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律思想史_第1页
中国法律思想史_第2页
中国法律思想史_第3页
中国法律思想史_第4页
中国法律思想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综合复习题1、“有扈式威侮五行,怠弃三正,天用剿绝其命出于B之口。A禹B启C商纣王D子产2、夏、商的法律思想是A。A“天命、“天罚 B“以德配天 C“明德慎罚 D“仁、义、礼、智、信3、商朝时期,请示上帝并传达上帝旨意的人被称作ABC。A卜 B巫 C祝 D士4、宗法等级制的中心内容是C。A男尊女卑 B氏族同婚 C嫡长承继制 D分封制5、春秋时期,突破“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批判“刑不可知,并提倡任用贤能的人是B。A鲍叔牙B管仲C子产D邓析6、初次将“刑书铸在鼎上,公布成文法的是C。A邓析B孔子C子产D荀子7、“竹刑的作者是C。A子产B墨翟C邓析D庄子8、西周的“以德配天包含两层含义,

2、分别是AC。A求上帝的保佑 B上帝立周 C动摇了神权 D强调德治,弱化天命9、“不法先王,不是礼义是A的思想。A邓析 B老子 C子产 D孔子10、孔丘的法律思想以C为中心。A“仁、“义 B“人治 C“仁、“礼D“法治11、子产和孔丘都主张宽猛结合,但是B。A子产强调以宽为主,孔丘那么以猛为主 B子产强调以猛为主,孔丘那么以宽为主C子产宽“少数,猛“少数 D孔丘宽“众人,猛“众人12、周公制礼的根本原那么是AB。A亲亲B尊尊C长长D男女有别13、中国历史上最早将礼与法结合起来,以“法治充实“礼治的思想家是C。A孔子B孟子C荀子D老子14、墨翟以为法源于B,它具有赏善罚恶的功能。A神B天志C上帝D

3、人性15、墨家在法律上的中心主张可以概括为B。A礼 B义 C仁 D利16、最早将“法律二字连用的是D。A道家B墨家C儒家D法家17、法家提出的口号是B,并成为法家思想的中心。A依法治国B法治C礼法合一D变法18、将“法、“势、“术结合起来的是D。A申不害B慎到C商鞅D韩非19、在中国法律思想史上,第一个系统提出“禁奸止过,莫假设重刑的重刑思想家是C。A李俚B王安石C商鞅D龚自珍20、在中国法律思想史上,提出平民与贵族平等适用刑罚的第一人是A。A商鞅B王安石C洪仁轩D康有为21、向秦始皇提出“焚书坑儒建议的是法家实际的承继者和实际者是C。A韩非B商鞅C李斯D申不害22、废除肉刑是中国法律史上的一

4、大改革,历史上初次下诏令废除肉刑的是B。A周公B汉文帝C汉景帝D刘邦23、汉朝初年,统治者奉行的是C的法律思想。A儒法合一B道家C黄老学派D法家24、“明德慎罚中“慎罚的主要内容有ABCD。A针对不同的罪犯区别对待 B反对株连,主张罪止一身C反对乱罚无罪,杀无辜 D刑罚适中25、管仲把ABC视为“国之四维。A礼B义C廉D耻26、管仲与儒家的“礼义区别在AD。A管仲强调礼义的强迫作用B管仲强调礼义的教化作用C儒家强调礼义的强迫作用D儒家强调礼义的教化作用27、子产铸刑书及其产生的争论的历史意义在于ABCD。A冲破了刑思想的束缚 B使过去的礼、刑分立走向礼、刑一致C突破了“刑不上大夫的传统 D否认

5、和限制了贵族的法定特权28、新儒学的缔造者是D。A李斯 B陆贾 C贾谊 D董仲舒29、引经断狱,以儒家的经义运用于法律的第一人是A。A董仲舒 B萧何 C贾谊 D刘安30、董仲舒在先秦儒家“五伦观念的根底上提出了一套维护封建等级制度的C论。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亲亲、“尊尊C三纲五常D“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31、为做注的是B。A丁仪、刘邵 B张斐、杜预 C刘颂、傅干 D王充、仲长统32、我国法律史上最早关于律、令界说的是A。A杜预B王充C张斐D仲长统33、魏律首先将相当于刑法总那么的改为,并放在律首。对这一艰苦改革作出实际阐明的是A。A张斐 B杜预 C刘颂 D丁仪34、首创“九卿议刑制度,要

6、求慎狱恤刑的是C。A秦始皇B刘邦C李世民D杨坚35、主张“道统论的是D。A王弼 B鲍敬言 C嵇康 D韩愈36、“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欲为圣朝除弊事,岂将衰朽惜残年的作者是A。A韩愈B白居易C柳宗元D范仲淹37、柳宗元以为,法律来源于D。A礼 B权 C术 D势38、儒家的法律观包含ABC。A维护礼治 B注重德治 C强调人治 D突出法治39、儒家“礼治的内容主要有ABC。A以“五伦为中心B以家族为本位C以等差为承继D以法治为保证40、儒家“德治论的内容包含ACD。A德刑并用,以刑辅德B以“宽、“猛服民C注重教化,以德去刑D恤刑慎杀,先教后刑41、理学产生于D。A秦B汉C唐D宋42、理学

7、的价值在于完成了封建正统法律思想的C。A规范化B平民化C哲理化D合理化43、按朱熹的逻辑,可以把常人分成“气禀最厚、厚、薄、最薄四类,对气禀薄者要导之以A。A政B礼C德D刑44、主张废除肉刑的是D。A朱熹B刘颂C仲长统D白居易45、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的是C。A朱熹B韩愈C董仲舒D柳宗元46、理学的集大成者是D。A陆九渊B程颢、程颐C王守仁D朱熹47、为了论证“君权神授,董仲舒提出A的神学目的论。A“天人合一、“天人感应B春秋大一统C三纲五常D原心论罪48、“大德而小刑的法律思想是C的主张。A朱熹B阮籍C董仲舒D丘睿49、朱熹法律思想的中心是A。A“存天理,灭人欲B“大德而小刑C“以严

8、为本,而以宽济D“以公理而灭私情50、“革故鼎新的法律思想是B提出的。A阮籍B范仲淹C丘睿D王安石51、孔子“仁论的本质内容是ABCD。A以“爱人为中心 B以孝悌为根本C以“克己、“忠恕为手段 D以恢复和完善礼治为目的52、孟子的“仁义思想在法律上的表现是ABC。A正经界B薄税敛 C省刑罚D法先王53、荀况以为礼法来源的前提是CD。A天人合一B阶级分划 C明分使群D化性起伪54、儒、墨两家在法律思想上的分歧主要表如今BCD。A儒家“尚贤,墨家“尚同 B儒家“别贵贱,墨家“兼相爱C儒家“义字当头,墨家“义、“利合一D儒家以“爱人为中心,墨家以“兼爱为中心55、法家把法解释为ABCD。A法是民众的

9、行为规那么B法是由国家制定和公布的成文命令C法是确定等级名分的制度D法是关于赏罚的规定56、法家以为法具有以下性质ABCD。A强迫性和制裁力B客观性和公平性C等级性D合情性和适时性57、法家以为法具有ABCD的作用。A“禁恶止乱,“民治国安B“定赏分财、“定分止争C以法胜民,“一民使下D君尊主重,“独制四海58、法家把法比作ABCD,提示法的客观公正。A尺寸B绳墨C斗斛D规矩59、法家的“法治和儒家的“礼治的关系是ABCD。A二者都是维护封建等级制度B“法治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礼治代表封建贵族利益C“法治维护君主民主制度,“礼治维护家族宗法制度D“法治与“礼治是两种制度的对立60、法家提出的“

10、壹法指的是ABCD。A一致立法权B一致法令的内容C一致人们的思想D执法的主张61、王安石的法律思想是D。A“革故鼎新B“大德而小刑C“存天理,灭人欲D“大明法度,众建贤才62、“信赏罚,一号令是C的法律思想。A阮籍B王安石C张居正D韩愈63、要以“天下之法替代“一家之法的是B。A张居正B黄宗羲C顾炎武D王夫之64、黄宗羲以为国家法律来源的中心是C。A势B无为C公利D一致思想65、“一同天下之义的法律来源论是A提出的。A墨翟B黄宗羲C老子D柳宗元66、黄宗羲指出,立法必需表达C。A天意B民意C“以天下为主D神意67、龚自珍以为国家、刑法、礼乐来源于D。A贫富不均 B天 C地 D农68、“九州生气

11、侍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这首诗的作者是A。A龚自珍B魏源C林那么徐D黄宗羲69、龚自珍提出C观念,作为“更法改图的根据。A历史开展B三缺乏C事无不变D趋时更新70、“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是C提出的。A魏源B林那么徐C龚自珍D张之洞71、法家提出的执法主张是ABCD。A明法B任法C壹法D从法72、法家针对“礼治中的“人治,提出ABCD。A任法而不任贤B治国的关键是法C贤君无好法就治理不好国家D庸君有好法就能治理好国家73、慎到重势思想表如今ABCD。A君主立法,“民一于法B“权重位尊才干“令行制止C“大君任法而弗躬D“权重位尊的君主“不得背法而民主74、儒家和法家

12、的法令思想区别在ABCD。A儒家主张“以刑辅德、“以德去刑;法家主张“厚商重罚、“以刑去刑B儒家以为“有治人,无治法,法家以为“法者,国之权衡C儒家提出“法先王,顺人情,法家提出“不法古,不修今D儒家强调“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法家强调“尚法而不尚贤,不用忠75、法家“法治思想的缺乏之处在于ABCD。A公开否认罪刑相顺应 B忽视品德等其他社会规范的作用C主张实行君主民主独裁 D弱化人在社会中的作用76秦始皇的“事统上法,法令由一统思想的详细表现是ABCD。A在全国范围内确立郡县制度B废除世卿世袭的官吏制度C制定一致法令,公布全国D一致度、量、衡和言语文字77、封建正统法律思想的主要内容有AB

13、CD。A皇权至上,法自君出B应经合义,礼法交融C“三纲是封建立法的根本原那么D德主刑辅,先教后刑78、王安石“三缺乏变法实际指ACD。A天人了不相关,“天变缺乏畏B“谨守祖宗之成法C“祖宗缺乏法D“人言缺乏恤79、王安石的“盖夫天下至大器也,非大明法度缺乏以维持,非众建贤才缺乏以保守的含义是ABCD。A废旧法,立新法是当务之急B法治和人治相辅相成C立法、执法离不开贤才D法治和人治是一致的80、黄宗羲的“以天下为主的思想指ABCD。A以此作为立法的最高原那么B以“万民忧乐为立法目的C人民在政治上与官吏平等D以“学校议政来保证民主与平等81、如何了解黄宗羲的“有治法而后有治人ABCD。A法的作用大

14、于人的作用B君臣上下遵守法律C法律的目的在于为天下人D法律面前人人平等82、洪秀全的法律思想包含ABC。A西方宗教迷信B中国古代“天命神权观念C农民的平等、平均思想D资产阶级民主认识83、梁启超以为法律来源于AB。 A人的良知B契约C天意D命令84、资产阶级改良派倡导实行君主立宪制的详细方案是ABD。A设议会B制定宪法C实行民主选举D实行三权分立85、在中国历史上,两此出现大的礼法之争是在CD。A唐朝B宋朝C春秋战国D清末86、孙中山的新民权主义与旧民权主义相比ABD。A新民权主义强调“主权在民 B新民权主义主张“直接民权C新民权主义以“天赋人权为内容 D新民权主义批判了西方资产阶级民权制度的

15、虚伪性87、在新三民主义阶段,孙中山将BC规定为新民生主义的主要原那么。A平均地权B耕者有其田C节制资本D集产社会主义88、“五权宪法是在资产阶级“三权根底上添加了AC。A监察权B检察权C考试权D选举权89、章太炎设计的“中华民国具有以下特点(BCD)。A主张代议制B浓重的民族主义颜色C否认代议制D主张直接民权90、子产以为礼ABCD。A与仪有本质区别B是最高的自然法那么C主要表现为人们的行为规范D要顺民意,突破了“礼不下庶人的原那么91、邓析和子产都是春秋时期的革新派,他们的思想主张BCD。A完全一致 B并不完全一致 C邓析否认周礼 D子产改良周礼92、孔子的爱人BCD。A平等地爱一切人B具

16、有宗法性C具有等级性D具有强迫性93、春秋时期,对郑国和晋国“铸刑鼎,“铸刑书提出猛烈批判的是CD。A子产B赵鞅C孔子D叔向94、荀子提出的“法数和“类分别指BD。A法学原理B法律条文C法条D判例95、道家法律思想是以AC为中心的。A道法自然B兼爱C无为而治D爱人96、商鞅以为推行“法治必不可少的要素是ABCA法B权C信D势97、慎到讲的“公和“私分别指CD。A公指耿直或者公有B私指利己或者私有C公指人们共同遵守的原那么或者规范D私指破坏法令的行为98、韩非将法定义成“法者,编著之图籍,设之于官府,而布之于百姓也。这个定义包含的含义有ABCD。A法为百姓而制定B法具有国家强迫力C法必需公开公布

17、D法是成文的99、中国婚姻史上第一次废除了封建婚姻制度是在B。A唐朝B太平天国C宋朝D清末100、洪秀全提出“斩邪留正,“除妖安良,其中“正、“良指的是C。A清朝封建统治者B地主阶级C农民D农民领袖101、太平天国时期,具有资本主义民主与科学要素的著作是B。ABCD102、集中表达了纲常名教,而例数十大“仁政“的是A。A张之洞B李鸿章C曾国藩D左宗棠103、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是C。A曾国藩B左宗棠C张之洞D李鸿章104、把孔子装扮成“托古改制“和改制立法“的祖师爷的人是D。A张之洞B梁启超C黄宗羲D康有为105、主张“冲破一切封建网罗“的人是C。A康有为B梁启超C谭嗣同D严复106、

18、留下“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而后壮烈牺牲的是D。A康有为B严复C梁启超D谭嗣同107、旧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刑法典是A。ABCD108、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确立罪刑法定原那么的人是C。A严复B孙中山C沈家本D康有为109、清末礼法之争的导火线是修订C。ABCD110、提出著名的“五权宪法“的人是B。A章太炎B孙中山C沈家本D潭嗣同111、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赋予民族平等,人民主权以法律效能的是C。ABCD112、“五权宪法“的中心是C。A设议会B三权分立C权能分治D制定宪法113、“五权宪法的精华是B。A政权和治权分立B直接民权C天赋人权D议会制114、“中华民国这一词的发明

19、者是B。A蔡元培 B章太炎 C沈家本 D孙中山115、提出“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那么知荣辱这一结论的是B。A孔子 B管仲 C章太炎 D沈家本116、第一个提出系统的礼治实际的思想家是D。A孔子 B孟子 C管仲 D荀子117、提出“法义、“法数、“类三个概念的是A。A荀况B孔子C老子D墨子118、中国思想史上,A最先提出了“自然的概念。ABCD119、道家最早提出了C法律观念。,A实证主义B现实主义C自然主义D行为主义120、前期法家提倡C。A定法B制定法律C变法D适用法律121、在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提出“刑无等级的思想家是B。A申不害B商鞅C管仲D沈家本122、以下说法错误的选项是D。A王安

20、石建议“明法科,以“律令、刑统大义、断案调查司法官吏。B张居正主张严厉考核官吏之法以整饬吏治C范仲淹坚决主张改革官制,以作为变法图强的中心内容D范仲淹要求废除宰相之职,以加强君主民主1、夏、商神权法思想有哪些表现?相传夏朝奴隶主已开场编造“天命、“天罚的神权法思想对奴隶进展欺骗,神化夏王的统治。说:“有夏服受天命。说:夏启讨伐有扈氏时声称,“有扈氏威侮五行,怠弃三正,天用剿绝其命。今予惟恭行天之罚。可见,夏代奴隶主贵族已有“天命、“天罚思想。神权法思想开展到商代进入顶峰。这种开展主要表如今:1、奴隶主编造了许多“帝主宰一切的至上神立商的神话,、中都有上帝立商的记载。2、商王专门豢养了一批“卜、

21、“巫、“祝,专门做所谓沟通神人的任务。他们担任向上帝请示,传达上帝的旨意。所以,商代占卜之风极盛。一切国家大事,包括年成丰歉、战争胜负、下雨打雷、定罪量刑等等,都要占卜。甲骨文对此有详细的记载。殷商奴隶主以迷信鬼神著称,说:“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其实,“敬鬼神的目的是为了使民“畏法令。占卜的本质也不过是用上帝意志的方式来表现商王的意志,以欺骗和威慑人民。2、神权法思想在西周有什么变化?这种变化有何意义?神权法思想在西周的变化,主要表现为对天命说作了艰苦的修正,提出了天命转移的“以德配天说,即所谓“皇天无亲,惟德是辅,因此,“命不于常。周公以为,天命是有的,但天命又不是固定不变的。只需有德者才

22、可以接受天命,失德就会失去天命。过去,殷的先王有德,其德可以配天,所以天命归殷,殷王成了天子。如今殷已失德,所以天命归周,周王成了天子。这种说法听起来似乎很有道理,可以自圆,但实践上是为了阐明,周灭商是上天的意志,周人统治天下是上天给予的权益,从而为西周政权披上了一件合法的外衣。所以,“以德配天说也是欺骗人民的精神武器。但“以德配天说的提出,比夏、商的“天命、“天罚思想又具有重要的意义:第一、它强调统治者必需有德,加强自我抑制,这是一个很大的提高。第二、它从对立面的角度反映了劳动人民对抗力量的强大和对历史的推进作用。第三、它也意味着神权的某种动摇。3、礼治的根本原那么和特征是什么?礼治的根本原

23、那么是“亲亲和“尊尊。所谓“亲亲,就是必需亲身己的亲属,尤其是以父权为中心的尊亲属;必需做到父慈、子孝、兄友、弟恭。所谓“尊尊,就是要求奴隶和平民服从奴隶主贵族,下级贵族服从上级贵族,一切贵族服从周天子。可见,“亲亲和“尊尊的本质就是要维护王权和族权的统治。礼治的根本特征是“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是指礼和刑所适用的对象各有偏重。所谓“礼不下庶人,是说礼主要是用来调整奴隶主阶级内部关系的;各级贵族按礼的规定享有的特权,庶人奴隶和平民一概不得享用;而礼所规定的义务,庶人必需无条件地遵守。所谓“刑不上大夫,是指刑罚主要是针对庶人的,普通不对奴隶主贵族运用刑罚。奴隶主贵族只需

24、在严重危害奴隶主阶级的整体利益时,才处以刑罚,且用刑享用各种特殊照顾。可见,所谓“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作为一个原那么,只是相对的。4、“明德慎罚思想的主要内容有那些?“明德慎罚思想与“以德配天说是相辅相成的。为了使天命不再转移,周公主张德刑并用,崇尚德政,谨慎地运用刑罚,提出了“明德慎罚的思想。所谓“明德,就是要求统治者加强自我抑制,实行德治,不可贪图闲适,要严于律己,勤政修德,绝不可骄奢淫逸。当然,周公提出“明德,并不是由于心地仁慈,而是为了长久地维持其统治,是从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出发的。所谓“慎罚,是指统治者要谨慎用刑,不得滥杀无辜。其主要内容包括:第一、对罪犯要详细分析,区别对待。要求

25、区分“过失和“非故意;“终惯犯和“非终偶犯。对于故意犯和惯犯,小罪也应处重刑;对于过失犯和偶犯,大罪也可以减刑。第二、反对族株连坐,主张罪止一身。反对殷商的“罪人以族和滥施族刑,强调“父子兄弟,罪不相及,只惩罚本人。第三、反对乱罚无罪杀无辜。第四、刑罚要适中。主张用“中罚,就是用刑“不过,又无“不及,要刑当其罪。这些思想,在当时世界刑法史上是稀有的,对后世的立法和司法产生了良好的影响。5、管仲在政治法律上的革新思想有哪些主要内容?管仲是春秋时期开通革新人士的主要代表,在法律思想方面主张“天道与法律相结合,改革旧礼与创建新法并举,以法理政、以法统军、以法治民,礼法并用,以法律手段推行军事、行政以

26、及商业政策,促进富国强兵。一“修旧法,择其善而业用之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对过去的法包括西周的礼制和刑罚制度不能简单地全盘否认,而要选择其中好的方面加以发明性地运用,表达了管仲的法制改良思想。一方面,管仲对周礼推崇备至。他把礼、义、廉、耻视为“国之四维,即维系国家的四大绳索,这一点与后来的儒家非常类似,但管仲强调的是礼义的强迫作用而不是其教化作用,这又与儒家的观念明显不同。另一方面,管仲又对周礼进展了四个方面的改造:1打着“尊王和维礼的旗帜,“挟天子以令诸侯,建立齐国的君主集权制和霸主位置。2突破“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的传统,主张用礼来教育、引导民众,用剥夺分封贵族封邑的方法加强诸侯权利。3突破

27、“亲亲原那么,任用贤能。辅佐齐桓公建立了基层官吏定期“进贤制度和任用官吏的“三选制度。4批判“刑不可知和轻视法度的旧传统,主张以法令作为人们言行的准那么,以公开的法律作为规范,用恩赐以资鼓励,用刑罚纠正偏颇。二“作内政而寄军令管仲主张以法理政、以法统军、以法治民,并在制度上将这三者结合起来。为了实现“作内政而寄军令的主张,管仲提出了“四民分居定业论。“四民分居定业思想的详细化就是“三国五鄙制度。即把国城分成三个区域,把鄙城郊分成五个区域,让士、农、工、商分别居住,各得其所。这一制度的根本特征是寓兵于农,把军事制度融会于行政制度之中。三“令顺民意与“与民分货“令顺民意是指法令的制定必需顺应民众好

28、利争财的习性,符合民意的好恶,因势利导。“与民分货是管仲在开展农业方面的主张,即国家将土地分给农人耕种,然后抽取一定的租税和徭役,使农业消费与农民的切身利益直接相连,激发农民消费的积极性。管仲提出“令顺民意与“与民分货,实践上是主张建立一种新的封建经济制度。6、子产铸刑书在中国法制史上有什么意义?子产铸刑书在中国法制史上至少具有如下两个方面的意义:1、冲破了刑思想的束缚,第一次一定了公布成文法的“合理合法。突破了“刑不可知,那么威不可测的恐惧局面,也限制了贵族的独断专行。刑书的公布可以使“民知有辟,那么不忌于上,而且使定罪量刑有了一个公开的、一致的规范。因此,子产铸刑书标志着罪刑擅断思想的动摇

29、和法治思想的出现。2、突破了“刑不上大夫的传统,明确一定了法律对贵族的限制造用。刑法的公布,从方式上确认了“刑上大夫,为后来法家“一断于法的实际发明了前提。7、儒家学派是怎样回事?先秦儒家,是一个宗师孔子、信奉孔子学说的学派。春秋末期的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开创人,而孟子、荀子是继孔子之后先秦儒家中的两个最著名的代表人物。虽然孔、孟、荀同属儒家,但因生活的时代各不一样,他们的思想主张也有很大的差别。孔子消费的春秋末期,正是奴隶制分崩离皙、封建制逐渐兴起的时期。当时“礼坏乐崩,但孔子依然维持礼治,从而不可防止地表现出许多保守思想,但他又觉察到时代潮流的不可抗拒,要求改革周礼,以缓和统治者与人民的矛盾,

30、因此提出了很多具有积极意义的思想主张。孟子所处的战国中期,新兴的封建制已在各诸侯国建立,他在一定程度上顺应了时代变化,提出了“仁政学说。但所代表的是由奴隶主转化而来的封建贵族的利益,所以其思想体系中充溢着新旧矛盾。荀子生活的战国后期,正是由封建割据走向“民主主义的封建国家的前夜。他顺应时代的要求,丢弃了儒家学说中一些不合时宜的思想,批判地吸收各家的精华,特别是把法家的“法治思想纳入儒家。8、先秦儒家“为国以礼的礼治论一以“五伦为中心,强调“正名分所谓“五伦是指调整君臣、父子、兄弟、夫妻、朋友这五种关系的伦理准那么。儒家对君臣、父子、兄弟、夫妻之间的名分是很注重的,尤其是君臣关系、父子关系。“正

31、名分是孔子首先提出来的,他主张严厉遵守“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宗法等级名分,强调“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儒家的这种以“五伦为中心的“正名分实际,在秦汉以后逐渐演化成了指点封建立法的“三纲五常。二以家族为本位,强调“孝和“忠儒家以为,“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所以他们特别推崇调整家族内部关系,维护家长和族长特权的宗法原那么。他们以为,处置家族内部关系的伦理原那么是国家政治和法律的出发点,所以特别强调“孝和“忠。“孝和“忠是以家族为本位的主要思想表现。“孝即对父系家长的绝对服从。“忠即对君主的忠实和服从,是孝的延伸和扩展。这样一来,家族被政治化、国家化了,而国家又被伦理化、家族化了。三以等级

32、差别为根底,强调“别贵贱儒家以为,确立等级制度是立国的根底,分等级的目的是为了“别贵贱。所以,“天下有道,大德役小德,大贤役小贤。9、先秦儒家“为政以德的德治论在法律思想上,儒家进一步开展了周公的“明德慎罚思想,突出了德的政治意义,提高了德的位置和作用,主张以刑辅德,以德去刑,恤刑慎杀。一德刑并用,以刑辅德儒家以为德和刑都是主要的统治方法,但应该以德为主,刑罚只是德教的辅助。由于刑罚手段虽然可以让民众不敢犯罪,但却无法消除内心的犯罪动机;而用德和礼进展教化,就能到达自觉地遵守法制和消除犯罪动机的目的。儒家虽然注重品德教化的作用,但从不否认刑罚的必要性,当教化不起作用时仍主张运用刑罚。二注重教化

33、,以德去刑儒家所谓的教化,是指向人们灌输宗法伦理和等级观念。孔、孟从性善论出发,以为只需经过教化就能使人们坚持和发扬善。荀况虽然主张性恶论,但他强调人性是可以改动的。为了使人改恶从善,就必需经过礼义教育来防止恶性发作。在儒家看来,教化本身只是一种手段,其目的在于防止和消灭犯罪景象,即“以德去刑。三恤刑慎杀,先教后刑“恤刑慎杀与儒家提倡的“仁政是一致的。儒家以为,执政者不能先教后刑,致使民众由于无知而犯罪,是产生犯罪的缘由,“不教而杀谓之虐。所以,儒家主张先教后刑,而且对刑罚的运用应该慎之又慎。10、先秦儒家“为政在人的人治论一圣贤决议礼法儒家以为,国家能否治理得好,取决于统治者,特别是君主个人

34、的品德。孔子说,君主“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邦。孟子说“一正君而国定矣。荀况那么提出“有治人,无治法的观念,以为只需擅长治国的人,没有分开人能治好国家的法律,由于法是靠人来制定,也是靠人来执行的。有了擅长治国的人,就会制定好的法律并执行好法律;假设没有擅长治国的人,就制定不出好的法律,即使有了好的法律,给不会治国的人也执行不好。二“身正那么“令行儒家以为,“人治的关键在于统治者要可以用礼法来要求本人,用本人的优秀质量和模范行为去感化民众。因此,从儒家要求统治者以身作那么,带头守法的观念来看,是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提高性的。他在思想上对君主是一种制约,同时又是批判暴君的武器。三法先王,顺人情孟轲

35、借古喻今,明确地提出“法先王,一方面借先王来推行本人的主张,另一方面也对现实的君主及其法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荀况虽然主张“法后王,但在维护周礼的宗法等级制度方面,与孟轲是完全一致的。荀况“法后王的观念又有本人的特点:一是强调“一制度,即效法古代圣贤的政治必需为确立新的封建制度效力。二是强调“顺人情。11、儒家的仁学与仁政说的内容是什么?孔子建立了以“仁为中心、以“礼为目的的思想体系作为整个儒家的实际根底。他主张“仁者,爱人,“泛爱众,鞭挞暴政,反对人殉。孟子、荀子顺应时代的变化,将孔子的仁学开展成更为完好的王道仁政学。孟子以为,人的本性是善的,生来就有所谓的“不忍认之心,诸侯国君也不例外。假设

36、“扩而充之,推而广之,在政治上就是王者或仁政。他主张用仁政一致天下,其详细方法是“省刑罚,薄税敛,为民制产“,申之以孝悌之义“,等等。荀子承继了儒家王道仁政主张,又吸收了法家行之有效的霸道思想,提出“仁眇高远天下,威眇天下的主张,即采用以仁义为主,以兵威为辅的方法一致天下。12、为什么说没有儒家的“礼治,也就没有法家的“法治?法家的“法治思想是在与其他学派尤其是在与儒家进展争论的过程中构成并开展起来的。1、“法治是针对“礼治所维护的宗法制而提出的。它反对分封世袭制,主张建立中央集权制儒家以“礼为中心构成了家族宗法的法律观,而法家那么以“法为中心构成了君主民主的法律观,二者的不同表现为分封世袭制

37、与中央集权制的对立。因此,法家提出“法治的目的是为了用地主阶级的新“法取代封建贵族的旧“礼,实践上是两种制度的对立。2、“法治是针对“礼治注重“德治和教化的观念提出的。它反对“务德而主张“务法。儒家主张“以德服人,比较轻视法律的作用,而法家那么针锋相对,主张“法治是最可行、最有效的方法。两者的分歧表现了“务德与“务法两种统治方法的对立。3、“法治是针对“礼治强调“人治的观念提出的。它反对注重“君智而主张注重“君法。儒家把治国的希望放在“圣贤及其个人品德才干上;法家那么以为治国的关键在“法,只需有了好的法令,即使才干普通甚至才干较差的庸才也能治理好国家。两者的分歧在于对发扬君主作用的看法不同,表

38、现为注重“君智还是“君法的对立。综上所述,法家在制度上是反对分封世袭制而主张建立中央集权制的;在统治方法上是反对“务德而主张“务法的;在对君主作用的认识上是反对注重“君智而强调“君法的。这三点也是“法治论的主要内容。13、法家“法治思想的实际根据法家是以人性论和进化观作为“法治的实际根底的。1、“好利恶害的人性论法家以为,每个人都具有“好利恶害和“趋利避害的本性,这种本性不仅表如今家庭、政治、社会关系的各个方面,而且还是不可改动的。因此,在“好利恶害和“趋利避害的人性面前,仁义品德教化都是不起作用的,只需用法令来进展惩罚和奖励才干起到一定的作用。所以应该实行“法治。2、开展进化的历史观法家除了

39、从人性论的角度论证德教的不可取和“法治的有效性以外,还经过对历史演进的表达和古今社会的对比,论证了实行“法治的历史必然性与现实能够性。比如,商鞅把人类社会分为“上世、“中世、“下世和“今世四个阶段。他说:“上世是人们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的母系氏族社会,人们既喜欢本人的亲人但又贪图私利,因此可以用“亲亲这种方法来统治;到“中世出现了争夺和争论,人们尊重贤人、喜好仁慈,因此只能用“仁义这种方法来统治;而“下世有了私有制、君主和刑法,人们尊重的是官吏和贵人,因此“亲亲和“仁义就都行不通了;而“今世的特征是“强国事兼并,弱国务力守,以强凌弱、以大欺小,而且民众又很奸诈,因此就更不能用“亲亲和“仁义这些旧的

40、方法来进展统治了,必需求根据新的情况调整统治方法,实行“法治。14、法家是如何推行“法治主张的?法家从立法,执法,运用赏罚即奖惩处置法与权利、法与战略手段的关系等方面提出了一整套推行“法治的方法。主要包括:一立法原那么法家提出的具有普遍性的立法原那么主要有五个:循天道、因民情、随时变、量能够、务明易。二执法主张为了推行“法治,法家以为必需使法令成为君主治国、官吏尽职和判别一切人言行是非、以及决议赏罚的独一准那么,从而提出了明法、任法、壹法、从法的主张。法家以为,假设真正做到了“明法、任法、壹法、从法,也就实现了“大治。(三)运用赏罚法家非常注重赏罚,并提出了运用赏罚的主要方法:1、“信赏必罚。

41、一是赏罚要兑现,二是赏罚要公平,三是反对“宥过和“赦刑。2、“厚赏重罚。3、“赏功罚罪、“赏勇罚怯与“赏富罚贫。4、“赏誉同轨,非诛俱行。5、少赏多罚和轻罪重罚。(四)法、势、术的结合“法指法令,“势指权益或者权利,“术指统治战略和手段,这三种政治景象是亲密联络的。前期法家人物在论法时各有偏重,因此各成一派,如商秧重法,慎到重势,申不害重术。后期法家的代表人物韩非集前期法家思想之大成,强调“以法为本,法、势、术严密结合。1、以法为本。韩非以为:没有权益,就无法推行法和术;没有权术,虽有政权和法令也制止不了“奸臣;而没有法令,便无法进展管理和制裁。因此,法、势、术都是君主不可分开的工具。但三者之

42、中,法令是最为重要的,必需以法为本而兼顾势、术。2、法与势的结合。第一,法、势结合。假设无“势,既不能发号施令,又不能施行赏罚,便无所谓“法治;假设有“势而无“法,又只能构成“人治。第二,“势由君主“独制,而法由“君臣共操。由于权利是君与臣的主要区别,为了维护君主的至尊位置,也为了防止“政出多门,必需由君主独掌大权。但法律必需由君臣共同掌管。第三,以法令加强权利。3、法与术的结合,即以权术加强和实现“法治。法、势、术的结合,是法家思想的总结和归宿,在法家思想中是很重要的。15、如何了解商鞅的法的来源与变法论?商鞅关于法的来源及其变化开展的实际,是他进展社会改革的和变法的实际根据。1商鞅变法是以

43、其进化的历史观为为实际根据的。他以为,社会是不断开展的,人类阅历了上世、中世、下世三个阶段。他说:“故圣人承之,作为土地、货财、男女之分。分定而无制,不可,故立禁。禁立而莫之司,不可,故立宫。官设而莫之一,不可,故立君,既立君,那么上尚贤废而贵贵立矣。“然那么,上世亲亲而爱私,中世上贤而说悦仁,下世贵贵而尊官。在上世阶段,“民知其母而不知其父。中世时“上贤而说仁,即以品德观念的“仁来维持社会次序,没有强迫手段。到了“贵贵而尊官的下世,情况就不同了。“人们以强胜弱,以众暴寡,社会混乱,争夺猛烈。于是出现了“圣人制定出各种制度以“定分、“止乱。首先是“定分,“作为土地、货财、男女之分,这实践是上确

44、认土地的其它财富的一切权,规定夫妻之间的权益、义务关系。其次是“立禁,即制定进犯私有财富等行为的法律、禁令最后是“立官、“立君,即设立官吏以及统辖官吏的国君。商鞅所讲的“定分、“立禁、“立官、“立君,就是国家和法律产生、建立的详细过程。显然,商鞅对历史阶段的划分是不科学的,把国家和法律看成是“圣人为了救乱而发明也是毫无根据的。但这种法的来源论摆脱了天命神权观念,以为法是社会开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并力图从财富关系上来讨论法的原因,这是难能可贵的。2变法论。为了推行变法,商鞅提出了“不法古,不修循今的变法论。变法前夕,商鞅同旧贵族代表甘龙、杜挚进展了一次能否要变法的论争,生动记录了这次论争的内容。

45、甘龙、杜挚等竭力反对变法,公然提出了“法礼无过,循礼无邪的口号。商鞅从社会是不断开展变化的观念出发,以为治民的礼与法不应一成不变,假设不适宜方式的需求,就应该加以改动。“法者所以爱民也,礼者所以便事也。是以圣人苟所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古代先进的帝王经常是“各当时而立法,因事而制礼。礼法以时而定,制令各顺其宜。商鞅不但反对复古倒退,而且反对坚持现状,固步自封,明确提出“不法古,不修循今的主张。“法古那么后于世,修今那么塞于势,统治者制定政治和法律,必需从实践出发,“明世俗之变。只需“因世而为之治,度俗而为之法,才干治理好国家。显然这是一种顺应历史开展的提高思想。6、汉初黄老学

46、派法律思想有哪些主要内容?“黄老学派是先秦道家的一个派别,以传说中的黄帝、老子为祖师而得名。据引见,这个学派喜用历史上“成败、存亡、祸福的道理,阐发老子“我无为,而民自正的所谓“君人南面之术。这一学说,正适宜汉初经济凋敝,君臣上下要求安定,开展消费,渡过难关的想法。汉初统治者将这种学说运用实际中,收到达了显著效果。其法律思想的主要内容是:1“无为而治,“与民休憩。汉初社会经济凋敝,人民生计困难,“黎民得离战国之苦,君臣俱欲休憩乎无为。汉初君臣都从总结秦朝骤亡的教训出发,严历批判了“兼任刑罚的法家思想,主张“无为而治,“与民休憩。陆贾的为汉初黄老无为之治提供了一套比较完好的治国实际。他以为“无道

47、莫大于无为,行莫大于敬谨。并建议汉高祖实行轻徭、薄赋、缓刑的政策。颂扬萧何、曹参时说:“萧、曹为相,填以无为,从民之欲,而不扰乱。文帝、景帝在位期间,继续实行“无为而治的方针,“轻徭薄赋,“平狱缓刑,移风易俗,以致“政宽人和,天下“富实。由此可见,“无为而治是汉初统治者在战乱之后,为了缓和农民的对抗,稳定封建统治而采取的一种方针战略。2文武并用,德刑相济。汉初统治者在崇尚黄老“无为而治的同时,也注重儒家德刑相济的思想。陆贾向高祖说:“汤、武逆取而以顺守之,文武并用长久之术也。所谓文武并用,也就是德刑兼施,二者相济为用。特别是在秦朝恃武尚力、严刑峻法之后,更该当以德治为本、刑罚为末,即所罚“积礼

48、义而不“积刑罚。文帝在位期间,“专务以德化民,“兴于礼义,同时也注重发扬法律的作用。可见汉初统治者看到了儒家仁义德教的作用,认识到只需运用文武两手的统治方法,才干有效地维护本人的统治。这与秦朝的“兼任刑罚相比,无疑要高明一些。汉初统治者主张“罚不患薄,约法省刑,减轻对人们的压迫。刘邦入关时,“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除去秦法。陆贾劝告高祖:“设刑者不厌轻,行罚者不患薄。惠帝、吕后时“除三族罪,妖言令。特别是文帝,即位后废除连坐收孥法和诽谤妖言令,尤其是命令废除肉刑,常为后人所赞颂。3轻徭薄赋,“以粟为赏罚。汉初实行轻徭薄赋的政策,减轻对农民的剥削。陆贾向高祖说:“国不兴无

49、事之功,家不藏无用之器,所以稀力役而省奉献也。惠帝、吕后时期,“民务稼穑,衣食滋殖。贾谊向文帝建议,“轻赋少事,以佐百姓之急。文帝注重开展农业消费,“劝趣农桑,减省租赋。文帝的大臣晁错以为,以粟为赏可以促进农业的以展,“万今之务,莫假设使民务农而已矣。欲民务农,在于贵粟;贵粟之道,在于使民以粟为赏罚。今募天下入粟县官指官府得以拜爵,得以除罪。文帝接受了这个建议,并予以施行。17、封建正统法律思想的根本内容有哪些?一皇权至上,法自君出从秦始皇开场,“皇权至上、法自君出不断是历代封建王朝立法的一项根本原那么。为了神化皇权,新儒学进一步对法自君出从神学的角度进展了论证,以为“天子授命于天,天下授命于

50、天子,所以,君主的言论和命令表达了天的意志,全体臣民必需服从,否那么就是违反“天意。为了维护皇权的至上权威,从汉代起,历代封建王朝都规定了所谓谋反、谋大逆、大不敬等罪名,并规定了严峻的刑罚。(二)应经合义,礼法交融儒家思想主要源于西周的礼治。把礼法交融起来的第一人是荀子,新儒学正是在总结前人思想的根底上创建的,因此具有以儒为主、儒(礼)法合流的特点。但新儒学将儒家经义运用于法律实际,以断案,那么是前所未有的。(三)“三纲是封建立法的根本原那么“三纲,是“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的简称。儒家非常强调“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等级名分,新儒学那么在这一根底上用阴阳学说对“三纲作了新的解释。他们

51、说“君为阳,臣为阴;父为阳,子为阴;夫为阳,妇为阴,而“天亲阳而疏阴,所以,阳尊阴卑,阳贵阴贱。因此,君王、父亲、丈夫永远是臣子、儿子、妻子的绝对统治者。这就给“三纲学说蒙上了一层神学颜色。在“三纲中,“父为子纲和“夫为妻纲是从属于“君为臣纲的。封建统治阶级宣扬“三纲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君主至高无上的权益。正是由于“三纲说特别符合封建统治阶级的需求,所以“三纲说从两汉到明清,不断是封建正统法律思想的重要内容,而且作为封建立法的根本原那么,在中国封建社会流传两千多年,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四)德主刑辅,先教后刑儒家的德主刑辅主张和周公的“明德慎罚思想有明显的承继关系。先秦儒家都是主张“德主刑辅的

52、;西汉初期的黄老学派也主张把仁义品德作为治国的重要手段。新儒学那么用阴阳学说对德主刑辅进展论证,构成一套完好的“阳德阴刑的德主刑辅论。他们说:“天道之大者在阴阳。阳为德,阴为刑;刑主杀而德主生。而天亲阳而疏阴,所以,天的意志是以德为主,以刑为辅。自新儒学产生以后,历代一些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的观念,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德主刑辅的思想。德主刑辅的思想成为封建正统法律思想的重要内容。18、董仲舒“性三品说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董仲舒把人性分为上、中、下三等。他说:“圣人之性,不可以名性;斗筲之性,又不可以名性。名性者,中民之性。董仲舒以为:少数统治者是上等之性,天生性善,因此不需讨教化更不需求刑罚;而

53、大多数贫穷的“斗筲之民是下等之性,天生性恶,是教化不好的,即使教化也不能为善,所以只能用刑罚来制裁;只需“有善质而未能为善的“中民才可以名性。“中民们虽然有“善质,但既可以为恶,也可以为善,必需经过教化之后才干为善。所以对这部分人应该主要用德教,只是在教化不成时才用刑。董仲舒的德主刑辅论有其非常反动的一面。19、什么是“张杜律?“张杜律是张斐的和杜预的的合称。张斐的和杜预的都是注释晋代的专门著作,经晋武帝同意,“诏颁天下,从而与晋律视为一体,同样具有法律效能,因此被后世称为“张杜律。张斐和杜预作为注释晋律的专门著作的出现,阐明律学曾经开展成为根据经义原那么研讨详细法律问题的独立学科。20、杜预

54、中的法律观杜预是西晋著名的律学家,曾参与的修订,后又著对进展注释。从来看,他的法律思想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点。(一)纳礼入律,礼法合一。杜预“崇礼而又“变礼的思想对他的法律观起着重要的指点作用。他在上的奏章中说:“今所注,皆网罗法意,格之以名分。但法律所表达的名分是指名分中的“大理,而不是琐碎的“小理,所以,法律既应该符合名分但又不能拘泥于“小理。(二)“文约而例直,听省而禁简。即文字要简明通俗,条例应明白准确,直截了当,法律的方式要单纯,概念要明确,条文要简约,不要烦密。杜预以为,“去密就简,那么简而易从也。所以,“几乎该当成为立法的一条最根本的原那么。“几乎的法律观是杜预律学思想的主要内

55、容,也是他对律学的一项重要奉献。(三)区分律、令的界限。杜预以为,只需将律和令区别开来,才干真正做到立法“几乎。区分律、令的规范是,“律以正罪名,令以存事制。杜预对律、令界限所下的定义是我国法律史上第一个区分律和令的规范。21、张裴中的法律观张裴是西晋时与杜预齐名的律学家。从他注释的专门著作来看,他对法律实际,特别是刑法原理有独到的见解,对立法和审问的研讨也比较全面和深化。详细来说,张斐在法律上的奉献主要表如今以下三个方面:(一)以礼率律。张斐同杜预一样,也以为法律的根本精神是礼。他以为,的体例构造表达了“礼乐抚于中的原那么。(二)的性质和作用。是的第一篇,与现代刑法典的总那么类似。将置于篇首

56、是从魏律开场的,它阐明了封建立法技术的成熟。晋律承继了这一改革成果。首先对这一改革成果作出实际阐明的是张斐。张斐说,之所以置于篇首,是由它的性质和作用决议的,由于它是整部法典的“纲领。这一解释对魏晋以后的立法具有深远的影响,以后各朝的立法都将放在篇首,再没有异议。(三)“理直刑正。“理直就是法律要表达纲常名教;“刑正是指适用法律要做到宽严适中,轻重得当,有罪必罚,罪刑相符。张斐以为,“理是法律的灵魂,只需“理直才干“刑正,所以“理直刑正应该成为立法和司法的总原那么。张斐在注释时也充分贯彻了这一原那么。1、明确区分和规定了各种犯罪概念。张斐以为,区分和规定各种犯罪概念是“理直刑正的前提条件。因此

57、,他对中的“故意、“过失等法律用语和“恶逆、“不敬等有关的详细罪名作了解释,既表达了封建统治阶级的“理,也具有刑法实际上的普遍意义,有一定的科学性。2、提出了“随事取法、“暂时观衅的司法原那么。张斐以为,“律者,幽理之奥,不可以一体守也。因此,在详细的司法实际中,为了更好地表达“理,不能机械地死守一成不变的法律条文,应该“随事取法、“暂时观衅。张斐主张实行类推定罪和“以例求其名即以判例定罪,以为只需这样,才干更好地表达“理,以到达“理直刑正。3、提出了“刑、“理、“心、“情、“事综合的审问原那么。张斐以为,在详细案件的审问中做到“理直刑正,必需遵照“刑、“理、“心、“情、“事综合的审问原那么。

58、即根据刑法,以“理为指点,在查清犯罪人的动机、心思形状和犯罪现实后,才干作出正确的判决。22、什么是是唐和注解的“律疏的合称。唐高宗李治登基后,命令长孙无忌等人以、为根底,编纂了。为了阐明的精神本质,便于的适用和实施,唐高宗又命令长孙无忌等人对逐条逐句作出注解,叫做“律疏。该“律疏经皇帝同意,于永徽四年颁行,附于律文之后,与律文具有同等效能。律与疏统称为,后世称为。23、中的法律思想在我国法制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它不仅集以往封建法律之大成,而且也是唐以后各代立法的蓝本,在法制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中的法律思想主要表达在礼法结合、维护“三纲和等级特权三个方面。一、“德礼为本,政教为用中说:

59、“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犹昏晓阳秋相须而成者也。阐明了法律和礼义品德都是调整社会关系不可短少的手段,两者共同构成调整人们行为的规范体系。从中的许多规定和解释来看礼的精神确实曾经完全融化在法律条文之中了,礼法结合在中已到达非常完备的程度,这标志着中国古代礼治的法律化曾经接近完成。二、封建纲常的法律化唐律“一准于礼,凡是反对“三纲的,都被以为是冒犯了封建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列为“十恶不赦的大罪,作为刑罚打击的重点。(一)“君为臣纲在唐律中的反映为了确保皇帝的权益及其人身的绝对平安,唐律严厉规定:凡是违反“君为臣纲及危害皇帝的犯罪,都属于罪大恶极,要处以最严峻的刑罚。这些犯罪主要有谋反、谋

60、大逆、危害皇帝平安、大不敬等。(二)“父为子纲在法律上的反映依唐律规定,凡是侍奉父母不“善的,都构成不孝罪而给予处分。象违反教令、闻父母丧而不举哀等违反“善事父母的行为都是犯罪。就连父母在世而子孙攒私房钱或者要求分家的,也要处以三年徒刑。三“夫为妻纲在法律上的反映“夫为妻纲是唐代立法根本原那么之一,唐律中有不少维护夫权、歧视和压迫妇女的法律规定。如:“妻妾擅去者,徒二年;因此改嫁者,加二等。、“妻殴夫徒一年;假设殴伤重者,加三等;死者,斩。,“闻夫丧不举哀、“居夫丧而嫁和“七出等。三、维护等级特权的立法思想(一)贵族、官吏有罪无刑唐律按照人们的社会身份、位置、职业等把人分成皇帝、贵族、官吏、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