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教版中职语文职业模块工科类 7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课后作业(含答案)_第1页
高教版中职语文职业模块工科类 7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课后作业(含答案)_第2页
高教版中职语文职业模块工科类 7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课后作业(含答案)_第3页
高教版中职语文职业模块工科类 7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课后作业(含答案)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7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课后作业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驱逐(zh) 繁芜(w) 豁然(hu) 不可估量(lin) B空白(kn) 肤浅(f) 悼念(do) 卓有成效(zhu) C撰稿(zhun) 忌恨(j) 诬蔑(w) 双重身份(chn) D奠基(din) 剩余(chn) 诅咒(z) 浅尝辄止(zh)2.下列词语中不含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纷繁芜杂 驱逐 衷心 独到见解 B豁然开朗 忌恨 诬蔑 浅尝辙止 C绰有成效 诽谤 诅咒 源远流长 D不可估量 遗误 肤浅 插科打浑3.选出依次填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 ) 正因为这样,所以马克思是当代最遭_和最受_的人。各国政

2、府无论专制政府或共和政府,都驱逐他;资产者无论保守派或极端民主派,都竞相_他、_他。 A忌恨 诬蔑 诅咒 诽谤 B诬蔑 忌恨 诅咒 诽谤 C忌恨 诬蔑 诽谤 诅咒 D诬蔑 忌恨 诽谤 诅咒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看它怎样舒开折叠着的嫩叶,渐渐变青,渐渐变老,我细细观赏它纤细的脉络,嫩芽,我以拔苗助长的心情,巴不得它长得快,长得茂绿。 B过去也有不少显宦,以及叱咤风云的人物,莅校讲话。但是他们没有能留下深刻的印象。 C1963年并不意味着斗争的结束,而是开始。有人希望,黑人只要撒撒气就会满足;如果国家安然无恙,毫无反应,这些人必会大失所望的。 D由于剩余价值的发现,这

3、里就豁然开朗了,而先前无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或者社会主义批评家所做的一切研究都只是在黑暗中摸索。 5.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一文中,对马克思为人类所做的伟大贡献作了崇高的评价和热情的赞颂。 B斗争是他的生命要素。很少有人像他那样满腔热情、卓有成效、坚忍不拔地进行斗争。 C不逢北国之秋,已将近十年多了。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 D我们与成语结下不解之缘,成语是我们交流思想、表达感情的一种重要的语言形式。6.对下列各句修辞格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 有几个慈祥的老板到菜市场去收集一些菜叶,用盐水一浸

4、,这就是她们难得的佳肴。 夜正长,路也正长,我不如忘却,不说的好吧。 A双关 反语 讳饰 B双关 讳饰 反语 C讳饰 反语 双关 D讳饰 双关 反语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各国政府无论专制政府及共和政府,都驱逐他。 B马克思还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 C我敢大胆地说: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 D当他看到那种对工业、对一般历史发展立即产生革命性影响的发现的时候,他的喜悦就非同寻常了。阅读文本,完成810题。8.“两个发现”指代什么?从写作方法的角度看,“两个发现”与“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的关系是什么?为什么要

5、这样写?9.“他的英名和事业将永垂不朽”的深刻含意是什么? 10从文本来看,马克思是一个怎样的人?请作简要概括。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课后作业 参考答案1.答案:A解析:B空kn;C.诬w;D.剩shn2答案:A 解析:B项中“辙”应为“辄”;C项中“绰”应为“卓”;D项中“遗”应为“贻”,“浑”应为“诨”。3答案:C 解析:依据课文原文选择。4答案:C 解析:安然无恙:原指平安没有疾病。现泛指事物平安未遭损害。与句意“毫无反应”不相符,此处应用“安之若素”。 5答案:D解析:A项,成分残缺,应去掉“中”;“崇高”与“评价”不搭配。B项,语序不当,卓有成效与坚韧不拔互换位置 。C项,“将近”与“

6、多”重复。 6.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双关、反语、讳饰”几种修辞手法的掌握情况。先弄清楚句子要表达的意思,再做选择。7.答案:A解析:A项中“及”不能与“无论”连用。8.答案:“两个发现”是指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和“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从写作方法的角度看,“两个发现”与“他研究的每一个领域”是“点”与“面”、“详”与“略”的关系。这里“他研究的每一个领域”“很多”,而且“都不是肤浅”的,都有“独到的发现”,表明马克思作为一位科学家研究的领域之广、成绩之大,与马克思是“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相呼应。解析:本题考查选项信息和分析文章结构的能力。“两个发现”属于“他研究的每

7、一个领域”,故是点与面、详与略的关系。之所以如此处理,前者突出“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后者是为了突出马克思的成绩之多之大;从结构上照应文章第一句话。9.答案:恩格斯最后庄严宣告“他的英名和事业将永垂不朽”这句饱含深情和敬意的结语,虽是一般悼词结语,但绝不仅仅是形式的需要,它照应全文,总结全文,是由马克思的丰功伟绩中引申出来的必然结论,体现了作者的心声,也是亿万人民的心声。解析:本题考查文章关键句的作用,应从结构和作用两方面进行分析,此句是文章的结尾句,有总结全文的作用;又是一个议论抒情句,表达了作者和所用无产阶级的敬意。 10.答案:马克思是一个思想家,他发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与剩余价值的规律,其意义如同达尔文发现的自然界规律。马克思是一个革命家,他积极从事无产阶级的革命实践活动,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马克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