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稿动物微生物学-第10讲_第1页
讲稿动物微生物学-第10讲_第2页
讲稿动物微生物学-第10讲_第3页
讲稿动物微生物学-第10讲_第4页
讲稿动物微生物学-第10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动物微生物学 24马有智10第三节 特异性免疫一、抗原 凡是能刺激机体产生抗体和致敏淋巴细胞并能与之结合引起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称为抗原(antigen)。(一)抗原的两种基本特性: 1免疫原性 指抗原分子能够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产生特异性抗体及免疫效应细胞)的性质。 2反应原性 指抗原分子与免疫应答产物(抗体或免疫效应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的性质。(二) 完全抗原与半抗原1、完全抗原 既具有免疫原性又有反应原性的物质称为完全抗原。2、不完全抗原 只具有反应原性而缺乏免疫原性的物质称为不完全抗原,亦称为半抗原。(三)构成完全抗原的基本条件1异物性 亲缘关系越远的物质,免疫原性越强;自身物质结构

2、、成分改变后成为“自身抗原”。 自身也有一些“隐蔽抗原”眼球晶体、精子、甲状腺等蛋白。 2大分子 通常在10000Da以上。3化学组成、结构复杂 明胶蛋白分子量10万Da,但免疫原性差。胰岛素只有5734Da,但免疫原性好-因组成、结构复杂。 凡含有苯环、杂环AA和糖的蛋白,结构都较复杂,免疫原性好 。4、物理状态颗粒性抗原的免疫原性通常比可溶性抗原强。可溶性抗原分子聚合后或吸附在颗粒表面可增强其免疫原性。免疫原性弱的蛋白质如果吸附在氢氧化铝胶、脂质体等大分子颗粒上可增强其免疫原性。(四) 抗原决定簇 或称抗原决定基,指抗原分子表面具有特殊立体构型和免疫活性的化学基团。由于抗原决定簇通常位于抗

3、原分子表面,因而又称为表位。 抗原决定簇决定着抗原的特异性,即决定着抗原与抗体发生特异结合的能力。 抗原的特异性是由抗原决定簇所决定的。抗原决定簇是抗原与抗体结合的部位,每个抗原分子的决定簇数量不等:分子量大,决定簇多;分子量少,决定簇少。抗原的结合价:能与抗体分子结合的功能性决定簇数目。(五)交叉反应 主要是两抗原之间有相同的抗原决定簇。 A 不同种属或物种间存在共同的抗原组成。 B 不同抗原分子存在共同的抗原决定簇。 C 不同决定簇之间有部分结构相同(六) 抗原分类 分类依据 抗原类型 抗原举例 免疫原性 -完全抗原 各种病原微生物 -不完全抗原 糖、药物、激素 抗原来源 -异种抗原 各种

4、病原微生物 同种抗原 同种异体血型抗原、 异嗜性抗原 一些微生物、植物、动物、 人体细胞组织共有的抗原 对Th -TD Ag 所有病原微生物等天然抗原 依赖性 -TI Ag 少数细菌多糖(七)兽医学中重要的天然抗原 1、细菌抗原菌体(O)Ag 细胞壁成分鞭毛(H)Ag 蛋白质荚膜Ag 多糖多肽 菌毛 Ag 蛋白 毒素Ag -外毒素(蛋白,免疫原性强,不耐热,0.3-0.4%甲醛处理可脱毒制成类毒素) -内毒素(脂多糖,免疫原性弱,耐热,不能制成类毒素)2、病毒抗原无囊膜病毒抗原成分主要是壳粒蛋白有囊膜病毒抗原成分主要是囊膜粒(纤突)蛋白有的只有一个血清型(猪瘟病毒)有的有多种血清型(流感病毒)

5、(八)佐剂 定义 先于抗原或与抗原混合或同时注入动物体内,能非特异性地改变或增强机体对该抗原的特异性免疫应答,发挥辅助作用的一类物质。1、佐剂的作用机制对抗原的作用 增加抗原的表面积佐剂吸附抗原,增加抗原与免疫细胞的接触表面积,尤其是小分子可溶性抗原或半抗原,经胶体颗粒吸附后免疫动物,可提高抗体产量。 提高抗原的免疫原性佐剂抗原被吞噬细胞吞噬后,经加工处理,其免疫原性得到加强。 延长抗原在局部组织内的滞留时间,以较少的免疫次数即可提高体液中的抗体含量。 保护抗原(尤其是DNA、RNA)免受体内酶的分解。对机体的作用引起局都肉芽肿,促进局部炎症反应,增强吞噬细胞的活性。 促进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的

6、增殖与分化,增加T、 B淋巴细胞的协同作用。增强淋巴细胞膜的活性并促进分泌辅助因子。 引起佐剂病,有些动物(如大白鼠)因注射弗氏完全佐剂引起关节和关节周围发生炎症病变,该病又称为佐剂关节炎。2、佐剂的类型不溶性铝盐类胶体佐剂 如氢氧化铝胶、明矾(接明矾、钾明矾)、磷酸三钙等。 油水乳剂 这类佐剂是用矿物油、乳化剂(如Span-80,Tween-80)及稳定剂(硬脂酸铝)按一定比例混合做为油相,然后与抗原液混合制成各种类型的油水乳剂。弗氏佐剂(Freunds adjuvant)是用矿物油(石腊油)、乳化剂(羊毛脂)和杀死的分枝杆菌(结核分枝杆菌或卡介苗)组成的油包水乳化佐剂,这三种成分俱全的佐剂称为弗氏完全佐剂(FCA),不含分枝杆菌的佐剂为弗氏不完全佐剂FIA。微生物成分及其产物的佐剂 某些死的菌体及其成分代谢产物等均可起到佐剂作用例如:MDP(BCG细胞壁中的N-乙酰胞壁酸二肽)、肺炎克雷伯氏杆菌的荚膜多糖(CPS-K)、革兰氏阴性菌脂多糖(LPS)、细菌内毒素、短小棒状杆菌和酵母菌的细胞壁成分、百日咳疫苗等。 核酸及其类似物佐剂 从微生物中提取的核酸成分与抗原一起接种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