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物权关系的法律适用_第1页
13-物权关系的法律适用_第2页
13-物权关系的法律适用_第3页
13-物权关系的法律适用_第4页
13-物权关系的法律适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十三章物权关系的法律适用1主要内容: 第一节 物之所在地法原则第二节 物权关系的法律适用第三节 国有化问题2第一节 物之所在地法原则一.物之所在地法原则的产生和发展 二.物之所在地的确定 三.物之所在地法的适用范围 四.物之所在地法适用的例外 3一.物之所在地法原则的产生和发展1)物权 物权是指由法律确认的主体对物的直接管领并排除他人干涉的权利。 2)物之所在地法 物之所在地法,即物权关系客体物所在地的法律,它普遍适用于涉外物权关系。从实质上看,物权关系依物之所在地法,是物权关系本身的性质所决定的 : 4一.物之所在地法原则的产生和发展1)物权关系是一种最重要的体现所有制关系的社会关系,各国

2、都希望用自己的法律控制就位于本国的物设定的物权关系;2)要使物权关系的权利人实现物权,物之所在地法也是最好的选择;3)物权关系只有由物之所在地法才能提供最有效的保护;4)对于就境内的物设定的物权关系适用其他国家的法律,在技术上也有难度。5二.物之所在地的确定 不动产的处所是固定的,其所在地的确定自然十分容易。而动产是可以移动的物,其处所常常带有短暂性和偶然性,不易确定。 在实践中,对动产所在地的确定一般采取如下两种方法:一是在冲突规范中对动产所在地加以时间或空间上的限定;二是在冲突规范中,对一些特殊的动产物权关系的法律适用作例外规定,即不适用物之所在地法。 6二.物之所在地的确定 物之所在地的

3、确定在实践中一般通过以下方法来确定:1)不动产:物理上的所在地;2)动产: (1)有体动产: (运动中的)注册地、用时间加以限制; (2)无体动产:能被追索或执行的地方,如:公司股票、对死者财产的利益等。7三.物之所在地法的适用范围 物之所在地法主要用以解决以下问题的法律适用: 1) 动产与不动产的识别或区分 2) 物权客体的范围 3) 物权的种类和内容 4) 物权的取得、转移、变更和消灭 5) 物权的保护方法 8三.物之所在地法的适用范围1) 动产与不动产的识别或区分 如果不同国家对于动产与不动产的划分规定不一,则必须确定以何国的法律作为确定一物是属于动产还是不动产,从目前各国立法以及实践来

4、看,这种划分依物之所在地法。 我国民通意见第186条规定:土地、附着于土地的建筑物及其他定着物、建筑的固定附属设备为不动产。 9三.物之所在地法的适用范围2) 物权客体的范围 虽然可以作为物权的客体的物在范围上十分广泛,但各国的法律规定还是不尽相同,对此也需依物之所在地法来确定。 而土地、森林、厂房等哪些可以成为外国自然人、法人所有权的客体必须由物之所在地法决定。10三.物之所在地法的适用范围3) 物权的种类和内容 根据物权法定主义的原则,物权的种类和内容应由法律具体规定,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国家的法律中,物权的种类和内容是不一样的,为此,也需依物之所在地法予以确定。 11三.物之所在地法

5、的适用范围4) 物权的取得、转移、变更和消灭的条件(1)物权的行为能力和行为方式;(2)物权变动的方式及条件:有些主张区别因法律行为而变动和因事实行为而变动分别确定准据法。因法律行为而发生物权变动时,一般应依物之所在地法,因事实行为而变动,一般主张应依物之所在地法。 12三.物之所在地法的适用范围5) 物权的保护方法 对于物权的保护方法有哪些、如何行使诸如:所有权人对无权占有或侵占其财产这能否请求返还等问题,各国的法律规定也不一,因而也需依物之所在地法确定准据法。 13四.物之所在地法适用的例外 虽然物之所在地法是物权法律关系法律适用的基本原则,但在特殊情况下也有例外: 1) 船舶、飞行器等运

6、输工具 对于船舶、飞行器等运输工具,国际上一般主张有关的物权关系适用登记注册地法或其旗国法或主营业所国法。 14四.物之所在地法适用的例外2) 运送中的物品的物权关系 运送中的物品因难以确定物之所在地,或即使可以确定,把偶然与物品发生联系的国家的法律作为支配该物品的准据法,也不尽合理,更何况如果物品处于公海或公空中,则并无物之所在地法,因而对此类关系通常不适用物之所在地法。实践中解决该类物权关系的法律适用问题通常有以下几种做法: 第一、适用送达地法; 第二、适用发送地法; 第三、适用所有人本国法。 15四.物之所在地法适用的例外3) 继承中的财产问题 有关继承关系的准据法,不少国家采取了“区别

7、制”,即区分遗产中动产与不动产分别确定其准据法。 4) 外国法人终止或解散时 其财产的归属问题一般不适用物之所在地法,而适用其属人法,但如果是被内国依法取缔,则也不依属人法。 16四.物之所在地法适用的例外5) 外国国家财产依惯例享有豁免权 其物权关系一般适用财产所属国法律,而不适用物之所在地法。 6) 无主土地上的财产 由于并无物之所在地法因而不可适用,通常由国际公约规定。目前无主土地主要指公海、南极、月球等领域。 17第二节 物权关系的法律适用一、不动产物权的法律适用 二、动产物权的法律适用三、我国的有关冲突规范 18一、不动产物权的法律适用 不动产即不可移动的财产,通常是指土地、房屋及其

8、他建筑物等不能够移动或移动将损失其经济价值的物。对于涉外不动产物权,适用物之所在地法是国际私法上的普遍规则。 不动产适用不动产所在地法律。19二、动产物权的法律适用1)有体动产物权的法律适用 对于有体动产的法律适用,历史上有四种不同的主张:(1)住所地法;(2)所在地法;(3)行为地法。202)无体动产物权的法律适用 无体动产是与有体动产相对应的概念。它指不以实体形态存在的财产。这类动产由于不以实物形态存在,其所在地难以确定,因而其法律适用问题采用了与有体动产物权不同的规则。 一般适用能被追索或执行或实现的地方的法律。21三、我国有关的冲突规范 我国目前关于物权法律适用的规定只见于民法通则第1

9、44条:“不动产的所有权,适用不动产所在地法律。”以及民法通则意见第186条:“不动产的所有权、买卖、租赁、抵押、使用等民事关系,均应适用不动产所在地法律。” 第149条:“遗产的法定继承,动产适用被继承人死亡时住所地法律,不动产适用不动产所在地法律。”22三、我国有关的冲突规范 此外,海商法第14章就船舶物权的法律适用作出了如下规定:所有权问题:第270条规定:“船舶所有权的取得、转让和消灭,适用船旗国法律。”抵押权问题:第271条规定:“船舶抵押权适用船旗国法律。船舶在光船租赁以前或者光船租赁期间,设立抵押权的,适用原船舶登记国的法律。”优先权问题:第272条规定:“船舶优先权,适用受理案

10、件的法院所在地法律。”23三、我国有关的冲突规范 民用航空法第14章也就航空器物权的法律适用作出了如下规定:所有权问题,第185条规定:“民用航空器所有权的取得、转让和消灭,适用民用航空器国籍登记国法律。”抵押权问题,第186条规定:“民用航空器抵押权适用民用航空器国籍登记国法律。”优先权问题,第187条规定:“民用航空器优先权适用受理案件的法院所在地法律。”24 一俄国代理商在俄国某港口将货物装上一艘德国船,途径英国赫尔港,准备交给收货人凯麦尔,收货人是英国人,住所也在英国,船在挪威海岸附近出事,但货物安全地卸到了岸上。船长把货物卖给一个善意的第三人,第三人又在挪威把货物卖给了本案被告塞威尔

11、,由被告运往英国,收货人凯麦尔到英国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返还货物。根据挪威的法律,船长在本案所发生危难的情况下,有权出卖货物,善意买方有权取得货物所有权;但是船长如果没有正当理由而出卖了货物,则要对货物的原所有人负责。英国法院认为被告塞威尔根据挪威法律取得货物的合法所有权。挪威是买卖成立时的物之所在地,其法律应得到适用。因此,英国法院驳回了凯麦尔的诉讼请求。25第三节 国有化问题 一、国有化的概念 二、国有化法令对本国人在外国的财产的效力 三、国有化法令对外国人在本国的财产的效力和补偿 四、我国关于国有化问题的立场和实践 26一、国有化的概念 国有化通常是指主权国家或政府依据本国法律,将某些原属

12、私人(包括外国自然人和法人)所有的财产和权利收归国有,由国家或它的机构加以控制和使用并予以一定补偿的一种法律措施。 27二、国有化法令对本国人在外国的财产的效力 国有化法令对本国人在外国的财产的效力通常有两种情况: (1)一国实行国有化后,该国的某个公司将国有化的财产通过贸易转移到国外,该财产的原所有人主张对财产的权利,这时该外国法院就面临着是否承认外国国有化法令的域外效力。 (2)一国的国有化法令对被国有化的本国企业位于国外的财产是否有效。28三、国有化法令对外国人在本国的财产的效力和补偿 关于国有化法令或措施对外国人在本国境内的财产和效力,原来各国依习惯国际法上禁止征收外国人财产的规则,拒绝承认。但近些年来,各国一般倾向承认外国国有化法令对位于其境内的外国人的财产的效力,但要求所在国给予一定的补偿。 对于补偿问题,各国做法不同,归结起来大致有三种: (1)不予补偿; (2)给予“充分、有效、及时”的补偿; (3)给予“适当、合理”的补偿。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