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材料拉伸试验报告_第1页
金属材料拉伸试验报告_第2页
金属材料拉伸试验报告_第3页
金属材料拉伸试验报告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金属材料拉伸试验报告拉伸试验是指在承受轴向拉伸载荷下测定材料特性的试验方法。利用拉伸试 验得到的数据可以确定材料的 弹性极限、伸长率,弹性模量,比例极限、面积缩 减量、拉伸强度,屈服点,屈服强度和其它拉伸性能 指标。1,金抗拉性能相关指标常温下金属抗拉性能通常包括 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又称屈服点或规定屈服强度、伸长率和断面收缩率四个指标。前二者称为强度能力,一般以原单位横截面积上所受的力表示。而塑性则为试样经拉伸到破断后,以百分数表示的标距的伸长率和断裂处原横截面积的缩减率。2、拉伸试验步骤 1)准备试件。对相同大小规格形状的普碳钢和铝合金试样分别进行拉伸试验。用 刻度机在原始标距范围内刻划圆周线

2、。 将标距内分为等长的10格 测量得到其原 始直径为10mm,原始标距长度为100mm。直径r直径=10皿标井= 10。mm2)调整试验机手动控制上夹头至合适的夹持位置。选择合适的测力度盘。开动 试验机,使工作台上升10mm左右,以消除工作台系统自重的影响。调整主动指 针对准零点,从动指针与主动指针靠拢,调整好自动绘图装置。3)装夹试件。先将试件装夹在上夹头内,再将下夹头移动到合适的夹持位置,最 后夹紧试件下端。(铝合金材料无显著屈服现象需转载电子引伸计)4)检查与试车.检查以上步骤完成情况。开动试验机,预加少量载荷(载荷对应 的应力不能超过材料的比例极限),然后卸载到零,以检查试验机工作是否

3、正常。5)进行试验。开动试验机,缓慢而均匀地加载,仔细观察测力指针转动和绘图装 置绘出图的情况。注意捕捉屈服荷载值,将其记录下来用以计算屈服点应力值。 屈服阶段注意观察滑移现象。过了屈服阶段,加载速度可以快些。将要达到最大 值时,注意观察缩颈”现象。试件断后立即停车,记录最大荷载值。(铝合金 试样无明显屈服现象)6)取下试件和记录纸。7)用游标卡尺测量断后标距。8)用游标卡尺测量缩颈处最小直径金属材料拉伸过程中的四个阶段试验最终得到的拉伸曲线,实际上是载荷-伸长曲线,在这个曲线中有四个阶段:弹性阶段,屈服阶段,强化阶段,颈缩阶段弹M变用阶设1)弹性阶段:随着荷载的增加,应变随应力成正比增加。如

4、卸去荷载,试件将恢滞肺性府段*色.口壬曲知,功塑11邮顷没复原状,表现为弹性变形,此阶段内可以测定材料的弹性模量E。2)屈服阶段:普碳钢:超过弹性阶段后,载荷几乎不变,只是在某一小范围内上下波动,试样的伸长量急剧地增加,这种现象称为屈服。如果略去这种荷载读数 的微小波动不计,这一阶段在拉伸图上可用水平线段来表示。塑性变形是突然开 始且载荷数会突然下降,如果全部卸除荷载试样将不会恢复原长表现为永久形变。而对于铝合金来说,弹性区域的结束点并非伴随着载荷的突然下降或其他明显的 变化从弹性阶段到塑性阶段是一条平滑渐变的曲线。If.ihiinnL3)强化阶段:试样经过屈服阶段后,曲线呈现上升趋势,由于材料在塑性变形过 程中不断强化,材料的抗变形能力有增强了,这种现象称为应变硬化。若在此阶 段卸载载荷到零时,变形并未完全消失,应力减小至零时残留的应变称为塑性应 变或残余应变。4)颈缩阶段和断裂阶段,试样伸长到一定程度后,荷载读数反而逐渐降低。4、相关计算对于屈服现象明显的材料:上屈服强度ReH二FeH/S0( S0表示原始横截面面积、FeH表示上屈服点对应的 轴向力)下屈服强度ReL = FeL/S0 ( S0表示原始横截面面积、FeL表示下屈服点对应的 轴向力)抗拉强度Rm = Fmax/ S0 ( Fmax是指最大轴向力)对于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