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册语文出师表教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_第1页
九年级上册语文出师表教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_第2页
九年级上册语文出师表教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_第3页
九年级上册语文出师表教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_第4页
九年级上册语文出师表教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 九年级上册语文出师表教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做好语文教案是教学活动的蓝图,是表达新课程理念的关键。为此,下面我整理了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出师表教案以供大家阅读。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出师表教案 学习目标 1、领会诸葛亮提出的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小三项建议的意义。 2、熟悉并学习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3、了解本文探讨中融以叙事、抒情的写法。 一、预习导学 【学识链接】1作家作品简介:本文选自(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诸葛亮 181234,字孔明,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人,是三国时出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他年轻时躬耕陇亩,隐居隆中,刻苦攻读史书,

2、常以管仲、乐毅自比。刘备三顾茅庐后,诸葛亮为其真情所动,出山辅佐刘备,联吴抗曹,败曹操于赤壁,形成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刘备死后,他受遗诏辅佐后主刘禅。 【学识链接】2关于表:表是古代奏议的一种,用于向君王论述的苦求和愿望。诸葛亮这篇表文写于蜀汉建兴(后主刘禅年号)五年p27年)第一次出师伐魏之前。当时蜀汉已从猇亭(现在湖北宜都)战役的惨败中恢复过来,既与吴国通好,又平定了南方的叛乱,所以诸葛亮抉择北上伐魏, 写这篇表文的目的是,梦想刘禅任用贤臣,采用忠言,赏罚清晰,国内政治修明,有一个稳定的战略后面,以实现先帝的叫匕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宏大梦想。 1、生字注音 忠谏( ) 裨补( ) 遗(

3、 )陛下 攸( ) 咨( ) 阕( ) 陟( )罚 臧( )否( ) 行( )阵 倾颓( ) 苟( )全 猥( )自 夙( )夜 驽( )钝 攘( )除 崩 殂( ) 诹( )斟( )酌( ) 妄( )自菲( )薄 2、释词 崩殂: 疲敝: 秋: 殊遇: 开张圣听: 光: 恢弘: 妄自菲薄: 引喻失义: 陟罚臧否: 异同: 作奸犯科: 刑赏: 平明之理: 良实: 志虑忠纯: 简拔: 遗: 咨: 裨补阙漏: 淑均: 优劣得所: 猥自枉屈: 驱驰: 后值倾覆: 尔来: 夙夜忧叹: 不毛: 庶竭驽钝: 攘除: 斟酌损益: 慢: 彰其咎: 谘诹善道: 察纳雅言: 3、古今异义词: (1)开张:今义是

4、,古义是 。(2)痛恨:今义是 ,古义是 。 (3)无耻:今义是 ,古义是 。 (4)感恩:今义是 ,古义是 。 (5)精心:今义是 ,古义是 。 (6)涕:今义是 ,古义是 。 4、理解文言虚词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 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 之 欲报之于陛下也( ) 而 可计日而待也( ) 先帝称之曰能( ) 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 以光先帝遗德( ) 侍卫之臣不懈于内( ) 以塞忠谏之路( ) 欲报之于陛下( ) 是以先帝简拔( ) 于 叹息痛恨于桓、灵( ) 以 愚以为宫中之事( )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 悉以咨之( ) 受任于败军之际( ) 先帝不以臣无耻( ) 还于旧都

5、( ) 以伤先帝之明( 二、探究表示 1、第一自然段问题探究: (1)当时的不利条件是什么? (2)当时的有利条件是什么? (3)本段提出什么建议? (4)提出这一建议的目的是什么? 2、其次自然段问题探究 (1)在本段提出的建议是什么? (2)如何概括执行? (3)提出怎样的劝诫? (4)内外异法内外各指什么? 3、第三、四自然段问题探究 (1) 举荐了哪些人?为什么要举荐这些人? (2)提出亲贤的概括作法是什么? (3)亲贤的好处是什么? (4)亮认为举用向宠将军的好处是什么? 4、第五自然段问题探究 (1)本段的中心句是哪句? (2)先汉兴隆的理由是什么?(正面): (3)后汉倾颓的理由

6、是什么?(反面): (4)每与臣论此事中此指什么? (5)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的主要条件是什么? (6)3-5段提出了什么建议?为什么要把这条重点写? 5、第六自然段问题探究 (1) 找出说明出身的语句。 (2) 当时的志趣是什么? (3) 感恩的理由是什么? (4) 文中的无耻是什么意思?具本指什么? (5) 哪句话概括了与先帝患难与共的历史? 6、第七段问题探究 (1)亮夙夜忧叹的理由? (2)五月渡泸,深入不毛的理由? (3)说明伐魏时机成熟的句子? 7、第八段问题探究 第一句照应上段哪一句? 其次句前半句照应上段哪一句? 其次句后半句照应第一段哪一句? 哪一句话表现了亮以身许国的意志

7、和决心。 三、练习反应 一、臣本布衣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精心而忠陛下之职份也。 1、这段文字选自的出师表,表是_。 2、解释以下加点词的意思。 由是感恩( ) 遂许先帝以驱驰( ) 故五月渡沪( ) 先帝不以臣无耻( ) 深入不毛( ) 臣本布衣( )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 3、第段说先帝知臣精心,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大事在本段中概括指什么?用原文中的4个四字短语回复:_。 4、这两段文字回想了对人生有重大影响的三件往事,它们分别可以概括为 _,临危委重任和_。回想这些往事的目的是_。(用自己的话概括作答)。 5、下面的一副对联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功绩。参考例如,从列出的六项中任意选出

8、两项,写出概括所指。 上联: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下联: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例如三顾:三顾茅庐: 六出:_东和:_收二川:_ 七擒:_北拒:_排人阵:_ 6、与咨臣以当世之事中的以字用法一致的一项为哪一项( ) A、先帝不以臣无耻 B、以伤先帝之明 C、悉以咨之 D、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7、用一个成语概括:先帝不以臣无耻,狠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划线语句的内容:_。 8、由是感恩中的是指代什么?_(用原文作答)。 9、此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份也。中的此指代什么?_ _(用原

9、文作答)。 10、概括这两段的文字的内容。 第一段:_ 。 其次段:_ 。 11、强调自己本来的志向的作用是什么?_。 12、把以下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候_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_ 先帝知臣精心,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_ 13、解释以下句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4 分) 先帝不以臣无耻 ( ) 以光先帝遗德 ( )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 ) 悉以咨之 ( )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 分)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译:_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译:_ 15、古之贤者擅长以史为鉴,察治国家兴衰之理。深情地回想先帝叹息痛恨的情形有什么意图?

10、答:_ 16、陆游在感状中说凛然出师表,一字不成删。足可见此文传唱千古的理由在于凛然正气中所蕴含的耿耿忠心。细读此文,指出忠陛下之忠概括表现在哪些方面?(答出三点即可) 答:_ 17、报先帝而忠陛下的挚诚,缘于先帝的三顾之恩、托孤之重,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用毕生心血履行着自己神圣的职责。请结合原文中你感受最深的一点谈谈,在重视责任意识的今天,他的这种精神将会对你产生怎样的影响? 答: 【学识链接】与诸葛亮有关的成语、歇后语: 成语(1)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注解:指勤勤恳恳,竭尽心力,为革命,为人民奋斗终身。 出处:三国蜀诸葛亮后出师表:臣鞠躬尽力,死而后已。 (2)运筹帷幄 注解:指拟定作战

11、策略。引申为筹划、指挥。 出处:汉书高帝纪: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3)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 注解:比喻人多聪慧多,有事请经过大家磋商,就能磋商出一个好手段来。 歇后语 曹操诸葛亮脾气不一样(比喻人不同,性格也不一致。) 刘备三请诸葛亮诚恳诚意 门角里藏着诸葛亮暗中盘算 诸葛亮草船借箭有借无还 诸葛亮唱空城计急手段 诸葛亮弹琴计上心来 诸葛亮当军师足智多谋;名副其实 诸葛亮的丑妻家中宝 诸葛亮的鹅毛扇神妙莫测 诸葛亮的锦囊用不完的计 诸葛亮吊孝假仁假义 诸葛亮放孟获欲擒故纵 诸葛亮焚香操琴故弄玄虚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顾全大局 诸葛亮借东风将计就计;金蝉脱壳 诸葛亮三气周瑜略使小技 诸葛亮玩狗聪明一世,糊涂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