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地标:电动汽车柔性充电堆(初稿)_第1页
深圳地标:电动汽车柔性充电堆(初稿)_第2页
深圳地标:电动汽车柔性充电堆(初稿)_第3页
深圳地标:电动汽车柔性充电堆(初稿)_第4页
深圳地标:电动汽车柔性充电堆(初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SZDB/Z XXXXXX. PAGE 26:.;电动汽车柔性充电堆 HYPERLINK baidu/link?url=ggZ8Xloe0Tvv2x28CXsd-fHKVgpGhUHveQSeUsgX6sQnIeuE15Uwxi5FFa3GppCgGAns9hVAIVcU3blrD6zNlIL-MbzDnrwnZ2kJgpIZLjG t _blank flexible EV charging piles初稿 目 次 TOC o 1-3 h z u HYPERLINK l _Toc476218812 前言 PAGEREF _Toc476218812 h IV HYPERLINK l _Toc47

2、6218813 1 范围 PAGEREF _Toc476218813 h 1 HYPERLINK l _Toc476218814 2 规范性援用文件 PAGEREF _Toc476218814 h 1 HYPERLINK l _Toc476218815 3 术语和定义 PAGEREF _Toc476218815 h 1 HYPERLINK l _Toc476218820 4 根本构成及分类 PAGEREF _Toc476218820 h 2 HYPERLINK l _Toc476218821 4.1 根本构成 PAGEREF _Toc476218821 h 2 HYPERLINK l _Toc

3、476218822 4.2 分类 PAGEREF _Toc476218822 h 3 HYPERLINK l _Toc476218823 5 运用条件 PAGEREF _Toc476218823 h 3 HYPERLINK l _Toc476218826 6 功能要求 PAGEREF _Toc476218826 h 4 HYPERLINK l _Toc476218827 6.1 充电方式和衔接方式要求 PAGEREF _Toc476218827 h 4 HYPERLINK l _Toc476218828 6.2 计量要求 PAGEREF _Toc476218828 h 4 HYPERLINK

4、l _Toc476218829 6.3 通讯功能 PAGEREF _Toc476218829 h 4 HYPERLINK l _Toc476218830 6.4 控制导引和充电控制 PAGEREF _Toc476218830 h 4 HYPERLINK l _Toc476218831 6.5 功率分配 PAGEREF _Toc476218831 h 4 HYPERLINK l _Toc476218832 6.6 限压、限流、限功率特性 PAGEREF _Toc476218832 h 4 HYPERLINK l _Toc476218833 6.7 充电堆输出呼应要求 PAGEREF _Toc47

5、6218833 h 4 HYPERLINK l _Toc476218834 6.8 显示功能 PAGEREF _Toc476218834 h 5 HYPERLINK l _Toc476218835 6.9 低压辅助电源 PAGEREF _Toc476218835 h 5 HYPERLINK l _Toc476218836 6.10 付费买卖功能 PAGEREF _Toc476218836 h 5 HYPERLINK l _Toc476218837 6.11 本地数据存储功能 PAGEREF _Toc476218837 h 5 HYPERLINK l _Toc476218838 6.12 自检功

6、能 PAGEREF _Toc476218838 h 5 HYPERLINK l _Toc476218839 6.13 站级监控系统 PAGEREF _Toc476218839 h 6 HYPERLINK l _Toc476218840 6.14 平安防护功能 PAGEREF _Toc476218840 h 6 HYPERLINK l _Toc476218841 7 性能要求 PAGEREF _Toc476218841 h 7 HYPERLINK l _Toc476218842 7.1 直流输出电压范围 PAGEREF _Toc476218842 h 7 HYPERLINK l _Toc4762

7、18843 7.2 直流输出额定功率 PAGEREF _Toc476218843 h 7 HYPERLINK l _Toc476218844 7.3 额定电流 PAGEREF _Toc476218844 h 7 HYPERLINK l _Toc476218845 7.4 输入总谐波电流 PAGEREF _Toc476218845 h 7 HYPERLINK l _Toc476218846 7.5 功率因数 PAGEREF _Toc476218846 h 7 HYPERLINK l _Toc476218847 7.6 稳流精度 PAGEREF _Toc476218847 h 7 HYPERLIN

8、K l _Toc476218848 7.7 稳压精度 PAGEREF _Toc476218848 h 7 HYPERLINK l _Toc476218849 7.8 均流不平衡度 PAGEREF _Toc476218849 h 7 HYPERLINK l _Toc476218850 7.9 纹波系数 PAGEREF _Toc476218850 h 7 HYPERLINK l _Toc476218851 7.10 效率 PAGEREF _Toc476218851 h 8 HYPERLINK l _Toc476218852 7.11 噪声 PAGEREF _Toc476218852 h 8 HYP

9、ERLINK l _Toc476218853 7.12 电磁兼容性 PAGEREF _Toc476218853 h 8 HYPERLINK l _Toc476218854 7.13 机械强度 PAGEREF _Toc476218854 h 9 HYPERLINK l _Toc476218855 7.14 各部件的温升 PAGEREF _Toc476218855 h 9 HYPERLINK l _Toc476218856 7.15 防护及维护 PAGEREF _Toc476218856 h 10 HYPERLINK l _Toc476218857 7.16 电气间隙和爬电间隔 PAGEREF _

10、Toc476218857 h 10 HYPERLINK l _Toc476218858 7.17 电气绝缘性能 PAGEREF _Toc476218858 h 10 HYPERLINK l _Toc476218859 8 检验规那么 PAGEREF _Toc476218859 h 11 HYPERLINK l _Toc476218865 9 实验方法 PAGEREF _Toc476218865 h 14 HYPERLINK l _Toc476218866 9.1 实验条件 PAGEREF _Toc476218866 h 14 HYPERLINK l _Toc476218867 9.2 普通检查

11、 PAGEREF _Toc476218867 h 16 HYPERLINK l _Toc476218868 9.3 电击防护实验 PAGEREF _Toc476218868 h 16 HYPERLINK l _Toc476218869 9.4 绝缘性能实验 PAGEREF _Toc476218869 h 16 HYPERLINK l _Toc476218870 9.5 充电输出实验 PAGEREF _Toc476218870 h 16 HYPERLINK l _Toc476218871 9.6 功能实验 PAGEREF _Toc476218871 h 20 HYPERLINK l _Toc47

12、6218872 9.7 协议一致性实验 PAGEREF _Toc476218872 h 20 HYPERLINK l _Toc476218873 9.8 站级监控系统实验 PAGEREF _Toc476218873 h 20 HYPERLINK l _Toc476218874 9.9 功率分配功能 PAGEREF _Toc476218874 h 20 HYPERLINK l _Toc476218875 9.10 平安防护功能实验 PAGEREF _Toc476218875 h 20 HYPERLINK l _Toc476218876 9.11 控制导引实验 PAGEREF _Toc476218

13、876 h 22 HYPERLINK l _Toc476218877 9.12 切换元件缺点实验 PAGEREF _Toc476218877 h 22 HYPERLINK l _Toc476218878 9.13 噪声实验 PAGEREF _Toc476218878 h 22 HYPERLINK l _Toc476218879 9.14 温升实验 PAGEREF _Toc476218879 h 22 HYPERLINK l _Toc476218880 9.15 机械强度实验 PAGEREF _Toc476218880 h 22 HYPERLINK l _Toc476218881 9.16 防护

14、等级实验 PAGEREF _Toc476218881 h 22 HYPERLINK l _Toc476218882 9.17 低温实验 PAGEREF _Toc476218882 h 22 HYPERLINK l _Toc476218883 9.18 高温实验 PAGEREF _Toc476218883 h 22 HYPERLINK l _Toc476218884 9.19 交变湿热实验 PAGEREF _Toc476218884 h 22 HYPERLINK l _Toc476218885 9.20 电子兼容抗扰度实验 PAGEREF _Toc476218885 h 23 HYPERLINK

15、 l _Toc476218886 9.21 骚扰限值实验 PAGEREF _Toc476218886 h 25 HYPERLINK l _Toc476218887 10 标志、包装、运输、储存 PAGEREF _Toc476218887 h 25 HYPERLINK l _Toc476218888 10.1 标志 PAGEREF _Toc476218888 h 25 HYPERLINK l _Toc476218889 10.2 包装 PAGEREF _Toc476218889 h 26 HYPERLINK l _Toc476218890 10.3 运输 PAGEREF _Toc47621889

16、0 h 26 HYPERLINK l _Toc476218891 10.4 储存 PAGEREF _Toc476218891 h 26前言本部分起草单位: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 电动汽车柔性充电堆范围本规范规定了电动汽车柔性充电堆(以下简称“充电堆)的根本构成、分类、运用条件、功能要求、性能要求、检验规那么、实验方法、标志、包装和贮运等的要求。规范性援用文件以下文件对于本文件的运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援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援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一切的修正单适用于本文件。GB/T2423.1-2021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实验 第2部分:实验方法 实验A:低温GB

17、/T2423.2-2021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实验 第2部分:实验方法 实验B:高温GB/T2423.4-2021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实验 第2部分:实验方法 实验Db:交变湿热12h+12h循环GB/T 2423.55-2006电工电子产品环境实验 第2部分:环境测试实验Eh:锤击实验GB 4208 外壳防护等级IPGB/T 4797.5-2021 电工电子产品自然环境条件降水和风GB/T 4797.6-2021 环境条件分类 自然环境条件 尘、沙、盐雾GB 9254 信息技术设备的无线电骚扰限值和丈量方法GB/T 13384 机电产品包装通用技术条件GB/T 17478-2004 低压直流电源

18、设备的性能特性GB/Z 17625.1-2003 电磁兼容 限值 谐波电流发射限值设备每相输入电流16AGB/Z 17625.6-2003 电磁兼容 限值 对额定电流大于16A的设备在低压供电系统中产生的谐波电流的限制GB/T 17626.2-2006电磁兼容实验和丈量技术静电放电抗扰度实验GB/T 17626.3-2006电磁兼容实验和丈量技术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实验GB/T 17626.4-2021电磁兼容实验和丈量技术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实验GB/T 17626.5-2021电磁兼容实验和丈量技术浪涌(冲击)抗扰度实验GB/T 17626.11-2021电磁兼容实验和丈量技术电压暂降、

19、短时中断和电压变化的抗扰度实验GB/T 18487.1-2021电动车辆传导充电系统第一部分:通用要求GB/T 20234.1-2021 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用衔接安装 第1部分:通用要求GB/T 20234.3-2021 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用衔接安装 第3部分:直流充电接口GB/T 27930-2021 电动汽车非车载传导式充电机与电池管理系统之间的通讯协议GB/T 29317-2021 电动汽车充换电设备术语GB/T 29318 电动汽车非车载充电机电能计量术语和定义GB/T 18487.1-2021和GB/T 29317-2021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充电堆本体 principal p

20、art of EV flexible charging piles电动汽车柔性充电堆实现能量变换和功率分配的中心部分,普通由交流输入电源接口直流输入电源不在本规范思索范围内、一定数量的充电模块、功率分配单元、充电站监控系统可选、外壳以及实现必要的辅助功能的部件如照明、排风、环境监控、门禁等组成。充电终端 charging terminate充电堆与电动汽车进展信息交互和能量传输、计量计费的部分,主要由外壳、人机交互界面、充电控制单元、计量计费单元可选等组成。集控终端 centralized control terminate充电堆实现人机交互、计费、数据上传、充电战略转换的部分,该部分功能也可

21、集成在充电终端上。电动汽车柔性充电堆 EV HYPERLINK baidu/link?url=ggZ8Xloe0Tvv2x28CXsd-fHKVgpGhUHveQSeUsgX6sQnIeuE15Uwxi5FFa3GppCgGAns9hVAIVcU3blrD6zNlIL-MbzDnrwnZ2kJgpIZLjG t _blank flexible charging piles将电动汽车充电站全部或部分充电模块集中在一同,经过功率分配单元按电动汽车实践需求充电功率对充电模块进展动态分配,并可集成站级监控系统,对充电设备、配电设备及辅助设备进展集中控制,可为多辆电动汽车同时充电的系统。充电堆普通由充电

22、堆本体及充电终端、集控终端组成。根本构成及分类根本构成充电堆的根本构成包括:充电堆本体、充电终端、集控终端。充电堆本体包括外壳、充电模块、功率分配单元、充电站监控系统可选等部分。充电堆的根本构成及各功能单元之间的关系可参考图1。图1 充电堆表示图分类按运用环境条件充电堆按照运用环境条件进展分类:室内型充电堆;室外型充电堆。按运用对象充电堆按照运用对象进展分类:公用型充电堆: 对普通公众开放,运用运营商的支付方式进展充电;公用型充电堆: 只对特定用户提供充电效力,不对普通公众开放。运用条件正常运用的环境条件温度设备运转期间周围环境温度不低于20 ,不高于50 。湿度日平均相对湿度不大于95%,月

23、平均相对湿度不大于90%。振动、冲击和磁场干扰设备安装运用地点无剧烈振动和冲击,无强电磁干扰。安装垂直倾斜度安装垂直倾斜度不超越5%。交流输入电气条件频率频率变化范围不超越工频的2%。交流输入电压动摇范围交流输入电压动摇范围为380V15%。交流输入电压不对称度交流输入电压不对称度不超越5%。交流输入电压畸变率在输入电压谐波总畸变率不超越10%时,充电堆应能正常任务。功能要求充电方式和衔接方式要求充电堆采用GB/T 18487.1-2021附录A中规定的充电方式4和衔接方式C对电动汽车进展充电。车辆插头应满足GB/T 20234.1-2021和GB/T 20234.3-2021的规定。计量要求

24、公用型充电堆宜具备计量功能。如具备计量功能,每个独立的充电接口均应装配直流电能表,电能表准确度等级不低于1.0级,计量功能应符合GB/T 29318的要求;通讯功能充电终端应具备与电动汽车蓄电池管理系统通讯的功能,且能判别与电动汽车蓄电池管理系统能否正确衔接。充电堆应能获得蓄电池管理系统充电参数和充电实时数据。充电终端与电动汽车BMS之间的通讯协议应符合GB/T27930-2021的要求。充电堆宜具备与充电运营管理系统通讯的功能。控制导引和充电控制充电堆应具备控制导引功能,控制导引电路、充电控制过程及时序应能满足GB/T 18487.1-2021附录B的规定。功率分配充电堆应具备功率分配功能。

25、充电堆的集控终端可根据充电终端接纳到的电动汽车充电信息以及充电模块的参数,经过功率分配单元动态分配充电模块到对应的充电终端,并由充电终端根据电池管理系统要务虚时调整输出参数。限压、限流、限功率特性限压特性充电堆在恒流形状下运转时,当输出直流电压超越限压整定值时,应能自动限制其输出电压的添加,转换为恒压充电运转。限流特性充电堆在恒压形状下运转时,当输出直流电流超越限流整定值时,应能立刻进入限流形状,并自动限制其输出电流的添加。限功率特性当变压器实践任务时的功率值超出其额定功率时,充电堆应自动限制各充电终端的输出功率,将变压器的实践功率值限制在额定功率下。充电堆输出呼应要求输出电流控制时间在自动充

26、电形状下,充电堆应能快速呼应蓄电池管理系统的电流控制,控制时间不应低于表1的要求。输出电流控制要求电流变化值IA上升控制时间s下降控制时间s202220I12553125I250105输出电流停顿速率当发生以下情况时,充电堆应能快速停顿充电,输出电流的停顿速率不应小于100A/s。在手动充电形状下,充电堆到达操作人员设定的充电终了条件;在自动充电形状下,充电堆收到蓄电池管理系统中止充电报文。显示功能充电终端应能显示其任务形状:待机、充电、缺点。充电堆应显示或借助外部设备如手机显示以下信息:充电电压、充电电流、已充电时间、充电电量、计费信息;缺点及报警信息。充电堆可显示或借助外部设备显示以下信息

27、:电池最高/最低温度;设定参数;电池单体最高/最低电压;估计剩余充电时间;荷电形状SOC值。低压辅助电源充电终端应能为电动汽车提供低压辅助电源,辅助电源性能要求:12V5%、10A、纹波小于1%。付费买卖功能公用型充电堆宜具备付费买卖功能。本地数据存储功能买卖数据应以记录方式保管在非易失性存储器内。应保证存储数据的正确、延续、完好、有效。应具有不少于 10000 条的记录空间。自检功能上电操作时,充电终端应先进展自检,检查内容应包括时钟、供电情况、绝缘情况、费率配置情况如有、存储空间等。应能经过形状指示灯或显示屏等方式显示缺点信息,构成缺点情况信息记录并上传至上级监控管理系统。站级监控系统充电

28、堆宜具备站级监控系统,可对配电系统、充电系统、环境信息进展实时监测和记录,记录充电过程电压电流曲线,存储充电记录和事件、告警记录等。站级监控系统应配备独立的不延续电源供电。站级监控系统宜具备对时功能。平安防护功能充电堆应具备电源输入的过压、欠压维护,并有告警提示。充电堆应具备输出过压维护,并有告警提示。充电堆应具备输出过电流和短路维护:输出过电流维护:充电堆应能在充电终端输出电流等于或大于115%额定电流值时进展维护,并有告警提示;短路维护:充电堆短路维护特性应能满足GB/T 17478-2004中附录C中过电流维护曲线的规定。充电堆应具备内部过温维护,当内部温度到达维护值时,采取降功率或停顿

29、输出。充电堆应具备对各直流输出回路分别进展绝缘检测的功能,并且充电堆的绝缘检测功能应与车辆绝缘监测功能相配合。充电堆的绝缘检测功能应符合GB/T 18487.1-2021中附录B.4.1和B.4.2的规定。充电堆在进展某不断流输出回路绝缘检测前应检测该回路车辆插头的电压,当此电压10V时应停顿绝缘检测流程并发出告警提示。充电堆应能检测平衡接地和不平衡接地。充电过程中当发生以下情况时,充电终端应能在 200ms 内断开直流输出接触器,且输出电压应在 1s 内下降至 60V 以下:启动急停开关;与蓄电池管理系统通讯缺点;控制导引缺点。充电堆应具备蓄电池反接维护功能以及充电堆与智能充电终端之间的动力

30、电缆接反维护功能。充电堆应具备限制冲击电流功能,冲击电流不应超越额定电流的110%。各充电终端输出接触器接通时发生的车辆到充电设备、或者充电设备到车辆的冲击电流峰值应控制在20A以下。 充电堆输出应具备缓慢或阶梯上升的缓启动功能,直流输出电压上升时间为1s8s。充电过程中,充电堆应保证蓄电池的充电电压和充电电流不超越允许值。充电堆在自动充电前,应具备蓄电池电压检测功能。充电堆应具备切换元件形状检测功能,并应采取相应的闭锁维护措施。充电堆应具备PE断线维护功能。充电堆应具备对直流输出回路进展短路检测的功能,充电堆的短路检测在绝缘检测阶段进展,当直流输出回路出现短路缺点时,应停顿充电过程并发出告警

31、提示。充电堆各充电终端车辆插头端应具备锁止安装,其功能应符合GB/T 18487.1-2021中9.6节的规定。充电终端和充电堆本体应分别设置急停开关。性能要求直流输出电压范围直流输出电压范围宜在以下数值中选取:200500V,250750V,500950V。直流输出额定功率直流输出额定功率宜在2001600kW范围内选取。额定电流充电终端额定电流宜在以下数值中选取:80A、100A、125A、160A、200A、250A。输入总谐波电流在额定输入电压下:当输出功率为额定功率的20%50%时,充电堆输入电流总谐波畸变率不应大于10%。当输出功率为额定功率的50%100%时,充电堆输入电流总谐波

32、畸变率不应大于5%。功率因数在额定输入电压下:当输出功率为额定功率的20%50%时,充电堆交流输入功率因数不应低于0.95。当输出功率为额定功率的50%100%时,充电堆交流输入功率因数不应低于0.98。稳流精度当交流电源电压在额定值15 %范围内变化、输出直流电压在本规范6.1.1规定的相应调理范围内变化时,输出直流电流在额定值的20 %100 %范围内任一数值上,充电堆输出电流稳流精度不应超越1 %。稳压精度 当交流电源电压在额定值15 %范围内变化、输出直流电流在额定值的0100 %范围内变化时,输出直流电压在本规范6.1.1规定的相应调理范围内任一数值上,充电堆输出电压稳压精度不应超越

33、0.5 %。均流不平衡度5%。纹波系数当交流电源电压在标称值15 %范围内变化、输出直流电流在充电终端额定值的0100 %范围内变化时,输出直流电压在本规范6.1.1规定的相应调理范围内任一数值上,输出电压纹波有效值系数不应超越0.5 %,纹波峰值系数不应超越1 %。当交流电源电压在标称值15 %范围内变化、输出直流电压在本规范6.1.1规定的相应调理范围内变化时,输出直流电流在充电终端额定值的20 %100 %范围内任一数值上,输出电流纹波有效值系数不应超越1 %,纹波峰值系数不应超越2 %。效率在额定输入电压和额定输出电压下:当输出功率为额定功率的20%50%时,充电堆效率不应低于88%。

34、当输出功率为额定功率的50%100%时,充电堆效率不应低于93%。噪声正常实验条件下,交流输入为额定值,充电堆在额定输出功率下继续运转2小时后,在周围环境噪声不大于40dB,间隔 充电堆程度位置1m处,测得噪声最大值应满足表2的要求。噪音级别要求噪音等级噪音最大值dBA级65B级80C级100电磁兼容性抗扰度要求静电放电抗扰度充电堆应能接受GB/T 17626.22006中第5章规定的实验等级为3级的静电放电抗扰度实验。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充电堆应能接受GB/T 17626.32006中第5章规定的实验等级为3级的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实验。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充电堆应能接受GB/T 1762

35、6.42021中第5章规定的实验等级为3级的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实验。浪涌冲击抗扰度充电堆应能接受GB/T17626.52021中第5章规定的实验等级为3级的浪涌冲击抗扰度实验。电压暂降、短时中断抗扰度充电堆应能接受GB/T 17626.112021中第5章规定的电压实验等级在0%、40%、70%的额定任务电压的电压暂降、短时中断抗扰度实验。无线电骚扰限值辐射骚扰限值充电堆辐射骚扰限值应符合表3规定的辐射骚扰限值。在10m丈量间隔 处的辐射骚扰限值频率范围MHz准峰值限值dB(Vm)3023040230100047传导骚扰限值:电源端子充电堆电源端子应符合表4规定的传导骚扰电压限值;电源端子

36、传导骚扰限值频率范围MHz限值 dB(V)准峰值平均值0.150.5079660.50307360信号和控制端口充电堆信号和控制端口应符合表5规定的传导骚扰电压限值和电流限值。信号和控制端口传导共模(不对称)骚扰限值频率范围MHz电压限值dB(V)电流限值dB(V)准峰值平均值准峰值平均值0.150.5097878474534340300.503087744330机械强度充电堆应有足够的机械强度,能接受GB/T 2423.552006规定的机械冲击测试,猛烈冲击能量为20J5kg,0.4m。实验后性能不应降低,防护等级不受影响,门的操作和锁止点不受损坏,不会因变形而使带电部分和外壳相接触。各部

37、件的温升在额定电流和环境温度40条件下,手握可接触的外表最高允许温度为:金属部分,50;非金属部分,60。同样条件下,用户能够触及但是不能手握的外表最高允许温度为:金属部分,60;非金属部分,80。充电堆可接触部分不超越特定温度,组件、部件、绝缘体和塑料资料不超越在设备寿命周期内正常运用时能够降低电气、机械或其他性能的温度。防护及维护IP防护等级IP32室内,IP54室外。三防防潮湿,防霉变,防盐雾维护充电堆内印刷线路板、接插件等电路应进展防潮湿、防霉变、防盐雾处置,其中防盐雾腐蚀才干满足 GB/T 4797.6-2021中表9的要求,使充电堆能在室外潮湿、含盐雾的环境下正常运转。防锈防氧化维

38、护充电堆铁质外壳和暴露在外的铁质支架、零件应采取双层防锈措施,非铁质的金属外壳也应具有防氧化维护膜或进展防氧化处置。防风维护充电堆以及暴露在外的部件应能接受 GB/T 4797.5-2021中表9规定的湿热气候相对风速60m/s的侵袭。电击防护要求充电堆的电击防护要求应符合GB/T 18487.1-2021中第7章的要求。电气间隙和爬电间隔 充电堆规定部位的最小电气间隙和爬电间隔 应符合表6规定的要求。电气间隙和爬电间隔 额定绝缘电压UiV电气间隙mm爬电间隔 mmUi 603.03.060 Ui 3005.06.0300 Ui 10008.010.0注1:当主电路与控制电路或辅助电路的额定绝

39、缘电压不一致时,其电气间隙和爬电间隔 可分别按其额定值选取。注2:具有不同额定值主电路或控制电路导电部分之间的电气间隙与爬电间隔 ,应按最高额定绝缘电压选取。注3:小母线、汇流排或不同级的裸露的带电导体之间,以及裸露的带电导体与未经绝缘的不带电导体之间的电气间隙不小于12mm,爬电间隔 不小于20mm。电气绝缘性能 绝缘电阻在充电堆非电气衔接的各带电回路之间、各独立带电回路与地金属外壳之间按表7规定施加直流电压,绝缘电阻应不小于10M。介电强度充电堆非电气衔接的各带电回路之间、各独立带电回路与地金属外壳之间按表7规定施加1 min工频交流电压也可采用直流电压,实验电压为交流电压有效值的1.4倍

40、。实验过程中,实验部位不应出现绝缘击穿或闪络景象。绝缘实验的实验等级额定绝缘电压UIV绝缘电阻测试仪器的电压等级V介电强度实验电压V冲击耐压实验电压kV 602501000(1400)160 UI 3005002000(2800)2.5300 UI 70010002400(3360)6700 UI 95010002UI +1000(2.8UI +1400)6注1:括号内数据为直流介电强度实验值。注2:出厂实验时,介电强度实验允许实验电压高于表中规定值的10%,实验时间1s。冲击耐压在充电堆非电气衔接的各带电回路之间、各独立带电回路与地金属外壳之间按表4规定施加规范雷电波的短时冲击电压。实验过程

41、中,实验部位不应出现击穿放电。检验规那么产品的实验分型式实验、出厂实验和到货验收三大类。在以下情况下,产品必需进展型式实验:新投产的产品包括转厂消费的产品,应在消费鉴定前进展型式实验;延续消费的产品,应每三年对出厂验收合格的产品进展型式实验;当设计变卦、工艺或主要元器件改动,影响产品性能时,应在投入消费前进展型式实验;停产两年以上的产品,应在再次投入消费前进展型式实验。每套产品均应进展出厂检验,经过制造厂技术检验部门确认后,并具有证明产品合格的证明书方能出厂。设备在投入运转前应进展现场实验,现场实验合格方能投入运用。实验工程实验工程见表8。实验工程表序号实验工程型式实验出厂实验现场实验1普通检

42、查2电击防护实验3绝缘性能实验绝缘电阻实验介电强度实验冲击耐压实验4充电输出实验输出电压误差实验输出电流误差实验稳压精度实验稳流精度实验纹波系数实验效率实验功率因数实验均流不平衡度实验限压特性实验限流特性实验限功率实验5功能实验显示功能自检功能实验本地数据存储功能实验低压辅助电源付费买卖功能6协议一致性实验7站级监控系统实验续序号实验工程型式实验出厂实验现场实验8功率分配功能实验9平安防护功能实验输入过压维护实验输入欠压维护实验输出过压维护实验输出过载和短路维护实验过温维护实验绝缘维护实验冲击电流实验软启动实验电池反接实验动力电缆反接实验衔接异常实验急停实验10控制导引实验11切换元件缺点实验

43、12噪声实验13温升实验14机械强度实验15防护等级实验防止固体异物进入实验防止水进入实验16低温实验17高温实验18交变湿热实验续序号实验工程型式实验出厂实验现场实验19电子兼容抗扰度实验静电放电抗扰度实验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实验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实验浪涌冲击抗扰度实验电压暂降、短时中断抗扰度实验20骚扰限值实验辐射骚扰抗扰度实验传导骚扰限值实验谐波电流发射限值实验实验方法实验条件实验系统充电堆实验系统如图2所示。充电堆本体充电终端充电终端三相可调电源丈量仪器计算机通讯设备丈量仪器丈量仪器可调负载可调负载 注:充电堆可按单元进展测试。图2 充电堆实验系统图实验环境条件在本规范中,除环境实

44、验条件外,其他实验均在丈量和实验用规范大气条件下进展,即:环境温度:+15+35;相对湿度:45%75%;大气压力:86106kPa。在每一工程的实验期间,规范大气环境条件应相对稳定。实验电源条件实验时供电电源条件为:频率:500.5Hz;交流电源电压:三相380V,允许偏向5%;交流电源波形:正弦波,波形畸变因数不大于5%;交流电源系统的不平衡度不大于5%;交流电源系统的直流分量、偏移量不大于峰值的2%。实验仪器要求除另有规定外,实验中所运用的仪器仪表精度应满足以下要求:普通运用的仪表精度应根据被丈量的误差等级按表8进展选择。丈量温度仪表的误差不超越1。丈量时间的仪表:当丈量时间大于1s时,

45、相对误差不大于0.5%;丈量时间小于1s时,相对误差不大于0.1%。一切的测试仪器、仪表应在计量认证的有效期内。测试仪表精度的选择误差0.5%0.51.5%1.5%5%7.5%仪表精度0.1级0.2级0.5级1.0级数字仪表精度6位半5位半4位半4位半实验负载实验中所述的负载可选用电阻负载或电子负载。电流传感器电流可选用电流表直接丈量法或经电流传感器的二次丈量法,传感器可选用分流器或霍尔传感器等,传感器应满足如下要求:运用电流传感器时,应保证环境条件满足运用要求,必要时需求做隔离防护措施;电流传感器应有足够的精度,并且比二次丈量仪表精度至少高一个等级;应选用量程适宜的电流传感器,被测电流在传感

46、器量程的1/54/5的范围内为宜。普通检查检查充电堆含终端外壳应平整,无明显凹凸痕、划伤、变形等缺陷;外表涂镀层应均匀、不应零落;零部件结实可靠,无锈蚀、毛刺、裂纹等缺陷和损伤;一切铭牌、标志及二维码均安装端正结实,字迹明晰。检查充电堆的充电方式、衔接方式和车辆插头,应满足6.1条的规定。用丈量工具检查充电堆的电气间隙和爬电间隔 ,应符合7.16条的规定。电击防护实验电击防护实验分为直接接触防护和间接接触防护。直接接触防护经过IPXXB实验试具进展实验,充电堆不用工具就能翻开的外壳部分被翻开后,试指应不易触及到危险的带电部位;间接接触防护经过电桥、接地电阻实验仪或数字式低电阻实验仪丈量,充电堆

47、及终端内恣意应该接地的点至总接地点之间的电阻不应大于0.1,丈量点不应少于3个,假设丈量点涂覆防腐漆,需将防腐漆刮去,显露非绝缘资料后在进展实验。接地端子应有明显的标志。绝缘性能实验绝缘电阻实验在充电堆非电气衔接的各带电回路之间、各独立带电回路与地金属外壳之间按7.17.1条的规定施加直流电压,绝缘电阻应符合7.17.1条的要求。介电强度实验在充电堆非电气衔接的各带电回路之间、各独立带电回路与地金属外壳之间按7.17.2条的规定施加工频交流电压也可采用直流电压,实验电压为交流电压有效值的1.4倍,应符合7.17.2条的要求。冲击耐压实验在充电堆非电气衔接的各带电回路之间、各独立带电回路与地金属

48、外壳之间按7.17.3条的规定施加3次正极性和3次负极性规范雷电波的短时冲击电压,每次间隙不小于5s,脉冲波形1.2/50s,应符合7.17.3条的要求。实验过程中,实验部位允许出现不导致损坏绝缘的闪络。假设出现闪络,那么应反复进展介电强度实验,介电强度实验电压为规定值的75%。充电输出实验实验点的选择各充电终端的输出实验应在表10给出的实验点进展该实验点是指输入电压、输出电压和输出电流点的组合。根据需求,实验时可添加其他实验点。充电终端实验点实验工程输入电压输出电压输出电流实验点数输出电压误差UinUmin、Umen、Umax50%In3输出电流误差UinUmen20%In、50%In、10

49、0%In3稳压精度85%Uin、Uin、115%UinUmin、Umen、Umax0、50%In、100%In27稳流精度85%Uin、Uin、115%UinUmin、Umen、Umax20%In、50%In、100%In27效率UinUmin、Umax50%In、100%In3功率因数UinUmin、Umax50%In、100%In3纹波系数85%Uin、Uin、115%UinUmin、Umen、Umax0、50%In、100%In27均流不平衡度UinUmin、Umen、Umax50%In、100%In6注1:Uin为额定输入电压值,Umin为允许输出电压下限、Umen为允许输出电压中值、

50、Umax为允许输出电压上限,In为额定输出电流值。注2:效率和功率因数实验不在输出电压为Umin、输出电流为50%In时的实验点进展实验。输出电压误差实验充电终端衔接负载,并设置在恒压形状下运转,输入电压为额定值,设定输出电压整定值在上下限范围内,调整负载电流为50%额定输出电流值,分别丈量充电终端的输出电压Uz。输出电压误差不应超越0.5%。测得的输出电压误差按公式1计算:U=UZ-UZ0UZ0100% 1式中:U输出电压误差;UZ交流输入为额定值且负载电流为50%额定输出电流时的输出电压丈量值;UZ0输出电压整定值;输出电流误差实验充电终端衔接负载,并设置在恒流形状下运转,输入电压为额定值

51、,设定输出电流整定值在20%100%额定输出电流值范围内,调整输出电压在上下限范围内的中间值,分别丈量充电终端的输出电流Iz,当设定的输出电流整定值大于30A含30A时,输出电流误差不应超越1%;。当设定的输出电流整定值小于30A时,输出电流误差不应超越0.3A。测得的输出电流误差按公式2计算:I=IZ-IZ0IZ0100% 2式中:I输出电流误差;IZ交流输入为额定值且输出电压在上、下限范围内的中间值时的输出电流丈量值;IZ0输出电流整定值;稳压精度实验充电终端衔接负载,并设定在恒压形状下运转,设定输出电压整定值,调整输入电压分别为85%、100%、115%额定值时,调整负载电流为0100%

52、额定输出电流值,分别丈量充电终端的输出电压,找出上述变化范围内充电终端输出电压的极限值UM。在上、下限范围内改动输出电压整定值,反复上述丈量,稳压精度应符合7.7条的要求。测得的稳压精度按公式3计算:U=UM-UZUZ100% 3式中:U稳压精度;UZ交流输入为额定值且负载电流为50%额定输出电流时,输出电压的丈量值;UM输出电压的极限值;稳流精度实验充电终端衔接负载,并设定在恒流形状下运转,设定输出电流整定值,调整输入电压分别为85%、100%、115%额定值时,调整负载电流为0100%额定输出电流值,找出上述变化范围内充电电流的极限值IM,在20%100%额定输出电流值范围内改动输出电流的

53、整定值,反复上述丈量,稳流精度应符合7.8条的要求。测得的稳流精度按公式4计算:I=IM-IZIZ100% 4式中:I稳流精度;IZ交流输入电压为额定值且输出电压在上、下限范围内的中间值时,输出电流的丈量值;UM输出电流的极限值;纹波系数实验充电终端衔接电阻式负载,并设置在恒压形状下运转,设定输出电压整定值,调整输入电压分别为85%、100%、115%额定值时,调整负载电流为0100%额定输出电流值,分别丈量直流输出电压、输出电压的交流分量峰-峰值和有效率。在上、下限范围内改动输出电压整定值,反复上述丈量,纹波系数实验用示波器要求:频带宽20MHz,程度扫描速度0.5s/DIV。纹波峰值系数和

54、有效值系数应符合7.9条的要求。纹波系数按公式5和公式6计算:Xrms=UrmsUDC100% 5XPP=UPPUDC100% 6式中:Xrms纹波有效值系数;XPP 纹波峰值系数;Urms 输出电压交流分量有效值;UPP 输出电压交流分量峰-峰值;UDC 直流输出电压平均值;效率实验各充电终端衔接负载,设置在恒压形状下运转,输入额定电压,设定输出电压整定值为上限值,调整负载电流为20%100%额定输出电流值充电堆总电流,丈量充电堆的输入有功功率和输出功率,调整充电堆在恒流形状下运转,输入额定电压,设定输出电流整定值为额定值,在上、下限范围内改动输出电压整定值,再次丈量充电堆的输入有功功率和输

55、出功率。效率应符合7.10条的要求。充电效率按公式7计算:=PzPj100% 7式中:效率;Pz直流输出功率;Pj交流输入有功功率;功率因数实验各充电终端衔接负载,并设置在恒压形状下运转,输入额定电压,设定输出电压整定值为上限值,调整负载电流为20%100%额定输出电流值充电堆总电流,丈量充电堆的输入功率因数;调整充电堆在恒流形状下运转,输入额定电压,设定输出电流整定值为额定电流,在上、下限范围内改动输出直流电压整定值,再次丈量充电堆的输入功率因数,功率因数应符合7.5条的规定。均流不平衡度实验采用模块并联运转的充电堆应进展均流不平衡度实验,各充电终端衔接负载,并设置在恒压形状下运转,输入额定

56、电压,设定输出电压整定值,调整负载电流为50%100%额定电流输出值,分别丈量各模块输出电流,在上、下限范围内改动输出直流电压整定值,反复上述丈量,断开充电堆任一个模块电源后,再次反复上述丈量,均流不平衡度需求不少于4台的并联运转模块,均流不平衡度应符合7.8条的要求。均流不平衡度按公式8计算:=I-IpIN100% 8式中:均流不平衡度;I实测模块输出电流极限值;IpN个模块输出电流的平均值;IN模块额定电流值;限压特性实验充电终端衔接负载,并设置在恒流形状下运转,调整负载使输出电压添加并超越整定值,充电堆的运转形状应符合6.6.1条的要求。限流特性实验充电终端衔接负载,并设置在恒压形状下运

57、转。调整负载使输出电流添加并超越整定值时,充电堆的运转形状应符合6.6.2条的要求。限功率实验各充电终端衔接负载,并调整负载使各终端输出功率之和超越设置的最大允许功率值时,应符合6.6.3条的要求。功能实验显示功能实验充电终端衔接电池管理系统,并进展启停操作,在各种形状下检查充电堆的显示功能,充电堆应能显示相关信息,显示的信息应符合6.8条的要求。自检功能实验充电堆重新上电时,检查充电堆的自检功能,应符合6.12条的要求。本地数据存储功能实验进展充电操作后,检查充电堆的历史数据,数据存储应符合6.11条的规定。低压辅助电源充电终端辅助电源衔接可调负载,调理负载在010A的范围内变化,并丈量低压

58、辅助电源的输出电压,应符合6.9条的规定。付费买卖功能根据充电堆的产品阐明书验证其付费买卖功能,应符合6.10条的要求。协议一致性实验经过模拟进展充电终端与电池管理系统的协议一致性测试,应符合6.3条的要求。站级监控系统实验检查站级监控系统的显示和记录的信息,应符合6.13条的要求。功率分配功能经过模拟电池管理系统发出不同的最大允许充电电流值,充电堆的功率分配功能应符合6.5条的要求。平安防护功能实验输入过压维护实验充电终端衔接负载,并设置在额定负载形状下运转。调整输入电源电压超越输入过压维护动作值时,充电堆输入过压维护应启动,且符合6.14.1条的要求。输入欠压维护实验充电终端衔接负载,并设

59、置在额定负载形状下运转。调整输入电源电压低于输入欠压维护动作值时,充电堆输入欠压维护应启动,且符合6.14.1条的要求。输出过压维护实验整定输出过压维护动作值,人为模拟充电堆输出过压缺点。充电堆应能立刻切断直流输出,且符合6.14.2条的要求。输出过载和短路维护实验充电终端衔接负载,并设置在额定负载形状下运转。调整负载使输出电流超越115%电流整定值,充电堆应自动进入恒流输出形状或切断直流输出,且符合6.14.3条的要求。充电终端衔接负载,并设置在额定负载形状下运转。经过控制电路短接充电终端的直流输出端,充电堆应自动进入恒流输出形状或切断直流输出,且符合6.14.3条的要求。过温维护实验经过热

60、风枪或其他工具模拟充电堆的温度探头检测温度超越了设定的过温维护值,充电堆应进入过温维护形状,且符合6.14.4条的要求。绝缘维护实验整定绝缘接地维护定值,模拟充电终端直流输出发生直流接地缺点或绝缘程度下降到维护定值,充电堆应无法启动充电。在充电过程中模拟电池管理系统发出绝缘缺点,充电堆应能立刻停顿充电,且符合6.14.5条的要求。冲击电流实验充电终端衔接额定负载,启动充电堆输出,用示波器或数据记录仪分别检测充电堆输入峰值电流、直流输出峰值电流,应符合6.14.8条的要求。软启动实验充电终端衔接额定负载,启动充电堆输出,用示波器或数据记录仪检测输出电压变化曲线,输出电压上升时间应符合6.14.9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