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阅读易错专项练习题_第1页
六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阅读易错专项练习题_第2页
六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阅读易错专项练习题_第3页
六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阅读易错专项练习题_第4页
六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阅读易错专项练习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PAGE 页码 6 / NUMPAGES 总页数 6六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阅读易错专项练习题班级:_ 姓名:_ 时间:_1. 文言文阅读。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之。”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矛与盾)注释鬻(y):卖。陷:刺,刺破。1成语_出自这个寓言故事。2用自己的话写写文中加横线这句话的意思。_3在小学阶段,我们还学习了很多寓言故事,如:_、_。寓言,往往假托一个有趣的故事,告诉人们一个深刻的道理。矛与盾这个寓言告诉我们的道理是:_。4“神话故事”“历史故事”也都是我国的灿烂文化。请你分别写出一个成语

2、。神话故事:_历史故事:_2. 阅读下面的古文,完成各题。伯牙鼓琴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锤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_!”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_!”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1正确选择下列词语,将大写字母填写在横线上。A太山 B流水2哪句能够证明伯牙“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在古文中用“_”画下来。3人们把真正了解自己的人叫作“知音”,常用“_”比喻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3.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习题凤凰寿,百鸟朝贺,惟蝙蝠不至。凤责之曰:“汝居吾下,何踞傲乎?”蝠曰:“吾有足,属于兽,贺汝何用?”一日,麒

3、麟生诞,蝠亦不至。麟亦责之。蝠曰:“吾有翼,属于禽,何以贺与?”麟凤相会,语及蝙蝠之事,互相慨叹曰:“如今世上恶薄,偏生此等不禽不兽之徙,真个无奈他何!”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何踞傲乎骄傲自大B.麒麟生诞这里指诞辰C.何以贺与语气词,表示疑问D.如今世上恶薄厌恶2翻译下面的句子。凤凰寿,百鸟朝贺,惟蝙蝠不至。_3这个故事中的蝙蝠类似于生活中的哪种人?作者是讽刺还是赞美这类人?_4. 课外阅读。管鲍之交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遇时

4、。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尝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注释:尝:曾经。贾:做生意。1下列加点的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罢免)B.吾尝三战三走(逃跑)C.鲍叔不以我为愚(可以)2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1)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_(2)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_3管仲以“吾尝,鲍叔不以我,知我”的句式列举了自己的_种不足但却得到鲍叔牙的_。4短文主要讲述了_和_之间的深厚友谊,它与课文_有异曲同工之妙。5. 课内阅读,回答问题。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

5、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_ !”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 _!”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 _,乃破琴绝弦,终生不复鼓。1将课文内容补充完整。2请找出伯牙善鼓琴的句子:_,钟子期善听的句子:_。6. 阅读理解。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为蛇足者,终亡其酒。1请你用一个成语为本文拟个标题,填在文前的横线上。2翻译下面文言句子。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_3选出与本

6、则寓言的寓意相反的一个成语()A.画饼充饥B.画虎类犬C.画龙点睛4你能说出这个寓言的寓意吗?请写在下面。_7. 文言文阅读。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天帝使我长百兽(_)子以为我不信(_)2翻译下列的句子。虎不知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_3全文可以用一个成语概括的是:_。8.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枫叶父自山中归,拾红叶一片,以示其子。子曰:“树叶皆绿,至秋则黄。何有红叶?”父曰:“此枫叶

7、也。经霜则红。”子不信。明日父携子,至山中,观红叶。但见红叶满林,鲜艳如染。子大喜。父曰:“事须亲见而始信之,凡人皆然,不独汝也。(注)示:给看。皆:都。何:为什么?携:带着。凡:所有。1请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_2儿子随父亲在山中看到的红叶是什么样子的?请用“_”画出来。3与“事须亲见而始信之”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知己知彼,百战不殆。B.集思广益,多见多闻。C.耳听为虚,眼见为实。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铁杵磨针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

8、意思去:_方:_欲:_2翻译下列句子。太白感其意,还卒业。_3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并且说说本文给你的启示。答:_4李白对老婆婆的态度是刚开始(_),后来(_)。10. 快乐阅读。外科医(明)江盈科有医者,自称善外科。一裨将阵回,中流矢,深入膜内,延使治。乃持并州剪,剪去矢管,跪而请谢。裨将曰:“镞在膜内者须亟治。”医曰:“此内科事,不意并责我。”裨将曰:“呜呼,世直有如是欺诈之徒。”(注释)裨将:副将。矢:箭。膜内:肌肉内。延使治:请他来治疗。请谢:请求给予酬劳。簇在膜内者须亟治:箭头留在肌肉里面这才是最急需治疗的。亟,急。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1)自称善外科(_)(2)延使治

9、(_)(3)不意并责我(_)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_3文中体现他爱钱的一句是:_11. 小古文阅读。魏武行军失汲道,三军皆渴,士卒难忍。操寻思少顷,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急行,得及前源。世人曰:“魏武多智,非妄论也!”注释:魏武:曹操。汲道:取得水的路。饶;多。1写一个成语当作文章的题目_,这个成语比喻“用空想或假象安慰自己”。2曹操的行为可以用下面哪个成语来形容?( )A.尔虞我诈B.急中生智C.饥不择食D.言不由衷3文中的“三军”指的是( )A.上军、中军、下军,这是军队的编制B.全体将士C.三支军队D.三支不同的军队4从短文中可以

10、看出曹操是个怎样的人?_12. 文言文阅读。揠苗助长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回矣。选自孟子公孙丑上(注释)闵(mn):同“悯”,担心,忧虑。长(zhng): 生长,成长。揠(y): 拔。芒芒然:疲倦的样子。病:精疲力尽,这里是引申义。予:我,第一人称代词。趋:快步走。往:去,到去。槁(go): 草木干枯。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的意思。(1)谓其人曰 谓:_(2)今日病矣 病:_(3)予助苗长矣 予:_(4)趋而往视之 趋: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_(2)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_3与“宋人

11、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中加点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其子趋而往视之。B.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C.久之,不语。D.常衔西山之木石。4这篇短文给你什么启示?_13. 阅读并答题。学弈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1写出“之”在句子中的意思。(1)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_)(2)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_)(_)(3)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_)2下列朗读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使/弈秋/诲二人/弈B.使/弈秋/诲/二人弈C.使弈秋、诲、二人、弈3短文记叙了两个人跟弈秋学下围棋,一个_,一个_,告诉我们_的道理。14. 课外阅读。_昔者,有馈鱼于郑相者,郑相不受。或谓郑相曰:“子嗜鱼,何故不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