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专项训练-分析信息归纳要点_第1页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专项训练-分析信息归纳要点_第2页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专项训练-分析信息归纳要点_第3页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专项训练-分析信息归纳要点_第4页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专项训练-分析信息归纳要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高考语文文言文专项训练-分析信息,归纳要点1下列对课文相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秋声赋是作者晚年所作。虽仕途已入顺境,但长期的政治斗争也使他看到了世事的复杂,逐渐淡于名利。秋在古代也是肃杀的象征,一切生命都在秋天终止。作者的心情也因为屡次遭贬而郁闷,但他也借秋声告诫世人:不必悲秋、恨秋,怨天尤地,而应自我反省。B送李愿归盘谷序本文写于唐德宗贞元十七年(801年)。800年,韩愈来长安求官,一直未能如愿。他心情沉重,牢骚满腹,借写这篇临别赠言来吐露他的抑郁心情,表达他对官场丑恶的憎恨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文章主旨,是通过对李愿归隐盘谷的叙述间接表现出来的。C祭十二郎文主要记家常琐事,表现

2、自己与死者的密切关系,抒写难以抑止的悲哀,表达刻骨铭心的骨肉亲情。形式上则破骈为散,采用自由多变的散体。D种树郭橐驼传针对当时官吏繁政扰民的现象,通过对郭橐驼种树之道的记叙,说明“顺木之天,以致其性”是“养树”的法则,并由此推论出“养人”的道理,指出为官治民不能“好烦其令”,批评当时唐朝地方官吏扰民、伤民的行为,反映出作者同情人民的思想和改革弊政的愿望。2下面选项中,对课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谏逐客书是李斯写给秦王的奏疏,从“跨海内,制诸侯”,完成统一天下大业的角度来分析阐明逐客之害,劝谏秦王撤销逐客令。文章劝谏角度巧妙,站位高远,其中体现的培养人才、立德树人等政治主张至今仍有现实意义

3、。B说“木叶”开篇旁征博引,凸显“木叶”为诗人们所钟爱的形象;进而阐述了“木”的两个艺术特征:一是含有落叶的因素,二是有落叶的微黄与干燥之感,带来疏朗的秋天气息。C魏征洞察到唐太宗逐渐滋长的贪图享乐、喜好骄奢的思想,犯颜直谏。谏太宗十思疏以劝谏太宗“十思”为主要内容,如高山流水,势贯始终,论证环环相连,无懈可击;通篇骈散结合,华美流畅。D在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都是演讲,语言通俗明快;他们所讲的内容都具有很强的理论性,语调庄重,充满力量。3如果古文中的人物能建立朋友圈,且不考虑年代差异,王安石将答司马谏议书发在朋友圈后,列表里最有可能给他点赞的是()A子路B郭橐驼C庖丁D魏征4阅

4、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赵离字公才,邛州依政人。第进士,为汾州司法参军。郭逵宣抚陕西,辟掌机宜文字。种谔擅纳绥州降人数万,朝廷以其生事,议诛谔,反故地归降人,以解仇释兵。禼上疏曰:“谔无名兴举,死有余责。若将改而还之,彼能听顺而亡绝约之心乎?不若谕以彼众饿莩,投死中国,边臣虽擅纳,实无所利,特以往年俘我苏立、景询辈尔。可遣询等来,与降人交归,各遵纪律,而疆场宁矣。如其蔽而不遣,则我留横山之众,未为失也。”又徙逵帅鄘延,为逵移书执政,请存绥州以张兵势,先规度大理河川,建堡寨,画稼穑之地三十里,以处降者。若弃绥不守,则无以安新附之众。援种世衡招蕃兵部敌屯青涧城故事。朝廷从之,活降人数万,为

5、东路捍蔽。夏人屡欲款塞,每以虚声摇边。诏问方略,禼审计形势,为破敌之策以献。遣裨将曲珍、吕真以兵千人分巡东西路。夏人方以四万众自间道欲取绥,道遇珍,皇骇亟战,真继至,夏众败走。交阯叛,诏为安南行营经略、招讨使,总九将军讨之。禼以郭逵老边事,愿为裨赞,于是以逵为宣抚使,禼副之。逵至,辄与禼异,固争不能得。禼分遣将吏伐木治攻具,设伏击之,斩首数千级,馘其渠酋,遂皆降。元祐初,梁乙埋数扰边,禼知夏将入侵,檄西路将刘安曰:“夏即犯塞门,汝径以轻兵捣其腹心。”后果来犯,安等袭洪州,俘斩甚众,夏遂入贡。既而以重兵压境,诸将亟请益戍兵为备,禼因遣人诘夏,夏兵遂去。乙埋终不悛。使间以善意问乙埋:“必欲寇,第数

6、来,恐汝所得不能偿所亡。能改之,吾善遇汝。”遗之战袍、锦彩,自是乙埋不复窥塞。禼乃纵间,国中疑而杀之。五年,拜端明殿学士,迁太中大夫。卒,年六十五。(节选自宋史赵禼传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赵禼一心平叛,不计个人名利。交阯叛乱时,朝廷让赵禼统兵平叛,他推荐自己以前的上级郭逵为主将,自己甘愿任副职,赵禼设伏兵击贼,取得大胜。B赵禼精于谋略,为国屡立功勋。他能审时度势,为朝廷献破敌之策;梁乙埋多次侵扰边关,他以武胜之,以文劝之,最后用离间计将其除去。C赵禼富有才华,处事很有见地。他考中进士,在郭逵手下任文职;在种谔擅自纳降一事上,他反对诛种谔、将土地和归降的人还给夏国,

7、认为双方可交换人员,各守纪律,以保边疆安宁。D赵禼深晓边事,治理卓有成效。他向朝廷建言,应做好绥州的规划,建设堡寨,分析了放弃绥州的后果并援引了种世衡治边旧例,得到朝廷认同,取得了很好的效果。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杜甫字子美,少贫不自振,客吴越、齐赵间。李邕奇其材,先往见之。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天宝十三载,玄宗朝献太清宫,飨庙及郊,甫奏赋三篇。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擢河西尉,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数上赋颂,因高自称道,且言:“先臣恕、预以来,承儒守官十一世,迨审言,以文章显中宗时。臣赖绪业,自七岁属词,且四十年,然衣不盖体,常寄食于人。窃恐转死沟壑,伏惟天子哀怜

8、之。若令执先臣故事,拔泥涂之久辱,则臣之述作,虽不足鼓吹六经,至沉郁顿挫,随时敏给,扬雄、枚皋可企及也。有臣如此,陛下其忍弃之?”(节选自新唐书杜甫传)李白字太白。其先隋末以罪徙西域,神龙初,遁还,客巴西。天宝初,白往见贺知章,知章见其文,叹曰:“子,谪仙人也!”言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当世事,奏颂一篇。帝赐食,亲为调羹,有诏供奉翰林。白犹与饮徒醉于市。帝坐沉香子亭,意有所感,欲得白为乐章,召入,而时白已醉。稍解,援笔成文,婉丽精切,无留思。帝爱其才,数宴见。白常侍帝,醉,使高力士脱靴。力士素贵,耻之,遂摘其诗以激杨贵妃。帝欲官白,妃辄沮止。白自知不为亲近所容,益骜放不自修。恳求还山,帝赐金放

9、还。白浮游四方,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官锦袍坐舟中,旁若无人。(节选自新唐书李白传)注:李邕:诗人、书法家。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其中不能分别表现杜甫“热衷功名”和李白“放荡不羁”的一组是()A数上赋颂,因高自称道白犹与饮徒醉于市B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 白常侍帝C伏惟天子哀怜之益骜放不自修D有臣如此,陛下其忍弃之著官锦袍坐舟中,旁若无人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书史忠正公家书后方东树道光十三年四月,树与宝山毛生甫岳生同客武进县斋,生甫出忠正此书搨本,曰:此吾亡友镇洋彭甘亭兆荪所贻也。又曰:有汪有典者,为书名史外,别载公三节,揆其词旨,似俱在此书后。因言:明史称大兵以四月二十日至

10、扬州,二十二日薄城下。明史不言破城日,明史稿纪以为二十五日。公此书称四月十八日围城,从其始至也。又云越二日,炮击城西北隅。是公此书发于二十一日,距公死仅五日。顾有所不尽本末。史言公初娶李夫人,继娶杨夫人,皆无子,夫人尝欲为置妾,公太息曰:王事方殷,敢为私计耶?后遗命以副将史德威为后,而是书所云炤儿者,为公何人耶?公母弟二人,可模早卒,可程为庶吉士,都城陷,降贼,公请置之,理福王以公故贷令养母,是书所属为保护其母者,皆公从父与兄行,而不及可程,岂薄之不及耶?独汪氏所载三书,最后一书乃遗其伯叔父及兄若弟,则所谓弟者可程耶?武进李申耆兆洛言曰:明史以可程为母弟,独宜兴史屹铭以为从弟。又曰:屹铭名问和

11、,有学行,所为孝烈李孺人传事,尤有足感人者。李孺人者,李夫人女弟,为可模妻。可模卒,李哭泣五昼夜,绝食几死。太夫人素病瘵,忠正殉国后益剧,李侍汤药久不倦,病革,李割臂肉以进,太夫人卒得生。其后,平湖孝廉冯洪图冒忠正名起兵,破巢县及无为州,兵败被执,坚冒公名不改,大帅命太夫人面质之,李偕杨侍以往。李有国色,奸人聂某见而艳之,欲强取之以媚大帅,且怵以必从。币至,太夫人惊悸不能决,则以授李,李从容曰:是不难。即携币、器入,割鼻及两耳投器中,使仆妇捧以至。太夫人号痛谓使者曰:为我持谢贵人。聂失措跃马逸去。当是时,李氏之节几与忠正比烈,何者?事起仓卒,而断行之无难也。汪氏书亦载此事,但以可模为可则,冯洪

12、图为冯韶伯,既曰盐城人,又曰浙人。作者为什么写李孺人?请简要说明。7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初范阳祖逖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薄同寝中夜闻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及渡江,左丞相睿以为军祭酒,逖居京口,纠合骁健,言于睿曰:“晋室之乱非上无道而下怨叛也,由宗室争权,自相鱼肉,遂使戎狄乘隙,毒流中土。今遗民既遭残贼,人思自奋,大王诚能命将出师,使如逖者统之以复中原,郡国豪杰必有望风响应者矣。”睿素无北伐之志,以逖为奋威将军、州刺史,给千人廪,布三千匹,不给铠仗,使自召募。秋八月,逖将其部曲百余家渡,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遂屯淮阴,起冶铸兵,募得二千余人而

13、后进。逖既入谯城,石勒遣石虎围谯,桓宣救之,虎解去。晋王传檄天下,称:“石虎敢帅犬羊,渡河纵毒,今遣九军,锐卒三万,水陆四道,径造贼场,受祖逖节度。”大兴三年,逖镇雍丘,数遣兵邀击后赵兵,后赵镇戍归逖者甚多,境渐蹙。秋七月,诏加逖镇西将军。逖在军,与将士同甘苦,约己务施,劝课农桑,抚纳附,虽疏贱者皆结以恩礼。逖练兵积谷,为取河北之计。后赵王勒患之,乃下幽州为逖修祖、父墓,置守冢二家,因与逖书,求通使及互市。逖不报书,而听其互市,收利十倍。禁诸将不使侵暴后赵之民。边境之间,稍得休息。四年秋七月,以尚书仆射戴渊为西将军,镇合肥,逖以已翦荆棘收河南地,而渊一旦来统之,意甚怏怏,又闻王敦与刘刁构隙,将

14、有内难。知大功不遂,感激发病。九月,卒于雍丘。豫州士女若丧父母,谯、梁间皆为立祠。祖逖既卒,后赵屡寇河南,拔襄城、城父,围谯。豫州刺史祖约不能御,退屯寿春。后赵遂取陈留,梁、郑之间复骚然矣。(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祖逖北伐)文中说到“边境之间,稍得休息”,具体原因是什么?请简要说明。8(原文)人之所喻,由其所习,所习由其所志。志乎义,则所习者必在于义,所习在义,斯喻于义矣。志乎利,则所习者必在于利,所习在利,斯喻于利矣。故学者之志,不可不辨也。诚能深思是身,不可使之为小人之归。其于利欲之习,怛焉为之痛心疾首。专志乎义而日勉焉,博学、审问、慎思、明辨而笃行之。由是而进于场屋注,其文必皆道其平日之学、

15、胸中之蕴,而不诡于圣人。由是而仕,必皆供其职,勤其事,心乎国,心乎民,而不为身计,其得不谓之君子乎!(节选自陆九渊白鹿洞书院讲义)注场屋:科举考试的地方,又称科场。朱熹请陆九渊将讲稿写成白鹿洞书院讲义,作为学子必读之文。从节选内容看,怎样做才能成为文中所说的利国利民的君子呢?请简要概括。9(原文)帝曰:“一胜一负,兵家常势。若师常利,则古何惮用兵耶?虽累圣亦不应留贼付朕。今但论帅臣勇怯、兵强弱、处置何如耳,渠一败便沮成计乎?”朝廷讨伐蔡州叛军不利,群臣请求停止用兵,裴度主战,皇帝支持裴度是什么原因?10洪熙元年正月,命以原官与布政使周干、参政叶春巡视南畿、浙江。初,夏原吉治水江南还,代以左通政

16、赵居任,兼督农务。居任不恤民,岁以丰稔闻。成祖亦知其诬罔。既卒,左通政岳福继之,庸懦不事事。仁宗监国时,尝命盖以御史署刑部,知其贤,故有是命。是年八月,干还,言有司多不得人,土豪肆恶,而福不任职。宣宗召福还,擢盖大理寺卿,与春同往巡抚,南畿浙江设巡抚自此始。皇上升任熊盖为大理寺卿的原因是什么?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答刘正夫书(节选)韩愈或问:“为文宜何师?”必谨对曰:“宜师古圣人。”曰:“古圣贤人所为书具存,辞皆不同,宜何师?”必谨对曰:“师其意不师其辞。”又问曰: “文宜易宜难?”必谨对曰:“无难易,惟其是尔。”如是而已,非固开其为此,而禁其为彼也。夫百物朝夕所见者,人皆不注

17、视也,及睹其异者,则共观而言之。夫文岂异于是乎?汉朝人莫不能为文,独司马相如、太史公、刘向、扬雄为之最。然则用功深者,其收名也远。若皆与世沉浮,不自树立,虽不为当时所怪,亦必无后世之传也。足下家中百物,皆赖而用也,然其所珍爱者,必非常物。夫君子之于文,岂异于是乎?今后进之为文,能深探而力取之,以古圣贤人为法者,虽未必皆是,要若有司马相如、太史公、刘向、扬雄之徒出,必自于此,不自于循常之徒也一若圣人之道,不用文则已,用则必尚其能者。能者非他,能自树立,不因循者是也。有文字来,谁不为文,然其存于今者,必其能者也。顾常以此为说耳。韩愈在回复刘正夫的信中,针对“宜何师”有哪些看法?请简要概括。12(原

18、文)乾道四年,盗连起湖湘,弃疾悉讨平之。遂奏疏曰:“夫民为国本,而贪吏迫使为盗。欲望陛下深思致盗之由,讲求弭盗之术,无徒恃平盗之兵。申饬州县,以惠养元元为意,有违法贪冒者,使诸司各扬其职,无徒按举小吏以应故事,自为文过之地。”诏奖谕之。辛弃疾认为导致百姓为盗的原因是什么?提出了怎样的建议?请简要说明。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临川汤先生传以乐留都山川,乞得南太常博士。至则闭门距跃,绝不怀半刺津上。掷书万卷,作蠹鱼其中。每至丙夜,声琅琅不辍。家人笑之:“老博士何以书为?”曰:“吾读吾书,不问博士与不博士也。”寻以博士转南祠部郎。部虽无所事事,而公奉职毖慎,谓两政府进私人而塞言者路,抗

19、疏论之,谪粤之徐闻尉。居久之,转遂昌令。又以矿税事多所蹠戾,计偕之日,便向吏部堂告归。虽主爵留之,典选留之,御史大夫留之,而公浩然长住,神武之冠竟不可挽矣。居家,中丞惠文、郡国守令以下,干旄往往充斥巷左,而多不延接。即有时事,非公愤不及齿颊。人劝之请托,曰:“吾不能以面皮口舌博钱刀,为所不知后人计。”指床上书示之:“有此不贫矣。”公于书无所不读,而尤攻文选一书,至掩卷而诵,不讹只字。于诗若文无所不比拟,而尤精西京六朝青莲少陵氏。公又以其绪余为传奇,若紫箫还魂诸剧,实驾元人而上。每谱一曲,令小史当歌,而自为之和,声振寥廓。识者谓神仙中人云。请简要概括汤显祖读书为文的特点。14武功大夫苏易转横行,

20、俱论:“祖宗之法,武臣自三班奉职至节度使,此以次迁转之官也。武臣自阁门副使至内客省使为横行,不系磨勘迁转之列,其除授皆颁特旨。武臣独不以寄禄官易之者。”既而,改武臣官称为郎、大夫,遂并横行易之为转官等级。自改使为大夫以来,常调之官,下至皂隶,不可胜数。(摘自宋史列传第二百四)程俱是如何看待武功大夫苏易调转为横行的?请简要说明。15建兴中,陈声率诸无赖二千余家断江抄掠,侃遣伺为督护讨声。声众虽少,伺容之不击,求遣弟诣侃降,伺外许之。及声去,伺乃遣劲勇要声弟斩之,潜军袭声。声正旦并出祭祀饮食,伺军入其门方觉。声将阎晋、郑进皆死战,伺军人多伤,乃还营。声东走,保董城。伺又率诸军围守之,遂重柴绕城,作

21、高橹,以劲弩下射之,又断其水道。城中无水,杀牛饮血。阎晋,声妇弟也,乃斩声首出降。又以平蜀贼袭高之功,加伺广威将军,领竟陵内史。晋书列传五十一朱伺擅长用兵,请以消灭陈声为例说明其用兵巧在何处。16根据题后要求作答尚书问勇曰:“今立副校尉,何以为便?又置长史屯楼兰,利害云何?”勇对曰:“昔永平之末,始通西域,初遗中郎将居敦煌,后置副校尉于车师,既为胡虏节度,又禁汉人不得有所侵扰。故外夷归心,匈奴畏威。今鄯善王尤还,汉人外孙,若匈奴得志,则尤还必死。若出屯楼兰,足以招附其心,愚以为便。”(节选自后汉书班梁列传,有删改)班勇认为应当恢复西域副校尉设置楼兰长史的理由是什么?17后刘璋遂使使招靖,靖来入

22、蜀。璋以靖为广汉太守。南阳宋仲子于荆州与蜀郡太守王商书曰:“文休倜傥瑰玮,有当世之具,足下当以为指南。”建安十六年,转在蜀郡。十九年,先主克蜀,以靖为左将军长史。先主为汉中王,靖为太傅。及即尊号,策靖曰:“朕获奉洪业,君临万国,夙宵惶惶,惧不能绥,百姓不亲,五品不逊,汝作司徒,其敬敷五教,在宽。君其勖哉!秉德无怠,称联意焉。”靖虽年逾七十,爱乐人物,诱纳后进,清谈不倦。章武二年卒。(节选自三国志蜀志)许靖在做广汉太守时被人在书信中称赞,体现了他哪些形象特点?请简要说明。18知潭州,将行,真宗谓曰:“朕在南衙,毕士安尝道卿家世,今以湖南属卿。”初,马氏暴敛,州人出绢,谓之地税。潘美定湖南,计屋输

23、绢,谓之屋税。营田户有牛者,岁输米四斛,牛死犹输,谓之枯骨税。允则请除三税,民皆便之。湖南饥,欲发官廪先赈而后奏,转运使执不可,允则曰:“须报逾月,则饥者无及矣。”明年荐饥,复欲先赈,转运使又执不可,允则请以家资为质,乃得发廩贱粜。因募饥民堪役者隶军藉,得万人。转运使请发所慕兵御邵州蛮,允则曰:“今蛮不搅,无名益戍,是长边患也。且兵皆新募,饥瘠未任出戍。”乃奏罢之。(节选自宋史李允则传,有删改)李允掌管湖南时做了哪几件有利于百姓事,请结合选文简要回答。1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初范阳祖逖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薄同寝中夜闻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及渡江,左丞相睿以为军祭酒,逖居京

24、口,纠合骁健,言于睿曰:“晋室之乱非上无道而下怨叛也,由宗室争权,自相鱼肉,遂使戎狄乘隙,毒流中土。今遗民既遭残贼,人思自奋,大王诚能命将出师,使如逖者统之以复中原,郡国豪杰必有望风响应者矣。”睿素无北伐之志,以逖为奋威将军、州刺史,给千人廪,布三千匹,不给铠仗,使自召募。秋八月,逖将其部曲百余家渡,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遂屯淮阴,起冶铸兵,募得二千余人而后进。逖既入谯城,石勒遣石虎围谯,桓宣救之,虎解去。晋王传檄天下,称:“石虎敢帅犬羊,渡河纵毒,今遣九军,锐卒三万,水陆四道,径造贼场,受祖逖节度。”大兴三年,逖镇雍丘,数遣兵邀击后赵兵,后赵镇戍归逖者甚多,

25、境渐蹙。秋七月,诏加逖镇西将军。逖在军,与将士同甘苦,约己务施,劝课农桑,抚纳附,虽疏贱者皆结以恩礼。逖练兵积谷,为取河北之计。后赵王勒患之,乃下幽州为逖修祖、父墓,置守冢二家,因与逖书,求通使及互市。逖不报书,而听其互市,收利十倍。禁诸将不使侵暴后赵之民。边境之间,稍得休息。四年秋七月,以尚书仆射戴渊为西将军,镇合肥,逖以已翦荆棘收河南地,而渊一旦来统之,意甚怏怏,又闻王敦与刘刁构隙,将有内难。知大功不遂,感激发病。九月,卒于雍丘。豫州士女若丧父母,谯、梁间皆为立祠。祖逖既卒,后赵屡寇河南,拔襄城、城父,围谯。豫州刺史祖约不能御,退屯寿春。后赵遂取陈留,梁、郑之间复骚然矣。(节选自通鉴纪事本

26、末祖逖北伐)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祖逖力请北伐,时任左丞相的司马睿虽无北伐之志,但仍然尽力支持,这坚定了祖逖的斗志,祖逖指江发誓:若不能收复中原就不再渡江返回江南。B祖逖北伐,先在谯城遭石虎围攻,幸得桓宣救;后镇雍丘,屡次派兵邀击后赵军队,使后赵疆土日益缩小;又为攻取河北练兵积谷,与后赵相持。C大兴三年秋,朝廷任命祖逖为镇西将军。祖逖与将士同甘共苦,严于律己,广施恩惠,勉励督促农桑,安抚接纳新来归附的人,不论贵贱都加以礼遇。D祖逖死后,后赵频频侵犯河南地区,攻陷襄城、城父,包围谯城,豫州刺史祖约抵挡不住,退驻寿春,后赵攻取陈留,梁、郑之间又重新陷入了骚乱。20阅读下面的

27、文字,完成文后各题。李颐,字惟贞,余干人。隆庆二年进士。授中书舍人。博习典故,负才名。万历初,擢御史。同官胡渚、景嵩、韩必显,给事中雒遵相继获谴,抗疏申救,不听。清军湖广、广西,请免土民远戍,只充傍近卫所军,制可。忤张居正,出为湖州知府。迁苏松兵备副使、湖广按察使。郧阳兵变,知府沈铗且得罪,颐为白其冤,而密歼首乱者。以母丧归。起故官,莅陕西,进河南右布政使。擢右佥都御史,巡抚顺天。进右副都御史。以定乱兵进兵部右侍郎。蒙古贼长昂桀骜,颐与总兵王保擒其心腹小郎儿等七人,贼遂誓。已,别部伯牙入寇,督将士败之罗文峪,进左侍郎。久之,进右都御史。时矿税使四出。马堂驻天津,王忠驻昌平,王虎驻保定,张晔驻通

28、州。颐疏言:“燕京王气所钟,去陵寝近,开凿必损灵气。”又言:“畿辅地荒岁俭,而敕使诛求,不遗纤屑,恐临清激变之惨,复见辇毂下。”已,辽东税使高淮诬劾山海同知罗大器,颐复言:“内监外僚,初无统摄。辽阳矿税,何预蓟门?若皆效淮所为,有司将无遗类。陛下奉天之权制驭宇内今尽落宦竖手朝奏夕报如响应声纵所劾当罪尚非所以为名何况无辜暴加摧折。”皆不报。颐在镇十年,威望大著。中使惮颐廉正,畿民少安。二十九年,以工部右侍郎代刘东星管理河道。议上筑决口,下疏故道,为经久计。甫两月,以劳卒。赠兵部尚书。颐仕宦三十余年,敝车赢马,布衣蔬食。初为御史,首请祀胡居仁于文庙,寝未行。见居仁裔孙希祖幼且贫,字以女,养之于家。

29、 (选自明史李颐传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李颐关心民生,为民请命。清理湖广、广西军队时,他请求免除本地百姓远戍之劳而只当附近卫所军士;任右都御史时,他又说皇帝使者对京畿百姓诛求过度。B李颐御贼有功,晋升官职。蒙古贼寇长昂桀骜不驯,他和总兵王保擒获其心腹七人,令其胆寒;别部伯牙入侵,他率领将士在罗文峪打败敌人,因此晋升左侍郎。C李颐管理河道,劳累而死。万历二十九年,他替代刘东星管理河道,建议在上游修筑决口,在下游疏浚故道,以为长远之计。两个月后因积劳成疾,与世长辞。D李颐为官清廉,为人热心。他做官三十多年,乘破车骑瘦马,穿布衣吃蔬食;看见胡居仁裔孙胡希祖年幼贫困,不但

30、派人教他读书识字,还将他留在家中抚养。参考答案:1B【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课文相关内容的能力。B.“通过对李愿归隐盘谷的叙述间接表现出来的”错误,文章主旨,是通过对李愿归隐盘谷的“议论”间接表现出来的。故选B。2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文章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D.“语言通俗明快”错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也是悼词,语言准确凝练,给人沉重感,作者对马克思的去世充满哀痛、惋惜和赞扬之情,并非“明快”。故选D。3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人物形象、概括观点态度的能力。答司马谏议书作者王安石北宋文学家、政治家。篇中对司马光加给作者的“侵官、事、征利、拒谏、

31、怨谤”五个罪名逐作了反驳,并批评士大夫阶层的因循守旧,表明坚持变法的决心。A.子路做卫国大夫孔悝的蒲邑宰,以政事见称,为人伉直,好勇力,任内开挖沟渠,救穷济贫,政绩突出,辖域大治。政治家。B.郭橐驼种树告诉人们:无论种树或治民,都要“顺天致性”,而不宜违逆其道,否则将会导致大的危机。想要顺天致性,必先掌握树木或人民究竟怎样才能“硕茂以蕃”,亦即摸清事物发展规律。C.庖丁解牛是先秦道家学派代表人物庄子(庄周)创作的寓言故事。作者原意是用它来说明养生之道的,借此揭示做人做事都要顺应自然规律的道理。D.魏征,唐朝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史学家,因直言进谏,辅佐唐太宗共同创建“贞观之治”的大业,被后人

32、称为“一代名相”。 最可能给王安石点赞的是子路,二人的政见有相通之处。故选A。4C【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C.“他反对诛种谔、将土地和归降的人还给夏国”错误,根据原文“谔无名兴举,死有余责”可知,赵离并没有反对诛杀种谔。故选C。参考译文:赵禼字公才,邛州依政人。他考中进士,担任汾州司法参军。郭逵在陕西任宣抚使,朝廷征召赵掌机宜文字。种谔擅自收容绥州数万来降者,朝廷认为他惹是生非,商议杀种谔,将土地和归降的人还给夏国,以解怨仇免去战事。赵禼上疏说:“种谔无缘无故采取这种做法,死有余辜。但如果改变这种做法而把土地和人众送还夏国,他们能听从顺服而没有断绝盟约的想法

33、吗?不如告诉夏国他们的部众由于饥饿,走投无路投向我国,边境官员虽然擅自接纳了他们,但其实毫无益处,只因以前夏国俘虏了我们的苏立、景询等人而已。可以遣送景询等人回来,与归降的人交换,以后各自遵守纪律,边界就安宁了。如果夏国扣留景询等人而不遣送,那么我们留下横山的归附民众,也不算失策。”朝廷又调郭逵为鄘延帅,赵禼为郭逵起草公文给执政大臣,建议保存绥州来扩充军队的实力,先规划大理河川,建设堡寨,画出可以耕种的土地三十里,以安置归降的人。若舍弃绥州不做好防守,就没办法安抚刚刚归附的民众。他又援引种世衡招募蕃部兵马屯守青涧城的旧例。朝廷听从了他的建议,使数万名投降的人存活,成为东路的屏障。夏国多次想来通

34、好,却经常用虚张声势的做法扰动边境人心。皇上诏问对付夏国的策略,赵禼审时度势,进献了破敌之策。派遣副将曲珍、吕真率领兵士一千人分别巡行东西路。夏国刚以四万大军欲从小路攻取绥州,途中与曲珍的部队相遇,惊惶失措,仓促应战,吕真接着率兵赶到,夏国大败而逃。交阯叛乱,赵禼被征召为安南行营经略、招讨使,率领九名大将前往征讨。赵禼认为郭逵熟悉边境事务,愿意担任郭逵的副职,于是朝廷任命郭逵为宣抚使,赵禼任他的副职。郭逵到任后,总是与赵禼意见不同,赵禼坚持和郭逵争论不能取得同意。赵禼分遣兵将砍伐树木准备进攻的器具,设埋伏攻打敌军,斩杀了数千名敌人,俘获了敌军首领,于是交阯投降。元祐初年,梁乙埋多次侵扰边境,赵

35、禼知道夏国即将入侵,发公文给西路将领刘安说:“如果夏国入侵边塞,你就直接率轻装精兵突袭夏国境内重地。”后来夏国果然来侵犯边境,刘安等突袭了洪州,俘虏斩首很多,夏国于是前来进贡。不久夏国用重兵压境,诸将领急忙请求增兵防备,赵禼因此派遣使者责问夏国,夏国便退兵了。梁乙埋始终不悔改。赵禼派间谍以善意问梁乙埋:“你如果一定要入侵,只管多派人来,恐怕你所得到的不能补偿你所失去的。如果您能改过,我方也将会好好地对待你。”赠送给梁乙埋战袍、锦彩,从此梁乙埋不再侵扰边境。赵禼使用离间计,夏国人怀疑梁乙埋,杀死了他。元祐五年,授任他为端明殿学士,升太中大夫。去世时六十五岁。5B【解析】【分析】【详解】本题主要考

36、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文言文信息筛选的题目,大多是人物性格分析,答题时注意题干的要求是“什么人”的“什么”品质,还要注意有没有“直接表现”等字样,注意运用排除法作答。此题是人物是“杜甫”“李白”,品质是“热衷功名”“放荡不羁”,结合选项内容分析。A.“数上赋颂,因高自称道”,(杜甫)多次献上赋和颂(两种文体),于是就自己大力赞扬自己,热衷功名;“白犹与饮徒醉于市”,李白还是与酒友在闹市上酗酒,表现放荡不羁。B.“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杜甫没有接受任职,后改为右卫率府胄曹参军,不能表现杜甫“热衷功名”;“白常侍帝”,李白曾侍奉皇帝,不能表现李白“放荡不羁”。C.“伏惟天子哀怜之”,还

37、希望皇上同情、怜爱我,热衷功名;“益骜放不自修”,就更加放荡不羁。D.“有臣如此,陛下其忍弃之”,有这样的臣子,陛下怎能忍心舍弃呢,表现热衷功名;“著官锦袍坐舟中,旁若无人”,穿着官服坐在船中,旁若无人,表现放荡不羁。故选B。参考译文:(一)杜甫字子美,少时家贫不能够养活自己,旅居于吴、越、齐、赵之地。李邕对他的才学感到惊奇,先前去见他。参加科举考试落第,困居长安。天宝十三年,唐玄宗朝拜献祭于太清宫,祭祀天地和祖宗,杜甫进献了三篇赋。皇上对这几篇赋感到惊奇,让他在集贤院等待诏命。命令宰相考试文辞,提拔为河西尉,杜甫没有接受任职,后来改为右卫率府胄曹参军。(杜甫)多次献上赋和颂(两种文体),于是

38、就自己大力赞扬自己,并且说:“臣的先祖恕、预以来,继承儒学保有官位十一代,等到(祖父)审言时,凭文章显扬于中宗时。臣依赖继承的祖业,从七岁开始写文章,将近四十年,然而衣不蔽体,常常靠人接济生活,私下里担心会死在荒郊外,还希望皇上同情、怜爱我。如果让臣继承先祖的旧业,改变地位低下的长时间的屈辱,那么臣的著述,即使不足以宣扬六经,极为含蕴深刻、感情抑扬,切合时宜、文思敏捷,可以企望赶得上扬雄、枚皋。有这样的臣子,陛下怎能忍心舍弃呢?(二)李白,字太白,他的祖先在隋末因为获罪被迁居西域,神龙初年,才逃回,客居巴西。天宝初年,李白前往拜见贺知章。知章看了他的文章,叹息说:“你是天上下凡的仙人。”知章向

39、玄宗说了这些情况,玄宗在金銮殿召见(李白),谈论当世之事。李白当即奉奏一篇。皇帝下令赏赐食物,又下诏让李白在翰林院供职。李白还是与酒友在闹市上酗酒,皇帝坐在沉香亭,情意有所感,想让李白写文章,就召李白进宫,而李白当时已醉。(他)酒稍醒,拿起笔就写成了一篇文章,(文章)词句婉丽真切没有任何宿构。帝很爱李白的才能,屡次宴请会见。李白曾侍奉皇帝,喝醉了,让高力士脱靴。高力士一向显贵,就把这当作耻辱,就断章取义摘录李白的诗来激怒杨贵妃。皇帝想让李白当官,杨贵妃就加以阻止。李白自知自己不被皇帝身边的人所容纳,就更加放荡不羁,恳求回乡,皇帝赏赐金钱放他回去。李白游历四方,曾乘船和崔宗之从采石到金陵,穿着官

40、服坐在船中,旁若无人。6赞美李孺人的孝顺、刚烈和果敢;衬托史公的忠勇形象。【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人物形象及其作用的能力。根据“太夫人素病瘵,忠正殉国后益剧,李侍汤药久不倦,病革,李割臂肉以进,太夫人卒得生”,意思是:太夫人一直有痨病,史公去世后更加严重,侍奉她吃饭喝药长久的不感到疲倦,病情加重以后,李氏割取手臂上的肉煮进汤药中,太夫人终于活了下来。这段主要描写了李氏一直不辞辛苦地侍奉太夫人,甚至用自己的臂肉煮进汤药给太夫人治病,可见其孝顺的品质,作者写李孺人这个事迹,表达了作者对李孺人孝顺太夫人的赞美。根据“李有国色,奸人聂某见而艳之,欲强取之以媚大帅”“太夫人惊悸不能决,则以授李,

41、李从容曰:是不难。即携币、器入,割鼻及两耳投器中,使仆妇捧以至”,意思是:李孺人长的很漂亮,奸人聂某见到她后很是惊艳,想要强取她来讨好大帅;太夫人内心惊恐不能决断,就把礼物给了李孺人,李孺人不慌不忙地说:“这事(解决)不困难”。于是就带着礼物和匕首进去了,然后割掉自己的鼻子和两个耳朵放入盘中,让仆妇捧着前去。这段主要描写了李孺人面对奸人的强取,临危不乱,果断地割掉自己的鼻子和两个耳朵以示自己的决心,可见其刚烈和果敢。作者评价她说“李氏之节几与忠正比烈,何者?事起仓卒,而断行之无难也”,可见作者写李孺人这个事迹,是对她刚烈和果敢的赞美。根据“李氏之节几与忠正比烈,何者?事起仓卒,而断行之无难也”

42、,意思是:李孺人的节操几乎和史公一样刚烈,为什么呢?事发突然,但是李孺人决断毫无为难之色。作者赞美李孺人的刚烈和史公一样,也是间接赞美史公的刚烈,可见作者写李孺人是用来衬托史公的忠勇形象的。参考译文:道光十三年四月,我与宝山的毛岳生一起住在武进县衙的书斋里,毛岳生拿出忠正公的家书的搨本,说:这是我的故友镇洋彭甘亭送给我的。又说:有个叫汪有典的人,写了本书叫史外,特别记载了史可法的三封信,揣度这三封信的语意,好像都在这本书中(有所体现)。据他说:明史上记载清兵是在四月二十日到的扬州,二十二日迫近城下。明史没有说破城的日期,明史稿上记载认为是在二十五日。忠正公的家书认为清兵是在四月十八日围城,从他

43、们一到就开始围城了。又说过了两日,用大炮炮击城西北角。忠正公的这封信是在二十一日发出的,距离忠正公死的日子只差五天。只是没有说明事件的始末。史公说他一开始先娶了李夫人,后来又娶了杨夫人,他们都没有孩子,夫人们曾经想为他再娶妻妾,史公叹气说:国家的事情正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哪里敢为自己的事情打算呢?后来在遗嘱里说让他的副将史德威作为他的后代,只是信里面所说的炤儿,又是史公的什么人呢?史公的母亲生了两个弟弟,可模早早去世了,可程做了庶吉士。都城被攻占,可程投降了贼人,史公请求处置他,理福王因为史公的缘故,宽恕了他让他赡养母亲。这封信所写的保护母亲的事情,都是史公的伯叔父和兄弟们,没有提及可程,难道是

44、轻视他没有提到么?只在汪氏所记载的三封信中,最后一封信的遗嘱里才提到他的伯叔父和兄长和弟弟,那么所说的弟弟是指可程么?武进的李兆洛说:“明史认为可程是史公的弟弟,只有宜兴的史屹铭认为是堂弟。又说:史屹铭名叫问和,有学问和品行,所写的孝烈李孺人传中记载的事情,尤其足够感人。李孺人是李夫人的妹妹,是可模的妻子。可模死后,李孺人哭了五天五夜,不吃不喝几乎死去。太夫人一直有痨病,史公去世后更加严重,李孺人侍奉她吃饭喝药很久也不感到疲倦,太夫人病情加重以后,李氏割取手臂上的肉煮进汤药中,太夫人终于活了下来。后来平湖孝廉冯洪图假冒史可法之名起兵,攻破了巢县和无为州,失败被抓后,坚持说自己是史可法而不改口。

45、大帅命令太夫人和他当面对质,李孺人带着杨侍一同前往。李孺人长的很漂亮,奸人聂某见到她后很是惊艳,想要强取她来讨好大帅,认为李孺人一定会害怕听从他的。礼物到了,太夫人内心惊恐不能决断,就把礼物给了李孺人,李孺人不慌不忙地说:“这事(解决)不困难”。于是就带着礼物和匕首进去了,然后割掉自己的鼻子和两个耳朵放入盘中,让仆妇捧着前去。太夫人嚎啕痛哭,对使者说:替我拿着辞谢贵人。聂某不知所措,上马逃走了。在那个时候,李孺人的节操几乎和史公一样刚烈,为什么呢?事发突然,但是李孺人决断毫无为难之色。汪氏的书里面也记载了这个事情,但是把可模写成可则,把冯洪图写成冯韶伯,既说是盐城人,又说是浙江人。7祖逖多次拦

46、击后赵军队取胜,使得后赵疆土缩小,后赵王石勒不得不向祖逖示好,要求通使及互市;祖逖没有阻止民间互相贸易,并约束士兵不要侵犯后赵百姓,使得两国边境稍微得到了休养生息。【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本信息的能力。两国边境得到暂时安宁的原因有:“大兴三年,逖镇雍丘,数遣兵邀击后赵兵,后赵镇戍归逖者甚多,境渐蹙”“逖练兵积谷,为取河北之计”“后赵王勒患之,乃下幽州为逖修祖、父墓,置守冢二家,因与逖书,求通使及互市”,祖逖多次拦击后赵军队取胜,使得后赵疆土缩小,后赵王石勒不得不向祖逖示好,要求通使及互市;“逖不报书,而听其互市,收利十倍。禁诸将不使侵暴后赵之民。边境之间,稍得休息”,祖逖没有阻止

47、民间互相贸易,并约束士兵不要侵犯后赵百姓,使得两国边境稍微得到了休养生息。参考译文:从前,范阳有一个叫祖逖的人,年轻时就有大志向,曾与刘琨一起担任司州的主簿,与刘琨同寝,夜半时听到鸡鸣,他踢醒刘琨,说:“这不是令人厌恶的声音。”就起床舞剑。渡江以后,左丞相司马睿让他担任军咨祭酒。祖逖住在京口,聚集起骁勇强健的壮士,对司马睿说:“晋朝的变乱,不是因为君主无道而是臣下怨恨叛乱,由皇亲宗室之间争夺权力,自相残杀,这样就使外族人钻了空子,祸害遍及中原。现在晋朝的遗民遭到摧残伤害后,大家都想着自强奋发,大王您确实能够派遣将领率兵出师,使像我祖逖这样的人统领军队来光复中原,各地的英雄豪杰,一定会有闻风响应

48、的人!” 司马睿一直没有北伐的志向,他听了祖逖的话以后,就任命祖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仅仅拨给他千人的口粮,三千匹布,不供给兵器,让祖逖自己想办法招募士兵。八月,祖逖带领自己私家的军队共一百多户人家渡过长江,在江中敲打着船桨说:“祖逖如果不能使中原清明而光复成功,就像大江一样有去无回!”于是到淮阴驻扎,建造熔炉冶炼浇铸兵器,又招募了二千多人然后继续前进。祖逖已经进入谯城,石勒派遣石虎包围了谯城,桓宣来解救祖逖,石虎解围而去。晋王传檄文昭告天下,称:“石虎胆敢率领犬羊乌合之众,渡过黄河荼毒民众,现派遣琅邪王司马裒等九军、精锐士卒三万,由水、陆四路直赴贼寇所在地,受祖逖指挥。”大兴三年,祖逖镇守

49、雍丘,多次派遣兵士拦击后赵军队,后赵镇守的将士归附祖逖的很多,后赵疆土日益缩小。这一年秋天七月,皇帝下诏加封祖逖镇西将军,祖逖在军中,与将士同甘共苦,严于律己,广施恩惠,勉励督促农业生产,安抚接纳新来归附的人,不论贵贱都加以礼遇。祖逖在积谷练兵,为夺取黄河以北做打算。后赵王石勒很担心这件事,于是到幽州为逖修了祖父、父亲的坟墓,安排了两户人家替他们看守祖坟,于是给祖逖写了一封信,请求通使及互相贸易。祖逖没有答复这封信,而听凭双方民间互相贸易,收取十倍的利润。禁止将领们不使他们侵犯后赵的百姓。两国边境之间,稍微得到了休养生息。四年秋七月,朝廷让尚书仆射戴渊为西将军,镇守合肥,祖逖已经扫除了障碍,收

50、复了黄河以南的土地,而戴渊突然有一天来统领这里,祖逖内心怏怏不乐,又听说王敦与刘刁互相结怨,将要有内乱。祖逖知道大功不能告成,情绪激动引发重病。九月,死在雍丘。豫州的男女百姓都像失去了自己的亲生父母,谯国、粱国之间都为祖逖建立祠堂。祖逖去世后,后赵多次侵犯河南,攻取了襄城、城父,包围谯城。豫州刺史祖约不能抵抗,退守寿春。后赵于是攻取陈留,梁、郑之间又骚乱不安了。8要志向高远,追求道义;要善于反省,时时勉励;在志向高远、善于反省的基础上,要言行一致,身体力行。这样就能成为文中所说的利国利民的君子。【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结合“志乎义,则所习者必在于义,所习在

51、义,斯喻于义矣。志乎利,则所习者必在于利,所习在利,斯喻于利矣”可知,要志向高远,追求道义;结合“诚能深思是身,不可使之为小人之归”可知,要善于反省,时时勉励;结合“专志乎义而日勉焉,博学、审问、慎思、明辨而笃行之”可知,在志向高远、善于反省的基础上,要言行一致,身体力行。参考译文:人们所通晓的事理,是由他学习的内容所决定的,而学习的内容又是由他的志向决定的。如果志向在于道义,那么他的学习内容就合乎道义,他的学习内容合乎道义,他就明白道义。如果他的志向在于利欲,那么他的学习就一定在利欲上,他的学习在利欲上,他就只明白利欲。所以说求学的人的志向,是不能不分辨的。如果切实能深深地反思自身,那么就不

52、可以让自己同小人同流合污。那些追求利欲的行为,实在让人感到痛心疾首,真是悲伤啊!一心一意地追求道义,并且每天勉励自己,广泛地学习,详细地询问,慎重地思考,明确地分辨,坚定地实践自己的志向。做到了这样再走进科场,他的文章一定能写出平日所学,抒发心中所想,而不会违背圣人之道。做到了这样再进入仕途,他就一定能够胜任他的职责,勤于政务,心系国家,关心百姓,而忽略个人的得失,这样的人不能不称为君子吧!9胜败是兵家常事,自古用兵没有常得胜的;不能因为一次失败就中止原来的计划。【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从“一胜一负,兵家常势。若师常利,则古何惮用兵耶?虽累圣亦不应留

53、贼付朕”可知,胜败是兵家常事,自古用兵没有常得胜的;从“今但论帅臣勇怯、兵强弱、处置何如耳,渠一败便沮成计乎?”可知,不能因为一次失败就中止原来的计划。参考译文:皇帝说:“一胜一负,是兵家常事。如果用兵常常得胜,那么古人为什么害怕用兵呢?而几朝圣王也不至于把这些贼人留给我了。今天只议论将帅的勇怯、兵势的强弱、处置是否得当,哪能因一次失败就中止原定的计划呢?”10前几任官员在江南治水无功,不体恤百姓,还有的欺骗皇上每年都上报说丰收。熊概以御史之衔代理刑部事务,仁宗知道他贤能。有关部门多任用非人,当地豪强肆意作恶,而岳福又不管事。【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根据原文“初,

54、夏原吉治水江南还,代以左通政赵居任,兼督农务。居任不恤民,岁以丰稔闻”可知,之前的几任官员在江南治水不成功,尤其赵居任为官时不体恤百姓,每年都上报说庄稼丰收欺骗皇帝。根据原文“仁宗监国时,尝命盖以御史署刑部,知其贤”可知,熊概早前以御史之衔代理刑部事务时,仁宗知道他贤能。根据原文“既卒,左通政岳福继之,庸懦不事事”“干还,言有司多不得人,土豪肆恶,而福不任职”可知,有关部门任用的官员不合适,当地豪强肆意作恶,而继任官员岳福不能很好处理这个问题,不管事。参考译文:洪熙元年正月,命他以原官的身份和布政使周干、参政叶春巡视南畿、浙江。当初,夏原吉在江南治水回来后,朝廷让左通政赵居任代替他,且兼管农业

55、方面的事务。赵居任不体恤百姓,每年都上报说丰收。成祖也知道他欺骗。他死后,左通政岳福继任,他庸愚懦弱,不理事。仁宗监国时,曾命熊概以御史之衔代理刑部事务,仁宗知道他贤能,所以有这个任命。这年八月,周干回京,说有关部门多任用非人,当地豪强肆意作恶,而岳福又不管事。11学习对象应是古代圣贤;文章内容应不因袭陈词,重在学习圣贤的思想;选文方面不要过分关注难易,要力求准确;思想方面要有创见,要有自己的特点。【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章信息的能力。根据第一段中“为文宜何师”“宜师古圣人”,可概括第一个要点,学习的对象是古代圣贤。根据第一段“辞皆不同,宜何师”“师其意不师其辞”可知,要学习的

56、是古代圣贤的思想,而不是言辞,可概括第二个要点。根据第一段“文宜易宜难”“无难易,惟其是尔”可知,选文不要过分关注难或者易,正确是最主要的,可概括第三个要点。根据第二段提出“夫百物朝夕所见者夫文岂异于是乎”,强调要见人所未见,发人所未发,文章也是如此,并以“司马相如、太史公、刘向、扬雄”佐证之。再根据“若皆与世沉浮,不自树立,虽不为当时所怪,亦必无后世之传也”可知,没有建立自己见解的人,也一定不会流传到后世,综合二者可概括第四个要点,要有独特的创见,有自己的特点。参考译文:如果有人问我:“做文章应该效法谁?”我一定会郑重地回答道:“应该效法古代圣贤。”如果又问:“圣贤所写的书保存下来的很多,文

57、辞各不相同,该效法谁的呢?”我会郑重地回答道:“应该效法他们的思想,而不是效法他们的文辞。”如果再问:“做文章应该写得简易还是繁难?”我一定会郑重地说:“千万不要把简易的故意写得繁难。只要这样准确就行了。”如此罢了,绝不是极端地提倡文章一定应该这样写,坚决禁止文章一定不能那样写。早晚都能看到的各种东西,谁也不会去关注它,当看到那些异乎寻常的东西,人们就会一起观赏谈论。文章难道和这不同吗?汉朝人没有不会写文章的,但也只有司马相如、太史公、刘向、扬雄文章做得最好,那么可以说,下的功夫深的,名声就传得远。如果都顺从世俗随波逐流,没有建立起自己的见解,即使不被当代的人责怪,也一定不会流传到后世。您家中

58、的各种物品,都是日常离不了要使用的,但其中你所珍爱的,肯定不是寻常的东西。那么君子做文章的道理,难道和这有什么不同吗?现在的那些要写文章的晚辈后生们,能够深入探求努力获取,以古代圣贤的做法为法则,虽然说不一定人人都要这样做,一定要像司马相如、太史公、刘向、扬雄那样的人才出现,必定是出自这样做的人,绝不是出自按部就班的人。至于圣君治国之道,不用文士也就罢了,要是重用文士,一定会看中那些有真正才能的人,这种才能不是别的,就是能够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不因循他人说法的人啊。自从出现文字以来,谁不写文章呢?但是能够保存到现在的,一定是能提出独到见解的啊。所以我经常把这个道理讲给别人。12原因:贪官污吏对

59、老百姓的压迫盘剥。建议:告诫各级官员要善待安抚百姓,不能一味靠军队对付老百姓;各级官员要切实履职尽责,严惩贪赃违法者,不能文过饰非。【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原因:结合“贪吏迫使为盗”可知,贪官污吏对老百姓的压迫盘剥。建议:结合“无徒恃平盗之兵。申饬州县,以惠养元元为意”可知,告诫各级官员要善待安抚百姓,不能一味靠军队对付老百姓;结合“使诸司各扬其职,无徒按举小吏以应故事,自为文过之地”可知,各级官员要切实履职尽责,严惩贪赃违法者,不能文过饰非。参考译文:乾道四年(1168年),湖湘地区相继爆发的农民起义,被辛弃疾全部讨伐平定了。他于是上疏说:“百姓是国家的

60、根本,而贪吏迫使他们为盗,希望陛下深入思考产生盗贼的缘由,讲求消弭盗贼的方法,不要只是依靠平定盗贼的军队。告诫州县,以仁爱百姓为本,有违法贪赃者,让各部门尽职尽责,不要只纠举小官吏应付了事,而为自己掩饰过错。”皇上下诏嘉奖他。13读书不为功名,乐此不疲;于书无所不读,尤精文选;诗文无所不能,直追汉唐;戏曲创演结合,超过元人。【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汤显祖读书为文的情况主要在第三、四段。第三段“掷书万卷不问博士与不博士也”,说明汤公读书的目的不为功名,乐此不疲。第四段“公于书无所不读,而尤攻文选一书,至掩卷而诵,不讹只字”,说明汤公读书面广,又有专攻。“于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