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考语文总复习第一板块现代文阅读 复习任务群三散文阅读 任务组一 整体阅读 读懂是前提 活动2 从教材的一篇散文入手,掌握读懂散文的方法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b919045bf8b0b5ad42eba75257685e0e/b919045bf8b0b5ad42eba75257685e0e1.gif)
![2023年高考语文总复习第一板块现代文阅读 复习任务群三散文阅读 任务组一 整体阅读 读懂是前提 活动2 从教材的一篇散文入手,掌握读懂散文的方法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b919045bf8b0b5ad42eba75257685e0e/b919045bf8b0b5ad42eba75257685e0e2.gif)
![2023年高考语文总复习第一板块现代文阅读 复习任务群三散文阅读 任务组一 整体阅读 读懂是前提 活动2 从教材的一篇散文入手,掌握读懂散文的方法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b919045bf8b0b5ad42eba75257685e0e/b919045bf8b0b5ad42eba75257685e0e3.gif)
![2023年高考语文总复习第一板块现代文阅读 复习任务群三散文阅读 任务组一 整体阅读 读懂是前提 活动2 从教材的一篇散文入手,掌握读懂散文的方法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b919045bf8b0b5ad42eba75257685e0e/b919045bf8b0b5ad42eba75257685e0e4.gif)
![2023年高考语文总复习第一板块现代文阅读 复习任务群三散文阅读 任务组一 整体阅读 读懂是前提 活动2 从教材的一篇散文入手,掌握读懂散文的方法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b919045bf8b0b5ad42eba75257685e0e/b919045bf8b0b5ad42eba75257685e0e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活动2从教材的一篇散文入手,掌握读懂散文的方法。一、激材溯源探根究本。阅读一个消逝了的山村,回答以下问题。教师专用,整体阅读从标题、线索入手,围绕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写出你的阅读信息。【教师指导】第一步:关注标题标题告诉我们文章写作的主要对象并暗寓了作者的情感。第二步:初步厘清思路第一局部(13):点出作者居住的山村隐藏着一段兴衰史,引发读者关注平凡的山水。Y第二局部(410):作者由眼前景生发的启示和联想,、抒发了独特的人生感悟。第三局部(11):总括自然风物给作者的启迪,事物在生命的深处有着某种关联。第三步:初步把握线索文章以“一个山村的过去和现在”为线索。描写了山村的自然风物和对人
2、生的感受。第四步:概括主旨作者选取了一个已经消逝了的山村的自然风物,把一个山村的过去和现在交替呈现在读 者面前,赋予对自然、对人生的独特感悟,让人生发出时空变换、物是人非的慨叹,寄予了作者 珍爱自然、珍爱生命、共创和平家园的美好愿望。【典题训练】.作者猜测山村隐藏兴衰史的依据是什么? |(考查点:理解文本内容)答:答案:用石块砌成的旧路。.文章中作者举了 “一个村女在山顶上缝什么”的事例,意在表现什么?(考查点:选材和主且不管它是锤是斧,那把镰刀让我感到亲近,特别地高兴。农村的孩子从会走路就得 学着使用镰刀,一把磨得飞快、使着顺手的好镰,那可是宝贝。火车头上还顶着镰刀锤头的图 标,让我感到很特
3、别,仿佛这火车跟家乡、跟我有了点关联,或者预示着还会有别的我不懂的事 情将要发生十年后,我以第一名的成绩入伍,进入海军制图学校,毕业后成为海军制图员,接受的 第一批任务就是绘制中国领海图,并由此结识了负责海洋测量的贾队长。贾队长有个破旧的土 灰色挎包,缝了又缝,补了又补,唯一醒目的是用红线绣的镰刀锤头图案。既然已经站在了军旗下,自然也希望有一天能站在镰刀锤头下,我对这个图案有一种 特殊的亲近和敬意,于是就想用自己的新挎包跟他换。不料贾队长断然拒绝,他说这个挎包对 他有特殊的纪念意义,目前还有很重要的用途,绝不能送人。有一次他在测量一个荒岛时遇上 了大风暴,在没有淡水没有干粮的情况下硬是坚持了十
4、三天,另外的两个测绘兵却都牺牲了。 他用绳子把自己连同图纸资料和测量仪器牢牢地捆在礁石上,接雨水喝,抓住一切被海浪打到 身边的活物充饥后来一位老首长把这个挎包奖给了他。贾队长容许在我回家探亲的时候可以把挎包借给我,但回队时必须带来一挎包当地 的土和菜籽、瓜子或粮食种子。原来他每次出海测量都要带一挎包土和各样的种子,有些岛礁 最缺的就是泥土。黄海最外边有个黑熊礁,礁上只驻扎着一个雷达兵,一个气象兵,一个潮汐兵, 他们就是用贾队长带去的土和种子养活了一棵西瓜苗,心肝宝贝般地呵护到秋后,果真还结了 个小西瓜,三个人却说什么也舍不得吃又过了几年,我复员回到工厂干锻工。锻工就是打铁,过去叫“铁匠”。虽然
5、大锤换成 了水压机和蒸汽锤,但往产品上打钢号、印序号,还都要靠人来抡大锤。我很快就喜欢上了打 铁,越干越有味道。一干就是十年。在锻钢打铁的同时,也锻造了自己,改变了人生,甚至成全 了我的文学创作。我成了民间所说的“全科人”:少年时代拿镰刀,青年当兵,中年以后握大锤, 对镰刀锤头有了一种说不出的特殊感情。(有删改)整体阅读思维建模(约8分钟)从标题、结构和主旨方面,写出你的阅读信息,并画出【思维导图,【教师指导】第一步:关注标题标题告诉我们文章的大致内容及意蕴:文章写的主要内容是记忆中的事情;“光”可能是实写某种光芒,也可能具有象征意义一一某种具有价值引领和思想启蒙的精神之光。第二步:初步厘清思
6、路第一层(第段):第一道记忆中的光一一童年时看到的火车头上光芒闪烁的图标。 第二层(第段):第二道记忆中的光一一青年时见到的贾队长挎包上的图案。 第三层(第段):第三道记忆中的光一一中年时工作的劳开工具。第三步:初步把握线索本文以“镰刀锤头”为线索组织行文。第四步:概括主旨少时与镰刀为伴,青年与印着镰刀锤头图案的党旗为伴,中年锻钢打铁与锤头为伴,镰刀 锤头已经从引起不可名状的情感变为朝夕相处的伙伴,也暗示着“我”对其所象征的家国情怀 和责任感日渐浓厚。初见镰刀锤头时的亲切感和中年以后说不出的特殊情感,前后照应,表达 作者对其深沉又难以言表的热爱。作者的一生是在镰刀锤头指引下的一生,也是用镰刀锤
7、头创 造价值的一生。【典题训练】(约10分钟).以下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贾队长不肯把旧挎包送人,是因为这个挎包关联着他人生中难以忘怀的一段经历,不仅具有 特殊的意义,也是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精神寄托。B.尽管“我”的情感体验在各段落中表现不同,但连缀在一起,就将“我”对镰刀锤头图案“说 不出的特殊感情”巧妙地“说”了出来。C.本文借对火车、挎包、铁锤等寻常事物的记述,有意形成一种朴实无华的文体风格,暗示正 是这些寻常事物成全了 “我”的文学创作。D.文章寓象征于写实,喷吐着白汽、冲破黑暗呼啸而来的火车,既是写实的,也是象征的,它象 征着伟大的力
8、量、崭新的时代。答案:C。“有意形成”主观臆断。【解析】文章的文体风格由文章的选材、语言等所决定,是自然形成的。”暗示正是这些寻常 事物成全了 我的文学创作”曲解文意。由文章最后一段“在锻钢打铁的同时,也锻造了自 己,改变了人生,甚至成全了我的文学创作”可知,“铁锤”所代表的“锻钢打铁”的生活只是 在一定程度上“成全了 我的文学创作”。作者走上文学创作之路,在文学创作方面取得成 就应该有多方面的原因。.作者对儿时看火车经历的表达很有层次感,请结合作品具体分析。(6分)答:【解析】文本前六段写儿时看火车的经历,具体生动,娓娓道来,占了文本多半的篇幅。题干中 的关键词是“层次感”,即表达内容的先后
9、安排所造成的艺术效果。答题时应首先明确阅读区 间(前六段),然后概括出各段的主要内容并加以梳理整合,最后答出各层内容的内涵与作用。 答案:萌生念头:大同学对火车形象的描述,让“我”萌生看火车的念头;付诸行动:夜间穿 过坟场,耳朵贴在道轨上,写出“我”看火车时的兴奋与好奇;抒发感受:火车头上挂着光芒 闪烁的镰刀锤头的图标,让“我”感到特别,也感到亲切。.从文章谋篇布局的角度,分析题目“记忆里的光”是如何统摄全文的。(6分)答:【解析】题干规定了答题的角度为“谋篇布局”,即根据文章主题合理、巧妙地安排文章结构。要求作答内容为分析题目“如何统摄全文”,这就需要首先揣摩、挖掘题目含义,然后梳理全 文层
10、次,概括出各局部的主要内容。作答时要把题目含义、全文内容、文章主题结合起来,注 意说明各局部内容与题目、主题的关系。答案:“记忆里的光”,指火车头上“光芒闪烁的图标”,即镰刀锤头,是本文的核心意象; 围绕这一核心意象,按照时间顺序,安排了 “我”少年、青年、中年的人生片段,每一片段都 同“镰刀锤头”相关;最后,以“全科人”的身份表达出“我”对“镰刀锤头”的深厚感情,呼应题目,升华主题。教师专用链接教材如何分析散文的标题及其作用9微点拨三分析散文的标题及其作用,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交代写作对象和指向写作内容如故都的秋,“故都”两字指明描写的地点,含有深切的眷念之意,也暗含着一种文化 底蕴;“秋
11、”字确定描写的内容,与“故都”结合在一起,暗含着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融合的一种境界。.奠定情感基调,传达出作者的情感态度如动人的北平,“动人”奠定了作品的情感基调。.串联情节结构,预示情感开展变化如荷塘月色,作者在月下绕着荷塘而行,围绕着荷塘和月色展开描写,其主体内容就是 先写月光下的荷塘,再写荷塘上的月色,以及荷塘的四周,使文章线索明确,结构清晰。.化抽象为形象,揭示深刻意蕴或哲理。如捉不住的鼬鼠一一时间片论以“捉不住的 鼬鼠”为正题,以“时间片论”为副题,将抽象的时间化为形象的鼬鼠,集中说明时间的一个最 重要的特点,即把握不住,“无处不可穿越,无处不可逃遁”。观点“三分”法分析散文的标题
12、及其作用可蛆 将观点放回到文本中具体分 、阐述k析阐述根据题目指向对应内容,直接说明自己的判断,摆出自在分析阐述的基础上再深入 总结一步进行总结或挖掘,以照、挖掘人-应观点 I旨的关系)|卷口 答案:少女从形象到品质,都像鼠麹草,像鼠麹草一样谦虚、纯洁、坚强、美好,小小的生命舍 弃了浮夸,但都默默担负着一个伟大的宇宙的全部秘密。.在第2段中,文章说“我在那条路上走时,好像是走着两条道路:一条路引我走近山居,另一 条路是引我走到过去”这句话有什么含意?|(考查点:理解语句的含意)答:答案:一条路通向现实,一条路连接历史,小山村是连接点。在小山村里,我们能读到一切。.怎么理解文末“在风雨如晦的时刻
13、有着意味不尽的关联”这一句话的内涵?|(考查点: 理解语句的含意I答:答案:“风雨如晦的时刻”即作者写作的写代1942年,也是一个浩劫的年代,具有浓厚的 时代特征。作者的感悟带有浓厚的时代色彩,寄予了珍爱自然,珍爱生命,珍爱和平,共创人类 美好家园的愿望,这也是作者写作本文的用意所在。.作者描绘了哪些风物作为感怀的载体?(考查点:赏析景物描写)答:答案:小溪;鼠麹草;彩菌;有加利树;野狗;鹿子。.任何一篇散文都要借助一定的人和事,通过一系列文学手段来传递作者的一种情感或理性 的思考。学习了课文之后,有些同学对一个消逝了的山村中的风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他们成立了一个学习小组,进一步研究课文中
14、风物生发的联想以及承载的情思(或获得的感 悟)。请你参与其中,发表自己的意见。|(考查点:迁移运甬y答:答案:风物联想情思(感悟)小溪曾养育昔日的人们人类声息相通鼠麹草少女、村庄生命的宁静之美彩菌滋养过山村里的人生命的美好有加利树崇高的严峻的圣者生命的渺小野狗海上的飓风,寒 带的雪潮生命对于疾苦的恐惧鹿子幻境生命的庄严与神圣。、生成技法触类旁通) 。通过阅读一个消逝了的山村,总结散文阅读的步骤。“三步阅读散文”一一理文脉、析技巧、悟主旨关注标题明趋向散文标题,或点明写作对象,或 是线索,或说明情感。关注标题, 能够初步了解文章的整体趋向, 从而为梳理文脉打好基础步骤一理文脉, 知晓散 文“写
15、什么”由点到面分层次所渭“点”即具体的自然段;“面” 即大的层次。要想详尽了解文章 内容,必须“点” “面”结合去 梳理.“由点”分析段落:依据每一 自然段中的关键词(表过程的时间 词、表关系的关联词、表倾向的 情感词等)或关键句(总起句、过 渡句、总结句等)理解段意.“到面”分析层次:合并提取, 总结层意。依据段落关系(总分、 因果、并列等)合理合并,提取 主要内容,概括出层意步骤二析表达. 弄清散 文“怎 样写”表达技巧是指所有的写作技法.既含修 辞手法,也有表现手法、表达方式,有 时还指行文思路安排方式分析技巧,一要针对文本中比拟重要 的语段进行分析,二须依照“是何技 巧表达了什么”的一
16、般思路分析 出“怎样写”记叙性 散文因人明品、因事明理一 主旨即情感道理抒情性借景抒情、托物明理一散文主旨即精神意蕴议论性托物说理、直接说理一散文主旨即情趣理趣文章首尾往往会有意无意地表现 或流露出作者的写作意图或情感 态度,阅读时要把开头和结尾联 系起来考虑,揣摩作者的写作想 法是从什么地方开始的,又是到 什么地方结束的。 、阅读示范/ 。(2020 天津卷,改编)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题。(13分)线条之美梁衡我第一次对线条感兴趣,是有人送我一个细长的瓶子,里面装着一种很名贵的牡丹油。 但我“买梗还珠”,目不见油,竟被这个瓶子惊呆了。它的设计非常简洁,并没有常见的鼓肚、 细腰、高脚、束口
17、等扭扭捏捏的俗套。如果把瓶盖去掉,就剩下左右两条对称的弧线。但这线 条的干净,让你觉得是窗前的月光,空明如水;或是草原深处的歌声,直飘来你的心底。我神魂 颠倒,在手中把玩、摩拿不停。工作时置于案头,常会忍不住抬头看两眼。初中学几何时就知道,空间中先有一个点;点一动,它的轨迹就生成了一条线。所谓轨迹 者,只是我们的想象,或者是一物划过之后,在我们的脑海里的视觉驻留。原来这线条的美正在 似有似无之间,是自带几分幻美的东西。主客交融,亦幻亦真,天光云影,想象无穷。正是因了 它的来无踪,去无影,永不停,却又永无结果,也就让你永不会失望。线条,一种虚幻的、没有穷 尽的,可以寄托我们任何理想、情感和审美的
18、美。点动生线,线动生面,在大千世界里,这线永处于一种过渡之中。当它静卧于纸面时就含 而不露,或如枪戟之威,或如少女之娴;而一旦横空出世,就如羽镉之鸣,星过夜空。这线内藏着 无尽的势能与动能。所以中国画的白描,不要颜色,也不要西画的透视、光影,只需一根线,就 能表现出人物的喜怒哀乐,山水的磅礴雄浑。那线的起落、走势、轻重、弯曲等,居然能分出 几十种手法,灵动地捕捉各种美感。叶落霜天,花开早春,大河狂舞,烈马嘶鸣。确实在大自然 中,从天边群山的轮廓,到眼前的一片树叶、一枚花瓣,都是曲线的杰作。无论平面还是立体的 艺术,一线便可定格一个美丽的瞬间,同时也吐纳着作者内心的块垒。曹植的洛神赋:“翩 假设
19、惊鸿,婉假设游龙髡鬃兮假设轻云之蔽月,飘飘兮假设流风之回雪秣纤得衷,修短合度。肩 假设削成,腰如约素。”简直是一幅美人线描图。张岱的名篇湖心亭看雪写雪后西湖的风景, “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 粒而已”。你看一痕、一点、一芥、一粒,虽是文字,作者却如画家一般纯熟地运用了点和线的 表现手法。线条既然有这样的魔力,便为所有艺术之不可或缺,或者算是艺术之母了吧。最典型的 是书法艺术,洗尽铅华,只剩了白纸上一丝黑线的游走。那飞扬狂舞的草书,漏痕、飞白、悬针、 垂露等,恨不能将人间所有的线条式样收来,再融入作者的情感,飞墨于纸。或如晴空霹雳,或
20、如灯下细语。就这样牵着人的神经,几千年来书不完、变无穷、说不够、赏不尽。再如舞蹈, 一个舞蹈家的表演实际上是无数条曲线在空间做着力与势、虚与实、有与无的曼妙组合,不停 地在我们的脑海里形成视觉的叠加。正如纸上绝不会有两幅相同的草书,台上也绝不会有两个 相同的舞姿。这永不休止的奇幻变化,怎么能不教你的神经止不住地兴奋呢。至于音乐,那是 声音加时间的艺术,是不同声音的线条在不同时间段上的游走,轻轻地按摩着我们的神经,形 成听觉上的驻留。所谓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其实那梁上绕着的是些乐谱的彩色线条。线条魅力的最高表达在于我们的人体。人,除作为生产力的第一要素外,还是世间高贵 的审美对象。郭兰英唱:“姑
21、娘好像花一样,小伙心胸多宽广。”奚秀兰唱:“阿里山的姑娘美 如水呀,阿里山的少年壮如山。”这些都是在说他们身上阴柔至美或阳刚至强的线条。于是就 专门产生了美术界的人体绘画、摄影、雕塑,舞台上的舞蹈、戏剧、模特,竞技场上的体操、 健美、杂技等。这些都是人对自身形体线条的欣赏、开发与利用。线的魅力不止于具体的人或物,还常常注入主观精神,可囊括一个时代,代表一个地域, 成了一个国家或一段历史的符号。秦篆、汉隶、魏碑、唐楷,还有春秋的金文、商代的甲骨, 这每一种字体的线条,就是贴在那个朝代门楣上的标签。新中国成立之初,林徽因受命参与设 计国徽与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浮雕。其时她已重病在身,研究出方案后便让学
22、生去画草图。一周 之后交来作业,她只看了一眼,便大声说:“这怎么行?这是康乾线条,你给我到汉唐去找,到霍 去病墓上去找。”多年前,当我初读到这段资料时就奇怪,只用铅笔在白纸上勾出的一根细线, 就能看出它是康熙、乾隆,还是大汉、盛唐?带着这个疑问,我终于在去年有缘亲到霍去病墓上 走了一趟。那著名的马踏匈奴,还有石牛、石马等作品,线条拙朴、雄浑、苍凉,虽时隔两 千年,仍然传递着那个时代的辉煌、开放、不拘一格与国家的强盛。康乾时期中国的封建社会 已是强弩之末,线条繁缗奢华,怎能表现当时新中国的如日初升呢?美哉!博大精深的线条。(选自人民日报,有删节) 整体阅读-思维建模(约8分钟)本文通过对线条的描
23、写,从“物” “人” “理”等方面组织材料,由实入虚,写出了线条不 仅对于创造美有巨大作用,而且表达了时代的精神和气质,并借线条这一象征符号寄托了对当 时新中国的美好期待。答案:线条承载主观精神,是时代和国家的象征总结提升请从散文“形散神聚”的角度把握本文。微点拨三形散文章中既有叙事(第段的开头)又有描写(“并没有常见的鼓肚、细腰、高脚、 束口等扭扭捏捏的俗套”“那线的起落、走势、轻重、弯曲等,居然能分出几十种手法, 灵动地捕捉各种美感”),还有抒情(美哉!博大精深的线条)和议论(线条,一种虚幻的、 没有穷尽的,可以寄托我们任何理想、情感和审美的美)。行文方式灵活,富于变化。有 细处落笔(那是
24、声音加时间的艺术,是不同声音的线条在不同时间段上的游走,轻轻地按 摩着我们的神经,形成听觉上的驻留。所谓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其实那梁上绕着的是些 乐谱的彩色线条),也有小中见大(康乾时期中国的封建社会已是强弩之末,线条繁缗奢 华,怎能表现当时新中国的如日初升呢)。神聚本文的“神”主要指的是渗透在字里行间的对描写对象的赞美之情。主题在此基础 上加以升华表达了时代的精神和气质,并借线条这一象征符号寄托了对新中国的美好期 待。无论描写的内容如何广泛,从“物”到“人”到“理”组织材料,由实入虚,从表现 方法多么灵活,都要受中心思想的约束。,【典题训练】(约10分钟)1.以下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
25、两项是(4分)()A.第段中“买梗还珠”加引号,语带自嘲,强调了礼物的珍贵,突出了朋友所赠之物带给“我” 的惊艳感受。B.第段谈到中西方绘画技法,突出了中国画白描技法中线条的丰富表现力,语气中含有对中 国文化的自豪感。C.文章引用洛神赋文句,意在赞美曹植的艺术想象力,丰富了线条美的内涵,增添了本文的 文化韵味。D.文中写了舞蹈和音乐两种艺术形式,通过线条在空间里的组合和在时间中的游走来阐释线 条奇幻的动态之美。E.全文从“物” “人” “理”等方面组织材料,由实入虚,脉络清晰,思路严谨,内容丰富,繁而不 乱。答案:A、Co A项,作者自嘲没有看上那名贵的牡丹油,却对瓶子感到惊艳。C项,作者没有
26、“赞 美曹植的艺术想象力”。【解析】A项,“强调了礼物的珍贵,突出了朋友所赠之物带给我的惊艳感受”错,结合原 文“但我买梗还珠,目不见油,竟被这个瓶子惊呆了”,可见这是作者自嘲没有看上那名贵 的牡丹油,却对瓶子感到惊艳。C项,”意在赞美曹植的艺术想象力”错,作者引用曹植的洛 神赋是想要说明前面的观点:线条可定格一个美丽的瞬间,同时也吐纳着作者内心的块垒, 而非“赞美曹植的艺术想象力二.请赏析文中画横线句子。(5分)答:【解析】画横线语句“或如晴空霹雳,或如灯下细语”运用通感仕匕喻)的修辞手法,表现线条 的千变万化;“洗尽铅华”运用拟人手法,表现书法艺术是纯粹的线条之美;“书不完、变无穷、 说不
27、够、赏不尽”那么运用排比,写出书法艺术中线条的无穷魅力;而词语“游走”化静为动, 写出书法中线条的灵动;句式上长短结合,多用短句,如“漏痕、飞白、悬针、垂露等”“恨不 能将人间所有的线条式样收来,再融入作者的情感,飞墨于纸”,写出线条表现力的丰富以及书 法家对线条的喜爱。答案:运用拟人、通感(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有力地展现了线条赋予草书简约而富于 变化的艺术活力,表达了线条在书法艺术中的重要作用。.文末引入林徽因的故事有何效果? (4分)奔【解析】解答此题要注意从内容、结构、主旨、手法、情感等多角度思考。首先看林徽因的 故事写了什么,本身的作用。写林徽因认为汉唐的线条才符合国徽与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的内 涵,康乾线条不行。然后分析作者引入林徽因的故事想要证明什么,对主题有何作用?这个例子 是证明线条可以代表一个时代、一个地域、一个国家或一段历史,线条是蕴含着人的主观精神 的。最后分析引用例子的效果,很生动地诠释观点,并给文章注入文化内涵,同时寄予了作者的 情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度私人房子抵押借款合同(绿色建筑推广)
- 二零二五年度家电货款分期支付合同
- 2025年度新型门窗系统集成销售合同
- 现代城市小区的绿色能源管理模式
- 现代医疗培训中多媒系统的实践与探索
- 2024年植入广告项目投资申请报告代可行性研究报告
- 医疗领域减压体验身心健康的双重保障
- 文化视角下的现代数学教材设计研究
- 科技助力学校清洁工作自动化
- 职场中如何运用批判性思维解决问题
- 2024年微生物检测试剂行业商业计划书
- 高中英语选择性必修一单词表
- 初中生物校本课程纲要
- 物业公司介绍
- (正式版)SHT 3551-2024 石油化工仪表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 JTGT H21-2011 公路桥梁技术状况评定标准
- 【永辉超市公司员工招聘问题及优化(12000字论文)】
- 中国直销发展四个阶段解析
- 2024届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镇海中学高一物理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
-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 教材解读
- 《一次函数与方程、不等式》说课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