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通用:专题八 古代诗歌鉴赏(课件+练习)_第1页
2021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通用:专题八 古代诗歌鉴赏(课件+练习)_第2页
2021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通用:专题八 古代诗歌鉴赏(课件+练习)_第3页
2021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通用:专题八 古代诗歌鉴赏(课件+练习)_第4页
2021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通用:专题八 古代诗歌鉴赏(课件+练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Word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2021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通用:专题八古代诗歌鉴赏(课件+练习)课件79张PPT。古诗文阅读第二部分专题八古代诗歌鉴赏第1讲“三观法”快读准解古诗词一、古诗词鉴赏“三观法”二、“三观”关注点(一)宏观关注点1初唐诗歌风神初振,缛靡未刊初唐:唐高祖武德元年至唐睿宗延和元年(618712)。(1)时代特征:初唐百年是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太宗的威武神勇和文治武功,武后(武则天)的雄姿英发和精明干练,宫廷剧烈的斗争,关陇与山东及东南等集团之间的利益纷争,南北文化观念的急剧碰撞,都引起诗人心灵的急剧波动和人生价值观的多元发展。(2)代表诗人: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陈

2、子昂、沈佺期(宫廷诗人)、宋之问(宫廷诗人)、杜审言等。(3)作品风格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九月九日登玄武山卢照邻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归望积风烟。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蜀中九日王勃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人情已厌南中苦, 鸿雁那从北地来。 玄武山:蜀地山名。金花酒:菊花酒。那:奈何,为何。(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两诗中都于九月九日登高远望,是因为自古就有此日登高、饮菊花酒的习俗。B这两首诗都表现了远在异地他乡,思念故土而又不得归去的怅惘之情。C“归心归望”“他席他乡”,一写心中情,一写眼前事,两句可谓天然巧合。D两诗一在南,一在北,虽然相

3、隔万里,地点不同,然而却有着同样的感情。解析 从卢诗注解和王诗题目来看,两人都在蜀地。D(2)两首诗结尾都提到“鸿雁”,但心中由“鸿雁”引发的感受、想法却有同有异。试作简要分析。答:_解析 两首诗都是借“鸿雁南飞”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卢诗以“鸿雁南飞”反衬人不能北归的乡思;王诗则质问,鸿雁为何从北飞至南,含有对南方生活的厌倦之情。答案 相同:鸿雁引发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不同:卢诗写看到鸿雁在秋季南飞回乡,而自己却客居异地,有家难回,不禁悲从中来。王诗写自己已经厌恶南方,而质问鸿雁为何非要飞到这里,以此表现思乡之切。2盛唐诗歌文质兼备,风骚两挟盛唐:唐玄宗开元元年至唐代宗永泰元年(713765

4、)。(1)时代特征:政治开明,经济繁荣,文化发达,对外交流频繁,社会充满自信。这是唐诗繁荣兴盛的顶峰。诗坛上百花吐艳,名家如林。(2)代表诗人:边塞诗派以高适、岑参、李颀、王昌龄、崔颢、王之涣为代表,田园山水诗人以王维、孟浩然、储光羲、常建最知名,李白、杜甫是盛唐诗歌最高成就的代表。(3)作品风格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白帝杜甫白帝城中云出门,白帝城下雨翻盆。高江急峡雷霆斗,古木苍藤日月昏。戎马不如归马逸,千家今有百家存。哀哀寡妇诛求尽,恸哭秋原何处村。 此诗写于安史之乱后诗人寓居夔州期间。(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照应题目,写白帝城云雨翻腾的景象:云气从

5、城门涌出,大雨倾盆而下。B颔联对句工巧,写出了黑云压城大雨将至的昏暗沉寂气氛,读来令人有身临其境之感。C诗歌前两联以风雨起兴,为后两联展现凄凉萧索、满目疮痍的社会面貌作铺垫。D尾联以孤苦无依的寡妇被搜刮净尽、哀愁恸哭的悲剧形象,控诉黑暗的社会现实。B解析 “大雨将至的昏暗沉寂气氛”错,首联“雨翻盆”表明大雨已至,颔联承“雨翻盆”而来,具体描写雨景;而且上句“雷霆斗”指水声雨声夹杂在一起竟使人如闻雷霆一般,故气氛应是“紧张激烈”,而非“沉寂”。(2)诗歌的颈联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是怎样表达的?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答:_解析 颈联是写所见:荒原上闲遛着的“归马”和横遭洗劫后的村庄。诗人以“戎马”

6、和“归马”进行对比,以往昔“千家”和战乱后仅余“百家”进行对比,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动荡、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沉郁的忧思。答案 诗歌的颈联表达了对国家动荡、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沉郁的忧思,即对安宁的渴望,对战争的厌恶,对乱世百姓的同情。颈联用了对比的手法:以“戎马”和“归马”进行对比,用“归马”的安逸,反衬“戎马”的劳累、紧张,突出了战乱对百姓生活的侵扰;以往昔“千家”和战乱后仅余“百家”进行对比,揭示了战乱造成的生灵涂炭、十室九空的恶果。诗句对比鲜明,感情强烈,富有感染力。3中唐诗歌创新求变,流派林立中唐:唐代宗大历元年至唐穆宗长庆四年(766824)。(1)时代特征:中唐前期“安史之乱”之后,唐朝

7、由盛转衰,诗坛上也失去了盛唐的蓬勃气象,及至中唐后段,顺宗、宪宗朝的政治改革和军事平叛初见成效,诗歌创作才又呈现出活跃的景象。(2)代表诗人:刘长卿、韦应物、卢纶、李益、白居易、元稹、李绅、韩愈、柳宗元、孟郊、李贺、贾岛、刘禹锡等。(3)作品风格 (2017全国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编集拙诗,成一十五卷,因题卷末,戏赠元九、李二十白居易一篇长恨有风情,十首秦吟近正声。每被老元偷格律,苦教短李伏歌行。世间富贵应无分,身后文章合有名。莫怪气粗言语大,新排十五卷诗成。 元九、李二十:分指的朋友元稹、李绅,即诗中的“老元”“短李”。李绅身材矮小,时称“短李”。长恨:指的长诗长恨歌。秦吟

8、:指的讽喻组诗秦中吟。正声:雅正的诗篇。伏:服气。(1)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长恨歌和秦中吟都是白居易的得意之作,能够作为其诗歌创作的代表。B元稹常常私下对白居易的诗歌进行模仿,这从侧面说明了白诗较高的创作水准。C白居易在诗中称呼李绅为“短李”,也隐含着不太认可李绅诗歌创作的意思。D坚信自己必将因文学成就而名扬后世,因此并不介意在当时是否得到认可。E在诗的最后两句中,白居易称,自己新编出的诗集可以成为自我炫耀的资本。CD 解析 C项,白居易在诗中称呼李绅为“短李”是一种戏谑,没有不认可李绅的诗歌创作的意思。D项,这首诗透露出对自己现实境况的无奈和自嘲,说明还是想得到当世的

9、认可的。(2)请从“戏赠”入手,结合全诗,分析表达的情感态度。答:_解析 作答本题要从把握诗歌的大意入手,逐句理解诗意,然后联系诗人的生平经历,分析诗人借“戏赠”表达的思想情感。诗歌一、二句举出自己全部诗作中最有名气、流传最广的代表作,表明自己的创作成就。三、四句称元稹为“老元”,称李绅为“短李”,又故曰“偷”“伏”,这都是朋友之间的戏言,由此可见元、李、白三人之间亲密无间的关系。五、六句说世间的富贵是人人都羡慕的,但“我”却命中无分,看来只有身后的文名聊可自慰了。这里虽有诗人对自己诗才的自许,但也蕴含着不平和辛酸。最后,诗人更以故作自傲的语气,夸饰自己新编诗集后的得意心情。答案 诗人戏谑友人

10、,夸耀自己,通过诙谐的态度表现出对文学成就的自得;诗歌并非全是戏言,也透露出一丝对自己现实境况的无奈与自嘲。4晚唐诗歌辞句尚切,气韵甚卑晚唐:唐敬宗宝历元年至唐亡(825907)。(1)时代特征:唐王朝的国势趋于全面衰落,藩镇割据、宦官专权、朋党之争等种种矛盾日益激化,兵连祸结,社会动荡。晚唐士人对国事日非深感忧虑,对唐王朝的中兴无望深感失落,这种衰世之象对晚唐诗歌产生了重要的影响。(2)代表诗人:杜牧、李商隐、温庭筠、皮日休、陆龟蒙、聂夷中、杜荀鹤、罗隐、韩偓等。(3)作品风格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回中牡丹为雨所败二首(其二)李商隐浪笑榴花不及春,先期零落更愁人。玉盘迸泪伤心数

11、,锦瑟惊弦破梦频。万里重阴非旧圃,一年生意属流尘。前溪舞罢君回顾,并觉今朝粉态新。 回中:今甘肃固原。前溪:南朝江南一带流行的一种舞曲。(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咏牡丹的诗,诗人使用白描手法,描写了被风雨摧残的残花,表达了自己未施才能即遭打击的苦闷。B颔联选用“玉盘”“锦瑟”两个意象,使用移情法,恰如其分地写出了赏花人的情感。C颔联对仗工整,“迸泪”对“惊弦”,“伤心数”对“破梦频”,强调风雨摧残牡丹使诗人不禁伤心频数,残梦屡惊。D颈联写生长牡丹的园圃阴云密布、哀红满地,已非当年的旧圃,一年的蓬勃生机已付流尘。解析 诗中描写残花时并没有使用白描手法。A(2)李商隐

12、咏花,以细腻传神、用事不着痕迹著称。试结合全诗分析诗人是如何咏牡丹的。答:_解析 作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在明确诗人情感的基础上分析诗歌运用的表现手法。首联以榴花起笔,写榴花虽赶不上芳春,然不及牡丹之先期零落更令人伤心。此联运用对比的手法,以“先期零落”交代了事由。颔联写牡丹为雨所败:玉盘之上,雨珠飞溅,似频流伤心之泪;急雨打花,如锦瑟惊弦,声声破梦。“玉盘”“锦瑟”两个意象,一视觉一听觉,极力描摹了风雨摧残牡丹的景象。 此联中 “伤心”“破梦”均就牡丹言,而牡丹之伤心破梦亦即之情怀遭遇。颈联写环境与败后情景:万里长空,阴云密布,已非当年曲江旧圃之环境;花落委地,一年生意,已付流尘

13、。全诗托物言志,以牡丹喻己,前六句以牡丹遭际喻己未及施展才能即遭打击而沦落的际遇,心伤泪迸,希望成空,昔日之环境已不可再,今后之前途已不可问。尾联收束全诗,写待他日花瓣落尽之时回顾今日雨中情景,犹感牡丹粉态之新艳,借此暗示自己将来之厄运更甚于今日。答案 首联对比起句,拿石榴花作比,仅用“先期零落”交代事由;颔联用“玉盘”“锦瑟”两个意象描摹风雨摧残牡丹的景象;颈联想象牡丹凋零委地时园圃中的荒凉孤寂,表达赏花人的惜花之情。诗歌托物言志,牡丹被摧残而衰败,正是诗人自己命运的写照。5北宋诗歌学摹唐诗,另觅蹊径北宋:宋太祖建隆元年至宋钦宗靖康二年(9601127)。(1)时代特征:北宋重文轻武,文化空

14、前繁荣。社会比较稳定,没有较大规模的动乱,中央集权制度相当完善。商品经济充分发展,城市规模大,市民阶层出现。(2)代表诗(词)人:柳永、王禹偁、钱惟演、林逋、欧阳修、梅尧臣、晏殊、晏几道、苏轼、王安石、黄庭坚。(3)作品风格 (2017全国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送子由使契丹苏轼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沙漠回看清禁月,湖山应梦武林春。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 清禁:皇宫。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武林:杭州的别称。苏轼时知杭州。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后来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

15、?”李揆怕被扣留,骗他说:“彼李揆,安肯来邪?”(1)本诗尾联用了唐代李揆的典故,以下对此进行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本联用李揆的典故准确贴切,因为苏轼兄弟在当时声名卓著,与李揆非常相似。B中原地域辽阔,人才济济,豪杰辈出,即使卓越如苏轼兄弟,也不敢自居第一。C从李揆的典故推断,如果苏辙承认自己的家世第一,很有可能被契丹君主扣留。D苏轼告诉苏辙,作为大国使臣,切莫以家世傲人,而要展示出谦恭的君子风度。E苏轼与苏辙兄弟情深,此时更为远行的弟弟担心,希望他小心谨慎,平安归来。BD 解析 B项,“即使卓越如苏轼兄弟,也不敢自居第一”错。D项,“切莫以家世傲人,而要展示出谦恭的君子风度”错。这两项都

16、是从苏轼要求弟弟苏辙谦虚处世的角度分析的。结合诗歌内容及解释可知,苏轼用这个典故是出于对弟弟的安全的考虑,告诫他要小心谨慎,希望他平安归来。(2)本诗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请加以分析。答:_解析 分析诗人的性格,除知人论世之外,须从理解诗句传达的情感入手。首联诗人化用王勃“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的诗句,写兄弟宦游四海,天各一方,已是常事,这次也不会因远别而悲伤落泪。表现了诗人的豁达与坦然。答案 表现了诗人旷达的性格。苏轼兄弟情谊深重,但诗人远在杭州,与在京城的苏辙已是天各一方。这次虽是远别,诗人表示也不会作儿女之态,悲伤落泪。6.南宋诗歌异彩纷呈,极尽工变南宋:宋高宗建炎元年至宋亡(1

17、1271279)。(1)时代特征:南宋是一个多灾多难的时代,“靖康之变”已在宋人的心灵上留下了耻辱的记忆。中原沦陷,南宋朝廷屈膝求和,偏安江南。人民的民族感情和民族自尊长期处于被压抑的状态。(2)代表诗(词)人:李清照、陆游、范成大、杨万里、戴复古、刘克庄、姜夔、辛弃疾、赵师秀、文天祥等。(3)作品风格 (2018全国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节选)陆游胸中磊落藏五兵,欲试无路空峥嵘。酒为旗鼓笔刀槊,势从天落银河倾。端溪石池浓作墨,烛光相射飞纵横。须臾收卷复把酒,如见万里烟尘清。(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写诗人观看自己已完成的一幅草书作

18、品,并回顾它的创作过程。B诗人驰骋疆场杀敌报国的志向无法实现,借书法创作来抒发心中郁闷。C诗人把书法创作中的自己想象成战场上的战士,气吞山河,势不可挡。D诗人豪情勃发,他在砚台中磨出的浓黑墨汁,也映射着烛光纵横飞溅。D解析 第三联应理解为“在端砚中浓浓地研好了墨,烛光映射着我纵情挥毫泼墨”,这是以书中疾笔喻战场拼杀,渲染出诗人纵横走笔的磅礴气势,并非墨汁“映射着烛光纵横飞溅”。(2)诗中前后两次出现“酒”,各有什么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答:_解析 这首诗比喻生动,想象奇特,构思别致,借醉中作草书的情景,表达了诗人为国立功的渴切之情。第一个“酒”出现在第三句。“酒为旗鼓笔刀槊,势从天落银河倾

19、”,诗人以书前喻战前,酒是进军的旗鼓,笔是杀敌的刀槊,勇士以气吞万里的声势向敌人冲锋的情景恍若眼前。第二个“酒”出现在第七句。“须臾收卷复把酒,如见万里烟尘清”,以书后的喜悦喻战后的欢快,勇士横扫千军,敌人不堪一击,万里江山河清海晏的情景令人神往。答案 第一个“酒”出现在作书之前,诗人把它比喻成战场上的旗鼓,起到酝酿情绪、积蓄气势的作用;第二个“酒”则用来表现创作完成之后诗人的心理状态,他“如见万里烟尘清”,似乎赢得了一场战役的胜利,心满意足、踌躇满志。(二)微观关注点1标题标题是诗歌内容的重要载体,是我们理解诗歌的重要切入点。标题蕴含的信息可以从以下方面来“读”:“读”标题揭示的写作时间、地

20、点、对象、事件、主旨;“读”标题交代的写作缘由或目的;“读”标题暗含的情感或奠定的作品感情基调;“读”标题揭示的作品线索;“读”标题表明的诗歌题材;“读”标题暗示的诗歌表达技巧。如:2.解释诗歌的解释中往往包含着对理解诗歌、答题具有重要作用的信息。常见的解释的作用是:如:2017全国卷送子由使契丹(文本见本书P199)中解释对“清禁”的解释,有助于理解诗意,暗示苏辙的地位。解释解释“武林”,并点出苏轼时知杭州,结合原诗可知,“沙漠回看清禁月,湖山应梦武林春”隐含着苏轼对苏辙的嘱托,希望他不要忘记国家、亲人。解释解释典故,有助于理解诗意,“莫道中朝第一人”运用典故,表达了苏轼对苏辙的担心。3意象

21、“意”,就是的思想、情感、意念。“象”,就是物象、形象。“意象”就是意中之象,是经过的感情活动而创造出来的独特形象。把握诗中的意象,有助于感悟意境,理解诗中所蕴含的情感。如:山居即事王维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4.关键词中国古典诗歌大都篇幅短小,语言高度凝练、概括、含蓄而有跳跃性。因此,读诗歌不能匆匆一扫而过,而应一个字一个字地品读,抓住诗歌中的关键词,边读边想其意,力求还原诗歌画面,迅速定位情感基调。诗歌中的关键词主要有以下几种:5.诗家语“诗家语”是为了表情达意的需要和诗歌格律的要求对诗歌的语言所做的变形处理。(1)特

22、殊句法(2)词类活用(3)互文见义互文,上下文互相阐发、互相补充的一种修辞方法,能收到经济笔墨、以少胜多、表意委婉、耐人寻味的艺术效果。(三)反观关注点诗歌鉴赏选择题具有以下特点:选项是按照诗歌顺序对诗歌的逐一解读;选项信息含量大,囊括了对形象、情感、主旨、语言、手法等的赏析;选项中只有一个错误选项(4选1的题目),并且错误也只是细节上的设误。故在诗歌阅读中,要做到“借题解诗”。典例示范课件32张PPT。古诗文阅读第二部分专题八古代诗歌鉴赏第2讲古代诗歌鉴赏选择题诗歌鉴赏选择题和主观题只是题型的区别,考查内容和角度没有变化。因此,答题时,考生只要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仔细分析,认真比对,找到命题

23、者设置选项的设误点,就可以顺利作答。| 对点小练 |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开愁歌 李贺 秋风吹地百草干,华容碧影生晚寒。我当二十不得意,一心愁谢如枯兰。衣如飞鹑马如狗,临歧击剑生铜吼。旗亭下马解秋衣,请贳宜阳一壶酒。壶中唤天云不开,白昼万里闲凄迷。主人劝我养心骨,莫受俗物相填豗。 本诗为途经陕西华山时所作。衣如飞鹑:衣衫褴褛。旗亭:此处指酒肆。贳(sh):赊欠。豗:冲击。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一、二句写景,秋风萧瑟,百草干枯,华山苍碧的身影在傍晚中寒意愈浓。B三、四句中,“枯兰”一词形象地写出了人生失意的悲苦,也喻指诗人高洁的品格。C九、十句以乐景写哀情,

24、白昼万里,浮云悠闲,诗人却愁绪满怀,把酒唤天。D最后两句点题,写酒肆主人劝解诗人应保养身心,不要为世俗之物所困扰。解析 “以乐景写哀情”错,九、十两句写的并不是乐景。C2.“临歧击剑生铜吼”句借“击剑”这一动作抒发情感。下列诗句也运用了这种手法,所抒发的情感与“临歧”句最接近的一项是()A一言不合龙额侯,击剑拂衣从此弃。(李颀别梁锽)B从军借问所从谁?击剑酣歌当此时。(高适送浑将军出塞)C尔奋空拳彼击剑,水纵长澜火飞焰。(李咸用西门行)D拔剑舞,击剑歌,青云路遥心奈何。(张咏淮西有答)D解析 A项,通过“击剑”这一动作表现自己的决绝。B项,通过“击剑”来表现从军时的豪迈。C项,通过“击剑”来表

25、现壮士们的豪迈。D项和“临歧”句中,诗人都是通过“击剑”这一动作来表现自己不知何去何从的矛盾心理。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长沙早春雪后临湘水呈同游诸子刘长卿汀洲暖渐渌,烟景淡相和。举目方如此,归心岂奈何。日华浮野雪,春色染湘波。北渚生芳草,东风变旧柯。江山古思远,猿鸟暮情多。君问渔人意,沧浪自有歌。 本诗为刘长卿晚年被贬转任途中所作。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汀洲”四句:早春时节,江中小洲日渐回暖,湘水清澈,美丽春色淡雅和谐,举目所见如此春景,不禁起思乡之情。B.“日华”四句:春阳普照,旷野雪地浮映一片光辉,湘江清波,春意尽染;春风吹拂,北渚萌生香草,枯枝萌

26、发新绿。C.“江山”两句:面对亘古不变的江山,不禁泛起悠远的怀古之思;听到凄清的猿鸣鸟啼,又勾起人到暮年的无尽感慨。D.“君问”两句:湘江中渔人唱歌,其乐融融;君若问渔人为何如此逍遥快乐,渔人定会说,歌唱是为了消解捕鱼的辛劳。D解析 “歌唱是为了消解捕鱼的辛劳”错,“沧浪自有歌”表达了一种隐逸的情怀。4“日华浮野雪,春色染湘波”两句中,“浮”“染”二字化静为动,使静态景物给人一种动态的美感。下列诗句没有采用这一写作手法的一项是()A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B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毛泽东沁园春雪)C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王维山居秋暝)D万壑有声含

27、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王禹偁村行)解析 该句诗写景叙事,其中全是“动”,并无“静”。C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李商隐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遥递隔重城。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人寄宿在一位骆姓人家的园亭里,在寂寥中怀念起远方的朋友。B竹林环抱的船坞里没有一丝纤尘,只见傍水的亭轩和澄澈的湖水。C传递思念之情的书信跨越重重的城镇,送往崔氏兄弟所在的地方。D时令已届深秋,浓重的阴云久久沉积不散,孕育着浓浓的雨意。C解析 “传递思念之情的书信跨越重重的城镇”错,根据诗意可知,应是“诗人的思念之情跨越重重的城镇”。6下列

28、诗句中的“听雨”营造的氛围与本诗相近的一项是()A小沼如盘水浅清,菰蒲新发荻芽生。连筒引却前溪水,养得芭蕉听雨声。(徐居正即事)B田里熙熙便是春,追游何必艳阳辰。打门吏少花村静,听雨高眠亦可人。(真山民春游阻雨次韵)C床隐屏风竹几斜,卧看新燕到贫家。闲居心上浑无事,听雨唯忧损杏花。(高启雨中闲卧)D蝉歇还惊络纬鸣,秋风忽已动江城。山窗寂寂无眠夜,梧落芭蕉听雨声。(黄姬水秋夜)D解析 本诗中的雨声是单调而凄清的声音,增加了环境的寂寥,加深了诗人对朋友的思念。A、B、C三项中的“听雨”营造的氛围都是悠闲自得的。D项,“听雨”营造了寂寥的氛围,与本诗意境相近。四、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千

29、年调辛弃疾开山径得石壁,因名曰苍壁。事出望外,意天之所赐邪,喜而赋。左手把青霓,右手挟明月。吾使丰隆前导,叫开阊阖。周游上下,径入寥天一。览玄圃,万斛泉,千丈石。钧天广乐,燕我瑶之席。帝饮予觞甚乐,赐汝苍壁。嶙峋突兀,正在一丘壑。余马怀,仆夫悲,下恍惚。 本词约创作于庆元六年(1200)。其时辛弃疾因遭谏官攻击,被罢去职,隐居于江西铅山。丰隆:古代神话中的雷神。阊阖:指传说中西边的天门。此句化用史记赵世家中赵简子梦游天国之典。天帝赏赐赵简子,日后赵简子接连攻城略地,成为晋国实权派。末三句借用离骚“忽临睨夫旧乡;仆夫悲余马怀兮,蜷局顾而不行”句意。7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左手

30、把青霓”与“霓为衣兮风为马”两句中的“霓”都是“彩虹”的意思。B“径入寥天一”中“径”字写出了词人纵横驰骋,遨游天界上下的自由。C“赐汝苍壁”意为“我要将苍壁赐予你”,是词人模仿天帝口吻设想的语言。D“嶙峋突兀”意为“气势雄伟的石壁突然出现”,给词人带来了意外与惊喜。解析 “突兀”形容山势高耸的样子,与“嶙峋”并列,不是“突然出现”的意思。D8本词运用了借助古事委婉地抒发情感的手法,意蕴丰富,表达凝练。下列诗句没有运用这一手法的一项是()A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李白永王东巡歌十一首(其二)B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范仲淹渔家傲)C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苏轼初到黄

31、州)D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C解析 A项,借用了“东山再起”的古事。B项,借用了“燕然未勒”的古事。C项,写实,没有借用古事。D项,借用了“霸王项羽”的古事。五、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悲陈陶杜甫孟冬十郡良家子,血作陈陶泽中水。野旷天清无战声,四万义军同日死。群胡归来血洗箭,仍唱胡歌饮都市。都人回面向北啼,日夜更望官军至。 陈陶:地名,又名陈陶泽,在长安西北。公元756年,唐军跟安史叛军在这里作战。都人:长安的人民。北:此时唐肃宗驻守灵武,在长安之北。9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前两句交代了战争的时间、地点、结局及参战者的身份

32、,写出了战事的惨烈,呼应了标题的“悲”。B“野旷天清无战声”是说战罢以后,原野空旷,肃穆沉寂,渲染了天地同悲的气氛。C“群胡归来血洗箭”写出了将士们在叛军入侵时奋死抗敌的决心,显示了唐军将士们为国捐躯的英雄气概。D本诗具体真实地再现了陈陶之战的历史,“以诗存史,以诗证史”, 正体现了杜甫诗歌的“诗史”性。C解析 “写出了将士们在叛军入侵时奋死抗敌的决心,显示了唐军将士们为国捐躯的英雄气概”错,这句诗写出的是叛军得志的骄横之态。10诗歌的后四句使用了对比的手法,下列诗句中没有运用这一手法的一项是()A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李白越中览古)B秦中花鸟已应阑,塞外风沙犹自寒。王翰凉州词二首

33、(其二) C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苏轼赠刘景文)D虚堂人静不闻更,独坐书床对夜灯。(周弼夜深)解析 “虚堂人静不闻更,独坐书床对夜灯”两句都写了环境的孤寂,不属于对比。D课件65张PPT。古诗文阅读第二部分第3讲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专题八古代诗歌鉴赏诗歌的形象指的是诗歌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且寄寓了思想感情的人、物和自然景象。对于叙事诗而言,诗中的“人”和“事”是形象;对于写景诗、状物诗而言,诗中的“景”和“物”是形象;对于抒情诗而言,诗中的抒情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就是形象。考向一人物形象 考向二 景物形象考向三 事物形象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包括抒情主人公形象和塑造的人物形象两大类

34、。常见的诗歌人物形象有以下几种:考向一人物形象| 解题锦囊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塞下曲(其六)戎昱北风凋白草,胡马日骎骎。夜后戍楼月,秋来边将心。铁衣霜露重,战马岁年深。自有卢龙塞,烟尘飞至今。| 对点例证 | 骎骎(qn qn):形容马跑得很快的样子。卢龙塞:古地名。这首诗刻画了怎样的边将形象?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答案 这首诗刻画了一个饱受戍边、思乡之苦的边将形象。颈联表现了对饱受战争之苦的边塞将士的同情,尾联表现了对从古至今接连不断的战争的厌倦,全诗寄寓了诗人渴望和平的美好愿望。阅读下面这首宋诗, 完成后面的题目。除夜对酒赠少章陈师道岁晚身何托?灯前客未空。半

35、生忧患里,一梦有无中。发短愁催白,颜衰酒借红。我歌君起舞,潦倒略相同。 少章:秦觏,字少章,与诗人交往颇密。未空:事业、生活没有落空,即言“有了着落”。| 对点小练 |诗歌中塑造了怎样的诗人形象?请简要分析。 答:_解析 诗歌首联,通过对比写出诗人的抑郁不平:明亮的油灯前,客人们兴高采烈。这些客人事业、生活有了着落,无忧无虑。而诗人却一年终了,无处托身。颔联,诗人的半辈子在忧患中度过,虽有才华,却无处施展;虽有抱负,却无法实现。只好在梦中寻求理想,寻求安慰。“有”是指梦境,“无”是指现实。梦中,抱负有地方施展,理想有可能实现,而现实中却一无所有。颈联,诗人写愁催白发,酒助红颜,表达愁之深、心之

36、苦。 尾联,在发泄了不平之气后,诗人和秦少章两个“潦倒略相同”的人,用歌舞来排遣满腹愁绪,在低沉压抑的气氛中透露出一丝亮光。诗歌体现了诗人不幸的遭遇和愁苦的心境,也体现了诗人对理想执着追求的精神。 答案 生活凄苦,事业无成。诗人无所依托,虽有抱负,却无从实现,半生忧患,内心愁苦。执着追求理想,虽遭挫折仍保持乐观精神。诗人做梦也希望能够一展平生抱负,虽然处境困厄,但仍然用歌声排遣满腹愁绪。景物形象是指诗歌中描绘的自然景象。诗歌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之景,有单个景物形象(即意象),也有由多个景物形象组合成的意境。常见的意境特点如下:考向二景物形象| 解题锦囊 |(2017天津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37、后面的题目。 太湖恬亭王安石槛临溪上绿阴围,溪岸高低入翠微。日落断桥人独立,水涵幽树鸟相依。清游始觉心无累,静处谁知世有机。更待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 徙倚:徘徊,流连不去。| 对点例证 |答案 人景相融的宁静画面:断桥边夕阳西下,树影倒映水中,鸟雀在枝头相互依偎,诗人独自欣赏美景。(2015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月圆杜甫孤月当楼满,寒江动夜扉。委波金不定,照席绮逾依。未缺空山静,高悬列宿稀。故园松桂发,万里共清辉。| 对点小练 | 这首诗是唐代宗大历元年(766)秋天杜甫流寓夔州时所作。绮逾依:这里指(席子上的)光彩更加柔美。未缺:指月圆。列宿:众星。这首诗前六句

38、描写了月圆之夜的哪几幅画面?请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答:_解析 对场景画面的描述要透过意象联想意境。本诗通过描绘“孤月”“寒江”“空山”等意象,营造出清冷孤寂的氛围,抒发了面对明月时的孤独和对远方亲人真切的思念之情。答案 孤月当空,清辉满楼;月映寒江,影动柴扉;月洒江波,浮光跃金;月照绮席,光彩交融;月挂空山,万籁俱静;月明中天,疏星寥落。事物形象,多指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所谓物象,即被人格化了的描写对象。这些物象大多带有诗人的主观色彩,曲折地表现诗人的品格和思想感情。“托物言志”是其常运用的表达技巧,故此,明确“物”的特征,找出“志”的内容,即鉴赏事物形象的两个关键要素。考向三事物形象|

39、解题锦囊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咏瓢张说美酒酌悬瓢,真淳好相映。蜗房卷堕首,鹤颈抽长柄。雅色素而黄,虚心轻且劲。岂无雕刻者,贵此成天性。诗中的“瓢”有怎样的外在特点?寄寓了怎样的人格理想?| 对点例证 |答案 第一问:外形轻盈小巧,色泽淡黄素雅。第二问:寄寓了崇尚虚心,追求率真自然、毫无矫饰的人格理想。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卜算子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苏轼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词中所描写的“孤鸿”的形象是怎样的?请简要赏析。答:_| 对点小练 |解析 这首词是苏轼被贬到黄州时所作。上片一、二

40、句写夜深,用“缺”“疏”“断”几个字极写幽独凄清的心境,三、四句用“孤鸿”衬托“幽人”,说只有“幽人”独自往来。下片写“孤鸿”,实际也是写“幽人”(自己)。“惊”“恨”“寒”“寂寞”“冷”等词语,写尽了“孤鸿”“幽人”漂泊不定的境遇和孤独寂寞的心态。答案 本词用“缺月”“疏桐”“漏断”“寒枝”“沙洲冷”等词语为“孤鸿”描绘了一个清冷萧瑟的环境,用“孤”“惊”“回”“恨”“寂寞”等词语极写“孤鸿”的神态和心理。全词刻画了一个飘飞不定、惊恐不安、心怀幽恨、孤独寂寞的“孤鸿”形象。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表达了自己贬谪黄州时期的孤寂处境和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的心境。课时达标27备考必记仓储古典诗词常见

41、意象(一)送别类意象(或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叙写别后的思念) (二)思乡类意象(或表达对家乡的思念,或表达对亲人的牵挂)(三)愁苦类意象(或表达忧愁、悲伤心情,或渲染凄冷、悲凉气氛)(四)抒怀类意象(或托物显示高洁的品质,或抒发感慨)(五)爱情类意象(用以表达爱恋、相思之情)(六)战争类意象(或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表达对和平的向往)(七)闲适类意象(或表达清闲恬淡的心情,或表达对隐居生活的向往)课件60张PPT。古诗文阅读第二部分第4讲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专题八古代诗歌鉴赏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对诗歌进行艺术分析的依据首先就是语言。诗歌语言与其他文学样式的语言相比,更具抒情性、含蓄性、精练性、跳跃性

42、。鉴赏诗歌语言就是品读其所蕴含的具体意义,分析其所运用的表现手法及其作用,体味其语言风格及艺术魅力。考向一 炼字 考向二 诗眼考向三 炼句考向四 语言风格赏析炼字,就是品味用得好的词语深藏的情感或品味其生动形象的效果。要炼的字就是一首诗中最精练传神的字,能使诗句生动形象以至“活”起来的一两个关键字,通常是一些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叠词等。考向一炼字| 解题锦囊 |(2017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早上五盘岭岑参平旦驱驷马,旷然出五盘。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苍翠烟景曙,森沉云树寒。松疏露孤驿,花密藏回滩。栈道溪雨滑,畲田原草干。此行为知己,不觉蜀道难。| 对点例证 | 唐

43、代宗大历元年(766)春,岑参作为僚属随剑南西川节度使杜鸿渐入蜀平乱,途经五盘岭时作。五盘岭:秦、蜀交界处峻岭,其山道曲折盘旋,故名。出五盘:攀越五盘山道登上山巅。“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中的“斗”“攒”两字,生动传神,所写景物特征鲜明,请作简要分析。答案 “斗”字,描写两岸崖石耸峙欲错,犹如两兽相斗,凸显了江崖陡峭、峥嵘之势。“攒”字,描写群峰相连,层次莫辨,仿佛聚在一起,刻画了峰峦密集、重叠之态。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冬至日遇京使发寄舍弟杜牧 远信初凭双鲤去,他乡正遇一阳生。尊前岂解愁家国,辇下唯能忆弟兄。旅馆夜忧姜被冷,暮江寒觉晏裘轻。竹门风过还惆怅,疑是松窗雪打声。 一阳

44、生:指冬至日。姜被:后汉姜肱与兄弟友爱,常共被而眠。| 对点小练 |尾联“疑”字富有表现力,请简要赏析。 答:_解析 “疑”是动词,是“疑惑、怀疑”的意思,动作发出者是,此时他正在思念远方的弟弟。自己所在之地可能都下了雪,那远在京城的弟弟恐怕更冷吧。由“忆”及“疑”,由“疑”及“忆”,在时间上把冬至与往昔联系起来,空间上把客居之地与弟弟所在之地联系了起来,情感上用担忧与挂念将自己和弟弟联系了起来。所以可以从营造的意境、表达的情感、结构上的前后呼应等方面作答。答案 “疑”字把诗人客居之地所闻所感与弟弟在京城生活的情景关联起来,拓展了诗的意境。“疑”字自然流露出对弟弟近况的焦虑与担忧,语浅情深,真

45、切感人。“疑”字回扣颔联的“忆”,笔触从往事转向难以确知的当下,章法更显圆紧,也更有余韵。所谓“诗眼”是以人眼为喻,指在诗中最能体现思想观点、情感态度,对表达主题、深化意境、突出形象起关键作用的高度概括的词句。具体说来,确定“诗眼”主要有以下五个角度:考向二诗眼| 解题锦囊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闻泉李咸用淅淅梦初惊,幽窗枕簟清。更无人共听,只有月空明。急想穿岩曲,低应过石平。欲将琴强写,不是自然声。这首诗的“诗眼”是哪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对点例证 |答案 此诗“诗眼”为“闻”。全诗紧扣“闻”字:首句点题,写诗人初闻泉声的情状。“淅淅”写初闻其声,“梦初惊”写泉

46、声作用于梦中人的听觉过程及引起的心态反应。接下来三、四句,描绘听泉人所处的环境。“更无人共听”强调诗人的幽居独处。五、六句转入正面描写,诗人凭借所闻泉声的“急”“低”,想象泉水的“穿岩曲”和“过石平”。七、八句是诗人闻泉后的感受,诗人想用琴声来模拟泉水声音,但又感觉泉声是自然之声,琴声无法与之相媲美。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秋晚登城北门陆游幅巾藜杖北城头,卷地西风满眼愁。一点烽传散关信,两行雁带杜陵秋。山河兴废供搔首,身世安危入倚楼。横槊赋诗非复昔,梦魂犹绕古梁州。| 对点小练 | 此诗写于宋孝宗淳熙四年(1177)九月四川成都。杜陵:本指长安,此处借指汴京。梁州:古梁州州治在汉中,

47、南宋西北边境上的重要关塞南郑、大散关皆在此地,诗人过去曾在这里驻守。这首诗的“诗眼”是什么?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说明判断的依据。答:_ 解析 首句“幅巾藜杖北城头”描绘了诗人随意的装束,点明了出游的地点,反映了他当时闲散的生活和日渐衰颓的情况。“卷地西风满眼愁”写诗人当时的感受。西风卷地,可见秋风强劲;“满眼愁”,则是西风席卷下百草摧折、寒气袭人的肃杀景象。三、四句写诗人登楼远望从故都传来的烽烟,深忧边境的情况,仰视雁阵,想到岁月空逝,兴复无期,更加愁上加愁。五、六句直接抒发了山河兴废难料,自己身世安危未卜,投闲置散,报国无门的愁绪。最后两句借“横槊赋诗”已经不再有,表达自己对只能在梦里追忆梁

48、州战斗生活却壮志难酬的无奈。全诗边记事边抒情,将愁绪与爱国之情蕴含其中。答案 “诗眼”是“愁”。首联描述自身日渐衰颓,满眼西风凄凉之景,奠定全诗的感情基调愁。颔联描述远望边地烽火,仰观失地飞鸿愁。颈联感叹故都沦陷、山河兴废(国家安危),前途未卜愁。尾联追忆“横槊赋诗”,生壮志难酬之悲,收束全诗,愁味悠长。赏析语句题综合性强、自由度大,它可以从内容、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情感等角度赏析,有时可以等同于词语赏析题、分析表达技巧题或句子情感分析题,但不能完全等同。考向三炼句| 解题锦囊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满庭芳苏轼余年十七,始与刘仲达往来于眉山,今年四十九,相逢于泗上。洛水浅冻,久

49、留郡中。晦日同游南山,话旧感叹,因作此词。三十三年,飘流江海,万里烟浪云帆。故人惊怪,憔悴老青衫。我自疏狂异趣,君何事、奔走尘凡。流年尽,穷途坐守,船尾冻相衔。| 对点例证 |巉巉。淮浦外,层楼翠壁,古寺空岩。步携手林间,笑挽攕攕。莫上孤峰尽处,萦望眼、云海相搀。家何在,因君问我,归梦绕松杉。 攕:同“掺”,手纤细的样子。 请赏析词的最后三句“家何在,因君问我,归梦绕松杉”的精妙之处。答案 情感表达上:借故人相问,抒写思乡之情,构思巧妙。手法运用上:借“松杉”这一意象,化抽象的思乡之情为具体的形象,形象地表达了人在宦途身不由己的无奈之情。结构安排上:以对故土的思念作结,是对开篇他乡遇故知场景的

50、呼应。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病后登快哉亭贺铸经雨清蝉得意鸣,征尘断处见归程。病来把酒不知厌,梦后倚楼无限情。鸦带斜阳投古刹,草将野色入荒城。故园又负黄华约,但觉秋风发上生。 快哉亭:位于今徐州东南。本诗是诗人被贬职徐州病后所作。黄华:菊花。| 对点小练 |有人评价“秋风发上生”用语新奇,请简要分析。 答:_解析 这是一首写人生感遇的诗,从解释可知“本诗是诗人被贬职徐州病后所作”,而诗的内容呈现出对年老病后凄凉落寞生活的叹惋,这种人世遭遇和晚年心情是“秋风发上生”的基础。秋风不仅吹动人的头发,更是吹白了人的头发。答案 本来是秋风吹动人的头发,诗人却用比拟的方式形象地说秋风是从头发里生

51、出,这不仅指秋风萧萧,而且指年华逝去,白发新生,暗示了诗人凄冷落寞的情怀。语言风格,指诗人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逐渐形成的独特的语言艺术个性,是具有恒定性的区别于其他诗人的艺术特色。不同的诗人往往表现出不同的语言风格,同一诗人的不同作品,语言风格有时也不尽相同。常见、常考的诗歌的语言风格有以下几种:考向四语言风格| 解题锦囊 |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后面的题目。过辛稼轩神道张以宁长啸秋云白石阴,太行天党气萧森。英雄已尽中原泪,臣主元无北伐心。岁晚阴符仙蠹化,夜寒雄剑老龙吟。青山万折东流去,春暮鹃啼宰树林。| 对点例证 | 辛稼轩神道:辛弃疾葬于江西上饶,其墓侧驿路旁有“稼轩先生神道金字碑”。天党:

52、即上党,太行山最高处。辛弃疾年轻时任抗金义军掌书记,随首领耿京抗金,活跃在太行山区。阴符:兵书。宰:坟墓。有人评价这首诗“意境苍凉,情怀悲壮”,请结合诗歌内容作简要赏析。答案 诗人使用秋云、岁晚、夜寒、青山、春暮等意象渲染了苍凉的氛围,借景抒情,达到了情景交融的效果。表现了辛弃疾渴望收复失地,却又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苦痛,再加之诗人对辛弃疾的惋惜,对统治者的失望,全诗情怀悲壮感人。(经典高考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临江仙欧阳修记得金銮同唱第,春风上国繁华。如今薄宦老天涯。十年歧路,空负曲江花。闻说阆山通阆苑,楼高不见君家。孤城寒日等闲斜。离愁难尽,红树远连霞。| 对点小练 | 欧

53、阳修贬任滁州太守期间,一位同榜及第的朋友将赴任阆州(今四川阆中)通判,远道来访,欧阳修席上作此词相送。曲江花:代指新科进士的宴会。阆苑:指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前人评此词,称其“飘逸”。请结合“闻说阆山通阆苑,楼高不见君家”两句作简要赏析。答:_解析 “闻说”二字领起词人的想象,词人由阆州,一下子想到了仙境阆苑,想象奇特,虚实相生,属于“飘逸”范畴。再结合全词来看,时空转换比比皆是。如由眼前的重逢,想到十年前的“同唱第”;由眼前的“薄宦老天涯”的失意,想到十年前曲江宴上披红戴花的得意;由人间僻地,想到天上仙境。这些时空转换,挥洒自如,灵动飘逸。答案 想象奇特,虚实相生。词人忽发奇想,将本来荒僻

54、的阆州点化为神仙阆苑,赋予阆州神话般的美丽。虚实处理得当,富有浪漫色彩。境界缥缈开阔,语言洒脱灵动。“阆山”通“阆苑”,“滁州”望“阆州”,展现了多重时空的组合变化。“闻说”二字导入传说,忽又接以“楼高”句设想将来,灵动超逸,挥洒自如。课时达标28课件80张PPT。古诗文阅读第二部分第5讲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 专题八古代诗歌鉴赏表达技巧是指在塑造形象、创设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取的特殊的表现手法。它的含义非常广泛,既包括各种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的使用,也包括各类表现手法和艺术构思上的巧妙运用。对表达技巧的鉴赏,就是辨识诗歌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或艺术构思,分析其本身的艺术效果

55、,评价其对表现诗人的思想感情所起到的作用。考向一修辞手法 考向二 表现手法考向三 表达方式考向四 结构技巧高考对修辞手法的考查一般分两个层面:一是辨认修辞手法并具体解说,二是说明其表达效果。此类试题所涉及的修辞手法主要有比喻、比拟、夸张、借代、双关、顶真、设问、反问等。高考题对于修辞手法的考查,一般要求结合具体内容作具体分析,而不能只就共性泛泛而谈。下面针对几种主要的修辞手法进行讲解:考向一修辞手法| 解题锦囊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残叶李觏一树摧残几片存,栏边为汝最伤神。休翻雨滴寒鸣夜,曾抱花枝暖过春。与影有情唯日月,遇红无礼是泥尘。上阳宫女多诗思,莫寄人间取次人。| 对点例证

56、 | 上阳:唐宫名,被谪宫人多被遣居于此。天宝中有宫人在叶上题诗,唐宣宗时宫人韩氏也有题红叶诗。取次:意为随便、草草、等闲。本诗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样的效果?请简要赏析。答案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歌通过运用拟人手法,赋予残叶、日月、泥尘以感知,寄情真挚,表达对残叶命运的同情与关切。本诗还运用了鲜明的对比手法,第三、四句把残叶现今的凄苦情状与往昔盛时的温馨可人进行对比,第五、六句把残叶未落时日月的有情与残叶经霜委地后泥尘污染的无礼进行对比,揭示了残叶的命运,寄寓深沉的感慨。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定风波苏轼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自作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万

57、里归来年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对点小练 | 苏轼的好友王巩(字定国)因为受到“乌台诗案”的牵连,被贬谪到地处岭南荒僻之地的宾州。王定国受贬时,其歌妓柔奴毅然随行到岭南。元丰六年(1083)王巩北归,聚宴上,柔奴(别名寓娘)为苏轼劝酒。苏轼问及岭南风土,柔奴答以“此心安处,便是吾乡”。苏轼听后,大受感动,作此词以赞。词中写了一个叫“点酥娘”的女子,主要是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来写的?试举例分析。答:_解析 作答本题,要在通读全词的基础上找出运用修辞手法写“点酥娘”(柔奴)的句子,然后进行分析。上阕总写“点酥娘”的外在美,开篇“常羡”一句描绘王定国丰神俊朗

58、,“天应”一句写“点酥娘”的天生丽质、晶莹俊秀,两人是天造地设的一对璧人。然后写“点酥娘”作歌与唱歌。下阕侧重于“点酥娘”的“归来”以及词人与她的问答,表现了“点酥娘”随缘自适的旷达和乐观。答案 用了夸张、通感等修辞手法。“自作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这几句的意思是:柔奴能歌善舞,自己能作歌,再经她皓齿轻启,清歌一曲,似乎微风兴起,炎热的大海上飞着雪花,顿时变得清凉无比。词人在这里变抽象为具象,以视角和触觉来描述听觉形象,运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对“清歌”的夸张描写,表现了柔奴歌声的动人,美好的歌声发自美好的心灵,词人赞赏她高超的歌技,更称颂她广博的胸襟。近几年高考对表现手法考查最多

59、的是象征、对比、比兴、衬托、渲染、烘托、用典等。需要注意的是,在实际做题中,当题目问及表现手法时,往往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也纳入其中。考向二表现手法| 解题锦囊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登宝公塔王安石倦童疲马放松门,自把长筇倚石根。江月转空为白昼,岭云分暝与黄昏。鼠摇岑寂声随起,鸦矫荒寒影对翻。当此不知谁客主,道人忘我我忘言。| 对点例证 | 本诗写于晚年闲居钟山时。宝公塔位于南京钟山,塔依山临水,地势险峻,是后人为纪念南朝高僧宝志而修建的。筇(qin):竹杖。“鼠摇岑寂声随起,鸦矫荒寒影对翻”一联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赏析。答案 衬托的手法。“鼠摇”的声响不大,却可以听见,以动

60、衬静,突出了空山古塔的幽寂。鸦飞夜空本是难以看清的,然而其影却清晰可见,衬托出了月色的明朗。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双声子柳永晚天萧索,断蓬踪迹,乘兴兰棹东游。三吴风景,姑苏台榭,牢落暮霭初收。夫差旧国,香径没、徒有荒丘。繁华处,悄无睹,惟闻麋鹿呦呦。想当年、空运筹决战,图王取霸无休。江山如画,云涛烟浪,翻输范蠡扁舟。验前经旧史,嗟漫载、当日风流。斜阳暮草茫茫,尽成万古遗愁。 牢落:稀疏。| 对点小练 |这首词的对比手法特色鲜明,试作赏析。 答:_解析 扣住题干中的“对比手法”,梳理词中对比的角度,从今昔画面、历史人物、物是人非等角度切入,结合此词相应的内容、情感、主旨作答即可。 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