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目录第一章 概述1项目概况1依据和工作内容11.2.1依据11.2.2 工作内容11.3 主线技术标准2第二章 总体评价3总体评价3主要问题与建议4总体设计4路线4路基、路面及排水工程5桥涵及交叉构造物72.2.5 隧道11路线交叉11环境保护、筑路材料及其它工程13工程地质勘察13第三章3.13.23.3第四章4.14.2总体设计15总体评价及建议15技术标准和指标的总体运用15建议16路线17总体评价及建议17具体意见17路线平面设计17路线纵断面设计184.2.34.2.44.2.5沂南北连接线20过渡方式20图纸错漏碰缺问题21第五章路基、路面及排水22总体评价22文件编排及分册说明2
2、2具体意见23路基设计表23边沟(排水沟)设计表23路基横断面235.3.45.3.55.3.65.3.75.3.85.3.9耕地填前夯(压)实数量表24桥头路基处理工程数量表及设计图25特殊路基设计25分隔带25路基土石方及取土、弃土26路基防护27i5.3.10 路基、路面排水285.3.11 路面295.3.12 沉降、位移观测30桥梁、涵洞及交叉构造物31总体评价31结构安全性评价31共性问题与建议35第 10 同段396.4.1 K82877 鞠家庄大桥396.4.2 K76+698 分离立交396.4.3 K76+741(东线)分离立交416.4.4 K82+217 分离立交416
3、.4.5 K78+185 车行天桥416.4.6 K78+441 人行天桥416.4.7 K80+990 车行天桥426.4.8 通道426.4.9 小桥426.4.10 涵洞426.4.11 通用图42第 11 合同段436.5.1 K86+468.0 神家庄中桥436.5.2 K87+901.0 中桥436.5.3 K92+987.0 沭河大桥446.5.4 K85+058.5 分离立交446.5.5 K91+583.5 分离立交456.5.6 K92+471.7 分离立交456.5.7 天桥466.5.8 通用图46第 12 合同段466.6.1 K99+378 住龙河大桥466.6.2
4、 K101+221.5 刘家长林中桥46沂水北互通 A 匝道桥47沂水北服务区结构物476.6.5 K98+619.8 分离立交476.6.6 K100+847 分离立交48第六章6.16.26.36.46.56.66.6.76.6.86.6.9天桥48小桥49涵洞(含互通及服务区内涵洞)496.6.10 通用图49第 13 合同段506.7.1 K105+913.5 道托河大桥506.76.7.2 K111+065.0大桥506.7.3 小桥526.7.4 K105+277.0 分离立交52ii6.7.5 天桥526.7.6 涵洞536.7.7 通用图53第 14 合同536.8.1 K11
5、4+645.0 双龙河大桥546.8.2 K117+377.0 毛家窑中桥546.8.3 K123+209.0 陈家庄大桥556.8.4 小桥556.8.5 沂水东互通立交 A 匝道桥556.8.6 K117+976.0 分离立交556.8.7 天桥56涵洞(包括互通内涵洞)56通用图57第 15 合同段576.9.1 K124349 小桥576.9.2 K130321 小桥576.86.96.9.36.9.46.9.5沂水沂水通立交号桥58通立交号桥61图纸616.9.6 K124+682 人行天桥616.9.7 K124+987 车行天桥626.9.8 K129+854 车行天桥636.9
6、.9 K131+200 车行天桥636.9.10 K131+429 车行天桥636.9.11 K133+489 车行天桥63第 16 合同段646.10.1 K134345 中桥646.10.2 K141575 中桥646.10.3 K133737 小桥646.10.4 K135283 小桥646.10.5 K135479 小桥656.10.6 K136251 小桥656.10.7 K136251 小桥656.10.8 K137665 小桥666.10.9 K139265 小桥666.10.10 K141862 小桥66沂南北互通立交号桥66沂南北互通立交号桥676.10.13 K143961
7、 胶新铁路分离立交676.10.14 K133979 人行天桥676.10.15 K135+152、K136+565 、K139+930、 K140+243 人行天桥686.10.16 图纸图面68第 17 合同段686.11.1 K144975 小桥686.106.11iii6.11.2 K146877 小桥686.11.3 K146990 小桥686.11.4 K147462 小桥686.11.5 K148958 小桥696.11.6 K151299 小桥696.11.7 K153222 小桥696.11.8 K155499 小桥69沂南沂南通立交号桥69通立交号桥716.11.11 K1
8、52+895 分离立交716.11.12 K152396 人行天桥71隧道72第七章总体评价72主要意见及建议727.3第八章8.18.28.3具体意见及建议72路线交叉75总体评价75初设执行情况76问题与建议76共性问题76第 12 合同段沂水北互通立交78第 14 合同段沂水东互通立交798.3.4 第 15 合同段沂水通立交798.3.5 第 16 合同段沂南北互通立交808.3.6 第 17 合同段沂通立交81第 12 合同段沂水北服务区82第 15 合同段沂水南停车区82第 17 合同段沂南服务区83第九章 环境保护、筑路材料及施工组织849.1 概述849.2 总体评价849.3
9、 初步设计意见执行情况84问题与建议84环境保护859.4.29.4.39.4.4其他工程85筑路材料85施工组织86第十章 工程地质勘察87总体评价87共性问题与建议87具体意见8810.3.110.3.210.3.3第 10 合同段(K75+738.610K83+800)88第 11 合同段(K83+800K93+800)89第 12 合同段(K93+800K104+100)90iv10.3.410.3.510.3.610.3.710.3.8第 13 合同段(K104+100K114+200)91第 14 合同段(K114+200K123+700)91第 15 合同段(K123+700K1
10、33+600)92第 16 合同段(K133+600K144+500)93第 17 合同段(K144+500K156+452.222)93v第一章概述1.1 项目概况长深线青州至临沭(鲁苏界)高速公路是国家高速公路网“7918”中“纵 3”长春至高速公路中的一段,也是山东省规划的“五纵、四横、一环”高速公路网中的组成部分。该项目起自潍坊青州,至于临沂市临沭县东塘界,主线 228.055 公里,双向六车道。另建设互通立交连接线约 51 公里,其中,临朐连接线约 5 公里采用一级公路标准改建;沂南北连接线约 25 公里采用二级公路标准改建;临沂北连接线约 21 公里中临沂北互通至国道 G206 线
11、段约 12 公里采用一级公路标准新建,临沂北互通至莒南县段约 9 公里采用二级公路标准新建。施工图设计按 26 个合同段编制设计文件。本次内容为 26 个合同段的总说明书、总体设计、路线、路基路面及排水、桥梁与涵洞、路线交叉、环境保护、其他工程、筑路材料等。本册内容为第 1019 合同段意见。1.21.2.1依据和工作内容依据长深线青州至临沭(鲁苏界)高速公路施工图定测外业验收意见文件。长深线青州至临沭(鲁苏界)高速公路施工图设计文件)(送审稿)。3.交通部青州至临沭(鲁苏界)公路初步设计的(交公路发200962 号)。4.交通部和国家有关部委的现行有效规范、规程。1.2.2 工作内容为了更好
12、地建设山东省青州至临沭(鲁苏界)高速公路,确保施工图设计质量,把好最终的设计质量关,尽量减少由于设计原因给施工带来不必要的变更等问题而影响施工工期及工程造价,山东省交通厅公路管理局(以下简称“省公路局”)委托中国公路工程(以下简称“中咨”)对山东省青州至临沭(鲁苏界)高速公路施工图设计进行。2009 年 5 月 11 日开始,中咨陆续收到设计(山东省交通规划设计院及1公路规划设计院)提供的青州至临沭(鲁苏界)高速公路施工图设计文件(送审稿),立即组织各专业,成立项目组,对设计文件进行了全面细致的审核。为方便与建设、监理、施工及地方沟通,项目组全体于 5 月 16 日集中至山东东营,广泛听取上述
13、就本工程的重要意见,于 5 月 30 日完成。具体工作内容如下:1.依据交通部、山东省交通厅公路局对青州至临沭(鲁苏界)高速公路初步设计的意见和外业验收意见,施工图设计文件的执行情况。2.路线及互通立交匝道平、纵技术指标的应用和掌握、路基、路面及排水设计的合理性、可行性和经济性。3.桥涵、分离立交、通道、天桥等构造物的结构可靠性、安全性,对特殊复杂的人工构造物进行必要的结构分析、计算。4隧道的施工工艺是否可行,结构方案是否安全。5.对设计图表、说明进行详细,并根据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办法的要求对图纸的完整性提出意见。1.3 主线技术标准道路等级:平原微丘区高速公路设计速度:120k
14、m/h路基宽度:主路双向六车道,路基宽度 34.5m桥涵设计荷载:公路I 级;烈度:动峰值加速度 0.15g0.20g,为 7、8 度区设计洪水频率:特大桥 1/300;其他 1/1002第二章总体评价2.1 总体评价施工图设计在初步设计基础上,进行了大量深入细致的工作,较全面地执行了初步设计意见及施工图外业验收意见,设计说明中未能对意见的执行情况逐条说明。本项目施工图设计文件编制深度基本达到了文件编制办法的要求,经过评审和修编后可以交付施工。文件中各篇设计原则基本正确合理,思路清晰,符合实际情况。路线方案布设合理,线形指标掌握总体较均衡,运行速度协调性较好。路基、路面的总体设计原则和设计方案
15、合理;特殊地基、桥头路基的处置原则、处置措施、处理方案较为合理可行;边坡防护及排水系统采取工程措施完善,确保路基稳定、安全,促进了公路与自然的和谐、;路面设计原则合理可行;取土、弃土设计及排水系统设置注意了环保和与沿线原有排灌的配合、协调。桥梁布置和结构型式选用基本合理,施工方案选择得当;通道、涵洞型式合理,间距布置恰当;桥涵设计图纸基本齐全,可以满足施工要求;结构极限承载力的设计严格按照新版规范的要求执行,局部桥型布置和结构构造需要进一步优化。本合同段设置 1 座分离式中隧道,长 762.5m,设计严格执行了初步设计意见,并逐条在施工图设计文件中。结构采用新奥法原理的复合式衬砌结构,支护参数
16、基本合理,施工方案可行,设计文件内容基本齐全,设计思路清晰,数据翔实,。第十第十七合同段共设置沂水北、沂水东、沂水南、沂南北、沂南 5座互通立交,沂水北、沂南服务区 2 处,沂水南停车区 1 处,互通式立交位置选择在满足功能的前提下,综合考虑了沿线城镇的交通需要和各方意见,立交间距及主要技术指标均满足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和公路路线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施工图设计方案基本采用了初步设计方案,符合交通部交公路发200962 号初步设计的意见,互通立交位置和线形布设合理,规模控制3基本合适。设计采取了一定的环保、水保措施,方案可行。其他工程设计较完整,施工组织合理可行。图纸和表格中存在的错、漏、碰、缺现象
17、应在修编时一并更正。主要问题与建议总体设计1全线长大纵坡较多,虽然符合规范要求,但是对于本项目承担的大多数重载车辆来说,爬坡难度较大,对运行速度影响较大,有条件时应结合地形灵活控制坡长,提高行车安全性和舒适性。2.本路段路线平、纵面缩图与其他路段纵断面缩图栏目不尽相同,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中指标项目和统计范围相差很大,不便全线统计。建议总体设计单位制定格式,明确统计范围,本设计段的内容不应称为“全线”,并应对表中数据加强复核。2.2.2 路线1 “路线”篇设计文件编排未全按交通部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办法的各篇章内容编制,除未见公路用地图表,尚缺路线固定表(点之记)等图表内容,建议补充
18、。2施工图外业验收意见已对隧道段洞口线形问题提出了调整建议,但施工图设计未做调整,应补充说明理由。3.本项目沿线除起点路段为平原区外,大部分路段为微丘丘陵区,地形的起伏有利于路线纵断面设计。路线较好地适应了地形地物的变化,与构造物、路线交叉及沿线自然环境协调较好。全线平纵组合较好,均做到平包竖,竖曲线半径均达到一般最小半径要求,线形较流畅,指标总体较高,但部分路段纵坡偏长,导致路线纵坡长度总体上不够均衡,局部路段与地形结合不够,有条件时可进一步优化。4.建议本段按 C 段S 型曲线相接段的过渡方式,即由坡度在两曲线切点处变为零坡,然后再整体过渡至坡度,这样可减少一半的过渡段长度,缩短零坡段的长
19、度,改善路面排水,提高行车安全性。42.2.3 路基、路面及排水工程1. 部分设计文件编排未完全按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办法(以下简称编制办法)执行。如“方式图”置于“路基横断面设计图”之后,“路基路面排水设计图”置于“路面设计图”之后。根据编制办法和本项目工程实际,建议增加“弃土堆设计图”。对弃土的堆置方式、排水、防护、绿化提出要求,并计入工程量,减少水土流失和对环境的破坏。2. 设计所依据的部分规范、规程应及时更新,如公路排水设计规范JTJ018-96、应为 JTJ018-97、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J051-93 已废止,应为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G E40-2007、试验方法 J
20、TJ052-93 应为 JTJ052-2000 等。3本图对平曲线缓和段做了详细设计,并给出了缓和段起始桩号。但对反向相接的 S 型曲线的过渡未作交代,一般为先过渡到零坡,再单向旋转。请绘图补充,并调整起始点桩号。4经核查,地勘中缺少针对水库、水塘、凹地、水沟等地段的地质勘探点,只能利用桥涵构造物钻孔资料,不能充分反应淤泥覆盖厚度,清淤工程量的计算依据,可能会带来变更。依据现行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之规定,高速公路的详勘阶段软土勘察应采用挖探、静力触探、钻探等综合方法,对简单场地,钻孔间距 500700m,试坑每公里 23 个,静探每公里 34 个。建议每个水塘至少布设一个探点,以挖探、静探为主
21、,大型水塘采取水中钻探。5. 依据现行公路路基设计规范之规定,当填方边坡或土质挖方边坡高度超过 20m,岩质挖方边坡高度超过 30m 时,应对该段进行个别勘察设计,设计文件未对以上段落布设地质钻孔,也无专门的论述。6.施工图阶加大取土场现场情况、勘探力度,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取土方案切实可行。本次设计存在对现场情况不够深入细致,导致无法取土或其他不合理的现象,请核查。例如,经有关核实,K81左侧米处的取土场,地表土只有 2050cm,以下为中风化泥岩;K84右侧米处取土场,地表土 3050cm,下部为中风化泥岩,大量取土,须用镐或开挖,制约工程施工进度和增加费用。7.石料贫乏路段(平原区),可能采
22、用借方细粒土填筑路床,其掺灰处理方案应与取土场填料室内土工试验相结合。土场填料除击实试验以外,还应进行室5内 CBR 试验、掺灰配合比试验等,建议补充。设计文件可根据试验结果确定是否掺灰,并计算掺灰路段工程量。8.本次设计路基戴帽时未将清表及填前沉降回填断面积计入横断面,而单独列入“路基每公里土石方数量表”中,建议将清除表土列入挖方一栏中,作为挖方的一部分,在借方前增加弃方一栏,将表土如数弃方。在填方一栏增加“清表回填”一栏,汇入总填方数量,相应增加借方数量,使填、挖、借平衡。在设计说明中阐述表土的利用(处治)措施、平均运距、临时占地等。9.路基防护工程设计注意经济型和适用性相结合,缓解对环境
23、的破坏,做好水土保持。例如,菱形骨架护坡断面尺寸采用 40cm30cm 现浇混凝土,间距160cm,污工数量过大,建议核减为 30cm20cm,体积减半。菱形骨架适用于高度大于 5m 的土质、强、全风化岩质挖方边坡,其主要起抗坡面冲刷的作用,对边坡稳定效果不显著,尺寸过大无意义。10为了使建成的公路更生态、环保,路容更美观,建议对岩石坡面绿化提出更详细、更具可操作性的设计方案。本项目设计图对石质坡面的绿化多采用植草、草灌喷播的形式,鉴于本地区的气象、水文条件,简单喷播处理植物生长困难,短期内无绿化效果。建议有条件时,采用客土喷播技术(挂网喷植生混合料)种植草灌。11本项目防护设计、排水设计普遍
24、采用了 25cm 浆砌片石铺砌,建议其厚度由 25cm调整为 30cm,以利施工及质量控制。根据以往项目的经验,对于石灰岩等沉积岩类地区,形状规则的片石较易获得,而本地区以花岗岩为主,砌筑厚 25cm 的浆砌片石实际操作起来有一定,不利于质量控制。12防护形式据地形、地质水文条件、路基填土高度、自然景观要求等进行综合考虑。建议边坡高度 H4m 时采用植草防护,H4m 采用浆砌拱防护。个别拱形护坡路段长度较短(20m),从景观方面考虑宜适当加长,确定最小段落长度。13边沟设计基本满足了规范“沟底纵坡坡度不宜小于 0.3%”的规定,对路基排水系统整体布局应作更深入的比选论证。首先在边沟出水口的选择
25、上,应优先考虑沿线穿越的河流、排沟,天然洼地等处,必要时设置横向排水沟,将水引出路界,一些通道、分离构造物处被交路无边沟时不宜作为出水口。其次,在6通道、过人箱涵位置应设置必要的边沟涵,保持前后出水口间的边沟贯通。14本项目边沟设计,基本能够形成较完善的排水体系,但鉴于地形起伏较频繁,斜坡上的填方路基穿越凹地时可能导致局部积水。如 K107+838 右侧,K109+050 左侧等处,将路侧积水,但增设涵洞不经济。建议作如下处理:在路侧凹地内适当填土与沟顶持平,计入土方、临时用地及青苗补偿工程量,复耕退还。15对于沿线经过一些水塘、鱼塘等,如果在高速公路一侧且未占压部分继续维持使用,应尽量避免路
26、面水对其产生污染,建议在浆砌护坡顶部设置宽 2m,上砌筑浅碟边沟,宜根据现场情况核查“路基防护工程数量表”。16建议挖方埋矩形边沟与填方浅碟边沟的连接部,边沟、截水沟与排水沟间相接的端部以及边沟水汇入涵洞、河沟时,采取一定的工程措施如铺砌片石防护,保持排水顺畅,避免出水口冲毁,并计算相关工程量。17.核实路面设计中路面计算参数取值,水泥碎石、水泥稳定土按拉应力计算时取值不采用 15取值。建议按弯沉计算用模量和拉应力计算用模量分别列表取值。18.下封层采用热沥青+预拌碎石可满足工程要求,与之相比同步碎石封层具有施工速度快、封水效果好、粘结牢固等优点,在我省使用广泛并取得良好效果,建议下封层采用同
27、步碎石封层,全线厚度。19半刚性基层的质量控制依据规范采用室内重型击实试验确定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此方式与现场振动压实模式有所区别,可能导致现场压实超密和水泥用量偏大等问题,建议采用与现场更相近的振动击实方式,解决以上问题。20大粒径沥青碎石具有较大的空隙率,模量较沥青混凝土及半刚性基层低,在汽车荷载作用下容易产生变形,当大粒径沥青碎石超过一定厚度后,面层沥青混凝土的层底拉应力加大。常规大粒径沥青碎石层的厚度一般不超过 12cm,若采用 15cm 厚,建议对其级配进行调整,并结合该项目的路面组合结构设计进行进一步的分析。2.2.4 桥涵及交叉构造物1一桩接一柱的桥墩建议取消承台全线多座桥梁
28、桥墩均采用一柱接一桩的方式,但桩柱之间设置了承台,作7用不明显,建议取消,改为将墩柱直接与桩基连接,以使内力传递直接、连续而清晰。对于存在抗震需求的较高桥墩可考虑增加桩顶系梁,以加强墩柱间横向联系。2墩台盖梁挡块配筋建议加强全线多座装配式桥梁墩台挡块配筋较为薄弱,有些采用竖向钢筋16,横向分布钢筋8;另有些横竖向钢筋全部是12 钢筋,均太过薄弱,基本形同虚设,建议挡块竖向钢筋应至少加大到20。3临时支座建议不使用硫磺砂浆垫块简支转连续预应力混凝土箱梁需要临时支撑,设计文件中所设临时支座采用硫磺砂浆垫块,很多工程实践表明,硫磺砂浆有时会发生难以熔掉的弊端,此时在梁体给予较大压力条件下凿除垫块是十
29、分害,建议采用定型的卸落砂筒作为临时支座。的,对结构也会造成伤4组合箱梁翼缘板间湿接缝宽度偏小全线多座桥梁采用组合箱梁,本次设计组合箱梁通用图翼缘板间湿接缝宽度基本为 42cm,两侧翼缘板伸出环形封闭钢筋与湿接缝环形钢筋一一对应焊接。此方案存在:保证焊缝长度时,预留钢筋长度会相互干扰,影响梁体精确就位;梁体之间间距较小,焊缝长度十分紧张,一旦钢筋错位,无法一一对应,调整角度后就不能够满足焊缝长度要求;一组钢筋 4 条焊缝,钢筋间距10cm,一条湿接缝大约有 1200 条焊缝,焊接工作量过大;由于钢筋间距只有10cm,下层焊缝操作空间有限,难以保证焊接质量,而下层焊缝恰恰是受力最重要的焊缝。因此
30、建议将梁体预制翼缘板宽度减窄 9cm,将湿接缝加大到 60cm,预留钢筋伸出 30cm,新增环形钢筋与预留钢筋搭接,满足搭接长度 20d(规范 9.3.16条规定,可参考条文说明),避免了上述很多。5建议部分调整箱梁一般构造部分现浇箱梁存在顶板厚度过大,顶板内腔倒角过小通立交号桥为例。,以沂南(1)设计采用顶板上缘倾斜 2,顶板下缘水平的方式,造成顶板各处8不等厚,箱梁顶板最大厚度 43cm,最小厚度 32cm,顶板过厚。建议顶板上、下缘平行,等厚度 28cm。(2)箱室净宽 405cm410cm,箱室顶板内腔倒角 8020cm,相对于箱室宽度倒角尺寸显小,不利于顶板受力及限制箱梁畸变,建议顶
31、板倒角增加到15020cm。6建议调整斜交箱梁钢筋构造(1)顶板底层横向钢筋分段设置箱梁顶板底层横向钢筋采用一根,则钢筋在满足必要的锚固长度(约60cm)后,富余部分较长,造成不必要的浪费,个别区段与腹板内预应力管道还会发生位置干扰,建议分段设置。(2)建议箱梁横桥向钢筋斜向布置横桥向钢筋采用正交及斜交两种方式布置方式时,钢筋较多,钢筋用量较大;钢筋部分钢筋间距较小,上下层纵向钢筋的间距被大大压缩,底板上仅剩 6cm 净距,对结构防裂不利,同时易出现混凝土振捣不密实的情况,建议横向钢筋平行于设置。7建议天桥减小现浇箱梁截面尺寸沿线众多现浇箱梁人行天桥,最大跨径 25m,桥面宽度 5.5m,截面
32、尺寸较大,造成材料用量增加,经济指标较高。建议根据天桥荷载较小的特点,优化箱梁构造设计。8现浇箱梁天桥桥面铺装应设置抗裂钢筋网现浇结构的天桥,采用混凝土铺装。铺装采用素混凝土,桥面铺装易开裂、破损,影响结构耐久性,建议增设钢筋网。9部分小桥涵基础设计缺乏依据部分小桥、通道及大部分涵洞设计图纸中,未能交待地面线标台基础埋深设计缺乏必要的依据,为避免施工期间造成大量变更,建议增加地面线。10建议地基处理措施具体设计桥梁采用扩大基础,基坑开挖后,地基的承载力测试后可能不满足设计提9出的要求,设计文件仅在附注中“当基底承载力不满足要求时,应采取地基处理措施”。建议明确具体处理措施及施工要求,以利于施工
33、控制。11建议扩基与桩基择优选用相当数量的桥墩采用三柱式桥墩,桥墩下为整体式扩大基础,圬工体积大,混凝土在浇注后因温差及收缩,容易出现裂缝。墩柱横桥向间距 6m,基础厚度 2m,横桥向已经属于柔性基础,顶、底层横向钢筋均采用2015cm,钢筋设置量较多。建议根据地勘资料,当采用分离的刚性扩大基础可满足地基承载力要求时,每个桥墩下采用独立的刚性扩大基础,减少材料用量。当桥墩采用整体式三层基础时,基础材料耗费量惊人,当下伏基岩覆盖层深度在 7m25m 时,可采用嵌岩桩,应对桩基与扩基进行经济比较,择优选用。12扩大基础墩台应提地基承载力要求采用扩大基础的桥墩、桥台,设计文件中未能提出地基承载力的要
34、求,不方便施工,同时也不易现场施工质量的控制,应予补充。13建议 K111+065.0大桥优化桥墩设计桥墩采用桩柱式排架桩墩,一桩接一柱型式。较低桥墩墩柱直径为 160cm,柱采用变径,由160cm 渐变至200cm,渐变长度150cm,桩基均为220cm。较(1)最大桥墩高度 19m,没有必要采用变截面墩。(2)D160cm 墩柱接 D220cm 桩基,刚度突变,与一桩接一柱的内力分布存在较大差异。(3)桩基长度普遍 20m,未嵌入中风化岩层,桩基按照摩擦桩设计。通过查看地勘资料,地面下 30m 深度普遍存在中风化岩层。采用直径 220cm 的摩擦桩显然是不经济的,建议采用小直径桩基,适当延
35、长桩基长度,按照嵌岩桩设计桩基。14桥纸中应明确防水层材料类型多数图纸中桥面只注明防水层设置位置,并未指明防水层所用材料和施工方法,材料数量表只提供防水层面积,也未指明材料。15环形封闭箍筋不宜采用 135弯钩搭接10圆柱采用非螺旋箍筋时,图纸中均采用 135弯钩搭接,由于放置此类箍筋的圆柱是变截面,无法将主筋穿过预留小孔,而这种弯钩在混凝土内不能满足锚固需要,建议改为直接焊接或搭接方式。16欠缺大量中小桥结构设计图纸小桥和通道桥图纸目录中台帽钢筋、耳墙钢筋、承台钢筋、结构挖方、锥坡、挡墙等构造描述为见通用设计图,但通用图中并未提供上述图纸,请补充。17桥涵设计说明不详细路线交叉提供了构造物的
36、设计说明,但却是汇总的说明;主线桥涵没有任何设计说明。建议主线桥梁和路线交叉桥梁,针对每座桥提供设计说明。2.2.5 隧道1隧道右线出口不满足 3s 设计速度行程,应调整线形;2据保护的要求,对穿越段采取加强支护和施工控制,并采取专项监测,保护;3结合工程水文地质条件,拟定施工突发事故的应急预案,降低事故损失;4同意结构设计采用复合式衬砌、通风、排水方案。2.2.6 路线交叉1应认真执行公路勘察设计典型示范工程示范要点的要求,互通立交作为公路沿线的主要景点,是由大量的填、挖土石方与桥梁、路面、防护、排水等砼材料的工程实体,它与周围的自然景物和广阔的空间共同一个视觉环境,立交应与周围的景观相协调
37、,不应破坏自然环境和景观,在立交的整体景观中要尽量避免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力求美化自然,使立交与自然景观有机地结合,浑然一体,达到最大限度地原有地形地貌的和谐。2建议主线出口匝道的紧邻分流鼻附近凸形竖曲线半径不小于 3500m,切线长不小于 45m,以提高行车安全性。3建议对匝道采用的最小坡长有所规定,不应低于工程技术标准中规定的最小值,如 40km/h 设计速度不小于 120m。114根据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06)规定,一、二级公路与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交连接线的平面交叉应增设左转弯车道及右转弯附加车道。应细化平交口渠化设计。交通岛端迎流边均应设置偏宽且圆滑化,建议单喇叭互通按照
38、被交路等级补充平交口渠化设计通用图。5通过对互通立交主线纵断面设计分析,考虑到行车安全、节省工程量的原因,在没有特殊限制条件的情况下,六车道高速公路有条件时应尽量考虑匝道上跨,主线下穿。6根据高速公路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设计通用规范JTG D80-2006 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与主体工程的设计界面划分中,服务区、停车区的平整场地、土石方工程、防护工程、征地等应由主体工程方同步实施,并计列工程数量。本项目的服务区、停车区广场、管理区、养护工区、通信分中心等的土建工程(三通一平)均未作设计,应计算广场土石方、以及广场边坡、排水沟工程量。7各喇叭形互通式立交的场均按曲形设计。从实际出发,曲线段的弦线控制
39、设计。均设置匝道的曲线段上,且广广场应设置为矩形,即广场设计线应以该8连接部标高数据图应绘出的是细部平面,包括中心线、分隔带、路肩、路缘带、行车道、硬路肩、土路肩、鼻端边线等,本图绘制不完整,缺行车道、路缘带等,所有宽度变化点处均应给出相应宽度和标高数据,建议完善。9鉴于本项目互通立交转向交通量不大,变速车道宽度一般应为 3.5m(不含路缘带),不宜采用 3.75m。10边沟(排水沟)设计表中许多路段边沟纵坡太小,不能满足“沟底纵坡坡度不宜小于 0.3%”的规定,平原区互通立交边沟中大量沟底纵坡坡度小于 0.1%,接近平坡,建议根据暴雨强度计算需要的边沟(排水沟)尺寸。11平面图中应示出位置。
40、管理区、养护工区、通信分中心等的准确12设计说明中对初设意见及施工图外业验收意见的执行情况描述较笼统,应逐条说明执行情况。建议增加互通立交概述、设计依据、路基、路面、12排水、防护、施工方法及注意事项等的设计说明。13部分互通立交和服务区、停车区的曲线外侧设计了变速车道,对于曲线外侧的变速车道,当曲线小于 3%时,其外侧的变速车道,渐变段内采用与主线相同的横坡,此后至分(汇)流鼻,过渡到外倾 2%的横坡;建议匝道变速速车道至分(合)流鼻段增设附加拱顶线。14连接部端部 R=0.6mR=1.5m、R=1.5m坡脚段落的路缘石类型、防护、排水设计不细致,施工操作难度较大,应进一步细化设计。15互通
41、立交、服务区、停车区有工程量汇总表,但缺少部分细部分程量表总表中数量与分表中不一致。16建议根据交通量合理确定2.2.7 环境保护、筑路材料及其它工程车道数量。1. 本工程环境保护、其他工程、筑路材料及施工组织施工图设计根据实际情况以及现行规程规范的要求,采用的基本合适,设计思路较清晰,设计图表基本完整、齐全,可以满足下阶段工作要求。2.建议补充“环境敏感区一览表”、“取土场、弃土场处理设计图”、“植物配置表”等图表。同时补充填方路堤护坡道、挖方路堑碎落台等部位的景观绿化设计。3应补充改路、改沟设计、天桥引道、分离立交平面图等部分内容。4. 部分天桥引道纵坡过大,项目实施起来可能发生地方干扰,
42、建议从方便当地群众的角度出发,适当调整纵坡,确保运行安全。5未见材料试验资料表。依据编制办法要求,应列出砂、碎石、土、石、水、石灰等原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质及路基、路面、桥梁等工程中所需的混合料试验结果。6据新的施工时间调整施工计划安排。2.2.8 工程地质勘察1部分工点岩石试验取样偏少或未取岩样,嵌岩桩计算缺少依据,建议勘察对各工点逐一核实,对各钻遇基岩的技术性钻孔均取岩样试验,并附岩石抗压试验统计表。132大多室内试验无签字盖章,室内试验成果应有试验室盖章。签字及实验3各合同段未对第四系地层土样的取样方法进行说明,技术性钻孔中粘性土和砂性土样应用薄壁取土器压入法取土应在总说明中阐明取土原则或在
43、各工点中分别叙述取土方法。4许多大、中桥有地表水或水位较浅,未提供水质分析成果。相邻构造物若处于同一水系或者具有类似水发育特征,借用水质分析成果时应辅以说明,叙述为“根据附近相关水质分析资料,水对混凝土无腐蚀性”缺乏依据。5取土场钻孔较少,大多数取土场设两个钻孔,不便于对取土范围内土层变化进行全面掌握;地层变化较大地段,建议每个取土场设置 34 个钻孔为宜。14第三章总体设计3.1 总体评价及建议1根据初设意见,本项目采用高速公路标准建设,双向六车道,设计速度采用 120 公里/小时,路基宽度采用 34.5 米。2根据初设及施工图外业验收意见,施工图设计对局部路段的平面线位,在初步设计的基础上
44、进行了改移,优化调整后的路线线位符合初步设计和施工图外业验收意见的线位。3结合通道、分离立交等桥涵构造物设置和尽量降低路基填土高度的要求,施工图阶段充分考虑了平、纵面线形的合理组合,通过定测对各种构造物的设置重新进行了认真的核实,合理布置桥孔,并与地方及有关部门签订了协议,尤其是对大型河流,在征得河道管理部门对桥孔布设及桥下要求后,在满足防洪要求的前提下,对路线纵断面进行了反复的优化调整;对互通立交方案进行了多方案分析研究,在满足视距要求的情况下采用了较低的纵断面指标,以降低路基填土高度;对被交叉道路具有下挖条件的道路,在满足排水要求的情况下,进行了适当下挖,尽量降低路基填土高度,节省占地。4
45、桥梁设计中对沿线桥涵交叉构造物的设置通过现场勘测和,并征求了地方有关部门意见,对部分桥梁的桥型、结构方案和规模等进行了优化调整,方案基本合理。5.全线互通立交总体布局合理,立交选型和技术指标运用基本恰当,通过优化匝道线形,改善纵面指标,加强平交口渠化设计,提高了服务水平和行车安全性。3.2 技术标准和指标的总体运用全线采用高速公路标准建设,双向六车道,设计速度采用 120 公里/小时,路基宽度采用 34.5 米。全线桥涵设计荷载:公路I 级。设计洪水频率特大桥1/300,其它桥涵及路基 1/100。全线平、纵指标均满足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的要求,平纵指标搭配灵活,协调顺
46、畅。平纵面线形指标统计见表 3.1。15表 3.1平纵面线形指标表从指标表可以看出,全线平、竖曲线比例适当,平、纵指标较高,运用较为均衡。但据查全线的平纵面设计资料,坡长大于等于 800 米的段落共 35 处,其中大于等于 1000 米的段落也多达 10 余处,并存在 1500m 以上的 2.52.9%的长大纵坡。虽然符合规范要求,但是对于本项目承担的大多数重载车辆来说,爬坡难度较大,对运行速度影响较大,有条件时应结合地形灵活控制坡长,提高行车安全性和舒适性。3.3建议本路段路线平、纵面缩图采用比例尺为 1:5 万,与其他路段纵断面缩图栏目不尽相同,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中指标项目和统计范围相差很
47、大,不便全线统计。建议总体设计制定格式,明确统计范围,本设计段的内容不应称为“全线”,并应对表中数据加强复核。16指标名称B 段路线长度(km)80.923设计速度(km/h)120平面占路线总长比例(%)64.108最小半径(m)/个2200/3每公里平曲线交点个数0.47直线最大长度(m)2068.036纵面占路线总长比例(%)57.575凸型最小半径(m) /个17000/9凹型最小半径(m) /个12000/2每公里变坡点个数1.50最大纵坡(%)/处3/7最短坡长(m) /处350/1第四章路线4.1 总体评价及建议1“路线”篇设计文件编排基本按交通部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
48、办法的各篇章内容编制。路线设计依照平面流畅、纵面均衡、配合得当的原则进行,能够保证安全性和视觉的连续性。平面线形设计中采用了较高的指标,并注重了前后曲线和直线之间的搭配,纵面线形设计兼顾安全美观和经济合理的原则,采用了较合适指标,竖曲线半径均满足竖曲线半径值要求。本项目为南北,各合同段采用平面坐标系统(子午线 11830)和高程系统,合同段之间连续性和整体性较好。2 “路线”篇设计文件编排未全按交通部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办法的各篇章内容编制,除未见公路用地图表,尚缺路线固定表(点之记)等图表内容,建议补充。3施工图外业验收意见已对隧道段洞口线形问题提出了调整建议,但施工图设计未做调
49、整,应补充说明理由。4.本项目沿线大部分路段为微丘丘陵区,地形的起伏有利于路线纵断面设计。路线较好地适应了地形地物的变化,与构造物、路线交叉及沿线自然环境协调较好。全线平纵组合较好,均做到平包竖,竖曲线半径均达到一般最小半径要求,线形较流畅,指标总体较高,但部分路段纵坡偏长,导致路线纵坡长度总体上不够均衡,局部路段与地形结合不够,有条件时可进一步优化。5.建议按 C 段S 型曲线相接段的过渡方式,即由坡度在两曲线切点处变为零坡,然后再整体过渡至坡度,这样可减少一半的过渡段长度,缩短零坡段的长度,改善路面排水,提高行车安全性。具体意见路线平面设计1.平面线形指标总体评价本段路线长度 80.923
50、km,路线增长系数为 1.038,平均每公里交点个数 0.470个,最小平曲线半径 2200m/3 个,平曲线占路线长度的 64.108%,最大直线长度2068.0m。17施工图阶段设计根据初步设计对路线线位进行了调整优化,除 JD2和 JD3 为卵形复合曲线,且西线隧道出口距平曲线的 HY 点仅 5 米,不满足洞口3s 区线形一致性的规定外,其余线形组合基本以单曲线和 S 形曲线为主,缓和曲线参数 A 符合规范要求,平面线形均衡、连续、无突变感。施工图外业验收意见已对隧道段洞口线形问题提出了调整建议,但施工图设计未做调整,应补充说明理由。2.路线平面设计设计根据初步设计意见和定测验收意见,施
51、工图设计的路线方案符合初设及建议要求,从完善设计角度,路线平面设计存在以下问题:(1)平曲线元素长度不合理部分路段在平纵指标不受限制的条件下,平曲线元素长度和起、终点位置设置不尽合理,为避免平纵组合不良,在本应该设变坡点的位置而不能设置,导致局部路段工程量偏大;或因 S 型曲线缓和曲线长度过长,变坡点为避开缓和曲线而导致坡长加大,不能适应地形变化。为避免出现类似情况,施工图定测前应对纵断面进行坡,在平纵组合与工程量配合良好的前提下确定平面线位。(2)纵坡控制路段本项目局部路段为山前丘陵路段,地形较碎,但施工图设计平曲线仍采用了高标准,路线长度虽短,但纵断面设计时无法适应地形,导致桥度和填挖工程
52、量加大。类似地形应适当降低平面线形标准,路线沿山坡适当迂回,增加路线长度,取消坡底的高架桥,降低填挖高度。4.2.2 路线纵断面设计1.纵断面线形指标总体评价本段共设置竖曲线 121 个,平均每公里纵坡变更 1.50 次。最大纵坡 3/7处,最短坡长 350m/1 处,坡长超过 800m 的有 35 段。最小竖曲线半径:凸型17000m/9 个、凹型 12000m/2 个,竖曲线比例占路线总长 57.57。总体看,路线较好地适应了地形地物的变化,与构造物、路线交叉及沿线自然环境协调较好。全线平纵组合较好,均做到平包竖,竖曲线半径均达到一般最小半径要求,线形较流畅,指标总体较高。部分路段纵坡偏长
53、,全线超过 800 米的坡段达 35 段,约占总坡段的三分之一;而最小坡长已用到规范最小值,导致18路线纵坡长度总体上不够均衡,局部路段与地形结合不够。有条件时可进一步优化。2.纵断面设计优化建议(1)K77+000K78+400 段落建议纵坡度采用 3%,K77+633 汽通改为天桥,降低 K77+700K78+000 段路基填土高度。(2)K79+020 K80段落坡度m/-2.55%长坡段,建议将 K79+611 拖通下挖,增设变坡点(K79+760),改善线形。(3)自K80+100 向后建议变坡点及高程如下:K80+680,高程255 米,K81+080,高程 260 米,K81+8
54、20,高程 238 米,K82+210,高程 238.5 米,K82+760,高程229.0 米。变坡点 K84+260 可以控制抬高 35 米,以减少挖方数量。(4)核实 K92+987 沭河大桥设计水位,在满足设计水位控制的前提下,建议将变坡点 K93+170 沿前线向后移至 K93+260,降低填方高度。(5)K96+750 通道下挖 23 米,K96+540K97+440 段整体可降低 23 米,可明显减少借方数量。(6)变坡点 K101+410 沿后导线向前移至 K101+300,可降低两桥之间的填方路基高度。(7)K107+320K111+900 段本路段地形起伏较大,但施工图设计
55、平曲线采用了高标准,纵断面设计时无法适应地形,导致桥度和填挖工程量加大。若想改善只能适当降低平面线形标准,路线沿山坡适当迂回,增加路线长度,以降低填挖高度,缩短高架桥长度。建议将变坡点 K108+200 向前移至 K107+860,高程 218 米,增设 K108+500,高程236 米,K108+920,高程 224 米,K109+100 移至 K109+360,高程 231 米,K109+960,高程213 米,通过调整可以降低挖方数量。K110+950K111+900 段落坡度3%/950m,坡长超规范规定值,应调整。(8)K111+900K114+460 段本路段地形起伏较大,但 K1
56、11+900K112+860 坡长而缓,建议增加 K112+300变坡点,高程 214 米,变坡点 K112高程调整为米,增设变坡点 K113+380,变坡点 K114+460 沿后导线前移至 K114+390。(9)K115+960K116+640 段19本路段位于互通立交段,最大纵坡采用-2%符合规范要求,但该下坡段右侧为加速车道,左侧未车道,适当增加坡度有利于加速和,因此可将变坡点 K115+960 沿前导线后移至 K116+050,以减少 K115+960K116+400 段挖方数量。(10)K118+000K120段本路段由m/2.6%、1460m/1.8%的长坡段组成,出现深挖情况
57、。建议变坡点 K118+000 沿前导线后移,控制 K118+184 通道高度,以减小填方数量(注意控制后坡不要大于 3%),增设变坡点 K119+720,K119+815 通道改天桥,以减少填挖方数量。(11)K120+360K121+660 段本路段受 K120+877 人通控制,导致填土偏高。建议将人通改为天桥,变坡点 K121+080 移至 K121+050,高程 202 米,变坡点 K121+660 前移至 K121+560,以减少填方数量。(12)K123+850K127+130 段本路段地形起伏较大,但坡度偏缓,建议适当加大纵坡。建议降低 K124+430标高 2.5 米,抬高
58、K125+040 标高 4.0 米,将 K126+000 前移至 K125+780,高程176 米,K126+700 前移至 K126+320,高程 160 米,使填挖尽量平衡。(13)K154+490 前移至 K154+460,高程 134 米,增设变坡点 K154+950,减少填方数量,原 K154+994 通道改做天桥。4.2.3 沂南北连接线未见设计文件。4.2.4过渡方式全线平纵指标较高,设置路段较少,但存在部分 S 型曲线。本路段在曲线相接处,过渡方式采取分别过渡至正常断面再进行过渡的方式,加长了零坡段的长度,建议与 C 段,即 S 型曲线相接按整体考虑过渡,即由坡度在两曲线切点处
59、变为零坡,然后再整体过渡至坡度,这样可减少一半的过渡段长度,缩短零坡段的长度,改善路面排水,提高行车安全性。204.2.5 图纸错漏碰缺问题1项目地理位置图签署不完备,没有图号、比例尺、指北针等。2总体设计说明书中对初步设计意见的执行情况过于简单,应逐条阐述执行意见。3部分图纸签署不完善。4经济指标表中“估算总额”应为“总额”。5总体设计图底图颜色宜浅一些,图中应示出边坡防护和分隔带开口。6路线平面图中建议中列出导线点表,主要交叉道路应示出道路名称和两端去向。7路线平面图中的主要改沟、改路建议注明其长度和断面宽度。8路线纵断面图中应增加水准点标注,桥梁设计水位等。9路线逐桩坐标表起终点位置建议
60、向两端各搭接 200 米左右,以利于前后合同段的校核。10 控制测量成果表应补充水准点表和点之记。21第五章路基、路面及排水5.1 总体评价该施工图设计充分结合当地的自然条件和工程地质、水文条件,从地基处理、路基填料选择、路基强度与稳定性、防护工程、排水系统及关键部位路基施工技术等方面综合设计,较精确的作出了相关数量的计算,路基断面形式和边坡坡率选择基本合理。路面方案设计符合因地制宜、合理选材、节约资源、方便施工、利于养护的原则,路面结构组合得当,设计项目齐全,符合有关规程规范的要求。针对特殊路基及取土场的地质勘探点及相关试验内容偏少,建议补充。5.2 文件编排及分册说明设计文件编排建议按编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年级上册《可能性》课件-张齐华
- 《创新的圆环》课件
- 2024年度淘宝平台商家产品展示与推广合同3篇
- 2024年度智能家居设备外协设计与生产合同3篇
- 2024年度铁路货运安全责任合同范本3篇
- 2024年度医疗设备购置三方贷款及售后保障协议2篇
- 2024年度高端装备制造股权补偿转让协议3篇
- 2024年新型叉车操作员协议3篇
- 《增值税新知识学习》课件
- 2025采购合同签订管理办法合同签订审查备案管理办法
- 校园文明值周总结
- 2024年“农业经理人”职业技能大赛考试题库500题(含答案)
- 《新媒体经典案例分析》题集(附答案)
- 专题19与圆有关的最值问题12种常见考法归类(原卷版)
- 山东2024年山东工业技师学院招聘23人笔试历年典型考题及考点附答案解析
- 碳排放交易合同范本
- 2025届高考写作指导:议论文拟题方法及标题模板
- 知道智慧网课《化学分析》章节测试答案
- 11《葡萄沟》教学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
- JBT 14682-2024 多关节机器人用伺服电动机技术规范(正式版)
- DL-T5434-2021电力建设工程监理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