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情主要特点_第1页
云南省情主要特点_第2页
云南省情主要特点_第3页
云南省情主要特点_第4页
云南省情主要特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云南省情主要特点一、历史悠久人杰地灵云南是人类的发祥地之一。云南先后发现了距今1500万年前的开远森林古猿、距今800万年前的禄丰腊玛古猿、距今170250万年前的元谋猿人和智人的化石,元谋猿人化石是迄今我国发现最早的人类化石,将我国人类进化史向前推进了二百万年,为中国是人类起源地之一提供了有力的证据。较“元谋猿人”稍晚的人类遗迹化石,在云南各地都有发现,如“西畴人”、“昆明人”、“丽江人”、“昭通人”等属人类旧石器时代的化石。新石器时代的人类遗迹在云南各地也发现了几十处,如昆明附近的石寨山和元谋的大墩子新石器文化层等,说明云南是人类起源的重要地区之一。1984年7月和1988年1月在澄江县

2、帽天山和昆明岷山一带发掘出土的“澄江动物化石群”,以其门类丰富、个体完整、保存完好的动物软体组织印痕,为人类打开了不可多得的探索距今5.5亿和5.3亿年前地球生命演化进程的“窗口”。与距今6.5亿年的澳大利亚“伊迪卡拉动物化石群”和距今5.15亿年的加拿大“伯吉斯动物化石群”一道,为后人提供了研究地球“生命大爆发”和动物早期演化史更为完整的谱系,被称为“地球历史早期生物演化实例的三大奇迹”,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上溯夏、商时期,中国域内共分九洲,云南属粱州的一部分。公元前3世纪战国末期,秦楚两国竞相进入西南地区。公元前279年,楚顷襄王派庄蹻通过黔中郡向西南进兵,其时,秦夺楚黔中

3、地,庄蹻无路得返,遂“以其众王滇,变服从其俗以长之”,建立了滇国。史记载:“庄蹻留王滇池,分侯支党,传数百年。”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修筑了一条经四川宜宾至云南曲靖的“五尺道”,沟通了云南与内地的联系。公元前206年至公元220年,是云南全省疆域和境内行政区划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公元前109年汉武帝派蒙唐扩建“五尺道”,改名“西南夷道”;派王然于等深入云南腹地考察并与民族首领联络;派郭昌率兵进入滇池地区。滇王常羌率先归附,西汉王朝封其为“滇王”,颁授金质“滇王之印”,并先后正式在云南设益州郡(今晋宁县)等4郡,奠定了云南省疆域范围和县级行政区划的基础。东汉时期,中央王朝统治向西发展

4、,于公元69年在今保山设立永昌都,奠定了云南西部疆域的基础。公元618年,唐王朝建立,即任命少数民族首领爨宏达任昆州刺史。公元730年,南诏统一“六诏”后,在洱海地区建立了南诏政权,公元738年唐王朝册封南诏皮罗阁为“云南王”。到唐太宗时,唐王朝在云南设置的州县恢复到汉晋时期规模。南诏政权大量役使奴隶修建了许多著名的城市宫殿园林和佛塔寺庙,如大理三塔,昆明东西寺塔,苍山高河水灌溉工程,昆明金汁河、银汁河水利工程等,成为古代云南国土开发史上的鼎盛时期。经过历代不断地修建道路,到唐代,蜀布、筇竹杖等内地物资经云南源源不断运往南亚、西亚,形成了著名的“南方丝绸之路”。公元1274年,元朝设置“云南行

5、中书省”,自此,“云南”作为省一级区划名称开始载入史册。其时,著名政治家赛典赤瞻思丁担任云南行省平章政事,并将省治由大理迁到中庆(昆明)。昆明作为云南省会亦从元朝开始。明代,朝廷取消“行省”设立“云南承宣布政使司”(相当于省政府),同时设置“都指挥使司”和“提刑按察使司”,号称“三司”,实行三权分立。在布政司下设府、州、县三级。明代治理云南、任用官吏时的基本规则是,“三江之外宜土不宜流,三江之内宜流不宜土”(“三江”指澜沧江、怒江、红河),即位于内地的府、州、县长官由朝廷委派并有任期(流官);位于边远或少数民族地区的府、州、县、宣慰司、安抚司长官由少数民族首领担任并可世袭(土官),或者以流官为

6、主,土官为辅,“土流兼治”,正式建立了土司制度。元、明朝时期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采取的“以土官治土民”的土司制度,是中国封建民族政策的一个发展。明代云南的手工业和商业,特别是矿冶业迅速发展,银、铜的产量居全国第一,“合八省之产,不敌云南之半”。清代沿袭明制设承宣布政使司,下设道府、州、县,并在一些地区推行“改土归流”,废除土司特权,任命流官统治,而在边远地区,仍实行土司制度。鸦片战争以后,法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中法越南条约,将云南划为法国的势力范围,从1889年起,蒙自、蛮耗、河口等地先后被划为商埠,1905年昆明被辟为商埠;1910年滇越铁路建成,云南大锡等物资主要由铁路运输出口。辛亥革命后,废府

7、、厅、州,只保留县,边疆部分地区仍保留土司制度。民国17年废道设省。在推翻清朝的封建帝制,建立和维护民主共和国的进程中,云南发挥了重要作用。先后有1907年的河口起义,1911年的“重九起义”和1916年的护国运动,形成“以一隅而为天下先”的声势。护国运动后,云南处于军阀统治之中。抗日战争时期,云南成为全国抗战的大后方,是安置内迁企业和发展战时工业的基地。1938年,北大、清华、南开等著名大学南迁组建西南联合大学,具有“五四”“一二九”革命传统的进步师生和各方爱国人士聚集昆明,云南抗日救亡运动更加蓬勃开展。抗战初期,仅1000多万人口的云南,先后派遣20多万子弟为挽救民族危亡,跋山涉水,浴血疆

8、场。抗战中,云南各族人民作出的重大贡献,即修筑了滇缅公路。滇缅公路由昆明至畹町,全长950.4公里,沿途越高山、过激流、穿峡谷,全线共建桥梁529座,涵洞1443个。公路自1937年12月开工,到1938年8月全线开通,出动各族民工10万余人,牺牲民工三千人以上,工伤致残者万余人。在中国沿海口岸被日军侵占后,滇缅公路成为中国重要的国际交通线,支持抗战的大动脉。中共中央对云南在抗日战争中作出的牺牲和贡献给予高度评价,朱德总司令在1938年8月20日给龙云的信中说:“抗战军兴,滇省输送20万军队于前线,输送物资,贡献于国家民族都尤多。”抗战胜利后,云南各族人民在中共云南党组织的领导下,在昆明等城市

9、高举“反内战”“争民主”的旗帜,开展了声势浩大的爱国民主运动,昆明被称为国民党统治区的“民主堡垒”1945年,在昆明发生了震惊中外的“一二一”惨案。沈钧儒、郭沫若、柳亚子、史良等主持了重庆各界对“一二一”惨案死难者的追悼、公祭大会。董必武、王若飞代表中共中央送了花圈。12月9日周恩来在延安各界青年纪念“一二九”10周年大会上讲话时指出,“昆明惨案就是新的一二九毛泽东在12月15日写的一九四六年解放区工作的方针一文中,号召全党和解放区军民援助以昆明罢课为标志的国民党统治区的民主活动。此后,一个以学生运动为主、社会各阶层广泛参与的反内战、争民主的爱国运动,席卷国统区,揭开了解放战争时期第二条战线的

10、序幕。1949年12月9日晚10时,云南省政府主席卢汉宣布起义,国民党云南省政府所在地昆明五华山升起五星红旗。当晚,卢汉向毛泽东、朱德发了脱离国民党中央政府,归向人民的起义通电。1950年2月云南全省获得解放。当年12月25日,在昆明举行云南省各族各界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会议,标志着云南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一个崭新的时期。云南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各族人民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创造了有特色的科技与文化,成为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一部分,也涌现出各民族的杰出人物。明代晋宁人郑和(回族)曾七下西洋,出使过东南亚、南亚、阿拉伯和东非等30多个国家,是世界航海史的创始人。在工程科学方面,清道光年间的吴其睿、徐金生所

11、著的滇南矿产工程图略,被认为是继天工开物后我国的又一部冶炼专著;清雍正年间,云南黄士杰、著名布衣诗人孙髥翁,经过调查勘测,分别撰写了六河总图说和盘龙江水利图说,为后人兴修滇池地区的水利工程提供了基础资料。在医药方面,明朝初年蓝茂撰写的滇南本草,较之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早100多年;民国初年,曲焕章创制的云南白药也享誉海内外。云南历史上还出现了一批成就显著的数学家,如清道光年间李彪著有律吕算法和筹算法,宋演著有勾股一贯述,以及林绍清的合算术等都是很有见地的数学著作;在数学方面最有成就的熊庆来,是国际著名数学家、教育家,他的关于无穷级的定义,被国际数学界名为“熊氏无穷级”。在植物学方面,有明朝赵壁著茶

12、花谱,张志淳著永昌工芳记,现代学者方瞿仙所著滇南茶花小志等。云南历代著名的文学家、艺术家和学者,为后人留下众多艺术珍品。公元405年东晋时期立于曲靖的爨宝子碑和公元458年刘宋时期立于陆良的爨龙颜碑,其书法艺术在我国书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为历代书法家所推崇,被誉为南碑中的瑰宝、书法的神品。大理国画师张胜温创作的张胜温画卷,长33米,描绘人物637个,技艺娴熟,画工精细,被认为既是艺术“旷世天才的神品”,又是具有珍贵学术价值的传世之物。明末晋宁人担当和尚、清代昆明人钱沣的书法、绘画也颇负盛名。在文学、诗歌方面,有明代江阴人徐霞客写滇游日记,万历年间西双版纳傣族和尚祜巴勐著的西典诗论论傣族诗歌。明

13、代文学家、史学家、诗人杨升庵,在云南居住37年,为传播中原文化,促进汉文化与兄弟民族文化交流融合作出杰出贡献;他在云南留下的400多种书目和180多种传本,不仅是文学、史学名著,而且成为考察研究云南民族文化和风土人情的珍贵资料。清初昆明人孙髯翁撰写的大观楼180字长联,气魄宏大,雄视古今,被誉为海内第一长联。清末剑川白族人赵藩为成都武侯祠撰写的对联:“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准确地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治蜀经验,为后世政治家所传诵。到了近代,伟大的人民音乐家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传遍全世界;广南人柯仲平,在延安时期被誉为“狂飚诗

14、人”;腾冲人艾思奇,是中外有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此外,保山的杜文秀(回族)、弥渡的李文学(彝族)、龙陵的李鑫、祥云的王德三、彝良的罗炳辉(彝族)、大理的周保中(白族)等等,在中国和云南革命斗争史上谱写了光辉的篇章。二、山川壮美地缘通达云南地处中国西南边疆,位于东经9732至10612,北纬2108至2915之间。东西横跨864.9公里,南北纵距990公里,总面积39.4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4.1%,居全国第8位。全省山区、半山区面积占94%,坝区占6%,耕地面积4200多万亩,人均占有耕地1亩左右,是多民族的边疆山区省。云南位于青藏高原南延地带。西部为横断山脉及其他山脉,东部属云贵高原

15、,南部为中低山谷平地。全省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形成明显的阶梯:滇西北的中甸海拔3385米,滇中的昆明海拔1887米,滇南的河口海拔仅76.4米。域内地势、地貌、山脉走向、河流分布等差异极大,构成了堪称“地质博物馆”的地貌特征。滇西北高黎贡山为缅甸伊洛瓦底江的上游恩梅开江与澜沧江的分水岭;云岭自德钦至大理为澜沧江与长江上游金沙江的分水岭,形成了气势极为雄伟的山川骈列、高山峡谷相间的地貌形态,山岭与峡谷相对高差超过1000米。在5000米以上的极高山顶部,常有永久积雪,形成奇异、雄伟的山岳冰川地貌。金沙江“虎跳涧”大峡谷位于丽江玉龙雪山与哈巴雪山之间,峡谷相对高差达3000余米,为世界著名的峡谷之

16、一。怒江峡谷南北长300余公里,人称“东方大峡谷”。梅里雪山卡格博峰与澜沧江边海拔1980米的西当铁索桥,从河谷到山顶直线距离约12公里,高差达4760米,在10余公里的范围内,呈现出亚热带干热河谷到冰雪世界的奇异景观,充分展示了云南奇异的地貌特征。在云南辽阔的山地和高原上,镶嵌着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山间盆地,俗称“坝子”,有的成群成带分布;有的孤立分散;有的呈一定方向排列,成为城镇所在地及农业生产的主要基地。全省有1平方公里以上小坝子1440多个,其中100平方公里以上的坝子49个,面积最大的陆良坝子,面积达772平方公里。云南境内河川湖泊纵横,分属澜沧江、金沙江、怒江、红河、珠江、伊洛瓦底

17、江等六大水系,共有河流600多条,加上40多个天然湖泊,构成了山岭纵横,水系交织,谷纵渊深,湖泊棋布的特色。湖泊主要有滇池、抚仙湖、杞麓湖、洱海、泸沽湖、程海。在滇西一带还散布有火山湖,如双海、青海;冰斗积水而成的有当珠湖、楚干错湖等。众多的高原湖泊如星宿般撒播在高原之上,显得格外晶莹瑰丽。云南省东面与贵州省、广西壮族自治区为邻,东北面以金沙江为界与四川省隔江相望,西北面紧靠西藏自治区;西面与缅甸接壤;南面和老挝、越南毗邻,边境线长4060公里。其中,中缅边界1997公里,中老边界710公里,中越边界1353公里。全省8个边境州市的25个边境县市,与3个邻国的6个省、邦32个县市、镇接壤,其中

18、11个县市与邻国城镇隔江隔界相望。处一隅而连四方接三国的特殊区位,使云南成为我国南疆的重要门户,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云南特殊的地缘优势日益凸现于世人面前。云南与东南亚国家“山岭同脉、江河同源”,自古以来有着十分密切的经济文化联系。早在2000多年前,云南就是中国陆路通向印度和东南亚的门户,是中华民族和上述地区人民友好交往和开展经济贸易的重要通道。早在张骞通西域以前,就有两条以四川成都为起点,经云南延伸到东南亚和南亚各国的对外通道。这条西南通道就是“蜀身毒道”,即“南方丝绸之路”,在增进中外交往、促进中外贸易和抵御外侮中,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扩大对外开放的今天,云南通往周边国家的公路、铁路、

19、航空、航运进一步开通,形成了3条较为集中的对外通道:一是源于“南方丝绸之路”的西路通道,即德宏、怒江州和临沧、保山方向。沿滇缅(昆畹)公路、中印(史迪威)公路和广大铁路西进,通过瑞丽、畹町、腾冲、孟定、片马等口岸出境,可分别到达缅甸和印度。二是东路通道,即红河、文山州方向。滇越铁路、昆河公路由昆明到河口,昆河公路还在开远分流到麻栗坡和金水河,从这3个口岸可达越南。三是中路通道,即西双版纳和普洱方向,由澜沧江湄公河1条水路、昆洛公路及其支线、中老公路、思澜公路3条对外公路以及景洪机场,形成了通往老挝、缅甸、泰国交界地带的通道,并经泰国的公路、铁路和湄公河河道到达曼谷、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目前,全省

20、已建成国家级口岸13个,省级口岸7个,边民互市点100多个,开通了30多条边境通道和众多边民互市点,成为我国的对外“窗口”和联结东南亚、南亚的重要桥头堡。三、气候多样资源丰富云南具有复杂多样的气候类型。全省季风气候特征极为明显,冬季盛行干燥的大陆季风,夏季盛行温润的海洋季风。加之地形地貌复杂,境内高山深谷纵横交错,形成了独特的立体气候类型。有的地区长冬无夏,春秋较短;有的终年如夏,一雨成秋;有的四季如春,一雨成冬。其主要特点是:年温差小,日温差大。由于地处低纬度高原,空气稀薄、干燥,各地太阳光热的多少除随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而增减外,也受云雨的影响。夏季,阴雨天多,太阳光被云遮蔽,最热天平均气温在

21、1922C之间。冬季受干暖气流控制,晴天多,日照充足,温度较高,最冷月平均温度在68C以上,年温差一般只有1012C。但阴雨天气温较低,早晚较凉,中午较热;冬、春两季,日温差可达1220C。降水充沛,干湿分明,分布不均。全省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在1000毫米以上。85%的雨量集中在510月的雨季,以6、7、8三个月降水量最多,约占全年降水量的60%。11月至次年4月为旱季,天晴日暖,风高物燥,雨雪很少,其降水量只占全年的15%,常有春旱出现。在地域分布上降水很不均匀,最多的如江城、金平、西盟等地,年降水量可达22002700毫米;最少的如宾川仅有584毫米。气候变化异常,无霜期长。全省8个纬度间

22、的温度差异,呈现出寒、热、温三带气候。在南、中、北部,从河谷到山顶,都存在着因高度上升而产生的气候类型差异。“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成为云南多样气候类型的生动写照,反映了“立体气候”的特点。“四季如春”的气候主要是在海拔15002000米的地带。云南南部地区全年无霜,文山、蒙自、普洱以及临沧、德宏等地无霜期达300330天;中部的昆明、玉溪、楚雄等地约250天;比较寒冷的昭通和丽江达210220天。此外,云南光照条件优越,每年每平方厘米为90150千卡,仅次于西藏、青海、内蒙等省区。云南具有热带、亚热带、温带、寒带等多种气候类型,植物、动物资源十分丰富,独特的地质构造,形成了具有开采价值的矿

23、产资源,素有“植物王国”、“动物王国”、“有色金属王国”、“香料王国”、“药物宝库”、“花卉之乡”之称。云南丰富的自然资源,对人类社会物质文化的发展,特别是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重要的资源条件。主要自然资源有:植物资源。云南有高等植物1.8万多种,占全国植物种类的60%;有林地面积1287.3万公顷,占全国有林地面积的8.1%,居第四位;有林地覆盖率为33.6%,加上灌木林地林木覆盖率为44.3%;全省活立木总蓄积量为14.2亿立方米,居全国第三位。云南具有利用价值高的材用树木、经济林木、药用植物、香料植物、观赏植物等,具有较大潜在经济优势。材用树木以云南松、思茅松、云杉等树种蓄积量为

24、多;经济林木以茶叶、橡胶、八角、油桐、油茶、核桃、板栗、柑桔、咖啡、芒果等为主,并具一定规模,茶叶和橡胶已形成较大规模的产业。各种林副产品和山林特产资源也比较丰富。云南有中草药2000多种,三七、天麻、云木香、云黄连、云茯苓等在传统中药中享有很高声誉。云南香料植物种类较多,已知的有69科400余种。动物资源。全省已知脊椎动物1638种,占全国总数的549%。全国见于名录的昆虫2.5万种,云南有1万余种。稀有珍贵动物较多,如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的有野牛、野象、印支虎、滇金丝猴、蜂猴、长臂猿、白尾稍虹雉、绿孔雀等37种;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的有弥猴、小熊猫、穿山甲、蟒等65种。矿产资源。云南地跨哀

25、牢山断裂、扬子准地台、华南加里东褶皱3个成矿构造单元,矿产品种繁多,已发现矿产142种,其中92种矿产已探明储量;有54种矿产储量居全国前十位,其中,储量居全国前三位的有铅、锌、锡、磷、铜、银等25种。云南矿产资源在经济价值上有四大特点:一是矿产资源品种多、储量大。现已探明20余种有色金属和贵金属储量。云南的铜、锡久负盛名。铜矿储量仅次于江西、西藏,锡矿和铅矿储量居全国首位,而且品位高,含银量较富;黑色金属中的富铁矿和富锰矿储量均居全国首位。二是化工原料和非金属矿产潜力大。盐类远景储量较大,磷、盐类矿藏分布在滇中,交通方便,便于开发。三是资源分布广,大型矿床相对集中。大矿集中、小矿分散的特点,

26、既有利于国家以大型企业开采大矿床,又有利于地方和群众就地开采小矿,可以充分发挥矿产资源的优势。四是伴生矿多,经济价值高。如兰坪铅锌矿伴生着丰富的锗、银、镉等贵金属,如能综合利用,仅伴生矿的价值就相当于主矿价值的12。能源资源。云南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为10364万千瓦,占全国总蕴藏量的15.3%,仅次于四川,居全国第二位。云南江河落差大,而且沿岸多为峡谷,决定了云南水能资源开发具有两大特点:一是干流开发价值大于支流,有利于兴建大型和特大型水电站;二是开发工程量相对较小,且水库淹没损失小,技术经济指标优越。云南煤炭资源品种齐全,无烟煤、烟煤、褐煤均有分布,已探明储量为177亿吨,居全国第九位,在南

27、方13省区中名列第二。云南地热资源丰富,全省有各种温泉706处,数量多、流量大,每年从温泉中流出的热水约3.6亿立方米,在全国仅次于西藏,居第二位。腾冲地热资源优越,热海地下20多米深处,水温高达145C。云南资源开发较早的为矿冶业,银、铜、锡等主要矿业的开采冶炼历史悠久,明清之际达到鼎盛时期。解放后,经过多年的自然资源普查,正逐步有计划地开发利用各类资源。烟、糖、茶形成优势,“两烟”已成为云南经济支柱。近年来,正加紧生物资源开发创新产业、矿业、旅游业和电力产业的建设,力争使资源优势尽快转变经济优势。随着云南经济、技术的发展和劳动者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丰富的自然资源将为云南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

28、出越来越大的贡献。四、民族众多风物迷人云南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在中华民族大家庭的56个民族云南均有,居住在云南的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国少数民族人口的13.54%。全省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33.53%。少数民族自治地方土地面积27.6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土地面积的702%。全省人口在5000人以上的少数民族有25个。其中,人口超过100万的民族有5个,即彝族、白族、哈尼族、傣族、壮族;人口超过10万不到100万的民族有9个,即苗族、傈僳族、回族、拉祜族、佤族、纳西族、瑶族、景颇族、藏族;人口超过1万不到10万的民族有8个,即布朗族、布依族、普米族、阿昌族、怒族、基诺族、德昂族、蒙古族;人口超

29、过5000人,不足1万人的民族有3个,即水族、满族、独龙族。此外还有仡佬族、土族、土家族、侗族等世居民族。云南众多的民族,堪称祖国多民族大家庭的缩影。云南处在青藏高原连接中南半岛的中间地带,自古以来不仅是众多民族生息繁衍之地,而且又是各民族沿横断山脉南北迁徙的走廊。因此,云南不仅民族众多,而且民族的自然分布和社会发展与内地民族省区有着不同特点。少数民族分布随地理环境、地形地貌的变化,呈现各民族立体分布。各民族分布为大杂居与小聚居交错,以村寨为聚居点,也有少数村寨多民族杂居。人口较多的民族当中,多数人口相对集中在几个地区,少数人口分散在各地,全省没有单一的民族地、县。如彝族多数相对集中在楚雄彝族

30、自治州、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的一些县,以及哀牢山、无量山和小凉山地区,其他分散在各地,全省绝大多数县都有彝族居住。藏族、怒族、傈僳族、独龙族、纳西族、普米族等主要分布在滇西北高原地区,白族主要分布在滇西地区,傣族、景颇族、拉祜族、布朗族、佤族等主要分布在滇西南地区,哈尼族主要分布在滇南地区,壮族、苗族、瑶族等主要分布在滇东南地区。云南各民族都保持本民族的语言、服饰和风俗习惯,不容易与其他民族同化融合;但在一定地域范围内,杂居的各民族之间又都互相影响。云南的民族分布及由此形成的民族关系,与我国其他单一民族地区相比,情形就显得较为特殊。不仅是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而且是跨境而居民族最多的省份。全省2

31、5个少数民族中,跨境而居的民族有13个,即傣族、壮族、苗族、彝族、哈尼族、佤族、拉祜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傈僳族、独龙族。另外,还有未识别民族的克木人也是跨境而居。这13个民族及克木人分别跨越中越、中老、中缅边境,境外分布在越南北部、老挝北部、缅甸东北部的广阔地区,有的还延伸到泰国、柬埔寨和印度。各民族在反抗帝国主义侵略、反对国内反动阶级统治的长期斗争中,形成了政治上的共同要求和民族的优良品格。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英法帝国主义将魔爪伸到云南,云南各族人民为保卫自己的家园和国家领土完整,奋起进行了英勇的反侵略斗争。比较著名的有:1875年滇西腾越地区的景颇族、傣族与

32、清朝驻边爱国官兵密切配合,击退英军入侵的“马嘉理事件”;19001910年滇西北片马地区的傈僳、景颇等民族配合当地驻军抗击英军占领的“片马事件”;1934年滇西南班洪、班老地区的佤族、傣族组成抗英武装与入侵英军展开殊死战斗的“班洪事件”。此外,还有19世纪末期马关县猛洞(现属麻栗坡县)苗族首领项崇周领导滇东南边境苗、瑶、壮、傣、汉等各族人民收复失地、保卫边疆的抗法爱国斗争;19世纪末个旧矿工杨自元领导各族矿工及农民攻打法国驻蒙自领事馆和火烧海关的武装斗争等。边疆各族人民敢于拿起大刀、长矛等原始武器对付帝国主义的洋枪、洋炮,与入侵的英法占领军展开殊死战斗,不怕流血牺牲,表现了边疆各族人民为维护祖

33、国领土完整,不畏强暴,敢于和一切侵略者进行斗争的爱国主义精神。解放后,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各族人民成为社会的主人。在党和政府的领导和帮助下,各民族经济文化得到飞跃发展,民族地区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例如基诺族,解放前处于原始社会末期,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千百年来一直沿袭着“刀耕火种”的生产方式,食不果腹;整个基诺山没有一所学校,靠刻木记事;医药卫生条件极差,生病请巫师求神送鬼。解放后,经过40多年的建设,基诺山发生了巨大变化,固定了耕地,开垦水田,引种水稻,使用拖拉机耕田,粮食产量不断上升,人均有粮已达1000斤以上;建成5000多亩茶园和5000多亩以砂仁为主的南药基地,增加了经济收入,近几年

34、人均收入都在600元以上;村寨办起了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在90%以上;医药条件有很大改善,建起了医院,各村寨建了卫生室;各村寨安装了照明电灯;用电力带动农产品的加工机械;自行车、手表、缝纫机、收音机、收录机等在人们的生活中已经相当普遍。少数民族在生产生活上的巨大变化,使他们体验到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增强了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1949年前,云南各民族所处社会发展水平差异很大,被称为“一部活的社会发展史”。分布在内地农村的彝、白、壮、回、纳西、蒙古、苗、瑶等民族,基本上是地主经济制度,属于封建制度的后期。分布在滇西南、滇西和滇西北的傣、藏、哈尼、拉祜、阿昌、普米等民族基本上处在封建社会的早期,即

35、封建领主制阶段。如西双版纳的傣族,直到民主改革前一直保持比较完备的土司制度。分布在小凉山一带以宁蒗县为主及与之毗连的永胜、华坪两县山区的彝族,民主改革前仍处于奴隶社会。分布在滇西南、滇西北边境地区的布朗、基诺、佤、景颇、德昂、怒、独龙等民族,则处于原始社会的末期或者才开始向阶级社会过渡。如居住在西双版纳基诺山的基诺族,是较典型的原始公社制。解放后,经过民主改革和合作化运动,各少数民族都跨入了社会主义社会,社会历史发生了巨大飞跃。但是,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有其特定的历史过程,各民族经济社会发展依然不平衡,成为云南基本省情特征。在悠久的历史岁月中,云南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建立了密切的经济、文化关系

36、。在反对国内反动阶级统治和国外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中,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这是云南各民族长期保持团结的共同基础。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从根本上消灭了民族压迫的阶级根源,各级党委政府认真贯彻民族平等的方针和政策,并在人力、物力和财力上给予少数民族地区大力支援,建立起平等、团结、互助的新型民族关系。各少数民族之间还是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和睦相处、民族团结、社会稳定,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了重要保证。云南各族人民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创造了深邃、悠远和极具特色的文化,丰富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宝库;加之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点化出云南雄奇的山川、旖旎多姿的风光,使云南以其独特的人文风物、民族风情和自然景

37、观著称于世。在云南,你可以看到世界上绝大部分地区的自然景观,也可以探古寻幽,遥想人类走过的漫漫长路,领略先人创造的恢宏文化。在四季如春的历史文化名城昆明,在南天铜都东川,在“锁钥南滇,咽喉西蜀”之地昭通,在珠江源头曲靖,在“元谋人”的故乡楚雄,在云烟之乡玉溪,在锡都所在地红河,在三七之乡文山,在“地接三国”的普洱,在民族风情浓郁、神秘的南疆绿宝石西双版纳,在山水相映、崇尚“风花雪月”的文献名邦大理,在滇西要冲、火山之域保山,在南疆宝地、孔雀之乡德宏,在有“文化活化石”之称的东巴文化之乡、世界级历史文化名城丽江,在东方大峡谷怒江,在有“香格里拉”之称的世外桃源、吉祥如意之地迪庆,在“滇红茶”的故

38、乡临沧,纵览全省之域,可谓“一地一景,幽美迷人”。目前,云南已形成了以昆明为中心的滇中旅游区、以大理、丽江为中心的滇西旅游区和以西双版纳为中心的滇南旅游区等3个各具特色的旅游区。昆明市郊的西山森林公园,由碧鸡山、华亭山、太华山、太平山、罗汉山等群山组成。从市区远眺,山峦起伏延绵20余公里,恰似一位出浴少女仰卧天际,长长的秀发飘撒于滇池之滨,故有“睡美人”之称。在山中沿华亭寺(始建于公元1063年,续修于公元1687年)、太华寺(重建于公元1688年)、三清阁(历经元、明、清三代建成)而上,止于龙门(开凿于公元1781年,止于公元1853年),景点集中,既有佛家庙宇,又有道家仙观。沿途风景如画,

39、特别是登临龙门,更是别有洞天,“仰笑宛离天五尺,凭临恰在水中央”,由龙门鸟瞰滇池,水影、渔帆、飞鸥、村舍和美丽的春城都尽收眼底,素有“不登龙门实枉游滇”之说。位于昆明市郊凤鸣山的金殿,建于公元1602年明代万历30年,主殿为青铜铸造,重200多吨,为我国现存4座铜铸庙宇之一。昆明市郊龙泉山的黑龙潭,建于公元1394年,著名的唐梅、宋柏、明山茶植于寺内,有“两树梅花一潭水,四时烟雨半山天”之赞。60年代初,郭沫若曾在此赋黑龙潭诗一首:“茶花一树早桃红,百朵彤云啸傲中。惊醒唐梅睁眼倦,陪衬宋柏倍姿雄。崖巍笔立天为纸,婉转横陈池吐虹。黑水池中三异木,千秋万代颂东风。”昆明市郊玉案山的筇竹寺,建于公元

40、1280年,内有一块公元1316年所立的白话圣旨碑,系元仁宗皇帝从大都(北京)传来敕封该寺主持为“头和尚”的旨文,像这类用当时通行的白话写出的碑文,现在全国为数甚少。寺内五百罗汉泥塑被誉为“东方雕塑艺术宝库的一颗明珠”。昆明市的石林,是我国重点风景区之一。石林为距今2.7亿年前海底石灰岩沉积区,经沧海桑田的变迁,约在200万年前形成。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出这“天下第一奇观”,流连其间,奇峰异石,怪山名泉,让人产生无穷的联想。能歌善舞的彝族支系撒尼人更为石林这一自然景观增添了活力与绚丽色彩。丽江玉龙雪山下的玉峰寺,建于公元1756年,为喇嘛寺。寺内有两株植于公元14031424年明永乐年间的山茶,现两树主茎合二为一,苍劲虬曲,每年先后开花十余批共上万朵,实为“茶花王”。楚雄州武定狮子山,建于公元1311年,明、清时期多次扩建。相传公元1403年明永乐元年“靖难之役”后,明惠帝朱允文避难入滇在此为僧,现尚存惠帝及太监、老臣塑像,其内有联“僧为帝,帝亦为僧,数十载衣钵相传,正觉依然皇觉旧;叔负侄,侄不负叔,八千里芒鞋徒步,狮山更比燕山高”。地处滇西北的“三江并流”,堪称世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