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严格依据最新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大纲编写国家教师资格考试专用教材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高频考点速记(小学)中公教育教师资格考试研究院编著图书在版编目(C I P)数据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高频考点速记.小学 / 中公教育教师资格考试研究院编著. 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国家教师资格考试专用教材ISBN 978-7-5100-7227-7教中小学教师-教学能力-资格考试-自学参考资料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3)第289602号国家教师资格考试专用教材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高频考点速记小学编著:中公教育教师资格考试研究院责任编辑:夏丹马玉珍装帧设计:中公教育设计中心出版: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
2、司出版人:张跃明发行: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地址:北京朝内大街137号 :100010 :64077922)销售:各地新华书店印刷:三河市文昌印刷装订厂开本:880mm1230mm1/64印张:7字数:134千版次:2014年1月第1版2014年1月第1次印刷ISBN 978-7-5100-7227-7定价:元版权所有翻印必究前言2011年10月,教育部师范教育司、教育部考试中心颁布了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标准(试行)。该标准发布后,教师资格考试打破了以往各地分别组织考试的形式,全国统一组织考试成为定式。为帮助广大考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提高考试成绩,中公教育教师考试研究院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
3、的大力支持和协助下,组织相关专家深入研究考试大纲和命题趋势,精心编写了这套国家教师资格考试专用教材。本套教材共80本图书,包括广受考生欢迎的25本公共科目辅导用书,及55本专业的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辅导用书。本套教材涵盖了教师资格考试大纲所规定的所有科目,包括幼儿园系列10本,小学系列10本,中学系列60本。本书具有以下特点:1.携带方便记忆有伴本书针对广大考生需求,设计了64开版面,方便考生随身携带,充分利用点滴时间。版面设计活泼,双色印刷,彩色标注重要内容,使考生复习有伙伴,记忆有方案。2.依据考纲突出重点中公教育教学与研发专家以新考试大纲为根本依据,深入研究了近几年全国统考试题,总结出了考
4、试中的高频考点,使考生一书在手,重点全有,理解有思绪,作答有依据。3.体系健全预测精选我们细致分析了教师资格考试的命题原理和命题趋势,从考试大纲出发,以“章”“节”为基本框架,体系合理健全。章后添加“精选考题预测”,使考生做题有方向,挑战有希望。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相信各位考生在本系列图书的帮助下,一定可以通过自己辛勤的努力,披荆斩棘,圆自己的三尺讲台之梦。2014年1月目录第一章教育基础第一节小学教育的发展及其特点 / 2高频考点提要 / 2高频考点速记 / 2一、小学教育概述 / 2二、我国小学教育的发展 / 3三、小学教育的基本特点 / 15第二节小学的组织与运行 / 23高频考点提要 /
5、 23高频考点速记 / 23一、学校管理的基本内容 / 23二、学校组织机构的结构类型 / 24三、学校组织机构主要职能部门 / 26第三节教育学基础知识 / 29高频考点提要 / 29高频考点速记 / 29一、教育概述 / 29二、教育学概述 / 43三、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 53四、教育目的 / 56五、教育制度 / 62第四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 67高频考点提要 / 67高频考点速记 / 67一、课程的概念 / 67二、课程的类型 / 68三、课程理论流派 / 71四、课程内容 / 74五、课程开发 / 78六、课程评价 / 80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 / 81八、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6、的目标 / 83九、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状况 / 84第五节教师专业发展 / 90高频考点提要 / 90高频考点速记 / 90一、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 / 90二、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 / 91三、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 / 94四、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 / 96第六节教育科学研究 / 98高频考点提要 / 98高频考点速记 / 98一、教育科学研究概述 / 98二、小学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 100三、小学教育科研成果的表述 / 112精选考题预测 / 116第二章学生指导第一节心理学基础知识 / 120高频考点提要 / 120高频考点速记 / 120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其结构 / 120二、认知过
7、程 / 121三、情绪情感过程 / 146四、意志过程 / 149五、个性心理 / 153第二节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与一般规律 / 163高频考点提要 / 163高频考点速记 / 163一、儿童身心发展概述 / 163二、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 / 168三、小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与教育启示 / 175第三节小学儿童的学习 / 181高频考点提要 / 181高频考点速记 / 181一、学习的概念 / 181二、学习理论 / 182三、个体差异与因材施教 / 196四、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 / 199五、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 200第四节小学德育 / 201高频考点提要 / 201高频考点速记
8、/ 201一、德育的涵义 / 201二、小学德育的主要内容 / 202三、影响态度与品德形成的一般条件 / 202四、道德发展的基本理论 / 203五、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 208六、小学德育的原则 / 210七、小学德育的途径与方法 / 214第五节小学生安全与心理健康教育 / 221高频考点提要 / 221高频考点速记 / 221一、小学意外事故的预防与处理 / 221二、小学儿童心理健康 / 228三、心理评估 / 232四、小学生心理辅导 / 237精选考题预测 / 240第三章班级管理第一节班级与班级管理 / 246高频考点提要 / 246高频考点速记 / 246一、班级的概念 /
9、 246二、班集体的形成与发展 / 247三、班级管理概述 / 249四、班级管理的模式 / 251五、班级管理的原则 / 253六、班级管理的方法 / 255七、班级管理中的问题及应对 / 256八、班级突发事件的处理 / 258第二节班主任 / 261高频考点提要 / 261高频考点速记 / 261一、班主任的概念 / 261二、班主任的角色定位 / 261三、班主任的基本素养 / 262四、班主任工作的内容 / 263第三节班级活动 / 268高频考点提要 / 268高频考点速记 / 268一、班级活动的概念 / 268二、班级活动的功能 / 269三、班级活动的基本类型 / 270第四
10、节班队活动 / 272高频考点提要 / 272高频考点速记 / 272一、班队活动的含义 / 272二、班队活动的原则 / 272三、班队活动的类型 / 274第五节课外活动 / 277高频考点提要 / 277高频考点速记 / 277一、课外活动概述 / 277二、课外活动的组织形式 / 281精选考题预测 / 282第四章学科知识第一节小学语文课程标准 / 290高频考点提要 / 290高频考点速记 / 290一、小学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 / 290二、小学语文课程的总目标 / 290三、小学语文课程的阶段目标 / 292第二节小学数学课程标准 / 302高频考点提要 / 302高频考点速记
11、/ 302一、小学数学课程总体目标 / 302二、小学数学课程学段目标 / 304三、小学数学课程内容目标 / 307精选考题预测 / 318第五章教学设计第一节教学设计概述 / 326高频考点提要 / 326高频考点速记 / 326一、教学设计的概念 / 326二、教学设计的原则 / 327三、教学设计的步骤与内容 / 327第二节教案设计与编写 / 330高频考点提要 / 330高频考点速记 / 330一、教案的基本内容与设计类型 / 330二、教学目标设计 / 332三、教学重难点设计 / 338四、教学过程设计 / 339五、作业布置 / 341六、板书设计 / 342第三节小学综合课
12、程和综合实践活动 / 343高频考点提要 / 343高频考点速记 / 343一、综合课程 / 343二、综合实践活动 / 344精选考题预测 / 345第六章教学实施第一节教学概述 / 350高频考点提要 / 350高频考点速记 / 350一、教学的概念 / 350二、小学教学的基本任务 / 350三、教学的意义 / 351第二节教学过程 / 352高频考点提要 / 352高频考点速记 / 352一、教学过程的本质 / 352二、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 353三、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 / 356第三节教学原则与方法 / 357高频考点提要 / 357高频考点速记 / 357一、教学原则 / 35
13、7二、教学方法 / 365第四节教学的组织形式与模式 / 373高频考点提要 / 373高频考点速记 / 373一、教学组织形式的概念 / 373二、常见的教学组织形式 / 374第五节课堂教学的实施 / 378高频考点提要 / 378高频考点速记 / 378一、教学实施的环节 / 378二、课堂教学实施的策略 / 380第六节学习动机 / 382高频考点提要 / 382高频考点速记 / 382一、学习动机的含义 / 382二、学习动机的构成 / 382三、学习动机的功能 / 384四、学习动机的分类 / 384五、学习动机与学习效率的关系 / 386六、学习动机的理论 / 387七、学习动机
14、的培养与激发 / 392第七节学习方式 / 394高频考点提要 / 394高频考点速记 / 394一、学习策略 / 394二、知识与技能的学习 / 397精选考题预测 / 403第七章教学评价与反思第一节教学评价 / 410高频考点提要 / 410高频考点速记 / 410一、教学评价的概念 / 410二、教学评价的功能 / 410三、教学评价的类型 / 411第二节教学反思 / 415高频考点提要 / 415高频考点速记 / 415一、教学反思的概念 / 415二、教学反思的基本特征 / 415三、教学反思的内容 / 416四、教学反思的意义 / 418五、教学反思的类型 / 419六、教学反
15、思的原则 / 422七、教学反思的方法 / 423精选考题预测 / 425中公教育全国分校一览表 / 431第一章教育基础 内容简介本章主要考查考生教育的基础知识与基本能力,要求考生具有教育基本理论、教师发展、小学组织与运行等基础知识,能够针对我国小学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进行一定的分析和探索。本章内容主要以单项选择题和简答题的形式进行考查,考生需掌握小学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以及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知识,理解小学教育的基本特点,对于这些内容应重点记忆与理解。第一节小学教育的发展及其特点高频考点提要1.小学教育的概念、任务;2.小学教育发展特点;3.教师劳动的特点和教师素质。高频考点速记一、小学教育概
16、述(一)小学教育的概念现代教育学定义“小学”为学龄儿童(6至12岁)接受初等教育所设的学校,属于基础教育的一部分,现分为初级小学、高级小学、完全小学、中心小学以及实验小学五种类型。(二)小学教育的任务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既是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基础,也是个体身心健康发展的基础。所以,小学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打好基础,即要求学好语文、数学,打好读、写、算的基础;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全面发展奠定基础;使小学生初步学会运用自己的手和脑,运用自己的智慧与体力,为培养具有高素质的公民和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质打下基础。二、我国小学教育的发展教育大辞典将先秦至今的小学教育历史划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先秦至鸦片战争前期
17、的古代小学教育、鸦片战争至新中国成立前期的近现代小学教育以及新中国成立至今的当代小学教育。(一)古代的小学教育1.先秦时期的小学教育先秦时期主要包括夏商、西周和春秋战国三个阶段,该时期小学教育的重点内容见下表:学校名称教育内容特点夏商庠、序、校文字的读、写和数的计算。目的在于培养尊神、重孝、勇敢善战的未来统治者。西周国学、乡学(塾、庠、洲、乡)德行、书数、射御、礼乐。(1)以官学教育为主;(2)强调的是德行教育;(3)“官师合一”。春秋战国私学(1)私学兴起;(2)儒家重视德育伦理教育;(3)墨家重视科学知识教育。2.秦汉至明清时期的小学教育秦汉至明清时期小学教育的相关重点内容见下表:学校名称
18、教育内容特点秦朝学室识字和常识教育为核心;法律知识和“为吏之道”。(1)文教政策:“崇法排儒”;(2)统一文字;(3)吏师教导弟子,培养刀笔小吏。汉朝私人学馆(也称书馆)阶段一:识字教育(为主)、数学常识;盛行的识字教材主要是仓颉篇史籀篇以及千字文等。阶段二:培养思想道德和伦理观点(为主),识字教育。魏晋南北朝私学儒家经典(为主)、道家经典以及天文、历算等。私学教学的内容丰富多彩、多元化,较为发达。隋唐时朝官立小学私立小学基本的识字、写字教学、经学、文学。文教政策:崇佛尊儒,兼重道教;常用的教材主要有开蒙要训和蒙求。宋元时期官学(贵胄小学和州县小学)、私学(私塾、义塾、村塾、乡学和冬学)初步的
19、道德行为训练、基本的文化知识技能和培养儿童的行为习惯。(1)文教政策:尊孔崇儒,提倡佛道,而崇尚理学为主要特点;(2)小学教材不仅注重儿童的心理特点,并将识字教育、基本知识教育和伦理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3)宋代理学家朱熹认为小学教育应先入为主、及早施教,并且认为小学教材应形象生动,能激发儿童的兴趣。明末清初时期官学(宗学、社学)私学(蒙学、义学和私塾)以理学为主。(1)私塾的教学方式主要是识字、习字、读书以及作文;(2)王守仁认为儿童教育内容包括“歌诗”“习礼”和“读书”等,提出了“随人分限所及”的儿童教育思想。我国古代的小学教育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第一,教育具有鲜明的等级性。教育的等级性体
20、现在统治者掌控着政权,社会地位决定了是否能接受教育和接受教育的内容。第二,教育的目的是为统治者服务。接受教育的目的是为统治阶级服务,不重视知识的实用性,主要学习儒家经典和一些伦理道德规范。第三,教育过程是通过对儿童管制、灌输来进行的。教育过程中不考虑结合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过分注重对经典的识记和背诵,具有一定的刻板性和专制性。(二)近现代的小学教育1.近现代小学教育的草创时期近现代小学教育草创时期的相关重点内容见下表:代表人物学校名称主要特点张焕纶(1878年)上海正蒙书院(拉开了我国近代小学教育改革的帷幕)(1)正蒙书院采用班级授课制;(2)课程主要有算术、格致、游戏、技艺、英文、法文等,采
21、用俗话解释文言、讲解与背诵并重的教学方法,尤重德育。钟天纬(1896年)三等公学教学活动注重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的方式,以经书为主,也重视英文。盛宣怀(1896年)南洋公学(1)办学思想:德育、智育、体育三者结合和谐发展;(2)师范学院的学生轮流教学,开设有国文、数学、历史、地理、体育等课程,这也可视为我国师范学校附设小学的开端。清政府小学堂(1)将各地旧书院、义学、社学一律改为中西兼学的学堂,并将州县的书院改为小学堂;(2)地方小学教育普及运动的发端;(3)清末第一次以政府名义重视小学教育的改革,也是小学教育计划见于公文的开端。教会小学(1)讲授圣经、中国经史、自然科学的初步知识以及英语
22、等课程;(2)重视女子的教育。2.清末“新政”的小学教育清末“新政”时期小学教育的相关重点内容见下表:学制名称颁布时间颁布政府特点地位壬寅学制1902年清政府(1)清末在管学大臣张百熙的主持下拟定了一系列系统文件,统称为钦定学堂章程(以日本的学制为蓝本);(2)壬寅学制规定儿童从6岁起入蒙学堂(4年),10岁入寻常小学堂(3年),13岁入高等小学堂或是简易实业学堂。中国首次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癸卯学制奏定学堂章程:奏定初等小学堂章程1904年清政府(1)招收7岁的儿童入学,修业年限为5年;(2)教学宗旨“以启人生应有之知识,立其明伦理爱国家之根基,并调护儿童身体,令其发育”;(3)分完全和简
23、易两科;(4)教学方法以讲解为主,实行班级授课制;(5)盛行的新式教科书是由张元济、高梦旦、蒋维乔等人主编的最新教科书,包括初高校的各类课程。中国开始实施的第一个现代学制(实行新学制的开端)。考题再现我国实行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A.壬寅学制B.癸卯学制C.壬戌学制D.壬子癸丑学制【答案】B。解析:我国颁布的第一个学制是壬寅学制,而第一个实施的学制是癸卯学制,故选B。3.中华民国的小学教育民国时期的学制主要如下:学制名称颁布时间颁布政府特点地位壬子癸丑学制19121913年南京临时政府(1)第一次规定男女同校,废除读经,充实了自然科学的内容,并将学堂改为学校;(2)学龄期为6至14岁,小学教
24、育以留意儿童身心之发育,培养国民道德之基础,并授以生活所必需之知识技能为宗旨。我国教育史上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学制。壬戌学制1922年民国政府(1)以美国学制为蓝本,规定小学六年,初中三年,高中三年;(2)幼稚园也被纳入初等教育阶段,使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得以衔接;(3)小学取消修身课,增加公民、卫生课,将手工改为公共艺术,图画改为形象艺术,又将初小的卫生、历史、公民、地理合为社会科,设自然园艺科,将国文改为国语(包括语言、读文、作文、写字),体操改为体育;(4)“壬戌学制”进步体现在:一是女子与男子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利;二是缩短了学制,它是我国小学教育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其影响一直持续到
25、1949年。又叫新学制或六三三学制考题再现以美国学制为蓝本,一直沿用到全国解放初期的现代学制是()。A.壬寅学制B.癸卯学制C.壬子癸丑学制D.壬戌学制【答案】D。解析:1922年,民国政府制定了新的学制,称为“壬戌学制”或“1922年学制”,该学制参照美国实行“六三三”学制。“壬戌学制”是我国小学教育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它的影响一直持续到1949年。故选D。4.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革命根据地的小学教育该时期小学教育发展的重点内容见下表:学校名称或代表文件主要观点土地革命时期1934年2月颁布了中华苏维埃小学校制度暂行条例,将苏区小学一律统称为列宁小学(1)小学学制改为五年,分为初等小学三年和高
26、等小学二年;(2)列宁小学采用半日制和全日制两种方法办学,以复式教学为编制组织班级教学,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课程设置有国语、政治、数学等科,小学教育注重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小学(1)小学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有文化、身体健康的抗战建国的劳动者;(2)政府办学与民办公助的办学政策;(3)招收8到14岁的适龄儿童,修业年限定为五年,小学以识字和算术(珠算)为主要科目;(4)教授关于战争或生产的技术课,教材的内容力求精简和实用。解放战争时期小学教员暂行实施办法(1)解放战争时期,课程上减少不急需的内容,着重培养儿童的革命观点,传授一些生产劳动知识;组织形式也发生了改变,通过上课、作报告
27、或者是参加社会活动来组织教学;(2)小学教员暂行实施办法中指出,小学教育是新民主主义国家公民的教育,应以学习文化为主,培养其生活技能,注重卫生健康教育,培养儿童健康身体,培养儿童爱护人民、国家的思想及爱劳动、民主、守纪律的良好习惯;(3)徐特立先生的教育思想小学教育应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同时要注重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教育中教师要发挥其主导作用;强调小学教材要注重科学性、趣味性、实用性,同时要兼重系统性;倡导小学要采用启发性教学、直观教学等新教学法;高度肯定小学教师的重要性。近现代的小学教育具有如下特点:第一,教育目的较为注重培养学生的身心和谐发展;第二,教育内容世俗化,课程的设置更为科学;第三,教
28、育对象普及化,女孩逐渐有了受教育的权利;第四,注重开展科学的教育实验,多样化的教育方法,同时注重结合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来进行教学;第五,教育体系更为科学化,幼稚园纳入初等教育体系,幼小得到更好的衔接。(三)当代的小学教育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小学教育的特点:(1)教育目的越来越注重“以人为本”,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学科内容的设置和教学方法更加注重儿童的身心发展;(2)教育对象更为普及,义务教育在许多地方得到全面实施;(3)重视教师的发展,教师制度逐渐规范化;(4)教育实验涉及的方面更广泛。三、小学教育的基本特点(一)小学教育的特点1.教育对象的特殊性(1)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童年期是生理发展相对
29、稳定与平衡的时期,身高、体重、肌肉的强度和耐力、肺活量的增长都相当均匀。刚入学的儿童感知觉都处于较低水平,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和在教育教学中的不断精选考题预测,感知觉逐步得到发展和提高。小学生的有意注意不断发展,但无意注意仍起着一定作用,低年级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观察事物缺乏兴趣、系统性。小学生在观察中常注意一些感兴趣的、新鲜的东西,而忽略主要的东西。小学生记忆的主要方式是形象记忆。对低年级儿童而言,直观形象记忆发展较好,因此,教学中要注意运用直观教学。思维发展的基本特征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向以抽象思维为主要形式过渡,思维缺乏自觉性、灵活性。小学生的道德感较为模
30、糊,常依靠教师的评价来衡量事物的好坏,小学生的理智感大多和具体事物相联系。(2)小学生的发展可能性小学生生理和心理的发展处于一个尚未完全成熟、相对不稳定、尚未定型的阶段,这是小学阶段成为受外界教育影响的良好时期,也是具有最大发展可能性的时期。小学教育使得小学生发展的可能性逐渐变成现实性,使他们逐渐变成社会化的人。(3)小学生的能动性和主动性在小学阶段,小学生的自我主体意识比学龄前有了新的发展,他们的独立自主意识、主动性、积极性都有所提高,产生了新的兴趣和动机。儿童不是消极地接受环境和教育的影响,而是在不断的积极活动中主动进取,并在这个过程中获得成长和发展。2.小学教育的基础性(1)小学教育是社
31、会发展的基础小学教育是各级各类教育的基础。小学教育对于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起着奠基作用。(2)小学教育是个体发展的基础小学教育对儿童个体发展的作用体现在道德品质、认知水平、人格品质和身体发展等各方面,提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基础教育,形成基本的学习态度与习惯,形成基本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从而引导儿童走上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的道路。(3)小学教育的课程内容具有基础性小学教育内容都是基本的价值观念、基础的科学文化知识、基本的社会活动技能与生活行为规范,这些构成了整个教育内容体系中的基础部分。3.小学教育的义务性义务教育是国家用法律形式规定的对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实施的一定年限的、普及的、强迫的、免费
32、的学校教育。这种义务包括:(1)国家有设立学校以及使人民享受教育的义务;(2)父母或监护人有使学龄的子女或被监护人就学的义务;(3)全社会有排除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入学的种种不良影响和障碍的义务。4.小学教育的全面性小学教育的全面性指的是,对于每一个特定个体而言,小学教育都应该促进他们在各个方面的充分发展,保证他们在德、智、体、美、劳方面都得到最大程度的和谐发展。根据我国现阶段的教育目标,我国小学教育的全面性由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五个部分组成,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
33、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全面发展绝不意味着每个学生的各方面平均发展,而是包含着其个性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小学教育的全面性,既包括面向全体的统一要求,又考虑到学生的实际特点,使得每个学生的不同特长得到最大化的和谐发展。(二)小学教师的特点1.小学教师的劳动特点(1)复杂性。教师劳动不仅有体力的付出,还有脑力的付出,是复杂的脑力劳动。复杂性体现在:
34、首先,教育目的的全面性。其次,教育任务的多样性。最后,劳动对象的差异性。(2)创造性。教师劳动的创造性体现在因材施教、教学上的不断更新和教师的“教育机智”三个方面。(3)示范性。指教师言行举止都会成为学生仿效的对象,教师的人品、才能、治学态度都可能成为学生学习的楷模。(4)劳动时间的延续性和劳动空间的广延性。教师劳动时间的延续性是由于教师没有固定的工作时间长度,除了正常的工作时间,教师常常还要利用晚上或休息时间来思考、备课、批改作业、写作。劳动空间的广延性是指教师不能只在课内、校内发挥他的影响力,还要走出校门,进行家访、街访,协调学校、社会、家庭的教育影响,以达到更好的教育目的。(5)长期性。
35、长期性是指人才培养的周期比较长,教育影响具有滞后性。(6)系统性。教师劳动的系统性是由教育的系统性和人的身心发展的连续性决定的。考题再现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对突发性事件(例如化学实验事故)作出迅速、恰当的处理被称为“教育机智”。这反映了教师劳动的()特点。A.复杂性B.示范性C.创造性D.长期性【答案】C。解析:教师劳动的创造性体现在:首先,因材施教;其次,教学上的不断更新;最后,教师的“教育机智”。故选C。2.小学教师的素质(1)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是从教师对待事业、对待学生、对待集体和对待自己的态度上来体现的。具体来说,对待事业要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对待学生要关爱学生,这是教
36、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对待集体要团结协作;对待自己要做到为人师表。(2)教师的知识素养教师的知识素养包括:政治理论修养,精深的专业知识,广博的基础知识和必须具备的教育科学知识,如系统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以及管理科学知识等。(3)教师的综合能力素养教师的综合能力素养包括:语言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协调能力、教育科研能力、自我调控与反思能力以及教育机智等。(4)教师的心理素养教师的心理素养包括:优良的个性品质、健康的心理、愉悦的情感以及良好的人际关系等。考题再现关爱学生是教师应具有的()。A.政治素养B.职业道德素养C.知识素养D.能力素养【答案】B。解析: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是从教师对待事业、对待学
37、生、对待集体和对待自己的态度上来体现的,教师对待学生应做到关爱学生,这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故选B。第二节小学的组织与运行高频考点提要1.学校管理的基本内容;2.学校组织机构的结构类型;3.学校组织机构主要职能部门。高频考点速记一、学校管理的基本内容小学管理的基本内容包括思想品德教育管理、教学工作管理、教务行政管理和总务工作管理。思想品德教育管理包括制定学生思想品德教育计划;抓好班主任工作;上好政治课,充分发挥共青团、少先队和学生会的作用;加强与学生家长及校外教育机关的联系,并要求他们密切配合。教务行政管理是指教导处的具体业务工作,主要有招生、编班、排课表、学籍管理与成绩统计、管理图书仪器和编
38、制教务表册等。教学工作管理是学校管理工作的核心。教学工作管理的主要内容和方法有抓好教学组织工作、领导好教研组工作、督促检查和指导教学工作。总务工作管理包括校舍的建设、维修和设备的购置、管理以及生活福利工作和财务管理工作。考题再现学校管理工作的核心是()。A.教务行政管理B.思想品德教育管理C.教学工作管理D.总务工作管理【答案】C。二、学校组织机构的结构类型常见的学校组织机构的结构类型主要包括直线型、职能型、直线-职能型、矩阵型等。1.直线型直线型结构是最早,也是最简单的一种学校组织结构类型。直线型结构的特点是组织中的职务按垂直系统直线排列,组织中每个人只向一个直接上级报告。其优点是结构简单,
39、上下级关系明确,责任分明,联系简捷。其缺点是在组织规模较大的情况下,所有的管理职能都由一人承担,往往难于应付。2.职能型职能型组织机构模式是组织内除直线主管外还相应设立一些组织机构,分担某些职能管理的业务,有权在自己的业务范围内向下级单位下达命令和指示。其优点是能够发挥职能机构的专业管理作用,减轻上层主管人员的负担;缺点是容易破坏组织的集中领导和统一指挥,形成多头领导。3.直线-职能型直线-职能型也被称作是直线-参谋型或者U型组织结构。其特点是设置了两套系统,一套是按命令统一原则设置的指挥系统(又称直线指挥部门),另一套是按专业化原则组织的职能系统。直线部门和人员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有决定权,对
40、其所属下级的工作实行指挥和命令,并负全部责任。而职能部门和人员被称作直线主管的参谋,在特定的范围对下级机构提供建议和业务指导,或者受直线主管的委托在特许范围内享有一定的指挥权。4.矩阵型矩阵型结构是由两套管理系统组成的组织结构,一套是纵向的职能领导系统,另一套是为完成某一任务而组成的横向任务系统。其优点是将组织的纵向联系和横向联系很好地结合起来,有利于加强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协作和配合,及时沟通情况,解决问题;具有较强的机动性,能够根据特定需要和环境动态的变化;有利于把不同部门、具有不同专长的专业人员组织在一起,攻克各种复杂的难题。缺点是在资源管理和人员管理方面存在复杂性。三、学校组织机构主要职能
41、部门1.校长办公室校长办公室是校长领导下的办事机构,协助校长处理学校日常事务。校长办公室的职责包括:负责学校的对外联络;接待和处理来访和信访;管理人事和安全保卫;管理学校文件收发和归档;进行学校各项工作的报表统计;收集和分析教职工对学校工作的反馈信息;安排校长的重要日程;完成校长交办的其他工作等。2.教务处教务处是学校教育教学的组织管理机构,主要负责协助校长组织、领导全体教学工作。教务处的职责包括:教学组织和管理、教研室和学科组管理、教育科研、课程资源开发、教师培训、班主任管理、学生学籍管理等,同时兼管学校中教学业务有关的科室。3.政教处政教处是学校德育工作的组织管理机构,主要负责管理学生的思
42、想政治工作和学校德育工作。政教处的职责包括:组织和设计各种德育活动,指导、管理各年级组的德育工作,拓展学校德育资源等。4.总务处总务处是学校后勤工作的组织管理机构,主要负责为学校教育教学和学校各项工作提供经费、物质保障和综合服务。总务处的主要职责包括:安排和管理学校各项教育经费的使用,管理、维护校舍和各项设施,组织和安排教职工的福利,配合校长办公室做好学校安全工作,兼管学校食堂、宿舍、医疗室和校办工厂等。5.教研室教研室是由同一学科的任课教师组成的学校基层教学实践机构,主要负责本学科的教学和研究工作。教研室的职责包括:了解教师的教学情况,组织教学交流,开展教学研究,安排教学培训等。6.年级组年
43、级组是由同一年级各教学班的班主任和各科任课教师组成的基层教学实践机构,主要负责本年级教育教学各方面的工作。年级组的职责包括:协调班主任与各科任课教师间的关系,组织本年级教师之间的教育教学交流活动,全面了解学生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的情况,组织本年级学生开展各项综合实践活动和文体活动,等等。第三节教育学基础知识高频考点提要1.教育的概念及构成要素;2.教育的属性;3.教育的起源及发展;4.教育学的发展历程;5.教育学发展历程中的教育家及其著作、观点;6.教育与社会的发展;7.教育目的;8.教育制度;9.我国当前的学制改革。高频考点速记一、教育概述(一)教育的概念1.教育一词的由来“教育”一词最
44、早出现于孟子尽心上。孟子曰:“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2.教育的概念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产生于人类的生产劳动,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与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都可以称作教育。它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狭义的教育则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
45、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学校教育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教育机构承担。考题再现发挥教育合力必须注意三种教育形态的有机结合,这三种教育形态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自我教育A.B.C.D.【答案】C。解析:教育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种形态,故本题选C。(二)教育的构成要素及其关系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是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1.教育者教育者是指对受教育者在知识、技能、思想、品德等方面起到教育影响作用的人,包括学校教师,教育计划、教科书的设计者和编写者,教育管理人员以及参与教育活动的其他人员。其中,学校教师是教育者的主体,是最直接的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起着主导作用。2.受教育者受教育
46、者是指在各种教育活动中从事学习的人,既包括在各级各类学校中学习的儿童、少年和青年,也包括各种形式的成人教育中的学生。受教育者是教育的对象,是学习的主体。3.教育影响教育影响是教育实践活动的手段,是置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并把他们联系起来的纽带,主要包括教育内容、教育措施等。教育影响是教育活动的中介。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这三个基本要素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教育者是教育影响和受教育者之间的纽带,受教育者是教育者选择和施加教育影响的对象,教育影响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作用的桥梁,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工具,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中介。(三)教育的属性1.教育的本质属性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这是教育
47、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它有以下四方面的特点:(1)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是个体在社会的生存需要。(2)教育是有意识、有目的、自觉地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3)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4)在教育这种培养人的活动中,存在着教育者、受教育者及教育影响三种要素之间的矛盾活动。考题再现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教育现象的是()。A.妈妈教孩子洗衣服B.初生婴儿吸奶C.成人学开车D.木匠教徒弟手艺【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教育的本质属性。教育是有意识、有目的、自觉地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初生婴儿吸奶是人的生存本能,并非有意识、有目的、自觉地传递社会经验
48、的活动,故不属于教育现象,故选B。2.教育的社会属性(1)教育具有永恒性(2)教育具有历史性在不同的社会或同一社会的不同历史阶段,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等各不相同,每个时期的教育具有自己的特点。(3)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教育受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等因素的制约,但教育作为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又具有相对独立性。教育的相对独立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教育具有继承性。第二,教育要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第三,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四)教育的起源与发展1.教育的起源(1)生物起源说生物起源说代表人物有19世纪法国的利托尔诺,美国的桑代克,英国的沛西能。生物起源说认为人类教育起源于动物界中各
49、类动物的生存本能活动,认为动物界就有教育活动。其基本错误是混淆了动物的本能活动与人类社会教育活动的界限。(2)心理起源说美国心理学家孟禄是心理起源论的代表人物,著有教育史教科书一书。孟禄从心理学观点出发,根据原始社会没有学校、没有教师、没有教材的原始史实,判定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孟禄的错误在于他把全部教育都归之于无意识状态下产生的模仿行为,不懂得人之所以成为人是有意识的本质规定,不懂得人的一切活动都是在意识支配下产生的目的性行为。(3)劳动起源说劳动起源说的代表人物主要是前苏联米丁斯基、凯洛夫等教育史学家和教育学家。劳动起源论者在批判生物起源说和心理起源说的基础上,运用恩格斯在劳
50、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中阐述人和人类社会起源的观点,从恩格斯的“劳动在一定意义上创造了人类本身”这一基本命题出发,推断出教育起源于劳动,起源于劳动过程中社会生产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2.教育的发展(1)原始社会的教育原始社会的教育有如下特点:第一,这种原始的教育活动,已经是人类有意识的社会活动,具有一定的目的性,但还谈不上有严密的计划性。第二,原始社会的教育没有阶级性,教育目的是为生产和社会生活服务。第三,教育内容与原始社会生活需要相应,以生活经验为教育内容,但教育内容贫乏。第四,教育手段主要是身教、言传,二者相辅而行,口耳相传,并结合实际动作的示范和模仿,没有文字和书本。第五,
51、教育目的一致,教育权利平等。第六,教育活动与生产劳动、社会生活融为一体,处在什么样的环境下,过什么样的社会生活,就受什么样的教育。教育直接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第七,男女教育有区别,根源在于分工。第八,教育水平低,教育没有专门人员、专门机构场所、专门的组织形式。第九,教育与原始宗教和仪式有着紧密的联系。(2)古代社会的教育古代社会的教育发展古代社会的教育包括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两个历史阶段的教育,重点内容见下表:奴隶社会教育机构教育内容教育特点中国夏商庠、序、校人伦、骑射、军事目的是培养未来统治者西周国学、乡学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学在官府”“政教合一”外国古印度吠陀为主的经典、经义宗教教育(婆罗门
52、教、佛教)古埃及文士学校文字、书写、执政能力 以僧为师、以吏为师古希腊斯巴达“赛跑、跳跃、角力、掷铁饼、投标枪”,称之为“五项竞技”尚武教育教育唯一目的就是培养体格强壮的武士雅典读、写、算、音乐、文学、政治、哲学等崇文教育教育目的是使其子弟具有从事商业和政治活动的综合能力封建社会教育机构课程特点选拔制度中国春秋战国以儒、墨为主的显学盛行封建社会教育机构课程特点选拔制度中国汉代官学、私学“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察举制、征辟制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隋唐实行分科教学(经、史、律、书、数)科举制宋朝程朱理学成为国学,儒家经典被缩减为“四书”“五经”(“四书”:大学论语中庸孟子;“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
53、春秋)科举制清朝末年学堂中体西用废除科举(1905年)封建社会教育机构课程内容教育目的西方中世纪教会学校僧院学校、大主教学校:七艺(三科:文法、修辞、辩证法;四学:算术、几何、天文、音乐)教区学校:简单的读、写、算僧院学校、大主教学校:培养僧侣和统治人才教区学校:对普通贫民子弟进行宗教教育骑士学校骑士七技(骑马、游泳、投枪、击剑、打猎、下棋、吟诗)效忠封建领主的家庭教育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东西方的教育虽然在具体内容和形式上存在许多差异,但都反映了社会发展水平的基本特征,这些特征在教育上具体表现为:第一,阶级性。统治阶级享有教育的特权,被统治阶级被剥夺了受教育的权利。统治阶级内部的等级性也在教育制
54、度上有所反映,贵族与平民、主人与仆人之间有着不可逾越的鸿沟。第二,道统性。教育的内容就是统治阶级的政治思想和伦理观念,教育服从于统治之道。第三,专制性。教育过程是管制与被管制、灌输与被动接受的过程,道统的威严通过教师、牧师的威严,通过招生、考试以及教学纪律的威严予以保证。第四,刻板性。教育方法、学习方法刻板,死记硬背,机械模仿。第五,象征性。教育的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能够接受什么样的教育标志着一个人的社会地位,受教育的目的主要不是为了获得实用的知识,而是受教育本身。经典、教义的教育处于社会较高的地位,习得实用知识的教育处于社会较低的地位。第六,宗教性。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特别重视和加强宗教神学
55、精神和巫术思想的灌输。考题再现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始于()。A.原始社会B.奴隶社会C.封建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答案】B。解析:原始社会没有学校教育,教育的主要特点是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因此首先排除A。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都属于古代社会的教育,都存在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的情况,因为奴隶社会早于封建社会,故选择B。(3)近现代教育近现代教育包括资本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教育两种形态。资本主义社会教育的特征第一,资本主义教育的目的在于既要培养和选拔资产阶级的统治人才,又要给予广大的劳动人民以一定的文化科学知识,培养熟练的劳动力。第二,在课程内容上注入了科学知识,增加了许多新的学科。第三,在教学方法上
56、,引进实验法、演示法、实习法等新方法,尊重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启发教学法受到重视。第四,扩大了受教育权,提出了普及教育的口号。第五,在教学组织形式上,以班级授课制取代了个别教学制。社会主义社会教育的特征第一,社会主义教育为维护劳动人民自身的利益和促进社会进步与发展服务,教育目的在于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第二,教育权为广大劳动人民所掌握。第三,注重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4)20世纪以后的教育20世纪以后教育的新特点第一,教育的终身化。第二,教育的全民化。第三,教育的民主化。第四,教育的多元化。第五,教育技术的现代化。现代教育发展趋势现代教育特别是二战以后的教育制度,呈现出一些共同的发展
57、趋势:第一,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第二,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第三,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第四,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第五,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第六,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二、教育学概述(一)教育学的概念教育学是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不断探索并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教育现象是教育活动外在的、表面的特征,包括教育社会现象和教育认识现象。教育社会现象是反映教育与社会关系的现象,教育认识现象是反映教育与学生认知活动关系的现象。教育问题是人们从大量教育现象中提出来,作为认识和研究对象的课题。教育问题是推动教育学发展的
58、内在动力。教育规律,是教育内部诸因素之间、教育与教育之外其他事物之间的内在的、必然的联系。前者如教师、学生、教材、设备、教学、德育、管理等因素之间的内在必然联系,后者如学校与社区、教育与人口、教育与经济发展、教育与政治改革等之间的内在必然联系。(二)教育学的发展1.教育学的萌芽阶段(1)教育学萌芽阶段的特点萌芽阶段的教育学还没有从哲学、伦理学、政治学中划分出来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只表现为零星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点。其主要特点可以概括为:第一,人们对教育的认知活动主要停留在经验和习俗的水平;第二,教育学著作多属论文的形式,缺乏科学的理论分析,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第三,教育学思维与论述的方式以机械类
59、比、比喻、格言、寓言等方式为主。(2)萌芽阶段中国的教育思想学记战国后期,中国出现了世界上第一部教育文献学记(礼记中的篇目)。孔子孔子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和教育思想家,他的教育思想集中反映在论语一书中。他很注重后天的教育工作,主张“有教无类”,认为教育目的是把人培养成“贤人”和“君子”;他继承西周“六艺”教育传统,教学纲领可以总结为“博学于文,约之以礼”,教学基本科目是诗、书、礼、乐、易、春秋;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强调“学而知之”,重视因材施教。因材施教的基本方法是启发诱导(“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强调学习与思考相结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墨翟墨翟的教育思想以“兼爱”和“非攻
60、”为主,注重文史知识的掌握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还注重实用技术的传习。(3)萌芽阶段西方的教育思想苏格拉底苏格拉底以其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法著名,这种教学方法又称为“产婆术”。这种问答分为三步:第一步称为苏格拉底讽刺,他认为这是使人变得聪明的一个必要的步骤,因为除非一个人很谦逊,“自知其无知”,否则他不可能学到真知。第二步称为定义,在问答中经过反复诘难和归纳,从而得出明确的定义和概念。第三步称为助产术,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思索,自己得出结论。柏拉图柏拉图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他的代表作理想国中。柏拉图是“寓学习于游戏”的最早提倡者。亚里士多德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他秉承了柏拉图的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中国集滤器行业市场深度评估及投资战略规划报告
- 中国兰花香礼盒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课时作业9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北师大版选修4
- 2024-2025学年高中语文14秦始皇本纪学案含解析苏教版选修史记蚜
-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七章俄国农奴制度改革第一节俄国社会呼唤改革学案北师大版选修1
- 康保县聚恒矿业有限公司孔督沟萤石矿采选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全本
- 中国旅行箱包行业市场供需格局及行业前景展望报告
- 中国医用臭氧治疗仪行业投资研究分析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
- 2025年纸质淇淋杯行业深度研究分析报告
- 大渡口区半导体设备项目投资分析报告
- 民间曲艺戏曲课件
- 《工程制图完整》课件
- 基于项目式学习的课程构建与实施
- 各级医疗机构医院医用高压氧治疗技术管理规范
- 监理人员安全生产职责目标考核与奖罚办法
- AUMA澳玛执行器内部培训课件
- 加强营房管理的对策
- M系列警报明细表复习课程
- 施工队结算单
- 关于对项目管理的奖惩制度
- A320主起落架收放原理分析及运动仿真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