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22年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苏州市立达中学校八下期末语文试卷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 诗词作为古典文学园圃中一支艳丽的奇葩,向来以其阳春白雪式的唯美典雅,吸引了无数虔诚的追随者。那些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引人入shng 的深邃意境、nng 练生动的优美词句、感人致深的诗家情怀,不仅可以让我们学习古往今来仁人志士的气节情怀,领取诗词歌赋的精神给养,还传递着古诗词的yn 律和丰富的情感。从屈原“虽九死其犹未悔”到杜甫“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再到陆游“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再到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
2、以,岂因祸福趋避之”,中国古典诗词中yn 含着慰籍人生的文化滋养和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1) 根据拼音写出汉字。i 引人入shng ii nng 练生动iii yn 律iv yn 含(2) 文段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并改正。i 改为 ii 改为 默写。(1) 万籁此都寂, 。(常建 )(2) 此地一为别, 。(李白送友人)(3) ,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4) 谁见幽人独往来, 。(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5) 海内存知己,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6) 坐观垂钓者,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7) 可怜身上衣正单, 。(白居易卖炭翁)(8) 杜甫在饱览民生疾苦、体察人间冷
3、暖后,推己及人,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抒发了“ , ”的愿望。中国文化崇尚“和”。所谓“和”就是用和睦之情交流互动,营造和谐、和平发展氛围,消除矛盾,以“和”为纽带互相依存,互相包容,融会贯通,共同发展。请你为学校拟写一条宣传营建和谐校园的标语。下列是有关傅雷家书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与傅聪讨论诗词艺术时,傅雷认为白居易对音乐与情绪的关系领悟得很深。B傅雷希望傅聪能通过多写书信来训练文笔,尤其是训练其思想、理智、才智。C傅雷认为一般艺术家偏于理智、冷静,就因为他们停留在感性认识的阶段上。D傅雷在人格修养方面提醒傅聪要先批评自己,指点别人不要有“好为人师”之感。这幅图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上
4、的一幅插图,请概述图片上的故事情节。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列小题。【甲】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韩愈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注释】左迁:降职,贬官,指作者被贬到潮州。唐元和十四年(819 年)正月,唐宪宗命宦官从凤翔府法门寺真身塔中将所谓的释迦文佛的一节指骨迎入宫廷供奉。时任刑部侍郎的韩愈写了一篇谏迎佛骨表,劝谏阻止唐宪宗,指出信佛对国家无益,而且自东汉以来信佛的皇帝都短命,结果触怒了唐宪宗,被贬为潮州刺史。蓝关:在蓝田县南。湘:韩愈的侄孙韩湘。朝(zho)奏:早晨送呈奏章。秦岭:在蓝田县内东南。
5、拥:阻塞。瘴(zhng)江:指岭南瘴气弥漫的江流。瘴江边指贬所潮州。【乙】马说韩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呜呼! 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丙】进学解韩愈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方今圣贤相逢,治具毕张。拔去凶邪,登崇畯良。占小善者率以录,名一艺者无不庸。爬罗剔抉,刮垢磨
6、光。盖有幸而获选,孰云多而不扬?诸生业患不能精,无患有司之不明;行患不能成,无患有司之不公。”【注释】睃(jn):通“俊”,才智出众。庸:通“用”,采用、录用。爬罗:爬梳搜罗。剔抉:剔除挑选。刮垢磨光:刮去污垢,磨出光亮。有司:负有专责的部门及其官吏。(1) 请根据词典常用义给加点字选择恰当的解释,将序号填在对应的空格里。加点字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常用义字义毁于随跟随照着办听任,任随(1) 治具毕张张开陈设,设立设网捕捉(2) 无患有司之不明忧虑灾祸害病(3) (2)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i 占小善者率以录,名一艺者无不庸。ii 盖有幸而获选,孰云多而不扬?(3) 甲诗颈联即景抒情,既悲且壮
7、。请结合全诗赏析此联。(4) 联系乙文,分析甲诗中韩愈向侄孙韩湘交代“好收吾骨”的原因。(5) 乙文和丙文都谈到了选拔、任用人才的问题,但侧重点有所不同。请结合选文内容加以分析。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韩非子:“殷之法,弃灰于道者断其手。”也就是说,如果谁乱抛垃圾,就会被剁手。而这一立法一直延续到了秦朝。唐律疏议载:“其穿垣出秽污者,杖六十。”在街道上随便扔垃圾的人,会被处罚 60 大板。 早在宋代,就已有纸张回收的概念。现存世文物中有一卷北宋乾德五年(967 年)的写本救诸众生苦难经,用的就是“还魂纸”。据明代发明家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记载:“其废纸洗去朱墨污秽,浸烂入槽再造,
8、全省从前煮浸之力,依然成纸,耗亦不多。”清代,紫禁城里还曾兴起过“光盘行动”。史料记载,雍正皇帝就曾两次下旨,提倡节约粮食。其中一次他谕膳房:“凡粥饭及肴馔等食,食毕有余者,切不可抛弃沟渠,或与服役下人食之,人不可食者,则哺猫犬,再不可用,则晒干以饲禽鸟,断不可委弃。” 古人的垃圾分类其实并不复杂,主要有餐厨垃圾以及土石、木屑、废铜烂铁等其他生活垃圾。比如餐厨垃圾,早在秦汉时期以前,人们就将有利用价值的动物类垃圾如骨头、皮毛等,用来做成衣服、饰品等物,植物类垃圾用作燃料使用,一小部分还能入药,如橘、柚之皮。(摘编自北京日报故宫打造“零废弃博物馆”) 材料二 2022 年,“垃圾分类”不仅搅乱了
9、全国人民的“垃圾桶”,同时也撬动了千亿市场,催生了众多创业公司。据天眼查数据显示,2022 年全国新增垃圾处理相关企业超过了七千多家。各种与垃圾分类相关的项目、公众号和小程序也应运而生,分类垃圾桶、代扔垃圾服务、互联网+垃圾分类平台等纷纷涌现。一些大的科技公司也针对垃圾分类跑马圈地,比如支付宝上线免费上门回收垃圾服务,京东也推出了“垃圾分类”助手。虽然 2022 年里有关垃圾分类的众多创业项目仍未找到成熟的盈利模式,但随着垃圾分类的全面铺开,环保行业的潜力终将被不断释放。其实除了固废行业外,“垃圾分类”政策的落地也在广泛影响包装、食品、外卖、餐饮、酒店等诸多行业。而这些行业的企业的反应和行动则
10、将决定其面临的究竟是挑战,还是机遇。(摘编自可持续发展经济导刊垃圾分类:全民参与的社会“新时尚”) 材料三(1) 请结合【材料一】说说古代环保理念。(2) 有人认为扔垃圾是一件小事,结合【材料一】【材料二】说说你的看法。(3) 根据【材料三】中的信息,分析当前垃圾分类工作难以有效推进的原因,并就此提一条合理化建议。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问题。山中避雨丰子恺 前天同两女孩到西湖山中游玩,天忽下雨。我们仓皇奔走,看见前方有一小庙,庙门口有三家村,其中一家是开小茶店而带卖香烟的。我们趋之如归。茶店虽小,茶也要一角钱一壶。但在这时候,即使两角钱一壶,我们也不嫌贵了。 茶越冲越淡,雨越落越大。最初因游山
11、遇雨,觉得扫兴;这时候山中阻雨的一种寂寥而深沉的趣味牵引了我的感兴,反觉得比腈天游山趣味更好。所谓“山色空蒙雨亦奇”,我于此体会了这种境界的好处。然而两个女孩子不解这种趣味,她们坐在这小茶店里躲雨,只是怨天尤人,苦闷万状。我无法把我所体验的境界为她们说明,也不愿使她们“大人化”而体验我所感的趣味。 茶博士坐在门口拉胡琴。除雨声外,这是我们当时所闻的唯一的声音。拉的是梅花三弄,虽然声音摸得不大正确,拍子还拉得不错。这好像是因为顾客稀少,他坐在门口拉这曲胡琴来代替收音机作广告的。可惜他拉了一会就罢,使我们所闻的只是嘈杂而冗长的雨声。为了安慰两个女孩子,我就去向茶博士借胡琴。“你的胡琴借我弄弄好不好
12、?”他很客气地把胡琴递给我。 我借了胡琴回茶店,两个女孩很欢喜。“你会拉的?你会拉的?”我就拉给她们看。手法虽生,音阶还摸得准。因为我小时候曾经请我家邻近的柴主人阿庆教过梅花三弄,又请对面弄内一个裁缝司务大汉教过胡琴上的工尺。阿庆的教法很特别,他只是拉梅花三弄给你听,却不教你工尺的曲谐。他拉得很熟,但他不知工尺。我对他的拉奏望洋兴叹,始终学他不来。后来知道大汉识字,就请教他。他把小工调、正工调的音阶位置写了一张纸给我,我的胡琴拉奏由此入门。现在所以能够摸出正确的音阶者,一半由于以前略有摸小提琴的经验,一半仍是根基于大汉的教授的。在山中小茶店里的雨窗下,我用胡琴从容地(因为快了要拉错)拉了种种西
13、洋小曲。两女孩和着了歌唱,好像是西湖上卖唱的,引得三家村里的人都来看。一个女孩唱着渔光曲,要我用胡琴去和她。我和着她拉,三家村里的青年们也齐唱起来,一时把这苦雨荒山闹得十分温暖。我曾经吃过七八年音乐教师饭,曾经用钢琴伴奏过混声四部合唱,但是有生以来,没有尝过今日般的音乐的趣味。 两部空黄包车拉过,被我们雇定了。我付了茶钱,还了胡琴,辞别三家村的青年们,坐上车子。油布遮盖我面前,看不见雨景。我回味刚才的经验,觉得胡琴这种乐器很有意思。钢琴笨重如棺材,小提琴要数十百元一具,制造虽精,世间有几人能够享用呢?胡琴只要两三角钱一把,虽然音域没有小提琴之广,也尽够演奏寻常小曲。虽然音色不比小提琴优美,装配
14、得法,其发音也还可听。这种乐器在我国民间很流行,剃头店里有之,裁缝店里有之,江北船上有之,三家村里有之。倘能多造几个简易而高尚的胡琴曲,使像渔光曲一般流行于民间,其艺术陶冶的效果,恐比学校的音乐课广大得多呢。 我离去三家村时,村里的青年们都送我上车,表示惜别。我也觉得有些儿依依。(曾经搪塞他们说:“下星期再来!其实恐怕我此生不会再到这三家村里去吃茶目拉胡琴了。)若没有胡琴的因缘,三家村里的青年对于我这路人有何惜别之情,而我又有何依依于这些萍水相逢的人呢?古语云:“乐以教和。”我做了七八年音乐教师没有实证过这句话,不料这天在这荒村中实证了。 1935 年秋日作。(1) 文章第段作者称“体会了这种
15、境界的好处”,联系上下文说说是怎样的好处?(2) 文章为什么要插叙自己小时候胡琴入门的过程?(3) 联系上下文说说你对第段中“今日般的音乐的趣味”的理解。(4) 有人认为第段中有关小提琴、钢琴的内容与主题无关,可删去,你怎么看?(5) 礼记中庸认为“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文末作者也引用了古语“乐以教和”,有何用意?按要求作文。 生命是博大丰富的,可享受的东西无穷无尽;生命又是短暂的,许多有意义的东西会稍纵即逝。青春的你们热血燃烧,有着积极向上、充满阳光和热血的状态,有着主动进取、热情踊跃、乐观果敢的品质你们对现实生活充满希望,为了心中的目标,
16、不断拼搏、努力奋斗。燃烧的青春,值得你去享受!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以“享受燃烧的青春”为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 600 字,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得出现(或暗示)本人的姓名、校名。答案1. 【答案】(1) i 胜ii 凝iii 韵iv 蕴(2) i 致;至ii 籍;藉【解析】(1) i 本题考查看拼音写汉字,“引人入胜”的意思是“风景或文艺作品特别吸引人,引人进入佳境”,其中“胜”的意思是“胜境”,注意“胜”中的偏旁是“月字旁”;“凝练”的意思是“紧凑简练,言简意赅”,注意“凝”的偏旁是“冫”;“韵律”是指“平仄和押韵规范”,注意“韵”的字形;“蕴含”的意思是“包含在内”,注意“蕴”的偏旁是“草
17、字头”。(2) i 本题考查字形辨析。“感人至深”是一个固定的成语,意思是“受到的感动特別深”,没有“感人致深”这个词语;“慰藉”的意思是“安慰,抚慰”,注意“慰藉”的“藉”偏旁是“草字头”。2. 【答案】(1) 但余钟磬音;题破山寺后禅院(2) 孤蓬万里征(3) 零落成泥碾作尘(4) 飘渺孤鸿影;苏轼(5) 天涯若比邻(6) 徒有羡鱼情(7) 忧炭贱愿天寒(8)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解析】(1) 本题考察课内古诗文背诵,易错字词有“磬”“禅”。(2) 本题考查学生名句的识记能力,应先分析语境,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回顾诗句。平时背诵时要熟读熟记,要理解诗句中每个字的含义,要
18、根据语境仔细判断,注意书写,不要笔误。附原诗: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3) 本题考查学生名句的识记能力,默写诗文句子,易写错字,平时背诵时要熟读熟记,要理解诗句中每个字的含义,要根据语境仔细判断,注意书写,不要笔误。(4) 本题考察课内古诗文背诵,注意“缥缈飘渺”的辨析。(5) 注意关键字形的正确书写,如“涯”“邻”。(6) 本题考查学生名句的识记能力,应先分析语境,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回顾句子。平时背诵时要熟读熟记,要理解诗句中每个字的含义,要根据语境仔细判断,注意书写,不要笔误。(7) 本题考察对名句名篇的背诵和默写
19、,要熟练背诵、默写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8) 本题考查名句默写,要注意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识记。根据“在饱览民生疾苦、体察人间冷暖后推己及人”“愿望”可知,本题答案是“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要注意“突兀”“庐”的写法。3. 【答案】师生情常在,和谐创校园。【解析】本题考查标语的拟写能力。本次标题的主题是“创建和谐校园”,拟写标题的时候注意字数不要太多,简洁明了、通俗易懂,标题中要提到“和谐”二字,注意标题读起来要有节奏感,因此最好两句话字数一致。4. 【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名著傅雷家书内容的识记。结合原著傅雷家书及题干“偏于理智、冷静”可知应是“
20、因为他们停留在理性认识的阶段上”,所以选项 C 中“就因为他们停留在感性认识的阶段上”的表述不正确。5. 【答案】保尔为了救朱赫来,狠狠地摁着敌人的枪,与朱赫来一起同匪兵搏斗。【解析】本题考查了对名著人物及其相关故事情节的理解能力。要注意根据经典片段和图片提示回忆名著内容,熟知故事情节。看图所知是保尔狠狠地摁着敌人的枪,他与朱赫来一起同匪兵搏斗。6. 【答案】(1) ;(2) i 具备一点优点的人全部被录取,拥有一种才艺的人没有不被任用的。ii 只有才行不高的侥幸被选拔,绝无才行优秀者不蒙提举。(3) 颈联上承首联“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用“云橫秦岭”“雪拥蓝关”写出道路的艰险,“
21、家何在”“马不前”流露出作者英雄失落之悲,表现了诗人对亲人、对国都的眷顾与依恋。颈联又照应第二联,故语虽悲酸,却悲中有壮,表现了“为除弊事”而“不惜残年”的坚强意志。(4) 乙文以马为喻,谈的是人才问题,通过千里马因没有伯乐而得不到赏识,表达了作者对封建统治者不能识别人才、不重用人才、埋没人才的强烈愤慨。甲诗作于诗人因谏迎佛骨表而被贬的途中,诗人一片忠心为朝廷着想,但皇帝不但听不进忠言反把诗人远贬潮州。诗人就像乙文中的千里马,不被赏识,得不到重用。诗人的内心是凄楚的,“好收吾骨痺江边”,表现了诗人的激愤之情。(5) 乙文通过写没有伯乐,干里马只能埋没于槽枥之间,强调了用人者发现人才、识别人才的
22、重要性;丙文勉励诸生勤学善思,努力提高自身的修养,强调了个人素质的重要性。【解析】(1) 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意思。“毁于随”的意思是“由于因循随俗而败坏”,其中“随”的意思是“任随”;“治具毕张”的意思是“各种法律全部实施”,其中“张”的意思是“设立”;“无患有司之不明”的意思是“不要担心主管部门官吏不够英明”,其中“患”的意思是“忧虑”。(2) i 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的翻译。重点词:率,都;庸,同“用”,录用。ii 重点词:盖有,只有;幸,侥幸;选,选拔;扬,提举。(3) 本题考查对诗句的赏析能力。“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上下两句各含两个子句,前面的子句写眼前景,后面的子句即景抒情
23、。“云横秦岭”,遮天蔽日,回顾长安,不知“家何在”?“雪拥蓝关”,前路艰险,严令限期赶到贬所,无奈“马不前”。“云横”“雪拥”,既是实景,又不无象征意义。“蓝关”形容关山险恶,归途渺渺,前途茫茫,“雪拥蓝关”语意双关,明写天气寒冷,暗写政治气候恶劣。“马不前”其实是人不前,三字中流露出作者英雄失落之悲,表现了诗人对亲人、对国都的眷顾与依恋。这句借景语言情思,诗人忠而获罪,远贬潮阳,抛妻别子而南行,心中是极其伤痛的。“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表现韩愈被贬原因。这一联,景阔情悲,蕴涵深广,遂成千古名句。作者原是抱着必死的决心上表言事的,如今自料此去必死,故对韩湘安排后事,以“好收吾骨”作结
24、。在章法上,又照应第二联,故语虽悲酸,却悲中有壮,表现了“为除弊事”而“不惜残年”的坚强意志。(4) 本题考查对古诗内容的理解及对比阅读。韩愈因为写谏迎佛骨表劝谏唐宪宗,结果触怒了皇帝,被贬为潮州刺史。甲诗中“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两句交代了诗人被贬的原因。“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诗人一片忠心为朝廷着想,但唐宪宗却听不进忠言。诗人就像马说中的千里马,“鸣之而不能通其意”,反被主人“执策而临之”,诗人的内心是凄楚的。“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干里称也”,人才如果得不到明主的赏识,最终只能在碌碌无为中死去。诗人想到自己在这“衰朽”的年纪被贬潮州,想来
25、已不可能再重回朝廷,所以向侄孙交代“好收吾骨瘴江边”,从中不难看出诗人内心的激愤之情。(5) 方法一:本题考查对比阅读。通读乙文,根据“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可知,乙文重点论述了用人者要能识别人才、发现人才,强调了选拔、任用人才时用人者的重要性;通读丙文,根据“诸生业患不能精,无患有司之不明;行患不能成,无患有司之不公”可知,丙文重点论述了提高个人素质的重要性,强调了选拔、任用人才时要重视个体的主观修养。方法二:【甲】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早晨我把一封谏书上奏给皇帝,晚上就被贬官到路途遥远的潮州。 想替皇上除去有害的事,哪能因衰老就吝惜残余的生命。 回头望长安,看到
26、的只是浮云隔断的终南山,家又在哪里?立马蓝关,积雪拥塞,连马也踟蹰不前。 我知你远道而来应知道我此去凶多吉少,正好在潮州瘴气弥漫的江流边把我的尸骨收清。【乙】马说 世上有了伯乐,然后才会有千里马。千里马经常有,可是伯乐却不会经常有。因此即使有千里马,也只能在仆役的手里受屈辱,和普通的马并列死在马厩里,不能以千里马著称。 一匹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有时能吃一石食。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的食量多加饲料来喂养它。这样的马即使有日行千里的能力,却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才能和好的素质也就不能表现出来,想要和一般的马一样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鞭策它,却不按照正确的方法,喂养它,又不足以使它充
27、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听它嘶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反而拿着鞭子走到它跟前时,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果真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吧!【丙】进学解 学业由于勤奋而专精,由于玩乐而荒废;德行由于独立思考而有所成就,由于因循随俗而败坏。当今圣君与贤臣相遇合,各种法律全部实施。除去凶恶奷邪之人,提拔优秀人才。具备一点优点的人全部被录取,拥有一种才艺的人没有不被任用的。选拔优秀人才,培养造就人才。只有才行不高的侥幸被选拔,绝无才行优秀者不蒙提举。诸位学生只要担心学业不能精进,不要担心主管部门官吏不够英明;只要担心德行不能有所成就,不要担心主管部门官吏不公正。7. 【答案】(1) 不乱扔
28、垃圾;物尽其用(2) 我认为扔垃圾不是一件小事。垃圾分类可以减少环境污染,改善环境;可以变废为宝,转化成新的资源,循环再利用,节约资源;催生众多创新公司、新兴产业,带来新的机遇。(3) 民众对垃圾分类认知程度与实践情况基本一致。大多数民众只是知道垃圾分类概念,但掌握具体分类方法的民众不到一半,且一直坚持分类投放垃圾的只占 38.2%,说明民众积极性不高。因此当前垃圾分类工作难以有效推进。(合理化建议)普及垃圾分类具体办法:加强设施体制建设,完善奖惩措施等等。【解析】(1) 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材料信息的提取和概括能力。根据材料一“如果谁乱抛垃圾,就会被剁手”“在街道上随便扔垃圾的人,会被处罚 6
29、0 大板”,可以总结为:不乱扔垃圾;根据材料一“其废纸洗去朱墨污秽,浸烂入槽再造,全省从前煮浸之力,依然成纸,耗亦不多”“雍正皇帝就曾两次下旨,提倡节约粮食”“人们就将有利用价值的动物类垃圾如骨头、皮毛等,用来做成衣服、饰品等物,植物类垃圾用作燃料使用,一小部分还能入药,如橘、柚之皮”,可以概括为:物尽其用。(2) 本题考查的是观点看法。先明确看法,“扔垃圾不是一件小事”。再据材料一“人们就将有利用价值的动物类垃圾如骨头、皮毛等,用来做成衣服、饰品等物,植物类垃圾用作燃料使用,一小部分还能入药,如橘、柚之皮”,材料二“同时也撬动了千亿市场,催生了众多创业公司”“分类垃圾桶、代扔垃圾服务、互联网
30、+垃圾分类平台等纷纷涌现”等,可知除了改善环境外,还可以变废为宝,循环再利用和催生新兴产业,带来新机遇。(3) 本题考查的是拟写建议。根据题目要求提取材料三的信息“知道垃圾分类的概念占 94.6%”“清楚各类垃圾分类的具体分类办法占 41.4%”“一直坚持分类存放、投送垃圾的占 38.2%”,可知问题是民众对垃圾进行分类的积极性不高,分类垃圾的工作推行不顺利等,据此可提出的建议可以是对垃圾分类的行为进行奖惩措施。(合理化建议围绕认知和实践中的问题展开即可)8. 【答案】(1) 山色迷蒙,若有似无,这种不寻常的雨天景色,带给作者寂寥而深沉的趣味;因避雨山中,拉胡琴奏乐曲,和两位女孩子的歌声,引得
31、三家村里的青年一起唱和,让作者有非同寻常的音乐体验。(2) 插叙小时候拜师学琴的经历,使我拉胡琴技艺不俗有了凭依;例举劳动者懂得教琴的事实,说明胡琴这一民族乐器有大众基础。(3) 避雨山中即兴“拉唱”,让作者有非同寻常的音乐体验:一是处身自然中,音乐使苦雨荒山变得温暖;二是处身村人中,音乐使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拉近。(4) 不可删。因为作者将胡琴与钢琴、小提琴作对比,更突出了胡琴易于普及的优势,更好地说明音乐应走向大众化,让普通人都能享受到音乐的乐趣,得到艺术的陶冶,以便发挥“乐以教和”的功用。(5) 总结前文内容,表明“我”用胡琴拉奏的乐曲,和着两位女孩子的歌声,引得三家村里的青年跟着一起唱和,
32、让“我们”在这荒山苦雨里相处得非常愉快和谐。引用古语,简洁凝练,典雅深刻,增强了文章的文学底蕴。卒章显志,深化主旨,音乐具有很强的教化作用,使人与人之间变得和谐温暖,体现了作者对人民、对青年的深沉的爱和“乐以教和”的艺术追求。【解析】(1) 本题考查对文本具体语句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结合上下文具体分析。“体会了这种境界的好处”所在的句子完整表达为“所谓山色空蒙雨亦奇,我于此体会了这种境界的好处”,由此可知,“这种境界”指“山色空蒙雨亦奇”,所以题目实质上要问的是作者体会到“山色空蒙雨亦奇”的好处山色空蒙雨亦奇”意思是山色迷蒙,若有似无,这种雨天景色不寻常。文章的第段前面部分也正是写游山遇
33、雨,且作者认为“山中阻雨的一种寂寥而深沉的趣味牵引了我的感性,反觉得比睛天游山趣味更好”,可知这个境界的好处是他体会到了雨天的别样趣味;再结合后文第段到第段写我不仅怨雨,还借琴奏乐,和女孩、青年的歌声,用音乐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的距离,这种非同寻常的音乐体验也是这种境界的好处。(2) 本文考查对具体语段的把握能力。而“我的胡琴拉奏入门”故事主要在文中第四段,讲述作者曾经拜师学艺的故事,一方面是为了展现拉琴水平高的缘由,增添了文章的真实感;另一方面,是通过写普通百姓教“我”学琴,体现了胡琴这种乐器在我国民间很流行,有一定的大众基础。整理以上分析,即可得出答案,注意答题全面。(3) 本题考查对具体语
34、句的把握能力。本句话出现在文本第四段,联系上下文,由第四段“两女孩子和着了歌唱,好像是西湖上卖唱的,引得三家村里的人都来看。一个女孩唱着渔光曲,要我用胡琴去和她。我和着她拉,三家村里的青年们也齐唱起来,一时把这苦雨荒山闹得十分温暖”可知,“我”的胡琴声、两女孩的歌声和三家村村民的歌声,一同让这苦雨荒山闹得十分温暖,这给了作者不同寻常的音乐体验,所以作者说“有生以来,没有尝过今日般的音乐的趣味”。由第五段“若没有胡琴的因缘,三家村里的青年对于我这路人有何惜别之情,而我又有何依依于这些萍水相逢的人呢?古语云:乐以教和。我做了七八年音乐教师没有实证过这句话,不料这天在这荒村中实证了”可知,在这陌生的
35、三家村,音乐将作者和三家村村民联系在一起,即使大家相互不认识,但气氛也很和谐融洽,所以作者说“有生以来,没有尝过今日般的音乐的趣味”。综合上述分析,即可得出答案。(4) 本文考查对具体语段的把握能力。文中第段提及小提琴、钢琴的内容是“钢琴笨重如棺材,小提琴要数十百元一具,制造虽精,世间有几人能够享用呢?胡琴只要两三角钱一把,虽然音域没有小提琴优美,装配得法,其发音也还可听。这种乐器在我国民间很流行,剃头店里有之,裁缝店里之,江北船上有之,三家村里有之”可知,胡琴在我国民间非常流行,易于普及,钢琴太笨重,小提琴太贵,不适合在民间普及,这样的对比也说明了作者希望音乐面向大众,让普通百姓也能感受到音
36、乐带来的欢乐,得到艺术的熏陶,从而发挥音乐教化作用,可以使人相处和谐。(5) 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语句作用的能力。解答时,先找到该语句在文中的位置,结合上下文语意进行分析。从内容、结构、主旨情感等方面综台分析,另外还要考虑到有没有修辞手法。本题中,“乐以教和”在文中指的是“我用胡琴拉奏的乐曲,和着两位女孩子的歌声引得三家村里的青年跟着一起唱和”“我离去三家村时,村里的青年们却送我上车,表示惜别,我也觉得有些儿依依”,琴声让我们在这荒山苦雨里相处得非常愉快和谐;从结构方面,“乐以教和”出现在文章的结尾,总结上文,收束全篇;从主旨情感方面,“三家村里的青年对于我这路人有何惜别之情,而我又有何依依于这些萍水相逢的人呢?古语云:乐以教和”。“我”和三家村青年依依不舍的情景,可见音乐具有很强的教化作用,使人与人之间彼此和谐温暖,这是作者山中避雨,此次之行的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有机化学B(下)》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信阳师范大学《统计预测与决策(双语)》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西华大学《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宁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西南科技大学《建筑工程招投标沙盘实训》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山东科技职业学院《宗教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上饶职业技术学院《会展项目策划》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绵阳城市学院《体育科学研究方法》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施工》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消防验收合同年
- 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
- (2023年度)中央厨房、集体供餐配送单位食品安全全项目自查记录表
- 【企业精益生产分析国内外文献综述3000字】
- 猕猴桃果酱制作方法
- 逆变器行业营销策略方案
- 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
- 网络互连技术-管控IP数据通信ACL(访问控制列表)
- 线性光耦隔离检测电压电路
- 材料封样清单土建安装
- 免疫比浊分析(免疫学检验课件)
- XXX中学“生本课堂”实施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