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物理电学力学教学之我见_第1页
中学物理电学力学教学之我见_第2页
中学物理电学力学教学之我见_第3页
中学物理电学力学教学之我见_第4页
中学物理电学力学教学之我见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档案编号: 网络教育毕业论文 中学物理电学力学教学之我见学生姓名:唐永波指导教师: 唐恩辉 教授学科专业: 物理教育专业研究方向: 物理学方向学 号: 201203177620学习中心:随州奥鹏学习中心 东北师范大学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 2013年10月独创性声明本人对本文有以下声明:本人所呈交的论文是在指导教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已按相关要求及时提交论文提纲、初稿,最终形成本文;在撰写过程中主动与导师保持密切联系,及时接受导师的指导;本文符合相关格式要求,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的地方外,论文中单篇引用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不超过800字;本人本文成稿过程中不存在他人代写

2、、抄袭或和他人论文雷同的现象;论文作者签名: 日 期: 年 月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论文作者完全了解东北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论文的规定,即:东北师范大学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东北师范大学可以将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汇编论文。论文作者签名: 指导教师签名: 日 期: 年 月 日期: 年 月论文作者信息:工作单位: 联系电话: _ 通讯地址: 邮 编: _ 摘要本文介绍了在农村中学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实际情况及本人 的应对方法,以供参考。 关键词电学 ;力学 前言 中学物理主要

3、分为力、热、光、电、声五个部分,而电学、力学又是这五个部分中的重点内容。乡镇中学的学生知识面比较窄,动手实验能力比较差。基于此现状,在这里,我主要谈一谈我在电学、力学教学中的想法和做法。不当之处,欢迎大家指正。 电学部分 电学知识包括的物理量比较多,还涉及到作图、计算等内容,但它们之间有一定的内在联系,弄清了它们之间的联系,学起来就不是太难了。一 摩擦起电中学课本中的电学首先讲到的就是摩擦起电。而农村的学生对这一现象往往很好奇,即你在做实验时他看的非常认真,但你在讲这一现象的本质时他又不知所云。一来他们的知识面比较窄,二来他们的动手能力比较差,这就制约了他们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针对这一现状,我

4、在演示实验的时候尽量放慢速度,边实验边介绍,同时还请学生将演示过的内容再演示一次。这样就让学生对事实有一个较深刻的认识,然后再跟学生讲理论知识。由于理论比较抽象,我就适当地利用电子白板插入一些头片、文字介绍来拓宽他们的知识面。眼界开阔了,学起来就容易一些了。例如摩擦起电的实质就是电子发生了转移,电子从核吸引力较弱的原子上转移到核吸引力较强的原子上去了。这本来不难理解,可是我们班上的学生就是理解不了。于是,我只得找来了磁性不同的两块磁铁进行实验。一块磁性小的磁铁吸引了几个图钉,而磁性大的磁铁也吸引了几个图钉。然后让他们在一起摩擦,一会儿以后分开,结果发现原来磁性小的吸引的图钉的数量减少了,而磁性

5、大的吸引的图钉数量增加了。这一现象尽管不能说明摩擦起电的实质,但是它能模拟摩擦起电的过程。然后,再告诉他们实际上摩擦起电转移的是带负电的电子,而不是实验中的图钉。二 电路的串联和并联分析串联、并联电路这一章,串联相对来说简单一些,同学们易于理解,而对于并联,又有许多同学卡壳了。于是,我首先跟他们讲解了根据电流路径来区分这一方法。只有一条电流路径的连接方式为串联,而电路中有多条电流路径的连接方式为并联。所谓的电路一定是指从电源的正极出发通过用电器回到电源的负极这一路径。在数电流的路径时,每一条都是这样。当然,它们之间有公共部分,公共部分即为干路,不同的部分即为支路。干路是与电源两级相连的那一部分

6、电路。其次,我还介绍了第二种方法节点法。所谓的节点就是电路中电流由一条分为多条的分开点和电流由多条会合成一条的会合点。分开点与电源正极之间的电路及会合点与电源的负极之间的电路为干路,分开点与会合点之间的电路为支路,当然不止一条。所以在分析电路的基本连接的时候,一定要先看电路是否发生了分开与会合。若没有分开、会合则为串联,若发生了分开、会合现象则为并联。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图以及根据实物图画电路图这一部分,学生掌握起来也比较困难。为了减少出错的机会,我要求大家连线时首先从电源的正极开始连,然后根据电路图中电流的流向,逐个将电路元件连接成电路。在连接的过程中,一条电路连接完整后,再连接第二条电路。基

7、本电路连接完成后,再将电压表直接并联在所测用电器的两端。当然,在这一过程中还需考虑电表的正、负接线柱及量程的选择。而电路图部分则要求大家记住一般模式。串联电路的电路图就是一个矩形上分布着电路元件;并联电路的电路图就是一个大矩形的一边上套上小矩形,然后再将电路中的各元件的符号画在对应的位置上。大家把这些基本模式记住后,再辅以适当的练习,基本上就能够掌握了。串并联的基本连接过关后,就能够准确的分析各元件之间的连接方式。弄清了连接方式后,研究它们之间的电流、电压、电阻的特点就相对要简单一些了。在做实验题时,只具备这些能力还不够。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而物理实验用的最多的一种方法就是控制变量法

8、。所以,要做好物理实验题,必须要熟练地掌握控制变量法。也就是说实验时首先要弄清实验的目的是什么,然后要考虑要达到目的中间涉及到的变量有哪些。在每次实验的过程中,只让一个变量发生改变,其余的量保持不变;多次实验后,我们就能达到实验目的,得到一个准确的实验结论。三 电学计算电学知识最难的还是计算题。而计算又分为三个方面:欧姆定律;电功率;焦耳定律。1 欧姆定律欧姆定律涉及到的物理量有电压、电流、电阻,内容就是电流与电压成正比,与电阻成反比。当然这个内容很容易记住。如果你不清楚它是怎样得出来的,那么在计算的过程中就很容易出错。欧姆定律是通过实验,运用控制变量法得出来的。首先,让导体的电阻保持不变,即

9、选定一个定值电阻,改变电阻两端的电压,测出通过导体的电流,然后在坐标系中作出电压、电流的图像。结果电阻不变时做出的电压、电流的图像是一条直线。因此我们得出电阻一定时,电流与电压成正比。当然,只选一个定值电阻做实验,得出的结论具有偶然性。我们换用多个不同阻值的电阻来进行实验,都能得出这个结论。其次,我们让电压保持不变,改变电路中的定值电阻的阻值,测出通过电阻的电流,再作出电流、电阻的关系图像。结果作出来的是一条双曲线即反比例函数图像的一支,所以可以得出电压不变时,电流与电阻成反比的结论。综上所述,我们就能得出欧姆定律,即电流与电压成正比,与电阻成反比。理解了欧姆定律的内容以后,下一步就是要让学生

10、运用欧姆定律解决实际问题。欧姆定律在使用时要注意两点:一、同一性,也就是电流、电压、电阻必须是同一导体的三个物理量;二、同时性,也就是电流、电压、电阻必须是同一时间的三个物理量。电路中有时有几个用电器,有时会通电几次,一定要注意区分,否则的话,计算出来的结果就是错误的。 2 电功率 电功率是描述用电器消耗电能快慢的物理量。对于灯泡而言,它的亮度就是由电功率决定的。从数量关系来看,电功率就等于电压与电流的乘积。同欧姆定律一样,电功率的计算公式中三个物理量也要满足同一性、同时性。除此之外,我们在做电功率的计算题时,首先要弄清楚各用电器之间的连接方式是串联的,还是并联的。因为串联电路中电流、电压、电

11、阻的关系特点不一样。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而并联电路中干路中的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各串联电阻之和,而并联电路中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并联电阻的倒数和。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之和,而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与电源电压相等。掌握了这些特点,我们在计算电功率时,运用公式P=UI就得心应手了。3 焦耳定律焦耳定律是计算电流通过用电器时产生热量的一个公式。一方面与电学有关,另一方面它又与热学有关。它是电学与热学相联系的一个纽带。运用电学知识可以计算出用电器在一定时间内消耗了多少电能,运用热学知识又可以计算出被液体吸收的那一部分热量。如果忽略热量损失,则有消耗的

12、电能与液体吸收的热量相等,也就是效率为百分之一百。如果考虑热量损失,则液体吸收的热量仅为导体产生的热量的百分之几十。 力学部分力学知识与我们日常生活紧密相关。它在初中物理中同电学一样有很重要的地位。力学的知识点非常多,并且相互间的联系不大,知识散难,学起来也不容易。针对这一情况,我在上课的时候,尽可能多的将理论知识与实际联系到一起,即尽量多举例。农村的学生熟悉与农业生产、生活相关的一系列事情,因此,我在举例的时候,大多都是这方面的。以前,学生都见过这些现象,但也仅仅只是现象,没有上升到理论高度,还不清楚其间涉及到的物理知识。当我跟他们举过例子之后,他们再见到这种现象时,就会想起我所讲到的理论知

13、识。这样,不仅能够掌握老师教授的知识,而且还能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相关现象,逐步地将知识转化成能力。同电学一样,力学中学生感到最难的还是计算部分。力学的计算主要分为:压强;浮力。 一 压强压强描述压力的作用效果,大小等于单位面积上所受到的压力。压强又可分为:固体压强、液体压强、气体压强。这三种压强有一个共同的计算公式:P=F/S.而液体既能流动,又有一定的体积,所以它有一个专用计算公式.因此我们在进行有关压强的计算时,首先要看清是计算哪一种情况下物体收到的压强。如果是受到水平面上的固体产生的压强P=F/S;如果是液体产生的压强,可用P=F/S,也可用液体压强专用公式。在P=F/S这个公式中,需要注

14、意的是S指受力面积,其大小与接触面积大小相等。F指压力的大小,它有时大于重力,有时等于重力,有时小于重力。在专用公式中深度指液面下的某处到液面的竖直距离。另外,物理计算中,要求各物理量的单位都用国际单位制中的标准单位,只有这样,计算出来的物理量的单位才是标准单位。如果有的物理量单位不是标准单位,必须要进行单位换算,将其换算成标准单位,然后进行计算,这样算出来的结果才不会出错。二 浮力浮力问题是让许多学生都头疼的问题。事实上计算浮力的方法比较多。也许正是由于计算浮力的方法比较多,学生才无法揣摩出题者是按哪一种方法给的已知条件。找不出正确的解题方法,就相当于增大了题目的难度。计算浮力的方法究竟有哪

15、些呢?主要有以下四种:重差法;阿基米德原理法;二力平衡法;压差法。 1重差法在空气中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体的重力,然后将物体完全浸没于水中,我们发现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会变小。这样,两次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就会出现一个差值,这个差值就等于物体在此种状态下所受到的浮力。这种方法比较简单,前提条件是必须知道物体浸没液体前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否则这种方法就用不上。 2阿基米德原理法 这种方法是计算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受到的浮力的大小的一种通用方法。其内容就是浮力等于物体排开液体的密度、排开液体的体积和重力常数的乘积。这三个量中重力常数是一个定值,因此只需知道排开液体的密度和排开液体的体积就能用这种方法计算出物体

16、所受的浮力。排开液体的密度可由密度表查出,或者从题目得知,问题的关键就是要知道或计算出排开液体的体积。如果物体全部浸没入液体中,则排开液体的体积就等于物体的体积;如果物体部分浸入液体中,则排开液体的体积即为物体在液面以下部分的体积。当然,对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不仅仅只是求浮力。有时也可能出现这样的情况:浮力可用其他方法求出,但要我们求出排开液体的密度或者排开液体的体积;或者是完全浸没入液体中的物体的体积或者进一步要我们算出该物体的密度。这就要求我们既要熟练地掌握阿基米德原理,又要把这种求浮力的方法与其他求浮力的方法相互配合起来使用。只有这样,才能解决比较复杂的与浮力相关的计算题,计算型选择题、

17、填空题及实验题。 3压差法物体在液体中之所以会受到浮力,就是因为液体能够流动且受到重力,这样就会在物体上、下表面上产生压强。而液体压强又与深度有关,上、下表面有一个深度差,这样就会在上、下表面产生一个压强差。作用在上、下表面上就会形成一个压力差,而这个压力差也就是物体所受到的浮力。当然,要用这种方法来求浮力的话,有一定的限制条件,即物体必须是规则的长方体或者圆柱体,再就是要知道该物体的上、下表面的面积和此物体上、下表面浸入液体中的深度差。 4二力平衡法所谓的二力平衡法就是求出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浮力的平衡力,然后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得出浮力的大小。当物体在液体中处于漂浮状态或悬浮状态时,它所受到的力平衡。而此时它只受两个力的作用,即重力和浮力。故此时重力和浮力是一对平衡力,因此重力的大小与浮力的大小相等。采用这种方法时,要求物体处于悬浮或漂浮状态,并且重力已知。浮力的计算方法主要就是以上四种。从以上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