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电网的潮流计算毕业设计论文_第1页
配电网的潮流计算毕业设计论文_第2页
配电网的潮流计算毕业设计论文_第3页
配电网的潮流计算毕业设计论文_第4页
配电网的潮流计算毕业设计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3减我孕毕业设计(论文)题,目配电网潮流计算与程序设计摘要 TOC o 1-5 h z 一配电网潮流概述5 HYPERLINK l bookmark83 o Current Document 1.1配电网潮流计算的目的与意义5 HYPERLINK l bookmark86 o Current Document 1.2潮流计算方法概述5 HYPERLINK l bookmark89 o Current Document 牛顿拉夫逊法6 HYPERLINK l bookmark107 o Current Document 快速解耦法6 HYPERLINK l bookmark117 o Curre

2、nt Document 回路阻抗法9前推回代法11 HYPERLINK l bookmark133 o Current Document 1.3本文工作11 HYPERLINK l bookmark136 o Current Document 二.配电网网络模型11 HYPERLINK l bookmark139 o Current Document 2.1元件模型11电力线路的数学模型11 HYPERLINK l bookmark145 o Current Document 变压器的等值电路13 HYPERLINK l bookmark169 o Current Document 2.2网络

3、模型15 HYPERLINK l bookmark172 o Current Document 三:基于mat lab的配电网潮流计算算法16 HYPERLINK l bookmark175 o Current Document 3.1配电网潮流计算算法原理16 HYPERLINK l bookmark329 o Current Document 3.2 matlab 的概述19 HYPERLINK l bookmark332 o Current Document 3.3程序设计21牛顿一拉夫逊法潮流求解过程21牛顿一拉夫逊法的程序框图25 HYPERLINK l bookmark381 o

4、Current Document 四:算例27 HYPERLINK l bookmark384 o Current Document 参考文献28致谢29配电网潮流计算与程序设计学 生:石昊晨指导教师:刘会家(三峡大学 国际文化交流学院)摘 要:本文首先分析了配电网的特点及对算法的要求,然后建立配电网潮流计 算模型。针对配电网潮流计算的现状进行了全面分析,深入讨论了目前各方法的 特点,并从收敛性及其他性能指标进行了比较分析;详细研究用的比较广泛的牛 顿拉夫逊法,并以广度优先顺序搜索策略作为理论基础。针对某地区配电网 的具体情况,选取IOKV的配电网子系统进行潮流计算。利用MATLAB 2009

5、a进 行了基于牛顿一一拉夫逊法的配电网的潮流计算程序。由计算结果可知,该算法 具有一定的优越性,软件的开发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关键词:电力系统,配电网潮流,牛顿一一拉夫逊法,MATLAB程序设计Abstract: In this paper, ungrounded system, the characteristics of non-zero sequence path, a three-phase decoupled power flow calculation method. This method ignores the influence of zero sequence compone

6、nts, making the three-phase asymmetrical load caused by phase coupling decoupling to be achieved by the phase flow calculation. The algorithm flow algorithm to the existing distribution network in the three-phase node voltage equation 3n-order decomposition of the node voltage equation of three n-or

7、der, so no matter what kind of algorithm can greatly save memory and computation for the distribution network to achieve by phase analysis provides a good way. In this paper, a system of 36 nodes to verify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ethod can fully into account the impact of unbalanced three-phase l

8、oads, a better computational speed and accuracy.Keywords: power systems, phase decoupling, power flow, back/forward sweep algorithm一.电力系统潮流概述1.1配电网潮流计算的目的与意义电力系统潮流计算是研究电力系统稳态运行情况的一种基本电气计算,是电力系统规划和运 营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潮流计算是电力系统分析中最基本、最重要的 计算,是电力系统安全、经济分析和实时控制与调度的基础。潮流计算的任务是根据给定的 运行条件和网络结构确定整个系统的运行状态

9、,如各母线上的电压(幅值及相角)、网络中 的功率分布及功率损耗等。即潮流计算是对电力系统的功率分布和电压分布的计算其具体 任务就是编制系统的调度计划和电气设备检修计划,确定电力系统中变压器分接头位置和 系统中枢点与电压控制点的电压曲线,进行事故运行方式的分析,为电力系统短路和稳定 计算提供数据,为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整定与电力系统设计和规划提供依据等。潮流计算的 目的是对现有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状态进行分析,以提示必要的改进措施,同时为新建系统 或扩建系统的有关分析、计算打下基础。配电网潮流计算是配电网经济运行、系统分析等的重要基础,但由于配电网与输电网有 着明显的差异:配电网具有环形结构,而通常

10、以开环方式运行。通常呈辐射状,支路比值较大, 分支线较多;配电线路中的R/X比值偏大使输电网中常用的潮流计算算法如传统的牛顿法 和快速分解法在应用于配电网潮流计算时容易形成病态而无法收敛,因此,研究适合于配电 网的潮流算法也是至关重要的。目前,输电系统潮流计算方法已较为成熟,而且获得了广泛的实际应用。但随着电力系 统规模的不断扩大,潮流方程的阶数越来越高,对这种规模的方程并不是采用任何数学方法 都能保证给出正确答案的,因此,这也成为促使电力系统研究人员不断寻求新的、更可靠的 潮流计算方法的动力。随着现代电力系统大系统、强非线性与多元件的特点日益突出,其计算量与计算复杂度急剧 增加。旧的计算机软

11、件在处理潮流计算时,其速度已无法满足大电网模拟和实时控制的仿真 要求,而高效的潮流问题的相关软件的研究已成为大规模电力系统仿真计算的关键。1.2潮流计算方法概述与输电网相比,配电网的网络结构有着明显的差异:配电网的网络呈现辐射 状,在正常运行是开环的,只有在倒换负荷或发生故障时才有可能出现短时环网 运行或多电源运行的情况;配电线路的总长度较输电网络要长且分支较多,配电 线的线径比输电线细,导致配电网的R/ X较大,无法满足气 fi(x )(3-3)将Ax(0)和x(0)相加,得到变量的第一次改进值x(i)。接着就从x(i)出发,重复上述计算过程。因此从一定的初值x(0)出发,应用牛顿法求解的迭

12、代格式为: HYPERLINK l bookmark101 o Current Document f( xk )A xk( = f( x ()(3-4)x(k + 1 = x k(书 Ax k (3-5)上两式中:f(x)是函数f (x)对于变量x的一阶偏导数矩阵,即雅可比矩阵J; k为迭代次数。有上式可见,牛顿法的核心便是反复形式并求解修正方程式。牛顿法当初始估计值双0)和方程的精确解足够接近时,收敛速度非常快,具有平方收敛特性。牛顿潮流算法突出的优点是收敛速度快,若选择到一个较好的初值,算法将 具有平方收敛特性,一般迭代45次便可以收敛到一个非常精确的解。而且其迭 代次数与所计算网络的规模

13、基本无关。牛顿法也具有良好的收敛可靠性,对于对 以节点导纳矩阵为基础的高斯法呈病态的系统,牛顿法也能可靠收敛。牛顿法所 需的内存量及每次迭代所需时间均较高斯法多。牛顿法的可靠收敛取决于有一个良好的启动初值。如果初值选择不当,算法 有可能根本不收敛或收敛到一个无法运行的节点上。对于正常运行的系统,各节 点电压一般均在额定值附近,偏移不会太大,并且各节点间的相位角差也不大, 所以对各节点可以采用统一的电压初值(也称为平直电压),如假定:U(0)= 10( 0)= 0 或 e( 0)= 1 f(。匚 0 (i = q1, 2 , n,诛;s (3-6)iiii这样一般能得到满意的结果。但若系统因无功

14、紧张或其它原因导致电压质量 很差或有重载线路而节点间角差很大时,仍用上述初始电压就有可能出现问题。 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可以用高斯法迭代12次,以此迭代结果作为牛顿法的初 值。也可以先用直流法潮流求解一次以求得一个较好的角度初值,然后转入牛顿 法迭代。快速解耦法为了改进牛顿法在内容占用量及计算速度方面的不足,早在1974年有人提 出的快速解耦法(对称P-Q分解法)是较成功的一种算法;它是密切结合高压电 力系统固有特点,对牛顿法改进后得到的一种方法。原理是根据系统有功决定于 电压相角的变化,而无功主要决定于电压模值的变化这一特性,并进行合理假设:(1)线路两端的相角差不大,且|气 |Bj ,即认为

15、cos0tj = 1 ;G sin 0 B ;(2)与节点无功功率对应的导纳Q /远小于节点的自导纳b,即Q Q / AP / U = B&Q / U = BAU,(215)式中:B,、b是由节点导纳矩阵的虚部构成的常数对称矩阵,可有XB、BX等这种方法具有简单、快速、内存节省且收敛可靠的优点,是广泛应用于高压网在 线处理计算的方法。该方法存在的问题是R/X比值敏感,用于配电网可能迭代 次数过多或不收敛。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快速解耦法。该方法的特点是,它根据配 电网的辐射型特点,从一种新概念上构造出潮流方程,即前一节点的电压电流用 含后一节点的电压和电流的关系式表示,即Wk-1kk(

16、216)其中,wk为第k个节点的电压和对应的支路电流矩阵,gk为前后两个节点的关系方程。根据边界条件 七=0,U= U,可建立潮流方程如下所示:(217)其中,U0(气)为按(2-16)从末端递推到始端形成的以末端电压气为变量的方程,f (U)的雅可比矩阵可以表示为从馈线末端到始端所有支路雅可比矩阵的乘积, 即其中J (U)=afaUaUaUawaUaUaUk-1a其中J (U)=afaUaUaUawaUaUaUk-1aIaUaUk-1k+1aIaIk+1agn-1 aU(218)(219)这样,一方面可以减少方程的数目,使之等于支路数;另一方面能够充分利 用配电网的辐射型结构导致的数值特性,

17、将雅可比矩阵简化为一个三角矩阵,使 其求解的实质变为一种前推回推算法,从而简化了运算,并极大提高了其收敛性 能。文献6通过以下假设将式(2-19)中的G化为单位矩阵:k节点K电压气的微小变化,将引起前一节点Uki几乎相同的变化,因此 左上角项的所有元素近似为1;电流Ik+i的微小变化对气i影响很小,因此右上角项的所有元素近似为0;Uk的微小变化对Ik影响很小,因此左下角项的所有元素近似为0;(4)电流L的微小变化时,将引起Ik几乎相同的变化,因此左下角项的所有 元素近似为1。回路阻抗法在一般电力系统(发、输电网络)中,各节点和大地间有发电机、负荷、线路 电容等对地支路,节点和节点间也有输电线路

18、和变压器支路,使得系统的节点方 程式数小于回路方程式数。因而,一般电力系统的分析计算采用节点电压方程为 宜。但对于低电压配电网络,由于一般不计配电线路对地充电电容的影响,并忽 略变压器的对地导纳,网络中树支数将总大于连支数,因而适合采用回路电流方 程进行分析。因此提出了一种基于回路方程的潮流算法,并称之为直接解:Direct SolutionMethod)。由于它基于回路阻抗方程,称之为回路阻抗法。该方法将各节 点的负荷用恒定阻抗表示,从馈线节点到每一个负荷节点形成一条回路,以回路 电流为变量,根据基尔霍夫电压定律,可列出回路电流方程式组:= Z I + Z I + + Z I1(1,1) 1

19、(1,2) 2 n n:= Z I + Z I + + Z In(n , 1 ) 1 n ( , 2 ) 2 n n n ( , )(220)式中,*为根节点电压,匕为第i条回路上的回路电流(等于负荷节点i的 负荷电流),Z”为第i条回路的自阻抗(等于节点i与根节点s之间的支路阻抗 和,加上节点i的负荷阻抗),Z为第i条回路和第j条回路的互阻抗(等于节 点i与节点j到根节点s的共同支路阻抗和)。设负荷节点数为L,则回路阻抗矩阵Z是一个LXL维的不含零元素的方阵。采用LU分解方法对方程式(2-20)进行分解,可求出回路电流,也就得到各 个负荷节点的负荷电流。然后可求出各条支路上的电压降,进而可求

20、得各节点的 电压和负荷节点的功率,反复迭代,直到求得的负荷节点功率与给定负荷的差值 满足一定的精度要求为止。在回路阻抗阵中有许多相同的元素,实际上只有网络 支路数目个不同元素。但是在一般的编号方式下,这些不同的元素交叉混杂,无 规律性可言。为了减少占用计算机的存储容量,文献8采用了一种特别的节点 和支路编号方案,在这种编号方案下,回路阻抗矩阵Z和它三角分解得到的上 三角矩阵U中的元素能够有规律地排列,即许多相同的元素集中排列在一起, 因而可以借用“稀疏存储”技术,只存储其中不同的元素,只是这种编号方案太 复杂而不易实现。在求U矩阵的元素时,文献6也通过采用一些求解技巧,提 高了计算速度。但这些

21、技巧不适用于在U矩阵中占很大比例的对角元素和同一 行与它紧相邻的元素,因而限制了求解速度的提高。特别地,回路阻抗法处理网 孔的能力较强,它对增加一条环路后的处理方法比较简单:假定连接节点i和i (i ; B = I %S /100U2T 0N T 0 NN(22)式中:rt 一变压器高低压绕组的总电阻(Q );XT 一变压器高低压绕组的总电抗(Q );G 一变压器的电导(S);TB 变压器的电纳(S);TPk 一变压器的短路损耗(kW);Sn 一变压器的额定容量(MVA);U n 一变压器的额定电压(kV);U%一变压器的短路电压百分值;10% 一变压器的空载电流百分值;R|r-j |GrjB

22、rUN 图2-4双绕组变压器的T型等值电路 n型等值电路也就是等值变压器模型:| y 21 |2_yiO Wy20图2-5双绕组变压器n型等值电路不论采用有名制或标幺制,凡涉及多电压级网络的计算,都必须将网络中所 有参数和变量归算至同一电压级。这是因为r形或t形等值电路做变压器模型 时,这些等值电路模型并不能体现变压器实际具有的电压变换功能。但是等值变 压器模型则具有这种电压变换功能,它也是运用计算机进行电力系统分析时采用 的变压器模型,虽然运用这种模型时并不排斥手算。既然这种模型体现电压变换, 在多电压等级网络计算中采用这种变压器模型后,就可以不必进行参数和变量的 归算,这正是这种变压器模型

23、的主要特点之一。以下,即介绍这种变压器模型。首先,从一个未作电压归算的简单网络入手。设图2-6、图2-7中变压器 的导纳或励磁支路和线路的导纳支路都可略去;设变压器两侧线路的阻抗都未经 归算,即分别为高低压侧或I、II侧线路的实际阻抗,变压器本身的阻抗归在低 压侧;设变压器的变比为k,其值为高、低压绕组电压之比。K:12I 厂*正图2-6变压器模型(1)图2-7变压器模型(2)显然,在这些假设条件下,如在变压器阻抗Z/侧串联一变比为K的理想 变压器如图2-8:凸U1. K1己2占图2-8变压器模型(3)其效果就如同将变压器及其低压侧线路的阻抗都归算至高压侧,或将高压侧 线路的阻抗归算至低压侧,

24、从而实际上获得将所有参数和变量都归算到同一侧的 等值网络,只要变压器的变比取的是实际变比,这一等值网络无疑是严格的。因 此很容易知道图2-5中的参数:七2 =七1 = I上.犬y10 = (1-k)/Z, - K2七。=(k -1)/Z K (23) 附带指出,可以证明,变压器不仅有改变电压大小而且有移相功能时,其变 比k将为复数,这时,仍将得到上面所示的y、y、y、y,但其中y、y 102021121221不相等,无源电路的互易特性不复存在,不能用n形等值电路表示这种变压器模 型,虽然这样不影响运用这种模型进行计算。2.2网络模型有名制:所有参数和变量都以有名单位,如Q、S、kV(V)、kA

25、(A)、MVA(VA) 等表示。标幺制:所有参数和变量都以与他们同名基准值相对的标幺值表示,因此都 没有单位。对多电压级网络,变压器模型:采用等值变压器模型时,所有参数和变量可 不进行归算;采用有名制或标幺制取决于习惯。在我国,电力工程界使用标幺值 已有多年;但在国外,有名制的使用也很普遍。至于变压器模型的使用范围,则 泾渭分明。手算时,都是用r形或T型等值电路模型;计算机计算时,都是用 等值变压器或n型等值电路模型。此外,在制定电力网络等值电路模型时,有时还同时作某些简化,常见的有: 线路的电导通常都被略去;变压器的电导有时以具有定值的有功功率损耗的 形式出现在电路中;100km以下架空线路

26、的电纳被略去;100300km架空线 路或变压器的电纳有时以具有定值的容性或感性无功功率损耗的形式出现在电 路中。有时,整个元件,甚至部分系统都可能不包括在等值电路中。例如,将某些发电厂的高压母线看作为可维持给定电压、输出给定功率的等值电源时,这些 发电厂内部的元件就不再包括在等值电路中。三:基于matlab的配电网潮流计算算法3.1配电网潮流计算算法原理牛顿一拉夫逊迭代法是常用的解非线性方程组的方法,也是当前广泛采用的 计算潮流的方法,其标准模式如下。设有非线性方程组f (x ,x ,x )= y112 n 1f (x ,x ,x )= y式(3.1)212 n式(3.1)f (x ,x ,

27、x )= yn 12 n n其近似解为xi(其近似解为xi(0), x2),-,平的关式应该成立:f C(0)+ Ax , x( 0 + Ax,x(+Ax )= y1122 nn、f x(o)+ Ax , x( d + Ax ; x(+Ax)= y1122 nn设近似解与精确解分别相差,从则如下式(3.2)f (G e B f ) + G e + B f (j = i)jij j 司 Ji ,I jei(3-19)5A20 (j/i)-2e (j = i) jIc 6A72 f 0 (S)S =r = S .可2f. (j =,)(3-20)牛顿一拉夫逊法的程序框图四:算例原始资料及主要参数:

28、辐射配电网的线路参数和负载参数支路起点终点电阻(欧姆)电抗(欧姆):W无功(KVA)1120.00580.002910013182230.03080.0157907503340.02280.01151204794450.02380.0121606605560.05110.0441606306670.01170.038620010497780.10680.077120014258890.06430.0462160110699100.06510.0462606021010110.01230.0041452981111120.02340.0077608951212130.09160.07216096

29、11313140.03380.04451205991414150.03690.0328606211515160.04660.0340609471616170.08040. 1074609361717180.04570.035890371182190.01020.0998909701919200.09390.08469010992020210.02550.0298906582121220.04420.052590431223230.02820.0192907762323240.05600.044242010532424250.05590.0437420673原始资料及主要参数:22256260.

30、01270.0065604952626270.01770.0090607722727280.06610.0583609632828290.05020.04371206842929300.03170.01611007323030310.06080.06011509093131320.01940.02262104083232330.02130.0331100261参考文献1王淳.一种实用的辐射网潮流算法.继电器.2008年12期2王明岗.基于前推后代法解决环网的配电网潮流计算.南京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年01期3余加喜,郭志忠.一种面向对象的辐射状配电网潮流计算方法.哈尔滨理工大学

31、学报.2007 年06期4谢开贵,周平._配电网络潮流计算的递推算法.电力系统自动化.2007年04期5张荣,王秀和.改进的带二阶项配电网快速潮流算法.电工技术学报.2007年07期6刘耀年,岂小梅.基于回路阻抗法的配电网潮流计算.继电器.2007年08期7卢本初.陈红坤.辐射配电网潮流计算实用方法.福建电力与电工.2007年04期8马瑾.徐建源.辐射状配电网的潮流计算.沈阳工业大学学报.2008年01期9咎加强.骆平.配电网的叠加法潮流计算.现代电力.2009年06期10颜伟.刘方.辐射型网络潮流的分层前推回代算法.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9年08期11汪卫华.杨期余.配电网潮流计算中简单编

32、号方法.电力自动化设备.2010年01期12曹亮.孔峰.一种配电网的实用潮流算法.继电器.2012年05期13戴雯霞.吴捷.基于支路电流的配网潮流前推后代法.继电器.2012年05期14许梦黔.赵武智.基于图形化界面配电网潮流计算的开发.电力标准化与计量.2010年 03期15苏宏田.王秀玲.二叉树理论在配电网潮流计算中的应用.内蒙古电力技术.2010年02 期16 Ulas Eminoglu and M. Hakan Hocaoglu A new power flow method for radial distribution systems including voltage depen

33、dent load models Electric power system 2005.5衷心感谢导师刘会家老师在学术上的悉心指导、深深教诲,在生活上的热情 关怀,人生路上给予我的指引。本人大学学习期间在刘老师教导下求学,做人, 刘老师渊博的学识、敏锐的思维、民主而严谨的作风使学生受益匪浅、永生难忘; 追求真理、献身科学、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崇高品质对学生将是永远的鞭策, 他不但教会了我许多理论上的知识、实践中的经验,同时我还从他那里学到了人 生的哲理、指引我今后的人生方向。感谢我的父母多年来对我的支持和鼓励,比起他们的付出,我所做的一切是 那么的微不足道。最后向鼓励和帮助的各位老师、同学致以

34、最诚挚的谢意和最衷心的祝福。附录:源程序n=input(请输入节点数:n=);n1=input(,请输入支路数:n1=);isb=input(,请输入平衡母线节点号:isb=);pr=input(,请输入误差精度:pr=);B1二input(请输入由支路参数形成的矩阵:B1=);B2=input(,请输入各节点参数形成的矩阵:B2=);X=input(请输入由节点参数形成的矩阵:X=);Y=zeros(n);e=zeros(1,n);f=zeros(1,n);V=seros(1,n);O=zeros(1,n);S1=zeros(n1);for i=1:nif X(i,2)=0;P=X(i,1)

35、;Y(p,p)=1./X(i,2);endendfor i=1:n1if B1(i,6)=0p=B1(i,1);q=B1(i,2);else p=B1(i,2);q=B1(i,1);endY(p,q)=Y(p,q)-1./(B1(i,3)*B1(i,5);Y(p,q)=Y(p,q);Y(p,q)=Y(q,q)+1./(B1(i,3)*B1(i,5)2)+B1(i,4)./2;Y(p,p)=Y(p,p)+1./B1(i,3)+B1(i,4)./2;end%求导纳矩阵G=real(Y);B=imag(Y);for i=1:ne(i)=real(B2(i,3);f(i)=imag(B2(i,3);V

36、(i)=B2(i,4);endfor i=1:nS(i)=B2(i,1)-B2(i,2);B(i,i)=B(i,i)+B2(i,5);endP=rea(S);Q=imag(S);ICT1=0;IT2=1;NO=2*n;N=NO+1;a=0;while IT2=0IT2=0;a=a+1;for i=1:n;if i=isbC(i) =0;D(i) =0;for j1=1:nC(i)=C(i)+G(i,j1)*e(j1)-B(i,j1)*f(j1);D(i)=D(i)+G(i,j1)*f(j1)+B(i,j1)*e(j1);endP1=C(i)*e(i)+f(i)*D(i);Q1=f(i)*C(i

37、)-D(i)*e(i);%求P,QV2=e(i)2+f(i)2;if B2(i,6)=3DP=P(i)-P1;DQ=Q(i)-Q1;for j1=1:nif j1=isb&j1=iX1=-G(i,j1)*e(i)-B(i,j1)*f(i);X2=B(i,j1)*e(i)-G(i,j1)*f(i);X3=X2;X4=-X1;p=2*i-1;q=2*j1-1;J(p,q)=X3;J(p,N)=DQ;m=p+1;J(m,q)=X1;J(m,N)=DP;q=q+1;J(p,q)=X4;J(m,q)=X2;endendelseDPHPEP1;DVHV(i)2V2;for jlHlmif jl Hisbe

38、l HiX1PGPjl)*e(i)Bpjl)*f(i); X2HBPjl)*e(i)Gpjl)*f(i);X5H0;X6H0;- qH2* j T1 二pq) HX5 二pN) HDV - nlHP+1: JFq) Hxl 二FN) hdp - qHq+1 二pq) HX6 二Fq) Hx elseif jlHHi中jlHisbX1HC(i)Gpi)*e(i)Bpi)*f (i): X2HDE+BPi)*e(i)Gpi)*f (i): x5H2*e(i):X6H2M (i):- qH2* j T1 二pq) HX5 二pN) HDV WHP+1: JFq) Hxl 二(目 N) hdp - q

39、Hq+1 二pq) HX6 二(目 q) HX2 -endendendendend K沛回氏咨帛for kH3N0kIHk+rNIHN;for k2HklNlJFk2TJFk2)/JFk):endJFkTl;if k3k4Hkl:for k3H3k432for k2=k1:N1J(k3,k2)=J(k3,k2)-J(k3,k)*J(k,k2);endJ(k3,k)=0;endendfor k3=k1:N0for k2=k1:N1J(k3,k2)=J(k3,k2)-J(k3,k)*J(k,k2);endJ(k3,k)=0;endendendfor k=3:2:N0-1L=(k+1)./2;e(L

40、)=e(L)-J(k,N);k1=k+1;f(L)=f(L)-J(k1,N);endfor k=3:N0DET=abs(J(k,N);if DET=prIT2=IT2+1endendICT2(a)=IT2ICT1=ICT1+1;for k=1:ndy(k)=sqrt(e(k)”2+f(k)”2);endfor i=1:nDy(k)=sqrt(e(k)”2+f(k)”2);endfor i=1:nDy(ICT1,i)=dy(i);endend%用高斯消去法解“ w=-J*V”disp(迭代次数);disp(ICT1);disp(没有达到精度要求的个数);disp(ICT2);for k=1:nV

41、(k)二sqrt(e(k)”2+f(k)”2);0(k)=atan(f(k)./e(k)*180./pi;endE=e+f*j;disp(各节点的实际电压标么值E为(节点号从小到大的排列):);disp(E);disp(各节点的电压大小V为(节点号从小到大的排列):); disp(V);disp(各节点的电压相角0为(节点号从小到大的排列):); disp(O);for p=1:nC(p)=0;for q=1:nC(p)=C(p)+conj(Y(p,q)*conj(E(q);endS(p)=E(p)*C(p);enddisp(各节点的功率S为(节点号从小到大排列):);disp(S);disp

42、(各条支路的首端功率Si为(顺序同您输AB1时一样):);for i=1:n1if B1(i,6)=0p=B1(i,1);q=B1(i,2);else p=B1(i,2);q=B1(i,1);endSi(p,q)=E(p)*(conj(E(p)*conj(B1(i,4)./2) + (conj(E(p)*B1(i,5)-conj(E(q)*conj(1./(B1(i,3)*B1(i,5);disp(Si(p.q);enddisp(各条支路的末端功率Sj为(顺序同您的输入B1时一样):);for i=1:n1if B1(i,6)=0p=B1(i,1);q=B1(i,2);else p=B1(i,

43、2);q=B1(i,1);endSj(q,p)=E(q)*(conj(E(q)*conj(B1(i,4)./2) + (xonj(E(q)./B1(i,5)-con j(E(p)*xonj(1./(B1(i,3)*B1(i,5);disp(Sj(q,p);enddisp(各条支路的功率损耗DS为(顺序同您输入B1时一样)::);for i=1:n1if B1(i,6)=0p=B1(i,1);q=B1(i,2);else p=B1(i,2);q=B1(i,1);endDS(i)=Si(p,q)+Sj(q,p);disp(DS(i);endfor i=1:ICT1Cs(i)=i;enddisp(以

44、下是每次迭代后各节点的电压值(如图所示); plot(Cs,Dy),xlabel(迭代次数),ylabel(电压),title(电压迭代次数曲线 );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我个人在指导教 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特别加 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组织已经发表或公布过的研 究成果,也不包含我为获得 及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学历而使用过的材料。对本研究提供过帮助和做出过贡献的个人或集体, 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作者签名: 日 期:指导教师签名:日 期:使用授权说明本人完全了解

45、 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即:按照学校要求提交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 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 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 手段保存论文;在不以赢利为目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部分 或全部内容。作者签名: 日 期: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 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 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对本文的研 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 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

46、后果由本人承担。作者签名:日期: 年 月 日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 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 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 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 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涉密论文按学校规定处理。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导师签名:日期:年月日独创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本人在指导老师的 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成果不存在知识产权争议。 尽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设计(论文)不含任何 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

47、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 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作者签名:二00年九月二十日毕业设计(论文)使用授权声明本人完全了解*学院关于收集、保存、使用毕业设计(论文)的 规定。本人愿意按照学校要求提交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同意学 校保存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或采用影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 手段保存设计(论文);同意学校在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前提下,建立 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系统,公布设计(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允 许他人依法合理使用。(保密论文在解密后遵守此规定)作者签名:二00年九月二十日基本要求:写毕业论文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

48、学知识 和技能,理论联系实际,独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得 到从事本专业工作和进行相关的基本训练。毕业论文应反映出作者能 够准确地掌握所学的专业基础知识,基本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 科学研究的方法,对所研究的题目有一定的心得体会,论文题目的范 围不宜过宽,一般选择本学科某一重要问题的一个侧面。毕业论文的基本教学要求是:1、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巩固与扩展所学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 培养学生独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培养学生处理数据和信息的 能力。2、培养学生正确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严肃认真的科 学态度。3、培养学生进行社会调查研究;文献资料收集、阅读和整 理、使用;提出论点、综

49、合论证、总结写作等基本技能。毕业论文是毕业生总结性的独立作业,是学生运用在校学习的基 本知识和基础理论,去分析、解决一两个实际问题的实践锻炼过程, 也是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学习成果的综合性总结,是整个教学活动中不 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撰写毕业论文对于培养学生初步的科学研究能 力,提高其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有着重要意义。 毕业论文在进行编写的过程中,需要经过开题报告、论文编写、论文 上交评定、论文答辩以及论文评分五个过程,其中开题报告是论文进 行的最重要的一个过程,也是论文能否进行的一个重要指标。撰写意义:1.撰写毕业论文是检验学生在校学习成果的重要措 施,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

50、。大学生在毕业前都必须完成毕业 论文的撰写任务。申请学位必须提交相应的学位论文,经答辩通过后, 方可取得学位。可以这么说,毕业论文是结束大学学习生活走向社会 的一个中介和桥梁。毕业论文是大学生才华的第一次显露,是向祖国 和人民所交的一份有份量的答卷,是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 报到书。一篇毕业论文虽然不能全面地反映出一个人的才华,也不一 定能对社会直接带来巨大的效益,对专业产生开拓性的影响。但是, 实践证明,撰写毕业论文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是保证出好人 才的重要措施。通过撰写毕业论文,提高写作水平是干部队伍“四化”建设的需 要。党中央要求,为了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领导班子成员应当逐

51、 步实现“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这个“四化”的要求,也 包含了对干部写作能力和写作水平的要求。提高大学生的写作水平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 的需要。在新的历史时期,无论是提高全族的科学文化水平,掌握现 代科技知识和科学管理方法,还是培养社会主义新人,都要求我们的 干部具有较高的写作能力。在经济建设中,作为领导人员和机关的办 事人员,要写指示、通知、总结、调查报告等应用文;要写说明书、 广告、解说词等说明文;还要写科学论文、经济评论等议论文。在当 今信息社会中,信息对于加快经济发展速度,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发 挥着愈来愈大的作用。写作是以语言文字为信号,是传达信息的方式。 信息

52、的来源、信息的收集、信息的储存、整理、传播等等都离不开写 作。论文种类:毕业论文是学术论文的一种形式,为了进一步探讨和 掌握毕业论文的写作规律和特点,需要对毕业论文进行分类。由于毕 业论文本身的内容和性质不同,研究领域、对象、方法、表现方式不 同,因此,毕业论文就有不同的分类方法。按内容性质和研究方法的不同可以把毕业论文分为理论性论文、 实验性论文、描述性论文和设计性论文。后三种论文主要是理工科大 学生可以选择的论文形式,这里不作介绍。文科大学生一般写的是理 论性论文。理论性论文具体又可分成两种:一种是以纯粹的抽象理论 为研究对象,研究方法是严密的理论推导和数学运算,有的也涉及实 验与观测,用

53、以验证论点的正确性。另一种是以对客观事物和现象的 调查、考察所得观测资料以及有关文献资料数据为研究对象,研究方 法是对有关资料进行分析、综合、概括、抽象,通过归纳、演绎、类 比,提出某种新的理论和新的见解。按议论的性质不同可以把毕业论文分为立论文和驳论文。立论性 的毕业论文是指从正面阐述论证自己的观点和主张。一篇论文侧重于 以立论为主,就属于立论性论文。立论文要求论点鲜明,论据充分, 论证严密,以理和事实服人。驳论性毕业论文是指通过反驳别人的论 点来树立自己的论点和主张。如果毕业论文侧重于以驳论为主,批驳 某些错误的观点、见解、理论,就属于驳论性毕业论文。驳论文除按 立论文对论点、论据、论证的

54、要求以外,还要求针锋相对,据理力争。 按研究问题的大小不同可以把毕业论文分为宏观论文和微观论文。凡 届国家全局性、带有普遍性并对局部工作有一定指导意义的论文,称 为宏观论文。它研究的面比较宽广,具有较大范围的影响。反之,研 究局部性、具体问题的论文,是微观论文。它对具体工作有指导意义, 影响的面窄一些。另外还有一种综合型的分类方法,即把毕业论文分为专题型、论 辩型、综述型和综合型四大类:1.专题型论文。这是分析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直接论述 的形式发表见解,从正面提出某学科中某一学术问题的一种论文。如 本书第十二章例文中的浅析领导者突出工作重点的方法与艺术一 文,从正面论述了突出重点的工作方

55、法的意义、方法和原则,它表明 了作者对突出工作重点方法的肯定和理解。2.论辩型论文。这是针 对他人在某学科中某一学术问题的见解,凭借充分的论据,着重揭露 其不足或错误之处,通过论辩形式来发表见解的一种论文。3.综述 型论文。这是在归纳、总结前人或今人对某学科中某一学术问题已有 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加以介绍或评论,从而发表自己见解的一种论文。综合型论文。这是一种将综述型和论辩型两种形式有机结合起来 写成的一种论文。如关于中国民族关系史上的几个问题一文既介 绍了研究民族关系史的现状,又提出了几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因此, 它是一篇综合型的论文。写作步骤:毕业论文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本科专业应考者完成本 科阶段学业的最后一个环节,它是应考者的总结 性独立作业,目的 在于总结学习专业的成果,培养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的 能力。从文体而言,它也是对某一专业领域的现实问题或理论问题 进行 科学研究探索的具有一定意义的论说文。完成毕业论文的撰 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