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免疫学:免疫缺陷病课件_第1页
医学免疫学:免疫缺陷病课件_第2页
医学免疫学:免疫缺陷病课件_第3页
医学免疫学:免疫缺陷病课件_第4页
医学免疫学:免疫缺陷病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二十一章 免疫缺陷病免疫缺陷病概述(概念和分类)原发性免疫缺陷病原发性B细胞缺陷,原发性T细胞缺陷 原发性联合免疫缺陷,补体缺陷吞噬细胞缺陷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病诱发因素,获得性免疫缺陷症免疫缺陷病的治疗原则1第一节 概述1、免疫缺陷病-Immunodeficiency disease,IDD 由于遗传或其它因素造成免疫系统先天发育不全或获得性损伤所导致的疾病。一、免疫缺陷病的概念:22、IDD的分类:1)按有无遗传因素划分:原发性IDD-即先天(基因突变)因素;继发性IDD-即后天(病毒或药物)导致第一节 概述34体液免疫缺陷细胞免疫缺陷联合免疫缺陷非特异免疫缺陷(吞噬细胞、补体系统缺陷)营

2、养不良 肿瘤感染:HIV、HTLV其它:手术、创伤、烧伤、脾切除、 伴随其它疾病治疗免疫抑制治疗原发性免疫缺陷病: 遗传因素 免疫系统器官发育不全继发性免疫缺陷病:伴随其它疾病第一节 概述52)按缺陷的细胞类型划分:体液免疫缺陷-抗体产生低下,B细胞缺陷;细胞免疫缺陷-T细胞缺陷;联合免疫缺陷-T和B细胞均缺陷;吞噬细胞功能缺陷;补体缺陷。第一节 概述63、免疫缺陷病共同特征易感染:最常见的表现,死亡的主要原因。体液免疫应答缺陷:易患化脓性细菌感染细胞免疫应答缺陷:易患真菌、病毒、原虫等感染第一节 概述7易伴发恶性肿瘤、自身免疫病: 防御、自稳、监视、调控异常。 肿瘤发生率:T细胞免疫缺陷者正

3、常人 100-300倍(淋巴系统肿瘤和白血病) 自身免疫病(SLE 、恶性贫血、类风湿关节炎)发生率高于正常人多倍。临床表现和病理损害复杂: 可累及全身各个系统。免疫缺陷病共同特征84、常见病因遗传基因异常中枢免疫器官发育障碍免疫细胞内在缺陷免疫细胞间调控异常第一节 概述95、常见的原发性免疫缺陷性疾病第一节 概述101112第二十一章 免疫缺陷病免疫缺陷病概述(概念和分类)原发性免疫缺陷病原发性B细胞缺陷,原发性T细胞缺陷 原发性联合免疫缺陷,补体缺陷吞噬细胞缺陷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病诱发因素,获得性免疫缺陷症免疫缺陷病的治疗原则13第二节、原发性免疫缺陷病一、原发性B细胞缺陷病:1、全部Ig

4、缺失性代表疾病:-Bruton X-性联无丙球蛋白血症。作用机制:Btk(Bruton 酪氨酸蛋白激酶)参与B细胞发育成熟, Btk基因突变, 使B细胞成熟障碍疾病的特点:1)Btk基因定位于X q22。2)表现反复细菌感染,血清Ig极低,外周B细胞缺失或降低。142、部分Ig缺失的代表疾病:-选择性IgA缺乏症。作用机制:T细胞产生细胞因子如IL-5缺陷。特点:1)血清IgA和SIgA降低,IgM代偿性升高。 血清IgA低于50 ug/ml。2)多数无临床表现,少数出现呼吸道和 肠道感染。第二节、原发性免疫缺陷病153、性联高IgM综合征:作用机制:CD40L基因定位于X q26,CD40L

5、基因缺陷使TH2细胞不能辅助B细胞产生IgG、IgA或IgE。特点:1)血清IgM升高,其他Ig缺乏。2)外周T细胞和B细胞数量正常。3)易发生反复细菌感染。第二节、原发性免疫缺陷病16二、原发性T细胞缺陷病:代表疾病-先天性胸腺发育不全 (迪乔治综合征)机制:胸腺发育不全。特点:1)发生于男女新生儿。2)外周T细胞显著减少,血清Ig下降。3)易发生病毒和真菌感染。第二节、原发性免疫缺陷病17三、原发性联合免疫缺陷病:典型代表-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SCID)发病机制:1)IL-2Rg链的基因突变-即性联SCID。2)ADA(腺苷脱氨酶)基因和PNP(嘌呤核苷磷酸化酶)基因突变-使嘌呤代谢物积累

6、而损伤T和B细胞-即ADA或PNP性SCID。3)TAP基因突变或MHC-II类基因表达缺陷-即MHC-I/II类分子缺陷性SCID。第二节、原发性免疫缺陷病18特点:1)全身淋巴器官发育不全。2)T和B细胞发育受阻。原发性联合免疫缺陷病19 SCID 病因百分比遗传特性障碍细胞突变基因 人类SCID的分类 网状细胞不分化1%AR所有血细胞Pu-1IF?淋巴细胞发育不良20ART, BRAG1/210性联T, NKIL-2RgT细胞发育不良50ART, NKJAK-3ADA缺失20ART, B,NKADA基因第二节、原发性免疫缺陷病20GMPAMPIMP肌苷腺苷鸟苷ADA6-氧嘌呤PNP鸟嘌呤

7、PNP黄嘌呤尿酸腺苷 脱氧腺苷鸟苷脱氧鸟苷dAMPdADPdATPdGMPdGDPdGTP抑制核苷酸还原酶T、B 细胞增殖障碍ADA与 PNP 基因突变造成免疫缺陷的途径第二节、原发性免疫缺陷病21四、吞噬细胞的功能缺陷:1、白细胞粘附缺陷:机制:粘附分子CD18基因突变,使中性粒细胞不能粘附和穿过血管壁,易发生反复感染。2、慢性肉芽肿:机制:编码NADPH氧化酶系统的基因突变,细胞不能产生超氧自由基和H2O2而杀死细菌。五、补体系统的缺陷(略)第二节、原发性免疫缺陷病225、补体缺陷:任一组分均可发生缺陷C1-INH缺陷最常见:皮下、粘膜下、喉头水肿第二节、原发性免疫缺陷病23 补体调节成分

8、 C1q-INH 遗传性粘膜下水肿(补体持续活化与消耗) DAF(CD55) 阵发性血尿(溶血) 补体固有成分 C1、C2、C4 免疫复和物病,C2缺陷与SLE相关 C3 反复化脓性细菌感染 MACs(C5-8) 脑膜炎球菌感染 补体缺陷补体成分 临床表现第二节、原发性免疫缺陷病24第二十一章 免疫缺陷病免疫缺陷病概述(概念和分类)原发性免疫缺陷病原发性B细胞缺陷,原发性T细胞缺陷 原发性联合免疫缺陷,补体缺陷吞噬细胞缺陷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病诱发因素,获得性免疫缺陷症免疫缺陷病的治疗原则25一、概念: 指非先天性继发于某些疾病或使用某些药物后产生的免疫缺陷病。第三节、继发性免疫缺陷病26二、致

9、病因素:1、营养不良:如蛋白摄入障碍(饥饿、营养不足);或蛋白丢失过多(蛋白尿、渗出性肠病)。2、感染:病毒或某些胞内菌感染。3、肿瘤:淋巴瘤、白血病。4、药物:免疫抑制剂、抗肿瘤药物。 放/化疗、免疫抑制剂(治疗炎症、自身免疫病,预防移植排斥)、外科较大手术及麻醉、衰老、烧伤、创伤、脾切除。第三节、继发性免疫缺陷病27三、代表性疾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艾滋病)病因:HIV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作用机制:HIV表面gp120蛋白与CD4+T细胞表面的CD4结合,进入T细胞内复制,导致T细胞破坏。特点:1)外周CD4+T细胞减少,CD4/CD8比值下降。2)患者反复发生病

10、毒和真菌感染。第三节、继发性免疫缺陷病281、流行情况世界范围1981年5月第一例,年底共152人1983年13500人1999年50,000,000人估计2000年300000001亿人至1999年底死亡人数16,000,000人我国1985年第一例1999年15088人估计实际40万2000年50万2010年将达1000万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29302、病原:HIV(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dsRNA两条相同的单股正链RNA起源尚无满意的解释,可能为非洲猴SIV主要靶子免疫细胞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31323、传播方式80-90%病例为性接触和静脉注射毒品者

11、 1)、性接触:同性恋、双性恋、异性恋:精液、组织液中含病原,传播HIV。 2)、血液传播: 输血: HIV感染后1周-3个月才能测出相应抗体。接触HIV,但测不出Ab的新感染者,其血液有可能传播HIV感染。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33血制品:血清白蛋白、免疫球蛋白、抗凝血因子、丙种球蛋白、胎盘球蛋白。 注射:静脉注射吸毒者:交叉使用注射器。医务人员被污染有HIV的针头扎破皮肤。 3)、母婴传播:经胎盘、母乳:50%感染率。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34 病毒gene编码:自身结构蛋白(衣壳、包膜)酶(逆转录酶、RNase)调节蛋白(转录、复制、感染力多为增强4、HIV的致病机制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35

12、36(一)感染过程:1)、急性HIV综合症:不适、疲劳、发热、皮疹、关节病、淋巴结病、头痛、脑膜脑炎。3-6周50%-70%病人有急性单核细胞增多样综合征,高滴度病毒血症。1周-3个月有体液、细胞免疫应答,但HIV仍在淋巴结中持续表达。2)、潜伏期:无症状,平均10年,但有病毒的复制。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373)、临床疾病期:机会性感染:卡氏肺囊虫性肺炎、口腔念珠菌感染、多皮区带状疱疹;肿瘤:卡波氏肉瘤神经系统症状其他:全身淋巴结肿大、体重下降、发热、腹泻、脂溢性皮炎、视网膜棉絮状渗出点。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感染过程38(二)发病机制:I、HIV的靶细胞/器官血细胞:T、B、M、NK、巨核、树

13、突细胞。神经系统:脑毛细管内皮,星形胶质、少突胶质、脉移丛、神经节细胞。皮肤:朗罕、纤母细胞。肠:柱、杯、嗜铬细胞。其它:心肌、肾小管、滑膜、枯否、肺纤母细胞。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39CD4分子:HIVgp120与CD4分子的V1区高亲和力地结合单核巨噬细胞/DC: HIVgp120与趋化因子受体结合,持续感染神经细胞表面存在180kD受体,与gp120结合。LFA-1在HIV细胞间传播中起重要作用。II、HIV进入细胞的机制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发病机制40III、CD4+ 细胞减少机制:HIV及其包膜蛋白的直接损伤gp120介导的CD4分子交联,转导凋亡信号;HIV特异的CD8+CTLCD4+T的杀伤;HIV编码的超抗原结合TCRV链,引起的CD4+T死亡感染与非感染细胞形成合胞体:巨大细胞胞膜脆自身免疫机制假说:gp120、gp41Ab与HLA有交叉反应。 HIV(+)者,有抗TH、TS、B细胞和CD4分子的自身抗体。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415、AIDS的免疫学特征:CD4+T减少,CD4/CD8倒置进行性体液和细胞免疫缺陷Th1/Th2平衡失调M/DC被感染,Ag处理和递呈功能降低B细胞被多克隆激活产生多种自身抗体获得性免疫缺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