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铁路大冶北至阳新铁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_第1页
新建铁路大冶北至阳新铁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_第2页
新建铁路大冶北至阳新铁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_第3页
新建铁路大冶北至阳新铁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_第4页
新建铁路大冶北至阳新铁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PAGE :.;PAGE 3新建铁路大冶北至阳新铁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建立单位:湖北城际铁路有限责任公司 环评单位: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甲级 国环评证甲字第2605号2021年7月 武 汉目 录1、建立工程概略2、建立工程周围环境现状3、建立工程环境影响预测及拟采取的主要措施与效果4、环境影响评价初步结论5、联络方式及公众意见征集阐明1补充环境影响报告书PAGE 4PAGE 541、建立工程概略1.1 建立工程前期预备情况简介1.1.1 工程地点工程位于湖北省东部,线路从武黄城际铁路大冶北站引出,自西向东沿长江南岸而行,经湖北省的大冶市、阳新县。线路从武黄城际铁路大冶北站引出DK92+

2、000,于既有武九铁路东侧跨大冶湖,行至大箕铺镇并行既有铁路前行,过小箕铺至白沙镇新建白沙南站DK111+850,出站后线路小角度上跨既有武九铁路并行其南侧前行,上跨316省道后,于既有阳新车站对侧并站设客专场DK128+310,出站后相继上跨北湖、既有武九铁路、富水河、朱家叉湖,穿石马寨隧道后,再次上跨既有武九铁路和316省道,从枫林镇南侧前行上跨杭瑞高速公路后止于湖北与江西省交界处DK159+980,线路全长68.94km。1.1.2 工程设计过程12021年3月,启动预可行性研讨。2021年6月底,完成预可行性研讨文件送审稿。22021年3月初,部省对预可研文件送审稿进展了结合评审。32

3、021年3月底,根据预可研评审意见,完成预可行性研讨文件。42021年7月20日,原铁道部、湖北省人民政府以铁计函2021 969 号见附件一批复了该工程建议书;52021年7月底,完成初测任务。62021年9月中旬,完成可行性研讨文件送审稿。72021年10月下旬,部省对可行性研讨文件送审稿进展了结合评审。82021年10月28日,湖北省环境维护厅附件二92021年1月11日,原铁道部、湖北省人民政府以铁计函2021 11 号见附件三批复了该工程可行性研讨报告。102021年12月上旬,完成定测任务。112021年4月下旬,完成初步设计文件未送印。122021年10月下旬,部省对可行性研讨文

4、件进展了评审。132021年2月初,完成补充定测任务。142021年5月,完成初步设计文件。1.1.3 评价任务概略 1环境影响评价义务委托2021年,根据原铁道部开展方案司计环保便函【2021】188号委托,我单位开场了的编制任务。2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遵照和国务院令1998第253号,根据工程初步设计文件,仔细研讨工程设计资料,于2021年3月4月开场了现场调查和踏勘。经过工程分析和环境影响识别挑选,进展了环境敏感区、声环境、振动环境、电磁环境要素现状调查与监测任务及水土流失、水环境、环境空气常规监测资料搜集任务;并开展社会调查和公众参与,咨询地方环保、规划、农业、林业、水利等部门的意见。在

5、此根底上于2021年5月编制完本钱报告书,供建立单位呈送环保行政主管部门审查。1.2 工程概略1.2.1 工程根本情况1工程设计范围DK92+000DK159+980,线路长68.935km。2设计年度:近期2020年,远期2030年。3线路总体走向线路从武黄城际铁路大冶北站引出DK92+000,于既有武九铁路东侧跨大冶湖,行至大箕铺镇并行既有铁路前行,过小箕铺至白沙镇新建白沙南站DK111+850,出站后线路小角度上跨既有武九铁路并行其南侧前行,上跨316省道后,于既有阳新车站对侧并站设客专场DK128+310,出站后相继上跨北湖、既有武九铁路、富水河、朱家叉湖,穿石马寨隧道后,再次上跨既有

6、武九铁路和316省道,从枫林镇南侧前行上跨杭瑞高速公路后止于湖北与江西省交界处DK159+980,线路全长68.94km。见新建大冶北至阳新铁道路路平纵断面表示图。4车站设置工程沿线共设置3个站,为大冶北、白沙南、阳新,其中白沙南为新建,大冶北、阳新为改扩建。5工程征地本工程用地面积总计315.89hm2,其中永久用地214.24 hm2,暂时用地101.65hm2。6工程拆迁本工程共拆迁房屋22.91万平方米。7土石方工程本工程土石方总量748.96104m3,其中挖方合计499.12104m3,填方合计249.84104m3,利用130.5104m3。经移挖作填并利用工程部分挖方后,需取土

7、119.35104 m3,弃土渣368.63104 m3。8建立工期本工程总工期为36个月。9工程总投资本工程总投资约77.17亿元,其中静态投资67.18亿元。10主要工程数量主要工程数量见下表。 全线主要工程数量表一、主体工程建立规模线路长度正线68.935km。路基长度22.72km桥梁特大、大中桥梁39座长35.97km车站3个新建白沙南站、改造大冶北站、阳新站隧道16座-10.252km拆迁房屋22.91万平方米总投资77.17亿元建立期36个月二、大型暂时设备铺轨基地1处制存梁场3处拌和站6处取土场2处弃土渣场17处新建便道44.8km三、工程用地工程占地hm2315.89永久占地

8、214.24暂时占地101.65四、工程土石方104m3土石方总量挖方填方取土弃土渣路基挖方利用隧道出渣利用桥涵基坑利用748.96499.12249.84119.35368.6361.3328.7728.6711工程设计变动情况简述2021年7月工程建议书批复本工程主要技术规范为:客运专线,双线,速度目的值200公里/小时以上,最大坡度20,最小曲线半径5000米,到发线有效长度650米,电力牵引,自动控制,综合调度集中。线路全长66km、桥隧比69%。工程投资预估算总额为77.0亿元,工程工期3年。2021年1月可行性研讨报告批复本工程主要技术规范为:客运专线,双线,速度目的值200公里/

9、小时以上,最大坡度20,最小曲线半径5000米,到发线有效长度650米,电力牵引,自动控制,综合调度集中。线路全长67.9公里,设大冶北、阳新两个车站,桥隧比72.1%。改建既有武九铁路4.6公里,同步扩建武汉动车段。工程投资估算总额为86.1亿元,工程工期3年。2021年10月,原铁道部、湖北省对可行性研讨报告修正稿再次进展了结合审查,构成了审查意见。本次初步设计结合2021年10月的审查意见,对以下内容进展了优化调整:速度目的值调整为250公里/小时,无砟轨道改为有砟轨道,列控系统由CTCS-3级改为CTCS-2级,最小曲线半径、线间距作相应调整。对阳新车站并站方案进展了优化:客专场从站房

10、同侧改建优化调整为站房对侧新建,不改造既有武九铁路,仅改造阳新车站既有普速场的最外1股道。可研批复本工程在武汉动车段预留的存车场位置上增建存车线15条。目前,武汉动车段预留的存车场已纳入郑武客专的I类变卦并正在施工,武汉动车段再无扩建条件。我集团公司于2021年12月专题研讨了在武南货场所并新建武昌南动车所和客车车辆段的方案,由于该方案牵涉到需求全面改造武南货场以及部分既有京广上行线,工程量相当大,牵涉面太广,本次仅做方案研讨,没有估算相关投资并纳入本工程。因此,本次环评未包括该项工程内容。大冶北站属于武黄城际铁路的端头站,为配合本次大冶北至阳新铁路引入,大冶北站车站平面采用贯穿式布置,原大冶

11、北综合维修工区变卦为工务车间,这些内包容入武黄城际铁路变卦设计中,由武黄城际铁路工程一次建成,因此本次大冶北至阳新铁路工程的实践起点里程为DK92+600,不包含大冶北站。见以下图。大冶北平面布置表示图1.2.2主要技术规范1铁路等级:客运专线;2正线数目:双线;3设计运营速度:250公里/小时;4正线线间距:4.6m;5最小曲线半径:3500m;6最大坡度:20;7轨道类型:有砟轨道长大隧道除外;8列控系统:CTCS-2级;9牵引种类:电力;10机车类型:电动车组;11到发线有效长度:650m:12列车运转方式:自动控制;13行车指挥方式:综合调度集中。1.2.3主要工程工程及规模1线路工程

12、线路从武黄城际铁路大冶北站引出,自西向东沿长江南岸而行,经湖北省的大冶市、阳新县进入江西省境内,线路全长68.935km。线路平、纵断面特征见下表。 线路平、纵断面特征表序号项 目单 位客运专线1建筑长度上行IIkm68.935下行Ikm68.9352直线地段长度km36.648占全线长百分比%53.23曲线地段长度km32.287占全线长百分比%46.84最大坡度205最小曲线半径m35006桥梁长度座-km39-35.97占全线长百分比%52.187隧道长度座-m16-10251占全线长百分比%14.98车站新建个1改扩建个22路基工程概略本段线路长68.94km,其中路基长22.72km

13、,占线路长度的32.95%。设计规范250km/h有砟轨道。路基工点主要类型有软土松软土路基、膨胀土路基、边坡防护路基、岩溶路基、高路堤、浸水路堤、深路堑、陡坡路基、顺层路堑、危岩落石等。路基工程分布情况:软土松软土路基分布于沿线一级阶地、湖积盆地及部分丘间谷地;人工填土路基主要位于阳新地域;深路堑分布沿线低山丘陵区;膨胀土分布于大冶湖至阳新的湖积平原区的高阶地、河流高阶地,具弱膨胀性;岩溶路基总长度3.8km。普通软土路堤、松软土路堤采用复合地基加固;人工填土路基主要采用挖除换填、强夯、复合地基法加固;深路堑、顺层路堑普通采用重力式挡墙、预应力锚固桩、预应力锚索等收坡;岩溶路基普通采用回填、

14、注浆处置。3站场工程本工程大冶北至阳新段共设3个车站,为大冶北既有、白沙南、阳新站,其中白沙南站为新建车站,阳新站为既有站改造,车站分布、性质见下表。 车 站 性 质 及 规 模序号名 称中心里程站间距km左右侧车站性质车站型式车站规模1大冶北既有DK92+000右中间站地面2台5线侧式、岛式站台个1座19.852白沙南新建DK111+850左中间站地面2台4线侧式站台16.463阳新站改建DK128+310左中间站地面客专场2台5线岛式站台普速场2台6线与客专场共一站台4轨道工程工程正线以铺设有砟轨道为主,长大隧道内南阳隧道5.7km铺设CRTS I型双块式无砟轨道,一次铺设跨区间无缝线路。

15、CRTS I双块式无砟轨道由钢轨、扣件、双块式轨枕、道床板、支承层路基地段、隔离层桥梁地段、底座桥梁地段等组成。 = 1 * GB3 钢轨:正线钢轨采用60kg/m、U71MnG、100m定尺长、无螺栓孔、新钢轨。 = 2 * GB3 扣件:采用弹条型扣件,除桥梁上部分地段根据无缝线路检算采用小阻力扣件外,其他地段均采用常阻力扣件。 = 3 * GB3 轨枕:路基地段采用普通有挡肩c型轨枕,桥梁和隧道地段采用有挡肩c型弹性轨枕。 = 4 * GB3 道床:道床采用特级碎石道砟。5桥涵工程本线桥梁39座长35.97km,占线路总长的52.18%,见下表。桥 梁 统 计 表工程称号类型座数桥全长m

16、附 注大冶北至阳新铁路中桥6557.6大桥164924.6特大桥1730491.9合 计3935974.1涵洞、框架中小桥、公路桥情况见下表。 涵洞、框架中小桥、公路桥统计表工程称号涵洞框架中桥公路桥座数横延米座数顶平方座数顶平方大冶北至阳新铁路1012434.3125772.624758设计洪水频率:桥梁1/100,涵洞1/100。6隧道本段正线合计新建隧道16座,全长10.252km,全部为单洞双线隧道,隧线比为14.87%;全线3km以上隧道1座,为石马寨隧道,全长3675.11m,采用单洞双线方案,隧道位于湖北省阳新县境内。7电气化工程 = 1 * GB3 牵引网供电方式大冶北至阳新铁

17、路采用AT供电方式。 = 2 * GB3 牵引变电所、开闭所、分区所、AT所分布大冶北至阳新铁路牵引变电所、开闭所、分区所、AT所分布里程详见下表。 全线牵引变电所、开闭所、分区所、AT所分布AT牵引变电所AT分区所AT所阳新南DK123+720改造大冶北分区所枫林DK152+550白沙南DK108+880陈家DK+580 = 3 * GB3 牵引变压器类型及容量新建牵引变电所采用220kV电源供电、采用单相牵引变压器组成的三相V/X接线型式。牵引变电所变压器安装容量为225+25MVA。 = 4 * GB3 接触网采用全补偿弹性链型悬挂。8机务、车辆及综合维修根据本阶段本线的改扩建工程,经核

18、对,对既有的车辆设备均无影响,因此车辆设备设计均维持既有不变。本线综合维修由大冶北工务车间武黄城际铁路在建和沿线各综合工区担任管理、实施。本次设计在阳新设置综合工区,其他车站设置线路维修用房,担任新建铁道路路内固定设备的日常保养和暂时补修任务,配合大型养路机械作业等任务。不新设机械化检修段和综合检测机构。大型养路机械作业任务由武汉大机运用及检修段承当,综合检测委托相关检测部门担任。9给排水 = 1 * GB3 给水站的设置和生活供水站、点数量本线设大冶北站接轨站,已在武黄城际铁路中完成、白沙南站、阳新站3个车站,其中:白沙南站为新建生活供水站,阳新站为既有生活供水站,大冶北为武黄城际铁路在建的

19、生活供水站。本线无给水站。生活供水点区间警务、看守点6处。 = 2 * GB3 污水处置及排除方案白沙南站生活污水经SBR污水设备处置达标就近排入附近沟渠;阳新站新增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置达标排入既有污水管网;区间警务、看守点新增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和地埋式无动力污水设备处置达标排入附近沟渠。10房建及暖通本线新建房屋建筑面积14158m2 ,平均每正线公里新增房屋面积205.38m2;本次设计新增定员551人,平均每正线公里新增定员7.99人。本段工程地处夏热冬冷地域,全线不设采暖。集中式空调系统冷热源优先采用紧缩式制冷和热泵供热。工程不新增锅炉。1.2.4 行车组织1运量本段工程旅客列车对数详见

20、下表。 旅 客 列 车 对 数 单位:对/日区段称号客流密度万人客车对数对2020年2030年2020年2030年大冶北阳新17602730651012运输组织方式本线旅客列车和跨线旅客列车共线运转,本线列车和跨线旅客列车均采用运转速度不低于200km/h的动车组列车。1.2.5 土石方工程全线土石方总量748.96104m3,其中挖方合计499.12104m3,填方合计249.84104m3,利用130.5104m3。经移挖作填并利用工程部分挖方后,需取土119.35104 m3,弃土渣368.63104 m3。1.2.5 征地拆迁1工程征地本工程用地面积总计4738.33亩315.89hm

21、2,其中永久用地3213.53亩214.24hm2其中改路、沟、渠用地450.33亩30.02hm2,暂时用地1524.8亩101.65hm2。各类用地分类分别见下表。 工程新征永久用地分类表 单位:亩分 类水田旱地菜地林地山地水塘鱼塘河流宅基地荒山主体工程764.6882.443.3607.8033.4119.7.1175.90改路、沟渠、通站道路91.9.300195.13000027 工程暂时占地分类数量表 单位:亩类别水 田旱 地山 地其 他合 计面积53556.4805.8109.61524.8比例%3.48 36.49 52.85 7.19 1002工程拆迁工程拆迁房屋计22914

22、2m2其中民房220039m2,厂房6705m2、学校2398 m2。1.2.6取、弃土渣场根据土石调配,全线共需借方119.35万方,本线共设置2处取土场,占地规模236.3亩,详细见表2.1-11。全线共需弃土244.38万方,弃土占地规模884.61亩,详细见表2.1-12;隧道出渣量为153.02万方、弃渣124.25万方占地规模351亩,详细见表2.1-13。全线共设取弃土渣场17处。1.2.7大临工程1施工便道全线新建便道44.8km,新建施工便道设计宽4m。2施工营地工程全线施工营地根据施工现场情况及需求,就近设置于施工现场的永久用地或租用当地临近民房,尽量减少暂时用地的占用。3

23、暂时混凝土拌和站根据本线工程的分布情况,沿线设置暂时混凝土拌和站6处,详细情况见下表。 混凝土拌和站一览表序号名 称中心里程起点终点拌合站供应公里1李湾拌合站DK93+200DK92+000DK100+6709 2大箕铺拌合站DK103+200DK100+670DK113+0012 3郭家湾拌合站DK119+600DK113+00DK126+60014 4五里湖拌合站DK134+800.DK126+600DK+98013 5边畈拌合站DK146+100DK+980DK150+30010 6马家垄拌合站DK154+200.DK150+300DK159+98010 4制存梁场全线根据制梁及架梁要求

24、共设制梁场3处,制梁场尽量设置在地形、地质条件较好、资料运输方便的地点。详细的梁场设置情况见下表2.1-15。 制 梁 厂序号制梁场称号相对位置占地亩水田旱地山地合计1马兴村制梁场DK104+600左15029.0141.88178.772周家大湾制梁场DK124+600左12024.0132.7156.683马家垅制梁场DK154+200右10031.0124.0155.025铺轨基地设置方案本线的长轨条由武汉局的武南长钢轨焊接基地供应。铺轨基地的设置思索到利用既有线路和新建的各项设备和当地的水源、电源,以及运输道路等,减少暂时工程,少占农田。本次设计机械化铺轨基地设置在阳新站。2 建立工程

25、周围环境现状2.1 沿线环境质量 1生态环境 = 1 * GB3 工程沿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冷夏热,四季清楚,农业消费历史悠久,森林植被发育较好;沿线以森林生态系统和农田生态系统为主,其中农田生态系统广泛分布于大冶北至阳新站区间,森林生态系统那么主要分布于阳新至鄂赣省界的山区,城市生态系统主要集中在大冶市、阳新县境内路段,在大冶湖、网湖湿地维护区分布有典型的湿地生态系统。 = 2 * GB3 本工程沿线区域属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向北亚热带落叶阔叶林过渡的地带,工程沿线典型植被类型有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针叶疏林、荒山灌草丛、竹林等。在网湖自然维护区实验区等典型湿地环境内,分

26、布有一定面积的芦苇、莲等湿生植被。工程评价范围内共有种子植物106科474属1103种,包括国家I级维护植物2种,国家II级维护植物3种。评价区共发现记录在案的名木古树1处1株。评价区内森林覆盖率较高,野生动物资源比较丰富,其中两栖动物2目6科14种;爬行类3目8科22种;鸟类12目27科71种;兽类7目12科24种;评价区共有国家I级重点维护野生动物3种;国家重点II级维护野生动物18种;湖北省重点维护动物38种。本工程横跨大冶湖、穿越网湖湿地维护区实验区,水生生物资源有河栖类型和湖沼类型,种类相对比较丰富,其中浮游植物6门32种;浮游动物4门51种;底栖动物16种;鱼类6目9科39种。评价

27、范围内无水生野生维护动物。本工程所跨越的大冶湖及网湖湿地等河段无集中式鱼类“三场分布,鱼类洄游通道也曾经被阻断。 = 3 * GB3 工程位于我国水热条件较好、植被消费力程度相对较高的华中地域,评价范围内农业植被与林业植被分布面积广泛,同时由于森林植被消费力程度较高,因此整个评价区自然体系平均净消费力为712.76gC/m2.a,高于国内大陆生态系统平均净消费力程度。 = 4 * GB3 本工程沿线降雨量大,且相对比较集中,但植被发育较好,因此水土流失景象不明显,水土流失率在18%左右。 = 5 * GB3 受线路走向、技术条件等要素影响,本工程线路DK+955.36DK146+000长链95

28、5.36m穿越了网湖湿地省级自然维护区的实验区,DK103+290DK103+570段以路基方式穿越了五里界古城遗址本体范围,DK112+310 +910段以路基方式穿越和尚垴遗址的维护范围。2声环境沿线地域地势起伏,声环境敏感目的以分散村落为主,兼有少量学校;居民住宅多建于80年代后,12层砖混构造。现状声环境主要受社会生活噪声影响,声环境质量良好;个别敏感目的声环境受交通噪声和社会生活噪声共同影响,声环境质量普通;部分敏感点受既有武九线等铁路噪声影响,声环境质量较差。评价范围内共46处环境敏感点,其中学校4处、居民住宅42处,现状监测值昼间为49.671.4dBA、夜间为41.770.8d

29、BA。1沿线学校声环境敏感点4处,现状监测值昼间为49.958.4dBA,夜间为41.956.6dBA。曹家堍小学5号、枫林中学及坡山八一小学41号现状声环境主要受社会生活噪声影响,声环境质量较好,环境噪声达标。大箕铺小学10号、大箕铺中学11号受既有铁路噪声影响,昼间达标,夜间超标2.76.6dBA。2沿线居民住宅区42处,现状监测值昼间为49.671.4dBA,夜间为41.770.8dBA,昼间1处敏感点超标1.62.2dBA,夜间10处敏感点超标0.511.3dBA,超标敏感点主要集中在既有铁路沿线。受既有铁路噪声影响的敏感点共13处,现状监测值昼间为50.971.4dBA,夜间为45.

30、670.8dBA,昼间1处敏感点超标1.62.2dBA,夜间10处敏感点超标0.511.3dBA。不受既有铁路噪声影响的敏感点共29处,现状监测值昼间为49.653.4dBA,夜间为41.748.5dBA,敏感点环境噪声昼夜均能满足规范限值要求,声环境较好。沿线声环境敏感目的见下表。 沿线声环境敏感点一览表区段所在行政区编号敏感点称号对应本线里程建立年代规模户层数建筑类型与本工程线路关系m与相关线路关系m备注主要声源位置最近间隔 高差方式位置最近间隔 高差方式大冶北站至白沙南站大冶市1杨湾DK92+100DK92+41080年代后5712层砖混两侧40-0.8路堤0000大冶北站至白沙南站大冶

31、市2四角敦李湾DK92+920DK93+17080年代后4212层砖混两侧15-14.4桥梁0000大冶北站至白沙南站大冶市3应负公湾DK96+940DK97+70080年代后6413层砖混两侧15-16.2桥梁0000大冶北站至白沙南站大冶市4启祥湾DK98+700DK99+24080年代后8512层砖混两侧8-24.5桥梁0000大冶北站至白沙南站大冶市5曹家堍小学DK99+400DK99+4501949年200学生、20教师3层砖混左侧164-12.7桥梁0000大冶北站至白沙南站大冶市6柯解DK99+440DK99+60080年代后3012层砖混两侧8-12.7桥梁/路堤0000大冶北

32、站至白沙南站大冶市7曹汉DK100+660DK101+18080年代后5512层砖混两侧10-13.6桥梁/路堤0000大冶北站至白沙南站大冶市8大箕铺DK101+500DK102+30080年代后10014层砖混右侧71-13.6桥梁右侧8-5.8桥梁/路堤相关线路为武九铁路大冶北站至白沙南站大冶市9后畈DK101+780DK101+94080年代后2214层砖混左侧18-12.8桥梁左侧89-7.2桥梁相关线路为武九铁路大冶北站至白沙南站大冶市10大箕铺小学DK101+830DK101+9001968年1000学生、40教师24层砖混左侧143-12.8桥梁左侧217-7.2桥梁相关线路为

33、武九铁路大冶北站至白沙南站大冶市11大箕铺中学DK101+900DK102+1202021年1400学生、100教师24层砖混左侧8-12.8桥梁左侧76-5.4路堤相关线路为武九铁路大冶北站至白沙南站大冶市12五里界DK103+330DK103+80080年代后3112层砖混右侧51-9.8桥梁/路堤右侧18-7路堤相关线路为武九铁路大冶北站至白沙南站大冶市13马兴村DK104+840DK105+14080年代后6312层砖混两侧15-9.4桥梁/路堤两侧47-6.6路堤相关线路为武九铁路大冶北站至白沙南站大冶市14石应高DK106+500DK107+10080年代后12013层砖混两侧20

34、-0.2路堤两侧525.9路堑相关线路为武九铁路大冶北站至白沙南站阳新县15港边屋DK108+000DK108+16080年代后1612层砖混左侧565.8路堑0000大冶北站至白沙南站阳新县16黄塘DK108+100DK108+22080年代后1612层砖混右侧30-10.8桥梁/路堤右侧167-3.4路堤相关线路为武九铁路大冶北站至白沙南站阳新县17张屋湾DK108+500DK108+84080年代后4312层砖混两侧12-2.3路堤0000大冶北站至白沙南站阳新县18叶东DK109+860DK110+10080年代后5512层砖混两侧8-9.6桥梁0000大冶北站至白沙南站阳新县19乌石

35、嘴DK110+700DK110+84080年代后1512层砖混左侧99-8.7桥梁0000白沙南站至阳新站阳新县20赤马路DK111+800DK112+30080年代后12014层砖混两侧69-7.4路堤两侧12-6.8路堤相关线路为武九铁路白沙南站至阳新站阳新县21刘福土房、石和DK112+700DK113+90080年代后4012层砖混两侧158-4.3路堤0000白沙南站至阳新站阳新县22朱重DIK114+370DIK114+64080年代后3912层砖混左侧35-3.6路堤0000白沙南站至阳新站阳新县23百福董DIK115+600DIK115+80080年代后6612层砖混左侧12-

36、0.5路堤0000白沙南站至阳新站阳新县24石华道DIK116+700DIK117+10080年代后5012层砖混左侧74-7.9路堤0000白沙南站至阳新站阳新县25上董DIK121+100DIK121+30080年代后2412层砖混两侧20-8.3路堤0000白沙南站至阳新站阳新县26蔡清DIK121+700DIK122+00080年代后3812层砖混两侧12-13.8桥梁0000白沙南站至阳新站阳新县27新屋下DIK123+800DIK124+15080年代后4513层砖混两侧12-14.8桥梁两侧330.7路堑相关线路为武九铁路白沙南站至阳新站阳新县28周家大屋DIK125+160DI

37、K125+90080年代后11313层砖混两侧106.5路堑两侧496路堑相关线路为武九铁路白沙南站至阳新站阳新县29东山新村DIK126+200DIK127+40080年代后8013层砖混两侧15-3.3路堤两侧41-3.2路堤相关线路为武九铁路阳新站至瑞昌南站阳新县30阳新新村DIK128+100DIK129+00080年代后14117层砖混两侧8-3桥梁/路堤两侧37-3路堤相关线路为武九铁路阳新站至瑞昌南站阳新县31石碧禅寺DIK130+500DIK130+70080年代后2014层砖混左侧17-11.7桥梁两侧108-0.3路堤相关线路为武九铁路阳新站至瑞昌南站阳新县32铁路小区DI

38、K130+900DIK131+20080年代后2013层砖混左侧120-5.8桥梁右侧112-2.5路堤相关线路为武九铁路阳新站至瑞昌南站阳新县33南湖小区DIK132+000DIK132+30080年代后20017层砖混左侧131-12.2桥梁0000阳新站至瑞昌南站阳新县34十里湖南桥小区DIK132+900DIK133+10080年代后2015层砖混左侧60-20.8桥梁0000阳新站至瑞昌南站阳新县35十里湖一村DIK134+780DIK134+85080年代后1612层砖混左侧27-25.6桥梁0000阳新站至瑞昌南站阳新县36黄家大屋DIK+400DIK+10080年代后5912层

39、砖混两侧8-10.6桥梁0000阳新站至瑞昌南站阳新县37观嘴DIK+800DK+10080年代后2512层砖混左侧12-1.7桥梁0000阳新站至瑞昌南站阳新县38栗林下DK146+000DK146+44080年代后6512层砖混两侧9-15.8桥梁/路堤0000阳新站至瑞昌南站阳新县39野鸭池DK147+100DK147+30080年代后1812层砖混两侧10-11.2桥梁/路堤0000阳新站至瑞昌南站阳新县40长仑DK149+300DK149+50080年代后1212层砖混两侧10-20桥梁0000阳新站至瑞昌南站阳新县41枫林中学/坡山八一小学DK152+350DK152+60050年

40、代1800学生、100教师14层砖混左侧54-20.3桥梁0000阳新站至瑞昌南站阳新县42坡山DK152+150DK152+70080年代后8014层砖混两侧8-20.3桥梁0000阳新站至瑞昌南站阳新县43冯家DK152+980DK153+20080年代后2412层砖混右侧15-14.1桥梁0000阳新站至瑞昌南站阳新县44马家垅DK154+100DK154+45080年代后2012层砖混两侧11-19.6桥梁0000阳新站至瑞昌南站阳新县45黄荆坝DIK156+300DIK156+61080年代后6112层砖混两侧21-14.3桥梁0000阳新站至瑞昌南站阳新县46李家庄DIK158+6

41、00DIK158+71080年代后1912层砖混右侧17-19桥梁/路堤0000注:1.高差栏中,敏感点处地面高于铁路轨面为“+,低于铁路轨面为“-;2.主要噪声源栏中,为社会生活噪声,为道路交通噪声,为铁路噪声;3振动环境沿线振动环境维护目的以居民住宅、学校为主,大部分区域为乡村环境,建筑构造根本为砖混构造,乡村居民住宅主要为12层砖混构造,建立年代多在80年代以后,乡村自建房多为类建筑。沿线振动环境质量较好,振动主要社会生活振动,少数地段还受道路交通振动影响;个别敏感点受既有铁路振动影响,振动环境相对较差。沿线41处敏感点环境振动昼间在51.578.1dB之间,夜间在49.778.5dB之

42、间。其中:既有武九铁路周边13处敏感点受既有铁路振动影响,环境振动昼、夜间分别为61.178.1dB、62.578.5dB,均满足“铁路干线两侧规范要求。沿线28处敏感点主要受社会生活中人群活动产生的无规振动影响,昼间环境振动为51.557.0dB,夜间环境振动为49.753.0dB,满足“混合区、商业中心区规范要求。沿线振动环境敏感目的见下表。 沿线振动环境敏感点一览表区段行政区划编号敏感点称号对应里程与本线铁路关系m与相关铁路关系m建立年代规模建筑层数建筑构造功能位置最近间隔 高差线路方式位置最近间隔 高差线路方式大冶北站至白沙南站大冶市1杨湾DK92+100DK92+410两侧40-0.

43、8路堤000080年代后5712层砖混居住大冶北站至白沙南站大冶市2四角敦李湾DK92+920DK93+170两侧15-14.4桥梁000080年代后4212层砖混居住大冶北站至白沙南站大冶市3应负公湾DK96+940DK97+700两侧15-16.2桥梁000080年代后6413层砖混居住大冶北站至白沙南站大冶市4启祥湾DK98+700DK99+240两侧8-24.5桥梁000080年代后8512层砖混居住大冶北站至白沙南站大冶市6柯解DK99+440DK99+600两侧8-12.7桥梁/路堤000080年代后3012层砖混居住大冶北站至白沙南站大冶市7曹汉DK100+660DK101+18

44、0两侧10-13.6桥梁/路堤000080年代后5512层砖混居住大冶北站至白沙南站大冶市8大箕铺DK101+500DK102+300右侧71-13.6桥梁右侧8-5.8桥梁/路堤80年代后10014层砖混居住大冶北站至白沙南站大冶市9后畈DK101+780DK101+940左侧18-12.8桥梁左侧89-7.2桥梁80年代后2214层砖混居住大冶北站至白沙南站大冶市11大箕铺中学DK101+900DK102+120左侧8-12.8桥梁左侧76-5.4路堤2021年1400学生、100教师24层砖混文教大冶北站至白沙南站大冶市12五里界DK103+330DK103+800右侧51-9.8桥梁/

45、路堤右侧18-7路堤80年代后3112层砖混居住大冶北站至白沙南站大冶市13马兴村DK104+840DK105+140两侧15-9.4桥梁/路堤两侧47-6.6路堤80年代后6312层砖混居住大冶北站至白沙南站大冶市14石应高DK106+500DK107+100两侧20-0.2路堤两侧525.9路堑80年代后12013层砖混居住大冶北站至白沙南站阳新县15港边屋DK108+000DK108+160左侧565.8路堑000080年代后1612层砖混居住大冶北站至白沙南站阳新县16黄塘DK108+100DK108+220右侧30-10.8桥梁/路堤右侧167-3.4路堤80年代后1612层砖混居住

46、大冶北站至白沙南站阳新县17张屋湾DK108+500DK108+840两侧12-2.3路堤000080年代后4312层砖混居住大冶北站至白沙南站阳新县18叶东DK109+860DK110+100两侧8-9.6桥梁000080年代后5512层砖混居住大冶北站至白沙南站阳新县19乌石嘴DK110+700DK110+840左侧99-8.7桥梁000080年代后1512层砖混居住白沙南站至阳新站阳新县20赤马路DK111+800DK112+300两侧69-7.4路堤两侧12-6.8路堤80年代后12014层砖混居住白沙南站至阳新站阳新县22朱重DIK114+370DIK114+640左侧35-3.6路

47、堤000080年代后3912层砖混居住白沙南站至阳新站阳新县23百福董DIK115+600DIK115+800左侧12-0.5路堤000080年代后6612层砖混居住白沙南站至阳新站阳新县24石华道DIK116+700DIK117+100左侧74-7.9路堤000080年代后5012层砖混居住白沙南站至阳新站阳新县25上董DIK121+100DIK121+300两侧20-8.3路堤000080年代后2412层砖混居住白沙南站至阳新站阳新县26蔡清DIK121+700DIK122+000两侧12-13.8桥梁000080年代后3812层砖混居住白沙南站至阳新站阳新县27新屋下DIK123+800

48、DIK124+150两侧12-14.8桥梁两侧330.7路堑80年代后4513层砖混居住白沙南站至阳新站阳新县28周家大屋DIK125+160DIK125+900两侧106.5路堑两侧496路堑80年代后11313层砖混居住白沙南站至阳新站阳新县29东山新村DIK126+200DIK127+400两侧15-3.3路堤两侧41-3.2路堤80年代后8013层砖混居住阳新站至瑞昌南站阳新县30阳新新村DIK128+100DIK129+000两侧8-3桥梁/路堤两侧37-3路堤80年代后14117层砖混居住阳新站至瑞昌南站阳新县31石碧禅寺DIK130+500DIK130+700左侧17-11.7桥

49、梁两侧108-0.3路堤80年代后2014层砖混居住阳新站至瑞昌南站阳新县34十里湖南桥小区DIK132+900DIK133+100左侧60-20.8桥梁000080年代后2015层砖混居住阳新站至瑞昌南站阳新县35十里湖一村DIK134+780DIK134+850左侧27-25.6桥梁000080年代后1612层砖混居住阳新站至瑞昌南站阳新县36黄家大屋DIK+400DIK+100两侧8-10.6桥梁000080年代后5912层砖混居住阳新站至瑞昌南站阳新县37观嘴DIK+800DK+100左侧12-1.7桥梁000080年代后2512层砖混居住阳新站至瑞昌南站阳新县38栗林下DK146+0

50、00DK146+440两侧9-15.8桥梁/路堤000080年代后6512层砖混居住阳新站至瑞昌南站阳新县39野鸭池DK147+100DK147+300两侧10-11.2桥梁/路堤000080年代后1812层砖混居住阳新站至瑞昌南站阳新县40长仑DK149+300DK149+500两侧10-20桥梁000080年代后1212层砖混居住阳新站至瑞昌南站阳新县41枫林中学/坡山八一小学DK152+350DK152+600左侧54-20.3桥梁000050年代1800学生、100教师14层砖混文教阳新站至瑞昌南站阳新县42坡山DK152+150DK152+700两侧8-20.3桥梁000080年代后

51、8014层砖混居住阳新站至瑞昌南站阳新县43冯家DK152+980DK153+200右侧15-14.1桥梁000080年代后2412层砖混居住阳新站至瑞昌南站阳新县44马家垅DK154+100DK154+450两侧11-19.6桥梁000080年代后2012层砖混居住阳新站至瑞昌南站阳新县45黄荆坝DIK156+300DIK156+610两侧21-14.3桥梁000080年代后6112层砖混居住阳新站至瑞昌南站阳新县46李家庄DIK158+600DIK158+710右侧17-19桥梁/路堤000080年代后1912层砖混居住注:1.高差栏中,敏感点处地面高于铁路轨面为“+,低于铁路轨面为“-。

52、4水环境本工程跨越的水体主要有大冶湖、富水河等。目前富水河、张桥河现状水质较好,各项目的均满足GB3838-2002之类规范要求,现状水质较好。5地下水环境 = 1 * GB3 大冶市和阳新县均以地表水作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总体来说,沿线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低,不涉及国家或地方划定的地下水生活供水水源地维护区,地下水环境不敏感。 = 2 * GB3 线路沿线地下水类型主要为基岩裂隙水、岩溶水。工程地下水普通埋深为225m,主要接受大气降雨及侧向径流补给。对照GB/T14848-93之III类规范,本工程沿线地下水总体情况较好,均到达规范要求 = 3 * GB3 运营期影响地下水水质的污染源主

53、要为沿线车站排放的生活污水,以及少量的消费废水、隧道渗漏水和消防废水。其中,车站生活污水和消费废水经相应的污水处置措施处置达标后方才排入市政污水管网或地表水体,不会对地下水环境产生不良影响;隧道废水水量普通情况下较小且水质简单,经排水沟自然引入周边沟渠,对地下水水质呵斥影响较小。 = 4 * GB3 隧道施工废水中主要污染物为SS,在做好施工管理、机械养护及污水处置设备的防渗措施的根底上,工程不会对地下水水质产生影响;在采取充分的止水措施后,本工程隧道施工不会对区域性的、全局性的地下水流场产生明显的影响,区内的地下水流场根本维持不变。 = 5 * GB3 本工程隧道采用矿山法,在未采取任何止水

54、措施的条件下,预测本工程隧道施工涌水量为185.965750m3/d,最大涌水量为5750m3/d,参照HJ610-2021中地下水供水排水规模的分级,属于“中级别10000m3/d。本次评价类比大相岭隧道施工地下水位变化范围预测结果,施工期间水流场变化影响范围在隧道半径600m左右,其中影响显著的范围仅局限于隧道半径300m左右,其他位置地下水流场的影响程度随着间隔 隧道开挖位置的增大而减小。6空气环境质量2021年黄石市区全年环境空气质量良好,空气污染指数API平均值为82。全年有318天空气质量情况为优良,优良率为86%。空气中SO2和NO2年均浓度分别为0.058毫克/立方米和0.02

55、7毫克/立方米, PM10年均浓度为0.114毫克/立方米,降尘年均值为14.64吨/平方公里月。大冶市城区环境空气质量良好,空气污染指数API年平均值为77。全年有300天空气质量情况为优良,优良率为82.1 %。空气中NO2和SO2年均浓度分别为0.033毫克/立方米和0.074毫克/立方米,PM10年均浓度为0.095毫克/立方米,NO2、PM10均到达二级规范,SO2未到达二级规范,降尘年均值为11.4吨/平方公里月,比2021年减少8.1%。阳新县环境空气质量良好,空气污染指数API平均值为90。全年有334天空气质量情况为优良,优良率为91.5%。空气中NO2年均浓度为0.025毫

56、克/立方米,到达国家二级规范;SO2和PM10年均浓度分别为0.072毫克/立方米和0.129毫克/立方米,未到达国家二级规范;降尘年均值为9.58吨/平方公里月, 比2021年减少了3.6%。6电磁环境目前工程沿线3个监测点采用天线接纳的7个电视频道中,有1个频道信号场强到达广电部规定的效力区标称可用场强值, 共有2个频道信噪比大于35dB,采用普通天线收看效果普通。由于本工程沿线地域经济条件很好,有线电视普及率很高,除个别位置比较分散的房屋以外,绝大多数用户均采用有线电视接纳,收看质量较高。3 建立工程环境影响预测及拟采取的主要措施与效果3.1 主要环境影响3.1.1 生态环境1本工程占地

57、主要呈窄条带状均匀分布于沿线地域,线路横向影响范围极其狭窄,对整个评价范围而言,这种变化影响较小,不会使林地的模地位置发生改动,不会使沿线土地利用格局发生太大改动。2工程永久性征地以及施工期路基填筑等工程行为将对沿线动植物资源、水系产生一定干扰,影响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鱼类的等的活动范围,呵斥藻类、浮游生物、底栖动物的一定量损失。工程全线桥隧比达67.05%,大量桥隧的设置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对动物的阻隔的影响。3工程建立不可防止地占用一定数量的林地和农用地等,呵斥区域土地利用格局的变化,影响评价区自然体系,但经过工程涉及区自然生态系统体系的自我调理,以及施工完成后绿化工程的实施,在工程运转一段

58、时间后,工程影响区自然体系的性质和功能将得到恢复。本工程建立对区域自然体系稳定情况的干扰可以接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不发生大的改动,对区域自然体系的景观异质化程度和阻抗才干影响不大,工程对评价区域自然系统稳定性现状影响不大。4工程暂时用地占用的耕地部分,在施工期,原有的土地利用发生改动,呵斥土壤贫瘠,有机质含量低,营养易被淋溶,地表植被破坏等,虽然施工终了后,这些暂时用地经过清理场地,复耕等措施,逐渐恢复其原有功能,但这种潜在影响能够还将继续几年。这些在短期内必将对沿线农业生态系统带来一定的不利影响,加剧沿线地域人、地之间的矛盾。5由于铁路工程建立的技术要求,工程经过了网湖湿地省级自然维护区的实

59、验区、五里界古城遗址本体范围以及和尚垴遗址的维护范围。 评价以为工程建立不可防止地对敏感区产生一定影响,但经过采取一系列的工程措施和环境管理措施后工程是可行的。6工程沿线两侧水土流失背景值以轻、微度为主。工程水土流失集中在施工期,施工期土壤侵蚀强度以强度、极强度为主,部分地段达烈度,工程进入自然恢复期随着干砌片石护坡、浆砌片石护坡、挡土碴墙等工程措施的实施及路面排水设备的完善,工程措施范围土壤侵蚀强度可下降到微度侵蚀;随着植被覆盖度的增大,生物措施范围土壤侵蚀会很快得到控制,一至两年内土壤侵蚀强度可降至细微度级。3.1.2 声环境本工程运营后,预测沿线噪声值近期昼、夜间分别为50.972.6d

60、BA和45.169.5dBA,较现状分别添加0.514.1dBA和0.119.7dBA,对照相应规范,分别超标0.33.8dBA和0.110.7dBA;远期昼、夜间分别为51.473.8dBA和45.970.7dBA,较现状分别添加0.715.9dBA和0.0dB21.6dBA,对照相应规范,分别超标0.25.2dBA和0.112.1dBA。就排放规范而言,在既有铁路两侧边境处,近期噪声预测值昼间为57.666.9dB,夜间为54.563.9dB,远期昼间为59.168.1dB,夜间为56.165.1dB,均能满足昼夜70dB的规范限值要求;在新建铁路两侧边境处,近期噪声预测值昼间为56.96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