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法不可违教案(4篇)_第1页
初中道德与法治法不可违教案(4篇)_第2页
初中道德与法治法不可违教案(4篇)_第3页
初中道德与法治法不可违教案(4篇)_第4页
初中道德与法治法不可违教案(4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 初中道德与法治法不可违教案(4篇) 法治是人类社会进入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法治是人类政治文明的重要成果,是现代社会的一个根本框架。大到国家的政体,小到个人的言行,都需要在法治的框架中运行。对于现代中国,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创办,才是真正的法治。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初中道德与法治法不成违教案4篇 , 供大家参考选择。 初中道德与法治法不成违教案4篇 初中道德与法治法不成违教案篇1 法不成违 江南初级中学:郑华锋 一,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违法以及违法的类型;熟悉犯罪的根本特征,刑罚的种类。 2,通过课堂案例的分析磨练

2、自身分析事情的才能,提高对自己行为是否合法性的判断水平 3,在课堂案例探讨中感受到违法必定要承受法律责任,形成法不成违的思想意识;体会到法律的尊严,自觉形成爱法,学法,守法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什么是违法,违法必定要承受法律责任。 2,难点:违法按照不同的划分标准有两种分类各是什么?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复习旧课导入,回想上节课的内容回复以下问题 1,什么是法律? 2,法律的三个最显著的特征是什么? 在学生回复者两个问题时候和学生一起共同复习上节课的重点内容。 教授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到了“法律的三个特征中其次个特征讲到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表明施,具有强制性。也就是违反了法律

3、无论你是谁,地位有多高,无论你愿不容许国家都会强制实施处治,所以在平日的生活中我们千万不能违法。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法不成违。 (二)了解什么是违法, 首先我们来看同学熟谙的节目“小强热线”,播发视频小偷被店主扒光衣服 要求:边看视频边斟酌“在小强热线报道的事情中谁违法了?” A 小偷违法了,通过不不正值的手段获取他人财物是法律所遏止的行为。 B 店主违法了,伤害他人的自尊,进犯他人的人身权也是法律所遏止的行为。 通过这个事情我们一起想想看什么行为是违法行为?作出法律所遏止的行为是违法行为。 那么接下来我们再来看一那么报道,报道中的人没有做出法律所遏止的行为但他同样违法了。 呈现儿子拒养

4、老人被拘留的材料没有履行法律所规定的义务。 通过分析这两个实例相信同学们确定了解了什么是违法行为,请学生给违法下一个定义:“凡不履行法律所规定的义务,或者作出法律所遏止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 (三)根据违反的法律把违法行为分为三种类型 1,持续方才的案例,老人的二儿子拒绝赡养老人最终被法院拘留了十天。我国在婚姻法中有明文规定:父母有抚养子女的义务,子女有赡养父母的义务。报道中老人的儿子违反婚姻法的相关规定,而婚姻法属于民法的范畴,拒绝赡养老人是属于民事纠纷。所以本案例的违法是属于民事违法行为。 2,接下来我们把视线拉回到我们身边,我们来看看我们生活的家乡有什么崭新事。呈现桐庐政府网上关于投诉生活

5、小区散养鸡,狗的事情。在我国一般每个城市的行政部门都回出台相应的城市管理规定生活小区遏止饲养家禽和遏止无证养犬。该项城市管理规定属于行政法的范畴,所以这种违法是属于行政违法行为。 提问:在我们生活的周边同学有没有察觉类似违反行政部门做出的规定而导致的行政违法行为呢? 举例:家长不让孩子,学生无辜旷课,上学无视课堂纪律违反了教导部门出台的“义务教导法”;闯红灯违反交通法规;不按规定排放污水违反环境养护法等等都是属于行政违法行为。 3,呈现曾开贵抢劫杀人案的材料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相关规定,所以是属于刑事违法行为。 上面讲到的三种违法行为,无论哪一种违法都要承受相应的法律责任。民事违法要承受

6、民事责任,行政违法要受到行政制裁,刑事违法要受到刑事处置。所以我们同学万万不成违法,否那么都是要承受法律责任的。 4,那么学了方才的法律学识,我们一起来法律学识连连看,呈现三个案例以及其对应的违法类型和应承受的法律责任 前面我们按照违反法律的类型把违法行为分为三种,接下来我们比较这三个案例,看看哪个违法行为对社会的危害程度最大。并根据对社会的危害大小把三种违法行为分为“一般违法行为”和“严重违法行为”。 (四)犯罪严重违法行为 方才同学们一致认为曾开贵的抢劫,杀人案是三个案例中最严重的,接下来我们就来细致了解曾开贵的抢劫杀人案。 呈现曾开贵抢劫杀人的概括材料, 议一议: 1,为何公安部要把苏湘

7、渝系列抢劫杀人案列为第一号案? 2,各省不惜花费如此高的悬赏费大范围张贴悬赏通告的目的是什么? 通过学生对这两个问题的探讨得出犯罪的三个根本特征: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是一种触犯刑法的行为;是应当受到刑罚处置的行为。并分析三个特征分别为本质特征,法律标志和必然后果。使学生了解违反了法律必然要承受法律责任,所以我们说法不成违。 (五)活动:请你当一回审判长 1,分析曾开贵的案例,结合书本95页最下面的我国的主要刑罚对最大恶疾的曾开贵做出审判。 2,小组议论:(四人为一个审判团,派一个审判长来宣读审判结果),对于穷凶极恶的犯罪分子曾开贵,你觉得该如何对他举行处置才能彰显法律的严肃,维护社会的和谐安

8、定? 3,呈现对犯罪分子适用的主要刑罚,并连接到文档,扶助学生理解拘役,管制,罚款,罚金等刑罚的意思。 (六),根据板书对课堂内同举行梳理小结。 (七)作业设计:连线题和填空题。 2022-5-6 初中道德与法治法不成违教案篇2 2.5.1.法不成违 预习案 一、预习目标 1、违法行为的含义及类别。 2、刑法的含义。 3、犯罪的根本特征。 4、我国刑法的种类。 5、能结合违法犯罪的有关案例,正确判断什么是违法行为,什么是犯罪行为,初步学会辨识是非、分析事物的才能。 二、预习要点 重点、难点:能够认清合法与非法行为,初步具有守法观念;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三者的识别。 三、预习

9、问题 1、什么是违法行为? 2、根据违反的法律,违法行为可以分为哪几类? 3、什么是刑法? 4、犯罪有哪些根本特征? 5、什么是刑罚? 6、刑罚的种类有哪些? 四、预习检测 1、假设说道德是人们追求的较高境界,那么,人们行为的底线那么是( ) A. 不违纪 B. 不违法 C. 不违宪 D. 守纪律 2、违法行为是指() A违反宪法的行为 B违反法律和纪律的行为 C违反党纪国法的行为 D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作出法律遏止的行为 3、社会上的违法表现各式各样,五花八门,从这些行为违反的法律类别上可以将违法行为划分为() 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 刑事违法行为严重违法行为 A. B. C. D. 探

10、究案 一、合作探究 探究活动一:小A和小B周六相约去盐官古镇玩,公交车到站后两人便步行前往景点。行至风情街邻近的十字路口时,遇到红灯,此时正好没有车辆和行人通过,小A心想这又不存在交通安好隐患,于是叫上小B一起闯了红灯。两人到达盐官古镇后玩得很开心,还去占鳌塔看钱塘江,两人正计划回家的时候,小B捡起石子在占鳌塔下面刻上到此一游说:“今天没带相机,这样再过个三年五年,来这里还能看到我们情谊的见证。” (1)小A、小B两人在古镇做了什么? (2)从法律的角度来看小A、小B两人这样做是一种什么行为?为什么? 探究活动二: 材料一:李某等三人在电影院观看电影时,起哄、打闹、吹口哨。影院工作人员屡屡劝阻

11、,他们就是不听。工作人员找来民警将这三人带走。公安机关赋予李某等三人警告的处置。 材料二:朱某在工厂浴室拾到苏某的进口名牌手表,先说其次天还,后来又说自己把手表弄丢了。苏某向人民法院起诉,法院判决朱某限期归还手表,或者照价赔偿给苏某。 材料三:17岁的中学生赵某,屡屡手持三棱刮刀,强夺9名小学生的财物,得赃款400多元。人民法院认定赵某犯了抢劫罪,依据刑法判处其有期徒刑。 通过上面材料,我们来完成下面的表格: 情景 对社会的危害程度 违反的法律 承受的法律责任 所属违法类别 一 二 三 二、随堂检测 1.欠债不还、损害别人的名誉、拾到他人遗失物不还等行为,属于( ) A违反民事法律法规的行为

12、B.违反教导法的行为 C. 违反行政管理法规的行为 D. 违反继承法的行为 2、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并不都是犯罪行为,只有对社会危害性达成触犯刑法的严重程度,才是犯罪行为。可见,犯罪的法律标志是() A刑罚当罚性 B刑事违法性 C.民事违法性 D严重危害性 3、以下属于犯罪行为的是 ( ) A抢劫他人财物 B骑自行车闯红灯 C拾到他人财物自觉归还 D违反政府禁令,吸食鸦片 4、七年级学生小王,一天在外闲逛,听说拨打“119”电话不要钱,于是就用一部公用电话肆意拨打了“119”,谎称某地着火。小王同学的这种行为( ) A.是违法行为 B.是犯罪行为,应受到刑罚处置 C.是违纪行为,应受到纪律处分

13、 D.不用承受相应的法律责任 5、以下不属于犯罪特征的是( ) A.是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行为 B.是依法受刑罚处置的行为 C.是一种触犯刑法的行为 D.应赔偿损失 6、王某在公园游玩时,掏出小刀在公园的一棵树上刻下“某某到此一游”几个字,结果因违反治安管理处置法,受到了相应的处置。他的行为是( )。 A.刑事违法行为 B.民事违法行为 C.行政违法行为 D.严重违法行为 7、球迷孙某在观看中超联赛时,看到泰山队进球,兴奋得跳入场内奔跑,被值勤民警抓获,后被处以拘留10天处置。孙某的行为是( ) A刑事违法行为 B民事违法行为 C违宪行为 D一般违法行为 8、陈某因违犯了法律,被人民法院判处有

14、期徒刑5年,罚金3万。陈某的违法行为属于( ) A.民事违法行为 B.犯罪行为 C.行政违法行为 D.一般违法行为 9、主刑,是对犯罪分子适用的主要刑罚。以下不属于主刑的是 () A管制、拘役 B剥夺政治权利 C有期徒刑、无期徒刑 D此同学遇到挫折时很擅长疏导自己 10、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的共同点是() A都具有社会危害性 B都要承受同等的法律责任 C都触犯了我国刑法 D都具有刑罚当罚性 11、“中国式过马路”是网友对一些人集体闯红灯现象的调侃,即“只要凑够一撮人,管他红灯还是绿灯。”“中国式过马路”的行为属于() 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 受从众心理影响的行为 扰乱社会公共秩序的行为要受到刑罚

15、处置的行为 A B C D 12、分析材料,回到问题: 学生李某原来表现较好,曾屡屡被评为“三好学生”。后来他常和社会上不三不四的人来往,变得无心学习,不交作业,经常旷课,有时还偷拿别人的东西,打架斗殴,受到学校的屡屡教导。但他不思悔改,又经常在社会上偷盗财物,还加入赌博等,曾被公安机关拘留,仍屡教不改,后因持刀抢劫,被公安机关抓获。经法院审理,李某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 阅读以上材料,回复以下问题: (1)李某的行为哪些属于违纪?哪些属于违法?哪些属于犯罪? (2)李某由好变坏,结果走上犯罪道路的进展过程说领略什么? 参考答案 一、预习检测:B D A 二、随堂检测答案:1-11 A B A

16、A D C D B B A A 12.(1)不交作业,经常旷课,偷拿同学东西,打架斗殴是违反校纪的行为;在社会上偷盗财物、赌博属于一般违法行为;持刀抢劫属于犯罪行为。 (2)李某由好变坏,结果走上犯罪道路,说明一个人假设不学法、不知法就轻易学坏,违纪违法,以致犯罪。违纪、违法、犯罪三者之间有识别也有联系,没有不成逾越的鸿沟。一个人假设不加强思想品德修养,不留神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就可能由犯错误进展到违法犯罪。 初中道德与法治法不成违教案篇3 法不成违 【关于课题的设计】 【教学目标】 基于思政课核心素养中“法治意识”的要求,突出德育为魂,才能为重,根基为先,创新为上的原那么,我设计了如下教学

17、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法律的尊严,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人。 才能目标:逐步形成自觉按照社会要求模范自己活动的才能。 学识目标:知道什么是违法。 【学情依据】 一是针对学生对法律的熟悉和态度上的偏差。青春期的学生,开头有主见,但往往又很片面,往往只看到法律约束自己的一面,却不能熟悉到法律是正常秩序和自由的必要条件,从而不能自觉遵守法律,这不利于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是针对青少年学生法治观念尚未坚韧树立的实际处境。一方面,青少年学生心绪不稳定,做事易冲动。另一方面,他们往往又对法律、犯罪等学识了解不多,法治观念淡薄,假设没有采纳相关的法治教导,极易造成青少年学生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 三是

18、针对青少年学生易受环境影响等心理特点及由此产生的某些不良行为。青少年学生易受环境的影响,想表现自己,又不能很好地约束自己,经常会“不拘小节”“大错不犯,小错不断”,极易产生某些不良行为。假设不实时提高熟悉,举行校正,就有可能导致犯罪行为的发生。 【教法设计】 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使课堂教学贴近学生生活,实现学生参与,察觉。 案例分析法:通过典型案例,培养学生独立斟酌,协作解决问题的才能。 组织学生课前调查,搜集法律条文,加强自我教导,共同探究矫治方法。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违法无小事。 教学难点:机警身边的违法行为。 【课时安置】 一课时 【关于教学过程的设计】 环节 教与学的活动 设计

19、意图 创设情境 激趣导入 多媒体链接视频垃圾分类将立法 强调主体责任 2022年7月1日,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作为我国首部地方立法正式实施,标志着我国垃圾分类工作开头取得实质性进展。 谈一谈:上海举行垃圾分类立法,你持什么观点? 学生:独立斟酌,共享感受。 教师评价:垃圾分一分,地球美特别。垃圾分类和回收是利国利民的好事。作为现代文明社会的标志,垃圾分类看起来是小事,但违法无小事。 法不成违(教师板书) 从学生身边小事入手,引发学生斟酌并熟悉法无小事,做守法公民。 自主阅读 合作探究 目标导学一:违法无小事 请阅读教材第48页,小组合作完成以下表格 种类 定义 违反的法律 法律的后果 实例

20、性质 民事违法行为 行政违法行为 刑事违法行为 学生:合作探究,共享成果。 教师评价: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对社会的危害相对微弱,称为一般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是违法行为中最严重的一种,就是我们常说的犯罪。无论是一般违法还是犯罪,都要承受法律责任。本节课我们着重掌管行政违法行为和民事违法行为。 违法行为的种类(教师板书) 通过对比、分析和归纳法律重要性,得出违反法律会受到什么处治,明确其危害性。 案例引导提升才能 目标导学二:机警身边的违法行为 一、案例探究,法律践行 1、阅读教材第49页探究与共享,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置法,说明以下案例分别违反哪类治安管理处置法? 2、学法时间

21、学生:分组查阅,斟酌交流。 教师评价:生活中,最常见行政违法行为是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看似“习以为常”,其实有的人实施了这些行为,却自以为学识犯了个小错,全然不知道已经违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置法(教师板书) 二、模拟“大法庭”,我是“小法官” 1、结合教材第50页探究与共享,假设你是法官,处理上述案件的法律依据是什么?你会如何判决? 2、学法时间 学生:换位斟酌,议论交流。 教师评价:不知耻者,无所作为;不知法者,寸步难行。民法用规定权利和义务的方式来模范对等的社会成员之间的关系。进犯他人民事权利或者没有依法履行合同义务,都是较为典型的民事违法行为。 民法总那么(教师板书) 通过安置学

22、生分组方式查阅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置法,了解这些行为属于哪类条款的规定。一方面,学生对“法不成违”有了感性熟悉。其次,既是自查自找的过程,也是法律学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有效途径。 结合情境再现,模拟反思,巩固学生的分辩才能和自我养护才能,形成自我探究、自我教导,自我进展的才能。 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课堂小结 法律是治国之重器。“一切法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的内心里。”法国思想家卢梭的这句警言,凝炼道出了“使 法必行之法”在于人心这一道理。 理国要道,在于公允正直。全体人民都应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强保卫者,使尊法、信

23、法、守法、用法、护法成为全体人民的共同追求。 知法,尊法,守法(教师板书) 二、作业布置 (一)根基性作业:配套训练 (二)拓展性作业: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置法和民法总那么,斟酌自己和身边还有哪些违法行为?下堂课“课前5分钟时政演讲”共享感悟。 (三)放飞性作业:推举书籍探索法律的印迹 以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以来关于依法治国的重大论述总结提升,表达了思政课鲜明的学科属性和时代任务。 三种分层作业,表达思政课育人作用。 板书设计 一、违法无小事 (一)违法行为 (二)违法行为的种类 知法 二、机警身边的违法行为 法不成违 尊法 (一)治安管理处置法 守法 (二)民法总那么 教学反思 见课后

24、 初中道德与法治法不成违教案篇4 部编人教版八上道德与法治 法不成违教学设计 石河子其次十中学 王秀娟 一、学情分析 初中生正处在身心进展、成长过程中,其心绪、情感、思维、意志、才能及性格还极不稳定和成熟,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和易变性。他们既可以在良好的教导影响下走向品学兼优、健康向上的道路,也可以在不良的环境影响下走向道德败坏、违法犯罪的道路。近年内,青少年犯罪总数已经占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70%以上,其中十五六岁少年犯罪案件又占了青少年犯罪总数的70%以上,其中缺乏法律学识的现象分外严重。因此,要让学生了解哪些行为是违法行为,要懂得什么行为是合法的,什么样的行为会带来什么样的法律后果,以及相应地

25、要受到怎样的法律制裁,从而养成遵纪守法的习惯。 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熟悉到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没有不成逾越的鸿沟,青少年要巩固法制观念和守法意识,自觉模范自身行为,做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2能根据案例判断违法行为的类别,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竞争意识、口头表达才能、阅读理解才能等。3知道什么是违法行为,能分清违法行为的类别及其相关的法律责任。 三、教学重点 使学生能够认清合法与非法行为,初步具有守法观念。 四、教学难点 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三者的识别。 五、教学方式 1学生学习方式: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通过观看案例、表演小品等活动,在合作和共享中丰富、扩展自己的

26、阅历,增长学识、提高才能。 2教师教学方式:教师是课堂活动的引导者和参与者,主要采用启发、引导、创设情境、营造空气等方式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愿望,在学生在已有的认知水平上通过典型事例举行情感的升华。 六、课时安置 1课时 七、教学资源 多媒体 八、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观看视频:严查“扰考”的违法行为 干扰高考是违法行为。那什么是违法行为?违法行为的分类和识别?带着这些问题共同学习法不成违这一课。 自主合作探究完成: 1.人类社会的存在和进展离不开( )。 2.2.( )评价人们行为是否合法的准绳。 3.3.法律是刚性的社会规矩,( )人们行为的底线。 4.4.违法行为是指( )。 5.5.

27、违法行为分为( )、( )、( ) 6.6.( )社会和谐的保证。 遵章守法是社会和谐的保证。 和谐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家层面。(共同回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李克强总理在“两会”政府报告中说“大道至简,有权不成任性”赢得满堂喝彩。“不成任性”成为热门的网络流行语之一,好多人评论表示“有钱不成任性”“有青春不成任性”“有命不成任性”“游景区不成任性”“吃美食不成任性” (1)“不成任性”,哪些社会行为模范可以限制人们的“任性”? (2)人们行为的底线是什么? 学生议论:任性是自由么?自由是相对的,没有十足的自由。自由受法律约束 由此可知:法律是最低限度的道德,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自主探

28、究合作 专心阅读教材P46-52内容,独立斟酌完成以下问题 请大家专心默读课文P46-52的大字片面,斟酌以下问题,找出答案并在书上勾画出来。看谁能正确回复: 1、什么是违法行为?违法行为有哪几种? 2、什么是一般违法行为?含哪两种违法行为? 违法行为含义:违法行为是指出于过错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 民事违法行为拾到东西拒不归还;侵权行为:如进犯生命健康权,人格尊严权(肖像权、姓名权、荣誉权、名誉权、隐私权),没有履行合同义务等,都要赔钱,都属于民事违法行为)。 行政违法行为违反治安管理处置法,违反城市管理法规,违反交通法规,受行政处置。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置法相关规定:

29、 违反治安管理处置法的行为有:扰乱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秩序,致使工作、生产、教学、科研不能正常举行,尚未造成严重损失的; 扰乱车站、港口、码头、机场、商场、公园、展览馆或者其他公共场所秩序的;非法携带枪支、弹药或者弩、匕首等国家规定的管制器具的。未经批准,安装、使用电网的,或者安装、使用电网不符合安好规定的;盗窃、损毁路面井盖、照明等公共设施的;践踏草坪花卉等 处置种类:处十五日以下拘留,二百元以下罚款或警告 刑事违法行为违反刑法(刑法、刑事诉讼法),即犯罪,受刑罚处置。 同 点 对社会的危害程度 对社会危害性不大,情节微弱 对社会危害性很大,情节严重 触犯的法律法规 违反了刑法以外的法

30、律 违反了刑法 应承受的法律责任 不用受刑罚处置,但也要承受相应的法律责任 应受刑罚处置 相 同 点 都是违法行为,都具有社会危害性,都违反了我国法律 违宪行为违反宪法,要追究责任。 属于哪类违法行为?承受什么责任? 1.欠债不还 民事违法行为 2.污损名胜古迹,违法治安管理处置条例 行政违法行为 3.屡屡入室行窃,盗窃累计金额7000余元。 刑事违法行为 4. 想要去杀人 没有违法 5.几次谎报匪警110,被公安机关实施拘留3天的行政处置 行政违法行为 6.家里阳台花盆掉下砸到路人 民事违法行为 探究共享参考P49-50页相关材料,回复问题 想一想,你自己或者身边有人做过这些事吗?(学生议论

31、举例回复) 如何做到遵章守法? (1)我们要熟悉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自觉依法模范自己的行为。 (2)在社会生活中,要分清是非,巩固守法观念,严格遵守治安管理的法律规定。 (3)在社会交往中,要依法从事民事活动,积极防范民生侵权行为和合同违法行为。 法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层面。(共同回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议一议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理应怎样制止自己和身边的人做违法的事情? 反思提升: 这节课我学会了: 这节课我未解决的不解: 今天我们弄清了什么是违法行为及违法行为的种类及识别。相信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专心学法、知法、守法,防微杜渐,做一个合格的公民。 课堂练习 一、单项选择 违法行

32、为对社会的危害程度有大有小,由于民事违法为和行政违法行为对社会的危害较小,所以被称为 ( ) A .犯罪行为 B.一般违法行为 C.严重违法行为 D.不良行为 假设说道德是人们追求的较高境界,那么()那么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A.守规矩B.不违法C.遵纪守法D.忠诚守信 某日下午,耿某下班回家喝了半斤白酒,然后又跑到厂里。晚7时左右,闲得无聊的耿某在厂里打110电话,谎报匪警,胡说有人要他的命,让警察快来救他。公安局匪警电话值班员询问报警人姓名,耿某竟说:“你爸爸叫啥,我就叫啥。”他还拒绝讲出电话号码和地址,无理取闹。耿某的行为是( ) A不道德行为B违法行为C犯罪行为 D违宪行为 2022年1月16日,公安部官网发布治安管理处置法(修订公开征求观法稿)向社会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