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课件(22张PPT)_第1页
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课件(22张PPT)_第2页
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课件(22张PPT)_第3页
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课件(22张PPT)_第4页
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课件(22张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陈桥兵变与黄袍加身 960年正月初一,传闻契丹联合北汉南下攻周,宰相范质等未辨真伪,急遣赵匡胤统率诸军北上御敌。周军行至陈桥驿,赵匡胤和赵普等密谋策划,发动兵变,众将以黄袍加在赵匡胤身上,拥立他为皇帝。随后,赵匡胤率军回师开封,京城守将石守信、王审琦开城迎接赵匡胤入城,胁迫周恭帝禅位。 雪夜访普图局部宋太祖赵普 宋太祖:“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十姓。兵革不息,苍生涂地,其故何也?吾欲息天下兵,为国家计长久,其道何如?”赵普:“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立国挑战之一:内部面临武人专权 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一、宋

2、初中央集权的加强(一)背景1.北宋建立结束五代十国分裂局面;2.统治者鉴于唐后期以来军阀割据、政局动荡的历史教训。中央路府州军监县安抚司(帅司)转运司(漕司)提点刑狱司(宪司)提举常平司(仓司)知州(或知府等)通判知县(或县令等)军事财赋刑狱仓储四监司文官担任中央委派制约中央委派收权于上学习任务一:同学们思考宋朝采取了哪几个方面的措施加强了中央集权?加强地方控制分散机构权力抑制武将势力膨胀(二)措施:1.加强地方控制:行政权:文官出任知州财政权:路设置转运司统管地方财政军政权:地方精锐部队编入禁军 2.分散机构权力:【中央】由枢密院专掌军政,三司专掌财政,与宰相(同平章事)分权, 并增设参知政

3、事为副相(行政)。(二府三司制) 枢密院与禁军管理机构“三衙”分权,前者有调兵权但不统兵, 后者统兵但无权调兵。【地方】路设置四监司:对各州进行监控和节制; 州增设通判:与知州共同签署文书,彼此制约。一、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夺实权制钱谷收精兵“天下营兵,纵横交互,移换电驻,不使常在一处。”“将不得专其兵,兵不至于骄惰。” 续资治通鉴长编“兵无常帅,帅无常师!” “禁军者,天子之卫兵也太祖监前代之失,萃精锐于京师,虽曰增损旧制,而规模宏远矣。” 【元】脱脱宋史兵志“守内虚外,强干弱支!”财政权行政权军事权监察权台谏御史中丞知谏院皇帝御前会议三司三司使中书门下(政事堂)同平章事参知政事枢密院枢密使枢

4、密副使侍卫步军司三衙侍卫马军司殿前司统兵学习任务二:1.这些中央机构各有什么职能? 2.宋初中央官制有何特征? 文官担任分化事权崇文抑武强君弱臣调兵二府三司制“兵符出于密院,而不得统其众;兵众隶于三衙,而不得专其制。” 续资洽通鉴长编拾补思考:唐代三省六部制与宋代二府三司制分散相权的方式有什么区别?分散相权的方式: 唐:决策流程分权; 宋:行政、经济、军事三大专业领域分权;影响:三省六部制:提高了行政效率和决策的科学性,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二府三司制:进一步削弱相权强化了皇权;但权力分割过细,行政效率低下。一、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 “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 宋太祖誓碑 唐代二百九十年中

5、共得6442人,平均每年不过二三十名进士。宋太宗在位21年,通过科举而得官的将近10000人,仅进士一科即取士近万名,平均每年450余人。 据宋史宰辅表统计,宋朝宰相133名,科举出身的123名。两宋三百年间,共取士达11万,是历史上科举取士最多的朝代。(二)措施:3.抑制武将势力膨胀:崇文抑武方针,罢免宿将兵权,文官担任枢密院长官;大力提倡文治,扩大科举规模,抬高文官和士人地位。士大夫政治杯酒释兵权典故 北宋乾德年间,宋太祖赵匡胤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避免下属将领也被迫“黄袍加身”,起兵篡夺新生政权,通过酒宴方式,威胁利诱,要求高级将领交出兵权的历史事件。 神童诗 北宋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

6、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 学问勤中得,萤窗万卷书,三冬今足用,谁笑腹空虚。自小多才学,平生志气高,别人怀宝剑,我有笔如刀。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文人治国一、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一)背景(二)措施(三)特点:(四)影响:积极:强化了中央集权,有效预防内乱,巩固了国家统一和安定;消极:“事为之防,曲为之制”,制度过于僵化,权力分割过细, 影响了行政效率,助长了保守风气; 1.强干弱枝,守内虚外;2.分化权力,机构众多;3.崇文抑武,文人治国。 先皇帝创业垂二十年,事为之防,曲为之制,纪律一定,物有其常。谨当遵承,不敢逾越。

7、宋太宗赵光义 追念祖宗之世、推崇“祖宗之法”(“祖宗家法”),是赵宋一朝突出的历史现象。 邓小南宋代“祖宗之法”治国得失考 吾宋制治,有县令,有郡守,有转运使,以大系小丝牵绳联,总合于上。虽其地在万里外,方数千里,拥兵百万,而天子一呼于殿陛间,三尺竖子驰传(zhuan)捧诏,召而归之京师,则解印趋走,惟恐不及。 苏洵嘉祐集卷1审势北宋中前期官员、士兵、国家支出等数据发生了什么变化?根据宋史等整理 三冗问题直接加重了政府的财政负担,皇祐元年(1049),宋政府财政已略有亏空,英宗治平二年(1065),宋政府财政亏空达到1572万余贯、石、两、匹。 张劲北宋熙丰变法运动缘起与简评1.军队扩编(冗兵

8、)2.机构重叠,官僚队伍膨胀(冗官)3.财政支出庞大(冗费)财政积贫一、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四)影响:积极:强化了中央集权,有效预防内乱,巩固了国家统一和安定消极:“事为之防,曲为之制”制度过于僵化,权力分割过细 导致官僚机构膨胀和军队不断扩充,形成了冗官、冗兵和冗费的局面, 为北宋埋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二、边防压力与财政危机(一)军事危机(边防压力)(二)财政危机(三冗问题)1.军队扩编(冗兵)2.机构重叠,官僚队伍膨胀(冗官)3.财政支出庞大(冗费)“恩荫”:封建制度下,祖辈、父辈的地位高而使得子孙后辈在入学、入仕等方面享受特殊待遇。与之相近的说法有门荫、荫补等等。宋以后成为一种独特的制度

9、,称之为“推恩荫补”,简称为“恩荫”。祖父辈政治地位比较高子孙辈入学入仕走后门宋朝立国之初面临什么问题?立国挑战之二外部面临边患危机五代十国图燕云十六州燕云十六州 936年,后晋开国皇帝石敬瑭按照契丹的要求把燕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使得辽国的疆域扩展到长城沿线,更使得之后的北宋政权受之威胁持续长达160多年。(一)军事危机(边防压力)1.宋辽关系:(1)背景:辽朝占领燕云十六州,对中原形成严重威胁;(2)战:北宋两次北伐惨败(3)和:宋辽“澶渊之盟” 【内容】 【影响】北宋勉强获得了北部边防的安定2.宋夏关系“庆历和议”【内容】西夏向北宋称臣,但实际上保持帝号 北宋每年送给西夏钱物,称为“岁赐”

10、二、边防压力与财政危机思考点:“钱财换和平”是否可取?为什么? 1.可取。稳定边防,营造和平环境有利于经济文化交流,和边境贸易发展2.不可取。加重财政负担和平难以持久维持已有边界辽宋皇帝以兄弟相称北宋每年送给辽 “岁币”军事积弱“三冗两积”财政积贫三、北宋中期变法(一)原因:1.北宋政治风气因循保守,行政效率低下 2.北宋面临边防压力与财政危机(二)范仲淹改革(庆历新政)宋仁宗时期1.宗旨:整顿官僚队伍 2.失败原因:触犯官僚集团利益,引发抵制明黜陟(严明官吏升降)-吏治抑侥幸(限制官僚滥进)-吏治精贡举(严密科举取士)-吏治择官长(慎选地方长官)-吏治均公田(官员等级职田)-吏治厚农桑(重视

11、农业生产)-经济修武备(整治军事战备)-强兵减徭役(减轻人民负担)-经济推恩信(落实惠政信义)-法治重命令(重视朝廷号令)-法治 “然而仲淹的政策,到底引起了绝大的反动。宋朝百年以来的种种的优容士大夫,造成了好几许读书做官人的特有权利,范仲淹从头把他推翻,天下成千上万的官僚乃至秀才们,究竟能以天下为己任的有多少?暗潮明浪,层叠打来。于是谤毁行,朋党之论寖闻于上。” 钱穆国史大纲 范仲淹宋仁宗赵祯北宋第四位皇帝(三)王安石变法(熙丰变法)宋神宗时期1.基本原则:加强国家管理和控制2.目的:富国强兵3.内容:【富国】青苗法:官府给农民提供农业贷款 市易法:官府拨巨资从事商业经营 【强兵】保甲法:“

12、兵农合一”的征兵制三、北宋中期变法天变不足畏,人言不足恤,祖宗不足法! 范仲淹是从官僚队伍入手,王安石从解决国家财政问题入手,而解决财政问题是从农业、农村、农民入手。 邓小南:王安石与他的时代(三)目的富国强兵部分措施青苗法方田均税法市易法保甲法裁兵法内容官府给农民贷款、贷粮,收取利息。清丈土地,按土质的好坏作为征收田赋的依据。官府收购滞销货物,市场短缺时再卖出。民户抽一男丁,农闲时集中接受军事训练。士兵五十岁后必须退役,定期测试裁撤。宋神宗赵顼北宋第六位皇帝王安石“开源”“节流”(三)王安石变法(熙丰变法)宋神宗时期4.影响:【积极】达到了富国目的,增加大笔收入; 促进北宋经济发展;三、北宋

13、中期变法 仁宗嘉佑年间(1056-1063),政府岁入缗钱3680余万;至神宗熙丰年间(1068-1085),实行新法,政府岁入缗钱增加到6000余万;到哲宗元祐年间( 1086-1093),尽废新法,政府岁入缗钱尚有4800余万。 【南宋】王应麟玉海 王安石变法的许多经济措施是具有创新性的,它直接地调整和理顺了商品经济生产关系,促进了北宋商品经济的发展。 蔡玮钰从北宋商品经济的发展看王安石变法 王安石微服赴江宁,遇一老妪喂鸡豕,唤“啰,啰,啰,王安石来!”鸡豕俱来就食。问其故,老妪曰:自王安石为相公,立新法扰民。妾孀居二十年,也要出免役、助役等钱,钱既出而差役如故。妾本以桑麻为业,今桑麻失利

14、,只得蓄猪养鸡,等候吏胥里保来征役钱,或准与他,或烹来款待他,自家不曾尝一块肉。故此民间怨恨新法,入于骨髓。 开封民避保甲,有截指断腕者。 宋史王安石传 王安石不知立国之本世纪末者,真不足以谋国也。元祐、绍圣,一反一复,而卒为夷狄侵侮之资,尚何望其振中国以威夷狄哉!。【南宋】陈亮上孝宗皇帝第一书1. 元祐年间宋哲宗即位,太后拜司马光为相,尽废新法,打击新党;2. 绍圣年间宋哲宗亲政,恢复新法,重用新党,打击旧党;3. 1127年靖康之变。东京沦陷,宋徽宗、宋钦宗被金人俘虏,北宋灭亡。新旧党争金灭辽、灭北宋(三)王安石变法(熙丰变法)宋神宗时期4.影响:【积极】达到了富国目的,增加大笔收入; 促

15、进北宋经济发展; 【消极】强兵的效果并不明显; 一些措施加重了人民的负担; 统治集团内部的分裂日益严重,引发党争,北宋逐渐走向衰亡。三、北宋中期变法 王安石和司马光,虽然政见对立、各不相让,但是人们很难指出他们正在个人私德上有什么瑕疵,或者互相之间落井下石、互相陷害的痕迹都算得上君子王安石去世时,司马光已经病重,他对王安石的去世极感悲痛,命令必须厚葬之 王安石晚年,曾在自己居住的地方与苏东坡见面。他不仅亲自骑驴到码头迎接苏东坡,而且两人还在一起住了一段时间两人一起有了南京钟山,临别,两人还相约买地毗邻而居。 中国文化课余秋雨 因范之政见,先重治人而后及于治法,王则似乎单重法不问人。只求法的推行

16、,不论推行法的是何等样的人品而安石之开源政策,有些处又跡近于敛财那时的百姓,实有不堪再括之苦还带有急刻的心理。 钱穆国史大纲三、北宋中期变法(三)王安石变法(熙丰变法)宋神宗时期5.失败原因:涉及面过广,急功近利,操之过急;用人不当,内部分裂;损害大地主大官僚利益,遭到保守派强烈反对;新法的“敛财”实质损害各阶级利益,导致社会基础丧失。四、南宋的偏安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 1.背景1127年,“靖康之变”,北宋被灭;1127年(-1276)赵构称帝,定都临安, 史称南宋。2.宋金和战(1)岳飞抗金(武穆抗金)(2)绍兴和议(1141年)东至淮水,西至大散关一线为界;南宋对金称臣;每年向金朝缴纳一笔财物,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