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学史员怒华课件导论_第1页
现代文学史员怒华课件导论_第2页
现代文学史员怒华课件导论_第3页
现代文学史员怒华课件导论_第4页
现代文学史员怒华课件导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导论:现代中国文学的发生 一、中国现代文学的起点1、1919年 :与中国现代史同步,以五四运动为开端。 唐弢主编:中国现代文学史2、1917年 :以文学革命的发动为开端。 钱理群、温儒敏、吴福辉:中国现代文 学三十年3、19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 严家炎: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 严家炎在中国现代文学起点在何时?中认为:中国现代文学之所以有别于古代文学,是由于内含着这三种特质:一是其主体由白话文所构成,而非由文言所主宰;二是具有鲜明的现代性,并且这种现代性是与深厚的民族性相交融的;三是大背景上与“世界的文学”相互交流、相互参照。史实论据:(1)黄遵宪1887年定稿的日本国志中提出“言文一致” 即

2、书面语与口头语相一致的主张。(2)1890年陈季同的中篇小说黄衫客传奇,1892韩邦 庆的长篇小说海上花列传成为标志性的作品,即 具有现代意义的白话作品,还包括陈季同的英勇的 爱是最早一部话剧作品。陈季同的作品均以法文写 成,在法国销路很好,还被译成英、德、意大利文。(3)世界文学的眼光。陈季同提出:该推扩而参加世界 的文学。要去隔膜,免误会。要去隔膜,非提倡大规模的翻译不可,不但他们的名作要多译进来,我们的重要作品,也须全译出去。要免误会,非把我们文学上相传的习惯改革不可。(重诗文,轻小说戏曲)4、中国新文学刘纳在新文学何以为“新”兼谈新文学的开端中提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2年第5

3、期) 现代文学界定时间上限的分歧,是因为对“现代”与“现代性”的认知差异导致的。“现代”若是指一个时段,那么1919年作为现代文学的开端就没问题。如果指现代性,那么审美现代性是很难界说清楚的, 在古人的作品中发现审美现代性也并不牵强。因而刘纳偏向于仍以“中国新文学”来命名中国现代文学,起点是1918年,其标识是:新式白话。代表作有鲁迅的狂人日记,沈尹默的月夜。二、现代中国文学的发生(多种合力的结果) 1、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推动 (1)新文化运动的性质:思想启蒙运动 五四时期的中国仍处于“三千年未有之变局”之中。从 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到辛亥革命,中国知识分子在追求现 代化的道路上经历了从器物层面到

4、制度层面认识的变化。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的失败使中国的知识分子们意识到在封建专制体制内求富强是行不通,于是走向政治革命。辛亥革命用暴力手段推翻了统治中国长达两千余年的帝王专制体制,但随之而来的复辟分裂与外来侵略的日益加剧,使民族危机更为深重。政治革命带来的制度层面的变革同样不能解决中国的问题,知识分子们开始把目光转向思想文化领域。 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拉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大幕,而五四新文化运动究其实质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康德在答复这个问题:“什么是启蒙运动?”中指出:“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康德的这句名言主要是针对欧洲18世纪的启蒙运动而言的,具体

5、到五四思想启蒙运动, 实际上就是要“启封建之蒙”,要立人,使国人从封建专制主义与封建蒙昧主义之中脱离出来。 五四思想启蒙主要循着两个维度展开:一是猛烈批判封建的思想文化以再造文明,一是大力引进域外主要是西方的思想理论资源作为启蒙的思想武器。(2)思想启蒙何以发动文学革命?五四知识分子认为文学与政治、思想、文化不可分离。陈独秀在文学革命论中说:“今欲革新政治,势不得不革新盘踞于运用此政治者精神之文学。”李大钊指出:“由来新文明之诞生,必有新文艺为其先 声。”傅斯年认为:“真正的中华明国,必须建立在新思想的上面。新思想必须建立在新文学的里面。”钱玄同提出极端主张:“欲废孔学,不可不先废汉文。”蔡元

6、培在为中国新文学大系撰写总序时还专门解释道:“为怎么改革思想,一定要牵涉到文学上?这因为文学是传导思想的工具。”陈平原在思想史视野中的文学新青年研究则认为:“五四文学革命并非自然而然的历史进程,很大程度依赖于外力的推动”。新青年发动文学革命,“切入口是文学形式,着眼点则是整个思想文化革命。”因此,五四新文学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启蒙文学,鲁迅在我为什么做起小说来中说:“说到为什么做小说罢,我仍抱着十多年前的启蒙主义,以为必须是为人生,而且要改良这人生。” 2、新式教育的兴起与普及新式教育:“指的是区别于中国传统教育、带有西方教育 特质的教育”。中国的新式教育包括国外留学与国内教育两大块:国外留学以1

7、847年容闳等三人去美国求学为其先声,1872年至1881年清廷派遣幼童官费留美为其开端,至五四前夕,中国前往欧、美、日各国留学的学生已不下万人,其中尤以留日学生居多。国内的新式教育正式兴起于洋务运动。洋务运动中创办的京师同文馆(1862年建立)、上海广方言馆(1863年建立)、广州同文馆(1864年建立)、天津水师学堂(1880年建立)、 江南水师学堂(1890年建立)等新式学堂,突破了以私塾、官学和书院为主要形式的传统教育体制,使西学的输入有了一条较为规范正式的渠道。戊戌变法时期京师大学堂的创立以及1905年科举制度的废除,更是推动了新式教育的发展。“以1907年学部统计为例,京师有学堂1

8、27所,直隶有4591所,吉林有1526所,湖北有1298所,河南有2692所,出现了上有各府州县学堂之设立,下有爱国志士热心教育蒙学女学各种私学堂之设立的前所未有的争相创办新式教育的局面。” 据周策纵研究,五四运动开始时,大致约有1000万受过某化与阅读性能的一度加强,莫不与现代报刊杂志这种主要传播媒体的特征息息相关。即使说现代白话文就是适应现代报刊的需要发展起来的,也不为过。” 杨义则提出:“报刊作为传播媒体,深深地影响着现代文学的写作方式、传播方式、阅读方式,以及作家的交往方式、成名方式和他与社会、与市场的关系。可以说,中国现代文学与古典文学一个带根本性的区别,是它拥有了报刊。” 古代文

9、学作品由于缺乏印刷复制手段,传播的范围往往极其有限,文学的发展受到了极大的限制。现代报刊出版的种形式的新式教育的人。“与全国人口比起来,新知识分子的比例是很小的,大概占3%。” 然而,正是这3%,成为五四文学革命的主体。3、大众传播媒介的发达王富仁在传播学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一文中指出:“没有现代印刷业的发展,没有从近代以来逐渐繁荣发展起来的报刊杂志,就没有五四文学革命。实际上,现代小品散文的繁荣,现代杂文的产生,诗歌绝对统治地位的丧失,小说地位的提高,中国话剧艺术表演性能的一度弱发达为文学的发展提供了技术的支持和流通的便利,极大地刺激了文学的发展,使文学走向了大众。4、文学发展自身的原因周作人

10、中国新文学的源流把晚明以来的文学作为新文学的源流。教材上则提出可以源流上朔至元代。理由:“因为元代以来与新文学相关联的变异因素的成长较为连贯和明显”。晚明李贽的“童心说”、袁宏道的“性灵说”、汤显祖的“尊情说”都是对人的情感个性的倡导,对宋明理学的的反动,而这些因子从元代已开始出现。此外,元代戏曲与明清小说的白话化一步步增强。晚清在维新运动推动下倡导的“诗界革命”、“小说界革命”、“文界革命”更是提供了直接的源流。“诗界革命”:提倡“适用于今,通行于俗”,提出“我手写 我口,古岂能拘牵”。“小说界革命”:将小说的政治宣传、思想教化功能强调到 极致,以 “新民”。“文界革命”:提出打破桐城派古文的藩篱,推广平易畅达 的新文体。 但这些主张只开出了炫目的花,未结出实在的果。 严家炎把19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作为新文学起点的观点如果不被认同,至少从这时到文学革命的提出这30年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