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解读

《GB/T 8160-1987 矿用一氧化碳过滤式自救器试验方法》是一项国家标准,旨在规定矿用一氧化碳过滤式自救器的性能测试方法。该标准适用于煤矿等环境中使用的一氧化碳过滤式自救器的质量检验和性能评估。

根据此标准,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外观检查:对自救器的外部结构进行目视检查,确保没有明显的损坏、裂纹或其它缺陷。
  2. 气密性试验:通过特定的压力测试来验证自救器是否能够保持良好的密封状态,在规定的压力下不应有气体泄漏。
  3. 呼吸阻力测试:模拟佩戴者正常呼吸时的情况,测量吸入与呼出空气过程中遇到的阻力大小,以保证使用者在紧急情况下可以顺畅呼吸。
  4. 防护时间测定:在一个控制环境下(如一定浓度的一氧化碳),测试自救器能有效保护用户免受有害气体伤害的时间长度。
  5. 温度适应性实验:考察自救器在不同环境温度条件下(包括高温和低温)的工作表现及其材料稳定性。
  6. 耐久性测试:通过对自救器施加一定的物理冲击或长时间存放后再次进行功能检测,评估其长期使用的可靠性和耐用度。


如需获取更多详尽信息,请直接参考下方经官方授权发布的权威标准文档。

....

查看全部

  • 被代替
  • 已被新标准代替,建议下载现行标准GB 8159-2011
  • 1987-08-14 颁布
  • 1988-10-01 实施
©正版授权
矿用一氧化碳过滤式自救器试验方法GB8160-87-北_第1页
矿用一氧化碳过滤式自救器试验方法GB8160-87-北_第2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0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矿用一氧化碳过滤式自救器试验方法GB8160-87-北-免费下载试读页

文档简介

.:.;矿用一氧化碳过滤式自救器实验方法GB

8160—87\o"国家规范总局"国家规范…

文章来源:国家规范总局

点击数:317

更新时间:2005-6-3国家规范局1987—08—14同意1988—10—01实施

本规范是部分采用西德矿井救护委员会<井下采矿用的过滤式自救器构造、实验的运用原理。FSR原理(1982)>制定的。本规范适用于评价矿用一氧化碳过滤式自救器(以下简称自救器),能否符合产品规范的要求,并可作为该产质量量控制的实验手段。

1性能实验自救器性能实验,应在温度为20±5℃的实验室内进展。1.1防一氧化碳性能实验1.1.1实验原理在给定实验条件下,采用人工肺安装,将一氧化碳与空气的混合气体之脉动气流经过自救器,测定过滤后气体中一氧化碳浓度能否超越产品性能目的的规定值,以评价自救器的防护性能。1.1.2实验条件防一氧化碳性能实验条件,见表1。

表1防一氧化碳性能实验条件项目数值呼吸量(脉动),L/min呼吸频率,次/min呼吸比实验气流,L/min实验箱内气体绝对湿度,g/m3实验气体一氧化碳浓度*,%进入实验箱的气流温度呼气温度,℃口具温度丈量点与口具端面间隔,mm实验件预热要求30±0.624±11:13020.7~24.50.25、1.0、1.5按实验箱绝对湿度条件调理37±245±1实验前在20±5℃环境内,放置2h以上*0.25%、1.0%为常规检验浓度;1.5%为型式实验浓度。

1.1.3实验安装防一氧化碳性能实验安装,如图1所示。

图1一氧化碳防护性能实验安装表示图1—调理阀;2—缓冲瓶;3—流量计;4—进气湿度饱和器;5—进气温度计;6—实验箱;7—千湿球温度计;8—单向阀门;9—检验呼气阀逆向漏气的单向阀门;10—转接段;11—过滤器;12—吸气温度计;13—人工肺;14—呼气温度计;15—呼气湿度饱和器;16—0~2%一氧化碳气体分析仪;17—净化安装;18—抽气泵;19—枯燥剂;20—0~1000ppm一氧化碳气体分析仪

a.温度计:0~100℃;b.一氧化碳红外线气体分析仪(允许运用量程及精度相当的仪器),量程:0~2%,最小刻度0.04%;0~1000ppm,最小刻度20ppm;c.实验箱体用塑料制造,内部尺寸:30cm×30cm×26cm(长×宽×高);d.不包括人工肺时,实验安装管路的总容积不大于2000mL;e.水封式或隔膜式人工肺(正弦波形);f.检验呼气阀逆向漏气的单向阀门:当顺向经过30L/min的恒定气流时,云母阀门在弹簧力及自重的作用下,其通气阻力不得大于29Pa(3mmH2O)。1.1.4实验预备1.1.4.1按运用阐明书要求,用规范一氧化碳气,标定一氧化碳红外线气体分析仪。1.1.4.2对实验安装进展整体气密性检查:在1.96kPa(200mmH2O)压力下,坚持lmin,其压力下降值不大于29Pa(3mmH2O),即为合格。1.1.4.3标定人工肺呼吸频率和呼吸量。1.1.4.4调理恒温水槽温度。1.1.4.5检查水分饱和器水量。1.1.4.6检查湿度丈量安装。湿度丈量见附录A。1.1.4.7按实验形状要求,标定一氧化碳进气流量,并在实验箱接近过滤器入口处采样。1.1.5实验步骤1.1.5.1将过滤器迅速安装在实验箱内固定位置上。1.1.5.2当实验箱内的一氧化碳浓度上升至实验条件所规定的数值时,同步启动人工肺、测尾气一氧化碳浓度的红外线气体分析仪气泵和计时器。1.1.5.3察看并记录初始峰值大小和出现的时间。最大值不允许超越600ppm。1.1.5.4每隔5分钟,记录以下参数:a.实验气体一氧化碳浓度(%);b.尾气中一氧化碳浓度(ppm);c.进入实验箱的气流温度;d.呼气温度;e.干球温度;f.湿球温度;g.吸气温度。1.1.5.5实验进展到规定的防护时间为止。1.1.5.6实验结果计算,一氧化碳透过积累量,按式(1)计算:………(1)式中:M——一氧化碳透过积累量,mL:n——记录次数;(CO%)i——在每一时间分段终了,实测记录透过一氧化碳浓度(%);(CO%)n——在防护时间终了,实测记录透过一氧化碳浓度(%);15×104——换算系数(记录间隔时间5min×呼吸量30L/min)。1.2呼吸阻力实验1.2.1实验原理当延续稳定气流经过过滤器时,由于其内阻存在,便在过滤器进、出口构成压差。该值,即为过滤器对指定空气流量的阻力。1.2.2实验条件a.实验气流为:30±0.6L/min、85±1.7L/min;b.呼吸阻力实验必需在防一氧化碳性能实验后立刻进展。1.2.3实验安装1.2.3.1呼气阻力实验安装,如图2所示。

图2呼气阻力实验安装1—过滤器;2—测压三通管*;3—倾斜式微压计;4—空气流量计;5—调理阀

1.2.3.2吸气阻力实验安装,如图3所示。*三通接纳:气流管内径φ16±0.51Tlm,长100mm,传压孔开口不大于φ6mm(用金属、玻璃、塑料制造均可)。

图3吸气阻力实验安装1—过滤器;2—测压三通管;3—倾斜式微压计;4—空气流量计;5—调理阀注:①倾斜式微压计:量程不小于1.96kPa(200mmH2O)。②流量计:量程0~100L/min,精度2.0级。

1.2.4实验步骤1.2.4.1通入空气流,调理至1.2.2a的规定值。测出不接过滤器时的阻力R1。1.2.4.2将过滤器接入实验系统,空气流量重新调理至1.2.2a的规定值,测出此时的阻力R2。1.2.5实验结果计算过滤器对空气流的阻力月按式(2)计算:R=R2—R1…………(2)式中:R1——不接过滤器时的阻力,Pa(mmH2O);R2——接过滤器时的阻力,Pa(mmH2O)。1.3滤烟才干实验1.3.1实验条件a.油雾浓度:250mg/m3;b.流量:30±0.6L/min。1.3.2其他滤烟实验的发雾安装、测试安装、实验步骤、实验结果计算等均按GB6166—85<高效滤料性能实验方法透过率和阻力>执行。1.4整机外壳气密性实验外壳气密性实验,采用正压法和负压法。仲裁实验采用负压法。1.4.1实验安装a.正压法气密性实验安装,采用ZJ型自救器气密检查仪;b.负压法气密性实验安装,如图4所示。

图4整机外壳气密性实验安装1—自救器;2—真空表;3—抽气管路;4—实验容器

1.4.2实验步骤1.4.2.1正压法按ZJ型气密检查仪产品阐明书操作。1.4.2.2负压法a.检查实验安装的气密性;b.把自救器放入气密实验容器中,其容器的水位,要高于自救器上外壳端面10~15mm;c.翻开真空泵开关,将气密实验容器抽至负压13.33kPa(100mmHg);d.察看自救器外壳有无延续气泡*冒出;e.封锁真空泵开关;f.待真空表指针回零后,翻开实验容器上盖,取出自救器。*延续气泡:系指在一分钟内产生两个以上(含两个)分开外壳外表的气泡。1.4.3实验结果评定a.采用正压法实验时,假设扣上封压钩后,气密检查仪压力计水柱达不到13.34kPa或在15s内压力下降超越98Pa(10mmH2O)。均阐明自救器外壳气密性不合格。b.采用负压法实验时,假设在水中有延续气泡冒出(不含自救器壳体外部构造间隙构成的气泡浮出),那么自救器外壳气密性不合格。1.5防水透湿性实验1.5.1实验步骤1.5.1.1将新消费出的自救器放在70℃的水浴内静置8h,然后在室温下于水浴中静置16h;上述过程反复进展5次。1.5.1.2将经过实验后的自救器,再放入室温下的水浴内静置50h以上。1.5.2实验结果评定实验后,自救器增重不超越5g即为合格。1.6过滤器气密性实验1.6.1实验条件电枯燥空气通入口具,压力为981Pa(100mmH2O)。1.6.2实验安装实验安装,如图5所示。

图5过滤器气密性实验安装1—橡胶塞;2—口具接头;3—过滤器;4—密封罩;5—测压三通管;6—倾斜式微压计

1.6.3实验步骤1.6.3.1将过滤器底部进气口用密封罩罩上,取下呼气阀,用橡胶塞封锁,使之气密;1.6.3.2检查安装本身的气密性;1.6.3.3将枯燥空气通入口具,加压到1.6.1规定的数值;1.6.3.4启动计时器,观测并记录30s内,水柱下降的数值。1.6.4实验结果评定按1.6.3.4观测,数值小于29Pa(3mmH2O)时,过滤器气密性合格。1.7呼气阀气密性实验1.7.1实验原理将呼气阀装在定容腔体上,抽气至指定负压,然后丈量因呼气阀漏气而使负压恢复到零所需求的时间,以此来评定呼气阀的气密性。1.7.2实验条件1.7.2.1呼气阀与定容腔体的衔接部位要气密,与程度面要垂直,阀片不要因受力而变形。1.7.2.2抽气流量为1±0.1L/min,定容腔内负压为1.47kPa(150mmH2O)。1.7.3实验安装呼气阀气密测试仪,如图6所示。

图6呼气阀气密测试仪1—水柱压力计;2—定容腔体;3—抽气控制阀;4—空气流量计;5—吸引瓶;6—泄流阀;7—连通阀;8—溢流漏斗;9—呼气阀注:①定容腔体:容积50±5mL。②水柱压力计:0~1.96kPa(0~200mmH20),内径3~4mm。③空气流量计:0~1500mL/min。

1.7.4实验步骤1.7.4.1检查仪器系统气密性:将定容腔体与呼气阀的通孔封锁,抽气至负压1.47kPa,封锁抽气控制阀后,经两分钟察看不出压力变化即可。1.7.4.2将被测呼气阀田酒精棉擦净,晒干或吹干后装在定容腔体上。1.7.4.3以1±0.1L/min的流量,抽气至定容腔体内负压大于1.47kPa(150mmH2O),封锁控制阀。1.7.4.4从负压1.47kPa(150mmH2O)起,启动计时器,记录负压恢复到零时需求的时间。1.7.5实验结果评定遇有下述情况之一时,即为呼气阀气密性不合格:a.抽气流量已达1±0.1L/min,而负压达不到1.47kPa(150mmH2O);b.呼气阀内负压恢复到零的时间少于15s。1.8过滤器下方视野实验按GB2891.4—82<过滤式防毒面具视野的实验方法>执行。1.9封口带开启拉力实验开启拉力应在规范拉力实验机上进展,拉力方向与程度面夹角为80~90°。1.10非金属外壳外表绝缘电阻测定按GB1410—78<固体电工绝缘资料绝缘电阻、体积电阻和外表电阻系数实验方法>执行。

2机械环境实验2.1跌落实验在水泥地面上,放置一块不超越50mm厚的松木(或杉木)板,将自救器从一米高处自在落下三次。2.2耐碰撞实验2.2.1实验安装规范冲击实验台或公用滚动实验箱。滚动实验安装,如图7所示。

图7滚动实验安装1—电机;2—减速器;3—木箱

2.2.2实验条件2.2.2.1规范冲击实验台a.跌落高度:20mm;b.碰撞频率:80~100次/min;c.冲击平台加速度:8g;d.碰撞次数:50000次;e.碰撞实验时,自救器放在振动台的金属盘上。不加固定,坚持互不接触;f.自救器依次取平卧、立放、倒置三种位置,共碰撞50000次。2.2.2.2滚动实验箱a.滚动实验箱为厚18mm的木制箱体,内部尺寸为30cm×30cm×30cm;b.每次装入的自救器为3台;c.实验箱转数为60r/min,滚动时间为10min。

3资料实验3.1橡胶资料实验3.1.1橡胶资料试样的制备、实验条件、实验数据的处置均按GB527—83<硫化橡胶物理实验方法的普通要求>执行。3.1.2橡胶资料扯断强度实验、扯断伸长率实验、扯断永久变形实验,均按GB528—82<硫化橡胶拉伸性能的测定>执行。3.1.3橡胶资料硬度实验,按GB531—83<橡胶邵尔A型硬度实验方法>执行。3.1.4橡胶资料耐寒性实验,按HG4—841—81<硫化橡胶脆性温度的测定方法>执行。低温槽内介质温度取-35℃。3.1.5橡胶资料耐老化实验,按GB3512—83<橡胶热空气老化实验方法>执行。老化实验温度:呼吸气阀片120℃,其他100℃;老化时间:24h;老化系数:选用抗张积表示的老化系数Kj。3.2金属资料耐腐蚀性实验金属资料耐腐蚀性实验按GB2423.17—81<电工电子产品根本环境实验规程实验Ka:盐雾实验方法>执行。实验继续时间为48h。

4实验平安规那么4.1防一氧化碳性能实验安装,必需置于实验室通风橱内。4.2实验场所一氧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文本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均为PDF格式电子版文本(可阅读打印),因数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经售出,不提供退换货服务。
  • 3. 标准文档要求电子版与印刷版保持一致,所以下载的文档中可能包含空白页,非文档质量问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