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22年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五校联考七下期中语文试卷【看资料,探“中国”起源】 作为伟大祖国名称的“中国”,在几千年的历史中,她牵动着无数炎黄子孙的心;在人类文明史上,很多文明都因和“中国”两字有关而显得yy生辉。然而,“中国”这个令人骄傲的名称是怎么来的呢? 相传,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是夏朝,后来黄河流y一带的先民自称“华夏”。自汉代开始,人们常常把汉族建立的中原王朝称为“中国”。“中国”一名虽有三千年文字记zi的历史,但从夏、商、周开始直至清末,从来没有一个王朝或政权以“中国”作为正式国名。中华民国成立后,“中国”一名才成为具有近代国家概念的正式名称。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又将“中国
2、”的内hn进一步充实、完善。(1) 阅读语段,根据拼音,在横线上写出相应的汉字(yy) 生辉流(y) 记(zi) 内(hn) (2) 上面语段中有两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填入表中,然后改正。错别字 改正 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写出相应的篇名。(1) ,对镜帖花黄。(木兰诗)(2) 双兔傍地走, 。(木兰诗)(3) ,弹琴复长啸。(竹里馆)(4) 马上相逢无纸笔, 。(岑参 )(5) 杨花榆荚无才思, 。(韩愈晚春)如图是骆驼祥子中的两幅插图,请认真观察,完成下面题目。(1) 请依据插图所涉及的小说情节,分别给两幅图片命名。a b (2) 你觉得这两幅图能否体现小说中骆驼祥子的境遇?请选择其中一幅图
3、,结合小说内容说说自己的理由。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完成相关题目。材料一: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兵败被俘,坐了三年土牢,多次严辞拒绝了敌人的劝降。一天,元世祖忽必烈亲自来劝降,许以丞相之职,他毫不动摇,反而斩钉截铁地说:“唯有以死报国,我一无所求。”临刑前,监斩官凑近说:“文丞相,你现在改变主意,不但可免一死,还依然可当丞相。”文天祥怒喝道:“死便死,还说什么鬼话!”文天祥面向南方慷慨就义了,给世人留下一首撼人心弦的正气歌。材料二:在中国被称为“东亚病夫”的黑暗年代,鲁迅抱着医学救国的热情东渡日本留学。当他从电影中看到中国人被日寇砍头示众、同胞却麻木不仁的情景后,内心受到极大的震动。他毅然弃医从文,
4、立志用手中的笔来唤醒沉睡的中国民众的灵魂。材料三:被外国人称为“能抵五个师”的钱学森博士,1950年冲破美国的种种阻挠,回到祖国,军心在“一穷二白”的土地上,创造中国的火箭、导弹事业。有人问他为什么归心似箭,他说:“因为我是一个中国人,我的事业在中国,我的归宿在中国。”有人问他,中国既无人才又无设备,搞火箭导弹能行吗?他的回答是:“外国人能干的,中国人为什么不能干!”(1) “一个人不管你有多大的委屈,历史绝不会陪你哭泣,而它只认你的贡献。”结合三则材料,分别谈谈历史为什么记住了这三个人?(2) 结合材料三,说说钱学森归心似箭的具体原因是什么?(3) 文天祥、鲁迅用动人的诗句让我们感受到他们的
5、爱国热情,请写出其中两句。【品诗歌,悟文人风骨】【甲】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乙】黄鹤楼闻笛李白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注】这是李白乾元元年(758)流放夜郎经过武昌时游黄鹤楼所作。迁客:被贬谪之人,这里指西汉贾谊,被贬为长沙王太傅。落梅花:梅花落,笛曲曲牌名。(1) 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甲诗中“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的画面。(2) 乙诗第二句的“望”用得极为精妙,请分析其表达效果。(3) 李白在两首诗歌中分别提到了不同的笛曲,你理解诗人的用意吗?请结合诗歌内容作简要分析。【观古文,看巾
6、帼英雄】【甲】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节选自木兰诗)【乙】秦良玉,忠州人,嫁石砫宣
7、抚使马千乘。万历二十七年,千乘以三千人从征播州,良玉别统精卒五百裹粮自随。明年正月二日,贼乘官军宴,夜袭。良玉夫妇首击败之,追入贼境,连破七寨,大败贼众,为南川路战功第一。贼平,良玉不言功。 良玉为人饶胆智,善骑射,兼通词翰,仪度娴雅。而驭下严峻,每行军发令,戎伍肃然。所部号“白杆兵”,为远近所惮。 崇祯三年,永平四城失守。良玉奉诏勤王,出家财济饷。七年二月,贼陷夔州,围太平,良玉至乃走。十三年,罗汝才犯夔州。良玉邀之马家寨,斩首六百,追败之。(选自明史秦良玉传,有删改)(1) 下列选项中哪一项加点字用法和意义相同 A唯闻女叹息 闻之于宋君(穿井得一人) B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但微颔之(卖油翁
8、) C而驭下严峻 结友而别(孙权劝学) D愿为市鞍马 为南川路战功第一 (2) 用现代汉语翻译“良玉为人饶胆智,善骑射”。(3) “七年二月,贼陷夔州,围太平,良玉至乃走”中的“乃”字古汉语词典中有以下解释:第二人称代词。你,你的;副词,于是;副词,才;副词,竟然;副词,是。你觉得哪种解释更符合语境?请说出理由。(4) 同是“巾帼英雄”,选文中木兰和秦良玉的形象有何异同?请结合选文内容说说你的看法。【读散文,感文人情怀】沧浪旧话鲍坚 (1)暮春时节,拙内携小女去苏州游玩,归来后说起苏州景致,只觉得沧浪亭最佳,屋宇素雅脱俗,足径深曲清幽,颇有古意,更兼游人稀疏,行驻惬怀。其余诸处景点,虽然不乏精
9、致,却多了些俗气。 (2)沧浪亭我未曾游访过,却知道它的来历与众不同。脱俗或人稀,都源于它的这些来历。 (3)先说略近些的。 (4)北宋仁宗庆历四年(1044)秋天,负责编发朝廷文件的机构进奏院的主管官员苏舜钦,因“进奏院案”被削职为民。削职为民意味着仕途的断绝,修齐治平的家国情怀和光宗耀祖的人生抱负已不再可能,这无异于政治上的死刑。个人的遭遇加上新政的挫折,对苏舜钦精神上的打击程度可想而知。 (5)削职为民后,苏舜钦闲居苏州。他有一次经过苏州州学(官府所办学校),见西南边有一块荒地风光殊佳,就把它买了下来。这块纵横五六十寻也就是大约横竖各一百多米的地,只花了四万钱,折银应当不到四十两,还不包
10、括三面环绕的湖面,因此十分划算,难怪欧阳修夸此地“_,_ ”。苏舜钦在此构屋筑亭,打算由清风明月陪伴着,从此不问人间事。其中所筑的亭子,自然就是沧浪亭了。 (6)但是,他想不问世事,其实很难。更何况,他建亭并为之取名“沧浪”。 (7)说起“沧浪”,就有些远了。 (8)至少在东周春秋时期,楚国一些地方就流传着一首童谣,其中有两句歌词为后人记载,那就是:“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这两句话,字面上好理解。沧浪,可以认为是溪水之名,也可以认为是溪水澄碧之貌;濯是洗涤;缨是帽子的系带,帽子代表一个人的尊严,系带也代着尊严与高尚;足是脚,什么地方它都踩,不管是洁净还是肮脏。但
11、是,这句话除了字面上的意义,还可以做什么深刻的理解,则是见仁见智。 (9)孔子听到这首童谣,告诫弟子:“清斯濯缨,浊斯濯足矣。自取之也。”在清澈时濯缨,在污浊时濯足,都取决于每个人的不同追求。而百年之后的孟子在引用孔子的教导时,又把这两句话做了引申。他以那些追求浊水濯足者的结局为证,阐述追求清水濯缨的必要性:“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一切的屈辱败亡都首先来自自己。 (10)到了屈原,他行吟于江湖,遇到个渔父。他对渔父说:“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渔父不否认,不过建议屈原不妨学学古人,遇清则濯缨、遇浊则濯足。对此,屈原并不认可,说宁赴湘流、
12、葬于鱼腹,也不能蒙受世俗尘埃。后来他真就投身于江流鱼腹之中了。 (11)这么多的“沧浪”,苏舜钦取的是哪个?哪个是他可以摆脱的?哪个又是他不可以摆脱的?恐怕哪个他都摆不脱,因为它们都还在沧浪之中,都还是人间世事。 (12)可见,苏舜钦的沧浪亭并不能如他在沧浪亭记中所愿,能使自己“安于冲旷”。“冲旷”是由衷地豁达,“笑闵”是勇敢地承担。可不是吗?几年后,他就在愤懑中病故了。 (13)按理说,随着苏舜钦的亡故,沧浪亭将作为其他什么胜景的前生,被岁月之风吹散于江天而了无尘迹。可是情况却并非如此。就有那么一些人,也不管它是什么样的沧浪,始终追寻不已。自宋至元明清,虽然亭宇屡圮屡废,却又屡葺屡建,且沧浪
13、之名断而不绝。于是就传到了今天,让一对母女还有其他一些人有幸还能看到。 (14)至于苏州其他一些园林胜景,其实也是精美雅致,都值得品味。只是它与沧浪亭有一个本质的不同。沧浪亭,是人心历经岁月而不绝的沉积,因此略显沧桑;那些园子,是倾人力物力财力的建造,有富贵相。太平年代,自然趋富贵者多,品沧桑者少,因此那些园子便熙熙攘攘,沧浪亭则更为清幽。爱看哪一个,取决于人们的喜好,或是一时,或是一世。 (15)听母女说沧浪亭,我也心动,想去看看。当然若是去,其他园子也会看的,既为品旧时沧桑,也为惜现时富贵。(选自2022中国年度散文,有删改)(1) “沧浪亭我未曾游访过,却知道它的来历与众不同”一句中的“
14、来历”有哪些?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2) 第(5)段横线上应填什么内容?请选出最恰当的一项,并联系上下文说出理由。(3) 在写沧浪亭时,为何要提及苏州其他胜景?(4) 文中苏舜钦没有做到“安于冲旷”“笑闵万古”,你所了解的名人中,有谁做到了吗?请写出名字,并结合其作品或经历说出理由。(5) 文章最后一段在结构和内容上有什么作用?请联系全文简要分析。作文。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的袍泽之情是对家园的守护;“虽九死其犹未悔”的不悔之情是对家国的守护;“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乐之情,是对天下的守护。家国天下,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她不仅存在于历代文人的笔下,更存在于生活中的每个瞬间。那
15、些心存善意的人,那些感动我们的事,随手拾来,满心芬芳,这也是我们的家国天下。 请以守护为题,写一篇记叙文,字数不少于 600 字,文中不要出现(或暗示)本人姓名、校名。答案1. 【答案】(1) 熠熠;域;载;涵(2) 娇骄慨概【解析】2. 【答案】(1) 当窗理云鬓(2) 安能辨我是雌雄(3) 独坐幽篁里(4) 凭君传语报平;逢入京使(5) 惟解漫天作雪飞【解析】3. 【答案】(1) a祥子在烈日下拉车;b祥子在暴雨中拉车(2) 示例一:我选择a。这幅图能体现小说中骆驼祥子的境遇。烈日当空,天气酷热是祥子拉车的自然环境,恶劣的环境不适于人活动,祥子却要被生活所迫在这样的天气中拉车,所以说插画能
16、够体现祥子悲惨的遭遇。示例二:我选择b。这幅图能体现小说中骆驼祥子的境遇。祥子在暴雨中拉车,暴雨大而猛,自然环境恶劣;坐车的人对待祥子态度冷漠,如果坐车人不那么冷酷无情,祥子就可以“避避再走”,造成祥子痛苦生活的原因不只是天气,根本原因在于社会制度。所以说插画能够体现祥子悲惨的遭遇。【解析】(1) 本题考查了解名著内容的能力。a画的是烈日下一个人在拉车;b画的是暴雨下一个人在拉车。这是祥子在烈日和暴雨下拉车的情形。骆驼祥子中写到“六月十五那天,天热得发了狂”“整个老城像烧透了的砖窑,使人喘不过气来”祥子出去拉了一次车,“好歹拉到了地方,他的裤褂全裹在了身上”,“正在午后一点的时候,他又拉上个买
17、卖”,这时候天气发生了变化,开始刮风,下起了暴雨,“坐车的仿佛死在了车上,一声不出地任凭车夫在水里挣命。”“拉到了,坐车的连一个铜板也没多给”,“祥子一气跑回了家,抱着火,烤了一阵,他哆嗦地想风雨中的树叶。”(2) 本题考查理解名著内容的能力。两幅图画的都是祥子拉车的环境,烈日和暴雨的恶劣环境,加深了祥子拉车的痛苦,祥子在烈日和暴雨下拉车的情形是祥子苦难生活的写照,也是广大劳动人民在旧社会痛苦生活的一个缩影,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4. 【答案】(1) 文天祥:面对高官厚禄,毫不动摇,在民族大义面前,视死如归。鲁迅:为了救治国人,选择学医;为了唤醒民众,弃医从文。钱学森:冲破阻碍回国,为祖
18、国的火箭、导弹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2) 第一,他是中国人,事业和归宿都在中国;第二,为了证明中国人并不比别人差或祖国正是需要人才的时候。(3) 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解析】(1) 本题考查对人物的分析。根据材料一中“元世祖忽必烈亲自来劝降,许以丞相之职,他毫不动摇,反而斩钉截铁地说:唯有以死报国,我一无所求”可知文天祥面对高官厚禄,毫不动摇;根据“死便死,还说什么鬼话!”可见文天祥在民族大义前,视死如归。根据材料二中“在中国被称为东亚病夫的黑暗年代,鲁迅抱着医学救国的热情东渡日本留学”可知鲁迅是为了救治国人,选
19、择学医;由“他依然弃医从文,立志用手中的笔来唤醒沉睡的中国民众的灵魂”可知,鲁迅为了唤醒国人,弃医从文。根据材料三中“1950年冲破美国的种种阻挠,回到祖国,决心在一穷二白的土地上,创造中国的火箭、导弹事业”可知,钱学森冲破美国的种种阻碍回国,为祖国的火箭、导弹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2) 本题考查对材料内容的理解。根据“因为我是一个中国人,我的事业在这个,我的归宿在中国”可知钱学森回国的原因是:他是中国人,事业和归宿都在中国;根据“外国人能干的,中国人为什么不能干钱”可知,钱学森回国的原因是:为了证明中国人并不比别人差或祖国正是需要人才的时候。(3) 本题考查对爱国诗句的积累。示例:文天祥过
20、零丁洋中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鲁迅自嘲中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自题小像中的: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5. 【答案】(1) 寂静的夜晚,是谁家的庭院里传来悠扬的笛声?弥散在春风中,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洛阳城每个角落。(2) “望”有眺望之意,写出诗人对往事的回忆,对国运的担心及对朝廷的眷恋。(3) “折柳”,“留”“柳”谐音,寓有系别怀远之意,表达了诗人客居洛阳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落梅花”,运用通感,听到笛声眼前仿佛梅花飘落,给人凛然生寒之感,抒发了流放途中悲愁凄凉之情。【解析】(1) 本题考查诗句画面的描述。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诗中的画面时,一定要正确理解诗
21、句的意思,然后加上自己合理的想象与联想,用生动的语言再现画面。一二句的意思是谁家的庭院,飞出幽隐的玉笛声?融入春风飘满洛阳古城。据此描写即可。(2) 本题考查诗歌的炼字。“西望长安不见家”意思是日日西望,望不见长安,也望不见家。“一为迁客去长沙”,用贾谊的不幸来比喻自身的遭遇,流露了无辜受害的愤懑,也含有自我辩白之意。但政治上打击,并没使诗人忘怀国事。在流放途中,他不禁“西望长安”,这里有对往事的回忆,有对国运的关切和对朝廷的眷恋。然而,长安万里迢迢,对迁谪之人是多么遥远,多么隔膜啊!望而不见,不免感到惆怅。(3) 本题考查诗歌的比较阅读。春夜洛城闻笛“此夜曲中闻折柳,点出了折杨柳曲。古人送别
22、时折柳,盼望亲人归来也折柳。据说“柳”谐“留”,故折柳送行表示别情。所以,诗人听到这首折柳曲,便引起客愁乡思。黄鹤楼闻笛“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诗人巧借笛声来渲染愁情。江城五月,正当初夏,当然是没有梅花的,但由于梅花落笛曲吹得非常动听,便仿佛看到了梅花满飘落的景象。梅花是寒冬开放的,景象虽美,却不免给人以凛然生寒的感觉,这正是诗人冷落心情的写照。由乐声联想到音乐形象的表现手法,就是诗论家所说的“通感”。诗人由笛声想到梅花,有听觉诉诸视觉,通感交织,描绘出与冷落的心境相吻合的苍凉景色,从而有力地烘托了去国怀乡的悲愁情绪。6. 【答案】(1) B(2) 良玉为人富有胆略和智谋,擅长骑马
23、射箭。(3) 副词,才。“贼陷夔州,围太平”写出当时形势危急,“良玉至乃走”也写出秦良玉“为远近所惮”,体现她的威望。(4) 例:两人都英勇善战。如:木兰征战沙场多年,立下战功无数;良玉和丈夫打败敌军的偷袭,追击到贼军老巢。不同之处:木兰孝顺深明大义,在父亲年老兄弟还小的情况下,她毅然代父从军;良玉善骑射,治军严明,每当行军发令,全军肃静严整。【解析】(1) 本题考查学生对一词多义现象的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要注意积累词语的不同用法,最后结合句意理解词语的不同用法。A.闻:听到/闻:使听到;B.但:只/但:只;C.而:表转折关系/而:表承接关系;D.为:为了/为:成为。故
24、选:B。(2) 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饶,富有。善。句意:良玉为人富有胆略和智谋,擅长骑马射箭。(3) 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的理解能力。从“七年二月,贼陷夔州,围太平,良玉至乃走”的意思是:崇祯七年二月,贼兵攻破夔州,包围了太平,秦良玉军队到了,贼兵才撤围了。句中的“乃”是副词,才。“贼陷夔州,围太平”写出当时形势危急,“良玉至乃走”也写出秦良玉“为远近所惮”,体现她的威望。
25、(4) 本题考查学生的比较阅读能力。“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策宣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知,木兰征战沙场多年,立下战功无数;从“良玉别统精卒五百裹粮自随。明年正月二日,贼乘官军宴,夜袭。良玉夫妇首击败之,追入贼境,连破七寨,大败贼众,为南川路战功第一”可知,良玉和丈夫打败敌军的偷袭,追击到贼军老巢,立下了大功。这说明两人都英勇善战。从“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木兰孝顺深明大义,在父亲年老兄弟还小的情况下,她毅然代父从军;从“良玉为人饶胆智,善骑射,兼通词翰,仪度娴雅。而驭下严峻,每行军发令,戎伍肃然良玉善骑射,治军严明,每当行军发令
26、,全军肃静严整。7. 【答案】(1) 略近些,苏舜钦官场失意,闲居苏州,买下一块荒地构屋筑亭,为亭子取名“沧浪”;远些,“沧浪”来自楚国流传的童谣、孔子告诫弟子的话、孟子对孔子教导的引申、屈原和“渔夫”的对话。(2) A。“可惜只卖四万钱”,上文说苏舜钦买下一块风光殊佳的荒地,只花了四万钱,还不包括三面环绕的湖面十分合算;“清风明月本无价”,这块荒地风光殊佳,加上下文提到苏舜钦打算由明月清风相伴,从此不闻人间事,由此可知。(3) 写其他园林的胜景的精美雅致,有富贵相是为了衬托沧浪亭是人心历经岁月而不绝的沉积,略显沧桑;写苏州景致的精致俗气是为了以衬托沧浪亭素雅脱俗清幽、游人稀疏。(4) 范仲淹
27、,岳阳楼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表现出不因外物好坏或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的旷达胸襟。(5) 结构上,前后照应,总结全文。内容上,抒发作者对沧浪亭的向往之情,体现出作者包容的、兼收并蓄的人生态度(或流露出作者不忘过去,追寻“沧浪”旧迹,也要珍惜现在把握当下之意),深化文章主旨。【解析】(1)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概括。根据“先说略近些的”“苏舜钦.被削职为民,.闲居苏州,见西南边有一块荒地风光殊佳,就把它买了下来,.苏舜钦在此构屋筑亭,打算由清风明月陪伴着,从此不问人间事。其中所筑的亭子,自然就是沧浪亭了,可得:略近些,苏舜钦官场失意,闲居苏州,买下一块荒地构屋筑亭,为亭子取名“沧浪”;根据
28、“说起沧浪,就有些远了”“至少在东周春秋时期,楚国一些地方就流传着一首童谣,.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孔子听到这首童谣,告诫弟子:清斯濯缨,浊斯濯足矣。自取之也。”“到了屈原,他行吟于江湖,遇到个渔父。他对渔父说: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等内容可得:远些,“沧浪”来自楚国流传的童谣、孔子告诫弟子的话、孟子对孔子教导的引申、屈原和“渔夫”的对话。(2) 本题考查句子的补充以及理由的分析。根据“见西南边有一块荒地风光殊佳,就把它买了下来。这块纵横五六十寻也就是大约横竖各一百多米的地,只花了四万钱,折银应当不到四十两,还不包括三面环绕的湖面,因此十分划算。”“
29、苏舜钦在此构屋筑亭,打算由清风明月陪伴着,从此不问人间事”可知应该补充为“清风明月本无价,可惜只卖四万钱”。故选:A。(3) 本题考查文章写作手法的理解。根据“至于苏州其他一些园林胜景,其实也是精美雅致,都值得品味。只是它与沧浪亭有一个本质的不同。沧浪亭,是人心历经岁月而不绝的沉积,因此略显沧桑”可得:写其他园林的胜景的精美雅致,有富贵相是为了衬托沧浪亭是人心历经岁月而不绝的沉积,略显沧桑的特点。根据“那些园子,是倾人力物力财力的建造,有富贵相。太平年代,自然趋富贵者多,品沧桑者少,因此那些园子便熙熙攘攘,沧浪亭则更为清幽”可得:写苏州景致的精致俗气是为了以衬托沧浪亭素雅脱俗清幽、游人稀疏。(4)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拓展理解。“安于冲旷”这里既指沧浪亭的空旷辽阔的环境,也兼指沧浪亭的空旷辽阔的环境,也兼指淡泊旷适的心境。“笑闵万古”,对万古以来久溺宦者感到可笑可悯。总体来说就是表达达观、旷达的胸襟即可。从学过的古诗词中选择能够表达这种心境的诗词,写出诗人名字,并结合其作品或经历所表达的心境即可。(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抗生素使用后肠道微生态恢复方法
- 小学一年级数学同步练习题
- 高一化学第四单元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第二讲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练习题
- 2024高中地理第一章人口的变化第1节人口的数量变化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
- 2024高中语文第四单元创造形象诗文有别过小孤山大孤山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 2024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10章有机化学基础第35讲生活中常见的有机化合物精练含解析
- 2024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三章第3课时金属材料复合材料教案鲁科版
- 2024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一传统文化物质的组成与分类学案
- 2024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练20三大类岩石及地壳的物质循环含解析新人教版
- 期末学校教育教学年会闭幕上校长讲话:凝心聚力奔赴2025光明新程
- GB/T 15166.2-2023高压交流熔断器第2部分:限流熔断器
- 老年人能力评估标准解读讲义课件
- 材料报价三家对比表
- 202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全真模拟试题及答案(共四套)
- 标准辅助航空摄影技术规范
- 2023年中国人保财险校园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hdx7底层黑砖刷写和字库救砖教程bysmartyou
- 年会颁奖晚会颁奖盛典简约PPT模板
- 年产10000吨柑橘饮料的工厂设计
- 雷电知识、雷电灾害防御知识汇总-上(单选题库)
- 导学案 高中英语人教版必修三Unit4 Astronomy the science of the stars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