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油污责任归责原则研究报告_第1页
船舶油污责任归责原则研究报告_第2页
船舶油污责任归责原则研究报告_第3页
船舶油污责任归责原则研究报告_第4页
船舶油污责任归责原则研究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PAGE . z摘要自从19世纪工业革命以后,人类的科学技术和生产力飞速开展,经济贸易和海上运输越来越繁荣,人们对海洋开发和利用的程度也越来越高,但与此同时,海洋遭受的污染损害也日趋严重。在海洋污染中,船舶是最重要的油类污染源。随着国际上一系列重大油污事件的发生,海洋环境保护与船舶污染损害赔偿问题更加受到国际公约与国立法的关注。船舶油污染侵权是民事侵权行为的一种,属于特殊的海上侵权行为。其载油类货物的事故性侵权由于损失巨大,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对于司法工作者而言,要正确处理船舶污染这种侵权纠纷案件,首先必须准确掌握侵权法的归责原则,否则就无法给侵权案件予以定性,也就无确适用法律;对船舶污

2、染受害者而言,掌握归责原则有助于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在受到损害的时候,能够及时得到赔偿。除引言和结论以外,文章共分为三章进展论述。第一章对侵权责任归责原则进展理论概述。归责原则的研究应与具体的行为类型、责任形式联系起来。环境污染民事侵权就是具体的行为类型之一。船舶油污损害赔偿的主要责任形式是金钱赔偿。船舶油污损害赔偿具有很大的危险性,应当适用严格责任原则。第二章通过比拟国外立法现状以及国际立法现状,分析了船舶污染损害的归责原则与免责。在侵权法中归责、归责原则含义的根底上,同时从法律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了对船舶污染这种环境侵权行为应采用严格责任原则的正确性。第三章为船舶污染损害赔偿的连带责任,根据环

3、境共同侵权理论和现行法律规定,主船舶碰撞中的严格责任与连带责任不应该互相排斥。关键词:船舶污染,侵权责任,归责原则,连带责任 ABSTRACTSince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in the 19th century,hum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human productivity have e*panded rapidly,business e*ecutive and trade and maritime transport have also prospered prehensively,the level of the d

4、evelopment and use of the ocean have been more deeply. At the same time,marine pollution damage has been suffered seriously.In marine pollution,the ship is the most important sources of oil pollution.With a series of major international oil spill incidents,the problem of marine environmental protect

5、ion and pensation for pollution damage is more concerned by international conventions and domestic legislation.As one kind of tort,oil pollution damage from ships is a special maritime tort.As the oil pollution damages from ships are usually great,such damages have e to the international socialitys

6、attention. For the purposes of judicial workers to correctly handle such infringement disputes about oil pollution damages from ships,they must first accurately grasp the principles of tort law liability.Otherwise,it can not be characterized for infringement cases and apply the law correctly.For the

7、 purposes of the victims of pollution caused by ships,grasp the principle of responsibility will help to protect their legitimate rights and interests and also can get their pensation immediately in time of damage.It is divided into three chapters besides the introduction and conclusion.Chapter 1 th

8、e thesis summaries the principle of liability fi*ation of tort. Study of principle of liability should link with the specific type of behavior and form of liability.Environmental tort is one specific type of tort.The main pensation for shipspollution damage is moneyed pensation. pensation for shipsp

9、ollution damage of great danger should apply the principle of no fault.Chapter 2 according to paring the domestic legislation,foreign legislation and international legislation, the author analyzesthe principle of imputation and e*emptions of pensation for shipspollution damage.On the basis of the me

10、aning of imputation and principle of imputation in tort law,as well as from the view of law and economics,analyses the correctness of applying the strict liability principle for this kind of environmental tortships pollution.Chapter 3 the severally and jointly liability for pensation for shipspollut

11、ion damage based on the environmental mon tort theory and e*isting law provisions,holds that joint liability is patible to the strict liability on ship collision. Jia Lin(International Law-Maritime Law)Directed by Prof. Yang ZhaonanKEYWORDS:ships pollution; tort liability; principle of liability fi*

12、ation; severally and jointly liability 目录TOC o 1-3 h z uHYPERLINK l _Toc263325146引言 PAGEREF _Toc263325146 h 1HYPERLINK l _Toc263325147第1章侵权行为归责原则理论以及环境侵权责任归责原则概述 PAGEREF _Toc263325147 h 3HYPERLINK l _Toc2633251481.1 归责与归责原则的概念 PAGEREF _Toc263325148 h 3HYPERLINK l _Toc2633251491.1.1 归责的概念 PAGEREF _To

13、c263325149 h 3HYPERLINK l _Toc2633251501.1.2 归责原则的概念 PAGEREF _Toc263325150 h 4HYPERLINK l _Toc2633251511.2 责任归责原则体系的根本争议 PAGEREF _Toc263325151 h 4HYPERLINK l _Toc2633251521.2.1 一元归责原则说 PAGEREF _Toc263325152 h 4HYPERLINK l _Toc2633251531.2.2 二元归责原则说 PAGEREF _Toc263325153 h 5HYPERLINK l _Toc2633251541

14、.2.3 三元归责原则说 PAGEREF _Toc263325154 h 5HYPERLINK l _Toc2633251551.3 归责原则体系制度应有的标准或在要求 PAGEREF _Toc263325155 h 5HYPERLINK l _Toc2633251561.4 环境污染民事侵权责任归责原则及经济学分析 PAGEREF _Toc263325156 h 7HYPERLINK l _Toc2633251571.4.1 环境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 PAGEREF _Toc263325157 h 7HYPERLINK l _Toc2633251581.4.2 我国环境侵权责任的归责原则 PA

15、GEREF _Toc263325158 h 9HYPERLINK l _Toc2633251591.4.3 经济学语境下的环境侵权责任归责原则分析 PAGEREF _Toc263325159 h 10HYPERLINK l _Toc263325160第2章船舶油污损害的归责原则与免责 PAGEREF _Toc263325160 h 13HYPERLINK l _Toc2633251612.1 船舶碰撞与损害污染是否是一个法律关系问题 PAGEREF _Toc263325161 h 13HYPERLINK l _Toc2633251622.2 船舶油污损害侵权责任归责原则 PAGEREF _To

16、c263325162 h 17HYPERLINK l _Toc2633251632.2.1 油污损害赔偿中的责任形式 PAGEREF _Toc263325163 h 17HYPERLINK l _Toc2633251642.2.2 油污损害赔偿中严格责任的基石 PAGEREF _Toc263325164 h 18HYPERLINK l _Toc2633251652.2.3 严格责任确实立 PAGEREF _Toc263325165 h 19HYPERLINK l _Toc2633251662.2.4 我国对船舶油污损害的归责原则与免责的规定 PAGEREF _Toc263325166 h 19

17、HYPERLINK l _Toc2633251672.3 国际公约对船舶污染责任归责原则与免责的规定 PAGEREF _Toc263325167 h 21HYPERLINK l _Toc263325168?民事责任公约?的有关规定 PAGEREF _Toc263325168 h 21HYPERLINK l _Toc2633251692.3.2 1996年?HNS公约?的有关规定 PAGEREF _Toc263325169 h 21HYPERLINK l _Toc2633251702.3.3 2001年?燃油公约?的有关规定 PAGEREF _Toc263325170 h 22HYPERLINK

18、 l _Toc2633251712.4 国外立法对船舶污染责任归责原则与免责的规定介评 PAGEREF _Toc263325171 h 22HYPERLINK l _Toc2633251722.4.1 美国OPA1990的有关规定 PAGEREF _Toc263325172 h 22HYPERLINK l _Toc2633251732.4.2 英国1995年?商船航运法?的有关规定 PAGEREF _Toc263325173 h 24HYPERLINK l _Toc2633251742.4.3 加拿大2001年?海事责任法?的有关规定 PAGEREF _Toc263325174 h 24HYP

19、ERLINK l _Toc2633251752.4.4 挪威1994年?海商法?的有关规定 PAGEREF _Toc263325175 h 25HYPERLINK l _Toc2633251762.4.5 俄罗斯联邦1999年?商船航运法典?的有关规定 PAGEREF _Toc263325176 h 25HYPERLINK l _Toc2633251772.4.6 日本?油污染损害赔偿保障法?的有关规定 PAGEREF _Toc263325177 h 25HYPERLINK l _Toc2633251782.5 船舶污染损害赔偿采严格责任的法律经济学分析 PAGEREF _Toc2633251

20、78 h 26HYPERLINK l _Toc2633251792.6 对我国现行立法关于归责原则与免责的完善建议 PAGEREF _Toc263325179 h 27HYPERLINK l _Toc263325180第3章船舶污染的连带性责任 PAGEREF _Toc263325180 h 29HYPERLINK l _Toc2633251813.1 环境共同侵权行为与连带责任概述 PAGEREF _Toc263325181 h 29HYPERLINK l _Toc2633251823.1.1 环境共同侵权行为的概念 PAGEREF _Toc263325182 h 29HYPERLINK l

21、 _Toc2633251833.1.2 连带责任的概念及法律规定 PAGEREF _Toc263325183 h 31HYPERLINK l _Toc2633251843.2 船舶碰撞有无责任中严格责任原则与连带责任不应相互排斥 PAGEREF _Toc263325184 h 32HYPERLINK l _Toc2633251853.3 ?民事责任公约?的有关船舶污染连带责任的规定及评析 PAGEREF _Toc263325185 h 34HYPERLINK l _Toc2633251863.4 我国理论界及司法实践关于船舶碰撞的连带责任问题的不同观点 PAGEREF _Toc26332518

22、6 h 35HYPERLINK l _Toc2633251873.5 不同情况下连带责任的具体分析 PAGEREF _Toc263325187 h 36HYPERLINK l _Toc263325188结论 PAGEREF _Toc263325188 h 39HYPERLINK l _Toc263325189参考文献 PAGEREF _Toc263325189 h 40HYPERLINK l _Toc263325190致 PAGEREF _Toc263325190 h 43-. z引言船舶油污损害,系指船舶在营运过程中或发生事故时,渗漏或排放油类货物、燃油或其他油类物质,如废油、油类混合物等。

23、在运油船以外,因污染而产生的财产损害或人身伤亡,包括事故发生后,为防止或减轻此种损害而采取的合理措施的费用,以及由于采取此种措施而造成的进一步灭失或损害。 司玉琢等编著:?新编海商法?,*:*海事大学,1999年版,第409页。船舶油污造成的损害,常使财产、环境等遭受难以承受和难以恢复的损失。较之一般侵权损害,船舶油污损害具有污染损失大,重大事故发生较频繁以及法律问题争议多,相关法律规定不完善等特点。今年来几乎各都遭受过油污损害的侵袭,如1999年爱利卡Erica事件和2002年威望号Prestige事件对法国和西班牙海岸分别造成严重污染以及2004年德国“MSC伊伦娜事件对珠江口担杆岛造成严

24、重污染。海洋环境保护与船舶污染损害赔偿问题更加受到国际公约于国立法的关注在国际立法方面,出台了1996年?国际海上运输有毒有害物质损害责任及赔偿公约?、2001年?船舶燃油污染损害民事责任国际公约?,?民事责任公约?中的责任限额不断被提高;在国外立法方面,美国制订了1990年?油污法?,日本1975年制定、1990年修订了?油污染损害赔偿保障法?,挪威1994年?海商法?第九章专门规定了“油污损害责任,英国1995年?商船航运法?第六局部专门规定了“防止污染,1996年又制订了?商船航运油污损害责任与赔偿法?,1990年俄罗斯联邦?商船航运法典?第十八章即为“船舶油污的损害赔偿责任,加拿大20

25、01年?海事责任法?第六局部专门规定了“污染责任与赔偿,等等。 韩立新著:?船舶污染损害赔偿法律制度研究?,:法律,2007年版,第2页。由于经济的飞速增长和对油类产品需求量的扩大,中国由石油输出国转变为进口国。近年来,我国遭受了多起油污损害事件,然而我国油污损害民事赔偿体系并非一个完善清晰的体系。我国目前有关船舶油污损害责任的法律体系与机制很不完善,没有专门的船舶油污损害立法,只是做了一些原则性的规定,且分散在不同的法律中。主要有?宪法?、?民法通则?、?环境保护法?、?海洋环境保护法?、?海商法?、?防止船舶污染海域管理条例?、?海事诉讼特别程序法?以及最高人民法院的对该法的司法解释。尽管

26、我国参加了?1969年民事责任公约?,此公约在我国的适用仍受到不同法院解释的限制。另外,*些国际油污赔偿机制的特征,例如强制保险和油污赔偿基金在中国并未得到施行。本文主要立足于对船舶油污责任归责原则问题的研究。海上侵权归责原则是海上侵权行为法的功能体系,在整个海上侵权行为法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完整合理的海上侵权归责原则体系的建立是中国海上侵权行为法系统化的标志。侵权责任归责原则是侵权法的统帅和灵魂,是构建侵权法的容和体系的支柱,没有搞清楚侵权责任归责原则,就没有掌握侵权法理论的钥匙,就不能翻开侵权法理论的大门。船舶污染责任属于一种环境侵权责任,环境侵权责任归责原则及构成要件与一般侵权责任的归责

27、原则及构成要件相比具有特殊性,环境侵权责任无疑又是侵权责任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本文在对侵权责任归责原则的阐述根底上,重点分析船舶油污损害的归责与免责以及其涉及到的连带责任。该文用一般侵权行为法的根本理论,对海上油污侵权归责原则及其体系进展了分析和研究。第1章 侵权行为归责原则理论以及环境侵权责任归责原则概述1.1 归责与归责原则的概念1.1.1 归责的概念“归责一词,在中外学者看来有不同的含义。王利明教授认为,“归责的含义,是指行为人因其行为和物件致他人损害的事实发生以后,应依何种根据使之负责,此种根据表达了法律的价值判断标准,即法律应以行为人的过错还是应以已发生的损害结果为价值判断标准,抑或

28、以公平等作为价值判断标准,而使行为人承当侵权责任。 王利明:?侵权行为法研究?上卷,:中国人民大学,2004年版,第151页。我国学者新宝认为,“侵权责任法的归责是指加害人的*种行为被确认为侵权行为并应当由加害人承当相应民事责任的根底。 *新宝:?侵权责任法原理?,:中国人民大学,2005年版,第25页。文显教授认为,“归责,即法律责任的归结,是国家机关或其他社会组织根据法律规定,依照法定程序判断、认定、归结和执行法律责任的活动。 *文显主编:?法理学?,:高等教育,2003年版,第151页。学者明德认为,“归责,是指行为人因其侵权行为致他人损害的事实发生以后,应依据何种标准确认和追究侵权行为

29、人的民事责任。 曹明德:?环境侵权法?,:法律,2000年版,第138页。学者梓太认为,“归责,是指责任的归属,即应由谁承当责任。 *梓太:?环境法律责任研究?,*: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第69页。我国地区学者邱聪智认为,“在法律规原理上使遭受损害之权益,与促使损害发生的原因者结合,将损害因而转嫁由原因者承当之法律价值判断因素,即为归责意义之核心。 邱聪智:?从侵权行为归责原理之变动论危险责任之构成?,:中国人民大学,2006年版,第31页。德国学者拉伦茨认为,“归责是指决定何人,对于*种法律现象,在法律价值判断上应负担其责任而言。 转引自王利明:?侵权行为法归责原则研究?,:中国政法大学

30、,2004年修订2版,第16页。尽管上述笔者对“归责含义得认识不尽一样,但是,它们都包含了一些根本容:归责是一种责任的归属,归责是一种将责任与责任承当者相连接的判断过程,在这一判断过程中应表达一定的依据和标准,即法律价值判断因素。 韩立新:?船舶污染损害赔偿法律制度研究?,:法律,2007年版,第114页。简言之归责是指行为人因其行为或者其管领的人和物件致人损害的事实发生以后,应依何种根据使之负责。此种根据表达了法律和道德的价值判断。归责原则是确定侵权行为人侵权赔偿责任的一般准则。 吴传凯:“关于侵权责任法归责原则体系的一点浅见,载于?*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7期。1.1.2 归

31、责原则的概念正像人们对“归责有不同认识一样,对“归责原则中的“原则二字也有不同理解。有理解为“一般准则的,有的解释成“根本归责,有的认为是“一般性归责,有的理解成“责任的标准。 杨立新:?侵权法论?,:人民法院,2004年版,第112页。在英美侵权行为法中,归责原则即责任的标准。笔者认为,确定责任归属所依据的“一定的标准即归责原则。归责原则在整个侵权责任法中居于重要地位。归责原则是责任构成要件的根底和前提,而责任构成要件是归责原则的具体表达,其目的是实现归责原则的功能和价值。作为私权的救济法,侵权责任法以认定侵权责任作为出发点和最终归宿,而确定侵权责任必然依托于侵权责任归责原则的合理构建。因此

32、,归责原则是侵权责任法的根底和核心。围绕这个核心,侵权责任法的几乎所有问题,如责任构成要件、举证责任的负担、减轻或免除责任的条件、损害赔偿的原则和方法等等都得以延伸。1.2 责任归责原则体系的根本争议“归责原则体系,是指由各归责原则所组成的具有在联系的整体。 曹明德:?环境侵权法?,:法律,2000年版,第140页。关于这一问题,我国民法学界历来有三种争议:1.2.1一元归责原则说这是过去较有代表性的观点。认为侵权行为法只有一个归责原则,即过错责任归责原则 王卫国:?过错责任原则:第三次勃兴?,:中国法制,2000年版,第185页。;单一的过错责任原则,构造主观式的民事责任制度的和谐体系。 *

33、佩霖:“也论侵权损害的归责原则,载?政法论坛?,1990年,第2期。一元论大多认为严格责任实际上是特殊的推定过错责任,而把过错推定责任原则中的过错推定理解为一般推定过错,从而把两者并列统一于过错责任旗下,而公平责任原则的容不应成为要件,而严格责任原则的容不应属于侵权责任的畴。 郭广辉、郭松茂:“过错责任原则刍议,载?*财经学院学报?,1995年,第2期。我国侵权法只有过错责任原则而无“严格责任原则。 王卫国:?过错责任原则:第三次勃兴?,*:*人民,1987年版,212页。这种观点现少有学者主。1.2.2 二元归责原则说有学者认为我国侵权行为法归责原则是二元制。即过错责任原则与严格责任原则并存

34、。对于一般侵权行为,适用过错责任原则;对于特殊侵权行为,适用严格责任原则。适用严格责任原则的,需要法律出特别规定。二元论认为公平责任缺乏法律依据,没有具体对象和认识论的规律不容许公平责任先入为主地存在,因而“公平责任不是我国侵权行为法的归责原则之一。 *新宝:?中国侵权行为法?,:中国社会科学,1998年版,第45-46页。二元归责原则体系符合当代侵权责任法的开展潮流。过错推定、危险责任和公平责任不宜作为归责原则。 *新宝:?侵权责任法原理?,:中国人民,2005年版,第27页。1.2.3三元归责原则说此学说又分为三种:第一种观点认为,我国民事法律制度中同时存在三个归责原则一般侵权损害适用过错

35、责任原则,特殊侵权损害适用严格责任原则,无行为能力人致人损害而监护人不能赔偿的特别案件适用公平责任原则。 *淑珍:“试论侵权损害的归责原则,载?法学研究?,1984年,第4期。第二种观点认为,侵权归责原则体系中有过错责任、过错推定责任和严格责任三种归责原则。 杨立新:?侵权法论?,:人民法院,2004年版,第115-119页。第三种观点认为,侵权归责原则体系包含过错责任原则、严格责任原则和公平责任原则。 王利明:?侵权行为法研究?上卷,:中国人民大学,2004年版,第337页。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我国学界通说认为,过错责任原则、严格责任原则和公平责任原则为我国侵权行为法的归责原则。王利明

36、教授认为,我国侵权法的归责原则由过错责任原则、过错推定原则和公平责任原则构成。严格责任原则不应成为我国侵权行为法的归责原则。 王利明:?侵权行为法归责原则研究?,:中国政法学,1992年版,第30页。立新教授根据其最新研究认为,我国侵权责任归责原则体系是由过错责任原则、过错推定原则和严格责任原则构成的,公平责任原则不是一个归责原则,而仅仅是一种具体的侵权责任形态。 杨立新:?侵权法论?第三版,:人民法院,2006年版,前言。1.3 归责原则体系制度应有的标准或在要求上述归责原则体系的学说中,一元论的缺陷是显然的:严格责任原则不以过错为其责任构成要件,而过错责任原则以过错为其必要的责任构成要件。

37、目前,民法学界对一元论普遍持否认态度,但在多元化的具体问题上,则存在着较大的争论,争论的焦点,归纳二元论、三元论的几种学说中涉及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第一,过错推定责任原则到底是包容在过错责任原则中,还是把它独立出来;第二,严格责任能否成为我国侵权归责原则体系的组成局部;第三,公平责任原则能否成为独立的归责原则;第四,严格责任能否成为独立的责任。对过错推定责任原则,大多数学者认为,由于其与过错责任原则的归责根底同为过错,所不同的只是认定过错的举证责任,因而不宜单独成为侵权法的归责原则。而严格责任是英美法上的概念,学者们对其适用围尚存在争论 王利明:?侵权行为法研究?上卷,:中国人民大学,

38、2004年版,第243-249页。,有的学者认为过失责任、严格责任和绝对责任构成英美法上的责任体系,采取的是递进式的越来越严格的责任标准,单独将严格责任割裂出来适用必将破坏该体系本身的完整性,也会使企图建立的新体系部难以整合。诚如有学者所指出的那样:“严格责任与过错责任不构成相互对应的概念,且导致逻辑混乱。 中国民法典立法研究课题组:?中国民法典草案建议稿附理由侵权行为编继承编?,:法律,2004年版,第6页。而公平责任与严格责任是否应当成为我国侵权归责原则体系的组成局部,学者中则存在着较大的争论,有的学者在此问题上的态度甚至曾有较大的改变。自19世纪以来,过错责任成为侵权法的根本归责原则。我

39、国?民法通则?第106条第2款规定:“公民、法人由于过错侵害国家的、集体的财产,侵害他人财产、人身的,应当承当民事责任。这一规定确定了过错责任原则的法律地位,即在一般的侵权案件中,过错是行为人在法律上应负责的重要根据。它意味着不仅以过错作为归责的构成要件,而且以过错作为归责的最终要件,“无过错即无责任。只有通过对过错的判断,才能具体确定责任主体。但在过错责任原则下,侵权责任的四个构成要件行为、损害事实、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有因果关系和主观过错都要由受害人承当举证责任,加害人不承当举证责任。关于严格责任原则,我国学者一般也称其为无过错责任原则,德国称为危险责任,澳门称为风险责任。在美国,无过错责任

40、就叫严格责任或绝对责任。但是更被普遍承受和描述更多的一个是严格责任。其是指无论行为人有无过错,除存在法定免责事由外,法律规定应当承当责任的,行为人就应当对其行为所造成的损害承当民事责任。我国?民法通则?第106条第三款规定:“没有过错,但法律规定应当承当民事责任的应当承当民事责任。?民法通则?第121条至第125条、第127条和第133条规定了严格责任的适用围,主要有国家机关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职务侵权责任、产品质量侵权责任、高度危险作业侵权责任、污染环境侵权责任和动物致人损害侵权责任。因此,从我国现行立法看,已把严格责任原则作为一种独立的归责原则。至于公平责任问题,国已有学者指出它不是一个独

41、立的归责原则。 杨立新:?简明类型侵权法讲座?,:高等教育,2003年版,第95页。有人认为公平责任在性质上属于无过失责任的畴。 房绍坤、武利中:“公平责任原则质疑,载?西北政法学院学报?,1998年,第1期。作者不赞成他是一个独立的归责原则的观点。理由是:1将它作为归责原则缺乏法律依据。2?民法通则?第132条规定的只不过是作为民法的根本原则之一的公平原则,在*些损害后果的具体分担上的表达。归责原则体系的构成不是随意的,而应该有其应有的标准和在要求。归责原则的体系的建立,不仅是能否充分发挥单个的归则原则的价值和各归责原则的综合调整作用的前提,而且也是构建侵权法的系统构造。使侵权法规符合形式合

42、理化要求的必备条件。衡量一个国家的侵权行为法是否完备、合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合理的归责体系是否得以建立。归责原则体系应该具有在逻辑联系。其体系各归责原则应是既相互区别,各有功能,又是相互补充的。而不是截然对立的。笔者认为应以过错作为归责体系逻辑连接点,归责原则之间必须表达出一定的层次性。只有这样归责体系的各归责原则才能很好地指导各类侵权纠纷的归责。充分实现侵权法的全部功能。因此笔者同意侵权法中的规则体系为多元规则体系,并赞成二元论规则体系的主,即我国侵权归责原则体系应包括过错责任和严格责任两种归责原则。1.4 环境污染民事侵权责任归责原则及经济学分析在探讨归责原则时,必须同时针对具体的责任形式

43、和行为类型。环境侵权作为一种特殊的侵权行为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1.4.1 环境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对于环境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目前学术界存在两种不同的主,即“二要件说和“三要件说。“二要件说认为,环境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有二:一是环境损害事实;二是环境污染行为和损害事实之间具有因果关系。 王利明:?民法侵权行为法?,:中国人民大学,1993年版,第455页。“三要件说又可以进一步分为两种观点。第一种观点将环境侵权的构成要件归结为:一是环境污染行为的性;二是存在环境污染的损害事实;三是环境污染的行为和环境污染的损害事实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曹明德:?环境侵权法?,:法律,2000年版,第164页。

44、第二种观点将环境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归结为:一是行为人实施了污染环境的行为;二是存在环境污染造成的损害事实;三是污染环境的行为和损害事实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新宝:?中国侵权行为法?,:中国社会科学,1998年版,第345页。笔者认为,对于环境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问题,有两个问题值得研究:一是环境污染的性问题;二是环境污染事实和环境污染损害事实之间关系的认定问题。对于环境污染的性问题,有学者主,鉴于环境侵权之特殊性,因此不应将之作为环境侵权责任构成要件。因为如果不抛弃这一要件,则环境侵权加害人很可能以自己的排污行为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而主自己不应当对因此造成的损害承当民事赔偿责任,受害人的利

45、益就难以得到保证。“在环境污染损害赔偿中,只要造成环境污染危害,不管行为人主观上有无过错,也不管行为人的行为在客观上是否,行为人都得承当损害赔偿责任。 陈泉生:?环境法原理?,:法律出版杜,第1997年版,第225-226页。对于环境污染事实和环境污染损害之间的因果关系的认定问题。理论上大致存在盖然因果关系论、流行病学因果关系论和间接反证因果关系论等三种不同的观点。 时奇文:“环境侵权民事责任假设干问题研究,载?英才高职论坛?,2007年第3期。盖然因果关系说认为,受害人只需要证明:一是行为人的污染行为使污染物质到达损害发生地区并发生作用;二是该地区有多种同样的损害发生。受害人只要能够证明这两

46、点,就可以推定因果关系的存在,除非行为人能够反证因果关系的不存在,否则,行为人即应当因此承当环境侵权的民事责任。流行病学因果关系论认为,对于环境侵权构成要件中的因果关系认定,应采用流行病学集体统计方法,从流行病学分析*种一并发生的原因及其关系较大的因素,进展综合性研究判断。具体来说,应当根据如下三个条件来认定:一是环境污染的因素必须在发病前就发生作用;二是环境污染因素与发病频率成正比,即环境污染越严重,则发病频率越明显;三是环境污染因素对于发病原因的作用机制可以在生物学上得到合理的证明。这种因果关系的认定在实践中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因此被许多西方国家的司法实践所采用。间接因果关系论认为,受害人

47、只要证明因果关系链条中的局部事实,就可以推定其余事实的存在,假设致害人不能证明事实不存在,则可推定因果关系成立。一般而言,受害人应当证明:一是加害人具有排放污染物的行为;二是受害人曾接触或暴露于污染物;三是受害人在接触或暴露于污染物之后受到损害。这一学说有利于减轻受害人的举证责任。理论上对于环境侵权因果关系问题的探讨及争论,其主要目的在于为受害人减轻举证责任寻找理论根据。由于环境损害极其复杂,其因果关系的寻找和证明要比一般的侵权困难得多,通常情况下。作为普通民众的受害人无法承当证明因果关系存在的责任。严格的因果关系证明规则有利于环境侵权人,反之,如果实行因果关系举证责任倒置,则有利于受害人利益

48、的保护。1.4.2 我国环境侵权责任的归责原则在我国,在环境侵权责任的性质方面,学者的通说认为它是一种特殊侵权责任,与产品侵权责任、高度危险作业致人损害是同一种性质的侵权责任,应适用严格责任的归责原则。 曹明德:?环境侵权法?,:法律,2000年版,第128页。在立法方面,我国的?环境保护法?、?海洋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以及?民法通则?等法律对环境侵权的责任属于严格责任予以司法上的支持。作者认为,我国法律对环境侵权责任采取严格责任归责原则是非常正确的。理由如下:1采用严格责任符合风险分担主义理论。该理论用两种途径分散损失,一是通过价格机制来分散损失;二是通过保险机制来分散损失,即加害

49、人可以通过参加责任保险,使事故发生的损失在保险群体中分散。 *梓太:?环境法责任研究?,*: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第77页。可以说,责任保险机制的存在促进了严格责任的建立,并使严格责任的适用围得以扩大。 韩立新:?船舶污染损害赔偿法律制度研究?,:法律,2007年版,第125页。2在严格责任原则下,有利于准确认定环境侵权责任的民事责任。过错属于主观的心理状态,其存在与否的证明与判断相对来说比拟困难,在环境污染侵权的情况下,完全依据心理状态认定责任是很不适用的。而在严格原则下,不要求受害方证明侵权方有过错,也不要求侵权方证明自己无过错。由于不履行和免责事由均属于客观存在的事实,对于认定责任来

50、说比拟容易 。3环境侵权责任适用严格责任是各国法律的通例,我取此原则,不仅顺应了侵权法的开展潮流,而且能够促进我国民法与其他国家民法的接轨。4严格责任有利于保护环境,迫使其对自己的工作予以高度负责,不断改良技术平安措施,认真履行环保义务,严格控制和积极治理污染。针对船舶污染而言,严格责任的适用能够迫使船体本身更为平安的设计、航海技术的进一步完善,船员良好船艺的提高,航运经营状况更为严格的监管等。5更为重要的是,在严格责任归责原则下,环境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更加有利于保护污染受害人的合法利益。环境侵权责任的构成为三要件,分别为:行为、污染损害事实、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的因果关系。因此,即使加害人主观

51、上无过错,只要符合三要件,他也应当承当侵权责任;即使加害人之排污行为未超过国家或地方的排污标准,也可能对受害人承当侵权责任;在一些情况下,即使加害人的排污行为还没有造成损害的实际发生,但只要受害人能够证明该损害发生的可能性极大,就可在损害发生前要求侵权人承当排除危害等侵权责任。 同注36,第126页。总之,对环境侵权责任适用严格责任,对加害人能够到达更有效的威慑作用;增加了受害人能够获得补偿的时机,符合现代侵权法的补偿功能;可以确保从危险活动中得利的人赔偿因其危险活动而造成的损失;并且比过错责任更具有可操作性。 美文森特.R.约翰逊,赵秀文等译:?美国侵权法?,:中国人民大学,2004年版,第

52、190页。1.4.3 经济学语境下的环境侵权责任归责原则分析法律经济学是用经济学的方法和理论分析法律的形成、构造、效果、效率及开展的学科。在过去30年间已经形成了“一股奔腾的当代思潮。 陈德敏、杜健勋、林勇:“经济学语境下的环境侵权责任归责原则分析,载?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6年,第16卷,第3期,第17页。这种研究的“式始于罗纳德H科斯?社会本钱问题?的发表。其后理查德A波斯纳进一步演绎,使其成为“美国法律思想中的一股巨大的充满生气的力量。 美波斯纳,武欣、凌斌译:?法律理论的前言?,: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更重要的是它使法律成为活生生的社会工程,把法律和当代社会开展所面临的*些最

53、根本方面联系在一起,并提供了一把新的翻开法律社会工程之门的钥匙。法律经济学开创了法学研究式的变革,它用量化的、实证的分析从逻辑与事实两方面对法律概念进展探究,这种分析方法在一些国际组织与兴旺国家中已经被运用于政府管制与投资政策等领域。结合我国环境侵权责任归责原则之现状,来探讨法律规则的更好适用,使可诉之环境侵权案件都能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受害人得到及时合理之救济,并提高司法系统的运行效率,以使法律更好地效劳于和谐社会建立。 同注39在各种责任规则之间进展选择的全面分析要求考虑到每种规则的诉讼程序本钱,即要问,在*些环境侵权诉讼中以过失责任规则代替严格责任规则是否有助于效率。传统环境侵权责任归责

54、原则在相当多的案件中并不能在当事人之间产生正确的鼓励。因此,应当根据不同环境侵权案件的特点,选择适用不同的归责原则,使之更有效率的运行。严格责任归责原则适用于单边预防侵权行为。 美考特.尤伦:?法和经济学?,施少华等译,*:*财经大学,2002年。经济学理论认为在所谓的单边事故情况下,即只有一方当事人通常称作加害方能够影响事故风险时,严格和过错两种责任制都可以导致高效预防水平,但只有严格责任制才可以同时导致加害方的高效行为水平。因而单边事故中,只有严格责任制是优化的理想责任制。任何侵害发生的总本钱由两局部构成。即:预防发生侵权的本钱和侵权预期事故本钱。首先严格责任原则要求加害人完全化其本钱,其

55、个人总本钱就是侵权行为的社会总本钱。而且,预防的收益即因采取预防措施而降低的事故本钱的收益也被完全化为加害人的个人收益。这样,理性的加害人就有动机调节预防的边际本钱和边际收益,使两者相等,从而使侵权的预防本钱和侵权预期事故本钱之和最小化,这对加害人本人和整个社会而言都是有效率的。其次,在严格责任归责原则下,法院不必知道行为人已经采取了什么预防措施或应该采取什么预防措施(即主观过失),只要侵权发生,法律的结果是不会变的。行为人在行动时,既要考虑到自身的本钱,也要考虑加之于他人的本钱,既要对前者负责,又要对后者负责,因而,采取所有本钱合理的预防措施是符合行为人的利益的。严格责任会给行为人在决定看不

56、见的预防措施即注意度的变化时考虑到外部本钱的动机,而过错责任则不会,所以看不见的预防措施越重要,采用严格责任而不采用过错责任的理由就越充分。再次,考虑到有效行为水平活动量的鼓励问题,通常会有一方的行为水平较另一方更能影响到事故的发生。严格责任会促进潜在加害人行为量水平变化而阻止潜在受害人的行为量变化。如此,当潜在侵权人的行为较受害人能更影响事故发生时,让侵权人作为伤害本钱的最终承当者就是合理的,有效率的。在严格责任原则下,虽然司法实践调查、取证等本钱较低。但是,严格责任原则较过错责任原则结予更多的受害人获取赔偿的权利,特别是,严格责任原则给予每个由于施害人行为而遭受痛苦的受害人获取补偿的权利。

57、加害方即使采取了本钱合理的预防措施,也要负责任,所以受害方有可能提起更多的诉讼,其结果是导致了更大的索赔诉讼本钱。过错责任归责原则适用于双边预防侵权行为。 同注40在过错责任原则下,如果潜在加害人实际预防到达最正确预防的要求,他就可以摆脱事故本钱而仅仅承当预防本钱。由于潜在加害人个人总本钱上的这种不连续性,所以,潜在加害人总会选择最正确预防。对受害人而言,一旦加害人的行为符合最正确预防的要求,事故的本钱就要落到自己头上,基于这种考虑,受害人也会采取预防措施,以降低事故本钱。可见,过错责任原则能够给双方当事人提供有效的预防动机。其次,采用过失责任,当行为人采取所有既在本钱上合理又是看得见的预防措

58、施,所以一旦事故发生,他就不必负责任。根据汉德公式,行为人只有在没有采取任何本钱合理的预防措施时才会对事故负责任。直观表述为:在一方单独承当事故责任的情况下,如果他没能采取一个理性人会采取的措施,向他人施加了本钱的一方就是过失的,就要对事故造成的损失负赔偿责任。这就能催促双方当事者都采取本钱合理的预防措施,提高社会总体效率。再次,如前论证严格责任时一样,由于有效行为水平的鼓励,过错责任会促进潜在受害人的行为量变化而阻止潜在加害人行为量的变化。如果在一类案件中,潜在受害人行为量变化是防止事故的最有效率的方法,过错责任就是有效率的。过错责任原则给予每个由于施害人过失而遭受痛苦的受害人获取补偿的权利

59、。因此,可能以少于实行严格责任时的案件来节省司法本钱,但是对于每个诉讼案件的司法处理过程是昂贵的。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严格责任与过错责任在不同的情况下这里具体指,单边事故与双边事故中时各有利弊。将这些经济学的根本观点运用于油污损害,我们认为经济学的原理是支持严格责任制的。油污损害绝对不是纯粹的单边事故,受害方比方沿海国在油污事故发生时也可以采取预防措施。然而,油轮船东对事故风险的影响远大于受害者。因此,根据经济学的标准,当调节加害方的行为比受害方更重要时,其结果更倾向于严格责任制。第2章 船舶油污损害的归责原则与免责船舶油污损害是一种侵权行为,船舶在正常营运过程中排放的油料

60、或者船舶装载运输油料的泄露和倾倒污染了周遭的海域,侵害了该海域的生态环境、生态资源等,给人类生存的环境带来了巨大的损害。目前我国法律将污染环境的行为作为特殊侵权行为而对其进展调整。船舶油污损害赔偿的侵权则是环境侵权的典型代表。要研究侵权行为的归责原则就十分有必要研究油污损害赔偿侵权行为的归责原则,我们在探讨油污损害赔偿时,必须考量油污损害赔偿中的具体责任形式。只有在此根底上探讨归责原则,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下文用侵权行为法的根本理论,对船舶油污损害侵权归责原则及免责进展了分析和研究。并从经济学角度介绍了船舶油污损害归责原则。从法理学来讲,不同的法律关系各自有专门法律规来调整,表达出不同的归责原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