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之舟教学设计及反思_第1页
沙漠之舟教学设计及反思_第2页
沙漠之舟教学设计及反思_第3页
沙漠之舟教学设计及反思_第4页
沙漠之舟教学设计及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沙漠之舟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了解骆驼适应沙漠生活的生理特点,明白人们为什么把骆驼称为“沙漠之舟”。 2、学习课文抓住特点、选择有关材料、具体化的描写方法。 3、能将课后资料进行修改,插入课文相关段落,完善和补充课文内容。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培养学生爱动物的情感,增强保护动物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课文抓住特点、选择有关材料、具体化的描写方法。 2、理解为什么把骆驼称为“沙漠之舟”。 教学准备: 1、学生查找有关描写骆驼身体特点和生活习性的相关资料。 2、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提示课题。 (板书课题)提问:“舟”是什么意思

2、?(船)船在哪里航行?(江、河、湖、海) 沙漠里有船吗?(没有)沙漠之舟指的是什么?(骆驼) 看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吗?(为什么人们把骆驼称为沙漠之舟?)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2、采用联系上下文等多种方法解释文中生字新词。 3、教师出示词语,检查学生认读。 滚热的沙子 松软的沙子 陷进沙子里 宽广无边的沙漠 刮起卷着沙子的旋风 大风卷着沙粒飞滚 移来整座沙丘 说一说这组词语有什么特点?(都是描写沙漠的。) 请你根据自己对沙漠的了解,用上这些词语为大家描述一下沙漠的情景。 出示课件,感受沙漠,学生可以边看边说。 4、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再次朗读,读

3、到自己满意为止。 三、深入学习,理解课文内容。 1、骆驼为什么能在沙漠里生活? (1)学生自学。 分组学习,在书中找出相关词句,画出来。 边读边讨论:骆驼身体各部分有什么特点?这些特点跟骆驼在沙漠里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填表 特殊生理构造 适合沙漠生活 成为交通工具 身高、脖子长望到很远的地方 嗅觉灵敏、找水源、避旋风 鼻子能张能闭 沙尘难以侵入 沙漠里重要的交通工具。 腿上有胼胝 不会烫伤 脚掌宽厚、脚趾分开不会陷入沙子里 背上有驼峰 储存养料 (2)检查自学情况。 指名学生展示自己所填的表格。 用“由于因此”、“因为所以”、或“是因为”等词语将句子连起来。 例如:由于骆驼腿上有胼胝,因此不会

4、被滚热的沙子烫伤。 (3)学生补充介绍查找到的有关骆驼的资料。 (4)指导学生朗读第一自然段。 (5)讨论:骆驼身上的这些特点是按什么顺序介绍的?(从上到下,从头到脚的顺序) (6)小结:这一段除了第一句外,其他的句子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前半句介绍特点,后半句说明作用。 2、人们为什么把骆驼称为“沙漠之舟”? (1)小组进行合作学习。先读读课文2、3、4自然段,然后讨论,找出答案。看哪个小组又快又对。交流前提示:将骆驼的特殊本领和骆驼的特点相结合进行交流。 (2)学生交流。 (骆驼身体高,脖子长,能望到很远的地方,能够为旅行的人带路;骆驼嗅觉灵敏,人们可以用它来预报气象;骆驼有宽厚的脚掌,腿上有

5、胼胝,背上有驼峰,人们可以利用它做沙漠里的交通工具,所以人们把骆驼称为“沙漠之舟”。) (3)思考:沙漠和大海有什么相似的地方?(大海和沙漠都是“宽广无边”茫茫一片;大海波涛起伏,沙漠里“到处是高高低低的沙丘”;海上的风浪很大,沙漠里的大风“很可怕”,经常“卷着沙粒飞滚”。) 骆驼和船相似的地方?(船是海上重要的交通工具,骆驼是沙漠里的重要交通工具。) (4)指导朗读第二至四自然段。 四、总结全文。 这篇课文是一篇描写动物的说明文,以“沙漠之舟”为题,着重介绍了骆驼的生理特点和特殊的本领及被称为“沙漠之舟”的原因。抓住骆驼的特点,按顺序进行介绍,写得生动具体,有条有理。今后我们在写作时也可以尝

6、试这种方法。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检查学生朗读课文,读后进行评议。 2、“沙漠之舟”指的是什么?课文从哪几方面来写它是“沙漠之舟”的? (一是骆驼适应沙漠生活的原因,二是骆驼被称为“沙漠之舟”的原因。) 二、扩展练习。 完成课后练习二:尝试把下面的资料做适当修改,插入课文。 1、指名学生朗读第一自然段。 (1)了解写作特点。 第一自然段是“总分”结构,围绕总起句进行具体描述。 (2)了解内容之间的联系。 通过研究、讨论,知道骆驼独特的身体特点是适应沙漠生活的必备条件;沙漠独特的环境也为骆驼身体特点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土壤”。 2、让学生根据课后练习二的提示,修改所给的资料,插入课文第

7、一段。 3、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帮助。 4、指名学生汇报交流。(及时肯定优点,并根据学生情况进行点拨。) 三、指导学生书写本课的生字。 1、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生字,比较“趾、脂、胝”的音形义,提醒学生注意“嗅”字的写法:不要丢了“大”上的点。 2、学生描红临写。 3、教师进行巡视,及时反馈学生书写情况,指出优缺点,进行强化练习。 4、欣赏佳作,教师进行讲评。 教学反思: 在本课教学中,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自己去读懂课文,获得知识。凡是学生能读懂的,都让学生自己去读,并将读懂的内容大胆地说出来,以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每一次读,都提出明确的要求,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理解,教师起好点拨作用

8、。同时,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充分利用课外资源补充课内有限的内容,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注重了对学生自主合作能力的培养,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来交流自己的认识,这样不仅使学生在获得知识上有选择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之间合作学习的能力。 沙漠之舟教学设计及反思2 学生状况分析: 我校处于农村,远离沙漠地带,信息较为闭塞,亲眼见过骆驼的学生极少(动物园里见过)。学生对这篇课文很有兴趣。但对文中关于骆驼的生理特点理解有一定难度。教师要运用插图帮助理解如“胼胝”等知识,更好地理解课文。 经过四年的学习,学生有一定的自学能力,课前学习生字和文中的词语,课前部分学生通过书本、影视、问家长等手段,查找了有关骆驼及沙

9、漠的资料。学生已经能够在小组长的带领下,通过合作进行探究学习,所以本课在突破重难点时,设计了小组合作学习,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能力。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了解骆驼适应沙漠生活的生理特点,明白人们为什么把骆驼称为“沙漠之舟”。 2、 3、 4、学习课文抓住特点、选择有关材料、具体化的描写方法。 能将课后资料进行修改,插入课文相关段落,完善和补充课文内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培养学生爱动物的情感,增强保护动物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课文抓住特点、选择有关材料、具体化的描写方法。 2、理解为什么把骆驼称为“沙漠之舟”。 教学准备: 1、学生查找有关描写骆驼身体

10、特点和生活习性的相关资料。 2、教师准备骆驼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师板:沙漠 生齐读。 师:沙漠是个什么样的地方? 生:沙漠就像大海一样一望无际。 生:沙漠风沙很大,飞沙走石,使人无法行走。 生:沙漠地区,雨量稀少,水就像黄金一样宝贵。 生:沙漠里气候变化很大,白天气温很高,一个鸡蛋放在沙漠里两三分钟就煮熟了。夜晚气温很低,变成了寒冷的冬天。 师:同学们对沙漠了解很多,真了不起。是啊!这样恶劣的环境一般动物很难生存,更不用说人了。 (生边说师边板书沙漠环境特点) 2、师板:舟 什么叫舟,舟在什么地方航行? 生:舟就是船,在江、河、湖、海中航行。 师:有这样一种舟却能在沙漠中航

11、行,你知道沙漠之舟指什么? 生:指骆驼。师板书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的一课,(师板完课题)齐读课题。 生齐读。 3、引导质疑 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生:骆驼为什么被称为“沙漠之舟”? 生:骆驼为什么能在沙漠中生活,而其它动物却很难生存? 二、读课文,整体感知。 a) 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认识的字自己解决。 b) 检查识字情况:骆驼、嗅觉、烫伤、缺乏、积蓄、维持、跪下、胼胝、脚趾、脂肪 c) 把生字带入课文同桌互读互听,把自己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 三、理出课文思路 1、小声读一遍课文,想一想你读懂了什么?(生读课文) 谁来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学生自由发言:我读懂了文

12、章中介绍了骆驼生活在沙漠里和它能为人们服务,做事。) 2、请你分别找一找这两部分内容在课文中的哪些段落?说给大家听。 (生:文章第1自然段写了骆驼生活在沙漠里,文章的第24自然段写了骆驼为人们做事。) 四、学习课文 同学们对课文的内容有了大概的了解,再来想想刚才的问题:骆驼为什么被称为“沙漠之舟”;骆驼为什么能在沙漠中生活,而其它动物却很难生存?看看课文哪些自然段告诉了我们? (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安排教学,学生先找到哪个问题就先学哪个问题,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生:课文 2、 3、4自然段告诉我们骆驼能为人们做事,所以被称为“沙漠之舟”。 师:默读课文,找出骆驼在沙漠中能帮助人们做哪些事?你

13、对哪一点印象最深就谈哪一点。 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带路 预报大风 驮东西 生:(1)骆驼能为人们带路。(2)骆驼能预报大风。(3)骆驼能为人们驮东西。 生回答一处补充课外收集的资料。并指导朗读。 齐读 2、 3、4自然段。 小结:骆驼能为人们做这么多事,称骆驼为沙漠里重要的交通工具,沙漠之舟。 2、骆驼为什么能生活在沙漠中,帮助人们做这些事呢?(引导学生发现是因为它有着特殊的生理特点)哪些生理特点呢?我们来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 小声读课文第一自然段,用 1、 2、 3、标出这一段共有几句话。再用标出这几句话中描写了骆驼哪几方面的特点? (2) 小组内交流自学情况。 (3) 学生汇报:汇报

14、一处,概括一方面特点,师板书,指导读。如: 生:沙漠里刮旋风时,骆驼的鼻孔就会紧闭。 师:骆驼的鼻孔闭起来是什么样,想看吗?(出示图片)鼻孔里有能自动关闭的瓣膜。真有趣,谁来把这一句读一读。 (4) 老师和大家合作读第一自然段,体会骆驼适应沙漠生活的生理特点,看看是通过怎样的叙述方式把这种特点叙述清楚的,老师读第一句,分组分别读六方面的特点。 (5) 小结:我们在写作中应学习这种围绕一句话,抓住重点进行具体描述的说明方法。 (6) 骆驼是不是只有这六点特点呢?请大家阅读课后的资料,试着插入文中适当的位置。(在学生了解第一自然段内容之间的联系和写作特点后,放手让学生修改,只要合理就行。) 五、拓

15、展延伸 正因为骆驼有这么多适应沙漠生活的特点,所以他才能在沙漠中畅通无阻,帮助人们做事,才能被称为沙漠之舟。你能仿照第一自然段的写法来写一种动物某一方面的特点吗?请同学们课后试着写一写。 板书设计: 沙漠 之 舟(骆驼):带路、预报风沙、驮东西 宽广 身高、脖长 水少 嗅觉灵敏 风沙大 鼻孔紧闭 沙烫 有胼胝 沙软 脚掌厚、脚趾分开 驼峰 教学反思: 本节课做到了以下几点: 1、注重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从导入开始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积极参与学习。 2、创设了和谐自主的学习氛围。教学的每个环节都把学习的自主权教给学生,沿着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教学,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的习惯。

16、3、有意识进行读写结合。在教学第一自然段时,让学生找出总起句,使学生掌握构段结构,接着让学生仿照第一段的表达方式修改有关骆驼的资料,插入课文中,进行知识迁移,又引导学生仿写,做到了循序渐进。 沙漠之舟教学设计及反思3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篇描写动物的说明文,语言简洁、形象,概括介绍骆驼适应沙漠生活的生理特点及帮助人们穿越沙漠的作用。 本课的学习,即要抓住重点整体感知课文,了解的描写、说明方法。在阅读课文时,引导学生感悟的同时,把重点放在理解“总分”的写作方法和为什么称骆驼为“沙漠之舟”的原因上,掌握学习写作方法。 学情分析: 1、学生的认知特点。 我校位于祖国东北边陲农村,远离沙漠地带,学生信

17、息较为封闭,学生没有亲眼见过骆驼,对于“沙漠之舟”会有浓厚的兴趣。但关于骆驼的一般常识性知识的理解会有难度。教师要运用插图或影像资料、理解重点词语等方式,让学生在精读课文中理解课文内容。 2、在学习本课前学生已具有的学习能力。 通过几年来和前几单元的学习,学生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通过自学和交流扫除文字障碍的能力,初步读懂课文的能力,整理好词佳句的能力。学生已经能边默读边批注,体会和运用归纳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写批注笔记的方法。 教学目标: 1、学会11 个生字,区分同音字“趾”和“胝”,能联系句子理解“胼胝”、“驼峰”、“脂肪”等词语。 2、阅读课文,了解骆驼适应沙漠生活的生理特点,明白人作为

18、什么为什么称骆驼为“沙漠之舟”。 3、理解句子间和段落间的关系,学习“总分”方式构段,围绕总起句,抓住重点进行具体描述的说明方法。 4、通过修改资料,插入课文,丰富学生知识背景,提高学生写摘录笔记的能力、写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 1、学习抓住特点进行具体描述的说明方法。 2、理解“沙漠之舟”称号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质疑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与沙漠有关的文章,教师板书课题沙漠之舟。 2、看到课题你能知道什么? (本文和沙漠有关,舟是小船的意思,这课写是是沙漠中的船) 3、从课题看,你有什么疑问? (沙漠之舟指的是谁?) 点评:本文题目是沙漠之舟,从字面上是沙漠中的船。沙漠中怎么

19、会有船呢?让学生根据课题质疑,可以培养学生逐步养成质疑的习惯。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请同学们带着疑问快速略读课文,找出准确答案。 点评:带着简单的问题进行略读,体会略读的方法和特殊的作用。 2、生交流问题的答案: (“沙漠之舟”指的是骆驼。) 三、精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由学生的学习需要引入课文。) 1、师:刚才,同学作通过略读课文,明白了“沙漠之舟”指的是骆驼,那么为什么把骆驼称为“沙漠之舟”呢?是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告诉我们的? (课文第2、3、4 自然段。) (1)请同学们默读2、3、4 自然段,边读边用符号画出自己认为的好词佳句,或写下自己的认识、疑惑。 点评:提高学

20、生默读的质量,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的阅读,能给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 (2)小组交流各自的学习情况。 (首先交流的内容是互听读,检查、互助扫除生字障碍;然后是交流不理解的词;最后交流自己的见解和疑惑。) 点评:把阅读和语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训练结合起来,利用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在思维的碰撞中产生更深入的理解体会,提高学习效果。 (3)请同学们用小标题的形式,抓住重点词语概括把称骆驼为“沙漠之舟”的原因说出来。 (课文2、3、4 自然段篇幅都较少,学生有了一定的概括基础,加上刚才的小组交流,这个问题会很容易答上来。) (4)体会运用的修辞方式及好在什么地方。 (教师引导

21、学生分析,把骆驼比作了什么?这么写有什么好处?相机指导学生在以后的习作中灵活运用。) 2、师:别的动物能不能代替骆驼呢?沙漠中环境到底怎样?是什么原因使骆驼能适应沙漠中的生活呢?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按条找出。 (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在学生的汇报过程中,利用挂图、卡片或查字典来理解描写骆驼特点的词。例如:“胼胝”、“驼峰”、“脂肪”等,) (建议: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观看关于骆驼的纪录片,或带领学生去动物园参观。) (2 )教师模仿动物世界栏目主持人进行配乐朗诵第一自然段,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画面体会沙漠自然环境的特点。 点评:教师充分利用各种手段帮

22、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3 )小组讨论,骆驼和沙漠间有什么样的关系? (旨在帮助学生明确骆驼独特的身体特点是适应沙漠生活的必备条件,沙漠的环境也为骆驼身体特点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天地”。) 四、体会写法,迁移运用: 1、师:通过刚才的学习,同学们虽然没有去过沙漠,没有亲眼见到过骆驼,但对于“沙漠之舟”的知识却有了形象的认识。那么是用了什么方法来写的呢?让我们再从写作的角度来研究一下课文。 方法:(1 )找出第一自然段的总起句; (2 )思考本段首句与其它各句间的关系; (3 )明确这种写作方式就是“总分”方式构段,围绕总起句进行具体描述的说明方法。 (建议:为了加深学生对这种

23、写法的认识,可以结合本册教材第四单元手上的皮肤一课的第四自然段再进行一次练习。) 点评:这种方法,能让学生发现这种构段方式的特点,再给出定义,减少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难度,而且体会到这种写法如何运用。 2、请同学们结合的写作方法,把课后的资料适当修改后插入第一自然段中。 (了解本段内容之间的联系和写作特点之后,放手让学生修改课后的资料,只要修改合理,就要肯定。) 3、同学们不但在文中学到了关于“沙漠之舟”的很多知识,而且也学到了许多好的写作方法,请同学们观察自己喜欢的一种小动物,写一篇小练笔。 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做到了以下几点: 1、能创设和谐自主交流的学习氛围。尊重学生的个性化理解,引导学生

24、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有自主学习的机会,也有小组交流,全班交流的机会,沿着学生的学习欲望点进行教学。 2、培养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教学中每个环节都是把探究权给了学生,养成善于思考的习惯。阅读学习过程中教师让学生在自己感触深刻的地方做学习批注,画出好词佳句,按顺序阅读,怎样默读,怎样略读,有形地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实践。 3、提高学生质疑能力,教师从新课导入开始,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参与学习,关注学生的发展。 沙漠之舟教学设计及反思4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理解、积累本课词语,并用由于、因此等词造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骆驼的外型和

25、特殊生理构造,学习抓住特点描写事物的方法。抄写自己喜欢的词语。 3.培养学生爱动物的情感,增强保护动物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抓住特点描写事物的方法。 三.学难点: 理解为什么称骆驼为沙漠之舟? 四.教学用具: 投影仪、录像、电脑、图片 五.教学时间:三课时 六.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二)理清课文条理,了解课文从哪几方面写骆驼的? 二.教学重、难点:理清课文条理,了解课文从哪几方面写骆驼的? 三.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激发情趣。 1.齐读课题,问:沙漠之舟指什么? 2.出示骆驼图片,谈谈你对骆驼的认识。 (二)初读课

26、文,理清条理。 1.指名读课文,思考:课文是从哪几方面写骆驼是沙漠之舟的? 2.学生讨论、回答。 三个方面:(1)骆驼的外型特点。 (2)骆驼具有特殊生理构造,能适应沙漠生活。 (3)骆驼长途跋涉在沙漠中,担负着繁重的运输任务,成为交通工具,不愧为沙漠之舟。 3.分别请同学朗读这三部分内容。 (三)检查生字词预习情况。 1.出示词语,认读。 来源 仓库 任务 恶劣 暑假 算术 笨拙 程度 酷爱 兼职 浩瀚 粗糙 长途 跋涉 2.默字词并订正。 3.反义词: 笨拙(灵巧) 粗糙(细致) 繁重(轻松) 恶劣(优良) 4.选择正确读音,画。 陷入( xin xun) 特殊(ch sh) 侵入(qn

27、qn) 恶劣(li le) 笨拙(zhu zhu) 粗糙(cho co) 5.补充词语。 长途( )涉 日夜( )程 ( )暑严( ) ( )边无际 ( )天( )地 人烟( )少 清脆( )耳 恰如其( ) (四)熟读课文。 1.采用各种形式:开火车读,小组读。 2.每组推选最棒的同学朗读课文。 (五)布置作业: 查找有关骆驼的资料。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理解课文内容,会填表。 (二)体会对骆驼的赞美之情。 二.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会填表。 三.教学难点: 体会对骆驼的赞美之情。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沙漠之舟指的是什么?课文从哪几方面来写它是 沙漠之舟的?

28、2.指名回答。 (二)学习课文。 1.第一方面:骆驼的外型特点。 (1)指名读,画出描写骆驼外型特点的词句。 (2)出示句子,说出表现其什么特点? a 它那高大的背,仿佛凸起的小山。它那四条粗壮的腿,走路并不笨拙。 写出骆驼(形体高大但不笨拙)的特点 b 它日夜兼程走在浩瀚的沙海中,连续多少个昼夜都不喝一滴水,只要能吃上一些粗糙的沙漠植物,就很满足了。 写出骆驼(耐饥耐渴)的特点 c 不怕路途遥远,哪管酷暑严寒,就凭这足够的耐力,它能战胜一切困难! 写出骆驼(不怕困难、坚强)的特点。 (3)齐读第一段 2.学习第二方面:骆驼特殊的生理构造适合沙漠生活 (1)人们为什么称它是沙漠之舟? (主要是

29、它具备了生活在沙漠恶劣环境的特殊生理构造) (2)看录像:a形容一下沙漠怎样恶劣? b描绘一下录像中骆驼的生理构造的作用 (3)学生自学:a分组学习 b边读边讨论 c填表 出示骆驼号称沙漠之舟 特殊生理构造 适合沙漠生活 成为交通工具 厚厚的肉脚垫 不会陷入沙窝 长途跋涉在沙漠中,不停地为人们运送东西。 长长的眼睫毛 可以阻挡风沙 鼻子能张能合 沙尘难以侵入 背上的小山峰 贮存食物和水分 敏感的细胞 能为人们找到水源 (4)检查自学情况 a指名出示自己所填的表格 b并用因此或由于将句子连起来 如:由于骆驼有厚厚的肉脚垫,因此不会陷入沙窝。 (5)指名读第二方面 3 第三方面:骆驼担负着繁重的运

30、输任务,是交通工具。 (1)默读课文,思考:为什么称骆驼为沙漠之舟确实恰如其分?理解恰如其分的意思。 (2)齐读这段话 (三)回读课文,体会对骆驼的赞美之情。 1.指名读课文 2.画出体现赞美骆驼的句子。 (1)直接赞美:a这就是号称沙漠之舟的骆驼! b不怕路途遥远,哪管酷暑严寒,就凭这足够的耐力,它能战胜一切困难! c 可是,这对骆驼来说又算得了什么! d 这是一种多么有特点的动物! (2)间接赞美:描写骆驼外型的句子、特殊生理构造等句子也都是对骆驼的赞美之情的体现。 3.有感情的朗读这些句子 (四)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用因此、由于造句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巩固练

31、习 (二)扩展练习 二、教学重点:巩固练习 三、教学难点:扩展练习 四、教学过程: (一)回顾课文,巩固练习 1.自由读课文 2.选择关联词语填空 虽然但是 因为所以 因此 由于 不但而且 出示句子: 骆驼(虽然)身体高大,(但是)走路并不笨拙。 (因为)具备了生活在沙漠恶劣环境的特殊生理结构,(所以)人们称它为沙漠之舟。 人们骆驼为沙漠之舟,主要是(由于)它具备了生活在沙漠恶劣环境的特殊生理构造。 骆驼它(不但)身体高大,(而且)还具备了生活在沙漠恶劣环境的特殊生理构造,(因此)它成为沙漠里最重要的交通工具。 (二)赞美骆驼: 1.学完课文,你肯定也要赞美一番骆驼,那么就请同学写一首诗来赞美

32、骆驼。 2.学生作诗,老师巡视,作适当指导。 3.交流,指名读,并给予肯定和鼓励。 (三)扩展练习。 1.将你查到有关骆驼的资料介绍给大家。 (四)小结全文 课文通过抓住骆驼特点来写并体现出的赞美之情,我们要学习的这种写作方法,将这种方法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去。 (五)布置作业: 写一种你最喜爱的动物,要求:抓住特点,从字里行间中体现出你对这种动物的赞美。 沙漠之舟教学设计及反思5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了解骆驼适应沙漠生活的生理特点,明白人们为什么把骆驼称为“沙漠之舟”。 2、学习课文抓住特点、选择有关材料、具体化的描写方法。 3、能将课后资料进行修改,插入课文相关段落,完善和补充课文内容

33、。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培养学生爱动物的情感,增强保护动物的意识。 教学重点: 学习课文抓住特点、选择有关材料、具体化的描写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为什么把骆驼称为“沙漠之舟”。 教学准备: 1、学生查找有关描写骆驼身体特点和生活习性的相关资料。 2、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齐读课题 2、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你知道课题中的“我”是谁? 3、引读1、2节。小骆驼在小溪边照“镜子”,小红马看见了(点击课件,书上插图)就喷着响鼻对小骆驼说:“你的脚掌有又大又厚”小骆驼觉得挺委屈 4、问“小红马觉得小骆驼哪些地方长得挺难看的? 5、追问:正因为小红马说它难看,所以

34、小骆驼觉得挺委屈的 板书:委屈 于是,妈妈决定和小骆驼到沙漠中去旅行一次。 教师的引读与情境图相结合,不但复习了旧知,更让学生快速地进入了课文的情境中。我觉得:入境才能入情,入情才能更深地领悟课文内容。 二、感受沙漠 1、说到沙漠,你对沙漠了解多少,不妨说给大家听听 2、点击课件沙漠,让我们来看看,沙漠到底是什么样的?自由说 3、在课文的3、4自然段中,有好多描写沙漠的句子和词语,你能快速读一读后,把它找出来呢? 让学生体会到获取知识可通过多种渠道,如:电视、课外书、爸妈的口中、师生的介绍、课文的语言文字就像蜜蜂采蜜。 4、交流,点击课件沙漠词语 茫茫的大沙漠 无边无际的沙漠 沙子松散的沙漠

35、风沙铺天盖地的沙漠 5、读好这些词语。(大、无边无际、风沙铺天盖地) 6、我们说了沙漠,看了沙漠,读了描写沙漠的词语,此时,大沙漠给你一个什么印象?(沙漠广大无边,气候干燥,很少有绿色植物,没有水流,风沙很大,还有沙丘、沙谷,如果人在沙漠里行走,随时有生命危险。) 7、师小结:虽然沙漠里的气候如此干燥,环境这么恶劣,可小骆驼和它的妈妈还是愉快地结束了这次沙漠旅行,而且小骆驼还有了新的想法。 对沙漠的了解,是为下文的学习作了铺垫。 三、精读最后一节,引导质疑 1、点击课件最后一节 2、读读这一节,思考一下,你特别想知道什么? 3、交流筛选后点击课件2个问题 1)、小骆驼的驼峰、脚掌、眼毛在沙漠里各有什么作用? 2)、小骆驼因为什么事而深感自豪? 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同样重要。这里。采用了变序的教学方法,已紧紧扣住了学生的心弦。 四、精读3、4小节,读中感悟 过渡:问题的答案就在3、4下节中,下面我们按小小组进行合作学习。先读读课文3、4节,然后讨论,找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