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五代文学特征和要求_第1页
隋唐五代文学特征和要求_第2页
隋唐五代文学特征和要求_第3页
隋唐五代文学特征和要求_第4页
隋唐五代文学特征和要求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隋唐五代文学特征和要求 1、新乐府运动和白居易 2、古文运动和韩愈、柳宗元 3、中晚唐文学 4、唐代传奇 5、唐五代词第六节 新乐府运动和白居易 一、新乐府运动 二、元结和顾况 三、白居易 四、元稹和新乐府运动的其他参与者一、新乐府运动背景:安史之乱后,唐朝由盛转衰。文学上“大历十才子”、韦应物、刘长卿等的创作,沉迷山水,远离现实。元和年间,人心思治,力图改革。文坛上出现了诗文革新运动:“新乐府运动”(诗歌)和“古文运动”(散文)。题解:新乐府,是相对汉魏旧体乐府而言的“即事名篇,无复依傍”(元稹乐府古题序)的新题乐府。所谓“新乐府运动”是贞元、元和年间,由白居易、元稹倡导的,以创作新题乐府,

2、反映现实为宗旨的诗歌革新运动。在这一运动旗帜下,形成了中唐写实讽谕诗派。渊薮中唐写实讽谕诗派的诗人们,一方面在创作上继承了诗经、汉乐府民歌反映现实和批判现实的思想艺术传统,另一方面在理论上继承了史记、诗大序为代表的儒家观念。而直接启示他们的,则是杜甫讽谕时政、描写民生疾苦、反映现实的诗歌的典范性成就。创作宗旨 “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白居易与元九书)创作特征 他们都重视运用乐府诗的形式,包括用“寓意古题,刺美见事”的古题乐府和“因事立题,无复依傍”的新题乐府进行创作;都重视以时事和现实题材入诗;都重视客观写实比兴讽谕手法的运用;都重视诗歌的社会接受和直接效应因而也都重视表达和语言的

3、浅切通俗。但客观来看,这一诗派的内容特征显然更重于形式特征,对艺术形式重视不够。二、元结和顾况 两位都是盛唐往中唐的过渡性人物。元结:讽谕诗论的倡导者 系乐府序 写实讽谕派先导贼退示官吏、舂陵行p240杜甫评价很高,“道州忧黎庶,词气浩纵横。” 元结和杜甫都是盛唐末开中唐风气的诗人。顾况:文学主张近元结,但不拘泥刺美之说。风骨似元结,而词采过之。囝(哀闽也。 ) 囝生闽方,闽吏得之,乃绝其阳。 为臧为获,致金满屋。 为髡为钳,如视草木。 天道无知,我罹其毒。 神道无知,彼受其福。郎罢别囝,吾悔生汝。 及汝既生,人劝不举。 不从人言,果获是苦。囝别郎罢,心摧血下。 隔地绝天,及至黄泉,不得在郎罢

4、前。 (囝,音蹇。闽俗呼子为囝,父为郎罢)三、白居易(一)生平和思想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号香山居士 以元和十年(815)被贬江州为界,白居易一生可分为两个时期。前期: 11岁时遇兵难 28岁中进士后期:44岁遭受最大政治打击,从此开始了独善其身的“吏隐”生活。75岁病逝思想:“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语出与元九书)孟子尽心上:“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二)白居易诗歌的思想内容 存诗近三千首的白居易曾经把自己的诗歌分为讽谕、闲适、感伤和杂律四类。最为重要的是那些“关于美刺比兴”,“题为新乐府”的讽谕诗以及“事物感于外,情理动于内”的感伤诗。1、讽谕诗:新乐府50首

5、(上阳白发人p194、卖炭翁);秦中吟10首2、感伤诗:长恨歌、琵琶行p1953、闲适、杂律诗赋得古草原送别p244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白居易琵琶行白居易长恨歌(三)白居易诗歌的艺术成就 白居易是唐代诗人继杜甫之后写实的艺术大师。最能代表其创作成就的是他的写实诗歌,包括写实讽喻诗和长篇歌行叙事诗。1、讽谕诗往往选取社会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极具讽喻意义(受杜甫影响)。2、叙事、议论、抒情相结合,多用对比手法表达题旨。3、叙事生动(善于细节描写,心理描写),人物形象鲜明。4、语言平易、浅切。 刘熙载艺概说白居易诗歌语言 “因常得奇”四、元稹和新乐府运动中其他诗人张王乐府:张

6、籍、王建为“同年生”,出身贫寒,官职卑微,但都能体恤民艰。二人具以乐府出名,无论新旧乐府,既反映社会人民苦难,又语言流畅,极富情思,后人合称“张王乐府”,他们的成就标志着中唐写实讽谕诗派的正式形成。 张籍王建乐府的主要特点是重艺术写实而不重主观讽议。以俗言俗事入诗,善于提炼结尾警句是他们共同的特点。“张籍王建乐府,专以道得人心中事为工。”(张戒岁寒堂诗话)“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张籍节妇吟“愿身莫着裹尸归,愿妾不死长送衣。”王建送衣曲元稹:与白居易交厚,二人所持文学观点近同,而又多有唱和酬赠,世称“元白”。是中唐写实讽谕诗派的主要代表。 大力创作乐府诗,但成就不及白居易。他最有名的

7、诗作是:“爱情诗”莺莺诗会真诗三千韵“悼亡诗”遣悲怀三首其一: 谢公最小偏怜女,嫁与黔娄百事乖。顾我无衣搜画箧,泥他沽酒拔金钗。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斋。 离思五首其四: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李绅:最早以“新题乐府”为标题创作的诗人,可惜十二首皆亡佚。但以古风二首(今作悯农诗)行世,传诵人口: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第七节 古文运动和韩愈、柳宗元 一、古文运动 二、韩愈 三、柳宗元 四、古文运动的其他参与者一、古文运动背景:古文运动的社

8、会政治背景与新乐府运动大致相同。题解:古文运动唐德宗贞元至唐宪宗元和年间,在韩愈的倡导及柳宗元的大力支持下,出现了一次影响广泛的古代散文文体和文风的改革,文学史上称之为“古文运动”。古文就是散文体,它是和骈体的时文(科举文)相对立的概念。韩愈、柳宗元倡导这种文体,意在恢复先秦两汉以散行单句为特征的散文,强调散文的政教工具的性质,推动散文的革新和发展。古文运动的理论主张: 韩愈和柳宗元在他们各自的散文、书信中阐释了古文运动的主要理论,其理论是建立在内容与形式统一的认识基础上的。 1、内容上提倡 明道抒愤:p248 “文以明道”的原则(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思想纲领 “不平则鸣”(韩愈送孟东野序

9、)的创作口号 2、形式上提倡 学古创新: 学先秦两汉散文 “文从字顺”、“词必己出”的语言要求 古文运动首先要求作家提高自身修养,在道德修养和文化修养上遵循儒家传统,然后应关注现实,进行“言之有物”的创作。在韩柳的大力提倡和践行下,中唐形成了一个散文创作的潮流,白居易、李观、李翱、皇普湜、刘禹锡等也参与其中。二、韩愈(一)生平和思想 韩愈(768824),字退之,号昌黎先生,韩吏部(官至吏部侍郎),韩文公(谥号“文”) 25岁中进士。35岁始授国子监博士,后因关心国运民生,仕途屡受挫折。 思想:崇儒排佛,以孔孟道统继承者自居。其思想中兼有墨家、法家因素,似与荀子以来现实派儒家相仿。 苏轼在韩文

10、公庙碑中评价他 “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夺三军之帅。”(二)韩愈的散文:思想内容 韩愈的散文创作实践了他的古文运动理论,成就颇丰,尤其以书序、碑志、传记为佳。韩愈的散文主要有三类:1、论说文(政治哲理性):文辞雄辩,具有说服力 原道、论佛骨表、师说p211、 原毁 进学解p2132、记叙文:情文并茂张中丞传后叙p216、柳子厚墓志铭p2203、抒情散文:委婉真挚 祭十二郎文、祭妹文 韩愈还有一种类似传奇小说的“以文为戏”的文章,有传奇的虚构性,但颇多身世之慨,有所寄寓讽刺。如毛颖传。(二)韩愈的散文:艺术特色 韩愈的散文极具特色,恣纵壮浪是其各体文章的共同风格特征。他散

11、文的章法奇诡多变,文无定式,篇无定局,句无定法,完全依据叙事说理抒情的需要戛戛独造。他散文的语言极富表现力,既文从字顺,又能提炼前人经典和民间口语,创造出生动鲜活的语言。p252 总之,韩愈从理论和创作实践两个方面引领了中唐古文运动。魏晋以来骈体取代散体统治文坛的局面终于结束。古代散文经历过否定之否定的历史过程,迎来了蓬勃发展的新阶段。三、柳宗元(一)生平和思想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世有“柳河东”、“柳柳州”之称。 21岁中进士,仕途不平,47岁病卒柳州刺史任上。思想:崇儒为主,融合各家,反对天命论(朴素唯物主义)(二)柳宗元散文:思想内容 柳宗元的散文大致可分为如下几类:1、政治

12、哲理类论说文: 封建论p225:反对封建世袭;捕蛇者说2、单篇寓言:三戒p232:嘲讽依势小人3、山水游记: 永州八记(钴鉧潭西小丘记p234)融情于景,借景抒情,寄寓身世之感,是柳子厚散文中的精华。骚体文。4、传记:童区寄传(写实)、种树郭橐驼传(虚构)p230 柳宗元另有一些文赋夹杂的作品,或为赋体之文,或为文体之赋,实则都是抒愤讥时的杂文杂感,深得楚骚精髓,如牛赋、乞巧文等。(二)柳宗元散文:艺术特点 柳宗元的散文是个性化的散文:立意新,蕴涵深,牢骚盛,嬉笑怒骂皆成文章。行文简明峻洁,风格雄深雅健。 柳宗元的山水游记散文更是诗化的的散文,是对盛唐以来上水田园诗歌艺术经验的吸收运用。有人评

13、价:“夫古之善记山水,莫如柳子厚。”(茅坤复王蜴谷乞文书)四、古文运动的其他参与者 古文运动参与者众,影响较大的是韩愈的弟子 李翱(韩吏郎行状)和皇普湜(答李生书)。 前者较好继承了其师的“文从字顺”的特点,后者稍入怪奇,乃因过于追求语言的创新。 皇普湜的再传弟子孙樵的论文创作则更趋怪入奇,有失自然,这些昭示着古文运动在晚唐的消弭。第八节 中晚唐文学(诗歌) 一、大历十才子和李益 二、刘长卿和韦应物 三、韩愈、孟郊及其诗派 四、刘禹锡、柳宗元 五、李贺 六、杜牧、李商隐一、大历十才子和李益1、“大历十才子”实际上是以大历时期十位诗人为代表的一个诗歌流派。“十才子”之名,始见于姚合极玄集。他们诗

14、律娴熟,擅长五言近体,其所作多投献、应酬、送别和写景之作。但他们的诗作反映现实不够,笔力纤弱,成就不是很高。2、李益:自称“关西将家子”,以边塞诗而获诗名。他的边塞诗与盛唐开阔雄浑气势、英雄主义的边塞诗不同,多戍卒哀怨。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p263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下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试与王龙标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比较二、刘长卿和韦应物:诗歌承盛唐山水田园诗派遗絮的:1、刘长卿:任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 自谓“五言长城。名作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日暮苍山远”p260 2、韦应物:任江州、苏州刺史,世称韦江州、韦苏州 白居易与元九书评其“高雅闲淡,自成一家之体。” 名作

15、滁州西涧“独怜幽草涧边生”p261三、韩愈、孟郊及其诗派 与白居易元稹等的写实讽谕诗派同时,中唐诗坛还有以韩愈和孟郊为代表的险怪诗派。 该派受古文运动影响,在艺术上追求出新出奇,尤其在语言的选择上有时由于过分地避熟就生,不免流入险怪。韩愈更开“以文为诗”的风气,即以古文的写法写诗,包括运用古文的章法结构、句式、虚词,也包括把散文的议论、铺叙等手法带进诗中,丰富了诗歌的创作手法和表现手段,给诗歌带来了新鲜感受。但也常常造成对诗歌语言意境的破坏。这种“以文为诗”的手法,对宋代诗坛影响很大,对宋诗的散文化、议论化特征的形成,起了“导夫先路”的作用。1、韩愈 一类诗歌在艺术上“追新出奇”,想象丰富,构

16、思奇特,体现该派“奇崛险怪”的特点,如南山诗。另一类诗歌通畅而较有诗意:山石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p2532、孟郊:屡试不中,46岁方中进士,50岁授溧阳尉,作游子吟诗多书写贫病交加的生活,以苦吟著称(和贾岛齐名)3、贾岛:以苦吟著称“两句三年得,一吟泪双流”(人称“郊寒岛瘦”),有佳句而无名篇,文学史地位不高。四、刘禹锡、柳宗元 中唐两大诗派外,能自成自派的诗人:1、刘禹锡:字梦得,与柳宗元交厚,一同被贬。古文运动的参与者,散文名作陋室铭。 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哲学思想,为人顽强乐观,诗风豪隽。诗存八百余首,内容较为丰富。其中,咏怀古迹诗颇多杰作:如西塞山怀古2、 柳宗元: 简淡幽峭、工致深婉的风

17、格 诗作小部分:同情人民之作、山水诗(江雪)。大部分为抒情诗:抒发政治失意的愤懑、离乡去国的悲哀,如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p258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激而发之欲其清,固而存之欲其重”(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五、李贺(中晚唐之间) 李贺,远祖李亮(郑王)是李渊的儿子,因父李晋肃名讳终身未能考进士。家居福昌昌谷,27岁即贫病而卒。 继李白后唐代又一个典型的浪漫主义的诗人,中晚唐诗风的转变者。 李贺诗歌在唐代诗坛独树一帜,具有在内容上“怨恨悲愁”和艺术上“虚荒诞幻”的特色。他追求诗歌语言的

18、瑰美奇峭,幻想意象瑰怪奇诡,层现叠出,构思奇特,组接自由,具有浓烈的情感色彩和极大的主观随意性,理想与现实的冲突往往沉溺于主观情感和幻想之中,用情感逻辑代替客观事物逻辑。这种怪奇诗风对晚唐李商隐、温庭筠等有很大影响,后代仿效者亦不乏其人。李贺字长吉,家居福昌(今河南宜阳)昌谷,后人因称其诗体为“长吉体”或“昌谷体”。 梦天 老兔寒蟾泣天色, 云楼半开壁斜白。 玉轮轧露湿团光, 鸾佩相逢桂香陌。 黄尘清水三山下, 更变千年如走马。 遥望齐州九点烟, 一泓海水杯中泻。 此诗写梦游月宫的幻想境界,想象奇特,形象鲜明,意境开阔,能显示李贺诗歌的浪漫主义特色。六、杜牧、李商隐 与当时的政治形势相当,晚唐

19、诗歌进入衰败期,诗人不少,但无多少大家。晚唐前期,以小李杜最为有名。1、杜牧,字牧之,出身世家大族,祖父杜佑历任三朝宰相,著有通典 杜牧诗作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俱佳,最擅长七言近体(七律、七绝),有咏史、写景七绝名作: 过华清宫p200: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泊秦淮p200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2、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牛李两党之争的牺牲品。 诗作六百余首,以述怀诗(安定城楼p273)、爱情诗(夜雨寄北p274)为佳。李商隐独创的无题诗(抒写失恋苦恋?)最能代表了他诗歌深情绵邈,密丽精工的艺

20、术风格。他无题诗分为两类: 1)不写或不愿写出诗题,而以“无题”作为标题。如无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2)以诗歌首二字为题,却不能概括诗的内容,实际上也是无题,如锦瑟。第九节 唐代传奇 一、唐传奇的兴起与分期 二、唐传奇的思想内容 三、唐传奇的艺术成就及地位补充内容: 敦煌变文集中收录的变文和话本可见与传奇同时,唐代叙事文学的发展极为丰富多彩,对后代文学影响深远杂剧的源头之一,说唱结合的长篇叙事文学变文:至迟在公元七世纪末以前,唐代寺院盛行一种说唱(说白用浅近文言,杂以四六句式,唱词

21、主要是七言诗句)通俗文学,叫做“俗讲”。这种“俗讲”的底本就是“变文”。除说唱佛经故事外,变文也有历史故事、民间传说等内容。僧俗在演说故事时,一面讲唱一面展开一种称为“变相”的图画相配合,“变文”的名称或即由此而来。如:董永变文、伍子胥变文白话小说的源头之一话本:话本就是“说话”的底本。反映唐代说话技艺的发展情况和文学成就。话本以散文(浅近文言)叙述故事,很少或没有诗歌配合,人物对话吸收较多口语成分。情节生动,故事性强,适合于口头讲述。如:庐山远公话、唐太宗入冥记一、唐传奇的兴起与分期“传奇”指唐代出现的具有成熟形态的文言短篇小说。元稹莺莺传曾题名传奇,晚唐裴铏以“传奇”作为自己小说集的名称。

22、宋以后,人们根据这类小说多传写奇闻异事的特点,泛称唐人小说为“传奇”。但“传奇”这一名称,在不同的时代,还有其他含义。在南宋和金代也指诸宫调,元代也指杂剧,明清时代则指用南曲演唱的戏剧。 (一)唐传奇的兴起:唐传奇是新兴的文学样式,是古代小说发展的新阶段。1、唐传奇是在六朝志怪小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始有意为小说,且多现实题材)2、唐传奇的兴起还受同时代史传文学、古文、诗歌和民间说唱文学的影响。3、唐代城市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兴起为唐传奇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主要是娱乐的需要) (二)唐传奇的发展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1、初盛唐是唐传奇的形成期。主要作品:王度古镜记:作于隋末唐初,唐传奇的开

23、山之作。无名氏补江总白猿传、张鷟游仙窟、牛肃纪闻这一时期传奇仍以志怪为主,但在创作意图、创作手法上开始转变。 又初盛唐时,文人致力于诗歌创作,散文文体改革尚未进行,传奇作者因此较少。2、中唐是唐传奇的成熟期。 完全摆脱六朝志怪题材和写法的束缚,主要进行面向现实的创作,故涌现了一大批著名作家作品。沈既济任氏传枕中记白行简李娃传;元稹莺莺传陈鸿长恨歌传;蒋防霍小玉传李公佐南柯太守传;李朝威柳毅传陈玄佑离魂记中唐传奇题材,以爱情婚姻和政治时事为主,无论从社会意义和艺术水平看,中唐都是唐传奇的高峰。3、晚唐是唐传奇的演变时期。 这一时期,一方面大量传奇作品特别是专集的出现,表明唐传奇的创作仍处于繁荣阶

24、段,但另一方面,这一时期又出现了数量众多的笔记杂录体的志怪和志人小说集,这种情况表明,作为文学体裁的唐传奇已逐步模糊其自身特征,出现于六朝笔记体小说相混合或融合的趋势。在题材方面,晚唐传奇大多远离现实,剑侠、鬼神、灵异故事较多,呈现志怪色彩,它反映了晚唐文学创造精神的衰落和小说发展的曲折。传奇专集:袁郊甘泽谣;裴铏传奇、皇甫枚三水小牍志怪小说集: 段成式酉阳杂俎二、唐传奇的思想内容 唐传奇的内容与以“明神道之不诬”为主旨的六朝志怪的最大区别,是把现实人物和事件作为描述对象。虽然不少唐传奇作品中依然存在幻想形象和情节,作家也普遍具有尚奇的审美追求,但面向人生、参与现实始终是唐代小说的基本特征。

25、唐传奇的思想内容,集中表现在三类题材中,即爱情婚姻题材、社会政治题材和侠义题材。 1、爱情婚姻题材:(中唐时期为主) 对男女自由和忠贞爱情的讴歌,几乎是这类题材所有小说的主题:任氏传:郑生与任氏狐妖;离魂记张倩娘与王宙;三水小牍步飞烟传:步飞烟与赵象。 对封建门阀婚姻制度与观念的批判,是唐传奇爱情小说的突出主题:李娃传郑生(萦阳郑姓);霍小玉传李益(陇西李姓);莺莺传独一无二的为负心男子辩护的作品。2、社会政治题材: 对中唐时期政治现实,尤其官场丑恶的辛辣讽刺:枕中记卢生的黄粱一梦;南柯记淳于棼的南柯一梦。 对统治阶级的批判:长恨歌传、城东父老传3、侠义题材:(晚唐为主) 对赴人急难、己诺必诚

26、的侠义精神的歌颂:柳毅传(爱情狭义双重主题)虬髯客传于狭义武功之外,并着重表现豪侠的政治追求。 三、唐传奇的艺术成就和影响 唐传奇的艺术成就,无论在人物艺术、叙事艺术和语言艺术方面,都标志着我国古代小说已经进入了成熟阶段。1)唐传奇开始了古代小说利用艺术虚构塑造人物形象,创造出了具有一定典型性和特征性的艺术形象。 2)唐传奇开始了古代小说叙事艺术的自觉追求,有曲折生动的情节、严谨巧妙的结构布局,是叙述内容与叙述方式的有机结合和统一。3)“文辞华美”,是唐传奇语言的基本风格特征,更多地体现了对诗和古文语言成就的额借鉴和吸收。 唐传奇是唐代文学的一朵奇葩。1)它开辟了古代小说作为一种文学体裁独立发

27、展的道路。传奇体成为文言短篇小说的基本体式,历代相承,至清初终于发展成为聊斋志异那样的艺术杰作,并出现了长篇文言小说。2)唐传奇的艺术方法也为后代小说家所继承和发展,对形成古代小说的民族传统具有重要意义。 3)唐传奇成为后代通俗小说、戏曲、讲唱文学的重要题材来源。第十节 唐五代词 一、词的起源及民间词 二、中唐文人词 三、温庭筠 四、花间词派 五、韦庄 六、南唐词和李煜一、词的起源及民间词(一)词的起源:词是曲子词的简称,即有曲谱的歌词。它是一种密切配合音乐用以歌唱的新兴抒情诗体。其别称很多,除诗余、长短句外,又称乐府、乐章、曲子、歌曲、倚声、琴趣等等,它的大部分称谓,均可说明词是一种音乐化的

28、文学样式。词是隋唐诗歌和音乐发展相结合的产物,是对近体诗的革新:音乐新:雅乐 清乐 燕乐与音乐结合的方式新:“选词以配乐” “由乐以定词” 由此,词在内容和体制上就有它自身的特点,它一开始就不是一种严肃的诗体,多男欢女爱,离愁别绪,走的是一条狭窄的道路。(二)民间词(敦煌写本曲子词):词的初始状态,较之后来的词:1、题材更广泛但反映爱情的题材最多,成就最高:【望江南】p2862、风格兼备豪壮婉曲3、谱式不固定4、词的内容是咏调名5、语言非常质朴二、中唐文人词 初期文人词:1)形制短小;2)题材广泛;3)受民间词影响风格多清新明快活泼;4)多以写诗手法写词,偶一为之,词作皆附录于诗集中。韦应物【

29、调笑令】、戴叔伦【调笑令】p287;张志和【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刘禹锡【杨柳枝词】【竹枝词】【忆江南】:春去也!多谢洛城人。弱柳从风疑举袂,丛兰裛露似沾巾。独坐亦含嚬。白居易:【忆江南】三首其一: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长相思】: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相传为李白所作词:【菩萨蛮】【忆秦娥】,实应为晚唐时作品。三、温庭筠 本名歧,字飞卿。文学史上第一个以词名家的词人,被奉为花间词派的鼻祖。花间集收录其词66首,近人刘毓盘辑成金荃词一卷76首。代表作为14首【菩萨蛮】,体现了温词善写女性题材的特色:如其二: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贴绣罗襦,双双金鹧鸪。p288 王国维人间词话:“画屏金鹧鸪,飞卿语,其词品似之。”温词的主要风格就是这种“浓丽绵密”的风格。影响:温词以妇女花前月下的情思为主要内容,树起了“词为艳科”的藩篱;温词刻红剪翠的香软风格也定下了词的“婉约为宗”的基调。四、花间词派 花间派因词集花间集而得名。五代后蜀赵崇祚编花间集,辑录晚唐五代时温庭筠、韦庄、皇甫松、孙光宪、欧阳炯、李珣等十八家词五百首。十八家中除温庭筠、皇甫松、和凝、孙光宪外,均为西蜀词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