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_第1页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_第2页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_第3页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_第4页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PAGE PAGE 15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一、教育目标(1)了解战国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理解和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2)合作探究,体味本文写作技巧之妙,分析邹忌劝谏成功的原因。(设喻说理和类比推理的方法) (3)全面、正确地认识和分析人物形象,认识除蔽纳谏在当时的积极作用和在今天的借鉴意义。二、教学重点、难点1.如何较全面、正确地认识邹忌、齐威王这两个人物形象。2.领悟文章高超的写作技巧和邹忌劝谏成功的原因。三、课时安排 2课时四、教学过程(一)导语:人们常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那么人们也常常思考,“忠言”为什么一定要逆耳呢?顺耳不是更有利于被接受被采纳吗

2、?由上面的问题可以知道,古人向君王进谏时,委婉规劝往往比直言规劝的效果好些。我们今天要学习的选自于战国策齐策中的邹忌讽齐王纳谏讲的就是邹忌讽喻齐王广开言路,纳谏除蔽,结果使齐国修明政治,国势强盛的故事。(板书课题)(二)解题:1、战国策是战国末年和秦汉间的人编辑的一部重要的历史著作,也是一部重要的散文集。最初有国策国事等名称,经过汉代刘向整理编辑,始定名为战国策。全书共33篇。主要记载的是战国时策士们的言论和行动。 战国策语言活泼流畅,粗中有细,刻画人物栩栩如生,如善于讽谏的谋臣邹忌,任性顽固的贵族老妇人赵太后,追逐功名富贵的策士苏秦。另外,还特别善于运用一些讽喻性的小故事作比,如“画蛇添足”

3、“狐假虎威”“南辕北辙”等。战国策是先秦历史散文中的一枝奇葩,它对后世史学和后世文学的影响极为深远。 2、邹忌,战国时齐国人,善鼓琴,曾借弹琴之道言治国之道,深得威王赞赏,封为相,后封成侯。齐威王,田氏,名因齐,一作婴齐。曾任用邹忌为相,田忌、孙膑为将和军师,改革政治,国力渐强。3、邹忌讽齐王纳谏,两个动词,不属于同一个主语,是一个兼语句。此课题揭示了课文的内容,即邹忌用委婉含蓄的方式劝告齐威王接受意见、采纳建议。齐威王也接受了。(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通译课文。1、初读课文,扫清生字词的读音。(课件)2、学生齐读课文。3、学生自读课文。要求:借助注释、工具书,通译课文(注意课件中的重点实词

4、),请学生提出不理解的词句,师生共同解答。4、全班再次朗读课文,完成课堂练习。(四)布置作业:积累本课中的重点实词及重点句。第二课时教学重点:1、赏读课文,欣赏邹忌的讽谏艺术,理解讽喻说理的特点。2、分析人物形象。3、联系实际,领悟道理。(一)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要求:学生毛遂自荐扮演角色。读出人物身份和心理。(提醒:如妻溢于言表的爱恋之情,妾拘谨勉强的回答,客奉承讨好的意味,邹忌勤于王事、委婉讽谏的表现,齐威王闻过则喜、从谏如流的气魄。)(二)研读课文,理清课文思路。1、思考:邹忌讽齐王纳谏的原因是什么呢?他是根据什么得出这个结论的呢?明确:“王之蔽甚矣!”根据自己受到的蒙蔽。2、请你概括邹

5、忌自己受到了怎样的蒙蔽?邹忌又是怎样总结原因的?(课件)明确:他的妻子、妾、客人都说他比徐公美,而据他自己观察,他并没有徐公美,所以总结出妻私我,妾畏我,客有求于我。他“孰视之”“窥镜而自视”“暮寝而思之”,由此想到,我乃一介臣子,尚且有如此之“蔽”,更何况作为高高在上,俯视一切,行为万世师,言作万世法的齐威王呢?所以结论就是:“王之蔽其矣”。 3、邹忌总结出“王之蔽甚矣”的原因是什么?(课件) 明确:“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4、思考:齐威王接受了邹忌的讽谏,他采取了哪些除蔽的方式?除蔽的结果是什么?(课件)明确:第三段中三令,三变。结果是“战胜于朝廷”

6、(三)赏读课文,欣赏讽谏艺术 1、讨论:邹忌讽谏齐王的方式是什么?这样有着怎样的效果,你能说说看吗?明确:邹忌“讽”,表现在以自已切身感受来设喻,巧妙地讽喻齐王。国君能不能广开言路,纳谏除蔽,修明政治,是一件关系国家兴亡的大事。但一开口就批“龙鳞”,逆“圣听”,往往会使他抵触,不易接受。因此邹忌就从自已个人的生活小事入手,把自已在美不美这个问题上受到妻妾和客人的蒙蔽这件事讲给齐王听,先引起齐王的兴趣。然后抓住这一生活小事同国家大事之间的相似点受蔽,把两件事巧妙地联系起来,进而指出“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这一严峻事实,得出“王之蔽甚矣”的结论,形象而委婉地说服

7、了齐王。2、邹忌讽齐王的效果怎样? 明确:邹忌“讽”齐王的目的是希望齐王纳谏,因此,齐王回答“善”,这一字力有千钧,鲜明地表明了齐威王的态度,集中地表达了“讽”的直接效果。文章具体地叙述了齐王纳谏悬赏的方式,叙述了纳谏的过程,还交代了齐王纳谏的结果。其实,这些也正是邹忌“讽”的间接效果。 3、讨论:如果邹忌没有用“讽”这样的劝谏方式,你觉得能有这样好的效果吗?请你说说看。(提示:分别思考同类词“讥”、“诽”、“谤”、“刺”、“谏”、“说”的含义)明确:讽者,微刺也。托言感人曰“讽”,即婉言规劝之意。谏者,以直言正人之非也,也就是直言规劝之意。刺,意思是当面指责;谤,一般指公开指责人的过失;讥,

8、是微言讽刺;诽,是背里议论;说,是用一般的话劝说别人,使人听从自已的意见。如果不用“讽”的劝谏方式,那么可能要不效果没达到,要不就招来杀身之祸。其实,“良药蜜口利于病,忠言顺耳利于听”。(四)分析人物形象 这篇课文有两个主要人物,即邹忌和齐威王。这两个人物的举动不仅可以看出人物的思想性格,更能体现课文所包含的思想意义,有针对性地设计具体有趣的问题。1、邹忌的两次“窥镜”,反映了他当时什么样的心态?2、邹忌不厌其烦地询问妻、妾、客,是不是很无聊?为什么 3、邹忌的“三思”使他从迷惑中对自己有了请醒的认识,反映了邹忌有什么样的品质?4、邹忌向齐王进谏时,为什么先要从自己的生活小事说起?体现出邹忌的

9、什么本领? 5、邹忌进谏后,写齐王的反应只有王曰:“善”,乃下令“”两个举动,反映了齐王的什么精神 6、“君臣进谏,门庭若市”、“时时而进谏”、“虽欲言,无可进者”与齐王有什么关系?反映了齐王的什么精神?通过学生的回答及争议,在教师的指导下概括邹忌、齐王的人物形象。邹忌:是一位足智多谋、娴于辞令、深谙君王心理的谋士。齐威王:是一位从谏如流的有魄力的开明君主。(五)揭示课文的思想意义和现实意义 提出问题,组织学生课堂分小组讨论:1、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此题容易,学生不难回答。课文通过邹忌借用自己家庭亲友间的事情和切身感受,讽劝齐王纳谏除蔽的故事,从而说明国君必须广泛采纳各

10、方面的批评建议,兴利除蔽,才可以兴国的道理。学生只要答对基本意思即可,不要在文句上过严要求。2、学了此文后,从不同角度出发,我们有哪些体会? 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集思广益,可引导总结出如下几点:一个人在受蒙蔽的情况下,是不可能正确认识自己和客观事物的。 作为领导,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防止被一些表面现象所迷惑;不要偏听偏信,要广泛听取他人的批评意见,对于奉承话要保持警惕,及时发现和改正自己的缺点错误,不犯或少犯错误。作为领导,要有闻过则喜,从谏如流的胸襟和气度。 一个人,即使是普通公民,也应当向有关部门或上级领导积极地提出意见及合理化建议,因为“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提出批评建议

11、时,要考虑方式方法,选择恰当的语言、语气,抓住恰当的时机,便于别人接受采纳。两活动任选一种: 甲:设计话题并让学生即兴表演 话题设计:1、讽谏同学不要迷恋网吧。2、讽谏长辈不要吸烟、酗酒。3、讽谏上级领导注意环保。 (话题可根据学生实际,有针对性设计,也可以让同学们自行设计。)乙:补全下列名句: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国语)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资治通鉴)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老子)闻过即改,从谏如流(贞观政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论语)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孔子家语上本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唐

12、魏征)(六)指导学生背诵课文 让学生把握文章结构层次的特点,即从头至尾一直用三层排比的手法来写,就容易背诵。妻、妾、客是三层;“私我”“畏我”“有求于我”是三层;“宫妇左右”“朝廷之臣”“四境之内”的百姓,又是三层。上、中、下赏,是三层;“令初下”“数月之后”“期年之后”,又是三层。再看,邹忌自以为美于徐公这事件的发展在时间上是三层:“朝”“旦日”“明日”是也。邹忌的思想转变过程也是三层:“熟视之,自以为不如”是第一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是第二层,然后到“暮寝而思之”是第三层,找出矛盾的焦点。全部事态发展也是三层:邹忌现身,齐王“下令”广泛征求意见是第二层,最后邻近的诸侯国前来朝拜,“

13、此所谓战胜于朝廷”是第三层。 可以通过个别背和大家尝试齐背的方式背诵全文。(七)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要求准确、精熟。2、练习册上相关作业。七、附板书设计:邹忌齐威王头脑冷静、善于思考闻过则喜、虚心纳谏忠于职守、足智多谋明智果断、大胆改革善于辞令、勇于进谏修明政治、威望日隆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一、教学目标(1)了解战国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理解和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2)合作探究,体味本文写作技巧之妙,分析邹忌劝谏成功的原因。(设喻说理和类比推理的方法) (3)全面、正确地认识和分析人物形象,认识除蔽纳谏在当时的积极作用和在今天的借鉴意义。二、教学重点、难点1.如何较全面

14、、正确地认识邹忌、齐威王这两个人物形象。2.领悟文章高超的写作技巧和邹忌劝谏成功的原因。三、课时安排 2课时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唐朝名臣魏征说过:“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亡;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历代君主要成就一番霸业,身边没有几位敢进谏言的大臣是不成的;而劝谏能否奏效,一要看君王的是否贤明,二要看谏者是否注意了进谏的艺术,使“良药”既“爽于口”,又“利于病”。战国时齐威王非常幸运遇到了这样一位贤臣-邹忌。今天我们来学习邹忌讽齐王纳谏。二、解题:邹忌是齐国的谋臣,以敢于进谏和善于辩论著称。据史载,有一次邹忌听齐威王弹琴,他借谈琴来说明治国安民的道理:弹琴要音调谐和

15、才算善于弹琴;治国也和弹琴一样,能安抚百姓才算是善于治国。威王听后,大为赞赏,于是封他为齐相。战国策的基本内容着重记载了策士谋臣的策略和言论,保存了不少纵横家的著作和言论。战国策的文章特点是长于说事,无论个人陈述或双方辩论,都喜欢夸张渲染。就历史散文的明白流畅来说,已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书中说事常常运用巧妙生动的比喻,通过许多有趣的寓言故事,说明抽象的道理,富有说服力和鼓动性。三、学生对照注释,自读课文。一读:疏通文意,了解大意。教师补充注释:1、邹忌修八尺有余句中的“尺”为齐尺,相当于19. 7厘米。“八尺有余”,若按八尺半计算,邹忌身高166. 5厘米,约合五市尺。2、“窥镜”的“窥”

16、,本义是从小孔、缝隙或隐蔽处偷看,又引申为观察、侦察。“窥”,必然是仔细的。“窥镜”,不是一般的“对着镜子看”或“照镜子”,而是对镜端相的意思。3、我孰与城北徐公美?我与城北徐公相比,谁更漂亮?“孰与”:与比,谁。“美”:漂亮,形容词。但“吾妻之美我者”的“美”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意为“以为美”。4、“孰”:古为“熟”的本字。本文的“孰视之”的“孰”,即用其本义的引申义,是“精审”,“孰视”是“定睛细看”。5、“旦日”:课本注释为“明天”,不妥。据辞源“旦日”条,“一天明时,即平旦。”课文中的“旦日”是紧承上文“朝”而言的,只能解释为“白天”,或“天明后”,而不能释为“明天”。6、齐地方千里:

17、“方”,古代称面积的用语,“方千里”就是“纵横各千里”。据考证,齐国当时的面积为116500平方公里,约占现在山东省面积(150000平方公里)的五分之四。7、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刺”:指责。能当面指责寡人的过错的,给予上等奖赏。8、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几个月以后,隔一段时间偶有进谏;一年以后,即使想再提,也没有可提的了。“虽”:即使。“言”:说,批评,建议。“进”:进谏。“者”:相当于“的”。二读:划分段落,归纳段意,理清思路。教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小结:第一段:邹忌与徐公比美,发觉受蒙蔽。(提出问题)第二段:邹忌以自己受蔽的事讽喻齐主。(分析问题)第三

18、段:齐王纳谏除弊,内政修明。第四段:燕、赵、韩、魏都来朝见齐王。(解决问题)三、布置作业。有哪些疑难问题(包括内容和写作技巧方面)?准备下一堂讨论。教后记:第二课时一、讨论问题(最好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来讨论)。1、为什么说邹忌进谏的方法很巧妙?邹忌为什么不“直谏”而要“讽喻”?2、本文的题目是邹忌讽齐王纳谏,而作者却用占全文二分之一的篇幅去写邹忌和徐公比美,这是不是详略不当?3、本文的人物对话有何不同?二、课堂自测(20分钟)。1、解释下面加点的字词。邹忌修八尺有余(身长)形貌昳丽(光艳)徐公何能及君也(比得上)臣之妻私臣(偏爱)臣诚知不如徐公美(确实)王之蔽甚矣(受蒙蔽)时时而间进(间或)2

19、、辨析加点词的意义和词性。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谁,代词)孰视之(仔细地,副词)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周详地,副词)3、“于”作介词用,在不同的句子中有不同的解释:A到B向C对D比E跟F在。给下面加点的“于”选择正确的解释。客之美我者,有求于(C)我也。皆以美于(D)徐公皆朝于(A)齐此所谓战胜于(F)朝廷曹操比于(E)袁绍,则名微而众寡。4、“于”和“是”连用,有:A于是B在这事上。给下面的加点词选择恰当的解释。于是(A)入朝见威王。吾父死于是(B)。5、比较下面两个疑问句的意思是不是相同?哪一个句子与现代汉语的词序相同?吾孰与徐公美?吾与徐公孰美?这两个句子都有表比较的疑问代词“孰”

20、(谁、哪个、什么),都有连接相比较事物的连词“与”,两个句子表达的意思完全相同。第句符合现代汉语的词序。6、对话的个性化是本文的写作特点之一。在回答邹忌提出的“我孰与城北徐公美”的问题时,妻、妾、客人的回答有何不同?试结合他们的不同身份扼要回答。附:板书设计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邹忌齐威王妻私宫妇左右| | 妾畏朝廷之臣| | 客有求国境之内受蔽受蔽类比推理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 战国策一、素质教育目标1.知识和能力(1)理解和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2)了解战国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3)全面、正确地认识和分析人物形象。2.过程与方法(1)朗读课文,培养借助语境推断文言实词意义

21、的能力。(2)合作探究,体味本文写作技巧之妙,分析邹忌劝谏成功的原因。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除蔽纳谏在当时的积极作用和在今天的借鉴意义。二、教学重点、难点1.如何较全面、正确地认识邹忌、齐威王这两个人物形象。2.领悟文章高超的写作技巧和邹忌劝谏成功的原因。三、课时安排2课时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概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邹忌讽齐王纳谏,疏通了文意,讲到它是战国策里的名篇,而战国策堪称中国古代散文的典范,那作为名篇的邹忌讽齐王纳谏到底美在哪里?这节课我们将一起去探寻板书: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下面我找同学来读一下。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本文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提示:“六要素”法(时间、地点、人物、事

22、件的起因、经过、结果),不重要的要素可以忽略。(二)解题这样,我们就可以理解课文题目的意思了,它包含哪些内容?邹忌讽齐王,齐王纳谏,兼语句式点明文章讲述的是两件事。全文围绕着哪个字而展开?(讽)板书:讽(三)品味构思精巧之妙1.文章哪一个自然段写的是“讽”?第二自然段。那第一自然段写的是什么呢?(比美)它是如何转到写“讽”上来的,抓住一个关键人物、一个关键字。邹忌、“思”板书:思邹忌“思”字是最能体现邹忌这个人物特点的一个字。邹忌在三问之后,从妻、妾、客得到美于徐公的答案。邹忌又是怎么做的?(明日徐公来)说明邹忌有什么样的品质?(自知之明)板书:自知之明于是“暮寝而思之”。请一位同学读一下邹忌

23、“思”的内容,再找一位同学试着翻译一下。你们认为他翻译得好不好?在不同的语境下,这三个“美我”的意思是否相同?妻、妾、客从内心里都认为“我”美吗?对于妻子,情人眼里出西施。俗话说:“刺猬夸儿光,狐狸夸儿香”,别说邹忌本来就挺美,就算不美,在爱人眼里他仍然是最美的。文中交代邹忌美吗?妻子的态度从哪句话可以看出?热情地赞扬“君美甚”,打心眼里就“认为我美”。对于妾,地位低下,害怕会失宠,回答时就一门心思想着去迎合他。妾的态度从哪里可以看出?我们在翻译古文时一定要做到“以理解文”,就是根据生活的逻辑、事理常情去理解文意。按照生活的逻辑,心里害怕,心里想的和嘴上说的就不一定一致,也就是可以说违心的话。

24、邹忌在反思之后也说了妾是“畏我”,那么妾的“美我”应该如何翻译?(说我美)对于客,他是有事来访,正所谓“无事不登三宝殿”,所以回答总得让对方满意,其实客人是能分辨谁更美的,从他的语气中能体会到,客的回答较为平淡,有敷衍成分,那这里的“美我”该如何翻译?(说我美)文言文阅读,有两把“金钥匙”“以文解文”和“以理解文”。“以文解文”,就是根据文本本身提供的信息进行理解的方法。“以理解文”,就是根据生活的逻辑、事理常情去理解文意。学习文言文,要注意注释,但如果解出的意义有悖于常理,不合逻辑,就需要我们回归原文,结合语境再做仔细的推敲。邹忌在“思”中,比较客观地总结出个中的原委:妻私我,妾畏我,客有求

25、于我。更难得的是,他能进而类推到治理齐国的大王身上,“于是入朝见威王”。这体现了邹忌什么样的品质特点?善于思考。 板书:善于思考可以说这一“思”是文章情节推进的关键,正是有了“思”才会有下文的“讽”,这是行文的一大转折由不值一谈的闺中小事转向了国家大事。2.文章第三自然段写的又是什么呢?(劝谏及结果)出现这一结果有一个人物起了关键作用,他是谁?他的态度从哪个字可以看出?齐王、“善” 板书:善齐王齐王针对什么内容说“善”的?请一位同学读一下。齐王回答“善”,这一字千钧,鲜明地表明了齐威王的态度,集中地表达了“讽”的效果。齐王在听了邹忌的闺房小语之后,一没有怪邹忌在朝廷上谈闺中之事;二没有责怪邹忌

26、与自身相提并论;三不掩饰自身深受蒙蔽的事实。相反,他只说一“善”字,表现了他的什么品质?(虚怀若谷)板书:虚怀若谷文中对齐王着墨不多,一个“善”字鲜明地表明了他的态度,那接下来他是怎么做的?“乃下令”,体现了他的什么品质?(英明果断) 板书:英明果断讽谏最终的结果如何?劝谏成功 板书:劝谏成功(四)分析邹忌劝谏成功的原因(小组合作探究)1.封建社会,历来有“武死战,文死谏”之说,有多少谋臣良相因批龙鳞、逆圣听而惨遭杀身之祸。伍子胥赐剑自刎,比干剖腹挖心,屈原放逐,司马迁身受腐刑,多少千古奇冤!然而,邹忌却能劝谏成功。请同学们齐读第二自然段,前后桌讨论交流:邹忌劝谏为什么能成功?(1)邹忌有自知之明;善于思考;心中有国有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