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故都的秋1_第1页
2 故都的秋1_第2页
2 故都的秋1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故都的秋教学设计河北南宫中学语文教师 崔莉一、教学设计理念:在这堂课的设计上,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致和开发性学习的欲望为起点,课堂上适度发挥主导作用,给予学生有效的价值引导和点拨,对于学生生成的单一的信息资源,通过追问补充的方式将他们带到思维的边缘,让思考“向青草更青处漫溯”。二、教材分析:故都的秋是新课标人教版高中一年级的教学内容,具体编排在必修2第一单元的第二篇。本单元所选的三篇课文都是抒情散文,单元的教学要求是通过鉴赏品味语言,向深层次赏析作者的情感。在欣赏语言的过程中,使学生从文章的“景语”里,品读出作家的独特心境,体会作者的情态与志趣。故都的秋是郁达夫将自然界的“客观色彩”故都的秋

2、色,与作家内心的“主观色彩”个人的心情,自然融化在一起,表现出故都之秋的特色和作者的独特感受的作品。以提高学生的语文实用阅读能力和增强学生的主动性为教学设计的出发点,我将本文分为两课时来学习。第一课时从内容和背景方面研读文章,感悟探究作者情感;第二课时从语言和艺术手法方面,体察作者情感。这是第一课时的设计方案。三、学情分析: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的教学对象是高中一年级的学生,学生对散文是不陌生的,学过朱自清的荷塘月色等散文,感受过散文的语言美、意境美,进行过初步的鉴赏。要充分利用他们的兴趣引导他们进入特定的审美意境,既要让学生鉴赏课文,又要指导学生学会鉴赏的方法。四、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

3、要求,结合该课的特点以及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如下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文章“景”和“情”和谐统一的写作特色,进一步掌握散文“形”与“神”的关系;(2)掌握散文的阅读方法,陶冶学生性情,提高审美能力。情感与态度目标:体会作者在秋景中所寄托的感情。五、本课时教学重点、难点及依据:由于作者所处的年代已远,学生在把握作者情感上有一定的难度,也难以领悟主观色彩笼罩之下的景物描写的妙处。所以体会本文情景交融,引导学生推敲本文悲凉、伤感情调的由来。既是教学重点,又是学习难点。六、教法学法设想:1、采用教师与学生互动合作的教法。(解说:在新课程理念中,课堂是个有机融合体。从互动角度引导学生探

4、究作者在文中隐藏的生命情感。)2、朗读感受,重视诵读、美读。(解说:认真体会景物描写所蕴含的思想感情,以朗读来贯串整个教学过程,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3、让学生读、说、品、评,合作探究(解说:阅读实践以学生活动为主,充分利用好教材这个例子,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精神和自学习惯。)七、教学辅助手段:多媒体课件八、教学过程设计:依据本课时的重点、难点及教学方法的思考,将本课的教学过程设计为以下几个环节:(一)贴近生活,进入情感一开课,老师与学生共同回忆:“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白舸争流”等一系列的描写秋天的诗词是的

5、,不同的人对于秋有着不同的感受。毛泽东读到秋日的壮丽,杜甫读到秋风的悲凉,柳永读到秋雨的凄苦。那么,你眼里的秋天是怎样的呢?学生各抒己见:可能会谈身边的秋天,一方面给人以丰收的感觉,田野里,各种庄稼陆续成熟了,果园里,各种果树挂满枝头,天高地广,金风送爽,令人心旷神怡;另一方面秋天也会给人带来破败、凄凉之感:北雁南飞,枯叶飘零,收获后的田野,一片狼藉,风中夹杂着寒意,让人心绪悲凉等等。“一个自然风景就是一个心灵世界”,那么,让我们一起走进郁达夫的故都的秋,体味一下郁达夫眼里的秋天是怎样的呢?(解说:这一导入,让学生带着疑问进入课堂最佳状态,也就进入教学的第二环节。)(二) 诵读感悟,辩论情感1

6、、请学生读课文1-2自然段,分别用文中的四个字和三个字来概括北国的秋和南国的秋的特点。明确:北国的秋清、静、悲凉 南国的秋慢、润、淡(解说:这一设问意在要求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全文,训练学生的文字概括能力。)学生很快悟出:作者眼里故都的秋最大的特点:“清、静、悲凉”2、那么纵观全文,“你认为作者是颂秋还是悲秋?”将持不同观点的学生分为两组。要求各组同学在回答时以文本为依据。学生有了争论意识,就会积极、主动地阅读课文寻找支持自己观点的语句,在阅读和争论中提高运用文本的能力。“颂秋”组的同学就会从作者赞美、眷恋故都的感情角度来选读文段证明自己观点,而“悲秋”组的同学则会从萧瑟的景物的文段描写中读出“悲

7、凉”。学生很容易读到五幅秋景图:秋晨的天空、秋槐的落蕊、秋蝉的残鸣、秋雨的凉意、秋枣的色彩。那作者为什么不选故都的皇家宫殿、园林,也不写远郊是众多优美的风光,而是选取生活中非常普通、不起眼的的几幅画面来作为故都的代表呢?为什么南国的秋就不能体现作者的情感呢?学生经过一系列深入的辩论后发现:作家会选什么样的景来抒什么样的情,这都跟作家的个人心境有关。作者写南国之秋,秋味不浓,难以让人满足;写北国的秋,才够得上心理上的秋味。文中的秋景中融入了作家对故都秋的眷恋和向往,是积极赞美的情感;而作家的主观情感中又有秋的落寞,全文的基调又是忧伤的,悲凉的。可以说故都的秋是一曲悲凉的颂歌。(解说:有意让教学重

8、心下移,设置了一个非此即彼的圈套,看学生能否跳出思维的二维空间。这是一种联系文本进行分析的思维训练,有助于培养学生筛选、提取文中信息,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想象的能力,更重要的是使学生产生了思想上的碰撞,主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在阅读和争论中,加深对景物描写所蕴涵的思想感情的领悟,加深对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特点的认识,突出了本堂课教学重点。这种放手让学生讨论的做法,能让学生准确表达自己的思想,同时有助于思维的互补,更有助于合作能力和发现能力的培养。在这里,课堂就是一条生生不息流动着的河流,师生成为课堂生活的创造者。)(三)拓展延伸,升华情感王维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

9、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赏析写景的特点动静结合,以动衬静。颔联描写皓月当空,青松如盖,是静景描写,山泉清冽,流泻山石之上,是动景描写。山泉因雨后水量充足,流势增大,从石上流过,淙淙有声,以动衬静,反衬出山中的宁静。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寄托着诗人的高洁情怀和对理想生活的执着追求。板书设计 故都的秋郁达夫 秋晨的天空 秋槐的落蕊北国的秋味清、静、悲凉 秋蝉的残鸣秋雨的凉意秋枣的色彩南国的秋味慢、润、淡 (解说:板书的设计力求突出学习的重点,将五幅秋景图与作者对故都之秋独特感受关联板书,同时与南国之秋对比板书。既突出文眼又体现出文本的内在联系。使学生一目了然的把握文本内容,又助于理解作者的感情,抓住学习的重点。)九、教后记: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堂的所有细节,而是在于根据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在这一课的教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