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山东省青岛市莱西市高二(上)期末历史试卷(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2021-2022学年山东省青岛市莱西市高二(上)期末历史试卷(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2021-2022学年山东省青岛市莱西市高二(上)期末历史试卷(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2021-2022学年山东省青岛市莱西市高二(上)期末历史试卷(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 =page 16 16页,共 =sectionpages 17 17页第 =page 17 17页,共 =sectionpages 17 17页2021-2022学年山东省青岛市莱西市高二(上)期末历史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45.0分)如表材料可以用来说明()武公十年(公元前688年),伐邽、冀戎,初县之。孝公十二年(公元前350年),并诸小乡聚,集为大县,县一令,四十一县。惠文王十三年(公元前312年),又攻楚汉中,取地六百里,置汉中郡。(嬴)政代立为秦王秦地已并巴、蜀、汉中,越宛有郢,置南郡矣。A. 郡县制完全取代了分封制B. 郡县制在秦国已占主导地位C. 商鞅变法普遍推

2、行郡县制D. 秦始皇统一后采用郡县制度如表所示为唐朝科举制考试中考生来源的三种途径。由此可知,唐代科举制()类型来源乡贡自学成才,向州县官府投牒自举并考试合格者生徒国家最高学府和地方州县官办学校考试合格者制举皇帝临时下诏选拔的“非常之才”,由内外文武官员举荐者A. 重视应试能力B. 限制了社会流动C. 选拔人才公平D. 扩大了统治基础如表所示是英国大宪章第39条和第40条的规定,据此可知,大宪章()第39条“凡自由民除经其贵族依法判决或遵照国内法律之规定外,不得加以扣留、监禁、没收其财产、剥夺其法律保护权,或加以放逐、伤害、搜索或逮捕”第40条“朕不得对任何人滥用、拒绝或包揽权利或赏罚”A.

3、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度B. 具有人权精神C. 彰显了议会至上原则D. 追求公平公正威斯特伐利亚和约规定:“所有(神圣)罗马帝国的选侯、邦君和各邦,应根据本协议确定和确认享有他们自古以来的权力、特权、自由、优惠、自由行使领土权,不论是宗教的,还是政治的或是礼遇性的权利,因而他们永远不能,也不应受到任何人以任何借口进行的骚扰。”这一条款()A. 确立了国际关系中国家领土、主权与独立等原则B. 强化了民族认同,促进了近代西方民族国家的产生C. 建立了大国协调、欧洲均势为特征的国际关系体系D. 打击了教会势力,消除了罗马教廷对欧洲政治的影响1931年9月,英国率先放弃金本位制,英镑汇率自由浮动,与黄金脱钩

4、。到30年代中期,几乎所有国家都放弃了金本位制,逐渐形成英镑区、美元区和法郎区。这表明()A. 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瓦解B. 各国开始推行贸易保护政策C. 金融领域经济危机最为严重D. 英、美、法三足鼎立局面形成如表为明朝广东省部分地区户数口数变化情况。据此推断,造成表中户数口数变化的最具可能的原因是()洪武二十四年嘉靖年间户数口数户数口数广州210995608451170807553943南雄890967731682320622肇庆8911141579351956217459雷州453722256122414243227全省57973922370354638131875158A. 战乱频繁人

5、口显著减少B. 里甲制度难以发挥作用C. 编户逃避赋役脱离户籍D. 摊丁入亩导致人口激增中国古代的移民主要是由北部和西部地区向中原地区移民,由山区向平原地区移民。但明清时期,长江流域和南方各省的移民趋向,则主要是从人口稠密的大河下游三角洲地区向大河中游和上游山地逐渐推进。明清时期长江流域和南方各省移民趋向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 自然环境的变迁B. 区域分工的出现C. 人口政策的调整D. 高产作物的传入如表是1805-1842年英国城市和乡村刑事犯罪人数和案件类型的统计数据。根据数据可知,这一时期()1805年1815年1825年1835年1842年刑事犯罪被捕人数英格兰和威尔士4605起78

6、98起14437起20731起31309起赫里福德郡(乡村地区)2109起3580起4405起5699起6032起侵财类案件所占比例13.3%34.6%47.9%59.4%67.3%A. 传统城市管理机制的失范B. 工业化造成道德水平滑坡C. 贫富分化导致了经济犯罪D. 城市化成为高犯罪的温床如图是商代晚期青铜器四羊方尊,1938年出土于湖南宁乡县,整个器物用块范法浇铸,一气呵成,被史学界称为“臻于极致的青铜典范”,位列十大传世国宝之一。由此可知,商朝()A. 是青铜文明的鼎盛时期B. 实现了对湖南地区的有效管理C. 青铜器铸造技术高超D. 青铜器是身份等级的象征2006年9月,联合国世界粮食

7、计划署发表的2005年度国际粮食援助监测报告显示,2005年中国共对外提供了57.7万吨粮食援助,占当年全球粮食援助总量的6.9%,仅次于美国和欧盟。这主要说明了中国()A. 成为最大的粮食生产国B. 农业的现代化技术得到较大提高C. 综合国力的大幅度提升D. 是维护世界粮食安全的重要力量根据国外陶瓷考古发现,宋代瓷器在亚洲的日本、朝鲜、印度、叙利亚、沙特阿拉伯、也门等地,非洲的埃及、苏丹、埃塞俄比亚甚至远到津巴布韦都有不等数量出土,其中尤以日本、菲律宾发现最多。这主要说明()A. 宋代制瓷技术高超B. 宋代对外交往频繁C. 宋与埃及直接往来D. 海上丝路范围广大1500-1800年欧洲部分国

8、家城市化水平表(%),据如表可知,在此期间()1500年1600年1700年1750年1800年荷兰15.824.333.625.820.8英国3.15.813.316.724.6法国4.25.99.29.18.8德国3.24.14.85.65.5A. 荷兰工业化水平稳居欧洲首位B. 黑奴贸易为四国提供充足劳动力C. 英国的劳动力商品化进程加速D. 欧洲国家经济发展速度趋于一致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农田水利、工商城市、水运交通都较以前有了长足的进步。下列记载符合这一说法的是()A. “关中自汧、雍以东至(黄)河,膏壤沃野千里”B. “荆城跨南楚之富,扬部有全吴之沃,鱼盐杞梓之利”C. “陈、夏

9、千亩漆;齐、鲁千亩桑麻;渭川千亩竹”D. “燕(地)北邻乌桓、夫馀,东绾秽貉、朝鲜、真番之利”如表为隋朝大运河和元朝大运河比较,由本表可知,运河的开凿与整修()开凿时间河道走向起止点隋朝运河隋炀帝时以洛阳为中心点,呈纵横形状涿郡余杭元朝运河元世祖时呈南北垂直形状大都杭州A. 巩固南方经济重心地位B. 缓解北方水资源不足问题C. 反映古代政治中心的变化D. 体现农耕文明的外向特征1902年,清政府用巨款收回由八国联军把持的检疫机构,改设天津卫生局,“专司防疫清洁事宜”,下设“时症医院”、“妇婴医院”、“育黎堂”和“官厕”等4个部门,推行清洁道路、施治病症、防疫检疫等事项。后因周边“迭生疫症”,又

10、在大沽、北塘、营口、唐山、秦皇岛当地添置防疫院,派员检疫。这些做法()A. 表明清末新政注重民生关怀B. 实现了中国卫生事业的近代化C. 改变了国人的健康卫生观念D. 体现了清廷应对公共事件的能力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5.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魏晋以后,宗族聚居成为传统,形成了“人多隐冒,五十、三十方为一户”的现象。逮到隋初,这种局面依然存在。开皇三年( 583年),文帝下令州县官吏“大索貌阅”,即根据户籍薄上登记的年龄,来核对本人的体貌,以防诈老讹小逃避租役。一旦查出户口不实者,里正、党长流配远方,同时,还鼓励百姓互相检举,告发不实之户,隋炀帝大业五年(609年)

11、,又一次“貌阅”。通过这两次全国性大规模的检括户口,共检出隐漏人口228万余。 摘编自中国古代史材料二 法国人的户籍信息与他们的就医、存款等日常生活紧密相关,迁徙要与相关社会保险机构进行变更。 户籍管理也是中国自古以来基层治理的手段,1911年清政府在“参考东西各国之良规”的基础上出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户籍法(未实施);1931年民国政府出台了户籍法;1946年建立各级户政机构,但时局动荡,民众流亡问题一直难以管控。1958年新中国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户籍管理制度确立。1963年依据商品粮供应计划,划分“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到1992年底户口与粮油挂钩的历史终结。2014年

12、7月30日国务院正式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 摘编自中国近现代史(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隋朝推行“大索貌阅”的原因及影响。(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时期中国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原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朝前期,政府沿用隋朝的粮仓,并在洛阳附近营建大型国家粮仓。其中含嘉仓规模最大,粮窖总数 400个左右。第160号粮窖还保存有一窖已炭化的谷子,约50万斤。仓窑所储粮食主要是从华北地区运来的租粟和江南地区运来的租糙米。仓城设有专门管理机构,并有驻军守护。地下储粮采用低温密封的科学原理。 编自洛阳藏宝中的历史王恺考古文集

13、等材料二 袁隆平( 1930-2021年),中国杂交水稻事业的开创者和领导者,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20世纪60年代,杂交水稻是世界性难题,就连发达国家的专业人员也没有攻克,袁隆平却说:“外国人成功不了,不代表我们中国人不行!”于是,他通过一点一点地观察、寻找、研究,冲破传统学术观点的束缚,成功选育了世界上第一个实用高产杂交水稻品种。杂交水稻的成果自1976年起在全国大面积推广应用。几十年来,他带领团队一次次刷新杂交稻亩产量。2020年,又实现了周年亩产3000斤的攻关目标。80年代以来,袁隆平和他的团队为80多个发展中国家培训了14000多名杂交水稻的技术人才。目前全球有40多个国家和地区

14、实现了杂交水稻的大面积种植,每年种植面积达到700万公顷,比普通水稻增产20%以上。“造福全世界人民”,这是袁隆平的梦想,也是全中国人的梦想。袁隆平用自己数十年如一日的身体力行,向全世界证明,中国之崛起与创造,也是全世界、全人类之福。 摘编自吴双江袁隆平:初心依旧,梦想不息(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朝前期国家粮仓分布的特点并概括当时国家粮仓得以大规模兴建的条件。(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袁隆平研究推广杂交水稻的意义并概括袁隆平的作为体现的时代精神。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红旗周报是1931年3月到1934年3月中国共产党的机关报此报主编是张闻天,作者有毛东、瞿秋白

15、、周恩来、刘少奇、王稼祥等人,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行了积极探索。该报刊登文章的篇目举例中央关于日本帝国强占满洲事变的决议鄂豫皖边苏区劳苦群众的奋斗关于全国灾荒与我们的策略的决议中国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法令草案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劳动法草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对日宣战通电为马克思逝世五十周年告民众书苏联社会主义新城市的伟大建设苏联工人阶级的创造及其生活开展群众的斗争来回答白色恐怖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红旗周报的主要特点进行合理解释。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关于近代工厂制度的影响 观点一18世纪晚期,(英国)工厂制度出现了,到19世纪中叶,所有的棉布都已经在工厂中进行机

16、器生产。生产的集中使规模空前的工人在一起从事专业化的工作,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变成产业工人,人类进入“蒸汽时代”。观点二工厂制度导致了有产者阶层的产生,有产者阶层付出资本购买工人买不起的机器设备。而产业工人靠出卖劳动力获得微薄的薪金,依靠他们的雇主生活。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材料二 1842年,英国废除了自174年以来的机器出口禁令;1846年,英国废除谷物法,取消农业进口保护性关税;1849年,实行了将近200年的航海法被终止;1860年,英国单方面取消贸易和关税上的所有限制英国在1850-1870年间,棉纺织品出口的价值和数量均增长了大约150%。同时,英国钢铁的产量占欧洲产量的份额从1

17、838-1842年的54.2%上升到1851-1862年的58.5%大约从19世纪70-80年代开始,英国形成了“从美国和德国进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制成品,对外出口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制成品”的工业贸易结构。英国贸易规模的持续扩大带有很大的欺骗性。 摘编自邓久根、贾根良英国因何丧失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领先地位?(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两种观点的侧重点,并就近代工厂制度对工人阶级的影响谈谈你的看法。(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中期英国外贸政策发生的变化并分析其影响。答案和解析1.【答案】B【解析】据材料中的时间分析,秦武公时期(春秋时期)已经置县,在秦孝公以后(亦即商

18、鞅变法以后),聚乡为县,更成为定制,秦始皇即位以前,郡县制在秦国的地方行政制度中已占主导地位,故B项符合题意; 郡县制完全取代了分封制说法绝对,不符合史实,A项排除; 商鞅变法普遍推行郡县制不能完整反映材料信息,C项排除; 材料并未提及秦始皇统一之后的郡县制度,D项排除。 故选:B。本题以春秋战国时期秦国地方行政制度的相关史料创设问题情境,考查学生对材料中提及的郡县的理解掌握。本题以春秋战国时期秦国地方行政制度的相关史料创设问题情境,旨在考查学生解读和获取材料信息、运用史料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兼及考查时空观念和历史价值观。考查内容为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制度。2.【答案】D【解析】据表格信息可知,

19、唐朝时期科举考试考生的来源更加多样,突破了世家大族的限制,这明显是扩大了统治基础,故选D; 根据考生的来源不能说明唐朝科举制重视应试能力,排除A; 唐代的科举制有利于推动社会流动,排除B; 表格中没有科举制的选拔标准,不能体现选拔人才公平,排除C。 故选:D。本题考查科举制,考生可结合材料中唐朝科举制考试中考生来源的三种途径进行分析。本题考查科举制,既考查了考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也考查了考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属于一道典型试题。3.【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凡自由民除经其贵族依法判决或遵照国内法律之规定外,不得加以扣留、监禁、没收其财产、剥夺其法律保护权,或加以放逐、伤害、搜索或逮捕”“朕

20、不得对任何人滥用、拒绝或包揽权利或赏罚”可知,王权受到了限制,具有人权精神,故B正确; A是1689年的权利法案,排除A; 材料没有体现议会,排除C; D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 故选:B。本题主要考查了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考生可根据材料“凡自由民除经其贵族依法判决或遵照国内法律之规定外,不得加以扣留、监禁、没收其财产、剥夺其法律保护权,或加以放逐、伤害、搜索或逮捕”“朕不得对任何人滥用、拒绝或包揽权利或赏罚”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侧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4.【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所有(神圣)罗马帝国的选侯、邦君和各邦,应根据本协议确定和

21、确认享有他们自古以来的权力、特权、自由、优惠、自由行使领士权”可知,该合约承认了国家的主权,认为宗教、政治等因素不能干预国家主权,确立了国际关系中国家领土、主权与独立等原则,A项正确; 民族认同在材料中并未体现,排除B项; C项是维也纳体系,排除C项; 合约并未针对教会,而且“消除”表述绝对,排除D项。 故选:A。本题主要考查了国际法,要求学生结合国际法的特征及影响来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国际法,侧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5.【答案】A【解析】材料中“几乎所有国家都放弃了金本位制,逐渐形成英镑区、美元区和法郎区”说明传统的英镑世界货币体系瓦解,故A项正确; 各国开始推

22、行贸易保护政策说法绝对,故B项错误; 材料中不能说明金融领域经济危机最为严重,故C项错误; 20世纪30年代中期,美国和苏联属于世界强国,英法逐渐滞后,故D项错误 故选A 本题考查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影响,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特点:影响范围广(从美国波及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影响所有经济部门) 持续时间长(1929-1933) 破坏性严重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影响: (1)对国际局势:各国纷转嫁危机,导致世界经济进一步陷入混乱,国际关系日趋恶化 (2)对国内局势:使得人们对整个资本主义制度产生了怀疑,法西斯主义在一些国家开始泛滥,资产阶级民主制度摇摇欲坠6.【答案】C【解

23、析】结合材料表格可知,从明洪武年间到嘉靖年间,广东各地区的户数和口数都出现大幅度下降的趋势,但明洪武年间到嘉靖年间的明朝社会相对稳定,并无大的战乱和战争,这说明表中的户数口数的减少是编户逃避赋役脱离户籍导致的,故C项正确,排除A项; 明朝的里甲制度主要是维护地方治安和秩序,从材料中并不能看出里甲制度没有发挥这一作用,排除B项; D项是清朝的赋税制度,而且材料也没有体现人口的激增,排除D项。 故选:C。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中国古代户籍制度的演变,解题的关键是高度关注图表中的数据信息,然后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即可。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中国古代户籍制度的演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获取有效信息,认识历史

24、事物本质和规律,比较、分析,并作出正确准确判断的能力。7.【答案】D【解析】A.自然环境的变迁虽然会影响人口迁移,但不是主要原因,所以A错误; B.区域分工早已出现,因此B项不是主要原因,所以B错误; C.明清时期人口政策未调整,所以C错误; D.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代由国外引进的高产农作物玉米和甘薯,在清代不断推广种植,这样土地相对贫瘠的大河中游和上游山地就具有居住条件,所以D正确。 故选:D。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古代中国经济的南移。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题干信息的解答和对相关知识的准确掌握。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古代中国经济的南移,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本题材料设置和选

25、项设置均有一定难度,总体难度适中。8.【答案】A【解析】据表格数据可知,工业革命期间,英国城市和乡村犯罪率上升,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传统的社会管理制度无法解决城市化带来的贫困等问题,故选A项; 据所学知识可知,工业化使书籍报刊的发行量增加,人们的文化素质得到提高,同时会提高道德水平,排除B项; 据表格“工业革命期间,侵财类案件从13.3%上升到67.3%”可知,工业化导致社会贫富分化加剧,抢劫、盗窃类案件增多,而此类案件不属于经济犯罪,排除C项; 城市化导致贫富分化加剧、城市环境恶劣,这些因素都是导致犯罪率升高的原因,排除D项。 故选:A。本题主要考查城市化进程,要求学生结合工业革命时期城市化

26、发展的表现和影像来分析。解答本题要搞清楚城市化进程的特征和影响因素,学生要有一定的结合所学知识理解材料的能力。9.【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四羊方尊用块范法浇铸,一气呵成,被史学界称为“臻于极致的青铜典范”,体现了商朝青铜器铸造技术高超,故C项正确;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仅一件青铜器不能说明商代是青铜文明的鼎盛时期,故A项错误;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四羊方尊的铸造技艺不能说明商朝实现了对湖南地区的有效管理,故B项错误; 青铜器是身份等级的象征在题干所给材料信息中没有体现,故D项错误。 故选:C。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发展,解答本题需正确解读材料中“整个器物用块范法浇铸

27、,一气呵成,被史学界称为臻于极致的青铜典范”的主旨,并正确掌握中国古代手工业的主要成就。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发展,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及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难度中等。10.【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在以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占世界14%的人口的同时,还对外提供了大量的粮食援助,占到援助总量的6.9%,这说明中国是维护世界粮食安全的重要力量,故D项正确;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并不是世界上最大的粮食生产国,故A项错误; 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对外进行粮食援助不代表现代化的农业技术得到较大提高,故B项错误; 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对外进行粮

28、食援助不代表综合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故C项错误。 故选:D。本题主要考查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解答本题需正确解读材料中“2005年中国共对外提供了57.7万吨粮食援助,占当年全球粮食援助总量的6.9%,仅次于美国和欧盟”的主旨,并正确掌握经济全球化的历史影响。本题主要考查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及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难度中等。11.【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宋代瓷器在亚洲的日本、朝鲜、印度、叙利亚、沙特阿拉伯、也门等地,非洲的埃及、苏丹、埃塞俄比亚甚至远到津巴布韦都有不等数量出土,其中尤以日本、菲律宾发现最多”可知,宋代瓷器在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以及非洲都有出土。依

29、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些考古发现能够证明宋代瓷器的运销范围,说明宋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范围广大,所以D正确; 材料没有体现宋代的制瓷技术,所以A错误; 材料主要说明宋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范围广大,不能体现其交往频繁,所以B错误; 埃及发现宋代瓷器并不能说明“宋与埃及直接往来”,所以C错误。 故选:D。本题主要考查了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特点,考生可根据材料“宋代瓷器在亚洲的日本、朝鲜、印度、叙利亚、沙特阿拉伯、也门等地,非洲的埃及、苏丹、埃塞俄比亚甚至远到津巴布韦都有不等数量出土,其中尤以日本、菲律宾发现最多”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特点,侧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1

30、2.【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在1500-1800年,英国的城市化水平由低到高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城市,加速了劳动力商品化进程,C项正确; “荷兰工业化水平稳居欧洲首位”不符合史实,英国的工业化水平最高,排除A项; 黑奴贸易为美洲提供了充足劳动力,排除B项; “欧洲国家经济发展速度趋于一致”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 故选:C。本题主要考查了中外城市化进程,要求学生结合中外城市化进程的特征及影响来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中外城市化进程,侧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13.【答案】B【解析】“荆城跨南楚之富,扬部有全吴之沃,鱼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

31、下”反映了魏晋时期,南方相对安定,北方人口南迁,带来劳动力和先进技术,促进了江南地区社会经济得到发展,故B正确; 关中地区是北方地区,故A错误; C中所涉及到的地区都是中国的北方,没有涉及到南方地区,故C错误; “燕(地)北邻乌桓”可以看出也是北方地区,而不是南方地区,故D错误。 故选:B。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水利工程和灌溉工具,解题的关键信息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农田水利、工商城市、水运交通都较以前有了长足的进步”。本题为中档题,考查中国古代水利工程和灌溉工具,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4.【答案】C【解析】A结合所学知识,南方成为经济重心是宋代后,与隋朝运河开凿时

32、间不符。B结合所学知识,“缓解北方水资源不足问题”不是隋朝和元朝运河开凿的原因。C从隋朝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元朝弃洛阳,直取北京连至杭州,体现出两朝政治中心的变化。D结合所学知识,运河促进南北经济交流,而不是促进对外贸易发展,“外向”特征错误。故选:C。本题考查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解答本题需把握题干所给材料中“以洛阳为中心点,呈纵横形状”“呈南北垂直形状”“大都-杭州”的主旨,并正确掌握大运河开凿的背景。15.【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随着瘟疫的加剧,晚清政府在天津设立卫生局,在大沽、北塘、营口、唐山、秦皇岛等地设置防疫院,进行防疫检疫,这说明晚清政府具有一定的应对公共事件的能力,故D

33、项正确; 结合所学可知,清末新政的主要目的是维护统建统治,因此A项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 BC两项夸大了这些做法的影响,排除。 故选:D。本题考查清末新政,解题的关键是解读分析材料信息,结合材料中的措施可以看出体现的是清廷应对公共事件的能力。本题考查清末新政的内容,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16.【答案】(1)原因:户籍隐瞒严重;百姓税负不合理;国家不能掌握人口数量,无法保证财政收入;打击营私舞弊的需要。影响:增加了国家赋税收入;减轻了民众的赋税负担,缓和了社会矛盾;打击了豪强世族;整顿了吏治,加强了中央集权;促进了经济发展。但隋政府在授田不足的情况下竭力将百姓编入户籍,加

34、派赋役,也导致了矛盾激化,为隋朝的短祚埋下隐患。(2)原因:原有的户籍制度存在弊端;城市化(城镇化)迅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促进城乡一体化的需要。【解析】(1)本题考查隋朝“大索貌阅”户籍改革。原因:根据材料一“魏晋以后,宗族聚居成为传统,形成了人多隐冒,五十、三十方为一户的现象。逮到隋初,这种局面依然存在”“开皇三年(583年),文常下令州县官吏大素貌阅,即根据户籍薄上登记的年龄,来核对本人的体貌,以防诈老讹小逃避租役”“查出户口不实者,里正、党长流配远方,同时,还鼓励百姓互相检举,告发不实之户”并结合所学概括。影响: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分析隋朝推行“大

35、索貌阅”的影响。 (2)本题考查新中国的户籍制度改革。原因:根据设问“新时期中国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原因”;根据材料二“1946年建立各级户政机构,但时局动荡,民众流亡问题一直难以管控”“198年新中国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户籍管理制度确立”“1963年依据商品粮供应计划,划分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到1992年底户口与粮油挂钩的历史终结”“2014年7月 30日国务院正式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并结合所学概括回答。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和新时期的户籍制度,侧重考查考生阅读史料、获取与解读信息、调动与运用知识等能力和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素养。17.【答

36、案】(1)特点:临黄河或大运河;集中在政治经济中心附近。条件:农耕技术和工具的改进提高了粮食产量;江南成为粮食重要生产地;大运河提供了便利的运输;掌握了低温密封的科学原理,储粮技术提高;制定有粮仓管理制度;国家统一,社会稳定;赋税来源较为稳定。(2)意义:提高中国的粮食产量,推动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有利于解决世界粮食短缺问题;提高中国的国际声誉和地位;突破传统科技的束缚,推动农业科技的发展。时代精神:不忘初心;以人民为中心;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突破传统,敢于创新;宽广的世界胸怀。【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中国古代的社会救济、现代食物的生产与储存。第一问要求学生结合材料“地下储粮采用低温密封的科学原理”和唐朝前期国家粮仓分布的特点和条件来分析;第二问结合“他带领团队一次次刷新杂交稻亩产量。2020年,又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