94.8%。但是,各地炼厂对重质油加工、炼油能力有限,致使成品油供不应求继续加剧。炼油厂加工能力的结构性紧张对市场供应的影响将愈发突出,并进一步推涨油价。全球石油加工提炼的能力有限,成品油产量受到限制,而单纯提高原油产量似乎于事无补。市场需要提高精炼和加工能力,建立合理的应急缓冲机制。3.化工产品价格走低,高油价影响石化业景气度目前高油价的根本因素是供需趋紧,这说明全球经济发展仍旧良好,对原油需求依然旺盛,其中石化业对原油的需求占56%左右,而高油价使石化生产成本上升,随着石化需求下降,石化产品价格就会下跌。2005年初国际油价

35、有过阶段性的回落,加上2004年后半年化工产品价格上升过快带来的压力,导致在2005年上半年大多数化工产品价格升幅较小,二季度主要化工产品价格甚至大幅走低(表1-6)。即本质上是2004-2005年全球经济的强劲增长和石化产能增长的滞后性使2005年石化产品仍处于供不应求状态,石化行业仍维持在景气区间,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行业运行的风险在加大。表1-6 原油、成品油与主要石化产品价格变动资料来源:Bloomberg、O总体来看,二季度主要化工产品价格已经开始走低。分月来看,中价国际A指数显示,4月份 4种主要化工产品现货平均价格比上月下降2.33%;5月份石化原料价格出现较大幅度回落后,化工行业

36、利润明显下滑;6月份化工产品价格继续大幅下降。图1-10 主要化工产品中价国际A指数(现货)变动趋势资料来源:商务部重要生产资料市场监测系统。(以2002年价格为基期)石化行业具备需求拉动,供给决定的特点。原油高价一开始会使得石化基本原料制造成本相对提升,导致石化产品价格提高。但如果国际油价长期维持50美元以上高位,必然会大大增加全球经济的运行成本,导致经济景气下滑,石化产品需求减少,最终降低石化行业的利润。未来三年内,预期经济增长率的放缓将导致石化产品需求增长率放缓,另一方面,主要来自沙特和伊朗等中东地区、亚太地区新增产能的逐渐释放将保证充足的供应。因此未来两三年石化行业景气度下降的可能性加

37、大。(二)全球石油企业开始新一轮整合并购随着获取油气资源的传统渠道日益枯竭,而目前油价高企,包括壳牌石油、道达尔、挪威的石油公司Ststoil(ASA)以及中国石油、中国海油在内的全球大的能源公司,正在采用各种方法不懈地探寻资源获取的新途径,努力开辟新的油气来源,实施新的业务增长策略。收购小型石油公司成为石油巨头发展新模式收购一些小型甚至微型的主要从事油气勘探业务的石油公司或与其成为合作伙伴,一方面这些小型石油公司对于能源业摆脱目前的勘探窘境将产生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另一方面,对于开采前景看好的油气田是否可以产出油气,以及最终能否实现规模效益的不可预测,也将使石油巨头自身承担较大风险。目前壳牌

38、石油、道达尔、挪威的石油公司Ststoil以及中国石油集团都在仔细研究加拿大小型石油公司First Calgary Petroleum Ltd.的财务报表,并考虑投资First Calgary。竞购加州联合石油拉开大手笔并购序幕除采用收购一些小型甚至微型的主要从事油气勘探业务的石油公司,或与其成为合作伙伴的策略以外,全球的一些能源公司仍旧在通过实施并购策略保持公司业绩增长。目前国际能源价格飙升为石油公司提供丰富的现金流并拥有更多资源进行收购,而且随着全球油气资源的日益枯竭,花费较长时间进行资源勘探已并非易事,而通过收购那些拥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储备组合的较小规模的石油公司,对于希望找到新的石油

39、和天然气替代每年现有产量的石油公司而言可谓事半功倍。2005年上半年,随着石油价格的上涨,行业整合的序幕已经由雪佛龙德士古和中国海洋石油集团竞购加州联合石油拉开,预计今后将产生更多石油公司的并购交易。加州联合石油公司在东南亚地区拥有大量优质的石油和天然气资产,其石油和天然气储备组合对于目前正在努力寻找新能源的公司而言具有较大的吸引力,而且其核心业务是被视为石油工业高利润部分的油气勘探与开采。在石油价格高涨的背景下,大型石油公司正在加快进行自身业务体系的整合,这些整合本身有利于这些石油公司业绩的持续增长,而我们需要关注的是这种新型的业务体系对未来石油价格走势的影响。二、国内石油和化工行业市场运行

40、状况2005年上半年,国际石油价格屡创历史新高,市场呈现牛市特征。中国在煤炭、电力等能源和原材料价格上涨的情况下,全行业生产成本大增,中国石油和化工市场产品供应和需求同比增幅均有较大幅度下降,总体呈现供应偏紧状态。而在国家宏观调控的引导下,在支援农业各项优惠政策的扶持下,石油和化工行业经济形势整体来看是比较好的,产销两旺,价格高企,行业效益保持了增长的势头。上半年,全行业各项经济运行指标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工业的平均水平。(一)上半年国内石油和化工生产增速放缓,市场供略大于需1.原油生产增速加快,增幅高于去年同期图2-1 2004年5月-2005年6月国内原油生产增长趋势在国际油品价格大幅攀升,国

41、内需求增长强劲、供给资源趋紧等因素拉动下,上半年我国油气勘探开发力度加大,原油生产继续增长,增幅高于去年同期。1-6月份,全国生产原油8979.7万吨,同比增长4.8%,增幅同比加快2.9个百分点。天然气开采因新气田的投产继续保持高速增长,上半年产量为238.5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9.7%,同比增速加快4.8个百分点。二季度原油生产增幅比一季度有所降低。其中,4月份,国内原油产量为1473.7万吨,同比增幅仍达4.4%;5月,国内原油产量为1533.6万吨,是国内最高月度原油产量,同比增幅再次提高到5.3%,是近年来没有的增幅;6月,国内原油产量为1498.2万吨,同比增长4.1%。统计资料显

42、示,上半年国内三大石油公司的原油产量同比仅增长4.8%,而成品油进口反而下降了20.9%。15月原油的净增资源量(本期生产进口出口,下同)为12442万吨,比去年同期增长5%,比去年同期增幅回落10.7个百分点;主要成品油的净增资源量为8923万吨,仅增长1%,回落高达26.1个百分点。2.原油加工增速大幅下降,库存下滑由于国际油价的持续高涨,原油加工量虽有增长,但增幅低于去年同期水平,数据资料显示,1-6月份,全国原油加工量14499.2万吨,同比增长7.9%,增幅比去年同期回落达10个百分点。其中汽油产量2625.3万吨,同比增长2.4%,增幅同比回落10.8个百分点;柴油产量5359.5

43、万吨,增长9.2%,增幅回落12.9个百分点。与去年相比,原油加工量和绝大部分油品产量同比增速均有较大幅度的下降。但夏季用油高峰之前,国内炼油厂原油加工量继续维持在接近历史高峰水平。表2-1 2005年1-6月全国油品产量单位:万吨,亿立方米名 称4月5月6月1-6月累计产量2005年2004年同比%天然原油1473.71533.61498.28979.78568.44.8天然气39.340.038.2238.5199.319.7原油加工量2393.52455.52380.314499.213437.67.9 汽油426.3435.7409.22625.32563.72.4 煤油82.381.

44、183.1500.1460.58.6 柴油895.5923.1879.45359.549089.2 润滑油47.743.451.0271.0238.613.6 燃料油198.3191.8189.81168.6104811.5石油沥青70.378.791.3407.4425.7-4.3液化石油气130122.2127.4790731.58.0*原油加工量总计包括全部其它炼油产品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二季度国内原油加工量的分月走势如下:4月份开始原油加工量和炼厂开工率比3月份有所下降,当月全国加工原油2393.5万吨,同比增长10.2%;大部分油品产量增速小幅下降。5月,随着国内原油生产量小幅上升

45、,原油加工量和炼厂开工率有所升高,原油加工量为2455.5万吨,同比增长6.0%,增幅分别比上月回落4.2个百分点;成品油产量为1440万吨,同比增长5.3%,增幅分别比上月回落2.9个百分点;汽油生产量435.7万吨,同比增长0.5%;柴油923.1万吨,同比增长7.9%。6月,国内原油加工量为2380.3万吨,同比增长5.6%,增幅分别比上月回落0.4个百分点;成品油产量为1371.7万吨,同比增长0.7%,增幅分别比上月回落4.6个百分点。各油品产量增速因国内市场供需状况以及国际国内价格差不同而各异。由于国际油品价格高于国内,国内外差价较小的油品产量增幅略大,如燃料油、润滑油等;而国内外

46、差价较大、国内市场供需状况较好的油品产量增幅小一些,如汽油等油品(见图2-2)。图2-2 2005年1-6月国内主要成品油生产增长趋势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从库存方面来看,资料表明,5月末国内柴油库存量为398万吨,较4月末下降5万吨左右;与基期库存相比较,当月柴油库存指数为76,较4月份下降1个单位。至此,柴油库存指数已连续3个月下滑。5月末,国内汽油库存量为343万吨,较4月末下降15万吨左右;与基期库存相比较,当月汽油库存指数为101,较上月下降个指数单位。5月份,我国柴油总供应量(上月末库存当月产量当月净进口)与消费量(销售量)之间呈143:100的比值关系;国内汽油总供应量与消费量之

47、间呈187:100的比值关系。当油品供需比值在1.61.8之间时,市场基本处于均衡状态;当比值超过1.8,将出现供大于求的状况;当比值低于1.6,市场则呈现供小于求的态势,而将比值向下突破1.4,市场供求紧张局势将变得十分严峻。5月底汽柴油库存下降,导致供求关系吃紧。6月,全国大部分地区夏收基本结束,大面积休渔期开始,柴油进入需求淡季,以及为迎接7月份国内大范围推行汽油新标准不少炼厂(尤其是南方地区)相继进行设备升级改造,6月国内原油加工量下降较多,当月全国炼厂平均生产负荷估计在90%左右,较5月下降4个百分点,市场资源供应量也大幅度减少,供需差距逐渐缩减,库存数量逐渐下降,表明市场供应渐紧。

48、从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三大石油公司数据来看,二季度原油及成品油库存均比年初略有增加。截至6月底,原油库存量比年初增加123.1万吨,增幅10.8%;成品油库存量比年初减少20.85万吨,增幅下降2.8%。上半年,国内原油库存、许多油品库存及石油总库存比2004年底有所下降,石油市场呈现供应偏紧状态,但国内石油市场运行相对平稳。导致上半年成品油供应增幅下降的主要原因有:国际成品油价格大幅上涨而国内成品油价格涨幅较小,尤其是国内柴油价格涨幅较小,小炼厂用燃料油加工柴油的利益受到挤压,小炼厂生产柴油的积极性下降;进口成品油特别是进口柴油的利益减少、甚至亏损,使上半年成品油进口大幅下降,出口大幅增加

49、;国内成品油与原油价格的倒挂影响到油品进出口。原油价格大幅上涨而国内成品油价格涨幅较小,使炼厂生产积极性受到一定影响,虽然两大石油集团炼油厂高负荷运转,但原油加工能力增长有限;石油需求增速下降;去年同期成品油供应基数高等。3.主要化工原料产量继续呈现较快增长受国家“三农”政策的鼓舞,再加上近年来农用化学产品价格持续走好,今年上半年全国化肥、农药产量继续保持较快增长(表1-6)。今年上半年,主要无机化工原料因近年来扩能迅速,产量均增幅较大。“三酸两碱”都保持了13%以上的增长速度。电石因需求较旺、产能扩张,生产仍然保持了较快的增长,今年上半年产量377.5万吨,同比增长23.2%。部分有机化工原

50、料因新建装置投产,产量增长较快。上半年,由于扬巴及赛科投产,乙烯在国内各生产装置满负荷的情况下,由于新的装置投产,上半年产量增长10.0%,达到349.8万吨。近年来产量一直持续快速增长的精甲醇和冰醋酸,今年上半年继续保持不小的增速,分别为24.1%和21.1%。 三大合成材料产量增长减缓。上半年,全国合成树脂产量990.3万吨,同比增长10.7%,增幅较去年同期下降3.5个百分点。其中聚氯乙烯由于电石法生产扩能较多产量达到295.4万吨,同比增长21.7%;合成橡胶产量77.7万吨,同比增长6.2%,增幅比去年同期下降15.8个百分点;合成纤维产量737.5万吨,同比增长8.0%,增幅比去年

51、同期下降21.8个百分点。轮胎外胎产量继续高速增长,1-6月累计生产轮胎14485.9万条,同比增长28.7%,其中子午线轮胎6492.6万条,同比增长了41.1%。胶鞋生产呈恢复性增长,1-6月累计产量5.4亿双,同比增长20.1%。表2-2 2005年1-6月全国主要石化产品产量单位:万吨、亿立方米、%名称1-6月累计6月比去年同期增长%累计6月主要有机化工产品乙烯349.860.810.021.8纯苯138.721.97.25.5精甲醇263.349.424.038.4主要无机化工原料硫酸(折100%)2174.9385.818.721.0浓硝酸(折100%)74.012.826.037

52、.1盐酸(含HC131%以上)319.256.617.119.1氢氧化钠(烧碱)(折100%)596.9102.919.823.4碳酸钠(纯碱)695.5118.113.814.6氧化铝394.768.016.819.7碳化钙(电石)(折300升千克)377.565.123.212.3主要化学矿及农用化工产品 合成氨2247.6396.89.411.5化肥总计(折纯)2412.0446.611.716.0 氮肥(折含N100%)1752.5318.410.415.5 尿素(折含N100%)991.6168.38.48.2 磷肥(折含P2O5100%)544.1104.39.612.4 钾肥(折

53、含K2O100%)113.423.754.543.7磷酸铵肥431.975.321.927.5化学农药(折100%)56.29.913.614.4 杀虫剂(折100%)23.74.43.18.9 杀菌剂(折100%)6.11.016.2-8.2 除草剂(折100%)16.82.421.523.8主要合成材料塑料树脂及共聚物990.3176.910.715.7合成橡胶77.713.76.211.8合成纤维单体347.657.16.23.3合成纤维聚合物407.266.12.7-10.1 化学纤维737.5146.28.011.2合成纤维680.5136.27.510.9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1-

54、6月份,全国石油和化学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8.45%,同比提高0.23个百分点。多数石油和化工产品趋于供求平衡,少数产品已呈现供大于求现象。4.石油需求增速同比大幅减缓2005上半年在“双稳健”等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和措施的作用下,我国经济整体上延续了去年以来平稳较快增长的运行态势,国内生产总值67422亿元,同比增长9.5%,增速与一季度持平。原油需求也保持了较高水平,但需求增速有所回落:欧佩克报告认为上半年中国原油日需求量为651.5万桶,但从进口数量看,国内统计数据显示,增速比去年回落0.7个百分点。国际能源署(IEA)认为第二季度中国原油日需求下降了1%。成品油方面,国家发改委数据显示,1

55、-6月份全国成品油表观消费量7987.24万吨,同比增长5.55%,其中:柴油消费量为5242.51万吨,同比增长8.48%,增速明显快于煤油和汽油,煤油消费由于航空运输的发展也增长较快,1-6月份消费量达515.86万吨,同比增长5.29%;汽油消费由于汽车保有量增速放缓而出现了负增长,1-6月份消费量仅为2228.87万吨,同比下降0.68%。表2-3 上半年中国石油表观需求情况单位:万吨04年上半年05年上半年同比增减同比增减幅原油产量8568.48979.7411.294.80%原油进口6102.66355.23252.684.10%原油出口307.16361.5354.3717.70

56、%成品油进口1987.451572.45-415-20.90%成品油出口507.63753.08245.4548.40%其它石油制品进口487.47459.13-28.34-5.80%其它石油制品出口97.08132.7535.6736.70%表观石油需求1623416119.2-114.9-0.70%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海关总署。1-6月份,石油表观消费总量(包括原油、成品油、石油沥青、LPG、石油焦和非液体石蜡等全部石油产品)为16119.2万吨,增速同比下降114.9%,增幅与去年同期相比回落0.7个百分点。导致上半年国内石油需求回落的因素有:由于宏观调控,国内固定资产投资和重化工业增

57、速放慢,上半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5.4%,增速比去年同期回落3.2个百分点。今年以来,国家加强了对石油市场的调控,成品油价格政策也发生了变化:一是加大了与国际市场的联动力度;二是根据国内石油市场状况按政府意图调控国内石油市场,不被不同利益团体的利益诉求所左右。上半年石油用户和经营商由于把握不准国内市场未来的油价走势,感觉囤油存在风险,从而采取量出为入的谨慎操作。电力供需矛盾缓解导致发电用油需求下降,燃料乙醇等替代燃料得到较快发展,加上去年同期需求基数偏高,这些原因都造成了上半年成品油需求同比增速的下降。5.石油进口增速大幅回落,出口有所增长1-6月,我国石油和化工行业实现进出口贸易总

58、额940.67亿美元,同比增长30.1%,其中进口贸易额670.8亿美元,同比增长23.9%;出口贸易额为269.9亿美元,同比增长48.5%。累计贸易逆差达400.9亿美元,同比扩大11.4%。贸易逆差增长之势比去年同期大为放缓,增幅下降了44.7个百分点,但进出口的格局没有发生大的变化。进口方面:原油进口量继续增长,但增速也明显放慢。今年1-6月份,中国累计进口原油6355.2万吨,同比仅增长4.1%,远远低于去年同期35.2%的增幅,增速同比大跌89%。中国对钢铁、水泥、电解铝等能源大户的宏观调控效应在二季度继续得到显现,加上目前国家推出的各项节能计划使得中国能源需求得到有效抑制,国内石

59、油需求减缓。海关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5个月,我国原油和成品油进口总量比去年同期减少约80万吨,降幅为1.2%。中国原油进口量在4月份创下1225.40万吨的单月最高记录之后,5月份进口量降低到1016.47万吨,而6月份的原油进口更是同比下跌1.4%。图2-3 2005年1-6月中国原油进口量走势数据来源:中国海关统计。导致今年上半年原油进口量增幅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国际原油油价和国内成品油油价倒挂,致使原油加工量增速减缓,进口数量增长缓慢。上半年国际市场原油价格大幅攀升,同比增长了46.7%,尽管上半年国家相关部门5次调整国内成品油价格,但目前国内油价考虑到下游企业的承受能力,无论是上调幅度还

60、是实际价格,和国际相比均存在一定的差距,国内成品油价格不仅较大幅度低于国际市场,而且较大幅度低于原油购进价格,这大大降低了炼厂加工原油的积极性。另外,去年同期原油进口量基数高,2004年原油库存有一定幅度增长,进口运输一度因天气原因而受阻,以及经营商一度对后期国际油价走势把握不准而谨慎操作等都在促使原油进口量增幅下降。但高油价国际环境下,进口价格上涨比较迅速。上半年,我国进口原油总额216.7亿美元,同比增长42.9%。我国原油进口价格与国际市场原油、成品油价格紧密相关,走势基本与国际原油期货价格保持一致,但时间上滞后一个月左右。图2-4 2005年1-6月中国原油进口金额走势数据来源:中国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