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俞伯牙摔琴谢知音》_第1页
4.《俞伯牙摔琴谢知音》_第2页
4.《俞伯牙摔琴谢知音》_第3页
4.《俞伯牙摔琴谢知音》_第4页
4.《俞伯牙摔琴谢知音》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俞伯牙摔琴谢知音【明】冯梦龙余兰兰,陈鑫,周作菊,刘颖1俞伯牙摔琴谢知音 知音文化的典范伯牙、钟子期的知音故事始见于吕氏春秋、 列子等先秦典籍的记载。推广大众于明代通俗 文学家冯梦龙的话本小说俞伯牙摔琴谢知音。知音故事以其丰富而深刻的情感内涵与人文意蕴, 穿越千年悠长岁月,感动着古往今来无数颗心灵, 逐渐发展、演变成为中华民族所特有的一种文化 现象,并被世界其他国家和民族所接受与欣赏。2 伯牙、钟子期均为战国末期楚国人。伯牙:姓伯名牙。史书中并无俞伯牙其人。比较 可能的情况是,由于受小说俞伯牙摔琴谢知音的影响,人们便将历史上的伯牙误传为俞伯牙。钟子期:姓钟名期,字子期,武汉市汉阳蔡甸区 新农镇

2、马鞍山集贤村人 。这里至今尚有钟期墓、知音亭、琴断口。武汉市还有钟家村、集贤村、 琴台路、知音路等地名。伯牙、钟子期其人3学 习 要 点 一、了解知音故事的源头流变。 二、领悟知音故事的文化内涵。 三、思考知音故事的现实意义。4知音故事的源头: 1、吕氏春秋 2、列 子5 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泰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泰山”。少时而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洋洋乎若流水!” 钟子期死,伯牙摔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非独琴若此也,贤者亦然。虽有贤者,而无礼以接之,贤奚由尽忠?犹御之不善,骥不自千里也。 1、吕氏春秋62、列 子 伯牙善鼓琴,钟

3、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用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 7二书之比较(1) 列子一书对音乐的描述更为细致、生动,既有画龙点睛的议论之笔,又有二人音乐交流的情景描写,结尾还有伯牙的欣喜感叹。这些充分揭示了钟子期的“知音”、“知乐”之才以及伯牙以钟子期为音乐“知音”之意。但其记载仅就音乐而言,至于二人心灵相交、引为人生知己的内涵并不明显

4、。8二书之比较(2) 吕氏春秋关于音乐的描绘比较简单,但是,该书记述了“钟子期死后,伯牙摔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的故事结局,初步具有了由音乐“知音”上升为人生“知己”的情感内容和伦理内涵。这一情节的安排,规定了知音故事的发展方向,为知音故事以后的拓展和流传奠定了重要的基础。9知音故事的流变伯牙、子期的事迹走出文人的书斋经传,演变成为一个具有 丰富而深刻的情感内涵与人文意蕴的故事,为广大民众所知晓 和熟悉,要归功于明代通俗文学家、三言的编撰者冯梦龙。 三言 警世通言的开篇就是俞伯牙摔琴谢知音。俞伯牙摔琴谢知音不仅情节生动、人物丰满,而且具有 厚重的情感色彩和普世价值。 小说的落脚点与旨归不仅仅在

5、于 以琴结缘和音乐知音,更由此进入社会伦理层面,歌颂俞、钟 二人超越血缘和等级的真挚友情、钟情自然与任情适性的人生 意趣、恪守诺言与重情尚义的高风亮节,从而升华了故事主题, 使其成为中国知音文学与文化中的经典。10知音故事的文化内涵1、君子之交2、文人隐逸3、楚地风情4、儒道相融111、君子之交对琴和音乐的热爱与理解谈琴论乐音乐知音对诺言的共同恪守与实践至情至爱人生知己(知音故事的基本内涵) 以琴会友、意趣相投、心神相合 以琴祭友、代侍双亲、重情尚义【以德才、信义相交;以琴写心、心琴合一】121、庄子山木:“君子之交淡如水, 小人之交甘若醴。 君子淡以亲,小人 甘以绝。” 2、论语季氏:“ 益者三友,损者 三友。 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13布衣之交、贫贱之交刎颈之交、生死之交患难之交、八拜之交忘年之交、莫逆之交关于交友的成语典故142、文人隐逸 集贤村樵夫 隐居高士(石中美玉) 因琴结缘、由琴相知 、心游物外 钟情自然山水、淡泊功名利禄 追求任情适性、向往诗意人生 (二人心神相合的深层原由)15 楚地的风俗风情为知音故事的诞生提供了浪漫主义的艺术精神与土壤。 悠久的巫祀传统与巫官文化 巫风与巫乐的盛行 对音乐艺术的倾心迷恋 对音乐技艺的潜心追求3、楚地风情16 儒家 讲究礼节、恪守诺言 重情尚义、至情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