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加工工程II第0讲-课程介绍_第1页
石油加工工程II第0讲-课程介绍_第2页
石油加工工程II第0讲-课程介绍_第3页
石油加工工程II第0讲-课程介绍_第4页
石油加工工程II第0讲-课程介绍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石油加工工程(Petroleum Processing Engineering)原 油petroleum课 程 介绍1内容体系石油加工I1)石油化学2)石油物性3)一次加工4)油品性质石油产品石油加工II1)轻质化过程2)清洁化过程工艺原理工艺流程技术前沿2课程内容石油二次加工课 程 介绍第一章 热加工(减粘、焦化)第二章 催化裂化第三章 催化重整第四章 催化加氢(裂化、处理、精制)第五章 溶剂萃取过程(脱沥青等)第六章 高辛烷值汽油组分生产第七章 石油产品精制第八章 重油组合加工工艺轻质化清洁化知识特点:实践经验与研究成果的总结课 程 介绍3课程学习的目的与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使学生基本具

2、备从事石油加工的生产、设计、科研、管理所必须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 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所学基础知识分析、解决实际生产问题的能力。 课 程 介绍4课程学习途径课堂讲授 (听我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课后作业资料查阅论文撰写课 程 介绍5教材与参考资料徐春明、杨朝合主编,石油炼制工程(第4版)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9(1)教材课 程 介绍5教材与参考资料(2)主要参考书侯祥麟,中国炼油技术,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2001梁文杰,重质油化学,东营:石油大学出版社,2000周亚松,现代石油技术,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11马伯文,清洁燃料生产技术,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2001James G. S

3、peight. “The Chemistry and Technology of Petroleum”,New York: Marcel Dekker,1991国内主要石油科技期刊:化工学报、石油化工、石油学报(石油加工)、石油炼制与化工、炼油技术与工程、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等。国外主要石油科技期刊:Fuel、Energy and Fuels、Industrial and Engineering Chemistry Research、AIChE Journal、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Chemical

4、Engineering Science、Catalysis Today、Applied Catalysis A-General等。课 程 介绍6考核方式课程成绩组成:考勤成绩及平时作业成绩20(2次不到者)论文成绩10%期末成绩70课 程 介绍7课程特点我校本科品牌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的一门专业课,具有鲜明的石油特色,是我校传统优势学科“化学工程与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校首批“品牌课”之一,陆续被评为校内精品课程、重点课程以及优质课程,被评为北京精品课程。为中国石油大学特色课程,是我校学生与其它著名高校同专业学生竞争的优势所在,使我校“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毕业生具有很强的择业竞争力。任

5、课教师均为学校教学名师和北京市教学名师。 油气资源短对炼油技术提出更高要求国家能源战略研究小组:由32位院士、60位大专家组成。 基于5个基本判断和6个指导原则,提出:到2020年中国需要石油8.0亿吨。不可能获得的资源量严重的油气资源短缺课 程 介绍7课程特点(跟随技术发展前沿)进口原油2012年实际生产原油2.05亿吨,进口2.84亿吨,对外依存度58突破了50的能源安全心里防线国家能源安全战略: 石油战略储备 国外战略投资(以投资换石油) 获取海外石油开采权益 建立安全输送通道(陆上、海上) 拓宽油气资源范围外交、国防政策服务这一战略运输通道安全海上油气资源战略投资与合作扩大海外石油来源

6、安全、稳定的石油来源委内瑞拉超重油加拿大油砂沥青推动炼油技术进步的动力: 原油重质化、劣质化趋势加剧 轻质油品市场需求量不断提高 环保意识的提高对油品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石油危机与高油价对炼油技术的影响本课程:石油二次加工过程化学转化化学转化组成变化物性改变微观宏观产品性质加工过程如何转化与控制如何将石油高效加工为合格的石油产品控制馏程、改变分子结构知识回顾石油产品的化学组成(元素组成、烃类组成、族组成)石油产品的物理性质(重量特性、流动特性、燃烧特性、蒸发特性)宏观物性与微观化学组成及结构的关系石油产品的性质要求石油的化学组成石油的物理性质石油的加工特性与产品的使用性能Microstruct

7、ureMacroproperties 元素组成:C、H、O、S、N、微量元素石油的化学组成 烃类组成:烷烃、环烷烃、芳香烃 非烃类组成:含S、N、O化合物 单体烃 用于石油气及低沸点石油组分 烃类组成 族组成 仪器气相色谱(GC) 轻馏分 填充柱冲洗 中间馏分和重馏分 结构族组成 一般用易测的物理性质关联 如n-d-m法化学组成物理性质如何影响?分子间作用!分子间距分子极性分子空间结构和极性基团石油及其产品的物理性质重量特性蒸发特性流动特性燃烧特性组成结构对这些特性的影响密度、相对密度、特性因数和平均分子量1、密度和相对密度 比重指数: 影响油品密度的因素 油品的馏分组成、化学组成、温度和压力

8、等重量特性 2、特性因数 特性因数K是表征石油馏分烃类组成的一种特性数据,而烃类的化学组成与沸点和相对密度密切相关。烃用途:了解石油及其馏分的化学性质、原油分类、确定原油加工方案等 3、平均分子质量 由于油品是复杂烃类的混合物,其分子量是各组分分子量的加权平均值。 石油馏分的平均分子量随沸点的升高而增大, 汽油馏分的平均分子量大约为100120, 煤油为180200,轻柴油为210240, 轻质润滑油为300380,重质润滑油为370470。 平均分子量是设计计算中常用数据之一,可以实测得到; 也可以根据其它易测的物性数据进行关联。流动特性 1、粘度 粘度是表示流体在外力作用下流动时,液体内部

9、各流动层作相对运动时的相互间的摩擦力大小的一个物理量。 定义式(A)油品粘度的表示方法 运动粘度、动力粘度、恩氏粘度、赛氏粘度、雷氏粘度等 油品粘度与温度的关系 温度升高时,所有液体石油馏分的粘度都减小,而温度降低时,粘度都增大,油品粘度随温度变化的性质称为粘温性质。 粘温性质的表示方法常用的有两种:粘度比和粘度指数。 粘度比常用50与100运动粘度的比值50 /100,比值愈小,粘温性能愈好 粘度指数是常用的表示油品粘温性能的方法,粘度指数愈高则粘温性能愈好。 润滑油溶剂精制2、凝固和低温流动性 油品凝固的本质粘温凝固 结构凝固 凝点 倾点 浊点 结晶点 对固体产品: 熔点是测定预先熔化的石油产品的降温曲线,降温曲线中温度下降最慢的一段曲线的开始温度,即为油品的熔点。 熔点是石蜡和地蜡的重要规格指标之一。 软化点把规定尺寸和重量的小钢球放在一个预先装好沥青试样的铜环上,然后放入水中,加热水直至小钢球将沥青压下落下时的温度。滴点在严格的试验条件下加热试样,试样由仪器的小孔中滴出第一滴的温度。 上述反应油品流动性的物性,除凝点或倾点有一定的普遍性外,其它物性都是针对特定的油品而言;另外,所以性质的测定或定义都是条件性的。蒸发特性蒸气压、沸点、平均沸点、恩氏蒸馏馏程燃烧特性闪点、燃点和自燃点闪点、燃点和自燃点与油品组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