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二讲:文化生态学视野下的中国文化主讲人:魏本权课 时 安 排课程讲座:文化生态学视野下的中国文化方法训练:如何读书、写作读书报告课程讲座:一、文化生态与文化生态学二、中国文化的历史地理环境三、中国文化植根的经济基础四、中国文化依赖的社会政治结构五、方法训练:如何读书、写作读书报告六、论文选题:文化生态学视野下的沂蒙红色文化一、文化生态与文化生态学(一)文化生态学文化生态学:文化生态学是以人类在创造文化的过程中与天然环境及人造环境的相互关系为对象的一门学科,其使命是把握文化生成与文化环境的调适及内在联系。(冯天瑜2005,P8)用人类生存的整个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各种因素交互作用的生态理论研究
2、文化产生、发展规律的一门社会学分支学科 。(互动百科)1955年,美国文化人类学家J.H.斯图尔德首次提出“文化生态学”的概念,倡导建立专门学科,以探究具有地域性差异的特殊文化特征及文化模式的来源。 文化生态学主张从人、自然、社会、文化的各种变量的交互作用中研究文化产生、发展的规律,用以寻求不同民族文化发展的特殊形貌和模式。 (二)文化生态“文化生态”,作为文化生态学的一个基本概念(或称“文化背景”),主要指相互交往的文化群体凭以从事文化创造、文化传播及其他文化活动的背景和条件,文化生态本身又构成一种文化成分。(冯天瑜2005,P8)(三)中国文化生态冯天瑜从唯物史观出发,将文化生态划分为三个
3、层次,即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环境和社会制度环境,指出,“文化生态三层次彼此之间不断通过人类的社会实践(首先是生产劳动)进行物质的及能量的交换,构成一个浑然的整体,同时,它们又分别通过复杂的渠道,经由种种介质对观念世界施加影响。” 总之:养育中华古代文化(或曰传统文化)的是一种区别于开放性的海洋环境的半封闭的大陆海岸型地理环境;是一种不同于工商业经济的家庭手工业与小农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并辅之以周边的游牧经济;是一种与古代希腊、罗马的城邦共和制、元首共和制、军事独裁制,中世纪日本和欧洲的领主封建制以及印度种姓制均相出入的家国同构的宗法专制社会。(冯天瑜,2005)二、中国文化的历史地理环境 (一)中
4、国历史地理环境:1、半封闭的大陆海岸型地理环境古埃及哈夫拉金字塔(Khafre) 雄伟壮观的胡夫金字塔 侧看斯芬克斯狮身人面像 狮身代表力量与权力,而人面代表着智慧。 古巴比伦这是2009年1月11日拍摄的埃及归还给伊拉克的一尊两河文明时期的铜像。 泰姬陵 17世纪中国历代版图 夏商时代全图清时代全图2、中国人对海洋的认识:徐福东渡、鉴真东渡、元代漕运、海战公元前485年,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海战吴齐海战中国古代史上最大的海战:宋金海战 ,南宋绍兴三十一年(1161),在今青岛胶南市鸭岛附近与金兵鏖战,又称“陈家岛海战”。 中国古代海战史上最大的登陆作战 :收复台湾之战 ,1661年 河北省的秦
5、皇岛和黄骅附近说,浙江省慈溪和舟山说,江苏省海州一带(现在的连云港赣榆县)说,山东省登州湾(龙口市黄县)及胶州湾徐山(青岛)琅琊、成山头说。海洋文化航海文化海洋旅游鱼盐文化海上传说海防文化海洋经济大陆文化与海洋文化 农业文化与商业文化,形象地说,大陆文化保守,海洋文化开放;大陆文化信奉故土难离,海洋文化崇尚流动;大陆文化劝人忍耐,海洋文化同情反抗;大陆文化崇尚勤劳,海洋文化崇尚机遇;大陆文化相信“一分汗水,一分收获”,海洋文化信奉“能拼又会赢”。总之,大陆文化一切要循规蹈矩,海洋文化处处想不守规矩。由此,我们认识到海洋文化是一种先进文化。 八仙过海景区八仙过海口八仙过海景区八仙桥八仙过海景区拜
6、仙坛3、气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节气文化中医文化诗词饮食文化建筑文化服饰文化经济重心南移人口迁移游牧民族南迁竺可桢: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考古学报 1972年1期; 第一个温暖期(前3000年前1100年)即仰韶文化到殷商时代 第一个寒冷期从前1000年到前770年左右,即西周寒冷期。第二个温暖期从前770年到公元初年,即东周秦汉温暖期 第二个寒冷期从公元初年到600年,即魏晋南北朝寒冷期 第三个温暖期从公元600年到1000年,即隋唐温暖期 第三个寒冷期从公元1000年到1200年,即两宋寒冷期 第四个温暖期从公元1200年到1400年,即元代温暖期。第四个寒冷期从公元1400年到
7、1900年。即明清小冰期。 高华中等:山东沂沭河流域2000BC前后古文化兴衰的环境考古,地理学报2006/3 龙山文化早、中期(2600BC2300BC),沂沭河流域气候暖湿,沂沭河流域龙山文化早中期种植业以水稻为主,以水稻种植为主的农业十分发达,社会全面繁荣,聚落遗址的数量得到了极大的扩展。 2260BC开始的降温事件,加剧了人口与资源之间的矛盾,促成了人口压力的形成,沂沭河流域的先民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 2260BC左右开始的气候明显转向冷干,使得气候条件不能很好地满足水稻生长的需求,使其产量大幅度下降,粟、黍虽然耐干冷,但产量太低无法弥补水稻产量下降造成的巨大粮食空缺。气候变冷
8、还会直接威胁到采集经济气温下降,使得水稻产量大幅度下降甚至绝产,加剧了人口与资源之间的矛盾,随之而来的便是人口的大量减少和文化面貌的改变。2000BC前后龙山文化被较为落后古朴的岳石文化所取代。 4、地形、地貌与中国文化 “人化自然” 中国山水文化 黄河改道 黄山老僧采药 黄山仙人背包 西海排云亭-武松打虎 聊城:中国运河文化博物馆通州运河文化广场历史时期黄河下游变迁略图 (二)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的作用与影响 第一,中国文化的形成与延续中国的地理环境特别适合发展农业。中国地理环境给予中国文化丰富和广阔的回旋区间。第二,中国文化多样性 文化多样性:指各群体和社会借以表现其文化的多种不同形式。这些
9、表现形式在他们内部及其间传承。文化多样性不仅在人类文化遗产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化表现形式来表达、弘扬和传承的多种方式,也体现在借助各种方式和技术进行的艺术创造、生产、传播、销售和消费的多种方式。联合国保护和促进文化表现形式多样性公约许倬云:万古江河中国历史文化的转折与展开,上海文艺出版社2006 以沙漠草原为主的草原文化 两条大河,两个文化区 东南沿海的海洋文化 西南的高山文化 西北的丝路文化 第三,中国文化的开发与封闭。黄土文明与蓝色文明河殇:1988,苏晓康,王鲁湘;寻梦、命运、灵光、新纪元、忧患、蔚蓝色三、中国文化植根的经济基础(一)专题讨论:自然经济与小农经济(二)农耕与游牧:古代中国两大
10、经济类型(三)中国农耕经济对文化发展的影响(四)农耕文化(一)专题讨论:自然经济与小农经济 自然经济与小农经济什么叫自然经济?其特征是什么?与之相对应的概念是什么经济形态? 什么叫小农经济?根据一般的看法,所谓自然经济,是指那种自给自足、男耕女织、没有分工、万事不求人的经济类型。(陈立旭:自然经济下的民间文化,新东方2001年第2期)商品经济(Commodity Economy) ,“自然经济“的对称,是商品的生产、交换、出售的总和。(百度百科)自然经济的特征自给性生产才是自然经济的本质特征。 “男耕女织”:封建自然经济的特色 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相结合,而以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这是中国封建社会
11、经济结构的一个重要特点。 林甘泉:秦汉的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中国经济史研究1997年第1期 小农经济 小农经济亦称“个体农民经济”,是“建立在生产资料私有制基础和个体劳动基础上,以户为单位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的一种经济形式”。 (辞海)小农经济是一个经营形态上的概念,“与小农经济相对应的概念,不是地主制经济,而是资本主义农场经济,或称大农经济,这是土地经营规模层次上的一对概念;与地主制经济相对应的则是自耕农经济,从生产方式看,它们都属于小农经济范畴。” (张佩国)小农经济具有自发而顽强的竞争激励功能、灵活的适应与转化功能、求富向上的欲望和连接市场的基因,被称为小农经济的农民家庭经营模式仍是中国农村
12、经济发展的活水源头 。(温锐、游海华)(二)农耕与游牧:古代中国两大经济类型1、产生:游牧活动由狩猎发展而来,农耕活动由采集而形成的。 前资本主义社会分成三种经济文化类型(纵向的划分方法):即狩猎、采集和捕鱼者类型、锄耕(或手耕)农业和畜牧业类型、犁耕农业类型。如东北“采集渔猎经济文化类型”(赫哲、鄂伦春、鄂温克),西南“山林刀耕火种类型”(门巴、独龙、怒族、佤族等)。上古之社会无所谓家族也。人类之生,同于禽兽,男女无别,亦无名称。 至于伏羲之时,始有夫妇之制。 伏羲之时,渔猎之时代也。家族等名起于猎。 财产之制起于渔 。柳诒徵:中国文化史第三章 家族及私产制度之起源家族资、财降而至于神农之世
13、,由渔猎进而为农田,人有定居,益爱护其私产。 “里,居也”。有定居,则爱护私产之念益深,此定理也。 由田土而有疆界。渔猎之时,无界限也。由居宅而有公私。 柳诒徵:中国文化史第三章 家族及私产制度之起源古墓壁画,展示了古埃及人狩猎情况 狩猎纹彩陶盘(玛雅文化)炎帝 神农氏黄帝像炎帝神农氏是中华农耕文明的创始者粟(小米) 2、分界线一般认为,自我国东北大兴安岭东麓辽河上游阴山山脉鄂尔多斯高原东缘及青藏高原以西的广大地区,都属于历史上传统的游牧经济分布地区。而在此界线以南和以东则属于传统的农耕经济分布地区。3、两大经济文化区系形成的因素第一,自然环境因素第二,单一种植业农业文化第三,重农抑商思想第四
14、,中原“中心”思想:蛮荒、四夷(三)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人与自然:水利与水草生产方式:农耕与游牧社会经济:牛羊与稻麦生活方式:定居与流动社会组织:宗族与部落政治制度:皇权与可汗民风民俗:重农与尚武(四)农耕经济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1、中国文化的延续力:2、中国文化的包容性(对游牧文化、外来文化)3、中国文化的凝重性(保守性)4、农耕经济与小农意识 参见张岱年著作第2章小农意识勤俭持家 安分守己 自私自利“只反贪官,不反皇帝” 小富即安 缺乏自律 宗派亲族 (五)世界重要农业文化遗产2002年,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启动“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lobally Important Ingeniou
15、s Agricultural Heritage Systems,简称GIAHS )”项目。中国浙江“青田稻鱼共生系统” 云南红河“哈尼稻作梯田系统”江西万年“万年稻作文化系统”万年县境内发现了世界上年代最早的水稻植硅石,从而被考古界公认为世界稻作文化起源地,距今1.2万年。万年贡米原产于该县的裴梅镇荷桥村山区,春季播种,到初冬才能收获,亩产仅有200公斤左右,因被朱元璋钦定为“代代耕种,岁岁纳贡”而得名。 江西万年仙人洞和吊桶环遗址四、中国文化依赖的社会政治结构(一)中国传统社会结构社会结构是社会整体及其各组成部分或诸要素之间比较持久、稳定的组成方式和相互关系的总和。1、梁漱溟“伦理本位、职业
16、分立”社会结构理论(1)何谓伦理本位?即“举凡整个社会各种关系而一概家庭化之”。(社会关系家庭化) (2)伦理关系实乃“此一人与彼一人相互间的情谊关系”。(社会关系伦理化) 梁漱溟指出:“人生实存于各种关系之上。此种种关系,即是伦理。伦者,伦偶;正指人们彼此之相与。相与之间,关系遂生。”“是关系,皆是伦理。” (3)伦理本位表现于社会的职业构成上也只有职业不同,而没有阶级划分。中国社会是职业分立的社会。 2、“差序格局” :费孝通中国社会结构理论“人和人往来所构成的网络中的纲纪,就是一个差序,也就是伦。”“伦是有差等的次序。”(礼记十伦:鬼神、君臣、父子、贵贱、亲疏、爵赏、夫妇、政事、长幼、上
17、下)(1)西方现代社会中的“团体格局” 西方现代社会中人与人的关系可以被归纳为一种“团体格局”,就像“一捆一捆扎清楚的柴”。在同一个团体中,每个人与这个团体的关系是相同的,因此人与人之间的地位也是平等的,在团体成员之间,人际关系就像是“柴束”中那一根根并排平行束在一起的柴枝一样,平等而简明。 团体格局衍生平等观念与宪法观念“团体格局”具有文化宗教基础 (2)中国传统社会中的“差序格局” 与“团体格局”相比,费先生把中国传统社会的人际关系形容为“差序格局”,“社会关系是逐渐从一个一个人推出去的,是私人联系的增加,社会范围是一根根私人联系所构成的网络”。“好像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
18、去的波纹”。 费孝通先生提出“差序格局”概念,形象地概括了中国传统社会的社会结构和人际关系的特点:“我们的格局不是一捆一捆扎清楚的柴,而是好像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每个人都是他社会影响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被圈子的波纹所推及的就发生联系,每个人在某一时间某一地点所动用的圈子是不一定相同的”(费孝通,1998:26)我们社会中的亲属关系、地缘关系具有同心圆波纹性质中国传统的差序格局具有极大的伸缩能力“差序格局”的基础是“自我主义” 。(群己界限、公私界限)如何理解呢?第一,“石头”是以家庭为核心的血缘关系,而“血缘关系的投影”又形成地缘关系,血缘关系与地缘关系是不可分离
19、的也就是说,中国传统社会的人际关系以血缘关系和地缘关系为基础,形成“差序格局”模式。第二,“差序格局”是以“己”为中心的:自我主义; “己”不具有个体独立的品性;己是关系体,在“关系”中才有意义。第三,“差序格局”体现了儒家的伦理模式。“我们儒家最考究的是人伦,伦是什么呢?我的解释就是从自己推出去的,和自己发生社会关系的那一些人里,所发生的一轮轮波纹的差序”(费孝通,1998:27)仁:亲亲为大、“爱有差等”“五伦”: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等第四,“差序格局”体现了社会稀缺资源的配置模式。权力地位、财产、身份地位、婚姻(3)差序格局的现代内涵第一,差序格局的中心点发生变化:家庭、单位;第
20、二,利益成为差序格局中影响人际关系亲疏的重要因素。第三,差序格局中所包括的人际关系范围扩大,姻亲关系与拟亲缘关系渗入差序格局。(“自己人”、“熟人”、“圈内人”、“哥们儿”、“姐们儿”、“朋友”)第四,差序格局所构成的人际关系网络具有固定和流动的双重特点。资料来源:卜长莉:“差序格局”的理论诠释及现代内涵,社会学研究2003年第1期。经典阅读:梁漱溟:中国文化要义,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K203/85 费孝通:乡土中国 生育制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二)中国文化依赖的政治结构1、宗法制度:嫡长子继承制 封邦建国制宗庙祭祀制“家国同构”,即君主以一国为其一人之家,社会权力一元化并高度集
21、中君主一人之手。(梁漱溟中国文化要义)宗法制度的影响地域文化家族与家族宗族文化祭祀文化礼乐文化孝文化(物质与非物质)2、专制制度个人消失: “中华文化的最大之偏失,就在个人永不被发现这一点上。” (梁漱溟)臣民社会:有臣民而无公民公共领域无以生成等级观念与等级社会平等意识民主意识匮乏丙戌(06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仪式现场丙戌清明公祭轩辕黄帝仪式现场 电视直播主持人杨澜和王滔 祭孔大典是山东省曲阜专门祭祀孔子的大型庙堂乐舞活动,亦称“丁祭乐舞”或“大成乐舞”,是集乐、歌、舞、礼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表演形式,于每年阴历八月二十七日孔子诞辰时举行。现在的祭孔大典一般从9月26日持续到10月10日。自2
22、004年曲阜公祭孔子以来,至2008年是第五次祭祀孔子。 2008年4月6日,曲阜将举行盛大的清明大型祭孔活动,将成为以后当地清明节旅游市场的主打旅游品牌。(三)传统社会结构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伦理型文化政治型文化内圣外王一是社会结构的宗法型特征导致中国文化形成伦理型范式。其正面价值是使中华民族凝聚力增强,注重道德修养,成为礼仪之邦;其负面影响是使三纲五常的伦理说教,“存理灭欲”修身养性和排外心理等成为中国文化健康发展的障碍。二是中国社会结构的专制型特征导致中国文化形成政治型范式。其正面价值是造就了中华民族的整体观念、国家利益至上的观念和民族心理上的文化认同;其负面价值是使国人存有严重的服从心态,
23、对权威和权力迷信,缺乏个人自信心。三是宗法与专制相结合,在政治上表现为儒法合流,在文化上反映为伦理政治化和政治伦理化,突出地表现为内圣外王的心态,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理想和追求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大学)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大学) 今译: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要想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获得知识;获得知识的途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山西省山大附中高三9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 智研咨询发布-2024年中国可降解塑料行业产业链全景分析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
- 二零二五年度绿色能源项目委托投标合作协议3篇
- 项目式学习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 2025版物业管理企业清洁服务外包委托合同3篇
- 建筑市政工程质量安全第三方巡查方案
- 高端餐饮销售工作总结
- 二零二五年度个人信息保密与数据安全保障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汽车制造厂行车维修保障协议2篇
- 物流行业运输安全管理总结
- 2024版全文:中国2型糖尿病预防及治疗指南
- 社会主义发展史(齐鲁师范学院)知到智慧树章节答案
- 课程思政融入高职院校应用文写作课程教学路径探析
- 2024全新钢结构安全培训
- 2025届高三数学一轮复习-分段函数专项训练【含答案】
- 《工程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 7.1.2 直观图的画法-【中职专用】高一数学教材配套课件(高教版2021·基础模块下册)
- 皮肤癣菌病的分子诊断工具
- SL+575-2012水利水电工程水土保持技术规范
- 人美版初中美术知识点汇总八年级全册
- 迅雷网盘最最最全影视资源-持续更新7.26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