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三角形内角和说课稿三角形内角和说课稿1 一 、 说 教 材“三角形的内角和”是三角形的一个重要性质,是“空间与图形”领域的重要内容之一,学好它有助于学生理解三角形内角之间的关系,也是进一步学习几何的基础。经过第一学段以及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关于三角形的认识的直接经验,已具备了一些相应的三角形知识和技 能,这为感受、理解、抽象“三角形的内角和”的概念,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方便教师领会教材编写的意图与理念,开展有效的教学,更好的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教材在呈现教学内容时,不但重视体现知识形成的过程,而且注意留给学生充分进行自主探索和交流的空间,为教师灵活的组织教学提供
2、了清晰的思路。主要体现在:概念的形成不直接给出结论,而是提供丰富的动手实践的素材,设计思考性较强的问题,让学生通过探索、实验、发现、讨论、交流等获得。从而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积极探索的活动过程中掌握知识,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不断提高自己的思维水平。基于对教材以上的认识及课程标准的要求,我拟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1、知识目标:知道三角形内角和是180。2、能力目标:通过学生猜、测、拼、折、观察等活动,培养学生探索、发现能力、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能运用三角形内角和是180这一规律解决实际问题。3、情感目标:让学生在探索活动中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体验探索的
3、乐趣和成功的快乐,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三角形内角和是180的实际应用。教学难点:探索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二、教学用具 本节课采用课件、不同形状的三角形、量件器等。三、说教法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就是要让学生“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强调“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他们积极主动地探索,解决数学问题,发现数学规律,获得数学经验;而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在全面参与和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起着对学生进行积极的评价,关注他们的学习方法、学习水平和情感态度
4、,促使学生向着预定的目标发展的作用”。因此,我运用“ 猜 一 猜 量 一 量 拼 拼 折 一 折 看 一看”的教学法,让学生知道身边的数学问题随处可见,能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当中的事情,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四、说学法学法是学生再生知识的法宝。为了使学生能在整节课的探索活动中积极主动参与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 学习活动,我设计了独立活动、二人活动及分小组活动。在 具体活动中,我让学生大胆猜想,自主探索三角形的内角和 是多少度?再通过测量、拼折、验证等方式让学生确定三角 形内角的度数是18度。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又体现了学生动手实践
5、、合作交流,自主探 索的学习方式,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探索能力和创新精神。五、说教学流程“将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努力营造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独立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使他们成为课堂教学中重要的参与者与创造者。在整个教学设计上力求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教育理念,我将教学流程拟定为“设疑导入大胆猜想动手验证巩固内化—拓展延伸” ,努力构建探索型的课堂教学模式。1、设疑导入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唤醒、 激发和鼓励。伊始上课,我想以前面学过的知识“三角形的分类”为切入点,给出不同形状的三角形,让学生说出它们的名称,有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随后我提出挑
6、战,让学生画一个很特殊的三角形:即含有两个直角的三角形,结果是可想而知的,学生是不可能画出来的,想知道为什么 呢?学了“三角形内角和”我们就知道了。板书课题:三角形内角和。这样,我在很短的时间内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探究数学的愿望和兴趣,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2、大胆猜想学生有了探索的愿望和兴趣,可是不能没有目标的去探索,那样只会事倍功半,甚至没有结果,这时我让学生大胆猜想:为什么不能画出有两个直角的三角形呢?猜一猜三角形的内角和”大约是多少度?学生猜想时我在黑板上书写几个比较接近的度数。这样形成统一的认识,使后边的探索和验证活动有了明确的目标。3、动手验证学生形成统一的猜想后,我就把课堂大量
7、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让他们开展有针对性的数学探究活动 既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否是180度? ,在活动中,我既不像过去那样告诉学生怎么动手去验证,让学生做机械的操作员,也不是随意放开让学生盲目的操作,我想把放和引有机的结合起来,鼓励学生积极开动脑筋,从不同的途径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不但让每个学生自主参与验证活动,而且使学生在经历观察、操作、分析、推理和想象活动过程中解决问题, 发展空间观念和论证推理能力。具体过程为:量一量量不同形状的三角形的三个内角拼一拼将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可以 拼成一个什么角,折一折将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可以折成一个什么角,看一看无论是量、还是拼、或者是折我们得到的三角形内角和都
8、是多少度?。4、巩固内化:俗话说的好: “熟能生巧” 。数学离不开练习,要掌握知识,形成技能技巧,一定要通过练习。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也要通过一定的思考练习,课程标准提倡练习的有效性。对此,我力争注意将数学的思考融入不同层次的练习之中,很好的发挥练习的作用。1、释疑练习:让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说一说为什么画不出含有两个直角的三角形?目的是解释课前的设疑,从中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基本练习:巩固本节课所学的知识。3、变式练习:目的是是学生将知识转化成能力。4、综合练习:目的是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培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5、拓展创新:力求体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
9、同的发展”这一新课程理念。数学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和抽象性。而学生学习内容的呈现是从简单到复杂,思维方式是从具体到抽象的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前面学习的知识往往是后面进一步学习的基础。要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可以先让学生学会对知识的迁 移。本课最后,我给学生出了一道通过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迁移就可以完成的问题,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既培养了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总之,在本节课教学活动中我力求充分体现一下特点: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学生为主体,以思维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思想;充分关注学生的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三角形内角和说课稿2 各位评委:我说课的
10、主题是“角色扮演,引导学生猜想验证”,说课的内容是三角形的内角和。一、说说我对教材与学情的分析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三角形的概念及特征、分类之后进行的,它是三角形的一个重要特征,也是掌握多边形内角和及解决其他实际问题的基础。教材的小标题为“探索与发现”,强调说明这一部分的内容要求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来发现有关三角形的性质。学生已经掌握三角形特性和分类,熟悉了钝角、锐角、平角这些角的知识,大多数学生已经在课前通过不同的途径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度”的结论,但不一定清楚道理,所以本课的设计意图不在于了解,而在于验证,让学生在课堂上经历研究问题的过程
11、是本节课的重点。二、聊聊我对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的确定以建构主义理论以及有效教学的理念为指导,结合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下列几点:1、通过量、剪、拼等活动发现、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是 180,并会应用这一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2、经历亲自动手实践、探索三角形内角和的过程,体会运用“量一量” 、“算一算”、“拼一拼”、“折一折”进行验证的数学思想方法。3、在探究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主动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经历“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的形成、发展和应用的全过程。教学难点: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以及对这一规律的灵活运用。学具准备:量角器、三角尺、剪刀和准备
12、一个喜欢的三角形。三、谈谈我的主要教学流程本节课我设计采用支架式教学方法,以猜想验证应用评价四个活动环节为主线,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学习实现对“三角形内角和是180” 这一知识规律的数学理解。同时,每一个活动环节都让学生尝试扮演一种角色,激发他们投入课堂活动的兴趣。大胆设疑,提出猜想(猜想家)在这节课之前,有不少学生通过各种渠道了解了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因此,第一个环节我就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大胆设疑,提出猜想,做一个猜想家。首先,我向学生出示一个长方形,向学生讲解长方形的四个内角,引导学生将这四个内角的度数相加算出长方形的内角和是 360。接着,我把长方形拆成两个三角形,让学生指
13、出其中一 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设问:这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和是多 少?让学生说说各自的看法和理由,并引导提出“是不是所 有的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的猜想。通过这一环节,学生首先获得对“三角形内角和是什么”这一陈述性知识的数学理解。科学验证,探索规律(科学家)有了大胆的猜想,就要进行科学的验证,第二个角色就是扮演科学家,对刚才的猜想进行科学验证,自主探索。第二个环节的活动步骤如下:( 1)提供实验活动需要操作的工具,如:量角器、三角尺、剪刀等,让学生说说:“要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怎样利用好这些工具?”( 2)明确提出操作要求:先在自己准备的三角形上作好内角的符号,选择合适的工具开展实验,遇到操作
14、困难可以与同伴商量或请老师帮助解决。)学生操作后在小组内交流,出示交流提纲:A、通过实验操作, 你发现三角形的内角和有什么特点? 你是怎样发现的?B、你认为三角形的内角和与三角形的大小、形状有关吗?为什么?)集体交流,小结规律:在组织学生交流实验的过程与成果时,我会挑选出研究不同形状或不同大小的三角形的学生进行实验汇报,并在学生提出疑问时进行合理的解释与调控,尤其是要对一些通过量一量得出 180 度左右的结论进行“误差解释” 。最后与学生一起小结归纳出: “三角形的内角和是 180,而且与它的大小、形状无关”这一数学规律,从中感悟由特殊到一般的证明方法。联系生活,实践应用(实践家)有效教学理论
15、指出练习要考虑它的实效性。在这个环节,我设计让学生扮演实践家,通过三个有层次有针对性的练习实践把探索得出的知识应用于生活问题之中。第一,基本运用。即书本中“试一试”的第3 题和“练一练”的第1、第 2 题。通过这个3 练习让学生形成运用三角形内角和的知识求出未知角度数的基本技能。第二,综合运用。即书本中“做一做”的第3 题,这道题在让学生知道其中一个角等于60度的情况下,综合运用三角形内角和是180 度和三角形分类知识来进行解决。第三,拓展延伸。我设计了让学生求四边形和五边形等多边形的内角和的问题,让学生通过量、拼、分等办法尝试求多边形内角和,并找出其中的规律。自我反思,评价延伸在这个环节,我
16、会让学生自己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在扮演三个角色时,哪一个角色完成得最好,为 什么?”为了突出本课的重点,我设计了简洁明了的板书: 三角形的内角和量角撕拼折角拼图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度。三角形内角和说课稿3 一 、 说 教 材“三角形的内角和”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85页内容。经过前几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学习了有关三角形的知识。教材在呈现教学内容时,不但重视体现知识形成的过程,而且注意留给学生充分进行自主探索和交流的空间,为教师灵活的组织教学提供了清晰的思路。主要体现在:概念的形成不直接给出结论,而是提供丰富的动手实践的素材, 设计思考性较强的问题,让学生通过
17、探索、实验、发现、讨论、交流获得。从而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积极探索的活动过程中掌握知识,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不断提高自己的思维水平。基于对教材以上的认识及课程标准的要求,我拟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1、知识目标:知道三角形内角和是180。2、能力目标:通过学生算、拼、折、观察等活动,培养学生探索、发现能力、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能运用三角形内角和是180这一规律解决实际问题。3、情感目标:让学生在探索活动中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体验探索的乐趣和成功的快乐,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三角形内角和是180的实际应用。教学难点:探索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
18、 二、说教法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激趣法、实验法、直观演示法、启发式教学,以观察法和练习法为辅助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就是要让学生“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强调“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他们积极主动地探索,解决数学问题,发现数学规律,获得数学经验;而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在全面参与和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起着对学生进行积极的评价,关注他们的学习方法、学习水平和情感态度,促使学生向着预定的目标发展的作用”。因此,我运用“量一
19、量算一算拼拼折一折看一看” 的 教学法,让学生知道身边的数学问题随处可见,能用自己所 学的知识解决生活当中的事情,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进一 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三、说学法在学习中, 以学生自己学习为主,充分开发学生的思维, 通过实验观察,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分析、比较、综合的能力。在整节课的探索活动中,我设计有独立活动、分小组活动。在具体活动中,我让学生自主探索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再通过测量、拼折、验证等方式让学生确定三角形内角的度数和。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又体现了学生动手实践、合作交流,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探索能力和创新精神。四、说教学程序1
20、、谈话激趣设疑导入: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唤醒、 激发和鼓励。刚开始上课,我设计了两个三角形哪一个三角形的内角和大,用什么方法知道谁大谁小呢 设疑 ,这样的问题。能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探究数学的愿望和兴趣,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学生有了探索的愿望和兴趣,可是不能没有目标的去探索。2、验证自主探索:把课堂大量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让他们开展有针对性的数学探究活动,即既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否是180度?在活动中,把放开和引导有机的结合,鼓励学生积极开动脑筋,从不同的途径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不但让每个学生自主参与验证活动,而且使学生在经历观察、操作、分析、推理和想象活动过程中解决问题,发
21、展空间观念和论证推理能力。具体过程为:量一量拼一拼折一折。3、巩固内化:俗话说的好: “熟能生巧” 。数学离不开练习,要掌握知识,形成技能技巧,一定要通过练习。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也要通过一定的思考练习,课程标准提倡练习的有效性。对 此,我非常注意将数学的思考融入不同层次的练习之中,很 好的发挥练习的作用,练习题的设计有易到难,使学生在图形变化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培养思维的灵活性,从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能力。这些练习设计目的明确,针对性强,使学生不但巩固了知识,更重要的是数学思维得到不断的发展。4、拓展创新:数学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和抽象性。而学生学习内容的呈现是从简单到复杂,思维方式是从
22、具体到抽象的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前面学习的知识往往是后面进一步学习的基础。要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可以先让学生学会对知识的迁 移。本课最后,我设计了这样一道题目:学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后,你知道五边形、六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吗?请小组合作选择一个图形求内角和。这道题通过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迁移就可以完成,既能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又能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更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总之,本节课教学活动中我力求充分体现以下特点: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学生为主体,思维为主线的思想;充分关注学生的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练习体现了层次性,知识技能得于落实和发展。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而非
23、知识的灌输者,因而对一个问题的解决不是要教师将现成的方法传授给学生,而是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策 略,给学生一把在知识的海洋中行舟的桨,让学生在积极思考,大胆尝试,主动探索中,获取成功并体验成功的喜悦。三角形内角和说课稿4 一、说教材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内容。三角形的内角和是三角形的一个重要性质,学好它有助于学生理解三角形内角之间的关系,也是进一步学习几何的基础。二、说学情本节课是在学生学过角的度量、三角形的特征和分类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关于三角形的认识的直接经验,也已具备了一些相应的三角形知识和技能,这为感受、理解、抽象三角形的内角和的规律,打下了
24、坚实的基础。因此,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测量、撕拼、折叠等方法,探索和发 现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知道三角形两个角的度数, 能求出第三个角的度数。能应用三角形内角和的性质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过程与方法:发展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比较和抽象概括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数学活动的探索乐趣,体会研究数学问题的思想方法。教学重点:学生经历探究三角形内角和的全过程并归纳概括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教学难点:三角形内角和的探索与验证,对不同探究方法的指导和学生对规律的灵活应用。三、说教法、学法整个教学将体现以人为本,先放后扶的教学策略。放, 不是漫无目的的放,而是
25、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探究规律的材料和时间,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扶,则是根据学生的不同探究方法和出现的错误,给予恰当指导,引导学生归纳概括出规律。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结合有关内容的教学,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操作、猜想,培养学生初步的思维能力。四年级学生经过第一学段以及本单元的学习,已经掌握了三角形的分类,比较熟悉平角等有关知识;具备了初步的动手操作、主动探究的能力,他们正处于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因此,本节课,我将重点引导学生从猜测验证展开学习活动,让学生感受这种重要的数学思维方式。在教学中,学生通过测量、拼折、验证等方式确定三角形内角的度数和。这样,既培养了观察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26、,又体现了动手实践、合作交流,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同时也培养了探索能力和创新精神。四、说教学过程基于以上分析,我以猜测、验证、结论和应用四个活动环节为主线,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学习进行数学的思考过 程,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第一,猜测。通过出示一个角形,让学生说知道三角形的知识来引出三角形的内角的概念,让学生自由猜测,三角形内角和是多少?引出课题,以疑激思。第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动手实践,自主探究,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提倡学生做数学用亲身体验的方 式来经历数学,探究数学,这要求老师首先为学生提供充分的研究材料,以及充裕的时间,保证学生能真正地试验,操作和探索。这一环
27、节我设计为以下三步:1、操作感知。组织学生通过算一算初步感知三角形的内角和。根据学生特点,为了节约学生上课的时间,作为预习作业,我提前让学生在家里自制钝角、锐角、直角三角形,并测量出每个角的度数,写在三角形对应的角上,也填在书上的表格里。这时直接让学生计算,学生汇报计算结果,不同的学生可能会有不同的结果, 有可能大于 180 或小于 180 甚至等于 180,只要相对合理(允许一点误差)都给与肯定。这时可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强调在排除测量误差的前提下):三角形的内角和是 180 度。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有困惑,有疑问,而正是这些困惑激发了学生更强的探究欲望,正是这些疑问,使得合作成为学生的内在需要
28、。2、小组合作。针对探究过程中不同思维能力的学生,要做到因材施教。对于得出结论的学生要鼓励他们思考新的方法,对于无法下手的学生,要启发他们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我们可以把角合起来看是多少?能用什么方法将三个角合起来。在探究学习中,老师只是起一个引导者的作用,引导学生不断地深入探究,尽可能用多种合理的方法,验证结论。3、交流反馈,得出结论。学生完成探究活动之后,在有亲身体验的基础上,我将选择不同方法的代表,在展示平台上展示自己的探究过程, 并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我关注的不是学生最后论证的结果, 而是学生思维的过程。学生可能通过: 拼一拼、 折一折、画一画的方法,验证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度,
29、并通过观察对比各组所用的三角形,是不同类型的而且大小不同的,发现这一规律是具有普遍性的,对于任意三角形都是适用。在学生探究之后,我用课件重新演示了3 种方法,让学生有一个系统的知识体系。第三是灵活应用,拓展延伸。揭示规律之后,学生要掌握知识,形成技能技巧,就要通过解答实际问题的练习来巩固内化。根据学生能力的不 同,我将练习分为以下3 个层次。1、基础练习。要求学生利用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在三角形内已知两个角,求第三个角。由于学生空间思维能力的局限, 我将先出示有具体图形的题目,再出示文字叙述题。在这之间指导学生注意一题多解。2、提高练习。如已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一个角的度数,求另一个角的度数;
30、已知一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或底角的度数,求底角或顶角的度数。3、拓展练习。针对不同思维能力的学生,我设计的思考题是要求学生应用三角形内角和是180 的规律,求多边形的内角和。我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去求解多边形的内角和,更重要的是为了让学生灵活应用知识点,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这样安排可以兼顾不同能力的学生,在保证基本教学要求的同时, 尽量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启发学生的思维活动。本节课通过这样的设计,学生全身心投入到数学探究互动中去,学生不仅学到科学探究的方法,而体验到探索的甘苦,领略成功的喜悦,学生在探索中学习,在探索中发现, 在探索中成长,最终实现可持续性发展。板书:三角形的内角和 猜测
31、验证结论应用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三角形内角和说课稿 5 一、教学目标课程标准这样描述:通过观察、操作了解三角形内角和是 180。分析教材内容,在上学期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掌握了角的分类及度量的知识。在本课之前,学生又研究了三角形的特性、三边间的关系及三角形的分类等知识。积累了一些有关三角形的知识和经验,形成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可以在比较抽象的水平上进一步认识三角形,探索新知。教材中安排了学生对不同形状的、大小的三角形进行度量,再运用拼、 折、剪等方法发现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学好它有助于学生 理解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之间的关系,也是进一步学习其他图形内角和的基础,同时为初中进一步论证做好准备。课前
32、我对学情进行了分析:1、学生在学习本课前已经掌握了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和周角的度数,认识了三角形的基本特征及其分类,由于学生的数学知识、能力和思考问题的角度有一定的差异, 因此比较容易出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已经有不少学生知道了三角形内角和是度的结论,但是很可能都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通过对课程标准的认识,以及内容分析和学情分析,我制定了这样的学习目标:1、通过量、拼、折、剪等方法探索和发现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 180并会应用这一规律解决实际的问题。2、通过研究直角三角形进而研究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初步认识、理解由特殊到一般的逻辑思辨方法。二、评价设计针对这一目标的完成,我设计了一下评价
33、方式:1、交流式评价:通过师生、生生对话交流,在交流中对学生进行评价。2、表现性评价:通过小组讨论表现、学生回答问题情况,适当对学生进行点拨。3、操作反应评价:通过学生在研究三角形内角和过程中的测量、简拼、折等活动对学生进行评价评价题目1、通过 3 个练习题 ( 1、做一做。 2、说一说 3、拼一拼、想一想)检测学习目标1 的掌握情况。2、通过小组、同桌合作、汇报,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本节课所蕴含的学习方法,检测学习目标2 的掌握情况三、教具学具准备教具准备:课件、3 个直角三角形,2 个锐角三角形、2个钝角三角形、一张表格学具准备:三角板、量角器.四、教学过程这节课的教学我通过一下四个环节完成。
34、1、观察猜测,引入新知;2、动手操作,探索新知;3、巩固新知,拓展应用;4、总结评价、延伸知识。第一环节,观察猜测,引入新知。由图形引入,让学生指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 角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发现在这些三角形中最大的内角是钝 角。问:想看钝角三角形72变吗?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课件演示:)钝角变小,另外两个角怎样变?)钝角变大,另外两个角怎样变?( 3)钝角变大、变大、变大再变大,还能再大吗?发现再大就成平角了。平角多少度?这时把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加起来,和可能多少呢?猜测: 180 度。这只是我们的猜测, (板书:猜测)数学是要用事实说话的,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三角形的内角和。(板书课题) 这
35、样由三种变化的三角形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为后面的学习做准备第二环节,动手操作,探索新知。1、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 一) 直角三角形内角和先让学生观察一副三角板的内角和,发现都是180 度,和猜测是一样的,是不是所有的直角三角形内角和都是180度呢?课件出示一些直角三角形,让学生用手中的工具验证你的猜测。四人小组合作,拿出学具袋里三个红色的直角三角形和表格,用不同的方法验证猜测。学生可以“量一量”,也可以“剪一剪” ,还可以“折一折” 。汇报时要让学生说一说方法,同时在课件上展示。这个环节引导学生通过量、拼、推理等实践操作活动, 自主探究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度,体验解决问题策略
36、的多样化。通过这些过程使学生明白: 探究问题有不同的方法、途径,并且方法之间可以互为验证,达到结论的统一, 从而使学生明白获得探究问题的方法比获得结论更为重要。(二)、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的内角和课件出示将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问:你能利用我们刚才学到的知识来研究它们的内角和吗?动手试一试,可以同桌讨论。 (学生操作,汇报,课件演示)让学生模仿老师操作说理。由此得到了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的内角和也是 180 度。我们就可以说所有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 180 度。这是三角形的一个特性。这样引导学生通过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 180 度来推导出锐角和钝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 180 度,使学生初步掌
37、握由特殊到一般的逻辑思辨方法。第三环节、巩固新知,拓展应用用三角形的这一特性来解决一些问题1、基本练习通过做一做和说一说这两个练习来强化学生认知。2、拓展练习 拼一拼、想一想( 1)两个三角形拼成大三角形,说出大三角形的内角和( 2)一个三角形去掉一部分引导学生发现,无论三角形的形状或大小如何改变,内角和都是 180 度,看来三角形的内角和度数和他的大小形状都无关。( 3)再把这个三角形剪去一部分剪成一个四边形,它的内角和是多少度?( 4)如果变成五边形,你还能求出他的度数吗?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帮助学生理解、消化、新的知识, 能够灵活的运用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 度。在此基础上渗透数学的“转
38、化”思想和“分割”思想提高学生灵活运用和推理等各方面的能力。第四环节、总结评价、延伸知识通过这个环节让学生谈一谈自己的收获或感受,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拓展升华。五、板书设计: 三角形的内角和猜测( 180 度)验证:测量、撕拼、折叠结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 180 度我的板书简明扼要,体现了本节课的重点,而且是对本节课学习方法的一个回顾。三角形内角和说课稿6 各位老师: 下午好!今天我们相聚在云周小学,共同行走在“生本”课堂的 道路上。作为一名新教师,我也是抱着一种学习的心态来评 课。应老师的这节三角形内角和,无论是他的设计,还是他对课的演绎,都充分体现了“以生为本”的理念。这节课有以下几点值得我们
39、去探讨: 一、学生的起点在哪里?既然是生本课堂, 那我们在备课之前,就要做到备学生,找起点。新课导入时,应老师花了一些时间复习三角形的分类和平角的知识,充分唤醒学生对三角形的认知,分类是为 了抓住三角形的本质,缩小验证时选材的范围,而三个角拼 成一个平角的练习,则为学生之后的验证搭好一个脚手架, 降低他们学习的难度。但从课堂上来看,部分学生已经知道 三角形内角和是180,而且当出示平角那道题时,学生立刻说出180是三角形内角和,而没有想到平角,这需要我们来反思这个环节的必要性。为什么学生会联想到内角和呢?我想可能是应老师在此之前询问了:“三角形有几个角?如果告诉你两个角,会求第三个角吗?”同样
40、是为了复 习,却产生了负迁移,反而没有达成预定的效果。再此之后 又介绍“内角”等概念,这样难免有回课嫌疑。课堂选材要 有取舍,我觉得这个环节可以删除。二、既然量正确了,为什么还要拼?有位老师说过: “数学老师和语文老师就是不一样,语文老师会发散, 将一句简单的话复杂化;而数学老师会收敛, 将复杂的例题、方法融汇成一句话。”所以数学课上必须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发展过程。在探究过程中,应老师放手让学生想方法验证猜想,学生首先会想到量出内角并相加,从反馈来看,学生量得的结果都是180,既然得到想要的结果了,再拼不是多此一举了吗?课堂上应老师也对学生的精确结果赶到意外,究竟量角的误差在哪里?学生的心里
41、总是不敢犯错的,这就会让很多数据失真。其实误差不仅仅只是存在于内角总和,还存在于每个内角的度数。课堂反馈上,对于同样的锐角,学生量出了“60,40, 80和 55, 45, 80”同样一个三角形,为什么内角度数会有所不同,此时通过对比,让学生明白量角时有 误差,容易改变角度,看来量不是最准确的方法,而撕角拼 角则不会改变它的大小。我想这就是我们为什么将力气花在 剪拼法上了。三、如何凸显内角和的本质?通过各种方法的验证,我们知道了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难道点到即止吗?应老师巧妙借助几何画板,改变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并引导学生观察什么变了,什么不 变?这一简单的演示却寓意深远,无论形状大小如何改
42、变,三角形内角和永远是180,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三角形为什么具有稳定性,只要确定两个角,第三个角永远的唯 一的。结论只是静态的文字,而课件是动态的演示,这种动 静结合的美渲染了我们的眼球,同时也凸显了内角和的本质,让结论更具说服力。四、练习设计的创新点在哪里?练习是一节课的精髓,这节课的练习主要分三层,一算二辨三延伸。应老师在练习的设计上很注重一材多用,而且非常有坡度性,这也是本节课最大的亮点。在“只知道一个角” 的环节中, 应老师设计了只露出一个 70角的等腰三角形,求另两个角。大多数学生只想到一种情况后,便沾沾自喜,不会更深入思考问题,因为在学生潜意识中总认为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这也给了
43、我们一个启示,关注答案,更要关注学生解题的意识,引导学生从多维角度思考问题。这里我有一个的想法,这个想法也来源于作业本的习题。能不能把70角改成40,当学生算出答案后,询问学生,如果按角分,这是一个什么三角形?沟通按角分和按 边分三角形的横向联系,在练习中温故而知新。再设计已知一个角是 140的等腰三角形的练习, 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势, 并不是所有等腰三角形都有两种可能。之后再询问: “一个角都不知道,如何求内角。 ”让练习更具层次性。应老师这节课还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比如应老师自如的教态、亲切的语言让学生倍感温暖;精心准备的教具让课堂不再沉闷;精彩的练习让知识落到实处。以上是我对这节课一
44、些不成熟的想法,希望各位老师给予批评和指 正。三角形内角和说课稿7三角形内角和说课稿一、说课内容: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 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三节-三角形的内角和一课。二、教材分析:在这一环节我要阐述四方面的内容 :1、三角形的内角和” 是三角形的一个重要性质, 是“空间与图形”领域的重要内容之一,学好它有助于学生理解三角形内角之间的关系,教材呈现教学内容时,安排了一系列的实验操作活动。让学生通过探索,发现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度。2、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知道了三角形的概念、分类,熟悉了各角的特点,掌握了量角的方法。也可能有部分学生知道了三角形内角和是 180的结论。3、教
45、学目标 :A、让学生亲自动手,发现,证实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 度。并能初步运用这一性质解决有一些实际问题。B、在经历“观察、测量、撕拼、折叠”的验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归纳能力、合作能力和创造能力。4、教学重难点:经历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度这一知识的形成,发展和应用的全过程。5、教学难点:让学生用不同方法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度。三、教学准备:在备课过程中,我阅读了农远光盘中多位名师的教学案例来完善自己的教学设计,并收集了农远光盘中的多媒体课件,用课件适时播放。四、教法分析为了使教学目标得以落实,谈谈本课的教法和学法。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
46、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他们积极主动地探索,解决数学问题,发现数学规律,获得数学经验;而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我采用了趣味教学法、情境教学法、 引导发现法、合作探究法和直观演示法。五、学法分析在学法指导上,我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引导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动口,积极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体现了学生动手实践、合作交流,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六:教学流程:(一)猜迷激趣,复习旧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开课我出示了一则谜语。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形状是似座山, 稳定性能坚。 三竿首尾连, 学问不
47、简单。(打一平面图形)由谜底又得出了一个对三角形你们有哪些了解的问题, 唤醒学生头脑中有关三角形的知识,同时很自然引出对“三角形内角和”一词的讲解,为后面的探索奠定基础。(二)创设情境,巧引新知(课件出示)(三)验证猜想,主动探究。本环节是学生获取知识、提高能力的一个重要过程。我有目的、有意识的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实践活动、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你能运用已有的知识和身边的学具想办法验证你的猜想吗?”学生思考片刻后,我出示学习提纲:A、先独立思考,你想怎样验证?B、再小组合作探究,运用多种方法验证。C、最后汇报,展示你的验证方法。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该由简单的问答式教学向独立思考基础上的合作学习
48、转变。所以,先让他们独立思考, 形成独特的个人见解。等有了合作的需要时,再合作探究。此时的合作,学生才会有展示自己的方法的强烈欲望,才会在不同意见的相互碰撞中产生富有创意的思维火花。在足够的讨论之后,进入了汇报展示过程。学生可能出现以下几种方法量角求和这个验证方法应是全班同学都能想到的,因此,在这一环节我设计了小组活动的形式。让小组成员在练习本上任意地画几个三角形进行测量并记录。学生通过画、量、算,最后发现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和都是 180 度。拼角求和通过讨论,有的小组可能会想到把三个角撕开,再拼在一起,刚好拼成了一个平角, 由于学生在以前学过平角是180度,很快就发现这三个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
49、80 度。为了让全班学生能够真切,清晰地看到撕拼的过程,我利用了多媒体课件进行了演示。 (课件出示)课件播放后学生一目了然, 攻克了本课的一个教学重点。折角求和有的小组还可能想到把三个角折在一起,也刚好形成一个平角。但如何折才能够使三个内角刚好组成平角呢?这一验证方法是本课教学的一个难点。在学生展示完验证方法后,我又让每位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再去验证刚才的发现。最后归纳出结论:所有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 180 度。(四)应用新知,解决问题。数学离不开练习。本节课我把图像、动画等引入课件, 使练习的内容具有简单的背景与情节,使学生对解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设计了四个层次的练习:有序而多样。基本
50、练习:让学生通过这一习题,掌握求未知角的一般方法。实践运用:这一习题的设计是为了让学生知道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学,数学能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真切体验到学的是有价值的数学。巩固提高:使学生了解在间接条件下求未知角的方法。拓展延伸。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中辅助线的桥梁作用,在潜移默化中渗透一个重要数学思想转化,为以后学习数学打下坚实的基础。(五)全课小结完善新知1、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知识?2、你有什么收获? 通过学生谈这节课的收获,对所学知识和学习方法进行系统的整理归纳。(六)板书设计三角形的内角和量角撕拼折角拼图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度。六、说效果预测:本课中,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测量、撕拼、折叠等实验活
51、动,得到的不仅是三角形内角和的知识,也使学生学到了怎么由已知探究未知的思维方式与方法,培养了他们主动探索的精神。促进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形成,达到预想的教学目的。使学生在探索中学习, 在探索中发现, 在探索中成长!三角形内角和说课稿 8教材与学情分析三角形的内角和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 这一内容是三角形的一个重要性质。它有助于学生理解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之间的关系,也是进一步学习的基础。经过第一学段以及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已具备了一些相应的三角形知识和技能,初步的动手操作能力、主动探究能力以及合作学习的习惯,这为感受、理解、抽象“三角形的内角和”的概念,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教学目标、重难点以建构
52、主义理论以及有效教学的理念为指导,结合对教材的认识以及学生的情况分析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下列几点: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量、剪、拼等活动发现、验 证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并会应用这一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三角形的内角和转化为平角的探究与体验,渗透“转化”、“变中找不变” 的数学思想。3、情感与态度目标: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主动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经历“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这一知识的形成、发展和应用的全过程。教学难点: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以及对这一知识规律的灵活运用。学具准备:量角器、三角尺、剪刀和准备一个喜欢的三角形(可以画在纸上
53、,也可以剪下来)教学环节下面向大家重点介绍我对这节课教学环节的设计:建构主义理论学习观提倡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习者对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本节课我设计采用支架式教学方法, 以猜想验证应用评价四个活动环节为主线,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学习实现对“三角形内角和是 180”这一知识规律的数学理解。同时,每一个活动环节都让学生尝试扮演一种角色,激发他们投入课堂活动的兴趣。一大胆设疑,提出猜想(猜想家)在这节课之前,有不少学生通过各种渠道了解了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因此,第一个环节我就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大胆设疑,提出猜想,做一个猜想家。首先,我向学生出示一个长方形,向学生讲解长方形的四个内角,从
54、长方形的角的特征可知它的四个内角都是直 角,将这四个内角的度数相加就算出长方形的内角和是360。接着,我把长方形拆成两个三角形,让学生指出其中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设问:这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和是多少?让学生说说各自的看法和理由,并提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的猜想。通过这一环节,学生首先获得对“三角形内角和是什么”这一陈述性知识的数学理解。二、科学验证,探索规律(科学家)有了大胆的猜想,就要进行科学的验证,第二个角色就是扮演科学家, 对刚才的猜想进行科学验证,自主探索规律, 这也就是本节课的第二个环节。第二个环节的活动步骤如下:( 1)提供实验活动需要操作的工具,如:量角器、三角尺、剪刀等,
55、让学生说说:“要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怎样利用好这些工具?”( 2)明确提出操作要求:先在自己准备的三角形上作好内角的符号,选择合适的工具开展实验,遇到操作困难可以与同伴商量或请老师帮助解决。)学生操作后在小组内交流,出示交流提纲:A、通过实验操作, 你发现三角形的内角和有什么特点? 你是怎样发现的?B、你认为三角形的内角和与三角形的大小、形状有关吗?为什么?)集体交流,小结规律:在组织学生交流实验的过程与成果时,我会挑选出研究不同形状或不同大小的三角形的学生进行实验汇报,并在学生提出疑问时进行合理的解释与调控,最后与学生一起小结 归纳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而且与它的大小、形状无关”这一
56、数学规律,从中感悟由特殊到一般的证明方法。建构主义心理学认为,学习的过程是学习者用自己的观 点去解读教材的内容,从而在自己头脑中建构出一个新的概 念。在第二个环节,学生通过动手实验,用自己适用的方式 将“三角形内角和是180”这一知识规律建构起来,也就是获得了对“三角形内角和是多少、为什么”这些程序性知 识的数学理解。三、联系生活,实践应用(实践家)俗话说的好: “熟能生巧” 。数学离不开练习,要掌握知识,形成技能技巧,一定要通过练习。有效教学理论指出练 习要考虑它的实效性。在这个环节,我设计让学生扮演实践 家,通过三个有层次有针对性的练习实践把探索得出的知识 应用于生活问题之中。第一,基本运
57、用。即书本中的“做一做”这个练习,通过这个练习让学生形成运用三角形内角和的知识求出未知 角度数的基本技能。我设计让学生先尝试独立完成,在汇报交流时,鼓励学生注意倾听、领会同伴的解法,从而反思自己解法。第二,综合运用。即书本中练习十四的第9 题,这道题目的是让学生在求特殊三角形的未知角的度数的过程中,综合运用之前所学的各种三角形的特征与三角形内角和的知识,对知识的运用提高了一个层次。因此做这道题时,我会先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的看法,找出特殊三角形中隐藏的已知条件。我估计学生可能会混淆了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和底角, 因此在汇报交流时重点放在等腰三角形这个图形的求解,让学生首先明确已知的是顶角的度数,因此从
58、180中减去顶角的度数,再平分成两份,才能得出一个底角的度数。这时,我再提出一个反例,如果知道的是底角的度数,你能求出顶角是多少度吗?以此引出练习十四的第10 题。第三,拓展延伸。我设计了将一个大三角形拆分成两个小三角形,其中一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是不是用180除以2得到?然后再出示两个三角形拼成一个大三角形,这个大三 角形的内角和是不是用180乘 2 得到?以这样的一个变式练习让学生进一步感悟“三角形的内角和与它的形状、大小 没有关系”的知识规律。通过三个层次的练习,学生应用“三角形内角和是180”这个知识规律回到现实问题中,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对各种现实问题进行解释,这是学生不断完善对三角形内角和
59、知识的内涵与外延的数学理解,实现了对数学理解的提 升。四、自我反思,评价延伸在这个环节,我会让学生自己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在扮演三个角色时,哪一个角色完成得最好,为 什么?”“在今后的课堂活动中哪方面可以做得更好?”对 学生的各种自我评价,同伴和老师都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 让学生发现、总结开展本次课堂活动的经验与不足,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教学特色一、渗透数学思想通过探究活动,学生将三个内角和转化为一个平角,得 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渗透了“转化”的数学思想; 通过实验小结,学生发现无论三角形的形状、大小怎样变, 三角形的内角和不变,都是180,渗透了“变中找不变” 的数学思想。
60、二、利用课程资源1、挖掘学生资源有效教学有时需要教师保持“无为而教”的自我克制, 不过多地干扰学生的自由学习空间。在设计这节课时,我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对三角形的内角和进行猜想,然后通过大胆的实验激起同伴之间的互相影响,作为教师,我更多的是为学生提供大量的课程资源,唤醒和激励学生亲自去接触、体验知识和规律的产生过程。2、善用教材资源新课标数学实验教材倡导人人学“有用”的数学,它把原教材繁、难、杂、偏的内容删去。因此,我在设计练习巩固时,不作无谓的浪费,直接使用教材中习题,作为基础性练习和综合性练习。考虑学生学习基础、能力的差异,在练习的最后一层拓展性练习,我利用三角形的拆分与组合为学生提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典当行门楼装修及维护合同版B版
- 2024年厂商价格保密协议范本版B版
- 2024年土地使用权转让合同(住宅用地)
- 2024年ic产品销售协议条款范本版B版
- 2024场场地租赁保证金合同
- 2024商业空间装修协议条款示例一
- 2024年度事业单位聘用协议模板版B版
- 2024Q3中国移动互联网流量季度报告
- 2024年专业建筑装修协议模板
- 2024年度企业网络安全评估与整改合同
- 抛物面(课堂PPT)
- 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全)
- 生物技术对医疗的影响
- 手游GM及数据后台需求(整合版)
- 员工劳保穿戴规范(石油)
- 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规程JGJT1042011
- 钢结构工程质量控制要点及监理措施
- 支票打印模板
- 正面吊制动系统的原理与维护_图文
- 财政部金融企业不良资产批量转让管理办法(财金[2012]6号)
- 急性腹痛ppt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