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林海水库工程_第1页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林海水库工程_第2页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林海水库工程_第3页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林海水库工程_第4页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林海水库工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林海水库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简本1工程建设背景及与相关规划符合性牡丹江市是黑龙江省东南部的核心城市,其城市发展对该地区及邻近区域的建设和发展均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海林市是牡丹江市代管的县级市,距牡丹江市仅12km。牡丹江市、海林市城市用水目前仅来自于牡丹江和海浪河,引水水源单一,无备用水源,一旦水源地水质出现集中污染事故,将难以保障城市供水安全;随着牡丹江及海浪河流域沿线城镇生活污水及两岸农业面源的入河污染负荷逐渐增加,两水源水体水质均存在恶化的潜在风险,一旦水源地水质出现集中污染事故,将难以保障城市供水安全;从保障供水安全的角度,两市急需构建复合型水源保障体系,而现有水源供

2、水设施规模较小,更适合作为备用水源,因此,无论从供水规模满足程度方面,还是从供水水质安全角度,均应另辟新水源地作为两市城市供水新水源。1994年、2012年分别完成的海浪河干流规划、黑龙江省海浪河干流水电站梯级规划报告,均明确提出在海浪河干流上修建林海水库工程,作为牡丹江及海林市的城市供水水源。全国水利改革发展十三五规划也已将林海水库列为黑龙江省重点水利工程。黑龙江省海浪河干流水电站梯级规划报告环境影响报告书于2015年1日通过黑龙江省环境保护厅的审查,评价结论认为:从环境保护角度出发,林海水库工程建设是可行的。林海水库工程由林海水库、团结取水枢纽、输水工程三部分组成。林海水库作为水源工程,利

3、用其调蓄能力,进行流域内水资源优化配置,在保证林海水库坝址、团结取水枢纽闸址两断面生态基流的前提下,实现海浪河向牡丹江市及海林市城市供水目标,满足海浪河下游灌区农业灌溉面积发展的需水要求,并提高灌溉保证率,同时承担海浪河下游河段防洪任务,兼顾发电;团结取水枢纽无调蓄能力,其建设任务主要为配合林海水库进行流域水资源调配,在确保该断面生态基流下泄的前提下,通过雍高水位,利用输水工程,向牡丹江市及海林市供水。本工程作为“城乡供水水源工程”,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基本符合黑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海浪河干流规划、黑龙江省海浪河干流水电站梯级规划报告及规划环评等区域水资源与经济发展规划。本工

4、程为非工业化城镇化开发项目,符合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黑龙江省主体功能区规划的主体功能区划及水资源开发利用布局要求;与全国生态功能区划、黑龙江省生态功能区划、黑龙江省水环境功能区划等有关生态功能、水功能及水环境功能区划是协调的;同时,工程布置涉及雪乡国家森林公园、海浪河国家级特有鱼类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牡丹江市及海林市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在采取相应保护措施并征得各敏感区主管部门同意后,工程建设与运行符合国家级森林公园管理办法、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管理暂行办法、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等有关规定。工程供水符合 “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的原则。2 工程概况2.1 流域简况(1

5、)牡丹江流域简况牡丹江是松花江的第二大支流,发源于吉林省长白山牡丹峰东麓西北岔,自吉林省敦化市后进入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下辖的宁安市镜泊湖,然后流经牡丹江市区、海林市的柴河镇、莲花湖镇、林口县的莲花镇,后进入哈尔滨市的依兰县,最后注入松花江。流域面积37600km2,全长约725km,年均径流量88.34亿m3,年均流量为280.12m3/s。牡丹江镜泊湖以上为上游,从行政区划上基本属于吉林省敦化市,河流全长195.1km,流域面积为10280.5km2,沿岸接纳了珠尔多河、官地河、都陵河等支流汇入。牡丹江镜泊湖至牡丹江市间河段为中游,河流自西南由吉林省流入黑龙江省宁安市境内镜泊湖,随后在宁安市北

6、部流入牡丹江市管辖区内,其中宁安市境内段长约170.5km,牡丹江市境内段长约62km,总长232.5km;宁安市境内沿途汇流了黑瞎子沟河、沙兰河、东沟河等13条支流后,水量大增;至牡丹江市境内,牡丹江年均径流量已达52.5亿m3,年平均流量167m3/s;牡丹江市境内段汇入支流主要为海浪河。牡丹江市以下河段为牡丹江下游,河段总长297.4km,途经海林市、林口县、依兰县,最后注入松花江。流经河段沿途共汇集支流22条,由南向北先后汇集的主要支流有小夹皮沟河、东柳河、四道河子、五道河子、五林河、亮子河和乌斯浑河。(2)海浪河流域简况海浪河为牡丹江中游左侧的一级支流,发源于张广才岭,自西南流向东北

7、,自吉林省五常市进入黑龙江省后,途经海林市的长汀、旧街、新安、石河、新合、海林、海南等乡镇,于牡丹江市以西的兴隆镇附近汇入牡丹江。流域面积为5251km2,干流全长231km,其中自吉林省境内源头至黑龙江省省界河长约18km,黑龙江省省界至海浪河与牡丹江河汇合口间河段长213km。海浪河流域形状为长条形,支流基本呈叶状分布;干流地势西高东低,上游最高山为老秃顶山,海拔1686.9m,干流平均海拔高程为500m;自上而下汇入的主要支流有:二道海浪河、密江河、山市河、红甸子河、斗银河等,上述支流均位于海浪河左岸,其中二道海浪河汇入点位于海浪河林海水库坝址至团结取水枢纽之间河段,距下游团结取水枢纽闸

8、址距离约13km;密江河、山市河、红甸子河、斗银河等支流均在团结取水枢纽以下河段汇入。海浪河为山区性河流,坡陡流急,多峡谷、急弯,具有丰富的水能资源。流域内大部分为林区,上中游为浅山丘陵区,森林植被覆盖面广,仅在下游长汀镇以下沿河两岸的较宽阔的冲积平原地带分布有成片灌区。海浪河流域地表水资源总量约18.82亿m3(河口断面),目前,流域长汀镇以上的中上游河段,均为森林覆盖,无灌区分布,无工业企业,水资源基本处于未开发状态;流域水资源利用主要为长汀镇以下分布的海林市各乡灌区农业灌溉用水和海林市城市用水,其中现有供水灌区灌溉面积10.3万亩,农业灌溉用水总量0.98亿m3,占海浪河年径流量18.8

9、2亿m3的5.21%;海林市城市用水量为0.08亿m3,约占海浪河径流量的0.4%;总用水量1.06亿m3,约占径流量的5.63%;说明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较低。流域灌溉引水主要通过大山嘴子渠首、古城渠首、友谊渠首、鳌头渠首、新兴渠首、河夹渠首等6座拦河渠首,设计总引水能力24.12m3/s;因流域内无控制性调蓄工程,存在海浪河天然径流与农业灌溉需水节律不一致,导致枯水年份农业灌溉存在缺水。2.2 工程总体布局工程由林海水库、团结取水枢纽及输水工程组成。林海水库作为水源调蓄工程,水库坝址位于海浪河青坪营林所上游约4.2km处,距下游海浪河与牡丹江汇合口约110.5km。团结取水枢纽位于海浪河

10、林海水库坝址下游35km处,距下游海浪河与牡丹江汇合口约75.5km。团结取水枢纽仅雍高水位,通过枢纽闸前左岸输水工程进水闸取水,实现海浪河向牡丹江市及海林市供水任务。输水工程自团结取水枢纽左岸引水闸引水,新建输水管线和隧洞,将水输送至牡丹江市及海林市,满足两城市发展的用水需求。工程输水线路总长60.205km。本工程位于牡丹江市境内,其中林海水库从行政区划上隶属于黑龙江省森林工业总局下辖的牡丹江林管局下属单位大海林林业局,坝址位于海林市西南约60km、海浪河上中游的大海林林业局青坪营林所上游约4.2km狭谷处。团结取水枢纽位于林海水库坝址下游约35km。输水工程取水口设在团结取水枢纽左岸,输

11、水管线基本沿平行于海浪河自西向东敷设,终点设置在牡丹江市西郊交水阀室;在输水管线桩号44+426km处,建设向海林市供水分支,向北铺设至2.3 工程简况(1)开发任务本工程建设任务为:以城市供水为主,结合防洪和灌溉,兼顾发电等综合利用。林海水库作为水源工程,其建设任务主要为:利用水库自身调节能力,根据海浪河生态环境、社会经济(向牡丹江市及海林市供水、供水灌区农业灌溉)需水要求,结合团结取水枢纽及输水工程运用,进行流域内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在优先满足林海水库坝址、团结取水枢纽闸址两断面生态基流的前提下,实现海浪河向牡丹江市及海林市城市供水目标,并提高供水灌区灌溉保证率,同时承担海浪河下游河段防洪任

12、务,兼顾发电。团结取水枢纽无调蓄能力,其建设任务为:配合林海水库进行流域水资源调配,在确保该断面生态基流下泄的前提下,通过雍高水位,利用输水工程,向牡丹江市及海林市供水。输水工程任务是:通过团结取水枢纽取水,将海浪河水输送至牡丹江市及海林市,满足两城市发展需要。(2)主要建筑物林海水库林海水库由混凝土重力坝、进水口、坝后式电站、鱼道等组成。混凝土重力坝布置在海浪河河床上,从右向左共分33个坝段,依次为:17#为右岸非溢流坝段,长140m;89#为电站进水口坝段,长40m;1011#为非溢流坝段,长40m;1214#为溢流坝段,布设溢流堰,长59m;1533#为左岸非溢流重力坝段,长375m。混

13、凝土重力坝坝顶高程497.30m,防浪墙顶高程498.50m,最大坝高54.30m,坝顶宽度7.0m,坝长654.0m。非溢流坝坝段总长595.0m,位于1#11#、15#33#坝段;溢流坝布置在主河床,即12#、13#、14#坝段,13#坝段长18m,12#、14#坝段各长20.5m;分3孔,总宽59m,下游采用挑流消能;发电引水建筑物即坝式进水口布置在重力坝8、9坝段内,由坝式进水口和压力管道组成,进水口采用单机单孔布置形式,底高程464.00m;顶高程与重力坝坝顶同为497.30m;为减缓低温水影响,进水口采用固定三层取水方案,每孔按照高程不同设置3扇工作闸门,闸门尺寸3.0m3.0m

14、(宽高),各层进水口底高程分别为464.00m、475.00m、486.00m。进水口后接压力管道,管道为坝内埋管形式,采用单管单机供水型式;电站厂房前直段处分岔管即生态基流泄放管,岔管出口接电站尾水渠,岔管直径1.3m。坝后式电站厂房布置在溢流坝右侧坝下45m处,厂房主机间布设3台发电机组及生态流量泄放管。鱼道沿右岸山脚缓坡处布置,坝下段长2617m,穿重力坝段处设过坝闸门,过坝后沿库区右岸布置361m,并设置14#出口团结取水枢纽团结取水枢纽由混凝土溢流坝、冲沙闸、供水闸、鱼道组成。自左岸向右岸依次布置供水闸、冲沙闸、混凝土溢流坝、鱼道。溢流坝为混凝土砼重力坝,坝顶高程351.3m,坝面混

15、凝土厚度1.0m,上游坝坡为3:1.0,下游坝坡为1:0.7;采用底流消能,设消力池。冲沙闸为平底开敞式水闸,采用单孔布置,闸门净宽12m,采用弧形闸门。供水闸设计引水流量为7.04m3/s,紧靠左岸山体,取水方式为有压取水。鱼道布置于枢纽右岸,紧贴溢流坝,边墙兼做溢流坝导墙;采用U型槽结构,总长212.059m;共设60个池室和3个休息池;鱼道布置1座控制闸门,设有2个观察室。输水工程输水线路全长60.205km,取水口设在团结取水枢纽左岸,输水管线沿海浪河左岸向东敷设,经朝鲜屯、三家村、河北屯在桩号5+07214+328km段开挖隧洞,随后供水管线继续向东布置,在桩号28+08529+18

16、8km段开挖隧洞,后输水管线向东北经石河村、敖头,至牡丹江市西郊交水阀室;输水工程隧洞长10.359km,洞径2.60m;管线长49.846km,直径2m。在输水管线桩号44+426km处,分海林市供水岔管至海林市第二水厂,长2.0km ,管径1.2m。(2)工程投资工程总投资35.54亿元,其中环保总投资0.74亿元,占工程总投资的2。3 环境现状评价结论3.1 水资源与水环境林海水库坝址处多年平均天然径流量8.11108m3,多年平均流量为25.72m3/s;团结取水枢纽闸址处多年平均天然径流量11.12108m3,评价河段中,林海水库坝址以上河段为山区,无工业企业和城镇生活污水入河排污口

17、,主要污染源面源,主要来源于沿岸村庄散排生活污水;林海水库坝址以下河段无工业企业排污口,但分布有长汀镇集中生活污水排污口及海林市隆诚污水处理厂排污口,面源污染主要为农田退水、河流沿岸村庄以散排形式汇流入河的生活污水以及畜禽养殖废水等,另外降雨冲刷农田也会产生少量径流携带农药、化肥等残留物进入水体。经评价,海浪河干流评价河段大部分水质指标良好,但由于海浪河流域尤其是上游山区河段,地表植被以林地为主,林区土壤腐殖质、有机质含量高,经降水冲刷后随地表径流进入海浪河,造成海浪河水体高锰酸盐等部分水质指标本底值偏高,加之沿河各类入河点源和面源影响,部分时段部分水质指标不完全满足相应水环境功能区划水质目标

18、要求,超标项目主要有高锰酸盐指数、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总磷和总氮等。总体来看,海浪河干流长汀镇以上河段基本为山区,受人类活动影响小,现状河段水体各项水质指标均能满足类水质标准,且沿岸大面积水土开发和城镇建设的可能性小,水质受污染进一步恶化的潜在风险和可能较小,能满足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要求;长汀镇以下河段为海浪河干流灌区的主要分布区,受人类活动影响大,现状部分时段部分水质指标已超出类水质标准,且河段两岸滩地较宽,分布有连片耕地,具备灌区发展的条件,随社会经济发展、人口增多,入河污染负荷增导致水质进一步恶化的潜在风险和可能性大,将其作为饮用水水源城市供水水质安全保障程度较低。3.2

19、地下水环境(1)工程建设区水文地质条件林海水库工程区工程区地下水分布广泛,据埋藏条件可分为第四系松散堆积物孔隙潜水和基岩裂隙潜水。第四系松散堆积物孔隙潜水主要赋存于河道两岸漫滩及堆积阶地砂卵砾石层中,受大气降水、上游基岩裂隙潜水及灌溉渗漏补给,沿地势总体向海浪河排泄。基岩裂隙潜水主要含水介质为岩体风化及裂隙带,水位基本沿裂隙分布,其补给源主要是大气降水,季节性变动明显,顺裂隙向下游漫滩及堆积阶地排泄。团结取水枢纽工程区区域地下水类型主要为第四系松散堆积物孔隙潜水和基岩裂隙潜水,第四系松散堆积物孔隙潜水赋存于漫滩及堆积阶地透水性好的冲积砂卵砾石层中,接受大气降水、上游基岩裂隙潜水及灌溉渗漏,向海

20、浪河排泄。基岩裂隙潜水赋存运移于基岩裂隙中,主要接受大气降水补给,排泄于下游漫滩及堆积阶地。输水工程区输水工程采用隧洞和管道结合方案,全长60.205km,沿线地下水类型主要有第四系松散孔隙潜水和基岩裂隙水。隧洞段地下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补给,输水管道道地下水接受大气降水和农田灌溉渗漏补给。地下水径流方向总体上与河流走向及地形坡向基本一致。(2)工程影响区水文地质海林坝址至长汀镇段海林坝址至长汀镇段,河谷呈不对称的“V”字型,河流两岸发育的地貌类型主要有侵蚀剥蚀中低山、剥蚀堆积台地及堆积阶地和漫滩。林海坝址至长汀镇段地下水类型主要为基岩裂隙水及小区域分布的孔隙潜水。基岩裂隙水主要赋存于河道两岸的

21、中低山区及剥蚀堆积台地区,在片理发育程度及风化程度较好地段,孔隙潜水主要赋存于漫滩及堆积阶地的第四系松散堆积层内,厚度37m,近河床处砂砾石层孔隙大,赋存条件较好。距离河道越远,地下水埋深越大,潜水埋深越远离河床埋深越大,可达3m 以上。长汀镇至海浪河河口长汀镇至海浪河汇合口河段逐渐开阔,地势平缓,河水流速变慢,河道多河汊。地下水类型有基岩裂隙水和孔隙水。基岩裂隙水赋存于山体基岩风化层及裂隙中,水量贫乏,接受降雨和融雪补给,年际变化不大,季节变化很大。68月水量相对较丰富,其他月份则相对贫乏。地下水接受补给后,沿基岩裂隙通道,在重力作用下向沟谷汇集,在地势低洼处以泉水形式溢出,汇集到海浪河及其

22、支流中。3.3 陆生生态(1)水资源调出区调出区调查范围共有维管束植物54科308种,其中蕨类植物有10科21种,裸子植物有1科5种,被子植物有43科282种。林海水库、团结取水枢纽淹没区及占地区植被类型以针叶林、阔叶林、针阔混交林、灌丛植被为主,分布有野大豆1种国家2级保护植物,蒙古栎1种省级保护植物。共有陆栖野生动物4纲21目42科147种,其中两栖纲2目4科7种,爬行纲2目3科5种,鸟纲12目25科104种,哺乳纲5目10科31种。被列入国家及省级保护陆生野生动物名录的包括:兽类水獭、雪兔、松鼠、花鼠、东方田鼠、大林姬鼠、东北兔和野猪等8种、鸟类苍鹭、绿头鸭、黄眉柳莺、燕雀、黄雀、长尾雀

23、、毛脚燕、普通夜鹰、大杜鹃、鹌鹑等10种、爬行类棕黑锦蛇1种、两栖类东北小鲵、东北雨蛙、黑龙江林蛙3种,总计有22种。水资源调出区评价范围自然体系净第一性生产力为882.57g/m2a,属于较低生产力生态系统。工程影响区生态环境以天然次生植被林地为主,区域景观受人为活动干扰较大,天然植被也表现出较强的人为干扰痕迹。(2)输水沿线区输水沿线区调查范围共有维管束植物6科182种,其中蕨类植物有7科13种,裸子植物有1科3种,被子植物有28科166种。输水工程沿线分布有大量的农田,自然植被类型以阔叶林、针阔混交林植被为主,分布有蒙古栎1种省级保护植物。共有陆栖野生动物4纲14目30科112种,其中两

24、栖纲1目2科3种,爬行纲2目2科4种,鸟纲7目19科87种,哺乳纲4目7科18种。被列入国家及省级保护陆生野生动物名录的包括:兽类松鼠、花鼠、雪兔、东北兔和野猪等5种、鸟类罗纹鸭、绿头鸭、苍鹭、云雀、大嘴乌鸦、家燕、鹌鹑等7种、爬行类棕黑锦蛇1种、两栖类黑龙江林蛙、花背蟾蜍2种,总计有15种。输水沿线区评价范围自然体系净第一性生产力为648.19g/m2a,属于较低生产力生态系统。工程影响区主要由农田植被组成,天然植被优势度较低,说明输水线路评价区域景观受人为活动干扰较大。(3)雪乡国家森林公园雪乡国家森林公园于2001年由国家林业局批准成立;森林公园位于黑龙江省海林市西南部,总面积18.6万

25、hm2,是以保护森林生态环境为出发点,以体验森林生态山水风光为主基调,以游览度假、休闲娱乐、运动健身、民俗采风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性国家公园。公园共规划五个景区:森林文化娱乐中心、梨花村休闲度假区、海浪河漂流区、太平森林观光区和双峰雪乡游乐区。林海水库、团结取水枢纽、输水工程前段3.97km管线均位于雪乡国家森林公园内。工程建设仅涉及景区海浪河漂流区,对其他景区无影响。3.4 水生生态(1)水生生物据调查,海浪河流域浮游植物共计8门97种,以硅藻为主,51种,占52.6%;绿藻次之,29种,占29.9%;蓝藻11种,占11.3%;隐藻2种,占2.1%;裸藻、甲藻、金藻、黄藻各1种,共占4.1%。浮

26、游动物共计4类62个种属,其中原生动物24个种属,占38.7%;轮虫28个种属,占45.3%;枝角类5个种属,占8.0%;桡足类5个种属,占8.0%。底栖动物5类(软体动物、环节动物、水生昆虫、甲壳动物及扁形动物),共计15目37科67种,其中水生昆虫种类最多为55种,占总数的82.09%。(2)鱼类据采集鱼类标本和文献记载,海浪河分布鱼类共有7目12科40种,其中鲤科23种,占总种数57.50%;鳅科鱼类5种、鲿科和鲑科各2种;茴鱼科、七鳃鳗科、胡瓜鱼科、狗鱼科、鳕科、鲇科、塘鳢科、杜父鱼科等各1种。调查发现,海浪河仅分布1种外来鱼类,为胡瓜鱼科池沼公鱼;其余鱼类均为土著鱼类。海浪河共有冷水

27、性鱼类5目9科12种,占鱼类总数的30%;其中经济冷水性鱼类有9种,占冷水性鱼类的75%,主要有黑斑狗鱼、哲罗鲑、细鳞鲑、黑龙江茴鱼、东北雅罗鱼、江鳕等。根据相关资料,海浪河无国家级、黑龙江省级保护鱼类。依据国家重点保护动物名录、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中国濒危动物动物红皮鱼类和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内陆鱼类等相关资料,海浪河共有4种濒危鱼类,包括雷氏七鳃鳗、哲罗鲑、细鳞鲑、黑龙江茴鱼。不同种类鱼类分布河段不尽相同,其中雷氏七鳃鳗、洛氏鱥等鱼类在全河均有分布;对于冷水性鱼类而言,主要分布于海浪河的中上游及其支流,其中哲罗鲑、细鳞鲑、江鳕等性成熟的大个体,也会进入海浪河下游索饵和越冬;由于

28、海浪河上游常年水温较低,温水性鱼类则主要分布于海浪河中下游。根据冷水性鱼类产卵场特点分析,海浪河冷水性鱼类的产卵场主要分布在海浪河干流中上游及支流,这些水域水质优良,水温低、流急、水浅,河底为鹅卵石、石砾,极适于冷水性鱼类的生长、繁殖,相对集中河段包括干流上游海洋至太平沟段及周边支流中,中游兴农至朝鲜屯段的浅水区。索饵、育肥场多分布在海浪河干流上游及支流中,索饵、育肥场多分布在水深较浅的沿岸带、水流较缓的河湾处,这些浅水区水温、透明度较高,水生昆虫相对富集。越冬场主要分布在海浪河干流水深相对较深的水域,相对典型的越冬场为干流上游前进、长汀、清坪等河段;中游兴农、红岩等河段;下游火龙沟等6处深汀

29、越冬场。黑龙江茴鱼、哲罗鲑、细鳞鲑等冷水性鱼类通常在支流和干流间进行索饵洄游(主要在支流索饵)和越冬洄游(大个体秋季从支流洄游至干流深水区越冬)。非冷水性鱼类大部分产粘性卵,其产卵场均沿河分布,分布范围相对广泛,且主要分布在栖息水域周边,如河流的江湾、江汊等水生维管束植物分布广、数量多的浅水水域。河流沿岸浅水区均可作为鱼类索饵、育肥场,多分布在海浪河下游水域。干流深潭、深坑均可作为鱼类适宜的越冬场所。3.5 环境空气与声环境林海水库、团结取水枢纽、输水工程均位于农村地区,环境空气质量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声环境质量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1

30、类标准。3.6 社会环境本工程共涉及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及海林市,涉及灌区有新安、旧街、海林、海南四个灌区,灌区总面积18.08万亩。海浪河现有6个灌溉引水口;海浪河现状水电开发水平较低,在下游建有两座径流式电站龙头山、敖头电站。林海水库建设用地及淹没范围内存在兴农1号遗址和兴农2号遗址两处文物。团结取水枢纽、输水工程建设范围内无文物古迹。工程建设范围内均无矿产压覆问题。3.7 主要环境问题(1)水资源调出区由于海浪河上游为山区,大部分为林区,林区土壤为暗棕壤,土壤腐殖质、有机质含量高,经降水冲刷后随地表径流进入海浪河,造成背景值高;加上长汀镇集中生活污水入河排污口、海林市城市污水处理厂入河排污口

31、等点源入河以及沿河村镇散排生活污水、畜禽养殖及农田退水等面源影响,海浪河现状部分时段水质不能满足水环境功能区划要求;且长汀下游河段部分时段水质为类,已不宜长久作为大规模饮用水水源。海浪河流域林木资源减少的同时,也导致林下野生动植物资源锐减,其中野生动物数量减少60%以上,林下植物资源减少30%以上,很多物种近于灭绝。野生动物生存的空间越来越少,越来越多的常见物种变为珍稀、濒危物种。一些兽类处于种群减少,或种群下降,或分布范围缩小的境地。鱼类生存环境恶化,资源量下降海浪河流域现有水利水电工程的修建、人为捕捞、开采石砂及采阀林木等,已造成河道水生生境受损和片段化,进而对海浪河鱼类尤其是冷水性鱼类种

32、群数量产生影响。海浪河干流现状用水量小,供水保证程度相对较高,但在部分枯水年份,由于无控制性调蓄水利工程,缺乏对径流的调蓄,造成农业灌溉仍会产生较大缺水量。(2)输水沿线区海浪河下游农业开发、基础设施建设等,占用部分天然河道、林地和草地,导致森林覆盖率下降,水源涵养功能下降,水土流失加重。受上游生活污水及农业面源污染,海林市海浪河第二水厂水源地水质存在超标现象,且随着上游灌区规模扩大、人口增加,入河面源及电源均存在增加可能,易增加该水源地发生水质集中污染事故的潜在风险,不利于海林市供水水质安全。(3)受水区牡丹江市饮用水源来自于牡丹江,牡丹江市牡丹江现有水源地上游沿岸生活、畜禽养殖、农田众多,

33、污染较重,致使该水源地水质存在超标现象,影响城市供水水质安全,不利于城市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提高。4 环境影响预测评价结论4.1 区域水资源变化现状年,海浪河干流承担本流域下游10.30万亩供水灌区农业灌溉用水和海林市城市用水,由于用水量较小,一般年份供水保证率较高,灌溉供水保证率基本能达到75%、城镇供水保证率能达到90%以上,但在枯水年份,由于无控制性水利工程,缺乏对径流的调蓄,农业灌溉有一定缺额,部分年份城镇供水也不能完全满足;为满足灌区和海林市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有必要建设调蓄水利工程,改善供水条件。另外,现状年海林市城市用水水源位于长汀镇以下河段,为灌区的主要分布区,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

34、受各类点源和面源影响,部分时段河段水体部分水质指标超出类水质标准,且随供水灌区面积增加和人口增多,入河点源和面源污染负荷有可能进一步增加,水质存在进一步恶化的潜在风险,从保障城市供水水质安全角度考虑,也有必要开辟新的供水水源。整体来看,现状海浪河干流水资源利用率较低,且丰水期有较多余水下泄,不存在社会经济用水挤占生态用水现象,但是海浪河流域年内来水过程不均匀,12月次年3月间来水量很小,林海水库坝址断面及团结枢纽闸址断面不完全满足生态基流要求。现状年,牡丹江市城市用水水源为牡丹江,除极个别枯水年分外,供述保证率基本能达到90%以上;但由于牡丹江上游城市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入河,加之河流沿岸分布有

35、农田,化肥、农药等残留物随地表径流进入水体,使得现有水源水质变差,部分时段达不到国家规定的饮用水水源水质标准,且牡丹江市现有城市用水水源单一,没有备用水源,若出现集中污染事故,将难以保障城市供水安全;另外一方面,随上游社会经济发展,各类入河点源和面源污染负荷将可能进一步增加,现有供水水源地存在水质进一步恶化的潜在风险,急需开辟新的水源以提高城市供水水质安全保障。设计水平年,海浪河干流供水灌区面积将较现状年增加至15.37万亩,海林市城市用水量也较现状年有所增加,但通过实施节水措施,海浪河本流域需水相比现状并未大幅度增加;然而工程建成运行后,除承担海浪河本流域供水灌区农业灌溉用水、海林市城市用水

36、外,还将替代牡丹江市在牡丹江的现有城市用水水源,承担向其的城市供水任务,将使得需海浪河承担的供水总量较现状年大幅增加,但通过林海水库的径流调蓄作用,协调林海水库与区间汇流、上游与下游的关系,合理进行水资源配置,在不同来水保证率林海水库坝址断面和团结取水枢纽闸址断面生态基流都能够得到满足的基础上,改善了供水条件,提高了供水保证程度;同时,还将替代海林市在海浪河的现有城市用水水源和牡丹江市在牡丹江的现有城市用水水源,原有水源作为备用水源,将海浪河上游水质相对较好的水配置给海林市和牡丹江市城市用水,实现优水优用,提高了城市供水水质安全保障。从不同水资源利用节点和整个海浪河干流来看,虽然用水量和水资源

37、利用率相对现状均有不同程度增加,但总体上流域水资源利用率仍维持在较低水平。4.2 水文情势(1)施工期对水文情势的影响林海水库及团结取水枢纽施工均采用分期导流方案。根据施工进度安排,林海水库第一期导流安排在截流前,导流时段为施工期第一年1月第二年9月,通过导流明渠泄水,下泄水量为海浪河天然来水,不会对坝址下游河流水文情势产生影响;第二年九月中旬进行截流,截流采用单戗立堵方式,两端同时进占,断面过流逐渐由导流明渠过流过渡为坝体1011#坝预留的导流底孔过流,下泄流量为河道天然来水量;截流后进入二期导流,导流时段为第二年9月下旬第四年9月,此期间仍通过坝体1011#坝预留的导流底孔过流,下泄流量为

38、河道天然来水量,对下游河段水文情势无影响。团结取水枢纽一期导流时段为施工期第一年5月第二年9月,通过导流明渠泄水,下泄水量为海浪河天然来水,不会对游河流水文情势产生影响。二期导流时段为施工期第二年9月第三年底,于第二年9月封堵导流底孔截流,截流采取采用单戗立堵方式两端同时进占方式,断面过流逐渐由导流明渠过流过渡为右侧梳齿过流,下泄流量为河道天然来水量,对下游河段水文情势无影响;至第三年9月左侧工程全部完成后,采用冲沙闸下泄河水,完成右侧梳齿砼填筑,期间下泄水流为河流天然来水,对下游河段水文情势无影响。(2)水库初期蓄水对水文情势的影响本工程团结取水枢纽为径流取水建筑物,不涉及初期蓄水,仅林海水

39、库涉及初期蓄水。根据施工进度安排,林海水库拟于施工期第四年10月下旬下闸蓄水,但受工作深度限制,本阶段未明确详细的初期蓄水计划。类比同类水利工程,初期蓄水期间,出库流量将较天然来水有所减少,从而使得下游水文情势发生变化。为减缓初期蓄水期的不利环境影响,本次环评提出主体设计规划专业应尽快制定详细的初期蓄水方案和过程,明确初期蓄水期间不同阶段通过何种建筑物下泄生态基流和下游灌区及城市用水,并且制定初期蓄水方案时,须遵循以下原则:初期蓄水期间应保证林海水库坝址和团结取水枢纽闸址两断面下泄生态基流,生态基流量及过程同运行期,具体为:林海水库坝址断面4月下旬9月中旬生态基流按断面多年平均流量的30%(即

40、7.71m3/s)控制,9月下旬次年4月中旬按断面多年平均流量的10%(即2.57m3/s)控制;团结取水枢纽闸址断面4月下旬9月中旬生态基流按断面多年平均流量的30%(10.59m3/s)控制,9月下旬次年4月中旬则为多年平均流量的10%(即3.53m3/s)。为保证初期蓄水期间生态流量的足额下泄,林海水库坝址断面下泄流量除生态基流外,还应根据下游区间来水情况,叠加需林海水库放水补充的下游灌区以及海林市和牡丹江市城市用水量。保证泄水建筑物能够满足初期蓄水流量下泄要求,根据初期蓄水期间林海水库坝前水位变化情况,当库水位高于重力坝导流底孔进口高程450.00m,而低于电站进水口第一层取水口底板高

41、程464.00m时,可通过导流底孔闸门控泄,下泄生态基流和下游各业用水;当库水位超过发电洞进水口底板高程464.00m后,电站利用下泄供水量发电泄水满足下游生态基流及各业用水要求;初期蓄水期间,团结取水枢纽设有冲沙闸,采用弧形闸门,闸底板高程340.00m,能够长时间任意开度长时间运行,满足初期蓄水期间下泄生态基流和下游灌区用水,但要注意控制团结取水枢纽的引水量,避免超额引水占用挤占生态基流。在满足上述原则的基础上,合理控制蓄水过程和时长,避免下游河道短时间内流量骤然减少,对水生生态及鱼类产生不利影响。根据上述初期蓄水原则,在满足下游用水和生态基流要求为前提进行蓄水,可减缓初期蓄水带来的不利环

42、境影响。(3)运行期对水文情势的影响对林海水库库区和团结取水枢纽闸前壅水区的影响工程建成后,林海水库库区长约10.9km河段将由河流形态转变成水库形态,团结取水枢纽闸前也会形成长约2.9km的壅水区,随工程调度运行,林海水库库区和团结取水枢纽闸前壅水区水位、水面积、流速等将发生相应变化。对林海水库下游河段水文情势的影响对现状年和工程建成运行后,P=25%、P=50%、P=75%和P=90%四种不同来水频率下,林海水库坝址下断面、团结取水枢纽闸址下断面、鳌头渠首下断面及海浪河河口4个断面的流量、水深、流速和水面宽等4个指标进行了预测。A.林海水库坝址断面水文情势变化从年均流量变化来看,设计水平年

43、,因水库蒸发渗漏损失,断面年均流量均较现状年有所减少,但变化幅度均不大,减幅仅为0.280.39%。从径流年内分配来看,不同来水频率条件下,林海水库坝后断面下泄流量相比现状年来流过程均发生了变化,且不同来水频率,除极个别月份外,年内流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各来水频率林海水库坝后断面现状流量较少的12月次年3月,设计水平年由于水库供水,下泄流量均有较大幅度增大,流量增加值为3.699.36m3/s,增幅为71.7%858.72%,增幅最大出现在50%来水频率2月;来水量相对较丰富的45月和710月中,设计水平年,除90%来水频率的7月水库供水,下泄流量比现状年流量增大3.91 m3/s外,其余月份

44、或因水库蓄水、或因蒸发渗漏损失,下泄流量均小于现状年,减少值为0.0831.06m3/s,减幅为0.1086.52%,减幅最大出现在90%来水频率的4月;6月,设计水平年各来水频率下泄流量也均较现状年增大,增大值为3.0012.46m3/s,增幅为5.7095.11%;11月,25%和75%来水频率,设计水平年下泄流量较现状年减少0.16 m3/s,减幅1.591.66%,50%和90%来水频率下泄流量较现状年增加了1.573.10m3/s,增幅分别比现状年流量大23.0961.88%。水深、流速、水面宽的变化影响因素及趋势与流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总体来看,林海水库为年调节水库,因水库蒸发渗漏

45、损失,年均出库流量较现状年略微减少;海浪河来流经林海水库调节后,在年内进行了重新分配,使来水量较少的月份下泄流量相比现状年有较大幅度增加,来水量较丰富的月份下泄流量减小,总体上12月3月增幅较大,4月份减幅较大,其余月份变化幅度不大。B.团结取水枢纽断面水文情势变化从年均流量变化来看,设计水平年,由于团结取水枢纽引水,不同来水频率断面年均下泄流量均较现状年有所减少,减少值为6.346.60m3/s,减幅14.4228.12%,减幅最大出现在90%来水频率。从径流年内分配来看,不同来水频率条件下,团结取水枢纽断面下泄流量相比现状年来流过程均发生了变化,且不同来水频率,除极个别月份外,年内流量变化

46、趋势基本一致。除在上游林海水库加大供水的12月次年3月中的个别月份,团结取水枢纽断面下泄月均流量较现状年增加外,其余月份,断面下泄月均流量基本均小于现状年;月均流量增加值在0.194.77m3/s,增幅为5.49168.38%,增幅最大出现在50%来水频率的2月;月均流量减少值在0.2237.09m3/s,减幅为4.1274.72%,减幅最大出现在90%来水频率的4月份。水深、流速、水面宽的变化影响因素及趋势与流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总体来看,由于上游水库调蓄,加之团结取水枢纽引水,团结取水枢纽断面下泄年均流量及年内大部分时段月均流量均小于现状年。C.鳌头渠首断面水文情势变化从年均流量变化来看,

47、设计水平年,由于上游团结取水枢纽引水,加之鳌头渠首引水量增加,不同来水频率断面年均下泄流量均较现状年有所减少,减少值为6.787.36m3/s,减幅12.4025.42%,减幅最大出现在90%来水频率。从径流年内分配来看,不同来水频率条件下,鳌头渠首下断面下泄流量相比现状年来流过程均发生了变化,且不同来水频率,年内流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除25%来水频率23月,50%、75%和90%来水频率的12月,以及90%来水频率的12月份,断面下泄月均流量较现状年有所增加外,其余月份断面下泄月均流量均小于现状年;不同来水频率月均流量增加值在0.202.28m3/s,增幅为4.37109.09%,增幅最大出

48、现在50%来水频率的2月;月均流量减少值在0.2337.09m3/s,减幅为4.6255.86%,减幅最大出现在90%来水频率的4月。水深、流速、水面宽的变化影响因素及趋势与流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总体来看,鳌头渠首下断面流量变化趋势与团结取水枢纽下断面基本一致,断面下泄年均流量及年内大部分时段月均流量均小于现状年,但由于区间水量的汇入,鳌头渠首闸后断面流量变化幅度较团结取水枢纽断面变化幅度有所减小。D.海浪河河口断面水文情势变化从年均流量变化来看,设计水平年,由于上游引水总量增加,不同来水频率断面年均流量均较现状年有所减少,减少值为6.497.01m3/s,减幅11.4621.72%,减幅最大

49、出现在90%来水频率;总体而言,由于上游引水量占流域地表水量的比例相对较小,年均均流量减小幅度并不大。从径流年内分配来看,不同来水频率条件下,海浪河口断面月均流量相比现状年来流过程均发生了变化,且不同来水频率,年内流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除25%、90%来水频率的13月,50%、75%来水频率的12月,以及90%来水频率的12月,断面月均流量较现状年有所增加外,其余月份断面月均流量均小于现状年;不同来水频率月均流量增加值在0.072.61m/s,增幅为1.35216.70%,增幅最大出现在50%来水频率的2月;月均流量减少值在0.08336.79m3/s,减幅为1.48550.44%,减幅最大出

50、现在90%来水频率的4月。水深、流速、水面宽的变化影响因素及趋势与流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总体来看,海浪河口断面流量变化趋势与团结取水枢纽下断面和鳌头渠首下断面基本一致,断面年均流量及年内大部分时段月均流量均小于现状年,但由于区间水量的汇入,断面流量变化幅度进一步减小。E.综合评价结论林海水库工程建成后,不同来水频率下,受水库调蓄、电站发电及下游团结取水枢纽和灌区引水等综合影响,下游河段水文情势将会发生一定变化,具体表现为:a. 林海水库为年调节水库,未改变坝下河道水量,仅因水库蒸发渗漏损失,出库水量略小于入库水量。b. 海浪河来流经林海水库调节后,在年内进行了重新分配,总体上枯水期出库流量增加

51、,汛期出库流量减少;从年内不同月份的变化幅度来看,12月3月增幅较大,4月减幅较大,其余月份变化幅度不大。c.从不同河段水文情势变化趋势来看,林海水库团结取水枢纽间河段水文情势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主要受林海水库出库过程影响,变化趋势与出库过程基本一致;团结取水枢纽以下河段水文情势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主要受林海水库出库及团结取水枢纽引水影响,年均流量及年内大部分时段月均流量均较现状年有所减少,仅上游林海水库供水期个别月份月均流量有所增加,且河段水文情势变化幅度最大为团结取水枢纽断面,往下游,由于区间水量的汇入,变化幅度逐步减小。d.设计水平年,由于上游引水总量较现状年增加,海浪河口断面下泄牡丹江的年

52、均流量及年内大部分时段月均流量均较现状年有所减小,但减幅并不太大。e.各主要控制断面流量过程均能满足生态基流要求,即林海水库坝址断面4月下旬9月中旬下泄流量均不小于坝址断面多年平均流量的30%(7.71m3/s),9月下旬次年4月中旬下泄流量均不小于坝址断面多年平均流量的10%(2.57m3/s);团结取水枢纽闸址断面4月下旬9月中旬下泄流量均不小于断面多年平均流量的30%(10.50m3/s),9月下旬次年4月中旬下泄流量均不小于断面多年平均流量的10%(3.50m3/s)。评价河段生态用水满足程度分析本次评价河段生态基流控制断面为林海水库坝址及团结取水枢纽闸址断面,本阶段在进行水资源配置和

53、制定调度运行方案时,均以满足林海水库坝址和团结取水枢纽闸址两个断面的生态基流为原则,要求生态基流保证率为100%,任何时段都不允许被破坏;为保障生态基流足额下泄,还叠加了下游灌区和城市用水,在满足下游灌区和城市用水的前提下,还保证河道内有足够的生态流量。经评价,设计水平年工程建成运行后,林海水库坝址断面和团结取水枢纽闸址断面生态基流均能够得到满足。然而需注意的是,虽然目前水库调度运行方式和过程能够满足主要控制断面生态基流泄放要求,但在部分来水频率的45月,由于水库蓄水,林海水库出库流量基本仅为生态基流,而此时段又是下游部分冷水性鱼类和重要保护鱼类的产卵期和繁殖期,对水流需求比较敏感,水量大幅度

54、减少对重点保护鱼类的繁殖不利,因此本次环评提出主体设计规划专业下阶段应进行水库调度运行方式的优化,适当加大45月林海水库出库流量,避免流量大幅减少对下游水生生态产生明显不利影响。4.3 地表水环境(1)水温水温预测分析结果表明,如果不采用分层取水方式,水库下泄水温与天然河道水温相比,最大下降幅度可达7.8,对下游农业灌溉和河流水生生态均有影响。采用固定三层取水方案后,不同来水频率的56月,水库下泄水温低于天然水温的温差可降至-2.1(丰水年)、-2.3(平水年)、-3.7(枯水年),分层取水方式取水效果明显,可有效减缓下泄低温水影响;且水库下泄水温经过河道沿程升温及沿途水温相对较高的二道海浪河

55、汇入后混合后,水温与天然水温的水温会进一步缩小,至下游灌区的第一个引水口前即可恢复至天然水温,不会对河段水生生态带来明显不利影响。但在林海水库坝下团结取水枢纽间长约35.0km河段,仍会存在较大温差,特别是在枯水年份的56月,水库下泄水温低于天然水温的温差仍高达3.0以上,而该河段位于海浪河特有鱼类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内,河段保护鱼类为哲罗鲑、细鳞鲑及黑龙江茴鱼等冷水性鱼类,56月又为部分鱼类的产卵期,水温下降较大,必然会对鱼类繁殖和生长带来一定不利影响。因此,本次环评提出,主体设计单位应设计叠梁门分层取水方案与固定分层取水方案进行对比,以便确定最终的分层取水方案,同时进行水库运行调度方案

56、的优化,最大程度上减缓下泄低温水的不利影响。(2)水质对评价河段水质的影响经分析,设计水平年工程建成运行后,水体在库区滞留时间变长,COD、BOD5、NH3-N、TP、TN均较现状年有所降低,COD、BOD5浓度能够满足类水质目标;受入库水质影响,加之沿程面源污染汇入,NH3-N、TP、TN浓度不能满足类水质目标。在现状污染源的情况下,林海水库库区将处于中富营养化状态。经预测,不同来水频率下,受林海水库出库水质影响,林海水库坝下河段COD、NH3-N浓度沿程变化趋势基本相同,均较现状年浓度有所降低;在没有污染源和支流汇入的河段,总体表现为浓度沿程降低,但在有支流和排污口汇入处,浓度会有所升高。

57、总体来看,林海水库建成运行后,增强了水体在库区河段的停留时间,有利于污染物的降解,将使得库区河段水质和坝下河段污染物浓度较现状年有所降低,且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河段的纳污能力;但因林海水库上游为林区,土壤中腐殖质及有机质含量高,经降雨冲刷后随地表径流进入海浪河造成来水水质部分指标背景值偏高,加之沿程点源和面源影响,部分时段、部分河段COD和NH3-N不完全满足水环境功能区水质目标,部分河段也不能满足NH3-N纳污能力要求,需对河段内的点源和面源进行治理,削减污染源,以减缓人为活动干扰对河段纳污能力和水质的不利影响。运行期林海水库管理处工作人员生活污水经处理后用于管理处绿化,不进入河道。供水区城市

58、污水出路分析现状年,海林市建成有海林市隆城污水处理厂(一期),牡丹江市区也建有1座污水处理厂,虽然两城市目前存在排水系统不完善、不配套,雨污不分等问题,不能完全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但总体上现有污水处理系统的规模能够满足污水处理需要,也基本能够实现达标排放。根据相关规划,至2020年,海林市隆诚污水处理厂完成二期工程建设,牡丹江市及海林市新建部分排水管网,并对部分建成管网进行改建,污水处理系统规模能够满足两市污水处理需要,污水收集处理率也将达到90%以上。但是,目前牡丹江市及海林市尚未有20202030年间的污水处理厂建设相关规划资料。根据需水预测,2030年,牡丹江市污水处理厂及海林市污水处理

59、厂规模已不能满足两市污水处理需要,因此,本次环评提出,牡丹江市及海林市相关政府部门,应根据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尽快制定相应规划,完善城区供水配套污水收集处理系统的建设,使其能够满足2030年污水处理要求,并提高再生水利用率,确保至2030年,牡丹江市及海林市污水收集处理率达到100%,生产生活废污水全部纳入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后达标排放或实现中水回用。4.4地下水环境(1)工程建设区林海水库工程区库区两岸山体浑厚,海浪河为区域最低侵蚀基准面,岩体透水性弱,无低于库水位的地形邻谷,根据工程水文地质调查判断,库区不存在永久渗漏。库区左岸由基岩构成,不存在浸没问题,右岸水库易发生浸没的局部地区在平缓的库

60、尾,面积有限。根据以上地质条件分析,水库建成后蓄水运行不会对库周地下水环境造成影响。大坝建成后将改变局部地下流场,但不会改变地下水补给源、排泄方式及径流总体方向。团结取水枢纽雍水区正常蓄水位以上山体宽厚,海浪河为区域最低侵蚀基准面,岩体透水性弱,无低于库水位的地形邻谷,根据工程水文地质调查判断,雍水后不存在永久渗漏问题。根据以上地质条件分析,工程建成后雍水运行不会对库周地下水环境造成影响。取水枢纽建成后将改变局部地下流场,但不会改变地下水补给源、排泄方式及径流总体方向。输水沿线区对高漫滩区地下水的影响桩号0+0005+072km段、14+32828+085km段,施工期管沟开挖后,地下水将向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