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II泉州师范学院课程教学大纲生物技术2015级海洋与食品学院编印二O一六年六月目 录 TOC o 1-3 h z u HYPERLINK l _Toc465856481 关于制(修)订2015年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工作意见 PAGEREF _Toc465856481 h 1 HYPERLINK l _Toc465856482 生物技术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PAGEREF _Toc465856482 h 5 HYPERLINK l _Toc465856483 植物学(1) PAGEREF _Toc465856483 h 12 HYPERLINK l _Toc465856484 植物学实验(1) PA
2、GEREF _Toc465856484 h 19 HYPERLINK l _Toc465856485 动物学(1) PAGEREF _Toc465856485 h 23 HYPERLINK l _Toc465856486 动物学实验 PAGEREF _Toc465856486 h 32 HYPERLINK l _Toc465856487 生物化学 PAGEREF _Toc465856487 h 37 HYPERLINK l _Toc465856488 生物化学实验 PAGEREF _Toc465856488 h 52 HYPERLINK l _Toc465856489 微生物学 PAGEREF
3、 _Toc465856489 h 56 HYPERLINK l _Toc465856490 微生物学实验 PAGEREF _Toc465856490 h 75 HYPERLINK l _Toc465856491 遗传学(1) PAGEREF _Toc465856491 h 81 HYPERLINK l _Toc465856492 遗传学实验 PAGEREF _Toc465856492 h 86 HYPERLINK l _Toc465856493 细胞生物学 PAGEREF _Toc465856493 h 90 HYPERLINK l _Toc465856494 细胞生物学实验 PAGEREF
4、_Toc465856494 h 99 HYPERLINK l _Toc465856495 分子生物学 PAGEREF _Toc465856495 h 103 HYPERLINK l _Toc465856496 生化工程 PAGEREF _Toc465856496 h 111 HYPERLINK l _Toc465856497 微生物工程 PAGEREF _Toc465856497 h 118 HYPERLINK l _Toc465856498 免疫学 PAGEREF _Toc465856498 h 125 HYPERLINK l _Toc465856499 基因工程 PAGEREF _Toc4
5、65856499 h 131 HYPERLINK l _Toc465856500 生物技术专业实验 PAGEREF _Toc465856500 h 142 HYPERLINK l _Toc465856501 生物工程下游技术 PAGEREF _Toc465856501 h 148 HYPERLINK l _Toc465856502 酶工程 PAGEREF _Toc465856502 h 152 HYPERLINK l _Toc465856503 生物统计学 PAGEREF _Toc465856503 h 156 HYPERLINK l _Toc465856504 文献检索与论文写作 PAGER
6、EF _Toc465856504 h 162 HYPERLINK l _Toc465856505 天然活性物质提取 PAGEREF _Toc465856505 h 171 HYPERLINK l _Toc465856506 动植物检疫学 PAGEREF _Toc465856506 h 178 HYPERLINK l _Toc465856507 生物制品与工艺学 PAGEREF _Toc465856507 h 184 HYPERLINK l _Toc465856508 生物组织培养 PAGEREF _Toc465856508 h 192 HYPERLINK l _Toc465856509 生物专
7、业英语 PAGEREF _Toc465856509 h 197 HYPERLINK l _Toc465856510 生物技术制药 PAGEREF _Toc465856510 h 208 HYPERLINK l _Toc465856511 植物资源学 PAGEREF _Toc465856511 h 213 HYPERLINK l _Toc465856512 资源动物学 PAGEREF _Toc465856512 h 219 HYPERLINK l _Toc465856513 环境保护概论 PAGEREF _Toc465856513 h 230 HYPERLINK l _Toc465856514
8、食品毒理学 PAGEREF _Toc465856514 h 234 HYPERLINK l _Toc465856515 食品质量与安全检验 PAGEREF _Toc465856515 h 239PAGE 关于制(修)订2015年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工作意见教务201511号为了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我校“十二五”建设规划,迎接2016年教育部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新一轮发展,把“培养高素质的能力型、应用性人才”的中心任务落到实处,学校将继续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根据2015年春季教学工作专题会议精神,结合学科和专业特点,对制(修)订2015级各专业培养方案
9、提出以下工作意见。一、基本原则2015级本科专业培养方案的制订工作应按照教育部正式颁布实施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2012年),在“厚基础、强素质、重能力”的总体培养目标下,根据各专业服务面向领域的发展要求,加强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创新和创业能力的培养,大力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三对接”; 鼓励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编制,对课程体系、内容和教学过程进行改革:高质量完成2015级本科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修)订。二、具体调整内容:1.总体意见:以2014级本科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基础(见附件1),根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
10、介绍(2012年)中对人才培养方案的培养目标及培养要求、授予学位、课程设置(主干学科、核心课程、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主要专业实验)等内容要求进行编写。原则上总学分157分不变,总学时不变(原则上文科2400学时,理工科2500学时,文理兼容及术科2450学时);人文社会科类专业实践占总学分(学时)比例不低于20%,理科和艺术类专业实践教学比例占总学分(学时)比例不低于25%;工科专业实践教学占总学分(学时)比例不低于30%。进一步规范各学期所开课程。各专业应均衡安排各学期课程,防止某学期学时偏重偏轻的现象。原则上前六学期每学期周时数不应高于30节。在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培养要求”的“毕业生应获
11、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部分,必须有以下表述:具有规范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和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同时,各专业还应有关于外语能力和计算机能力要求的表述,文科类专业还要有体现文献查阅能力的表述。各专业在制(修)订培养方案时,应认真核对文字表述中的课程名称、学分学时等内容与各学期教学计划表中课程名称、学分学时等内容的一致性。2.通识课程模块根据福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等十二部门关于印发福建省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实施意见的通知(闽人社文2014359号)文件“本科高校的每位本科学生要完成不低于32学时、不低于2学分的创业课程”精神,各专业需在通识课程中增开创业基础课程,必修,2学分32学时,理工科类开
12、课学期为第2学期,文科、术科类开课学期为第3学期。同时,计算机基础课程由原来的3学分60学时更改为2学分每周3学时,共45学时;大学英语A4课程由原来的3.5学分60学时更改为2.5学分每周3学时,共45学时。形势与政策课程由原来的每学期16*学时(不计入总学时)更改为8+8*学时(即64+64*学时,其中64学时计入总学时)。(具体详见附件2“全校性公共课程一览表、教学计划表中通识课程范本”)3.师范类专业培养方案教育实践模式采用如下模式:实践周数17周(教育见习+教师技能训练8-9周,分布在第1-6学期,教育实习8-9周,一般安排在第7学期),学分6学分,总学分157分不变,总学时可适当减
13、少。4.非师范类专业培养方案(1)继续深化产教融合,鼓励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编制,让用人单位提前介入各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从培养目标、课程设计、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到实习实训,使学生知识结构、实践能力都能适应行业用人单位的要求。(2)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技术技能型课程工科专业,须至少设置一门与行业企业联合开发的课程。其他学科的专业尽量设置一门与行业企业联合开发的课程。在实践教学环节,推行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场景教学和岗位教学。5.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融入人才培养方案根据教育部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视频会议精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教育部办公厅关
14、于印发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试行)的通知及福建省教育厅、福建省财政厅关于做好“本科教学工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精神,培养方案集中实践课程中的选修模块更名为“创业及专业素质能力实践模块”,各专业要把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创业训练营、创业孵化实践、创业计划大赛等项目融入该模块,总学分2学分不变。6.“校校企”闽台高校联合培养人才项目闽台合作各专业原则上总学分为161学分,增开“英语口语”课程,开课学期为第14学期,每学期2学时,0.5学分,共计2学分;增开成功讲坛课程,2学分,学生在校期间听取台湾专家讲座8次以上,最终形成报告后获得学分。闽台班的人才培养方案应与台湾
15、合作高校进行对接,避免课程重复修读或者主干课程漏修情况出现。三、进度安排1.6月3日-15日,各二级学院组织各专业研讨新制(修)订的人才培养方案,并请校外同行专家指导和提出建设性意见。各专业按新思路修改、完善人才培养方案;2.6月16日-25日,各二级学院审议完成人才培养方案,并上报教务处。新开办专业需上交专业培养方案论证意见及培养方案纸质版(专业主任、二级学院院领导签字)。修订专业培养方案应认真填写“2015级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情况说明表一、表二”(附件3),并签字盖章后连同电子版培养方案一起送交教务处教学科。3.6月26日-30日,教务处审核;4.7月份,分管教学校长审批。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
16、制订是学校教学工作中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各二级学院、各专业都要精心组织,认真开展这项工作,确保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工作如期完成。附件1:2014级全校本科专业培养方案附件2:全校性公共课程一览表、教学计划表中通识课程范本附件3:2015级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情况说明表一、表二教务处2015年6月2日生物技术专业本科培养方案(2015级起执行)一、培养目标及培养要求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生命科学的基本理论和较系统的生物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熟悉生物技术学科的现状、前沿及其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能在医药业、食品业、环保业、现代农业、养殖业等企事业单位或管理部门,以及相应的科研院所和高等学校,
17、从事与生物技术有关教学、应用研究、技术开发、生产管理和行政管理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培养要求本专业的学生主要学习生物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受到生物技术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开发方面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训练,具备较好的科学素质及一定的教学、科研、开发与管理的基本能力。毕业生应该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数学、物理、化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了解相近专业的一般原理和知识;2、掌握生物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生物技术及其产品开发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3、熟悉国家生物技术产业政策、知识产权及生物工程安全条例等有关政策和法规;4、了解生物技术的理论前沿、应
18、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以及生物技术产业的发展状况。5、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创造实验条件,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6、初步掌握一门外国语,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7、具有规范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和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二、学制和毕业要求学制:四年。毕业要求:学生应修满157学分,德、智、体达到学校规定的毕业要求,方能毕业。三、授予学位授予学位:理学学士四、课程设置1、主干学科:生物学2、主要课程:动物生物学、植物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微生物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微生物工程、生化工程、生物工程下游技术、免
19、疫学、生物技术制药、天然活性物质提取、动植物检疫学、生物制品与工艺学等。3、主要实验课程:动物植物实验、细胞生物学实验、遗传学实验、生物化学实验、微生物学实验、生物技术实验等。4、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专业见习2周,毕业实习6周、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8周等。5、课程结构比例各类课程模块学时、学分分布表课 程 模 块学 时 分 布学 分 分 布学时数比例(%)学分数比例(%)分类小计分类小计分类小计分类小计通识课程必修72291029.837.5415326.133.9选修1887.7127.8学科基础课程必修61261226.826.833332121专业方向课程必修48998119.
20、640.6275717.637.2选修492213019.6集中实践课程军训、生产劳动等必修5周21周1130.68.2毕业论文(设计)、专业见习/实习、课程设计/实践等16周106.4学年论文、社会实践、创新活动、专业素质能力实践等选修21.2合 计总学时:2503总学分:157必修学时:1823所占比例:72.8%必修学分:113所占比例:72.0%五、集中实践课程教学安排说明1、军训与军事理论安排在第1学年进行;2、生产劳动,指学生在校期间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公益劳动,总计不少于3周,由本学院组织实施考核。社会实践主要结合思政课的教学安排在假期进行。3、创业教育及素质能力实践模块,学生在创
21、业训练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创业孵化实践、创业计划大赛、挑战杯竞赛、生物技术生产工艺流程调研、生物技术前沿信息收集等项目中选择完成3项,获得3个学分。4、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第七学期毕业实习6周,毕业论文(设计)安排在第8学期。六、各学年周数总体安排各学年周数安排表学年学期课堂教学复习考试教育或毕业实习教育或专业见习课程设计或实践毕业设计与毕业论文机动与生产劳动军训入学教育毕业教育寒假暑假小计(周)一1151.51.03.511522171.51.5二3181.51.511524171.51.5三5171.511.511526161.511.5四7121.561.51152881.581
22、.01.5合计(周)1201262811544208七、各学期教学计划表生物技术专业教学计划表(一)课程模块课程类别课程编码课程名称学分数学时数各学期平均周时数分布考核学期总学时其中上机/实验第一学年第二学年第三学年第四学年考试考查12345678通识课程A0302012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34531A0601110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3021A030200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34532A0302016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概论(一)3 4533A0302017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概论(二)3 4534A0304021形势与政策10.516+16*22A0304022形势
23、与政策20.516+16*24A0304023形势与政策30.516+16*26A0304024形势与政策40.516+16*28A1102225创业基础232A0012001军事理论116+20*12A0502011大学英语A(一)3.560+30*4+2*1A0502008大学英语A(二)3.560+30*4+2*2A0502009大学英语A(三)3.560+30*4+2*3A0502010大学英语A(四)2.545+30*4+2*4A0402005大学体育(1)13021A0402006大学体育(2)13022A0402007大学体育(3)13023A0402008大学体育(4)1302
24、4A0712043计算机基础245+30*304+2*2A0806034计算机语言360+30*304+2*3小计41722601113139B0501100大学语文23022B0001049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11912B0001050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11916跨学科选修课81203-6小计12188合计(通识课程)5191060A0701023高等数学C(1)3 48 31学科基础课程A0701024高等数学C(2)3 48 32A0702005大学物理B46443A0702007大学物理实验B1242423A0703039基础化学(1)23421A0703040基础化学(2)
25、23422A0703041基础化学实验(1)118 1822A0703042基础化学实验(2)118 1822A0901005植物学(1)23621A0901007植物学实验(1)1303621A0704004动物学(1)23621A0704007动物学实验(1)1303621A0704032生物化学(1)46043A0704034生物化学实验(1)1363623A0704047微生物学46044A0704048微生物学实验1363614合计(学科基础课程)33612204生物技术专业教学计划表(二)课程模块课程类别课程编码课程名称学分数学时数各学期平均周时数分布考核学期总学时其中上机/实验第
26、一学年第二学年第三学年第四学年考试考查12345678专业方向课程A0704055遗传学(1)34534A0704057遗传学实验(1)1282824A0704051细胞生物学34534A0704052细胞生物学实验1242424A0704014分子生物学34534A0818002基因工程23025A0704083生物技术专业实验(1)2404025A0704084生物技术专业实验(2)(与企业联合开设)2404026A0818004生化工程23624A0818006生物工程下游技术23625A0704046微生物工程23625A1001003免疫学23624A0818003酶工程23626小
27、计27489122B0811034生物技术制药23626B0704103天然活性物质提取23625B0703099动植物检疫学23625B0704041生物制品与工艺学23625B0704042生物组织培养23625B0502157专业外语23625B0704039生物统计学23623B0504741文献检索与论文写作23023小计16282C0814058食品质量与安全检验23026C0814005动物性食品加工23027专业方向课程C0813003生物化工23027C0710005资源植物学23022C0905004资源动物学23022C0714005环境保护概论23022C0704031
28、生命科学前沿23026C0905002蜂产品开发与利用23022C0704040生物信息学23026C0814040食品毒理学23025小计14210专业方向任选课中每生应选14学分,210学时以上。生物技术专业教学计划表(三)课程模块课程类别课程编码课程名称学分数学时数各学期平均周时数分布考核学期总学时其中上机/实验第一学年第二学年第三学年第四学年考试考查12345678集中实践课程A1201002军事训练12周2周2A0001007生产劳动3周学生应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公益劳动,总计不少于3周。A0001068专业见习11周1周5A0001069专业见习21周1周6A0001003毕业实习5
29、6周6周7A0001001毕业论文58周8周8创业教育及素质能力实践模块(任选3个项目,3学分)C0704070生物技术生产工艺流程调研13-7C0704071生物技术前沿信息收集13-7C0710004大学生“挑战杯”系列竞赛13-7C0001084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13-7C1305013创业训练营C1305014创业孵化实践C1305015创业计划大赛13-7小计33-7合计(集中实践课程)1421周总计1572503 植物学(1)适用专业:生物技术总学时:讲授/理论40学时先修课程:无课程编号:0901005(一)本课程地位、性质和任务:植物学是重要专业基础课之一,通过本课程教学目
30、的使学生掌握植物细胞、组织、根、茎、叶、花、果实及种子的形态特征、结构特点;植物系统分类以及所包含的重要科属的主要特征;基本掌握分类学的原则、原理;初步了解植物各大类群及其相互之间的亲缘关系和系统发育的规律。通过教学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科学工作态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将为学生以后学习植物生理学、植物生态学、植物资源学等奠定必要的专业课基础。使学生了解植物科学的发展趋势和近期的重大研究成果及学科动态,培养学生进行植物科学研究的意识和能力。(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掌握植物细胞、组织、根、茎、叶、花、果实及种子的形态特征、结构特点、发育规律及功能作用,以及分类学基础知识和植物界基本概况。旨
31、在使学生了解植物的生活习性,掌握植物生长发育、遗传变异和分布的规律,从而认识、利用和改造植物,扩大和充分利用野生植物资源,更好地为人类服务。并通过课堂讲授和实践教学环节,使学生掌握其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三)课程主要内容及学时分配:章次内容学时第一章植物细胞和组织2第二章植物营养器官12第三章植物的繁殖器官6第四章藻类植物2第五章菌类植物2第六章地衣和苔藓植物2第七章蕨类植物2第八章裸子植物4第九章被子植物8第一章 植物细胞和组织(2学时)第一节、 植物细胞1.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功能和遗传变异的基本单位,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概念及区别
32、。2. 植物细胞的基本构造,与动物细胞的主要区别。3. 原生质与原生质体的区别;质膜的主要成分及生理特点。4. 细胞壁的显微和超微结构,纹孔和胞间连丝的概念。5. 细胞核、线粒体、高尔基体、内质网、核糖体、溶酶体、微管、微丝和液泡的主要结构和功能特点。6. 质体是绿色植物特有的细胞器,它的三种类型。叶绿体所含的色素及功能。7. 细胞内含物的种类,淀粉、蛋白质和油脂的化学鉴定。8. 花青素和有色体在植物花果成色中的区别。9. 细胞周期的概念和时期;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主要区别。10. 细胞生长、分化、脱分化的含义,细胞全能性的概念。第二节、植物组织1. 植物组织的概念和类型。2. 分生组织的类型
33、和特点。3. 薄壁组织的特点和生理功能。4. 输导组织的种类;导管、管胞、筛管、筛胞的形态特点及功能;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输导组织成分的区别;什么是侵填体和胼胝体?5. 机械组织的种类及其特点。6. 保护组织的类型;气孔的结构和作用;周皮、皮孔和树皮的概念。7. 分泌组织的种类。8. 维管组织、维管束及维管系统的概念;维管束的结构和主要的几种类型。第二章 植物营养器官(12学时)第一节 根的形态结构(4学时)1. 种子的基本构造及类型;举例说明不同类型种子的代表植物。2. 幼苗出土和留土类型的主要区别及播种时应注意的问题。3. 主根、侧根、定根、不定根、直根系、须根系的概念。4. 根尖分哪四个区
34、域,各区域的主要特点。5. 根伸长生长(也叫初生生长)的基本过程、根的初生结构及细胞组成;凯氏带的特点及作用。6. 根增粗生长(也叫次生生长)的基本过程、根的次生结构及细胞组成。7. 侧根的发生及特点。8. 根瘤与菌根的概念及功能。第二节 茎的形态结构(4学时)1. 芽的结构和类型;芽与分枝的关系;植物分枝的类型。2. 枝条的外部形态结构及特点。3. 茎尖的分区及细胞特点。4. 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生长过程、初生结构及细胞组成。5. 双子叶植物茎的次生生长过程、次生结构及细胞组成。6. 木材三切面的概念及细胞组成特点,注意射线在木材三切面中的形态变化。7. 生长轮或年轮、早材(春材)、晚材(秋材
35、)、环孔材、散孔材、心材和边材概念。8. 裸子植物木材构造与双子叶植物木材构造的主要区别。9. 单子叶植物茎构造的主要特点第三节 叶的形态结构(4学时)1. 叶的组成及功能。2. 双子叶植物、单子叶植物及裸子植物叶的基本构造及区别。3. 旱生叶与水生叶、阳生叶与阴生叶在解剖构造上的特点及与环境的关系。4. 离层的概念。5. 营养器官有哪些变态?同功器官和同源器官的概念。第三章 植物的繁殖器官(6学时)第一节 花的形态结构(3学时)1. 花是被子植物特有的生殖器官,花的结构及花芽分化。2. 被子植物二胞及三胞花粉形成的主要过程:幼小花药 小孢子(花粉)母细胞 减数分裂 四分体胼胝质降解四分体分离
36、 核不均等有丝分裂二胞花粉粒(包括1个营养细胞和1生殖细胞分裂1次,形成2三胞花粉(1个营养细胞和2个精子)。3. 花粉囊壁的形成、组成部分;绒毡层的主要生理作用。4. 成熟胚囊(蓼型胚囊)的结构和主要发育形成过程。5. 被子植物传粉、受精的基本过程;胚发育的基本过程。6. 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生殖方面的主要区别。7. 雄配子体和雌配子体的概念,被子植物的雌雄配子体分别是什么。第二节 果实的结构和类型果实的类型、形态结构;果实的传播方式。1. 形态结构2. 果实的类型3. 果实的传播方式。第四章 藻类植物(2学时)教学要点:了解藻类植物的一般特征,掌握蓝藻门、绿藻门、红藻门、褐藻门等主要类群的一
37、般特征及重要代表植物;并掌握藻类植物的生活史类型。 1 蓝藻门 2 绿藻门3 红藻门 4 褐藻门 第五章 菌类植物(2学时)教学要点:了解菌类植物的一般特征,掌握粘菌门和真菌门的主要特征;了解粘菌门在植物界中的地位,了解真菌门的主要代表植物。1 细菌门 2 粘菌门 3 真菌门 第六章 地衣与苔藓植物(2学时)教学要点:了解地衣门的一般特征;掌握苔藓植物的一般特征,以地钱和葫芦藓为代表,掌握苔纲和藓纲的主要特征。1 苔藓植物的一般特征 2 苔钢 3 藓钢4地衣门 第七章 蕨类植物(2学时)教学要点:了解维管植物的特征和中柱类型;掌握蕨类植物的形态特征和主要类群;通过各亚门的代表植物掌握各亚门的特
38、征。1 中柱 2 蕨类植物的特征 3 石松亚门 4 楔叶亚门 5 真蕨亚门第八章 裸子植物(4学时)教学要点:掌握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和分类;通过各纲的代表植物掌握各纲的特征。1 裸子植物的特征 2 裸子植物的生活史 3 裸子植物的分类和常见科属代表 苏铁纲 银杏纲 松柏纲 红豆杉纲 买麻藤纲第九章 被子植物(8学时)教学要点:掌握被子植物的主要特征和分类;通过各纲的代表植物掌握各纲的特征。1被子植物的特征 2 被子植物的分类和常见科属代表 木兰科 樟科 桑科 大戟科 山毛榉科 十字花科 葫芦科 菊科 禾本科 天南星科 兰科等3、被子植物常见科属代表的经济利用价值(四)使用教材与参考书目授课教材
39、: 陆时万、吴国芳等主编,植物学(第二版)上、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参考书目:1. 杨继等编著:植物生物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2. 周云龙主编:植物生物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3. 李扬汉:植物学(上、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 1982.4. Raven P. H., Evert R. F., Eichhorn S. E., Biology of Plants (Fifth Edition), Worth Publishers,19925. Lack A. J. and Evans D. E., Plant Biology, (影印版),科学出版社, 2002.(五
40、)教学方法的原则性建议重点:本课程有关的基本概念;植物营养器官和繁殖器官的主要特征;重要科、属、种的主要特征及其经济利用。难点:植物营养器官和繁殖器官内部结构的主要特征;植物主要类群之间的相互联系理论教学过程中联系生产实际,并结合实验环节加强学生基本实验技能的训练和学习兴趣的培养;教学过程中注意知识的前后联系、融会贯通。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地多用模型、实物、VCD、多媒体课件等形象化和具有立体感的教具,增进学生对授课内容的理解。(六)考核方式及成绩构成考核方式:期末闭卷考试成绩构成:平时占40%;期末占60%。(七)说明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启发式”的教学原则,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41、提高教学的效果。在这方面要做到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使用启发式,讲授和讨论相结合,加强习题课和课堂讨论,因材施教;同时要根据课程特点,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开展教学,积极使用网络技术,实现教学与管理的网络化,即相关的教学大纲、教案、习题、实验指导、参考文献等资源的共享。本大纲编写参考福建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植物学教学大纲的有关内容及泉州师范学院培养方案编制而成。编制人:吴文杰 审核人:柯佳颖 审核时间:2016年6月植物学实验(1)适用专业:生物技术总学时:实验30学时先修课程:植物学课程编号:0901007(一)本课程地位、性质和任务:植物学实验是生物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实验课程,是生物技术专业
42、的主要基础实验课,是学习和探究植物学知识、培养植物学科学素养必备的基础。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学会植物学实验相关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加深对植物细胞和组织的基本组成、植物器官的形态结构、植物系统分类等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研究植物形态结构和植物系统分类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科学素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今后进一步应用植物学知识和技能,解决生产和科学研究中有关问题打下良好的基础。(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显微镜的使用及徒手切片、生物绘图等方法和技术;掌握观察、解剖、描述植物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能够利用一般的实验室的条件
43、,对植物细胞和组织的基本组成、植物器官的形态结构、植物的主要类群特征进行观察和描述。(三)实验要求与实验内容项目内容学时实验一植物细胞的结构及植物组织3实验二根的结构3实验三茎的结构3实验四叶的结构3实验五花及的形态和内部结构3实验六果实的结构和类型3实验七藻类植物3实验八菌类植物3实验九地衣及苔藓植物3实验十蕨类植物3实验十一裸子植物3实验十二被子植物3实验一 植物细胞的结构及植物组织(3学时)实验内容:显微镜的使用方法;生物绘图;植物细胞基本的观察(表皮细胞结构的观察;果肉离散细胞的观察);质体的观察(叶绿体、有色体、白质体);分生组织、保护组织、基本组织、机械组织、输导组织、分泌组织的观
44、察;徒手切片和组织离析法。实验二 根的结构(3学时)实验内容:双子叶、单子叶植物根的初生结构;根次生结构观察,即周皮、初生韧皮部、次生韧皮部、维管形成层、次生木质部、初生木质部等结构的观察。实验三 茎的结构(3学时)实验内容:单子叶、双子叶植物幼茎的横切结构;双子叶植物木本茎的次生结构;裸子植物茎次生结构的观察;木材三个切面的观察。实验四 叶的结构(3学时)实验内容:叶形态观察;双子叶、单子叶植物叶横切永久装片、徒手切片的观察;松叶横切装片的观察。综合植物细胞结构、植物组织及叶内部结构的基本知识及技能,进行实验设计:取材、实验方法,结果及描述,分析讨论实验五 花及的形态和内部结构(3学时)实验
45、内容:花基本组成的观察;花程式和花图式的写法;花序观察;花药横切结构的观察;子房横切、胚珠纵切的结构观察。实验六 果实的结构和类型(3学时)实验内容:真果、假果的观察;单果、聚合果、聚花果的观察;果实类型的观察。实验七 藻类植物(3学时)实验内容:颤藻属、衣藻属、水绵属、紫菜属、海带的形态结构、繁殖方式的观察。实验八 菌类植物(3学时)实验内容:根霉属、酵母菌属、青霉属、曲霉属、蘑菇属形态、结构、繁殖方式的观察。实验九 地衣及苔藓植物(3学时)实验内容:观察新鲜地衣标本,地钱、葫芦藓外形及横切结构;观察地钱、葫芦藓孢子体的形态和结构实验十 蕨类植物(3学时)实验内容:蕨叶过孢子囊群横切结构的观
46、察;原叶体形态、结构的观察。实验十一 裸子植物(3学时)实验内容:苏铁大小孢子叶球的观察;银杏标本的观察;松科、杉科、柏科的大小孢子叶球、球果及种子的观察。实验十二 被子植物(3学时)实验内容:被子植物门代表植物营养体、花的解剖;蜡叶标本制作观察。(四)使用教材与参考书目教材:植物学实验,何凤仙,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参考书目:植物生物学实验,杨继,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植物学实验指导.谢国文.周江菊等.中国科学文化出版社,2003植物学实验.高瑞馨.长春: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2005植物学实验指导.叶创兴、冯虎元.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五)教学方法的原则性建议教学重点:显微镜的使用
47、方法;观察植物细胞、组织、营养器官和繁殖器官形态结构特征;观察各大类群植物的特征。教学难点:徒手切片法及染色、装片技术。各大类群植物的特征,以及一部分重要科、属、种的特征、亲缘关系、分布和经济价值等知识。(六)考核方式及成绩构成考核方式:考核实验预习、实验操作、实验报告、切片制作等。成绩构成:平时成绩40%;期末考查60%。(七)说明使学生掌握植物学基本实验方法的原理及操作方法。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观察并掌握植物细胞、组织、营养器官和繁殖器官形态结构特征;掌握徒手切片法及染色、装片技术。掌握各大类群植物的特征,以及一部分重要科、属、种的特征、亲缘关系、分布和经济价值等知识;指导学生初步学会应
48、用本实验课程学到的方法和技术;、训练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培养协作精神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本大纲编写参考福建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植物学实验教学大纲的有关内容及泉州师范学院培养方案编制而成。编制人:吴文杰 审核人:柯佳颖 审核时间:2016年6月动物学(1)适用专业:生物技术总学时:讲授/理论 51学时先修课程:植物学课程编号:0704004(一)本课程地位、性质和任务:动物学是本科生物技术专业的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动物学是研究动物的形态、结构、分类、生命活动与环境的关系以及发生发展的规律的一门学科。动物学也是后续课程的先修课程,可为学生胜任打下坚实基础。(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通过本门课
49、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掌握动物学的基础理论和实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独立实验能力,培养学生独立工作的初步能力。(三)课程主要内容及学时分配:章节内容讲课时数绪论2第一章 原生动物门2第二章 海绵动物门2第三章 腔肠动物门2第四章 扁形动物门2第五章 原腔动物门2第六章 环节动物门2第七章 软体动物门4第八章 节肢动物门5第九章 总担动物自学第十章 棘皮动物门1第十一章 半索动物门1第十二章 无脊椎动物总结2第十三章 脊索动物门1第十四章 圆口纲1第十五章 鱼类4第十六章 两栖纲2第十七章 爬行纲2第十八章 鸟纲4第十九章 哺乳纲4第二十章 脊椎动物总结2第二十一章 动物的地理分布2第二十二章 动
50、物生态2合 计 =SUM(ABOVE) 51绪 论教学要求: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确动物学的概念,掌握动物学学习的目的、任务、研究方法和分类知识。教学内容:第一节 动物学及其分科第二节 研究动物学的目的意义第三节 动物学发展简史第四节 动物分类的知识第五节 化石和地质年代第一章 原生动物门教学要求:要求学生掌握原生动物门的主要特征,明确原生动物是最原始、最低等的单细胞动物,基本掌握原生动物及代表动物的特征和与人类的关系。教学内容:第一节 原生动物门的主要特征第二节 原生动物门的分类第三节 原生动物与人的关系第二章 海绵动物门教学要求:要求学生掌握海绵动物门的主要特征,了解海绵动物在动物界的地位。教
51、学内容:第一节 多细胞动物的起源第二节 海绵动物的主要特征第三节 海绵动物门的分类第四节 海绵动物的经济意义第三章 腔肠动物门教学要求:要求学生掌握腔肠动物门的主要特征及水螅的生活习性、形态结构和机能特点,特别是体型、胚层、组织分化、神经系统等,从而认识腔肠动物在演化上的意义,了解水螅纲、钵水母纲、珊瑚纲的主要特征、重要种类及与人类的关系。教学内容:第一节 腔肠动物门的主要特征第二节 腔肠动物门的分类一、水螅纲二、钵水母纲三、珊瑚纲第三节 腔肠动物的经济意义第四章 扁形动物门教学要求:要求学生掌握扁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及涡虫的形态结构与生理特点,并掌握寄生虫及其生活史、危害和防治原则,了解扁形动
52、物在动物演化上的意义。教学内容:第一节 扁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第二节 扁形动物门的分类第三节 寄生虫和宿主的关系第五章 原体腔动物门教学要求:要求学生掌握线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及蛔虫的形态结构与生理机能特点,基本掌握线虫动物门、腹毛动物门、轮虫动物门的主要特征及意义,了解寄生虫和寄主的关系及主要寄生线虫的形态结构和生活史。教学内容:第一节 原体腔动物门的主要特征第二节 原体腔动物门的分类第三节 原体腔动物的经济意义第六章 环节动物门教学要求:要求学生掌握环节动物门的主要特征及环毛蚓的形态结构与生理特点,掌握多毛纲、寡毛纲、蛭纲的主要特征,了解环节动物在动物演化上的意义与人类的关系。教学内容:第一节
53、 环节动物门的主要特征第二节 环节动物门的分类第三节 环节动物的经济意义第七章 软体动物门教学要求:要求学生掌握软体动物门的主要特征及无齿蚌的形态结构与机能特点,掌握双神经纲、腹足纲、瓣鳃纲的主要特征,了解软体动物的重要经济种类。教学内容:第一节 软体动物门的主要特征第二节 软体动物门的分类第三节 软体动物的经济意义第八章 节肢动物门教学要求:要求学生掌握节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及甲壳纲、蛛形纲、多足纲和昆虫纲的主要特点,掌握代表动物棉蝗、对虾及乌贼的形态特点与生理机能特点,基本掌握三叶虫纲、肢口纲、原气管纲的简要特征以及昆虫纲主要目的鉴别特征、主要经济昆虫的生态习性、形态结构及与人类的关系,了解
54、常见的有经济意义的节肢动物及节肢动物的系统发展。教学内容:第一节 节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第二节 节肢动物门的分类一、三叶虫纲二、甲壳纲三、肢口纲四、蛛形纲五、原气管纲六、多足纲七、昆虫纲第三节 节肢动物的经济意义第十章 棘皮动物门教学要求:要求学生掌握棘皮动物门的主要特征、海盘车的形态结构与生理机能及个体发育,基本掌握海星纲、蛇尾纲、海胆纲、海参纲及海百合纲的主要特征,了解棘皮动物的系统发展和经济意义。教学内容:第一节 棘皮动物门的主要特征第二节 棘皮动物的分类第三节 棘皮动物的经济意义第十一章 半索动物门教学要求:要求学生掌握半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及柱头虫的形态结构与机能特点,从而理解半索动物在
55、动物界的地位。教学内容:第一节 半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第二节 半索动物的分类及其在动物界中的位置第十三章 脊索动物门教学要求:本章要求学生掌握脊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分类概况;并掌握头索动物亚门和脊椎动物的特征;了解尾索动物亚门及脊索动物在演化上的意义。教学内容:第一节 脊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第二节 脊索动物分类第三节 原索动物第四节 脊椎动物亚门第十四章 圆口纲教学要求:本章要求学生掌握圆口纲的主要特征及七鳃鳗的基本结构。教学内容:第一节 圆口纲的主要特征第二节 七鳃鳗的形态结构第三节 圆口纲的分类第四节 圆口纲的经济意义第十五章 鱼类教学要求:本章要求掌握鱼纲的主要特征及鲤鱼(或鲫鱼)的形态结构
56、和机能特点;基本掌握鱼类各重要目的特征及鱼类生态;了解我国重要经济鱼类。教学内容:第一节 鱼纲的主要特征第二节 鱼纲的形态结构概述第三节鱼类的分类第四节鱼类的经济意义第十六章 两栖纲教学要求:本章要求掌握两栖纲的主要特征及青蛙(或蟾蜍)的形态结构和机能特点;并应掌握两栖纲各重要目的特征及生态;了解我国两栖类资源。教学内容:第一节两栖纲的主要特征第二节 两栖纲形态结构概述第三节 两栖类的生殖和发育第四节两栖类的经济意义第十七章 爬行纲教学要求:本章要求掌握爬行纲的主要特征;基本掌握石龙子的形态、内部结构特点以及五个目的主要特征;了解爬行类与人类的关系。教学内容:第一节爬行纲的主要特征第二节爬行纲
57、形态结构概述第三节羊膜卵的特点及其在脊椎动物演化史上的意义第四节 爬行纲的分类第五节 爬行类的经济意义第十八章 鸟纲教学要求:本章要求掌握鸟纲的主要特征及家鸽的形态结构与机能特点;基本掌握鸟纲主要目的特征、种类及生态;了解鸟类与人类的关系。教学内容:第一节 鸟纲的主要特征第二节 鸟纲的形态结构概述第三节 鸟纲的分类第四节 鸟类的繁殖和迁徙第五节 鸟类的经济意义第十九章 哺乳纲教学要求:本章要求掌握哺乳纲的主要特征及家兔的形态结构特点;基本掌握各亚纲、重要目和科的特征以及哺乳类的生态;了解哺乳类与人类的密切关系。教学内容:第一节 哺乳纲的主要特征第二节 哺乳动物的形态结构概述第三节 哺乳动物的生
58、殖和发育第四节 哺乳纲分类第五节 哺乳动物的经济意义第二十一章 动物地理分布教学要求:本章要求掌握动物的世界分区及我国动物地理区划概况。了解生物圈的概念。教学内容:第一节 我国的动物分布概述第二节 生态地理动物群第三节 我国动物地理区划第二十二章 动物生态教学要求:本章要求掌握生态的基本概念(生态因子、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等);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教学内容:第一节 生态因子第二节 动物种群第三节 动物群落(四)使用教材与参考书目:教材:姜云垒,冯江主编. 动物学.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刘凌云,郑光美主编. 普通动物学实验指导(第二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8.参考书
59、目:刘凌云,郑光美主编. 普通动物学(第三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7.武汉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合编. 普通动物学.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 1987.老克利夫兰,P.希克曼等. 动物学大全. 北京:科学出版社.1988.江静波. 无脊椎动物学(第三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Richard D.Jurd. 动物生物学. 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五)教学方法的原则性建议:教学重点:各门类的主要特征、分类及代表动物的形态结构。教学难点:代表动物的形态结构及各门类动物的分类。方法建议:采用多媒体教学,增加形象性及动态变化的演示,加强实验动物的解剖、观察,联系实际
60、认识动物的多样性。(六)考核方式及成绩构成:本课程为集中考核,期未集中考核占60,期中集中考核占20,作业占20%。(七)说明:本大纲编写参照泉州师范学院海洋与食品科学生物科学系动物学的教学大纲及福建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动物学教学大纲。编制人:陈朝阳 柯佳颖 审核人:柯佳颖 审核时间: 2016年6月 动物学实验适用专业:生物技术总学时:实验:30学时先修课程:动物学课程编号: 0901007(一)本课程地位、性质和任务:动物学实验课程教学以理论课教学为基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对实验动手能力要求较高,因此开设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动物学实验的操作方法,使学生更加牢固地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成都工业学院《数字电视节目编导与制作》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西宁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城市传播》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上海交通大学《单片机原理及其应用》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内蒙古大学《材料化学与物理》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西安海棠职业学院《风景园林制图》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设计基础(1)》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河南艺术职业学院《形体基训》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生物安全与实验室安全》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新乡职业技术学院《医用生物材料A》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2021电力工程楼梯及栏杆施工作业指导书
- QSB快速反应看板
- 初中信息技术备课组工作计划8篇
- 售后维修服务单模板
- (中职)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电子信息类)教案
- 汪小兰有机化学课件(第四版)3
- 减少电力监控系统告警信息上传方法的研究(QC成果)
- 交易商协会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发行注册工作介绍
- 《人与环境》课程教学大纲
- 班组长管理能力提升培训(PPT96张)课件
- 深圳市城市用地分类表
- 内蒙古自治区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管理实施细则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