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专题二十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与科技、文化、教育高考历史 (课标专用)第1页,共77页。五年高考考点一中国近现代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A组统一命题课标卷题组1.(2014课标,28,4分,0.529)1892年,维新思想家宋恕提出“欲更官制、设议院、改试令,必自易西服始”。康有为在奏议中也不止一次提及“易服”。维新派如此重视易服的主要原因是()A.改制中易服更易推行B.意在营造改制的社会氛围C.中国需改变对外形象D.长袍马褂代表了守旧势力答案B从材料信息看,宋恕认为“易西服”是“更官制、设议院、改试令”的前提,即“易服”可以营造改制的社会氛围,故B项符合题意。材料旨在强调“易服”与变革之
2、间的关系,A、C两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材料信息并不能说明长袍马褂代表了守旧势力,排除D项。第2页,共77页。名师指导本题要结合当时的社会形势进行分析。19世纪末的中国人民绝大多数尚未觉悟,社会上存在因循守旧的风气。而西服代表了西方的生活方式,因此维新思想家提倡“易服”,旨在为变法运动营造求新求变的社会氛围。第3页,共77页。2.(2017课标,29,4分)20世纪30年代,上海市政府组织举办集体婚礼。仪式上,喜字纱灯引导,乐队演奏钢琴曲,新郎着蓝袍黑褂,新娘穿粉色旗袍,头披白纱,手持鲜花,婚礼场面整齐宏大。这反映了当时上海()A.民众实现了婚姻自主B.中西习俗融合成为时尚C.门当户对观念已颠覆D
3、.政府主导社会习俗演变答案B本题以上海市政府组织举办集体婚礼为切入点,旨在考查提取材料有效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新郎着蓝袍黑褂和新娘穿粉色旗袍体现了中国元素,新娘头披白纱和乐队演奏钢琴曲体现了西方元素,这反映了当时上海中西习俗融合成为时尚,故B项正确。材料信息不涉及婚礼中的配偶是否出于自愿及当时的择偶标准,无法说明民众是否实现了婚姻自主、门当户对观念是否已被颠覆,A、C两项错误;仅从举办集体婚礼无法说明政府主导整个社会习俗演变,D项错误。知识拓展近现代中国社会生活变迁的原因“欧风美雨”的影响;维新变法、辛亥革命的推动;先进的中国人积极主动地学习先进文化;建国后党和政府始终把改善人民生活放在第一位;
4、经济发展是生活变迁的根本原因。第4页,共77页。3.(2015课标,41,12分,0.48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19502008年我国部分节假日一览表上表能够反映我国节假日变化的多种趋势。指出其中一种变化趋势并说明形成的历史原因。年份法定假日天数节假日1950199520002008元旦1111春节3333劳动节1131国庆节2233星期日1111星期六111清明节1端午节1中秋节1第5页,共77页。答案评分说明:正确指出材料反映的一种变化趋势,如法定假日总天数从少到多,成为法定假日的传统节日种类增多,小长假出现和增多等,根据史实对变化趋势原因的说明充分恰当。示例:趋势:改革开放后法
5、定假日总天数从少到多。(4分)原因:实行改革开放,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休闲娱乐需求增加;增加假日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一种手段;政府更加注重民生。(8分)(“示例”只作阅卷参考,不作为唯一标准答案。)解析首先找到解题角度,然后看变化趋势。从法定假日总体数量看,从少到多;从结构看,成为法定假日的传统节日种类增多,小长假出现和增多。分析原因时要注意节假日属于民生问题,它必然受一定时期经济发展水平与政治体制、政治理念与思想的影响。第6页,共77页。答案D清朝末年,上海张园门前既有黄包车、电线杆、洋楼等新式景象,又有传统的交通工具马车,这反映出当时的社会生活新旧杂陈。故选D项。该年画
6、属于写实画,无法体现以形求神,排除A项;年画仅涉及上海一个地区的个别情况,无法说明追求时尚的国民共识,排除B项;年画中并未出现当时世界上先进的交通工具汽车,排除C项。1.(2018江苏单科,7,3分)张园是清朝末年上海最大的私家园林,被主人开放为公共场所。右图为筠香斋刻印的年画海上第一名园,描绘的是当年张园门前的景象。该年画()A.延续传统绘画的以形求神B.体现追求时尚的国民共识C.反映世界交通的最新成果D.表明社会生活的新旧杂陈B组自主命题省(区、市)卷题组第7页,共77页。2.(2016江苏单科,10,3分)1921年成都警察厅发布通令:“近日妇女每多剪发齐眉,并梳拿破仑、华盛顿等头式(流
7、行的男式发型),实属有伤风俗,应予以禁止,以挽颓风如敢固违,定以妇女坐法并处罚家长。”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剪发齐眉成为妇女的普遍选择B.男女平等思想逐渐深入人心C.新潮女性的行为冲击传统习俗D.处罚措施体现民国法治精神答案C材料表述的是成都妇女,并非所有妇女,A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成都警察厅反对妇女剪发齐眉、梳男士发型,没有体现男女平等,B项错误;“有伤风俗,应予以禁止,以挽颓风”表明新潮女性的行为冲击了传统习俗,C项正确;“定以妇女坐法并处罚家长”无法体现民国法治精神,D项错误。评析本题以1921年成都警察厅发布的通令切入,考查中国近代社会习俗的变迁,难度中等。解题的关键是对材料的准确、
8、全面理解。第8页,共77页。3.(2015四川文综,6,4分)1919年,某新潮社社员暨新潮杂志主要撰稿人在面临个人婚事抉择时看重八字、命书,认为“这些命书,无论然否,要之我的婚事,乃听其主持,不得不看为一生绝大的纪念品”。该事例说明()A.新潮社是一个保守社团B.新式青年仍可接受传统婚俗C.国人尚未认同西式婚俗D.八字、命书决定时人的婚姻答案B从题干看,这位新潮社社员为新式青年,但在面临个人婚事抉择时,仍然看重八字、命书,且认为命书是人生重要的纪念品,故选B项。材料无法反映出A项;题干中新潮社某社员的行为只是个例,题干也未体现国人不认同西式婚俗,C项错误;D项明显错误,排除。第9页,共77页
9、。4.(2014安徽文综,13,4分)1912年4月22日申报刊载西装叹:“更有西装新少年,短衣窄袖娇自怜。足踏黄革履,鼻架金丝边。自诩开通世莫敌,爱皮西地口头禅。醉心争购舶来品,金钱浪掷轻利权。”这表明()A.国人对西方文化认识过于肤浅B.着西装已成为当时普遍现象C.西方生活方式已成为都市主流D.大众传媒理性看待社会时尚答案D题干文章指出了当时国人对西方文化的认识停留在日常行为的模仿和日常用品的争购上,而忽视了西方文化的核心“利权”意识,体现出大众传媒对社会时尚的理性分析,D项符合题意。材料描述的只是一部分“新少年”的行为,并不能得出西装普遍化、西方生活方式已成为都市生活主流的结论,B、C两
10、项错误;文章已经指出了西方文化的核心“利权”意识,说明国人对西方文化的认识并不是过于肤浅的,A项错误。评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以报刊资料为切入点,考查学生提取材料信息、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通读材料,抓住国人对西方文化“重”与“轻”的着力点进行分析。第10页,共77页。5.(2014福建文综,15,4分)旗袍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成为中国城市女性的时尚着装。其社会原因是()A.西式服饰传入,生活方式完全西化B.中华民国建立,人们思想观念变化C.城市化进程中,女性开始引领时尚D.旗袍典雅大方,体现女性的曲线美答案B新式旗袍是中西合璧的产物,20世纪二三十年代旗袍成为中国城市女
11、性的时尚着装,是由于辛亥革命后人们思想观念发生了变化,故B项符合题意。材料只涉及城市女性着装,不具有普遍性,故A项错误;仅从着装一个方面的情况,不能体现城市化的进程和女性对时尚的引领,故C项错误;D项是旗袍本身的特点而非社会原因,不符合题意。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设问角度进行辨析。第11页,共77页。6.(2014天津文综,13,1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明清时期,形成了一个积累大量财富的商人群体淮扬盐商。康乾年间,“奢靡风习创于盐商,而操他业以致富者群慕效之”,扬州地区物质繁荣、名流荟萃,周边乃至全国都追慕扬州,以至“作事轩昂,向曰扬气尽事奢华也”。摘编自孙燕京晚清社会风尚研究(1)阅
12、读材料一,回答何谓“扬气”。它的出现对思想观念有何影响?(5分)材料二天津通商后不出十年,租界里中国人的时髦打扮已变成“短衫窄裤,头戴小草帽,口衔烟卷,时辰表链,特挂胸前”。甲午战争前,即便是内地甚至某些乡村,日用洋货也有所流行。洋货成为某些人生活的必需品,原先的“扬气”“今则竟曰洋气了”。摘编自孙燕京晚清社会风尚研究(2)材料二中的“洋气”是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从“扬气”变为“洋气”的原因。(6分)材料三20世纪末,中国百姓生活中,电话从“摇着打”到“走着打”,汽车从奢侈品到代步工具。世界名牌服饰逐渐走进寻常百姓家,可供选择的服饰多了。将服饰产品打造成国内甚至第12页,共77页。国际品
13、牌,成了众多服饰厂家的经营诉求。世界服装艺术中的中国元素也得到更多体现。摘编自严昌洪20世纪中国社会生活变迁史等(3)对比材料二与材料三,分析中国人在对外态度上有何进步。(4分)(4)综上,你认为影响社会生活风尚的因素有哪些?(3分)答案(1)始创于扬州盐商的一种奢靡生活风气。冲击了儒家的正统思想;传统的俭朴观念发生变化。(2)西方式生活时尚。西方列强的入侵,西方商品的输入,西方文化的影响。(3)19世纪后期,中国人被动接受西方文化和简单模仿西方生活方式;改革开放之后,中国人积极主动地学习并融入世界。(4)时代特征;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外来影响。第13页,共77页。解析(1)据材料中“作事轩昂
14、,向曰扬气尽事奢华也”得出“扬气”的含义是一种奢靡的生活风气。影响应着眼于其对传统的儒家思想及俭朴的生活观念的冲击。(2)据材料可知“洋气”指的是“洋货成为某些人生活的必需品”,即生活方式的西化。分析从“扬气”变为“洋气”的原因应注意材料中所蕴含的时代背景“天津通商后不出十年”。结合所学,从西方列强的侵略、通商口岸的开辟、西方商品和文化的入侵等角度分析。(3)应将材料二、三进行比较,主要从时代的变迁、文明的演进中认识到中国从被动卷入世界、效仿西方文明到主动融入世界、丰富世界文化的转变和进步。(4)综合三则材料,影响社会生活风尚的因素应从时代特征的角度入手,从经济的发展、政治形势的变化、西方文化
15、的影响等方面归纳。第14页,共77页。1.(2014江苏单科,6,3分)右侧漫画发辫之将来从本质上表明,当时社会上一部分人()A.盲目崇尚西洋风尚B.刻意保存传统精华C.旧有观念根深蒂固D.主动破除国人陋俗C组教师专用题组答案C从漫画可以看出,主人公保留一部分发辫作为国粹保存,反对将代表旧事物的发辫全部剪掉,表明当时社会上有一部分人的旧有观念根深蒂固,C项正确。A项没有体现“保存国粹”的信息;B项没有体现“崇尚西法”的信息;D项与题干要求不符。第15页,共77页。2.(2014北京文综,17,4分)下图是民国时期描绘北京社会生活的风俗画。画中最能反映近代社会生活变革的有()墙上画作的风格人物的
16、发型照明手段 饮食方式A.B.C.D.第16页,共77页。答案B本题以图画的形式创设历史情境,主要考查近代中国社会生活习俗的变迁。应注意“民国时期”这一时间,同时仔细观察图画中的人物造型、家具摆设等细节,然后进行解读。图画中人物的发型各异(有长辫和短发),室内有电灯。这些都能反映出这一时期社会生活的变化。图画中的饮食方式及墙上画作的风格未能反映出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由此分析,B项正确。第17页,共77页。3.(2014山东文综,38,24分)某历史兴趣小组以“20世纪初中国的社会发展与女性解放”为课题开展研究性学习,在研究过程中使用了以下材料,得出了相关结论。材料甲:下图为兴趣小组根据汪玢玲中
17、国婚姻史中统计的历代节妇烈女人数绘制的柱状图。第18页,共77页。乙:摘编自董天野等根据巴金小说家绘制的同名连环画中的一组画面。画面中的故事发生在1919年前后,主人公是封建大家庭高府的三公子觉慧和丫环鸣凤。第19页,共77页。丙:摘编自1919年末长沙大公报的一则报道。李欣淑幼年时,父为其订了亲,未婚夫不幸去世,父母准备叫她守“望门寡”。李欣淑在女校念过书,不满这种包办婚姻,因而反抗出走,到北京工读。她说:“我于今决计尊重我个人的人格,积极的和环境奋斗,向光明的人生大路前进。”结论20世纪初的中国社会新旧交织,保守与进步共存。社会进步是女性解放的重要前提。(1)研究该课题时,兴趣小组为什么要
18、搜集、研究材料甲?(4分)(2)据材料乙、丙,概括指出兴趣小组得出结论的依据(举一例说明即可)。(6分)(3)使用材料乙、丙进行课题研究时,兴趣小组应该优先选择哪则材料?说明理由。(6分)(4)据材料丙并结合20世纪初中国社会的发展,对结论加以阐述。(8分)第20页,共77页。答案(1)材料甲反映出历代统治者特别是明清统治者都重视对节妇烈女的宣传褒扬,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古代中国妇女受礼教压迫的状况;研究材料甲能够了解古代妇女的社会地位及其成因,为探讨20世纪初中国妇女地位的变化提供比较研究的视角。(2)考生作答时应结合具体事实进行概括归纳,准确说明事实与结论的关系。举一例说明即可。如:觉慧反对鸣
19、凤叫自己少爷,希望娶鸣凤为妻等,反映出当时出现了自由平等的新思想,是社会进步的表现;李欣淑的父母包办其婚姻等,说明当时封建礼教根深蒂固,反映出人们的守旧和社会的保守。(3)材料丙。材料丙是当时的新闻报道,相对较为真实,史料价值较高;材料乙是文学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现实,但有艺术加工成分,使用时应与其他史料印证。(4)李欣淑接受新式教育、反对包办婚姻及与封建家庭的斗争等行为是20世纪初中国女性解放的缩影。20世纪初的中国社会正发生着深刻变化。经济上,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为反封建斗争第21页,共77页。和社会进步奠定了物质基础,让更多妇女可以走出家庭并实现经济独立。政治上,辛亥革命推
20、翻了君主专制制度,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在一定程度上传播了新观念、新思想,促进了女性解放。文化上,新式教育的发展,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对民主、科学的弘扬,为女性解放提供了思想动力。上述史实表明,反对专制制度,追求民主、自由和进步成为时代主题,这一切为女性解放创造了良好的社会前提条件。解析第(1)问解答时注意运用史学研究理论,紧扣“20世纪初中国的社会发展与女性解放”主题。观察历代节妇烈女人数柱状图,解读出与主题紧密相关的信息,从而分析其原因。第(2)问观察和解读材料中乙、丙的图文信息,迁移近代中国社会生活与习俗变化的有关史实,概括说明结论,言之有理即可。第(3
21、)问运用史料的分类与鉴别等历史学科理论判断和说明选择的材料及选择的理由,注意从史料分类与真伪、史料价值等角度分别说明。第(4)问解读材料丙,迁移20世纪初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方面变化的史实来阐述“社会进步是女性解放的重要前提”即可。第22页,共77页。考点二中国近现代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和大众传媒的发展A组统一命题课标卷题组(2014课标,30,4分,0.336)20世纪20年代,上海成为中国电影的制作中心,当时在上海放映的各种影片中,外国片与国产片比例约为21;而在北京和天津,这一比例高达51甚至61。上海与京津放映中外电影比例不同,能够说明这一现象的应是()A.外国电影的制作水平较
22、高B.京津民众对外来事物更具热情C.中国电影拷贝流通税费重D.上海民众的社会心态更为开放答案C从材料信息可知,20世纪20年代,上海是中国电影的制作中心。当时中国电影拷贝流通税费较重,这会造成国产影片在上海以外地方放映时成本大大增加,而外国影片拷贝到中国并放映,其成本并无大的变化,因此出现了京津地区外国片与国产片放映比例远高于上海地区的情况。故选C项。A项与材料信息无关;仅凭材料信息无法推知京津地区民众对外来事物是否更具热情,也不能推知上海民众的社会心态是否更加开放,故排除B、D两项。第23页,共77页。名师指导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北京和天津外国片所占比重特别大的深层次原因。外国影片是直接购自
23、外商,而中国影片需要从上海拷贝并运送到京津地区。京津地区的电影院宁愿购买外国影片也不愿从上海拷贝国产影片,这说明国内电影的拷贝流通税费重。第24页,共77页。1.(2017江苏单科,7,3分)万国公报对近代中国知识分子产生了较大影响。有学者统计了其中发表的相关文章,如下表:由此推断()A.万国公报是中国人最早创办的报刊B.晚清知识分子通过报刊实现了言论自由C.知识界的宣传呼吁迫使清政府革除陋习D.随社会发展知识界对妇女问题渐趋重视时间主题18801889年18901899年19001907年禁缠足(篇)31117兴女学(篇)5617介绍外国妇女(篇)21922合计103656B组自主命题省(区
24、、市)卷题组第25页,共77页。答案D本题考查近代中国大众传媒的变迁。由材料信息可知,从1880年到1907年,万国公报上发表的禁止女子缠足、兴女学和介绍外国妇女的文章逐渐增多,这说明随着社会的发展知识界对妇女问题渐趋重视,故选D项。万国公报是外国人在中国创办的报刊,故A项排除;B项中“实现了言论自由”的表述不当,排除;材料信息无法说明知识界的宣传呼吁迫使清政府革除陋习,故C项错误。第26页,共77页。2.(2017北京文综,19,4分)下列选项中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史实结论A李时珍写成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明代科技水平全面提高B康熙帝向西方传教士学习数学、天文知识清初全社会关注西
25、方自然科学C1905年京剧定军山被拍摄为电影近代科技使传统戏剧获得新的传播形式D联合国向世界推广袁隆平培育的杂交水稻成功解决了世界粮食短缺问题答案C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是对前人经验的总结,属于传统科技的总结性著作,且这仅是医学方面的成就,无法体现出明代科技水平全面提高,排除A项;康熙帝向西方传教士学习西方自然科学知识更多的是出于个人兴趣,并不能由此得出清初全社会关注西方自然科学,排除B项;电影的发明是近代科技进步的结果,京剧被拍成电影,体现了近代科技使传统戏剧获得新的传播形式,因此C项正确;联合国向世界推广袁隆平培育的杂交水稻,把它作为解决粮食短缺问题的一项战略计划,但世界粮食短缺问题尚未得到成功
26、解决,排除D项。第27页,共77页。3.(2014浙江文综,17,4分)右图是20世纪初某报截图,它不能作为直接史料来说明()A.出版业的发展B.广告业的进步C.婚姻礼俗之变迁D.世界文明之演进答案D本题利用20世纪初的报纸截图,主要考查近现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该截图可以作为当时出版业发展的直接史料,故A项不符合题意。报纸刊登的求婚信息,反映了当时婚姻礼俗的变化,同时登报求婚也体现了广告业的进步,故B、C两项也不符合题意。一幅报纸截图及其中的信息并不能作为直接史料来说明世界文明的演进,故D项符合题目要求。第28页,共77页。近代中国出现的新事物(部分)C组教师专用题组(2014四川文综,14
27、,10分)(节选)历史叙述、历史解释和历史评价是历史学习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二第29页,共77页。答案(2)整理:材料二图片中所示新事物具体表现在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的变迁、交通和通信工具的变迁、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等几个方面,集中体现了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因果:鸦片战争后,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先进的西方工业文明对传统中华文明的冲击;部分先进的中国人倡导向西方学习和社会变革运动的影响。这些新事物的出现,促进了人们行为方式、思想观念等方面的变化。(10分)材料三将零散而混乱的过去信息整理成有条理的历史知识是历史解释的基本任务;探讨因果是历史解释的重要形式。(据李剑
28、鸣历史学家的修养和技艺)(2)根据材料三对历史解释的认识,结合所学知识解释材料二图片中所示近代中国新事物的出现。(10分)解析(2)材料三中的观点,一是整理历史知识,二是探讨因果,实质上是要求对图片中出现的新事物进行归类,并探讨这些新事物出现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分析即可。第30页,共77页。考点三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A组统一命题课标卷题组1.(2015课标,31,4分,0.295)到1952年底,新中国已建立多所俄文专科学校,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多所高校和一批中学开设了俄文课程,许多中小城镇也掀起学习俄语的热潮。这是我国当时()A.外交政策转变的需要B.计划经济体制的需要C.文
29、化教育改革的需要D.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答案D新中国成立初期,借鉴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开展国家经济建设。在教育上广泛开展俄语学习,是为了更好地学习借鉴苏联经验,故D项符合题意。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外交政策并未发生转变,A项错误;到1952年底,计划经济体制尚未建立,故B项错误;“俄语热”不能体现文化教育改革,C项错误。方法技巧将历史事件置于特定时空中思考。建国之初,新中国一穷二白,如何才能迅速改变落后面貌呢?结合新中国初期借鉴苏联经验发展生产等知识不难得出正确答案。第31页,共77页。2.(2017课标,31,4分)右图为1954年某画家创作的婆媳上冬学,这一作品()A.继
30、承了传统文人画的特点B.受同期西方流行画派影响C.体现了现实主义绘画风格D.注重表现作者的艺术想象答案C本题以婆媳上冬学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准确解读图片有效信息、发现历史本质的能力。婆媳上冬学描绘的是婆媳二人冒着严寒去上学的场景,画家以质朴的表现手法,歌颂了新社会的新道德、新风尚,体现了现实主义绘画风格,故C项正确。传统文人画注重写意,讲求神似、意境和气韵,注重个人主观情感的抒发,与图片特征不符,A项错误;同期西方流行画派是现代主义,使用夸张、变形与抽象的表现手法,与图片特点不符,B项错误;该画注重表现现实而非艺术想象,D项错误。解题关键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正确把握不同画派的特征及流行时段。第32页
31、,共77页。B组自主命题省(区、市)卷题组1.(2018江苏单科,13,3分)我国经济建设的历史经验文章中提到:“中国的经验第一条就是自力更生为主。我们很多东西是靠自己搞出来的这样,就可以振奋起整个国家奋发图强的精神。”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科技成就中,能印证这一观点的是()A.首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B.掌握载人航天技术C.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D.成功培育杂交水稻答案B根据题干时间信息“改革开放以来”,迁移所学可知,2003年10月,“神舟五号”飞船载着宇航员杨利伟升上了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B项符合题意。1970年,我国首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1964年
32、,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73年,袁隆平培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均属于改革开放前取得的科技成果,故排除A、C、D三项。第33页,共77页。2.(2016浙江文综,19,4分)新中国成立时,世界已进入核时代。曾长期领导核科学事业的聂荣臻元帅回忆道:“我们国家很大,不可能靠购买武器来支撑国防唯一的出路只有尽可能吸取国外先进成果,走自己研制的道路。”中国跨入原子能时代开始于()A.20世纪40年代B.20世纪50年代C.20世纪60年代D.20世纪70年代答案B据题干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1958年,中国第一座实验性原子反应堆建成,标志着中国开始跨入原子能时代,故选B项。第34页,共77页。3.(
33、2015山东文综,19,4分)史学研究受时代和社会环境的制约与影响。下表所列为19491978年间国内史学界发表的关于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专题研究论文数量,它反映了这一时期学者们研究的不均衡性。表中“丁”指的是()研究专题论文数量(篇)甲722乙287丙614丁96A.太平天国运动B.义和团运动C.戊戌变法 D.辛亥革命答案C19491978年,中国史学研究受意识形态影响,呈现出颂扬革命、否定资产阶级改良的倾向,对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研究较多,论文数量也多,戊戌变法主张改良,容易受到当时中国史学界的轻视,故C项符合题意。评析本题以史学研究的方式考查新中国
34、成立后30年间的思想状况,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难度较高。解题的关键是从整体上把握新中国成立后30年间的社会环境与时代特点。第35页,共77页。4.(2014天津文综,9,4分)1952年我国高校进行院系调整,如调整后的天津大学下设土木建筑、电信、机械等7个工科系、20个专业和13个专修科,从综合型大学转变为多科性工业大学。这种调整主要是为了()A.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B.培养经济建设专门人才C.提升国民的科技素养D.推动天津经济建设发展答案B从题干中的时间信息“1952年”可判断此时为新中国成立初期,经过三年的经济恢复,新中国即将开始进行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再结合题干中的“工科系”“多科性工业
35、大学”等信息可判断新中国即将开展工业建设,因此B项符合题意。此时国民经济恢复的任务已基本完成,排除A项;C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高校的院系调整并不仅仅局限于天津地区,同时也不单纯是为了天津的经济建设,排除D项。第36页,共77页。5.(2016北京文综,37,10分)(节选)“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邓小平材料二严复认为:“西之教平等,故以公治众而贵自由”“讲教育者,其事常三宗:曰体育,曰智育,曰德育,三者并重”。1912年,蔡元培批评清政府的教育宗旨说:“忠君与共和政体不合,尊孔与信教自由相违”。同年,中华民国教育部公布的教育宗旨规定:“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利教育、军国民教育辅之,更以
36、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1957年,毛泽东提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2)阅读材料二,概括中国近现代教育目标的特点;结合时代背景对此进行分析。(10分)答案参考答案要点:(2)特点:将德、智、体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标准;不同时代对教育目标都有所补充、发展。分析:清末思想家提出,人才培养的标准以西方的自由、平等理念为核心;这一主张一度成为中华民国的教育宗旨。新
37、中国成立后,教育方针强调培养社会主义的劳动者;改革开放后,强调培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的全面第37页,共77页。解析(2)第一小问直接从材料二中严复、蔡元培的教育主张或宗旨及毛泽东提出的教育方针、教育法的规定中概括,并注意继承与发展的关系。第二小问应结合清末、民国初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这四个历史阶段面临的历史主题进行分析。第38页,共77页。1.(2013课标,31,4分,0.218)新中国成立之初,全国各高校遵照中央政府要求开设公共必修课,恩格斯所著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成为指定教科书,文化部还举办了以“从猿到人”等为宣传主题的大型科学知识展览会。其主要
38、目的是()A.构建与国家政权相适应的意识形态B.确立马克思主义在全党的指导地位C.用科学文化知识破除封建迷信思想D.探索引导宣传舆论工作的全新形式C组教师专用题组答案A材料信息反映了新中国成立之初教育的特点。各高校以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为指定教科书与文化部举办以“从猿到人”等为宣传主题的大型科学知识展览会,其目的都是加强思想教育,构建适应新中国政权的意识形态,故选A项。B项中的“全党”与题干信息不符;C项并非主要目的;D项中的“全新形式”表述不当。名师指导教育为社会服务,体现社会需要。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教育事业也随之进入一个新阶段。教育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新中国初期的教育受到当时社
39、会意识形态、外交政策等多种因素影响,新中国初期的教育被打上了深深的意识形态的烙印。第39页,共77页。2.(2014重庆文综,14,24分)(节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宋神宗时期整顿太学,创立三舍法,即将太学分为上、内、外三舍,学生入学后先编入外舍学习,定期试其行艺,优者依次升入内舍及上舍。外舍生每年升舍考试,考试合格,尚不能直接升舍,还要参考平时的操行及学业成绩,凡列入一、二等者,才能升入内舍学习。内舍进行升舍考试,若成绩达到优平二等,再参考平时成绩及操行,才能升入上舍学习。上舍生学习两年,期满进行毕业考试,由政府派员主考,学官不得参与。成绩评定分为上、中、下三等,“上等以官,中等免礼
40、部试,下等免解试”。后来,武学、算学及地方官学等,大都仿照太学三舍法,考试、升补,悉如太学。摘编自苗春德宋代教育材料二1932年,国民政府公布中小学毕业会考暂行规定,引起了极大的争论。教育部长朱家骅说:会考“可以检查一般学生程度是否提高”,“会考制度,并非用以使任何学识突出之学生得一荣誉,实为考查学校成绩之另一方法”。陶行知说:“学生是学会考。教员是教人会考会考所要的必须教。会考所不要的,不必教,甚而至于必不教”,“在学生们赶考的时候把中华民族的前途赶跑了”。还有人著文说太死知识不合教育原理,不利学生健康。1936年,教育部令各省教育厅、局,将原依学生会考成绩计算学校成绩办法改为仅发表参加会考
41、学校名单,重申对毕业学生之操行及体育成绩,各校应严加考核。摘编自高奇中国教育史研究现代分卷第40页,共77页。材料三美国的政治制度赋予了各州教育行政自主权,美国长期以来没有统一的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各高校入学考试内容千差万别,中学无法适应。在这种情况下,1926年,美国大学入学考试委员会推出了学业性向测验(SAT),测试学生的潜在学习能力。1950年,林奎斯特教授认为SAT不利于引导学生在高中阶段认真学习,他另起炉灶,创立了美国高校测验(ACT),考查学生接受中学教育后所达到的水平。1960年,ACT正式作为一种美国大学入学考试被高校使用。当今,SAT和ACT是美国最重要的两种高等学校入学考试。
42、摘编自康乃美等中外考试比较(2)根据材料二,回答国民政府公布会考规定所引起的争论的焦点是什么,(2分)概括争论双方的理由,(4分)争论的结果如何?(2分)(3)根据材料三,分别说明SAT和ACT设立的初衷,(4分)指出二者的主要区别。(4分)结合所学知识,美国“长期以来没有统一的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是由其什么政治制度决定的?(2分)第41页,共77页。(4)结合以上材料,请自选一个角度,谈谈你对当前我国教育考试改革的认识。(6分)答案(2)会考的利弊。认为有利者:可以检查学生学习水平;考查学校办学业绩。认为有弊者:是应试教育,不利国家发展;不合教育原理,不利学生健康。教育部对会考办法作出调整。(
43、3)SAT是为了让中学更好地适应高校入学考试,ACT是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高中阶段的学习;SAT侧重考查学生的潜在学习能力,ACT侧重考查学生的中学学业水平。联邦制。(4)【评分参考】略。解析第(2)问,根据材料二指出争论的焦点;争论理由依据材料从有利、不利两个角度归纳;争论的结果从材料二中即可得出。第(3)问,“初衷”从材料三中分析即可得出;二者的主要区别要在理解SAT和ACT内涵的基础上回答;“政治制度”,迁移美国代议制的相关知识即可回答。第(4)问具有开放性,从历史经验、教训等角度谈认识,言之有理即可。第42页,共77页。考点一中国近现代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1.(2018陕西榆林一模,
44、10)沪江商业市景词描述20世纪初的上海:“各行贸易待评量,借作茶楼聚会场。每至午申人毕聚,成盘出货约期忙。”这反映出此时的上海()A.生活习俗已经完全西方化B.消费具有浓厚的功利色彩C.市民的消费方式发生质变D.商业活动中奢侈之风大肆增长三年模拟A组20162018年高考模拟基础题组答案B材料反映的是20世纪初上海商人聚集在茶楼协商贸易,没有体现出上海生活习俗完全西方化,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上海商人利用茶楼消费的机会进行贸易的状况,体现出一些日常消费具有功利色彩,故B项正确;材料仅体现了商人的日常消费,不能体现市民消费方式发生质变,故C项错误;材料仅体现了商人在茶楼交易,没有体现出商业活
45、动中奢侈之风增长,故D项错误。第43页,共77页。2.(2018新疆乌鲁木齐诊断,14)民国中期以后,一种更新式更简化的婚礼形式“集团结婚”在上海、北平等大城市流行,并很快为全国各地效仿。1935年,上海市社会局筹划组织了第一次集团婚礼,盛况空前,全国各大报纸派出记者百余名前来报道,上海市民更是比肩接踵前来一睹盛况。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A.集团婚礼在当时被民众普遍接受B.集团婚礼效仿了西方的生活习俗C.大城市民众的思想解放程度高D.新式婚礼形式冲击着传统习俗答案D集团婚礼是新式婚俗,并未被当时民众普遍接受,故A项错误;集团婚礼仅体现了婚俗的近代化,不能得出效仿西方生活习俗,故B项错误;婚俗的
46、变更在大城市出现不能完全说明大城市民众思想解放程度高低,故C项错误;新式简约的集团婚礼冲击着传统繁复的婚俗,故D项正确。第44页,共77页。3.(2018 辽宁六校协作体期中,11)1886年8月7日,纽约时报发表文章,对上海租界作了如下描述:租界拥有享有独立行政权力的工部局和由纳税人选举产生的议会,市政管理运转良好。这里有很好的下水道,有清洁的供水系统和完善的照明系统,个人财产也受到了良好的保护,人们没有失窃和失火之苦,居民们可以在路况极好的街道上舒适地行走。对租界分析错误的是()A.客观上促进了上海城市建设的现代化B.租界的存在对中国主权造成了严重危害C.为保障国人安全舒适的生活树立了榜样
47、D.租界的存在实质上阻碍全中国的近代化答案C材料是以一个西方人的视角来观察上海租界的。租界“有很好的下水道,有清洁的供水系统和完善的照明系统”,这在客观上促进了上海城市建设的现代化,A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租界拥有享有独立行政权力的工部局和由纳税人选举产生的议会”,这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B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租界本身就是对中国主权的严重践踏,“为保障国人安全舒适的生活树立了榜样”这一分析是错误的,与题意相符,故C项正确;租界侵犯了中国的主权,实质上阻碍了全中国的近代化发展,D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第45页,共77页。4.(2018 重庆质检,6)1892年2月4日,纽约时报报道了光
48、绪皇帝开始学习英语的新闻。美国人将其称为大清国历史上最大的变化,并欣喜地认为“这种变化将在今后若干年里对整个帝国产生深刻的影响,甚至可能进一步打开保守封闭的枷锁,将大清国带入人类进步历史的前沿”。这一变化()A.结束了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B.冲击了中国传统的教育观念C.体现了光绪皇帝开始接受西方事物D.迈出了中国教育近代化的第一步答案B1840年鸦片战争,清政府的国门被炮火轰开,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光绪皇帝开始学习英语”可知,这促进了西方文化在中国的传播,冲击了传统的教育观念,故B项正确;光绪皇帝学习英语,并不能说明是其接受西方事物的开端,故C项错误;洋务运动便开始创办新式学堂,故D项错误。
49、第46页,共77页。5.(2017东北名校调研,29)晚清社会男子服装的显著特点是长袍马褂与西装革履并行不悖。特别是风云激荡的辛亥前夜,衣着打扮不仅代表着个人的服饰习惯,而且代表了个人的某些政治倾向,从而使服饰本身超越了它所具有的文化意味。材料反映了当时中国()A.新旧政治力量势均力敌B.东西方文化冲突加剧C.生活方式发生根本变化D.政治选择呈现多元化答案D材料反映了晚清社会在服饰上新旧并存,不涉及新旧政治力量的对比,故A项错误;据材料“晚清社会男子服装的显著特点是长袍马褂与西装革履并行不悖”可知B项错误;仅从服饰看不出生活方式发生根本变化,故C项错误;材料“衣着打扮不仅代表着个人的服饰习惯,
50、而且代表了个人的某些政治倾向,从而使服饰本身超越了它所具有的文化意味”反映了当时中国政治选择呈现多元化,故D项正确。第47页,共77页。6.(2017 陕西宝鸡质检,30)19581962年间,上海家庭妇女参与工业生产景象盛行一时,短时间里,大量妇女走出家门,成为新生的劳动力大军。这反映了当时()A.中国工业化进程加速B.妇女冲破家庭参与社会劳动实现了男女平等C.妇女获得了独立的经济地位D.劳动力资源无法满足工业生产需求答案B“大量妇女走出家门,成为新生的劳动力大军”说明当时中国妇女已经冲破家庭的束缚,获得了和男性同样的地位,故B项正确。题干强调的是妇女参与工业生产,不是中国的工业化进程的加速
51、,故A项错误。题干材料只是表明妇女走出家门,并未说明其经济地位的独立,故C项错误。题干并没有提到工业生产的需求与劳动力资源的问题,故D项错误。第48页,共77页。7.(2016甘肃兰州诊断,31)清人在清稗类钞中记载:广州已有盛筵之时“间有客各肴馔一器者,俗呼之曰每人每”。材料表明在当时的中国()A.一部分人已注意饮食卫生方面的问题B.各种特色菜肴深受食客欢迎C.中国民众已普遍接受分餐之习D.清人的饮食习惯被西洋饮食风尚取代答案A根据题干中“间有客各肴馔一器者,俗呼之曰每人每”,可知清朝时期广州出现每人用一套器具的现象,说明当时中国一部分人已注意到饮食卫生方面的问题,故A项正确;题干中并未提到
52、各种特色菜肴,故B项错误;题干中体现的只是在清代广州所出现的现象,无法表明中国民众已普遍接受分餐之习,故C项错误;被“取代”说法不符合史实,故D项错误。第49页,共77页。考点二中国近现代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和大众传媒的发展1.(2018全国卷百校联盟联考,11)1934年出版的中国实业志山东省记载:“山东近年电话建设,颇有进步,而济南为电话线网之集中点,但有商办、省办、部办三种。商办者,成立最早,通话范围在济南市区,省办、部办电话,皆最近五年成立。”此记载可以佐证近代中国山东()A.通讯事业的起步早于其他省份B.社会信息的流通速度加快C.工商业的发展由分散趋向集中D.经济重心从沿海转向内地答
53、案B材料仅有山东一省的电话建设情况,不能体现出山东通讯事业的起步早于其他省份,故A项错误;从山东省电话建设的发展状况,可知当时山东社会信息的流通速度加快,故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通讯业发展,没有涉及工商业的发展,故C项错误;材料体现了山东地区电话建设的发展,不能反映出经济重心转向内地,故D项错误。第50页,共77页。2.(2018 全国卷百校联盟联考,15)新中国成立后,广告曾一度在全国各种新闻媒体上绝迹。1979年1月,上海电视台播出了中国电视史上首条商业广告,同年4月,财政部颁发文件,明确提出报社是宣传事业单位,但在财务管理上实行企业管理的办法。这些变化说明()A.思想解放推动了新闻媒体的
54、体制改革B.新闻立法成为新闻媒体改革的助推器C.经济特区成为经济体制改革“试验田”D.城市体制改革助力新闻媒体的大发展答案A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纠正了“左”倾错误,解放了思想,推动了新闻媒体的体制改革,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新闻立法的内容,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经济特区的经济体制改革,故C项错误;城市体制全面改革开始于1984年,故D项错误。第51页,共77页。3.(2018辽宁沈阳质检,28)轮船进入中国是与近代中国不平等条约的签订、通商口岸的开放相联系的;铁路的开通是与晚清政府大量举借外债,丧失路权相始终的;中国近代最早的公路又是在被称为“国中之国”的租界出现的。材料现象表明(
55、)A.西方控制了中国近代交通运输B.外国侵略阻碍了中国近代交通发展C.近代中国的交通发展缓慢D.中国近代交通发展丧失独立性答案D题干所述现象表明,中国近代交通是在外国列强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从一开始就依赖于外国,因此丧失了独立性,故D项正确。西方并未完全控制中国近代交通运输,故A项错误。外国侵略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近代交通发展,故B项错误。题干所述现象并未涉及近代中国交通发展快慢问题,故C项错误。第52页,共77页。4.(2017辽宁丹东质测,29)1874年申报刊文称赞我国当时出现的一种新事物,曰:“最是称奇一线长,跨山越海度重洋。竟能咫尺天涯路,音信飞传倏忽详。”这一“新事物”是指()A.铁
56、路B.电报C.电话D.电影答案B根据材料“一线长”“音信飞传”可知A项错误;由材料信息可知这一“新事物”为电报,故B项正确;电话发明于1876年,故C项错误;电影与材料中“一线长”“音信飞传”不符,故D项错误。第53页,共77页。考点三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1.(2018 新疆乌鲁木齐诊断,23)1977年国务院批转教育部文件关于1977年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意见中,规定了高等学校新的招生政策:废除推荐制度,恢复文化考试,择优录取。这是我国当时()A.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B.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的需要C.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需要D.教育界拨乱反正的需要答案D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展
57、开,1978年,安徽、四川一些农村开始实行农业生产责任制,与材料所述主旨不符,故A项错误;恢复高考是为推动教育发展,选拔人才,而非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故B项错误;1995年提出“科教兴国”战略,故C项错误;恢复高考是“文革”后教育界拨乱反正的需要,故D项正确。第54页,共77页。2.(2018重庆调研,31)1956年中国科学院图书经费由80万元增为546万元,增订的书刊中有资本主义国家期刊2000种。成立了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搜集、研究并传播国内外科学发展的情况与最新成就。科学院的每位导师带研究生从5个增加到10个。这反映了当时()A.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解除了对中国的封锁B.中国科技已经全面领
58、先世界C.中国科技的发展不适应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D.中国科学院已成科研的领导机构答案C20世纪50年代,西方国家并未解除对中国的封锁,故A项错误;20世纪50年代,中国科技落后于世界,故B项错误;材料体现了当时中国迫切发展科技的愿望,反映出当时我国科技发展不适应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故C项正确;材料并未提及中国科技院在科研机构中的地位,故D项错误。第55页,共77页。3.(2018东北名校联考,31)中国科学院档案处保存的文件表明,1951年至1958年中国共派出留苏学生7493人,其中69%的留学生学习工科专业,10.6%的学习理科,6.9%的学习农林,3.4%的学习医学,3.2%的学习文科,
59、1.7%的学习文化艺术,1.6%的学习财经。这是我国当时()A.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需要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C.文化教育全面改革的需要D.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答案D1995年提出“科教兴国”战略,故A项错误;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是在1992年中共十四大上,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了20世纪50年代留苏学生选择专业的情况,不涉及国内的文化教育改革,故C项错误;据材料可知,由于“一五”计划的开展,为了满足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留苏学生选择工科专业的占绝大多数,故D项正确。第56页,共77页。4.(2017吉林百校联盟联考,14)1964年10月19日,参考消息援引日本媒体10
60、月17日的报道:“红色中国一个非白人的国家第一次打开了军事技术中的一些最深奥的秘密。中国人已插足于一个过去只有西方民族才能进入的领域。” 这说明当时中国()A.建立了全方位的国防体系B.具有了远程打击敌国的实力C.打破了西方国家的核垄断D.科教兴国取得了重大的成就答案C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引爆成功,成为继美国、苏联、英国、法国之后,第五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打破了西方核垄断,故C项正确。1964年我国国防事业刚刚发展,还没有建立起全方位的国防体系,故A项错误。成功试爆原子弹并不能说明我国具有了远程打击敌国的实力,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中国在军事技术上取得的世界性成就,不是“科教兴国”战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犯罪心理学》课件
- 清酒 研究报告范文
- 国土项目科研报告范文
- 养殖报告范文
- 垃圾问题的社会责任
- 《收银员的操作规范》课件
- 2025网签版试用品买卖合同书
- 2025货物采购合同
- 2025租赁经营合同书样书
- 华为解决方案营销能力
- 静脉治疗的风险管理课件
- 2024年极兔速递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3-2024年行政执法综合知识考试题库(附含答案)
- 五官科医院感染管理
- 规划设计方案审批全流程
- 未成年被害人“一站式办案”工作室建设与运行规范
- 《中外历史纲要(上)》期末专题复习提纲
- 2024年03月辽宁建筑职业学院招考聘用17人笔试历年(2016-2023年)真题荟萃带答案解析
- 征兵工作试题
- 情绪调试-再见emo你好+Emotion+高一下学期心理健康教育课(通用版)
- TCALC 003-2023 手术室患者人文关怀管理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