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ISO50001-2018能源管理体系全套管理手册及程序文件_第1页
2022年ISO50001-2018能源管理体系全套管理手册及程序文件_第2页
2022年ISO50001-2018能源管理体系全套管理手册及程序文件_第3页
2022年ISO50001-2018能源管理体系全套管理手册及程序文件_第4页
2022年ISO50001-2018能源管理体系全套管理手册及程序文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XX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文件编号AL/NYSC-01-2022IS050001-2018能源管理体系 全套文件版本号A/0生效日期2022. 3. 12022年IS050001-2018能源管理体系全套管理手册及程序文件序号程序文件名称文件编号1组织经营环境及相关方控制控制程序AL/NYCX-01-20222风险和机遇分析评价及应对措施控制程序AL/NYCX-02-20223能源评估控制程序AL/NYCX-03-20224能源绩效参数控制程序AL/NYCX-04-20225能源基准、能源目标、能源指标控制程序AL/NYCX-05-20226监视、测量与分析控制程序AL/NYCX-06-20227人

2、力资源控制程序AL/NYCX-07-20228信息交流控制程序AL/NYCX-08-20229文件控制程序AL/NYCX-09-202210记录控制程序AL/NYCX-10-202211运行控制程序AL/NYCX-11-202212设计控制程序AL/NYCX-12-202213能源采购控制程序AL/NYCX-13-202214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控制程序AL/NYCX-14-202215合规性评价控制程序AL/NYCX-15-202216内部审核控制程序AL/NYCX-16-202217管理评审控制程序AL/NYCX-17-202218不符合及纠正措施控制程序AL/NYCX-18-202219持

3、续改进控制程序AL/NYCX-19-2022IS050001-2018能源管理体系管理手册在后面XX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文件编号AL/NYSC-01-2022IS050001-2018能源管理体系 全套文件版本号A/0生效日期2022. 3. 1IS050001-2018能源管理体系程序文件1组织经营环境及相关方控制程序1目的识别、监视并评审与公司能源管理体系有关的经营环境及相关 方期望或要求确保公司能源管理体系的策划能实现预期的结果。2.范围本程序适用内外部环境因素和相关方期望或要求的识别和控 制。3 权责3.1公司各部门都有责任识别和控制与其相关的内外部环境因素 和相关方期望或要求;3.2总经

4、理助理负责对识别结果进行整理,并提交管理评审;3.3总经理负责对内外部环境因素和相关方期望或要求在公司内 部的落实和应对。定义内部环境因素:公司价值观、企业文化、人员能力、体系运行、 过程绩效等;外部环境因素:国际、国内、地区和当地的各种法律法规、技术、 竞争、市场、文化、社会和经济因素。纠正措施控制流程过程 顺序纠正措施控制流程图活动过程描述执行者审批者依据表单各部门识别与其职责 范围相关的内外部环 境因素和相关方期望 或要求各相关 部门部门经 理归纳整理各部门归纳整理与其 职责范围相关的内外 部环境因素和相关方 期望或要求各相关 部门部门经 理公司经营 环境分析 报告采取应对措施就分析的结

5、果制定相 应的应对措施,如形成 文件、制定目标、传达 信息等由各相关部门对己制 定好的措施认真落实 执行,如传达相关方要 求、资源提供等由总经理对执行效果 进行确认每年定期进行更新识 别,并形成记录在管理评审会议对相 关数据进行回顾由总经办对所有涉及 的资料进行统归档, 备查各相关部门经部门N/A各相关部门主总经理各相关部门主各相关 部门主 管总经办纠正和总经理总经理N/AN/A预防措施报告纠正和预防措施报告公司经营环境分析报告公司经营环境分析报告公司经营环境分析报告5.2内外部环境因素识别4.1. 1在建立与持续改进能源管理体系时,公司将充分识别理解并考虑那些与公司的宗旨、战略方向相关,并影

6、响公司实 现能源管理体系EnMS预期结果能力的内部和外部环境。4.1.2内外部环境要素识别与评估:在每年的管理评审前,由相 关部门负责人进行识别并评估其适用性,具体部门及识别项 目如下:a)管理部:内部(公司价值观、企业文化、人员能力、体 系运行、过程能力等),外部(国际国内形势、法律、 竞争、市场、文化、社会和经济环境等)。b)技术部:内部(能源的性能、能源效率、能源的损耗、 人员能力、知识、业绩表现等),外部(法律、技术、 竞争、社会和经济环境等)。c)销售部:内部(活动、服务、业绩表现等),外部(法 律、技术、竞争、市场、文化、社会和经济环境等)。管理者代表:内部(战略、知识、人员能力、

7、业绩表现等),外 部(社会和经济环境等)。5. 3相关方期望或要求识别与评估:相关方包括但不限于顾客、所有者、组织中的成员、供应商、 银行、工会、合伙人、竞争对乎或社会才I体或行业协会。在 每年的管理评审前,由相关部门负责人进行识别并评估其适 用性,具体部门及识别项目如下:a)管理者代表:所有者、合伙人、竞争对手或社会团体。b)采购部:外包加工方、供应商、竞争对手或社会团体。c)销售部:顾客、竞争对手或社会团体。d)管理部:员工代表、附近企业及居民、银行、工会、社 会团体。相关文件6.1无相关表单7. 1公司经营环境分析报告7.2纠正和预防措施报告2风险和机遇分析评价及应对措施控制程序10目的

8、为建立风险和机遇的应对措施,明确包括风险应对措施风险规避、 风险降低和风险接受在内的操作要求,建立全面的风险和机遇管理措 施和内部控制的建设,增强抗风险能力,并为在质量管理体系中纳入 和应用这些措施及评价这些措施的有效性提供操作指导。2.0范围本程序适用于在公司能源管理体系活动中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方法 及要求的控制提供操作依据,这些活动包括:1组织内外部环境管理过程存在的风险和机遇管理;2相关方的需求和愿望管理过程的风险和机遇管理;3能源因素控制过程产生的风险和机遇管理;2. 4合规性义务管理过程产生的风险和机遇管理;2. 5能源方针,能源目标管理过程产生的风险和机遇管理;2. 6能源使用设施管

9、理过程产生的风险和机遇管理;2. 7纠正措施的执行和验证过程的风险和机遇管理;2. 8持续改进过程的风险和机遇管理;2.9当适用时,也可适用于对公司管理过程中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控制提 供操作指南。3. 0职责3.1行政部:负责风险管理所需资源的提供,包括人员资格、必要的培 训、信息获取等。负责风险可接受准则方针的确定,并按制定 的评审周期保持对风险和机遇管理的评审。2品质部:负责建立风险和机遇应对控制程序,并进行维护。负责按 本文件所要求的周期组织实施风险和机遇的评审,落实跟进风 险和机遇评估中所采取措施的完成情况并跟进落实措施的有效 性,并编写风险和机遇评估分析报告,负责本部门的风险评 估及应

10、对风险的策划和应对风险措施的执行和监督。3业务部:负责收集客户的风险信息及本部门的风险识别,负责制定 相应的措施以规避或者降低风险并落实执行。4各单位:负责本部门的风险和机遇评估,并制定相应的措施以规避 或者降低风险并落实执行。4.0定义1风险:在一定环境下和一定限期内客观存在的、影响企业目标实现 的各种不确定性事件。2机遇:对企业有正面影响的条件和事件,包括某些突发事件等。43风险评估:在风险事件发生之前或之后(但还没有结束),该事件 给各个方面造成的影响和损失的可能性进行量化评估的工作。 即,风险评估就是量化测评某一事件或事物带来的影响或损失 的可能程度。44风险规避:风险规避是风险应对的

11、一种方法,是指通过有计划的变 更来消除风险或风险发生的条件,保护目标免受风险的影响。风险规避并不意味着完全消除风险,我们所要规避的是风险可 能给我们造成的损失。一是要降低损失发生的机率,这主要是 釆取事先控制措施;二是要降低损失程度,这主要包括事先控 制、事后补救两个方面。45风险降低:通过采取措施以达到降低风险的效果。一般情况下,若 采取的措施能够有效的降低所遭受的风险,应将采取措施的记 录进行保留或者写入档进行归档,以便后期重复发生时作为改 善的依据。46风险接受:是指企业承担风险造成的损失。风险接受一般适用于那 些造成损失较小、重复性较高的风险、最适合于自留的风险事 件。4.7内部风险:

12、企业内部形成的风险,例如战略决策风险、环境风险、 财务风险、管理风险、经营风险等。48外部风险:由外部影响因素导致的风险,例如政策风险、市场需求 风险和业务风险等。9风险严重度:风险发生后其所产生的影响的严重程度。410风险发生频度:风险出现的频率或者概率。11风险系数:风险系数用于评定是否对已识别的风险采取措施,风险系数二风险严重度x风险发生频度。5.0工作内容1风险和机遇管理策划为全面识别、评价和应对各部门在生产和管理活动中存在的风险和 机遇,各部门应建立识别和应对的方法,确认本部门存在的风险,并 将评估的结果记录在风险和机遇评估分析表。在风险和机遇的识别和应对过程中,责任部门应对可能存在

13、风险的 车间、生产过程和人员存在的风险进行逐一的筛选识别,风险识别过 程中应识别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的风险:与能源因素有关的法律法规、客户要求的变更造成的风险;重要能源因素管理过程中的环境风险;C.能源耗用设备管理过程造成的风险;d产品报废,处置产生的环境风险;产品设计开发阶段的设计失效风险;管理过程失效的风险。注:设计失效和过程失效可参考失效模式分析中DFMEA设计失效模 式分析和PFMEA过程失效模式分析的方法对设计和生产过程存在的风 险进行评估,若选用其结果应按要求得到控制。52建立风险/机遇管理团队2. 1建立分风险和机遇评估小组风险识别活动的开展应是一次团体的活动,各部门在进行风险识

14、 别和评估过程中应通过集思广益和有效的分析判断下进行的,在此之 前应建立一个“风险和机遇评估小组”,管理部应通过授权,赋予该“风 险和机遇评估小组”以下的职责:组织实施风险和机遇分析和评估;制定风险和机遇应对措施并落实执行;编制风险管理计划;d组织实施风险应对措施的实施效果验证;e在“风险和机遇评估小组”中,管理部应指派一名人员作为该小组 的组长,负责规划和安排风险和机遇的识别和应对的控制,并赋予评 估小组组长职责;f策划并实施风险和机遇的管理,并编制风险与机遇评价与应对策 划表。2. 2风险管理团队人员的任职要求为确保参与风险和机遇识别和评估的人员,其人员资质符合要求, 能够胜任并且参与本部

15、门的风险和机遇的识别和制定应对相应的应对 措施,风险和机遇评估小组人员应具备以下的能力:a熟悉其所在部门的所有流程;b有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熟悉本标准的要求,并依据本标准内容策划风险分析和评估。3风险管理策划评估小组组长应组织策划风险管理计划并编制风险与机遇评价 与应对策划表,指导操作风险识别和风险评估,以及对风险的可接受 性准则规定,编制风险与机遇评价与应对策划表时,应包含但不 限于以下内容:策划的范围,判定和描述适用于计划的设备寿命周期阶段;b职责和权限的分配;c.风险管理活动的评审要求;d风险的可接受性准则,包括危害概率不能估计时的可接受风险准则;验证活动;有关生产和生产后信息收集和评审

16、的活动。5. 4风险评估对已识别的风险的严重度和发生频度进行评价,其评价的要求应 依据本程序所规定的评价准则进行评价确认,风险的严重度和发生频度的确认用以确定风险系数,之后根据风险系数确定对风险应采取的 措施。5. 4. 1风险的严重程度评价准则风险严重度用于评价潜在风险可能造成的损害程度,根据对潜在 风险的评估量化,若潜在风险发生后,其会导致的各方面的影响以及危 害程度,以下包括但不限于风险产生后会导致的危害:a法律法规、服务及客户要求;风险发生时导致的人身伤害;财产损失的多少;d是否会影响正常运行;e.对企业形象的损害程度。注:在对风险进行严重程度判定时,推荐扩大分析风险所带来的危 害层面

17、,以便于更有效的对潜在的风险采取措施,以达到减少或部分 消除风险乃至完全消除的目的。为便于识别风险所带来的危害程度,对风险的严重程度进行区分, 风险严重度分为以下五类:非常严重严重较严重一般轻微下表为依据定义的风险影响和影响程度的多少进行量化,在对风险的严重程度进行评价时,下表作为评价风险严重度的准则:严重程度描述严重等级法律法规、服务及其它要求环境事故财产损失(万元)停工/停产企业形象非常严重违反环境法 律法规、国家 标准、客户标准环境污染不可恢复财产损失N10不可恢复重大国际、国内影响5严重省内标准、行业标准环境污染经治理需 长时间可 以恢复10V财产损失$5需较长时 间调整后 才可恢复省

18、内、行业影响4较严重地区标准环境污染经治理需5财产损失 20.5间歇性恢复地区性影响3短时间可以恢复一般企业标准环境污染经治理很容易恢复财产损失0.5可短时恢复企业及周边范围2轻微不违反对环境无影响无损失没有停工不影响1严重度判定过程中,当多个因素的判定其严重程度不一致时,应 遵循从严原则进行判定,即当多个因素中仅其中一个或部分因素其严 重度级别更高时,依据严重级别高的因素作为风险严重度进行判定。 根据上表内容确定风险的严重度后,将严重等级数字填入风险与机 遇评价与应对策划表中。5. 4. 2风险的发生频率评价准则风险的发生频率是指潜在风险出现的频率,为便于识别和定义, 将风险频度定义为5级,

19、如下所示:极少发生;很少发生;c偶尔发生;有时发生;经常发生;通过对上述的不确定因素进行评价风险发生的频度,风险的发生频率的评价以其可能发生的频率进行量化确认作为风险的发生频率的评价准则:发生频度定义等级极少发生发生概率W0. 001%1很少发生0. 001%V发生概率W0. 1%2偶尔发生0. 1%发生概率W1%3有时发生1%发生概率W10%4经常发生发生概率$10%5发生频度判定过程中,当一个或多个因素在判定过程中其发生频 度不一致时,应遵循从严原则进行判定,即当多个因素中仅其中一个 或部分因素其发生较为频繁时,依据发生频率较高的因素作为风险发 生度进行判定。根据上表内容确定风险的严重度后

20、,将等级数字填入 风险与机遇评价与应对策划表中。5.4.3风险探测度评价准则:失效发生的可能性可能的失效率等级极低:失效不可能发生W0. 01 个/1000 件1低:相对很少发生的失效0. 5个/1000件W发生概率W1个/1000 件2中等:偶然性发生1个/1000件发生概率W5个/1000 件3高:经常性发生10个/1000件W发生概率W50个/1000 件4很高:持续性发生发生概率M100个/1000件5根据上表内容确定风险的探测度后,将等级数字填入风险与机遇 评价与应对策划表中。5. 4. 4风险的可接受准则风险可接受准则是通过计算得出的风险系数来判定风险是否可接 受,通过对风险的严重

21、度和风险的发生频率评价后,通过计算风险系 数确定是否对风险采取措施。风险系数的计算如下公式:风险系数(RPN)二风险严重度等级(S)*风险频度等级(0)*风险可探测度 等级(D)使用风险系数作为参考值,下表为风险风险系数的范围及当风险系数 达到一定值时应对风险采取的措施:风险风险等级及应釆取的措施系数风险等级风险措施25-125髙风险应立即采取措施规避或降低风险15-25一般风险需采取措施降低风险1-15低风险风险较低,当采取措施消除风险引起的成本比风险本身引起的损失较大时,接受风险风险的应对方式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筛选,当潜在的风险可有效 的采取规避措施进行规避风险时,应制定风险规避方案,确认

22、风险规 避措施并予以执行,直至部分消除或完全消除风险。当尚无可行方案 进行规避风险时,应采取有效的风险降低措施,降低潜在风险所带来的 影响。下表为识别风险系数后,对风险等级的判定应急应采取的风险 应对措施对照表:发生频 度 严重度非常少发生很少发生偶尔发生有时发生经常发生非常严重一般风险一般风险高风险高风险高风险严重低风险一般风险一般风险高风险高风险较严重低风险一般风险一般风险一般风险高风险一般低风险低风险一般风险一般风险一般风险轻微低风险低风险低风险低风险一般风险在进行风险分析和风险应对过程中,应保持风险措施的方案和实 施结果的跟进应记录,记录的保持依据记录控制程序执行,风险 分析和风险应对

23、措施的详细内容应记录在风险与机遇评价与应对策 划表中,便于后续的查阅和跟进。5. 5风险应对各实施部门应对所识别的风险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的结果对风险采 取措施,从而达到降低或消除风险的目的,风险应对的方法包括:风险接受;风险降低;c风险规避。对风险所采取的措施应考虑尽可能的消除风险,在无法消除或暂 无有效的方法或者采取消除风险的方法的成本高出风险存在时造成损 失时,再选择采取降低风险或者风险接受的风险应对方法。5. 5. 1风险接受是指企业本身承担风险造成的损失。风险接受一般适用于那些造 成损失较小、重复性较高的风险,当出现以下情况时可釆取接受风险 的方法:采取风险规避措施所带来的成本远超出潜

24、在风险所造成的损失时;造成的损失较小且重复性较高的风险;c既无有效的风险降低的措施,又无有效的规避风险的方法时;d.按本档要求的风险评估准则中计算得出风险系数低于5的低风险。5. 5. 2风险降低风险降低即采取措施降低潜在风险所带来的损坏或损失,风险评 估实施单位应制定的详细的风险降低措施降低风险,当出现以下情况 时,可釆取风险降低方法:采取风险规避措施所带来的成本远超出潜在风险所造成的损失时;b无法消除风险或暂无有效的规避措施规避风险时;按本文件要求的风险评估准则中计算得出风险系数为15至25之间 的一般性风险。5. 5. 3风险规避风险规避是指通过有计划的变更来消除风险或风险发生的条件,

25、保护目标免受风险的影响。风险规避并不意味着完全消除风险,我们 所要规避的是风险可能给我们造成的损失。一是要降低损失发生的机 率,这主要是采取事先控制措施;二是要降低损失程度,这主要包括 事先控制、事后补救两个方面。5. 5. 4风险管理的监督与改进风险识别和评估活动是用于识别风险并综合考虑对风险应采取的 有效措施,当风险系数过高时应采取风险进行规避或者降低风险,以 减少风险所带来的危害或损失。风险评估实施部门应制定详细有效的 措施并予以执行,在制定措施时,应考虑以下方面的内容:制定的措施应是在现有条件下可执行和可落实的;制定的措施应落实到个人,每个人应完成的内容应得到明确;应指派一名负责人为措

26、施的执行进度和效果进行跟进,确保采取的 措施被有效的落实。5. 6风险和机遇的评审品管部应按制定的周期组织实施对风险和机遇的评审,以验证其有效性。风险和机遇的评审应包含以下方面的内容:风险和机遇的识别是否有效且完善;风险应对措施的完成情况和进度;对服务和服务的符合性和顾客满意度的潜在影响。5. 6. 1风险和机遇评审的策划风险和机遇评审应每年度至少实施一次评审,以验证其有效性。 当出现以下情况是,应当适当增加风险和风险评审的次数:a与能源管理体系有关的法律、法规、标准及其它要求有变化时;b组织机构、服务范围、资源配置发生重大调整时;C.发生重大能源事故或相关方投诉连续发生时;第三方认证审核前或

27、其它认为有管理评审需要时;其它情况需要时。5. 6. 2风险和机遇评审的实施5. 6. 2. 1实施前的准备在风险和机遇评审会议之前,各部门应整理本部门对风险和机遇 分析的数据,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评估和风险应对的内容以及风险应对 所采取措施的结果等记录进行汇总分析。5. 5. 2. 2风险和机遇应是的实施品管部按策划的要求组织个部门实施对风险和机遇的评审,运营 部应保留评审的记录以及评审所确定的决议,包括后续的改善机会。 风险和机遇的评审应形成包含但不限于以下方面的内容:a风险评估报告;持续改进的机会;剩余风险分析及改进措施。7记录保存参见记录控制程序。0相关文件6.1记录控制程序7. 0相关记

28、录7. 1风险与机遇评价与应对策划表7. 2风险评估报告3能源识别评价控制程序一、目的持续识别公司用能单位活动、产品和服务中存在的能源因素,并进 行评价且确定出重要能源因素,对其进行相应管理和控制。二、适用范围适用于公司各用能单位活动、产品和服务中的能源因素的识别、评 价及控制。三、职责1、能源管理负责人负责重要能源因素的审核、批准。2、各部门/单位负责本部门/单位的能源因素的识别与更新。3、环保科技中心负责组织对能源因素进行综合评价,确定重要能 源因素,对能源因素和确定出的重要能源因素进行汇总与更新。四、工作程序能源因素的识别1、能源因素的识别范围:对能源流转全过程分专业、分系统进行识别,并

29、细化用能系统 及其过程和环节的能源消耗,包括已纳入计划的或新开发的产品、服 务和活动。对能源消耗过程的识别包括耗能设备的现状分析、匹配情况、 能源利用时间和改造创新等。包括矿井设计,煤炭的开釆与加工、运输、贮存,能源采购,用能设备的采购、维修,生产服务,煤质管理等全过程的识别。2、能源因素的识别步骤各用能单位按照本单位耗能状况,分系统进行能源因素识别,并 对能源因素进行能源消耗种类、能源管理现状、能源优化和改进等方 面进行详细分析,最后对其是否属于重要能源因素进行定性、定量评 价,及时报送环保科技中心。环保科技中心对各单位识别的能源因素调查表进行汇总。组织有 关人员采取现场观察、查阅文件和记录

30、、专家咨询等形式予以确认。 当法律、法规有明确或潜在的要求,组织活动、产品、服务及相关方 要求发生变化时,对能源因素及时更新。3、能源因素的识别方法对于能源因素的识别按系统、能源种类、流程和环节等方法相结 合的方式进行识别。系统划分法:各用能单位根据现场实际分专业、分系统对能源利用 情况进行分类辨识。能源种类划分法:根据能源种类的不同进行划分,可以划分为用煤 炭、蒸汽、电能、水能和用油等。这种划分不是绝对的,各用能系统 互相存在交叉,某一用能环节可能存在多系统共用的情况。流程划分法:根据生产流程,划分为各个生产工序、辅助、附属和 其它用能过程进行识别,每一个过程当中的能源消耗种类可能是单一 的

31、也可能是多种形式,可能是节能的因素也可能是多耗能因素。环节划分法:根据各类能源在流转过程中的方向,将其划分为购入 储存、加工转换、输送分配、最终使用、余热余能回收再利用等环节。每个环节可根据用能单位的实际情况划分为若干过程、环节。重要能源因素的确定1、定性评价法对违反相关能源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直接判断确定为重要能 源因素。针对已划分的系统、过程、环节,采用简单调查、现场观察、经验分析等方法,各用能单位将节能潜力大、耗能量较大的能源因素 直接判断确定为重要能源因素。根据我矿实际,大型用能设备、重点 耗能工序、能源利用监测发现异常指标的环节等都应纳入重要能源因 素中。重点用能设备操作人员的节能

32、意识不强应直接判定为重要能源 因素。煤炭资源回收率达不到国家标准直接判定为重要能源因素。2、定量评价法我矿各用能单位根据常用的评价准则对能源因素进行打分评价,确定出重要能源因素。A、法律法规符合性:能源利用符合法律法规要求得1分;基本符 合法律法规要求得3分;不符合法律法规要求得5分。B、能源状况合理性:针对设备选型、运转、运行过程环节等方面 的合理性,合理得1分,基本合理得3分,不合理得5分。C、影响耗能频次:偶尔耗能得1分,间断耗能得3分,持续耗能得5分。D、能源利用影响范围:影响较小得1分,局部影响得3分,系统 全局影响得5分。E、判定重要用能部位或环节:以各系统设备技术特征、运行时效

33、等为依据,判定各能源因素相关用能部位或环节的重要性。轻微得1 分,一般得3分,重要得5分。F、用能关注程度:根据识别出的能源因素确认该用能环节的关注 程度,略微关注得1分,一般关注得3分,非常关注得5分。G、用能管理制度完善性:管理制度标准完善得1分,不健全得3 分,无管理制度及标准得5分。H、能源控制难易程度:对能源因素控制措施的难易程度进行分析, 容易控制得1分,适中得3分,困难得5分。I、节能潜力大小:节能潜力5%得1分,5%W节能潜力W10%得3 分,节能潜力10%得5分。评价打分:K二A+B+C+D+E+F+G+H+I评价标准:a、当K225分时判断为重要能源因素。b、当A或B或D或

34、E或H或I得分为5分时判断为重要能源因 素。各单位按上述方法对能源因素进行打分评价,确定出重要能源因 素,编制重要能源因素登记表,报能源管理负责人审批后下发。重要能源因素控制用能单位通过定性、定量的方法评价出重要能源因素,对其应进行重点控制。1、用能单位应根据设施、设备正常经济运行和满足生产工艺的需 要规定控制参数。包括运行时间、温度、电压、电流及其他特殊能耗 设施设备运行参数(风机风量、风压、蒸汽和水的压力、流量等)。2、重要能源因素相关的系统、设施、设备在其运行过程中,应对 运行情况做出点检记录、运行参数记录和检查检修记录。3、判定对重要能源因素实施重点控制的方法是否适用,用能单位 定期采

35、取统计分析、现场调查、会议讨论等方法对运行参数、控制的 有效性进行评价。4、在对重要能源因素进行评价后,针对评价结果应采取改变控制 方法、文件修改、人员培训以及设备更新改造等改进措施。5、根据能源利用的不可追溯性和持续性的特点,各用能单位可采 用及时监控、分析和记录的形式对重要能源因素进行控制,以便重要 能源利用情况发生改变时及时响应并采取措施。能源因素更新1、当下列情况发生时,应重新进行识别评价:用能系统变化时;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发生变化时;外部节能技术、设备或经验方法适用时。用能单位应将识别评价结果形成文件并适时更新。2、各单位及时识别、评价、更新本单位能源因素,由环保科技中心负责每年更

36、新汇总一次。3、对于更新了的能源因素,环保科技中心应进行综合评价,确定 是否为重要能源因素。能源管理负责人组织相关人员依据重要能源因素及相关能源基 准,制定能源目标和指标以及能源管理方案。(为记录的保管能源因素识别评价过程中的相关记录由环保科技中心保存一份, 有效期限为一年。五、相关文件目标、指标、管理方案控制程序法律、法规与其它要求获取和确认及合规性评价控制程序六、相关记录能源因素识别表能源因素评价表重要能源因素登记表法律、法规标准清单其它要求清单设备点检记录运行参数记录检查检修记录4能源绩效参数控制程序1目的为了加强能源绩效参数的管理控制工作,建立本程序。2适用范围本程序适用于公司确定的能

37、源管理体系覆盖范围及界限之内的组织和区域。3术语3.21能源绩效参数:与能源效率、能源使用、能源消耗有关的可测量的结果。4职责4.1机动部是能源绩效参数管理工作的归口管理部门。其职责是:1)依据能源绩效参数,制定公司能源目标与指标,评价能源绩效;2)建立能源绩效参数信息库;3)制定能源绩效评价计划和方案;4)指导体系内各部门、生产车间开展与能源绩效参数建立、评审工作, 并对实施效果进行评价;4.2各部门、生产厂负责本部门、生产车间职责范围内的能源绩效参数制定和控制,并定期进行评价、更新。4.3能源管理者代表负责审核、批准公司的能源绩效参数。5内容5. 1能源绩效参数5. 1. 1能源绩效参数的

38、确立绩效参数的确立是为了正确、全面反映能源管理绩效,是生产中与能源使用、消耗、效率有关的,可进行测量的参照数据。5. 1. 2绩效参数确立的依据能源绩效参数可以不是某类能源介质的直接消耗的结果,但必须是与 能源使用、消耗、效率有关的,能反映能源管理效果、可测量的数据。5. 1. 3绩效参数的确认范围参数的确立部门应从生产的实际中,可测量的与能源使用、消耗的监 测数据中确认。5. 1. 4绩效参数的确认过程1)应由部门的基准制定工作小组承担此项任务;2)可根据确定的基准,寻找能源使用、消耗监测数据项;3)评审初步确定的绩效参数;4)确定绩效参数项和参数值;5)填表上报,批准后发布。5. 1. 5

39、绩效参数的利用1)应确定绩效参数的监测单位或人员,策划、规定监测的时间间隔;2)配备必要的监测装置;3)实施监测、分析、评价并记录。5. 1. 6绩效参数的评审1)按规定的时间、结合能源绩效的监测数据对能源管理的绩效参数进行评审。适用时,与基准进行比较。2)经评审的能源绩效参数未达到策划的要求时应分析原因,采取措施、 实施整改;3)对确定绩效参数也应根据生产环境的变化适时评审其适宜性、有效 性;4)评审的记录应保存。5.2机动部负责建立公司的能源绩效参数信息库。5. 4检查考核5. 4. 1机动部定期对能源绩效参数的制定、实施进彳亍分析评价5. 4. 2企管人事部会同机动部依据能源考核办法对能

40、源绩效参数的执 行情况进行考核。6相关文件能源基准、能源目标、能源指标控制程序5能源基准、能源目标、能源指标控制程序1目的本程序旨在确定公司的能源管理基准、目标、指标,制定 目标和指标,将目标和指标分解到各部门,以持续改善公司能 源利用效率,贯彻能源方针。能源管理基准、目标、指标是公司制定能源方针、建立 能源目标和指标、评价能源管理绩效的主要依据,是对比分 析测量能源绩效的趋势和变化的基础,并用来计算节能量。为了设定能源管理基准、目标、指标的确定方法、分层 /分级管理、评审等加以明确和规定,特制订本程序。2适用范围本程序适用于公司级、部门、岗位级的能源管理基准、 目标、指标的设定。3职责3.1

41、节能小组负责组织各相关部门开展能源基准、目标、 指标的制定。32各相关部门参与能源基准、目标、指标的制定,并在 本部门加以分解落实;3生产部负责能源目标分解和指标修订工作。4能源管理者代表负责对制定的能源基准、标杆、目标、指标的评审工作。5总经理负责能源基准、标杆、目标、指标的批准。4能源基准的确定1确定原则能源管理基准是公司追踪和比较能源管理体系持续改进 的基点,要在能源统计数据的基础之上建立能源管理基准。2确定依据能源评审报告;基准时间段的能源消耗、能源利用效 率的水平;当年的技术改造、能源结构变化、工艺变化、产品 变化等;公司的其他需进行平衡的因素。3能源评审公司按照能源评审程序的要求在

42、确定基准前应进行一 次能源评审,在能源消耗指标核算时,选择一个基准时间段的 能源消耗、能源利用效率的水平,作为比较基准。能源消耗指 标核算时,但必须剔除基准时间段中生产不正常的情况,再结 合当年的技术改造、能源结构变化、工艺变化、产品变化等情 况进行调整确定。能源评审结果形成能源评审报告;能源评审报告中 应确定基准时间段的:公司级基本参数:发电量、产值、增加值;公司能耗参数:总能耗(分能源品种)、综合能耗、单耗;次级用能单位基本参数:中间产品产值、增加值、能源单 耗;次级用能单位能耗参数:总能耗(分能源品种)、综合能 耗、单耗;设备效率基准:重点用能设备、能源加工转换设备。能源品质:外购能源关

43、键质量特性;4.4基准确定在能源评审报告的基础上,安全质保部和次级用能单 位根据责任划分,确定能源基准草案,包括: 公司级能源基准草案(格式见附件); 次级用能单位能源基准草案(格式见附件);由安全质保部和次级用能单位对确定的基准的进行分析和平 衡,根据分析和平衡结果,安全质保部和次级用能单位最终确 定能源管理基准,报管代审核,总经理审批后执行。5基准调整当出现以下一种或多种情况时,应对能源基准进行调 整:能源绩效参数不再反映公司能源使用和能源消耗时;过程、运行方式或用能系统发生重大变化时;6基准应用能源基准应被相关部门用于:作为能源绩效参数设定的基 线;作为目标指标设定的基线;对比分析测量能

44、源绩效的趋势 和变化;计算节能量;5能源目标的确定5.1节能办公室根据能源基准和标杆,并依据公司的能 源方针,制定出能源目标,上报能源管理负责人。能源管理负 责人组织相关部门对能源目标的可行性、先进性和适宜性进行 评审,评审合格后报总经理批准。52能源目标的确定和评审应遵循以下原则:符合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符合能源方针考虑重要能源因素考虑经济、技术等方面可行性;目标应具体、便于评估;指标应量化,并可测量。3能源目标分解生产部根据确定的能源目标,并结合各部门的能源因素、 能源品种和数值、节能潜力大小等实际情况,将目标进一步分 解为指标,交由总经理批准,落实到各部门。4能源指标分解各部门根据分解的

45、指标,并结合工序和班组的能源因素、 能源品种和数量、节能潜力大小等实际情况,将目标进一步分 解为指标,落实到各工序和班组。5能源目标和指标及能耗定额的修订能源目标、指标能耗定额不能按时完成或不能正常实施 时,生产部会同有关部门查明原因,并进行分析,对需修订的 内容提出修订意见,由原制定部门负责修订,报能源管理负责 人审批后执行。需要进行重大修订时,由能源管理负责人报总 经理批准后执行。修订能源目标、指标及管理方案时,应考虑如下情况:能源目标指标的合理性;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发生变化;公司内部条件发生变化,如工艺更新、设备改造、新项 目投产、能源替代、组织机构发生变化等;发生与能源目标、指标和管

46、理方案有关的以外事件。6能源基准、目标、指标的更新能源目标、指标完成或管理评审结束后,按本程序的规定 及管理评审意见制定下一周期的能源基准、目标、指标及能耗 定额并重新审核、批准。编制:审核:批准:日期:参考文件能源管理手册能源评审程序IS050001-2018能源管理体系 要求公司级能源基准能源基准版次:基准年份:2022年基准指标单位基准值发电量KW总产值万元工业增加值万元核燃料消耗总量t煤消耗总量t油消耗总量t水消耗总量t总能耗吨标煤万元产值综合能耗吨标煤/万元万元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吨标煤/万元产品综合能耗吨标煤/KWH编制审核批准H期次级用能单位能源基准次级用能单位名称: 能源基准版次

47、: 基准年份:2022年基准指标单位基准值核燃料消耗总量(适应于电厂)MW. D. T 铀煤消耗总量t油消耗总量t水消耗总量t总能耗吨标煤产品综合能耗(适应于电厂)吨标煤/kwh系统综合能耗(适应于电厂)吨标煤/KWH其他人均办公能耗公斤标煤/人单耗XXXX功率的电机能效%XXXX功率的电机能效%XXXX功率的水泵能效%XXXX功率的水泵能效%XXXX功率的风机能效%XX-XX功率的风机能效%Xxx设备能效%6监视、测量与分析控制程序一、目的及时准确获取各种监视和测量数据,确保能源管理体系的有 效运行。二、适用范围适用于公司能源管理体系绩效过程能力的监视测量和分析, 以及测量装置的管理。三、职

48、责1、节能小组心负责对体系运行的有效性进行监视和测量,负 责全公司监视和测量装置的校准和统一管理,负责环保能源法律 法规符合性评价。2、机电运营部负责公司电力用能的监视和测量,负责委托上 级部门对用能系统及设备进行定期检测。3、经营部负责矿用油的计量。4、相关单位负责规定项目实施检测。四、工作程序对能源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监测1、节能中心对能源管理体系进行定期审核,对存在的问题进 行跟踪,整改验证,对体系的运行状况进行评价。2、最高管理者每年主持管理评审,对能源管理方针及体系的 有效性,适宜性,充分性进行评价。对目标,指标管理方案的监测1、目标、指标管理方案所涉及到的部门或单位,应严格按照 计划

49、,实施时间和措施进行实施。每月进行一次自检,写出自检 报告报送环保科技中心。2、节能小组每季度对目标,指标管理方案的实施情况进行一 次监测,检查情况下发有关单位和部门,发现不符合项时,进行 整改。3、当有关单位和部门发生变更,应及时修订能源管理方案, 确保方案落实到相关部门、岗位。对过程的监视和检测。1、当能源因素有重大改变时,责任单位必须及时报环保科技 中心。由环保科技中心依据能源因素的识别与评价控制程序 做出判断。2、机电运营部、生产技术部等单位在设备选型时,应优先 釆用高效低耗的设备,提高能源利用率。3、节能小组和机电运营部不定期对用能单位进行现场监测、 检查,发现问题及时下发整改通知单

50、,限期整改。4、各单位制定能源管理目标、指标时,目标要具体、指标要 量化。5、各用能单位要健全岗位责任制和操作规程,操作人员加强 巡视,发现问题及吋汇报处理。检修人员定期检修和巡回检查, 确保用能设备、设施的正常、高效运转。对法律法规符合性的监测。节能小组、机电运营部等部门,每年根据监测的数据及体系 运行情况,对法律法规的符合性进行评审。对监测所采用的准则、范围、频次和方法等,按应用过程 法律法规有关标准及第三层文件的要求执行。代监视和测量装置1、监视和测量装置的配置根据能源状况的需求,各相关单位配置适宜的监视和测量 装置。新增监视和测量装置,由公司有关部门审核报分管领导批 准,委托供应分部采

51、购。监视和测量装置的领取,由使用单位填写领料单,经营管 理部审批盖章后,到供应分部领取。领取后,到节能小组进行登记入帐,确定检定周期,定期 检定。2、监视和测量装置分类管理环保科技中心根据监视和测量装置在生产过程中所起的作 用,依次分为强检和非强检两类,并建立台帐,标明合格证书号、 设备名称、规格型号、厂家、编号、检定周期、测量范围、精度 等级、检定部门等。3、监视和测量装置的标识监视和测量装置必须张贴标明检定状态的合格标识,并保存合格证书。标识粘贴。4、监视和测量装置的周期校准或检定公司标准器、强检监视和测量装置依据检定规程要求,确 认检定周期;无上级检定规程要求的,依据公司制定的自校标准/

52、 办法确认检定周期。在用监视和测量装置按其使用性质和强检、非强检分类管 理办法确定确认检定周期。当周检合格率多次低于95%时,要适当调整确认间隔。使用中,发现监视和测量装置失准时,应及时将失准情况 向环保科技中心汇报,由环保科技中心负责联系有资质机构进行 维修。对监视和测量装置的搬运、贮存和调整,按计量器具使 用保养制度和计量器具周检制度执行。(七)运行控制监测1、各责任单位对所需监测和测量的参数、指标及频率实施控 制。2、节能小组对全矿计量检测设备、仪表等检测,执行计量 器具周检制度和计量器具使用保养制度。3、过程控制的监测,条件具备的,由相关单位按监测规范实 施监测;条件不具备的,委托具备

53、资格单位监测。4、相关单位对能源行为的关键特性,按相应的监测频率进行监视和测量,并填写监测记录。5、对相关方要求监测的项目(1)所监测的设备、材料与矿井监测的设备、材料的控制要求 一致。(2)相关方的资质必须符合法律、法规和矿井能源管理体系的 要求。(A)对用能设备的检测测量1、总公司每年对特定设备性能测定一次,记录相关数据,出 具检测报告。2、各用能相关单位,对本单位用能设备的运行数据进行监测 并记录,确保用能设备正常运行,发挥最佳状态。(加监测数据应在监测完后出具监测记录、报告(或证件),并 由负责监测的部门或单位建档保存。(十)对监测数据和信息整理分析继续寻找节能潜力。1、各相关单位应及

54、时建立能源统计制度,根据各用能单位的 自身情况建立统计报表和分析制度。2、各相关单位定期评价主要用能系统、过程、环节及重要能 源因素的运行情况,衡量能源管理绩效并识别出持续改进的机会。3、各相关单位将评价结果上报环保科技中心。(4)节能中心、机电运营部负责对各种监视和测量的结果及 有效性进行监督检查,对监测结果达不到规定要求的单位及吋下 达纠正和预防措施通知单,具体要求执行不符合、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五、相关文件采购管理控制程序计量管理办法持续改进控制程序内部审核控制程序能源管理控制程序计量器具周检制度计量器具使用保养制度六、记录监视和测量的相关记录7人力资源控制程序一、目的为了明确各层次

55、员工的能力、意识要求,对全体员工要进行分层 次的培训,使其具备相应的节能意识和能力,满足能源管理体系运行 的需要,特制定本程序。二、适用范围适用于公司全体员工能力、意识的确定及教育和培训。三、职责1、人力资源部负责编制能源管理岗位任职要求,并对各部门 工作人员能力和意识进行确认。2、环保科技中心负责制定矿井节能培训、内审员培训计划和考核 制度,并对各部门的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3、各部门按培训计划要求组织实施。四、工作程序培训的需求对矿井全体工作人员进行节能意识教育。对不同层次的工作人员, 还应进行以下教育与培训:1、对高层管理者,应提高其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的认识,获得 其对矿井能源方针的承

56、诺,并保持与能源方针的一致性;了解有关的 能源法律、法规,了解重要能源因素及目标、指标。2、对中层管理者(各部门主管),应进一步提高能源知识、能源 法律法规、能源管理体系的了解,掌握本部门在能源管理体系中的职 责,具有检查与评审的有关知识。3、对体系中关键岗位人员(重点用能设备操作岗位人员),应通 过培训使其认识到符合能源方针和能源管理体系的重要性,以及偏离 规定运行程序的潜在后果,还应对其工作中实际的或潜在的重要能源 因素及改进个人工作所带来的节能效益进行培训。关键岗位人员定期 参加政府有关部门举办的节能培训,必须持证上岗。4、对能源管理体系内审员,不断提高能源管理体系 要求标 准、能源法律

57、法规、能源管理体系文件的了解,并进行矿井能源因素 识别、评价及能源管理体系审核、法律法规等知识的重点培训。5、对一般工作人员及新进工作人员,主要培训能源方针、目标、 指标及能源管理标准的基础知识。培训计划的制定1、每年年底,人力资源部按照矿统一要求,结合矿井实际,会同 环保科技中心制定下一年度矿井能源培训计划,报能源管理负责人审 批后下达到各部门。2、各部门执行矿年度能源培训计划,若有特殊需求,则结合本 部门实际制订部门培训计划,在与矿培训时间不冲突的情况下执行。培训的实施1、各部门根据能源培训计划,组织培训对象进行相应的培训并考 核,作好培训记录。凡缺席参加培训的,应及时安排补训。2、除采用

58、集中培训外,还可利用报纸、广播、宣传栏、内部刊物 或资料等形式开展培训。培训教师可由各部门根据需要指派内部人员 或聘请外部人员担当。3、能源管理体系内审员,必须由具有资格的机构进行培训。由环 保科技中心统一组织。4、对于换岗人员和新进员工,各部门应及时对其进行相应的培训, 以便他们适应新岗位的工作要求。5、在能源管理体系文件发生较大变化时,包括获取到新的或修改 的能源法律法规时,各部门应及时根据变化情况进行培训;当矿下属 各部门职能或行政活动发生变化时,应由相应的专业归口管理部门负 责组织岗位培训,以确保工作人员及时适应岗位新的工作要求。6、党群工作部和环保科技中心每年组织节能宣传周期间的各类

59、宣 传活动,动员全体员工广泛参与节能公益活动。同时支持新闻、科技、 文化、教育等各种公众组织开展有益于社会的节能宣传活动,为他们 的活动提供方便。培训的认定1、高层和中层管理者的能源培训,由人力资源部会同环保科技中 心根据培训情况予以认定。2、各部门组织的能源培训,由各部门根据培训情况或考核结果予 以认定。3、能源管理体系内审员的培训,以具有资格的机构核发的资格证 明为依据,由环保科技中心认定。4、关键岗位人员节能培训,由政府有关部门发有资格证明的依据, 由人力资源部认定。培训的记录1、组织培训的部门,应将每一次培训进行记录,培训结果在适当 范围予以通报。2、能源培训的签到表和有关资料由认定部

60、门保存。五、相关文件各岗位能源管理人员任职要求学习制度六、相关记录年度培训计划部门培训计划签到表考核结果8信息交流控制程序一、目的为确保能源管理信息在公司内外及时、畅通、有效的传输、交流,特 制定本程序。二、适用范围适用于公司内部上下级、各部门间以及公司与相关方(政府机构、能源供方、消费者等)之间有关能源信息的交流。三、职责1、节能小组具体负责公司能源管理体系运行的信息沟通。2、各部门负责职责范围内与其它职能部门以及与相关方之间的信息沟 通。四、工作程序定义1、内部信息是指部门间的日常联络、指令、常规报表、各种信息通报、各部门间的行文等。具体包括:能源方针;法律法规的执行情况;目标、指标的完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