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邹承鲁院士指出,21世纪生命科学发展的三原则:分析与综合的统一,生物多样性与生命 本质一致性的统一,及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的统一。功能基因的研究,将深入揭示生命活动 的本质,生命科学将发展成为阐明生命活动普遍规律及其机制的名副其实含义上的“普通” 生物学,并将高效促进工业、农业、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在新的世纪中,遵循此三原则进 行研究,免疫学必将在后基因组计划中,在揭示基因功能,解码生命活动机制,攻克传染病、 心脑血管病、肿瘤,探讨和控制人类生育,提高人体生理功能,延缓衰老,改善人类生活质 量,提高国防,防止生物恐怖袭击诸多方面,发挥更加巨大的、无法估量的作用。1免疫学为人类防治疾病作出了重要贡
2、献,并有更加广阔的需求和应用人类生存和发展依赖于与有害环境和疾病的抗争和防御。基于最初对免疫学的基本要素 “抗原与抗体”的认识和应用,疫苗的预防接种使人类得以消灭及控制流行已久的严重传染 病。从18世纪牛痘苗的发明应用,到1980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宣布“天花已在全世界 被消灭”,到鼠疫、霍乱、黄热病等等的有效控制。免疫学在抗感染性疾病方面取得了辉煌 的成就。抗体的应用,也从20世纪初最早的马源抗体用作临床治疗,到用抗体进行ABO 血型鉴定,使异体间输血成为可能,到如今基因工程技术利用小鼠生产出的完全人化抗体, 应用于肿瘤及自身免疫病的治疗。免疫学为医学各领域带来了全新的突破。多年来,免疫
3、学基础理论的发展,使免疫学进入到现代免疫学时期,免疫学研究主要以 基因活化及分子作用为基础,理解免疫细胞的生命活动与功能,理解细胞与细胞间及免疫系 统与机体整体间的功能。基于现代免疫学对“免疫应答及免疫效应是免疫学核心”的认识,以 及对“抗原特异的适应性免疫应答”的深入理解,建立了以免疫学有效防治相关疾病的基础。 从而使免疫学家可以利用新型研发的疫苗去征服严重威胁人类生命的传染病,如艾滋病、肝 炎,结核;可以从免疫学角度深入认识并解决肿瘤、心脑血管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老年 痴呆等困扰人类已久的疾病以及新认识的疯牛病;可以发展以干细胞的异体移植为主体的再 生医学,免疫学的介入,将提供有力的研究
4、支持,开辟全新的解决途径。目前,新的医学研 究发现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与外来的病原体与血管壁的某种抗原成分借分子模拟,发生抗 原的交叉递呈,引起自身免疫应答有密切关系。老年痴呆,认为是由于正常蛋白发生病理性 P片层折叠、变成异常蛋白引起发病,近来,科学家发现,在老年痴呆模型的小鼠体内应用 免疫学方法,可使小鼠的痴呆症状减轻,甚至消失。而现在的生物高科技工业的发展,已将 EPO、IL-2、IFN-伙CSF等免疫分子,应用于治疗肿瘤、慢性严重感染及多发性硬化症。 由治疗医学模式向预防医学模式的转变是现代医学发展的方向。人们如何保持自己的健康? 免疫学可提供提高人体自身免疫力的有效手段,从而能解决日
5、益突出的老年医学问题,精神 卫生问题,及改进一些常见的不良生活方式。目前,免疫学在医学中的应用研究包括:(1)疫苗的研制:爱滋病的诊断、治疗、预防 仍有赖于免疫学。许多新型疫苗,如重组疫苗、DNA疫苗、口服疫苗,正在研制当中,并 取得了一定的进展;(2)基于免疫应答及免疫耐受的特异性为基础的特异防治方案,而提 高效率并降低副作用,为类风湿、哮喘、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性疾病,过敏性疾病,及防 止移植排斥,提供治疗方法;(3)抗体cDNA表达文库、噬菌体显示文库及蛋白组学的开 发应用:可望进一步签定开发新的免疫原及免疫分子,获得新的高亲和力的抗体,而更广泛 用于诊断、治疗、药物开发;(4)免疫药物的
6、开发:可找到具有抗感染及增强免疫的双重 功能的药物,如抗体与生物毒素交联的新型药物,以特异杀死肿瘤细胞。此外,新型具有杀 菌和增强免疫力的抗菌素的开发等等也在进行中。2免疫学是生命科学的前沿学科,并将更有力地推动生命科学的进展2. 1免疫系统的研究揭示了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研究生命科学的基本任务是解读生 老病死的密码,保持健康,防治疾病。而对免疫学的研究正体现并实现着这一基本任务。1. 2. 1. 1 生即指细胞的生理活动过程。免疫学研究中发现免疫细胞的“受体一配体”识别模式,即配 体代表某种外部信号的刺激,通过与免疫细胞表面受体的特异性识别、并结合,而将信号传 到细胞内部,通过一系列的胞内信号
7、传递、分选、综合、放大过程,活力靶基因,产生免疫 分子,表达免疫效应,发挥免疫功能。这种“受体一配体”模式,和“刺激识别活化 效应”的作用途径,可能是生命世界运转的普遍规律。因此,免疫学对免疫细胞的受体 与配体的识别机制,信号传导的通路,免疫效应的作用机制的研究,必将深入阐明生命体正 常运转的生理机制。1. 2. 1. 2 死细胞的死亡有两种方式:坏死和凋亡。细胞的凋亡,是生命体中的普遍现象,凋亡对维 持体内正常细胞数量、维持机体内部的自稳状态至关重要,凋亡的异常与多种疾病相关。一 种普遍表达在多种细胞表面的受体分子一Fas,它不仅参与免疫杀伤性T细胞对靶细胞的杀 伤,它介导的凋亡在特异性免疫
8、调节中更起重要作用。在免疫学中开始的对Fas与TNF及 其介导的凋亡的研究,以及其他死亡信号分子的研究,可使人们更好地理解细胞的死亡机。 1. 2. 1. 3 老当免疫系统的功能低下,抵御外来病原和内在病变的能力降低,而易患疾病时,表现为 衰老。关于衰老的学说有很多,从免疫学的角度去认识、理解衰老,并通过提高免疫系统的 功能,以延缓衰老,将为人类寿命的延长提供新措施。1. 2. 1. 4 病许多疾病的产生由于免疫系统的功能低下、缺陷,或者不适当的免疫应答引起。对免疫 功能的类型,免疫应答的诱导,免疫效应的机制等方面的研究,将对疾病的发病、病变、免 疫病理变化有全面认识。由此可见,对免疫系统的深
9、入研究将揭示生命体的生、老、病、死这一生命基本过程中 一系列的根本问题与普遍规律。这些作用使免疫学成为生命科学的前沿学科。20世纪的 Nobel医学及生理学奖中,有15次授予免疫学家及在免疫学中作出贡献的科学家。1.2.2 免疫学与多学科的交叉及相互发展1.2.2.1免疫系统对机体整体功能的调节免疫系统与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并称人体三大系统,在整体维持、调节人体自身的自 稳平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免疫系统的复杂性不逊于神经系统,它虽无神经系统形态上的网 络,但却存在功能网络。免疫系统自身的结构、功能、调控规律,以及与另两大系统的相互 交叉调节,是机体本身重要的基本生命现象,事关机体自身稳定和与外
10、界的适应性联系,值 得研究。过去的研究经验证明,如果生命科学的研究作不结合免疫学,遇到的许多问题将仍 不能明。1. 2. 2. 2免疫系统自身独有的特点免疫细胞的受体,识别病原体及瘤细胞表达的分子,进行活化,克隆扩增,分化为效应 细胞;免疫细胞双信号活化后,经信号转导途径,活化靶基因,表达相应功能的“活化一功 能”模式;介导免疫细胞间相互作用的免疫分子,由此决定免疫应答的类型,免疫分子间的 调节网络已研究得相当清楚,是其他器官系统所不能比拟的;特异性免疫应答过程中,产生 记忆性免疫细胞,使免疫系统能快速、高效、持续发挥防卫功能。这些免疫系统独有的特点 使免疫系统成为揭示生命活动的基本机制的一个
11、良好的模型系统。而免疫系统的一些作用方 式和作用机制已研究得相当清楚,免疫细胞的体外培养,大量免疫作用分子的发现及基因工 程生产,转基因和基因敲除等动物模型的建立,为研究免疫细胞的生理功能与疾病机制,提 供了坚实基础。这些手段使免疫学成为一个材料易得且便于研究的模型系统。1. 2. 2. 3免疫分子是多学科研究的共同抗体、细胞因子等免疫分子、以及一些基于免疫 学原理的实验方法技术,为生命科学多个学科提供了研究其问题的普遍而有效的手段。应用 抗体进行细胞鉴定,得以分析多细胞亚群及其功能;利用免疫标记物标记抗体或抗原,按 抗原抗体反应具有特异的原理建立的一系列免疫学检测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微物质的测
12、定和 分析。1. 2. 2. 4生命世界多样性和生命本质一致性的统一尽管生命世界具有多样性,但生物体基本物质组成的统一,生命信息传递的统一,生命 活动本质的统一,说明生命世界中最本质的东西,在不同生物体中高度一致。基于此,免疫 系统中发现的现象为生命科学提出了问题。在生命科学中,信号转导,细胞发育分化和凋亡 等很多生命活动的基本问题,都是通过免疫学研究首先发现的。生命科学的发现也推动了 免疫学的进步,如分子生物学对基因组的了解,使免疫学家揭示了抗体的基因重排,从而建 立抗体文库。基因重排又解释了人类基因组及蛋白组学揭示的有限基因数目编码几乎无限蛋 白种类的原因。蛋白分析技术,结构技术则进一步阐
13、明免疫球蛋白分子的组成、结构,使免 疫学家深入理解它们的功能和相互作用方式。人类基因组的研究,使免疫学发展产生了新的 分支,即“反向免疫学(reverse immunology) ”,从基因入手,分析免疫原,进行实验性免疫 应答,加速了免疫应答分析过程,亦揭示了免疫应答的复杂性。1. 2. 2. 5免疫学理论和技术对其他生命科学分支学科的发展具有辐射作用,也具有平台 作用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成功,将生物学带入到基因组学时代,直至现在的后基因组学时代, 即功能基因组学与蛋白质组学时代。一方面,基因组学促进了免疫学的发展,为免疫学提供 了新思路,使多种免疫新分子相继发现。如病原体全基因组测序信息,对设
14、计有效重组疫苗, 研制基因工程抗体及细胞因子提供了有力支持。另一方面,作为基因表达产物与功能体现产 物的蛋白,急需制备大量的相应抗体,对抗原分子进行纯化、分析;新蛋白的功能需要利用 免疫系统、免疫细胞功能、免疫与疾病的关系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总之,免疫学作为 一个极好的研究手段与模型系统,与基因组学,蛋白组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 学,发育生物学,结构生物学,生物化学,生理学,新兴的生物信息学等多个前沿学科的结 合,必将产生新的理论与应用上的突破,从而更好地理解命生老病死的基本现象,揭示疾病 的发病机制。1. 3免疫学是生物高新技术产业化的重要基础,它的发展蕴涵巨大经济效益免疫药物
15、包括生物重组蛋白,多分子整合蛋白的研究,得以实现药物的既特异杀伤病原 体,又增强机体自身免疫力的双重作用。其中,各种疫苗、基因工程细胞因子与抗体、细胞 制剂、诊断制剂等是当今生物学技术产业的支柱产品,在销售额上占重要比例。至2000年 底,经FDA批准,正处于临床研究阶段的369种生物技术药物中,79种为免疫制品,居生 物制品之首。还有许多具有重大临床应用价值的免疫制品正在基础研究中研制开发。相信, 随着免疫学研究的进展,会有更多,更先进,更有效的免疫制品问世,为人类疾病防治贡献 更多力量。1. 4免疫学将在生物安全及国防中发挥重要作用,不容忽视一旦生物战争爆发,各种致命的病毒可能被用作生物武
16、器,如:炭疽、霍乱、天花等, 这时将急需大量疫苗加以预防、治疗。目前,一些世界上新发现的病毒如埃博拉病毒等,也 有向我国蔓延传入的趋势,需要制备疫苗以备不时之需。国际免疫学发展现状与趋势在发达国家,免疫学研究受高度重视,与分子生物学、神经生物学等前沿学科并驾齐驱。 免疫学在生物结构与机能的各个层面都有科学基本问题的发现,在临床应用领域,生物高科 技产业,药物研制开发中有很大价值,可应用于传染性疾病与非传染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 病、肿瘤、移植排斥、寄生虫病的诊断与防治。国外的研究院所都制订了有力的发展免疫学 的方案和切实的免疫学教育、训练、研究措施,以达到应用免疫学以丰富、并提高医学及其 他生物
17、学科研究的目的。美国全力保持其免疫学的领先地位,因为免疫学可使人们更好的理 解和认知生命科学,解决医学问题,应用于药物研制,有效地防治疾病,带来更大的经济 效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的基金中,15%用于免疫学研究。免疫学已被公认为是 研究功能基因组学、了解生命本质、有效防治疾病的必不可少的手段,成为研究生命科学基 本问题及疾病发展机制与防治的主要学科。1基础免疫学研究更加深入目前国际上的研究方向和研究热点在基础研究方面主要是:(1)免疫细胞的生成,分化, 发育的条件与调控机制;(2)免疫细胞对抗原分子的识别、活化,以及信号转导机制;(3) 免疫效应细胞与效应分子对靶细胞的杀伤及作用机制
18、;(4)新型免疫细胞的发现,其功能 的调节作用;(5)新型免疫分子包括细胞因子、趋化性细胞因子的发展,结构与功能的研究; (6)实现免疫系统的自稳平衡的免疫调节机制:免疫系统自身的分子与分子之间,细胞与 细胞之间,免疫系统与机体各系统之间的联系调节网络;(7)免疫相关性疾病模型的建立及 免疫学机制的研究。在临床应用上主要是:(1)新型疫苗的研制和开发;(2)自身免疫病,过敏病及器官移 植排斥的特异防治方案的建立;(3)生物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如抗体及免疫分子的开发应 用;(4)抗菌及增强免疫的双重作用药物的开发,包括中药的开发。2基础免疫学与临床免疫学结合更加紧密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并重且紧密结合
19、,两者相辅相成。政府主要投入基础研究;企业 则主要投入应用研究。基础免疫学为众多免疫相关性疾病的发展机制和治疗的研究提供理论 指导。如HIV疫苗研制,类风湿性关节炎的靶向药物治疗等。另一方面,临床免疫学的实 际问题为基础免疫学发展提供新的需求。如Tetramer-peptide检测CTL技术的发展,实验性 动物模型的建立,以研究人类疾病的发病。3免疫学与其多学科的交叉和整合更加有效以免疫学体系为实验模型,进行多学科交叉及渗透,以研究分子生物学、生物信息学、 遗传学、细胞生物学、发育生物学等学科的基本问题,以及医学中的重要疾病的防治问题。 免疫学带动了多学科的发展,多学科的交叉又促进了免疫学的发
20、展。如对神经一一内分泌 免疫网络的研究,结构生物学与免疫应答的分子机制的研究,病原基因组学与反向疫苗 学的研究等等。我国免疫学研究的现状与问题我国现代免疫学的研究历史短,底子薄,在如此困难的情况下,经过几代免疫学家的努 力,目前我国免疫学研究在课题、基地、队伍、人才方面已初具规模,在某些领域和具体课 题研究上还有相对的优势和特色。总结近年来我国免疫学领域取得的成就主要有如下几点:(1)解放后疫苗的普及应用控制一系列重大传染病,为有效保护人民健康作出了重大贡献;(2)国家实施863以来,应用免疫学的发展有明显的成绩,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对新型重组免疫分子,基因重组疫苗,肿瘤免疫疫苗的研发促进了生物高
21、科技产业的发展。尤其基因工 程抗体项目已具备了一定的科研基础,出现了产业化的良好发展势头;(3)在基础研究方面 亦有所发展,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资助的基础研究中:T细胞、B细胞、DC细胞, 以及信号转导领域等方面得到了不斐的成果;(4)近来中国免疫学家创新观点的提出,如“应 用异种同源基因进行肿瘤的免疫治疗”为癌症的治疗及基因治疗提供了新思路,文章发表于 国外顶级杂志(Nature Medicine) 上,弓|起了国际同行的关注;(5)在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网络系统的分析研究中取得了一定的成就。面对国际免疫学的迅猛发展,我国免疫学在整体上滞后,差距较大,具体表现在:目前 国内的免疫学研究倾向
22、于应用,基础研究很少。在应用研究方面,以发展诊断技术偏多,且 深度不够。在基础研究方面,我国的研究力量从T细胞、B细胞、NK细胞、DC细胞、MO等免疫细胞,到MHC、细胞因子等免疫分子,已基本形成了一定的、合理的格局,但仍缺 完善。从国外回来的免疫学者进一步拓宽了国内基础研究的领域。总之,在应用及基础方面 与国际相比,我国免疫学研究明显落后,缺乏标志性、突破性工作,尤其基础研究薄弱,又 未能向理论升华;应用研究不够深入,与多学科间的交叉合作甚少;免疫学研究基金投入很 低,与其作为前沿学科的地位,很不相称。这与我国原有免疫学基础薄弱有关。可喜的是, 近年来,发展免疫学的重要性在我国已渐被认可,国
23、家973计划已列入免疫学课题及以免疫 学为主题的香山科学会议的召开即为例证。我国免疫学发展的方向4. 1重点发展具体说,我们应从临床着眼,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重大疾病或者我国特有的疾病入 手,以传染病及非传染病的发病机制及防治为主体,开展应用及理论研究。在此基础上深入 探求疾病的诊断防治方法,发病机制,以及其中涉及的免疫学及生命科学的基本理论。研究 要深入,不要简单重复。应用研究不要为利益驱使,急功近利,而要上升到理论研究,上升 到回答免疫学的基本问题,才可能提高应用水平。与此同时,又要对现有的免疫学基础理论 研究给予支持、推动,除了更好地为临床免疫学研究提供理论基石,还对推动中国免疫学向
24、世界前沿水平前进,具有长远的意义。国外应用成果的背后是做了很多基础工作的,只有具 备好的基础才能做出好的应用。总的说来,基础与临床两方面的免疫学研究必须相互结合, 相辅相成,不能有所偏废。而各单位可根据自身的研究基础,多有偏重,合理高度。4. 2交叉发展强调多学科间的交叉融合,不同科学领域的专家要相互了解,合作;不同学的研究手段 应互补借用。不仅呼呈,还要有措施责成这种多学科的共同合作发展。比如:基因、蛋白等 大分子功能的研究有赖于与免疫学家、结构学家等等的紧密合作,找到功能与结构的聚合点, 力争在后基因组时代的生命科学研究中找到新的生长点。4. 3特色与创新发展在目前科研资金投入有限的情况下,在大项目做好的同时,应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计量仪器项目运营指导方案
- 2024年公共区域涂装工程合同模板
- 电镀用电解装置市场分析及投资价值研究报告
- 2024年品牌专柜销售人员劳动合同
- 2024年图书馆家具配置合同
- 互联网网页式广告的编辑行业相关项目经营管理报告
- 商业组织建议行业经营分析报告
- 2024年信贷实践合同要则
- 2024年专用版:终止店铺租赁合同范本
- 高校社会服务实践项目方案
- GB/T 22844-2009配套床上用品
- GB/T 14683-2017硅酮和改性硅酮建筑密封胶
- 无人机校企合作协议
- 工程设备进场进场开箱验收单
- GB 16809-2008防火窗
- 《百团大战》历史课件
- 八年级上册道德及法治非选择题专项训练
- 2023年徐州市国盛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机械课程设计~二级减速器设计教程
- 国家开放大学《传感器与测试技术》实验参考答案
- 工程造价司法鉴定实施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