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有多少座城门被拆除课件_第1页
北京有多少座城门被拆除课件_第2页
北京有多少座城门被拆除课件_第3页
北京有多少座城门被拆除课件_第4页
北京有多少座城门被拆除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北京有多少座城门被拆除?北京人老话儿说的“内九外七皇城四”指的是内城、外城和皇城的城门。其中的“内九”,指的是东边儿的东直门、朝阳门;西边儿的西直门和阜成门;北边儿的德胜门、安定门;南边儿的崇文门、正阳门(前门)和宣武门。“外七”是指明世宗为加强城防,在嘉靖三十二年增修的外城城门。与最北边和内城的“前三门”平行的是东便门和西便门,东西两边儿分别是广渠门和广安门,南边则是左安门、右安门和直通正阳门的永定门。皇城四门:东有东安门(现东华门),南有天安门,西有西安门,北有地安门。可北京自解放以后,城门和城墙大都被拆除,现在没剩几座了。音乐:京韵悠悠第1页,共25页。北京城保存下来的城门,今天仅存“一

2、对半”,“一对”是正阳门城楼和箭楼,“半”是德胜门箭楼;角楼只留下内城东南角的箭楼;而城墙,只剩下不足400米。正阳门,就是我们俗称的前门,整座城楼的整体高度为42米,在北京所有城门中最高大的一座。1949年后,正阳门曾被北京卫戍区占用,1980年代腾退。现仅存城楼与箭楼。图为正阳门城楼。第2页,共25页。北京内城有城门九座,由朝阳门、崇文门、正阳门、宣武门、阜成门、德胜门、安定门、东直门、西直门组成,古代官职“九门提督”中的“九门”正是指这九门。图为正阳门箭楼。第3页,共25页。德胜门,始建于明正统二年(1437年),明清北京城内城九门之一,是由城楼、箭楼、闸楼和瓮城等组成的群体军事防御建筑

3、。元为健德门,为出兵征战之门,寄语于“德胜”二字。上世纪六十年代,修环城地铁,从德胜门箭楼南侧通过,不妨碍地铁线,德胜门箭楼侥幸保存下来。1976年,唐山大地震,德胜门箭楼有一角发现裂痕,为保证行人安全,有关部门决定拆除箭楼,媒体公布这个消息后,很多专家学者上书,呼吁保留德胜门箭楼。当时,拆除箭楼的脚手架已经搭好,后来有关部门决定,接受专家的建议,保留德胜门箭楼,利用拆除的脚手架,变拆为修。第4页,共25页。朝阳门,元代称齐化门,门内九仓之粮皆从此门运至,故瓮城门洞内刻有谷穗一束,逢京都填仓之节日,往来粮车络绎不绝。1956年10月16日的北京日报对朝阳门的拆除原因做出了解释,“由于年久失修,

4、发现墙身多处下沉、裂缝,部分柱子向外歪斜,飞檐和柱子接榫处很多糟朽,南面楼门劈裂下来。如果不拆除,随时都有倒塌的危险”。虽然此前城门的拆除已经开始,但朝阳门给文物专家们的震动尤其大。因为文化部大楼就在朝阳门附近,文物局办公室又恰在文化部大楼的东南角,从办公室的窗口就能看到朝阳门。然而学者的呼吁并未能挽救朝阳门的命运,最终拆除成了定论,只好眼睁睁看着朝阳门消失在自己眼前。1956年10月9日,朝阳门城楼拆除完毕;1958年,箭楼拆除完毕。朝阳门痕迹荡然无存,拆除前声称将要保存留待后用的原建筑构件也在“文革”中散失。第5页,共25页。崇文门,元代称文明门,俗称“哈德门“,“海岱门“。1966年崇文

5、门城楼被拆除。第6页,共25页。宣武门建于明代,初称顺城门,正统四年改称宣武。为内城南门之一。宣武在崇文门与宣武门的命名上遵循了古代“左文右武”的礼制,两门一文一武对应,取“文治武安,江山永固”之意。1966年修建地铁时将门楼与城墙拆除,护城河被填平,辟为宣武门东、西大街。第7页,共25页。阜成门又称平则门,与朝阳门东西两方遥遥相对。阜城门是明、清两代自门头沟运煤进城的重要通道,故有”煤门”之称。70年代修建环城地下铁路,城楼及附近城墙皆被拆除,将护城河填平为路。第8页,共25页。安定门,又名安贞门。此门为出兵征战得胜而归收兵之门。1969年,安定门城门及箭楼被拆除。第9页,共25页。东直门原

6、为元大都东垣崇仁门,明朝洪武元年(1368年)、洪武四年(1371年)均修补沿用,永乐十七年(1419年)修葺,改称东直门,正统元年(1436年)重建城楼、瓮城、箭楼、闸楼,正统四年(1439年)竣工,成化九年城楼曾引发火灾,火灾后重修。清朝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于东直门外建水关,管理进京货物。清朝在嘉庆三年(1798年)曾重修城楼。1915年因修筑环城铁路将瓮城、闸楼拆除,于箭楼后部两侧建“之”字形砖蹬道。1927年将箭楼拆除,仅存箭楼台基,台基于1958年拆除。1950年在东直门城门北侧开豁口,以利交通,1965年拆除东直门城楼。第10页,共25页。西直门为北京城墙内城西墙之北门,正值

7、元大都西墙“和义门”之位置。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燕王曾重修利用。永乐十七年(1419年)重修后改名为西直门。正统元年至四年(14361439年)重修时,增建瓮城、箭楼、闸楼,将和义门瓮城城台包砌于西直门箭楼城台之内。以后明万历,清乾隆、光绪等朝均有修缮,但形制未加改动。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曾经对西直门进行较大维修。图为西直门城楼。第11页,共25页。地安门是北京中轴线上的重要标志性建筑之一,是皇城的北门,天安门则是皇城的南门。南北互相对应,寓意天地平安,风调雨顺。1954年底,为了疏导城市交通将地安门拆除。1955年2月3日路面竣工,车辆通行。当时,因为一些社会名流对拆除地安门持反对

8、意见,政府许诺将从地安门拆下来的门窗、木梁、木柱、木柁、木檩都一一编号登记造册,连同砖石琉璃瓦等统统运往天坛,计划在天坛北坛上门内照样移建一座地安门。不料,日后天坛内发生火灾,堆垛在那里的木质材料全部化为灰烬,移建地安门之议从此也就泡了汤。将近50年过去了,如今在天坛北门内尚残存有少量地安门拆下来的残砖、废石和破旧的琉璃瓦,又因为没有留下实测图纸,移建地安门的计划也就无法实施了。第12页,共25页。广安门位于外城西垣正中偏北。明代称广宁门,又为“彰义门”(该门与金中都彰义门在同一轴线上)。清朝道光年间为避清宣宗旻宁之讳改为现名。原规制与广渠门相同,乾隆三十一年,以该门为南方各省进京的主要通路,

9、提高了城门规格,仿永定门城楼加以改建。改建后的广安门城楼高两层,重檐歇山顶灰筒瓦绿琉璃剪边,通高26米,面阔三间(13.8 米),进深一间(6米)。瓮城原为半圆形,乾隆时改建为圆角方形,宽39米,深34米。广安门瓮城及箭楼于1940年代拆除,城楼于1957年拆除。 图为上世纪20年代初在城外从北向南拍摄的广安门城楼、瓮城、箭楼的北侧面。第13页,共25页。明嘉靖四十三年北京外城建成,正门命名为“永定门”,寓意“永远安定”。外城建成之后,北京城的中轴线由正阳门延伸至永定门,长达16里。永定门是外城中最大的。其形制是,重檐歇山三滴水楼阁式建筑,灰筒瓦绿琉璃瓦剪边顶,面阔五间,通宽24米;进深三间,

10、通进深10.50米;楼连台通高26米。瓮城呈方形,两外角为圆弧形,东西宽42米,南北长36米,瓮城墙顶宽6米。箭楼规制与城楼差距较大,不甚协调;面阔三间,宽12.8米,进深一间6.70米,高8米,连城台通高15.85米;南、东、西三面各辟箭窗二层,南面每层七孔,东西每层3孔;北铡楼门为过木式方门;箭楼下城台正中对首城楼门洞辟一券洞门。 第14页,共25页。 1900年八国联军占领北京后,拆除永定门西侧部分城墙,将原在城外马家堡的京津铁路终点站移至天坛。1901年修建前门火车站时又在城门东侧增开豁口,铺设新路轨。1951年为改善永定门交通,拆除了瓮城和东西两侧的城墙。城门及箭楼于1957年被拆除

11、。2003年,在北京市人大代表的提议下,为了恢复北京中轴线的城市规划和景观,在原址稍北的位置重建了永定门城楼。2005年,完成了城楼的彩绘,永定门采用雅五墨旋子彩画。图为2005年复建完成的永定门。第15页,共25页。广渠门是北京外城城墙东侧的唯一一座城门,曾称大通桥门,又称沙窝门。广渠门是老北京城门中比较简朴的一个,建于明朝的嘉靖三十二公元年(1555年),主要包括广渠门城楼、箭楼和瓮城,与北京外城西侧广安门相对称。1930年代日军占领时期将箭楼拆除,1953年为道路通畅拆除了城楼和瓮城。第16页,共25页。右安门原是一门一楼。右安门城楼为单层单檐歇山式,瓮城呈半圆形,箭楼为单檐歇山小式,其

12、南侧面辟两层箭窗,每层7孔,东西侧面亦辟两层箭窗,每层三孔,侧面正中辟过木方门。右安门是北京外城南城墙三门中最西边的一个。右安门以南,接近南三环的地方过去曾经是金中都的景风门。右安门由于正对内城的宣武门,在建成之初叫做“宣武外门”,后才改称右安门。 第17页,共25页。东便门。明朝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为了防御蒙古骑兵的骚扰,增强北京城1的防卫,保障北京城的安全,修筑了包围南郊一面的外城,在外城的最东端修建了东便门。在当时的形势下,统治者最强烈的愿望是安宁,安宁压倒一切。东便门城楼为单层单檐歇山小式,灰筒瓦顶,四面开过木方门,无窗;面阔三间宽11.2米,进深一间深5.5米,高5.2米;其

13、城台正辟过木方门,楼连城台通高12.2米。瓮城为半圆形,东西宽27.5米,南北长15.5米,单层单檐硬山小式,灰筒瓦顶,南背面辟过木方门,东西北三面辟箭窗,每面各二层,弱面每层4孔,东西面每层2孔;面阔三间宽9米,进深一间深4.6米,高4.7米;其城台正中辟门,外侧为拱券顶,内侧为过木方门;楼连城台通高10.5米。第18页,共25页。西便门与东便门相对应。嘉靖四十三年补修外城及其7门,西便门增筑径长31米的半圆形瓮城,加固其东侧内外城连接处的城墙垛口,疏浚城门外的护城河道,同时在城门以东修筑一座3孔水门,使玉泉山在附近顺利分流注入通惠河。清代又在瓮城上修筑宽9米、高4.7米的小型箭楼。1949

14、年后城楼被拆除。西便门城楼、箭楼、瓮城于1952年拆除。1966年修建地铁时将附近城墙拆除。1988年市政府将紧靠城楼东侧残存的195米内城墙予以整修,在于外城相接处修复城楼,共用新制城砖13万块,同时保留7处断面遗迹,即“明北京城城墙遗迹”,并立碑以示纪念,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第19页,共25页。中华门指故北京皇城的正南门,原明代大明门,清代称大清门,在北京中轴线上,原址在正阳门北侧,现人民英雄纪念碑南边、毛主席纪念堂一带。中华门与正阳门、天安门不同,不是城楼,而是一单檐歇山顶的砖石结构建筑。此门曾是明清两朝的国门象征,平常日子不得开启。1976年,在原址修建了毛泽东纪念堂。第20页,共2

15、5页。长安左门位于天安门前的东侧,长安街因门而得名,取长治久安之意。门三阙,券门,汉白玉石门槛,单层歇山黄琉璃瓦顶,红墙,基础为汉白玉石须弥座。与长安右门东西相对,为皇城通往内城东部的孔道之一。该门为皇城天安门的东复门。明清殿试后,将写有中进士者姓名的黄榜,接出午门,在鼓乐御杖引导下,经天安门,东转出长安左门,张挂在临时搭建的龙蓬内。举子们一旦金榜提名,犹如鱼跃龙门,古时人又称此门为”龙门”,或称”青龙门”,以附”左青龙、右白虎”之意,或谓”孔圣门”,意由孔圣之学而登此”龙门”。旧时,文武百官须在长安左门外下马下桥步行而入。1912年12月,为便利通行,将长安左、右门汉白玉石槛拆除,1913年1月长安街正式通行。此门于1952年拆除。 第21页,共25页。西南角楼1930年代拆除,城台1969年拆除。和它对应的北京城东南角楼现存,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北京城内东城区北京火车站东南。建于明正统四年(1439),明清两代多次修缮,是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