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检验基础:第二章 血液一般检验_第1页
临床检验基础:第二章 血液一般检验_第2页
临床检验基础:第二章 血液一般检验_第3页
临床检验基础:第二章 血液一般检验_第4页
临床检验基础:第二章 血液一般检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第二节 白细胞检查第二章 血液一般检验白细胞计数(总)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本节讲述:一.白细胞计数(一)概述(二)检测原理(三)方法学评价(四)质量控制(五)参考值(六)临床意义(一)概述周围血中的白细胞(WBC,leukocyte),包括:粒细胞(granulocyte):中性粒(分叶核与杆状核)、嗜酸性粒、嗜碱性粒淋巴细胞(lymphocyte)单核细胞(monocyte)功能:消灭病原体 、清除过敏原、参加免疫反应、产生抗体 白细胞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单核细胞 淋巴细胞 白细胞中性粒细胞 1.中性粒细胞数量最多,约占白细胞的50%70%。根据细胞分布和细胞动力学特点,粒细胞群

2、体可分为几个部分:干细胞池(骨髓):髓系干细胞和粒系定向祖细胞分裂池(骨髓):原粒细胞、早幼粒细胞到中幼粒细胞,具有分裂能力成熟池(骨髓):晚幼粒细胞、杆状核粒细胞,不具有分裂能力贮存池(骨髓):杆状核粒细胞、分叶核粒细胞,数量为外周血的520倍。循环池(血液):成熟粒细胞释入血液后,有1/2随血液循环边缘池(血液):1/2附着于微静脉管壁边缘池与循环池粒细胞可以互换。白细胞计数实际上只反映了循环池中白细胞数。中性粒细胞透射电镜像中性粒细胞吞噬细菌透射电镜像细菌中性粒细胞的趋化作用病原体中性粒细胞趋化作用和吞噬功能细菌中性粒细胞趋化作用吞噬吞噬体2.嗜酸性粒细胞与嗜碱性粒细胞两者数量均很少嗜酸

3、粒细胞有弱的吞噬作用,杀菌力远不如中性粒细胞。 限制过敏反应 参与对蠕虫的免疫反应嗜碱粒细胞主要参与特殊的免疫反应,特别是型变态反应。白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 嗜碱性粒细胞透射电镜像嗜碱性颗粒: 肝素 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 组织胺细胞基质 白三烯功能:同肥大细胞 抗凝 参与过敏反应3.淋巴细胞约占白细胞总数的1/31/4人体重要的免疫活性细胞白细胞淋巴细胞 三类淋巴细胞CD8 阳性的T淋巴细胞CD8 阳性的T淋巴细胞白细胞单核细胞4.单核细胞少量大部分附着于血管壁,少数随血液循环,在血中停留3天6天后即进入组织或体腔内演变为巨噬细胞或称组织细胞。构成单核-巨噬细胞系统而发挥防御功能,传递

4、免疫信息,活化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吞噬大肠杆菌巨噬细胞吞噬大肠杆菌(二)计数原理1.显微镜计数法2.血液分析仪法1.显微镜计数法原理用冰乙酸溶液,将血液稀释一定倍数,同时破坏红细胞和固定白细胞,混匀充入计数池中,在显微镜低倍镜下计数一定容积中的白细胞数,经换算求得每升血液中的白细胞总数。2.血液分析仪法原理电阻抗或激光散射原理需加入溶血剂(三)方法学评价1.显微镜计数法: 不需特殊设备,操作复杂,费时,可靠性低2.血液分析仪法: 常规筛查方法,简便、快速、精确 有核红细胞、巨大血小板和血小板凝集可干扰结果(四)质量控制1.显微镜计数法器材,操作需标准化:计数误差白细胞在计数池内分布应随机和均匀:

5、固有误差 RCS:计数池内的分布情况 两差比值评价法: 双份计数标准差评价法: 变异百分率评价法:测定值与靶值的差别环节多,不易质控质量保证:加盖玻片,充液前混匀,充液后避免移动盖玻片,细胞分布均匀,遵循计数原则(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四)质量控制2. 分析仪法定期校准异常结果、异常图形复查五.参考值成人: (410)109/L新生儿: (1520)109/L6月-2岁:(1112)109/L六.临床意义1.存在生理性的波动年龄日间变化运动、疼痛和情绪影响妊娠与分娩年龄因素初生儿:可达30109L以上3日4日以后降至10109/L左右,大约保持3个月,以后逐渐降低。初生儿大量中性粒细胞,到

6、第69日下降至与淋巴细胞大致相等,淋巴细胞逐渐增加,整个婴儿期较高,可达0.70。年龄因素2岁3岁后,淋巴细胞逐渐下降,中性粒细胞上升。至4岁5岁二者基本相等,形成中性粒和淋巴细胞变化曲线的两次交叉。至青春期,中性粒细胞与成人相同。出生后两周的婴儿血中单核细胞增多可达0.15,儿童亦可较成人稍高。 日间变化一般在安静休息时白细胞数较低,活动和进食后较高下午高于上午一日之内波动:最高值约为最低值的12倍 运动、疼痛和情绪影响剧烈运动、疼痛和激动时,可引起白细胞显著增多,短时间内白细胞可高达35109/L,以中性粒细胞为主。 妊娠与分娩妊娠期白细胞数常增加,5个月以上常波动在15109L之间,分娩

7、时疼痛和产伤可使其进一步增高,可达35109L,产后2周左右可恢复正常。吸烟吸烟者平均白细胞总数高于非吸烟者30%,可达12109L,重度吸烟者可达15109L六.临床意义2.中性粒细胞的高低会直接影响白细胞总数变化3.高于10109/L称白细胞增多,低于4.0109/L称白细胞减少,通常将其减少的临界值定为(42.5)109/L,低于2.5109/L肯定异常4.临床意义需结合白细胞分类来分析二、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由于嗜酸性粒细胞在外周血中比率很低,由白细胞总数和嗜酸性粒细胞比率换算而来的绝对值误差较大。在临床上需在了解嗜酸性粒细胞的变化时,应采用直接计数法。(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原理1.显微镜

8、法: 专用稀释液(如伊红-丙酮)将血液稀释一定倍数,破坏红细胞和大部分其它白细胞,使嗜酸性粒细胞着色,充入细胞计数池中,计数一定容积内嗜酸性粒细胞数量,换算出单位体积血液中嗜酸性粒细胞数。破坏其它细胞而保存嗜酸性粒细胞的物质: 乙醇、丙酮、乙二醇染色物质:溴甲酚紫、伊红、固绿 2.血液分析仪法计数嗜酸性粒细胞原理五分类血液分析仪可得到嗜酸性粒细胞数多种技术联合应用分析细胞核、浆内颗粒、细胞化学的方法分辨出该细胞(二)方法学评价嗜酸性粒细胞数量绝对值比比率更有价值通过比率计算嗜酸性粒细胞误差大显微镜计数法重复性差,精确性不如血液分析仪三分群血液分析仪不能得到嗜酸性粒细胞数据五分类血液分析仪的嗜酸

9、性粒细胞的绝对值是可靠的(三)质量控制1若嗜酸性粒细胞被破坏,可适当增加乙醇、丙酮用量2混匀不宜用力太大,含甘油的稀释液,应延长混匀时间3计数在血液稀释后1h内完成,否则嗜酸性粒细胞会逐渐溶解、破坏,造成结果偏低5注意与残留的中性粒细胞区别:中性粒细胞不着色或着色较浅,胞质颗粒细小或不清6固定采集标本时间(上午8时或下午4时)(四)参考值成人: (0.05-0.50)109/L (五)临床意义1.存在生理波动(1)日间变化:白天低,夜间高;上午波动大,下午恒定;宜上午8时测定日间变化与糖皮质激素的脉冲式分泌有关糖皮质激素:抑制释放,促进贴壁并向组织浸润(2)运动、寒冷、饥饿、精神受刺激时引起交

10、感神经兴奋,使嗜酸性粒细胞减低2.增多( 0.5109/L)(1)寄生虫病: 嗜酸性粒细胞增高最常见原因 ,可达10%或更多,趋化因子(2)变态反应性疾病:次常见,Mast cell、B释放趋化因子(3)皮肤病:湿疹、剥脱性皮炎、银屑病等(4)血液病: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多发性骨髓瘤、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淋巴瘤(5)恶性肿瘤,如:肺癌、胃癌、结肠癌,淋巴因子介导2.增多( 0.5109/L)(6)感染性疾病:猩红热急性期(与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有关),急性传染病恢复期(7)高嗜酸性粒细胞综合征:过敏性肉芽肿等(8)恶性肿瘤:肺癌、胃癌等(9)垂体前叶功能减低症、肾上腺皮质功能减低症,骨髓释放增多3.减低( 0.05109/L )(1)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药物(2)传染病急性期,如伤寒,恢复期又重新出现,若持续减低甚至消失,说明病情严重。可用于观察病情及预后判断。(3)手术后组织损伤严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