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崇明佳辰奶牛场蹄病发病情_第1页
上海崇明佳辰奶牛场蹄病发病情_第2页
上海崇明佳辰奶牛场蹄病发病情_第3页
上海崇明佳辰奶牛场蹄病发病情_第4页
上海崇明佳辰奶牛场蹄病发病情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题目:姓名:学院:专业:班级:学号:指导教师:上海崇明佳辰奶牛场蹄病发病情况的调查研究石俊动物医学院动物医学动医541715405孙卫东职称:副教授2010年5月26日南京农业大学教务处制目录摘要1关键词1Abstract1Keywords1调查地点2调查方法2诊断方法22.1.1蹄变形2腐蹄病2蹄叶炎2数据收集22.3数据整理分析2结果2蹄病的发病率和淘汰率2蹄病与胎次,月份,泌乳阶段以及奶产量的关系3与胎次的关系3与月份的关系3与泌乳阶段的关系3与奶产量的关系3蹄病牛的奶产量,乳脂率,乳蛋白率以及体细胞数与正常牛的比较3蹄病发病因素分析4管理因素4遗传因素4环境因素4

2、TOC o 1-5 h z营养因素4疾病因素4自身因素.4体会和建议54.1体会5建议6加强饲养管理6加强遗传选育工作6做好环境工作6平衡日粮营养6致谢6参考文献7 上海崇明佳辰奶牛场蹄病发病情况的调查研究动物医学专业学生石俊指导教师孙卫东摘要:对上海市崇明佳辰奶牛场的313头泌乳牛在2009年5月至2010年4月时期内蹄病的发生情况进行调查,并对其相关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时期内泌乳奶牛中有40头发生蹄病,发病率为12.8%,淘汰8头,淘汰率20%;发病牛只的胎次主要集中在23胎,占整个发病牛只的55%;发病时间以8、9月份居多,占整个发病牛只的47.5%;在泌乳的中期和后期发病较多,

3、占70%,主要发生在高产奶牛(30kg/天),占整个发病牛只的67.5%;发生蹄病的牛只奶产量低于正常牛只,体细胞数明显高于正常。同期乳成分分析表明发病牛只的乳脂率低于正常,但是乳蛋白率变化不明显。引起蹄病发病的主要因素有:管理因素,遗传因素,环境因素,营养因素,疾病因素,自身因素,可以通过加强饲养管理,加强遗传育种工作,做好环境工作,平衡日粮来防治。关键词:蹄病;调查;奶产量;体细胞,发病率InvestigationofprevalenceofcowlamenessinShanghaiChongmingJiaChendairyStudentmajoringinveterinarymedici

4、neSHIJunTutorSUNWei-dongAbstract:Theinvestigationoflamenessprevalenceof313lactatingcowsinShanghaiChongmingJiaChendairywascarriedoutfromMay2009toApril2010.Theresultsshowedthat40ofthemhadoccurredlameness,themorbiditywas12.8%,eliminationratewas20%(8/40).Lamenessofcowsmostlyfocuson2-3parity,accountingfo

5、r55%ofall,monthofoccurrenceoflamenessfocuson8and9,accountingfor47.5%.Itoccurredmostlyinthemid-andlatelactation,accountingfor70%,andmainlyinhigh-yieldcows(30kg/d)accountingfor67.5%.Milkproductionofcowlamenesswaslowerthannormal,somaticcellcountwassignificantlyhigherthannormal.Inmilkcompositionanalysis

6、,themilkfatpercentageofcowlamenesswaslowerthannormal,butmilkproteindidnotchangesignificantly.Themajorfactorsthatcausedlameness:managementfactors,geneticfactors,environmentalfactors,nutritionalfactors,diseasefactors,theirfactors,andcouldenhancethefeedingandmanagement,strengthenbreedingwork,dobetteron

7、environmentandfeedbalanceddiettocombat.Keywords:lameness;investigation;milkproduction;somaticcell;morbidity奶牛蹄病主要包括蹄变形、腐蹄病、蹄叶炎、指(趾)间皮肤增殖、蹄糜烂和白线病等疾病,其中以蹄变形、蹄叶炎和腐蹄病最为常见。蹄病已经与乳房炎,生殖系统疾病共同构成奶牛饲养业的三大制约因素,是奶牛的常见疾病之一1。该病从病理表现可分为蹄底溃疡、白线损伤、蹄底脓肿、指(趾)间皮炎、蹄疣、和趾(指)间蜂窝织炎等;从疾病的发生发展分为蹄叶炎、趾(指)间皮炎、趾指皮炎(毛状疣)和腐蹄病等。该病不仅

8、影响奶牛的正常生理活动,而且会造成奶牛泌乳量的减少,繁殖力降低,淘汰率升高等不良影响,危害严重。因此,防治蹄病,降低其发病率是加快奶牛业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必由之路。蹄病的发病有其地区性,不能简单地一概而论。详细了解当地实际情况,找出病因,是防治蹄病的先决条件,因此我们对上海市崇明佳辰奶牛场泌乳牛的蹄病发病情况进行了调查,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现报告如下。调查地点上海市崇明佳辰奶牛场,对其313头泌乳牛从2009年5月至2010年4月进行调查。调查方法与内容深入整个奶牛场运作的各个环节,了解其饲养管理水平,观察场房牛舍建设、饲养管理、挤奶卫生、挤奶方式、环境状况、畜牧兽医技术人员水平及

9、综合防治措施等。诊断方法奶牛蹄病主要包括蹄变形、腐蹄病、蹄叶炎、指(趾)间皮肤增殖、蹄糜烂和白线病等疾病,其中以蹄变形、蹄叶炎和腐蹄病最为常见。蹄变形蹄变形分为长蹄、宽蹄、翻卷蹄。长蹄即延蹄,是因为长时间拖延修蹄,使蹄的纵径过度延伸,蹄角度低,蹄向后坐,体重落于蹄踵。宽蹄,蹄两侧指长度宽度都超过了正常蹄指的范围,外观大而宽,蹄角质部较薄,蹄踵部较低,蹄角度变缓,驻足和运步时蹄前缘负重不实,向上翻翘,返回不易。卷蹄,是指从蹄壁向趾间卷曲,前蹄发生卷蹄时,内侧指向内卷,后蹄发生卷蹄时,外侧指向内卷,严重者以蹄壁着地,蹄尖交叉,卷蹄负面狭窄,纵径细长,严重者呈螺旋状蹄,由于蹄角质过长,负重不平衡,多

10、以蹄踵担负体重,呈严重的后方跛折,蹄角质干硬,常出现跛行,站立困难,卧多站少2-4。腐蹄病腐蹄病又称坏死性蹄皮炎或指(趾)间坏死杆菌病5,是牛的一种急性或亚急性坏死性传染病,以跛行、冠带、指(趾)间皮肤的肿胀和炎症为特征6,可分为趾间腐烂、腐蹄。趾间腐烂:蹄趾皮肤充血,发红肿胀,糜烂,有的蹄趾间腐肉增生,呈暗红色,突于蹄趾间沟内,质坚硬,极易出血,蹄冠部肿胀,呈红色,病牛跛行,以蹄尖着地,站立时,患肢负重不实。多发于成年牛。腐蹄:蹄的真皮、角质部都发生腐败性化脓,四蹄皆可发病,以后蹄多见,病牛站立时,患蹄球关节以下屈曲,频频换蹄,打地或踢腹,前肢患病时,患肢向前伸出,蹄出现变形,蹄的底部磨灭不

11、正,角质部呈黑色,如外部角质尚未变化,修蹄后见有污灰色或污黑色腐臭脓汁流出。蹄叶炎蹄叶炎可分为急性蹄叶炎、慢性蹄叶炎、亚临床性蹄叶炎。急性蹄叶炎:急性蹄叶炎病例表现为体温升高到40C41C,心动亢进,脉搏100次/分,病牛出汗,肌肉震颤;步状僵硬,运步疼痛,背部弓起;蹄冠部肿胀,蹄壁温度升高,敏感痛疼。患肢不敢负重,步态强拘。若后肢患病,有时前肢伸于腹下;若前肢患病,后肢聚于腹下。前肢的内侧蹄趾,后肢外侧蹄趾比其他蹄趾多发本病。严重病例,为了减轻疼痛,病牛两前肢交叉,两后肢叉开,病牛喜卧,不愿站立,趴卧不起。食欲和产乳量下降。慢性蹄叶炎:慢性蹄叶炎呈典型“拖鞋蹄”,蹄背侧缘与地面形成很小的角度

12、,蹄扁阔而变长。蹄背侧壁有嵴和沟形成,弯曲,出现凹陷。蹄底切削出现角质出血,变黄,穿孔和溃疡。亚临床型蹄叶炎:亚临床型蹄叶炎不表现跛行,但削蹄时可见蹄底出血,角质变黄,而蹄背侧不出现嵴和沟。数据收集查阅病牛记录,统计发病情况。收集该奶牛场从2009年5月至2010年4月的DHI报告。从DHI报告中可以查到每头病牛的编号、胎次、年龄以及每个月其奶产量、乳脂率、乳蛋白率、体细胞数等相关数据。2.3数据整理分析对收集来的病牛资料进行统计,各项指标与正常牛进行对比,找出差距并分析原因。结果蹄病的发病率和淘汰率在所调查的313头泌乳牛中,共有40头牛发生蹄病,占调查牛的12.8%,腐蹄病12头,占30%

13、,蹄叶炎15头,占37.5%,严重的蹄变形(使奶牛出现跛行,站立困难)8头,占20%,其中淘汰了8只,淘汰率为20%。详见表1表1蹄病的发病率和淘汰率Table1Morbidityandeliminationrateoflameness病名蹄病腐蹄病蹄叶炎蹄变形(严重)其他淘汰发病头数/头401215858发病率、淘汰率/%12.8%30%37.5%20%12.5%20%蹄病与胎次、月份、泌乳阶段以及奶产量的关系蹄病与胎次的关系调查表明,蹄病发病率在不同胎次的奶牛也有不同,以25胎发病率较高,其中23胎发病率最高,占整个发病牛只的55%。详见表2。表2蹄病牛只胎次统计Table2Statist

14、icsofparityofcowslameness胎次/胎1234567发病头数/头412105531发病率/%10%30%25%12.5%12.5%7.5%2.5%蹄病与泌乳阶段的关系对蹄病牛只泌乳阶段的统计,发现各个泌乳阶段都可以发生蹄病,在泌乳期的中后期发病率较高,共有28头发病,占70%。详见表3。表3蹄病牛只泌乳阶段统计Table3Statisticsoflactationstageofcowslameness泌乳时间/天0-3030-120120-210210以上发病头数/头571612发率12.5%17.5%40%30%蹄病与奶产量的关系把发生蹄病奶牛以高峰期日奶产30kg为分水

15、岭,分为两类:一类N30kg,另一类V30kg。30kg的有27头,占67.5%;V30kg的有13,占32.5%。详见图1。蹄病与月份的关系通过对09年5月份到10年4月份发生蹄病牛只的统计,可以看出4、7、8、9月蹄病的发病率较高,其中8、9月特别高,占总发病牛只的47.5%。详见图2。蹄病发病时间统计蹄病与奶产量的统计发病牛只121086420n.n.时间(月)蹄病头数图2蹄病发病时间统计Fig.2Statisticsofonsettimeoflameness图1蹄病与奶产量的统计Fig.1Statisticsoflamenessandmilkproduction蹄病牛的奶产量,乳脂率,

16、乳蛋白率以及体细胞数与正常牛的比较选取3头正常奶牛,再从发生蹄病的40头奶牛中随即选取4头,对比正常牛(取平均值)与蹄病牛在奶产量,乳脂率,乳蛋白率以及体细胞数等方面的差别。通过比较发现,在奶产量上,差异显著,正常奶牛虽然在某些阶段低于发病牛,但从整个泌乳阶段来看,总的奶产量明显高于发病牛;在乳脂率上,差异显著,正常牛在中期和后期明显高于蹄病牛,且病牛长时间低于标准值(乳脂率的标准:3.1%);在乳蛋白率上,差异不显著,病牛大多时间可以达标(乳蛋白率标准:2.95%);在体细胞数上,差异非常显著,蹄病牛只的体细胞数明显高于正常牛,且大大超过标准(体细胞数标准:V50万),不过这头正常牛有些时间

17、也超标。详细结果见图3。随机抽取病牛与正常牛奶产量比较随机抽取病牛与正常牛乳蛋白率比较0100200300400泌乳持续时间(天)病牛1病牛2辽病牛3:病牛4量产奶0比分百率白蛋乳5.00%4.00%3.00%2.00%1.00%0.00%0100200300400泌乳持续时间(天)病牛1病牛2_病牛3:病牛4-Ir-L随机抽取病牛与正常牛乳脂率比较O40万数胞细体随机抽取病牛与正常牛乳体细胞数比较100200300400OOOOOOOOooooooO4208642泌乳持续时间(天)泌乳持续时间(天)图3病牛奶产和乳成分走势Fig.3Trendofmilkproductionandmilkco

18、mposition3.4蹄病发病因素分析5.00%4.00%3.00%2.00%1.00%引起奶牛蹄病主要有六个方面的因素,即管理、遗传、环境、营养、疾病和奶牛自身状况。管理因素由于没经常放牧,使得奶牛没能充分的运动,蹄部的血液循环障碍,容易引发蹄病;修蹄技术直接关系到蹄病的发病率;位饲料的骤变,引起消化机能紊乱,产生有毒物质,吸收后造成血液循环不良;饲槽过低,奶牛呈前倾且两前肢叉开的姿势采食,使其内侧趾受力大于外侧趾,久之则发生蹄病。另外,长途运输,频繁调换牛舍等,也能影响牛蹄的正常机能,诱发蹄病。遗传因素奶牛的遗传性状将直接决定它们对肢蹄病的易感程度,肢势不正与遗传有很大的关系。奶牛肢蹄病

19、的遗传力为0.020.27。据观察,德系荷斯坦奶牛蹄病发生率低于美系荷斯坦奶牛,可能与品种和遗传有关。荷斯坦奶牛蹄部性状(质量性状)遗传系数为0.6,且与生产性能呈高度正相关。环境因素气候环境7、8、9月蹄病发病率较高,这几个月正处于夏季。一方面,夏季天气炎热,由于热应激,动物的呼吸频率,心率,免疫应答及其行为,动物的采食量减少,奶牛宁愿吃精料而不愿吃粗料,同时由于呼吸频率加快促使奶牛唾液的缓冲作用降低,降低中和胃酸的能力,增加了瘤胃酸中毒的危险;另一方面,夏秋季节,雨水较多,特别是梅雨季节,气候炎热潮湿,牛舍内粪尿多,卫生条件差,牛蹄长期受污物浸渍,角质变软,抵抗力降低,促使蹄病发生7。生产

20、环境奶牛长期站立在水泥地面上,使得蹄部的角质过度磨损,而致蹄底发生严重挫伤。当奶牛蹄部损伤产生疼痛加之如果长期站立在土地及水中时,就会促使蹄部的角质软化,如在这时蹄部已经受伤,则就会使伤口进一步受到污染,而致病情加重,遇到雨水较多的季节,圈舍湿滑,运动场粪便淤积,卫生条件差,牛蹄长期浸渍在污物中,使蹄角质软化,耐磨性、承重性以及抗病力均降低,易发生蹄病8,但如果饲养环境过于干燥,也会使奶牛发生蹄裂,圈舍阴暗潮湿,通风不畅,氨气集聚(氨可使角质蛋白分解变性成为死角质)使得蹄底变质呈粉末状,即可能出现临床上常见的“粉蹄”。圈舍过小,易使前蹄内侧趾角质过度形成,出现过长趾或蹄裂。运动场凹凸不平、有尖

21、锐物或坚硬的棱角,易使牛蹄受损而引发蹄病9。营养因素精粗配比不当奶牛日粮精粗饲料搭配比例失调是奶牛肢蹄病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8。奶牛场为了追求高产奶量,盲目加大精饲料含量,尤其是碳水化合物的饲喂比例,导致奶牛特别是高产奶牛日粮中粗饲料的不足和较差的质量,引起瘤胃酸度过高,并产生大量的组织胺,导致蹄叶炎的发生9。同时,如果精料少、蛋白质比例偏低也会导致蹄生长异常进而发生蹄变形、蹄裂等蹄病。因此,饲料合理的精粗比是预防蹄病的关键。3.442Ca、P比例失调饲料Ca、P比例失调、血Ca含量降低也是奶牛蹄病发生的重要原因10。当机体Ca水平下降时,奶牛为了维持泌乳和血Ca含量的需要,动员骨

22、骼中贮存的Ca、P,致使其发生营养不良、骨质疏松、蹄部变形、尾椎变软或部分消失等变化。奶牛日粮中无论是低Ca还是低P,都会引起骨质疏松。高Ca、高P也会对Zn等元素起拮抗作用,而缺Zn等元素会影响蹄的角质化,容易发生腐蹄病11。缺Zn锌是许多金属酶类和激素(如胰岛素)的组成部分,与皮肤的健康有关,蹄是皮肤的衍生物,日粮中缺锌,影响蹄角化,容易发生腐蹄病。缺维生素D维生素D不足或活性下降时,引起钙、磷代谢障碍。某些曲霉菌素中毒会干扰维生素D的活性,即使钙、磷充足也不能很好的被利用,引发奶牛蹄病。粗饲料特别是干草品质低劣,是引发奶牛蹄病的重要原因之一。疾病因素产后如产后

23、胎衣不下、子宫内膜炎、乳房炎、酮病等疾病会使奶牛抵抗力下降,易发生继发性蹄病;变形蹄引起蹄负担过重和蹄壁支撑力不足,出现皮下炎症和溃疡而发生急、慢性蹄叶炎;血液内毒素的存在促使小血管内形成微血栓,易导致蹄叶炎发生;病牛血浆中凝血酶原,凝血因子V、X及纤维蛋白含量的增加,易造成微血栓的形成,特别是在机体的末梢部位,导致末梢器官部分血循障碍,造成蹄角质部角化不全,从而引起变形蹄。自身因素奶牛的健康程度、胎次、年龄、奶产量以及泌乳阶段都会影响蹄病的发生。健康程度越差,对疾病的抵抗力越若,得病得可能性就越大。23胎的奶牛发病率最高,可能是由于在这个时间段奶牛的奶产量高:一方面,泌乳量上升,奶牛体内物质

24、代谢旺盛,机体抵抗力相对下降;另一方面,高产奶牛精料饲喂量较多,精料在体内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内毒素和组胺也较多,易使血液循环发生紊乱,导致蹄病的发生。体会与建议体会通过对上海市崇明佳辰奶牛场的313头泌乳牛在2009年5月至2010年4月的蹄病发生情况进行调查,发病40头,发病率12.8%,淘汰8头,淘汰率20%。结果表明,蹄病的发病率仍然很高,对奶牛的生产性能影响较大,会使奶产量减少,乳脂率降低,体细胞数大大增加,然而乳脂率、体细胞数都是衡量乳品质的标准,直接关系到乳品的价格,所以如何切实有效的控制好蹄病,直接关系到奶牛场的经济效益。建议4.2.1加强饲养管理该奶牛场虽然有运动场地,但是没有

25、一个合理有效的放牧机制,时放时不放,有时甚至几个月都不放,奶牛缺乏运动,长期休闲;一年有两次的修蹄机会,可是修蹄的技师不能按照规定修蹄,草草了事,甚至把有些健康的牛修成病牛;饲养密度过大,妨碍奶牛休息,而且会使疾病的传染机会大大增加;饲槽过低。应该建立一个合理有效的放牧机制,定期放牧,不要经常更换饲料,调换牛只,减少应激。一年修蹄两次,修蹄的时间视各个牧场具体情况而定,提高修蹄技师的业务水平。加强对牛蹄的护理,夏秋季每周用10%硫酸铜溶液浴蹄一次12,冬春季每两周浴蹄一次。每年春秋两季分别对全场成年母牛进行修蹄一次13。在设计奶牛畜栏时,畜栏的宽度约100cm120cm,牛床的长度约200cm

26、274cm,使奶牛有充分的活动空间皿。加强遗传选育工作选择肢蹄性状结实的公牛逐步改良肢蹄性状,并及时淘汰有肢蹄缺陷的奶牛,禁止有肢蹄缺陷的奶牛选作种用16。做好环境工作该奶牛场位于上海崇明,其处于亚热带地区而且靠海,夏季闷热潮湿,所以必须做好夏季牛棚的防暑降温,通风工作,及时清理牛粪便及污水,保持牛场地的干燥清洁,用过氧乙酸对过道和牛床每天中午消毒一次,杀灭致病菌。该牛场各牛棚内的过道以及牛床都采用水泥地,且环境潮湿,通风不是很好,卫生工作没做好,基本所有奶牛身上都有牛粪,运动场凹凸不平、有尖锐物或坚硬的棱角,这些因素都会导致蹄病的发生。建议奶牛舍的地面采用防滑系数好的材料,如机制红砖,牛床选

27、用防滑的橡胶垫,运动场地面要排水良好且平整无凹凸,运动场的地面最好用三七灰土(生石灰)压制而成,形成中间高,四周略低的,以利渗水和排水;加强环境卫生工作,提高清洁工对工作的责任心。平衡日粮营养该奶牛场有三个棚6#,7#,8#。6#新产牛精粗比为0.53,后期为0.51;7#新产精粗比为0.57,后期为0.4;8#后期为0.61。日粮中没有锌,碘,生物素等添加剂。从上面的数据可以看出其日粮的配方比较合适,精料不是很多,但是笔者感觉还可以适当的提高精料的比例,精粗比是随着不同泌乳期产奶量不同而定的,一般成母牛精粗比为30:70,高产奶牛泌乳前、中、后期的精粗比应分别控制在60:40、50:50和4

28、0:60。保证矿物质元素和维生素的平衡:奶牛日粮中钙、磷比例要合适,一般控制在1.5:12:1;每天每头牛最好补锌4.5mg(最好是有机锌如蛋氨酸锌),硒的添加量为0.3mg/kg.bw,碘的添加量为0.6mg/kg.bw,一般在奶牛日粮中添加10万IU的维生素A和维生素D,生物素的添加量为每天每头20mg17。致谢感谢南京农业大学孙卫东老师对我的实习和论文的细心指导,感谢上海奶牛研究所的张克春所长和张瑞华师兄在我的调查过程中提供的帮助和指导,感谢上海牛奶集团为我们提供实习场所,让我们学到很多实践的东西。参考文献梁学武.现代奶牛生产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p310-311.史远刚,袁凤林,李登云,等.奶牛卷蹄的矫正及效果观察J.中国奶牛,2001,(6):39-41.袁凤林,华惠敏,晁向阳,等.奶牛变形蹄的矫正及其效果观察J.宁夏农学院学报,1999,(4):30-40.石传林.奶牛腐蹄病的综合防治J.中国奶牛,2002,(3):38-39.武心镇,吴凌.奶牛腐蹄病的流行病学调查与治疗J.现代畜牧兽医,2008,(7):30-31.刘志远,黄铁军.奶牛腐蹄病的防治J.基层园地,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