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至隋唐的文化(张)课件_第1页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张)课件_第2页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张)课件_第3页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张)课件_第4页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张)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八课三国至隋唐的文化第1页,共26页。中外文化交流科技文学艺术儒学、道教与佛教的发展壹贰叁肆目录第2页,共26页。壹儒学、道教与佛教的发展第3页,共26页。张角太平道创建背景:东汉末年,政治黑暗,民生凋敝。朝廷内,宦官与外戚尔虞我诈,轮番乱政;地方上,豪强地主与割据军阀为非作歹,又逢连年灾荒,以致出现死相枕藉、民相食的人间惨剧,正是在这种广大民众痛苦万状、已无生路的时势下,冀州巨鹿人张角创立了太平道,组建黄巾军,提出致太平的理想,以善道教化百姓,以推翻黑暗的东汉反动统治者为目标张角信奉黄帝和老子,认为黄帝时的天下是太平世界,是人类最美好的事情,在这个太平世界里,既无剥削压迫,也无饥寒病灾,更

2、无诈骗偷盗,人人自由幸福。在此基础上,张角提出了致太平理想,这也是太平道的基本教义和宗教理想道教:主张“贵儒”和“尊道”第4页,共26页。佛教发展两汉:传入中国;(东汉初年)汉明帝西域求佛法,修建白马寺魏晋南北朝:外来宗教佛教在中国盛行;佛教也吸收儒学的精髓,渐趋中国本土化唐朝:武则天时期佛教在社会上也有很大发展,形成不同宗派。其中禅宗的传播和修行比较简便,对后世影响最大第5页,共26页。云冈石窟麦积山石窟龙门石窟敦煌莫高窟第6页,共26页。江 南 春唐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第7页,共26页。 形神之辩 南北朝时期,齐朝宰相消子良的府内,名流云集,

3、高僧满座,他们迷信佛教,大谈因果报应,宣扬人死后精神不亡。范缜挺身而出,指出:“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他把肖子良等一帮王公名流驳得哑口无言范缜第8页,共26页。“三武灭佛”,指的是北魏太武帝灭佛、北周武帝灭佛、唐武宗灭佛这三次事件的合称。这些在位者的谥号或庙号都带有个武字。若加上后周世宗时的灭佛则合称为“三武一宗灭佛”。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周武帝宇文邕唐武宗李炎后周世宗柴荣第9页,共26页。谏迎佛骨,是中国历史上儒佛矛盾斗争的一个重大事件。外来宗教与本土的传统思想不相适应,经过几百年的磨合,佛教逐渐被中国人所接受。晚唐几个皇帝都是佛教的信仰者,佛教盛极一时。当时有识之士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依

4、据儒学思想,提出反佛的意见。在唐宪宗元和十四年(819),儒佛矛盾以一种激烈的形式暴发了。元和十四年是开塔的时期,唐宪宗要迎佛骨入宫内供养三日。韩愈听到这一消息,写下谏迎佛骨,上奏宪宗,极论不应信仰佛教,列举历朝佞佛的皇帝运祚不长,事佛求福,乃更得祸。但韩愈没能阻挡宪宗迎佛骨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第10页,共26页。儒学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地位独尊呈现繁盛之势魏晋南北朝:儒学自身开始吸收佛教和道教的精神新的发展隋朝时期:儒学家提出儒、佛、道“三教合归儒” 三教合一

5、唐朝时期:唐朝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政策;唐中期儒学大师韩愈率先提出复兴儒学。他从维护封建统治出发,用儒家的天命论和封建纲常来反对佛教的观点,巩固儒学主流思想的统治地位第11页,共26页。贰文学艺术第12页,共26页。概况:初唐诗人:陈子昂、王勃 田园诗人:孟浩然、王维;边塞诗人:高适、岑参 盛唐诗人:李白、杜甫;中唐诗人:白居易 晚唐诗人:李商隐、杜牧。唐代文学第13页,共26页。李白李白(701-762)“浪漫主义”诗人,诗仙开元盛世(713-741)以激情与浪漫著称,其诗风狂放炽烈,是盛唐气象在文学上的体现;他所抒发的“行路难”、“多歧路”的怀才不遇的愤懑,与唐代社会崇尚积极进取、建功立业的

6、时代风气有关;其歌咏祖国的壮美山水,名篇名句迭出,这与当时文人学士漫游天下的风气有关。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越女词、早发白帝城等多首第14页,共26页。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现实主义诗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很多诗作反映了战争和政治腐败给人民带的痛苦,抒发悲愤凄婉之情代表作春望、北征、三吏、三别( 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 )第15页,共26页。石壕吏暮投石壕村, 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 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 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 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 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 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 惟有乳下孙, 有孙

7、母未去, 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 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 犹得备晨炊。夜久语声绝, 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 独与老翁别。第16页,共26页。唐朝是中国古典诗歌最辉煌的时期,其原因是什么?(1)政治:国家的统一和开明的政治及文化政策;(2)经济:经济的繁荣和国力的强盛;(3)文化:教育发达,科举“以诗取士”(4)各民族、中外的文化交流频繁;(5)统治者的推崇和重视;(6)吸收前代文学艺术精华。第17页,共26页。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我国古代字体的演变过程第18页,共26页。 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始于晋代,工整清晰,飞洒活泼,实用性很高。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序第19

8、页,共26页。颜真卿多宝塔碑柳公权玄秘塔碑颜体肥硕丰润、点画厚重、结构端庄雄伟、显示出雍容大度的气派。柳体则点画瘦劲、骨力遒劲、结构严谨。二人有“颜筋柳骨”之誉。第20页,共26页。顾恺之女史箴图原作已佚,现存有唐代摹本,原有12段,因年代久远,现存仅剩9段,为绢本设色,现收藏于大英博物馆。第21页,共26页。描绘了黄昏,曹植率领众随从由京城返回封地,经过洛水之滨时停驻休息。在平静的水面上,风姿绝世、含情脉脉的洛神衣带飘逸、动态从容,凌波而来。柳岸边,曹植身体微微前倾,伸出双手挡住众随从。随从们目光呆滞,而曹植目光灼灼地注视着前方水面上美丽的洛神。画家巧妙地通过这一瞬间动作,不仅形象而生动地表

9、现出曹植见到洛神的惊喜之情,而且将曹植被洛神的绝世之美所深深吸引的内心活动表现的极为生动。曹植解玉佩相赠表达对洛神的深切爱慕,洛神指潜渊为期,曹植又怕受骗,心情矛盾。于是便敛容定神,守之以礼,二人情意缠绵。洛神与诸神仙嬉戏,风神收风,河神抚平水波,水神鸣鼓,女蜗起舞,洛神在空中、山间、水中若隐若现,舒袖歌舞。通过女神与众神仙的欢乐、嬉戏的热闹场景,为洛神与曹植即将分离做了铺垫,衬托出女神无奈和矛盾的内心状态。第22页,共26页。吴道子大约生于约公元685年左右(唐高宗时期),少年时孤苦穷困,随书法大家张旭、贺知章学习书法,后发奋改攻绘画,渐渐掌握了绘画的妙法。由于他的刻苦好学,年未弱冠之时,已“穷丹青之妙“。第23页,共26页。钟馗图送子天王图第24页,共26页。科技成就 朝代人物及成就 西晋 裴秀禹贡地域图 东晋 绘画:顾恺之女史箴图洛神赋书法:王羲之“书圣”对外:法显 南朝 祖冲之 圆周率 唐 书法:颜真卿、柳公权绘画:吴道子 “画圣”天文:僧一行 子午线四大发明:雕版印刷、火药对外:玄奘 天竺取经;鉴真东渡医学:孙思邈千金方; 唐本草唐诗:李白“诗仙” 杜甫“诗圣”第25页,共26页。2.魏晋时期佛教盛行:魏晋时期佛教盛行,广修寺庙,耗费了大量的钱财,很多劳动力不事生产,严重影响到政府利益。梁武帝定佛教为国教,四次出家。朝廷为给他赎身,累计给同泰寺捐了五万万钱。因为梁武帝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